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万能实用【最新5篇】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万能实用【最新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万能【第一篇】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中位数代表的概念,能根据所给信息求出相应的数据代表。
2.合具体情境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差别,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自己的判断。
3.培养学生对统计数据从多角度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避免机械的、片面的解释。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中位数、众数等数据代表的概念。
难点: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判断。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课件显示:问题1:数据误导:
某次数学考试,婷婷得到78分。全班共30人, 其他同学的成绩为1个100分,4个90分, 22个80分,以及一个2分和一个10分。
婷婷计算出全班的平均分为77分,所以婷婷告诉妈妈说,自己这次成绩在班上处于“中上水平”。
师:婷婷有欺骗妈妈吗?
师:你对此有何评价?
师:类似的受平均数误导例子还是很多的。婷婷的爸爸的公司在一次招聘时就出现了如下的情景。
问题2 阿冲应聘
(先请一位同学给画面编一段话。然后提问:略)
(二)交流对话,探究新知
(四)应用新知,体验成功
我们自己也试着把学过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六)变式练习,扩展新知
(结合课件)议一议: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都有哪些自己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平均数:充分利用数据所提供信息,应用最为 广泛,但…
中位数:计算简单,受极端值影响较小,但…
众数:当一组数据中有些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众数往往是人们尤为关心的一个量.下面由我们自己去收集一组生活中的数据,然后再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来说明本组数据的特征。
(教师发给每个小组一张《活动报告单》,深入到学生活动中,适当答疑)
(教师视课堂具体的时间的情况选择是否讲解:假如你是一名厂长……)
(五)反馈评价,提示作业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有所长,也各有其短。请你分别结合具体实例,说明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自的现实意义。
总结:今天我们都学到哪些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万能【第二篇】
教学内容:
版本、章、节
教材分析:
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学情分析:
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设计思路:
现本节课的教法学法及体现的理念支撑。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设计评价方案,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另外,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
3.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万能【第三篇】
读了《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这本书,深有感触。这本书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用价值。书中不仅谈了课堂教学设计的详细过程、反思等,而且还谈了数学教学的“情景设计”,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数学教学的来龙去脉。原本以为教学设计仅仅是每一位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做的一项功课,没想到这项功课却包含着许多的艺术。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该门课的喜爱程度。试想一下,一位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仅仅是围绕让学生知晓一个个的问题的现成答案,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任何的锻炼,久而久之,定会两手空空,无所收获。而另一位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主要是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效果必定和前者大不相同。而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应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智力,而智力的发展又取决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一定的学习动机,就谈不上对知识的探索,更谈不上对知识的创新。
学生作为能动的学习主体,既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也可能有意、无意地拒绝教学的影响。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我认为: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异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竞赛,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加强。
总之,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首先是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学习动力的源泉。然后,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句话,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培养学习兴趣为核心,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万能【第四篇】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学法引导: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计算、探究、验证等方法研究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
2、老师也准备了几个比,想让同学们求出他们的比值,并根据比值分类。
2:3 : 10:6
80:4 4:6 10:1/2
提问:你是怎样分类的?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两个比相等:=10:6 12:16=3/5:4/5 80:4 =10:1/2)像这样的式子叫做比例。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比例的意义。
(1)教学例题。
先出示教材上的四幅图,请同学说说图的内容。找一找四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东西。再出示四面国旗长、宽的尺寸。
师:选择其中两面国旗(例如操场和教室的国旗),请同学们分别写出它们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
提问:根据求出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教师边总结边板书: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我们也可以写成一个等式
∶ = 60∶40 像这样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
师:在图上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还能找出哪些比来组成比例?
比例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10/6请同学们很快地把黑板上我们写出的比例,改写成分数形式。
(2)引导概括比例的意义。
同学们,老师刚才写出的这些式子叫做比例,那么谁能用一句话把比例的意义总结出来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比例的意义。)
(3)判断。举一个反例:那么2:3和6:4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根据比例的意义去判断)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比值求出来以后再看。
(4)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引导学生从意义上、项数上进行对比,最后教师归纳: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5)反馈训练
用手势判断下面卡片上的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6:3和12:6 35:7和45:9
20:5和16:8 :和4:2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自学课本,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各部分的名称与各项在比例中的位置有关。
( 2 )检查自学情况:指名说出黑板上各比例的内外项。
(3)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两个外项的积是×6=27
两个内项的积是×10=27
(4)计算验证,达成共识。
师:“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有这样的性质呢?”让学生分组计算判断前面的比例式,发现所有的比例式都有这个共同的规律。
(5)引导小结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通过计算,大家,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规律概括出来?
教师归纳并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的呢?”(指着/=10/6) “这个比例的外项是哪两个数呢?内项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
(6)判断。前面要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我们是通过计算它们的比值来判断的。学过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后,也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成比例。
反馈训练: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3:4和6:8能不能组成比例。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一)判断
1.两个比可以组成一个比例。 ( )
2.比和比例都是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 )
:2 和1:4能组成比例。 ( )
(二)、用你喜欢的方式,判断下面那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 6:9和 9:12 (2)14:2 和 7:1
(3) :0 .2和 5:2 (4):和:
(三)填空
(1)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则两个内项的积是( ),如果其中一个内项是2/3,则另一个内项是,如果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分别是7和8,那么两个内项的和一定是()。
(2)如果2:3=8:12,那么,()x()=()x()。
(3)写出比值是4的两个比是()、(),组成比例是()。
(4)如果5a=3b,那么,a:b=():( )
(四)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如果能,能组成几个?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2 、3 、4和6
拓展题:猜猜括号里可以填几?
5:2=10:( ) 2:7=( ): :=( ):25
四、全课小结,提高认识
五、布置作业。
练习六2、3、5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万能【第五篇】
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的作用,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在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中,学生能正确的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
2、能够正确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挂图、小棒
2课时
第(1)课时
一、创设情景,观察情景图
1、同学们也让我们踏上神秘的南极大陆进行实地考察,好吗?
2、你在南极大陆上都看到了什么?看谁能把话说完整。
3、先让我们估计一下,天上有多少只贼鸥?冰上有多少只贼鸥?冰上有多少只企鹅?
学生试着估计一下,并说说是根据什么估计出来的?
二、提出问题
看样子南极的朋友还真不少,就让我们用数字把朋友的数量记录下来好吗?
三、解决问题
1、想一想,这些数字你想怎样记?
2、把你的好办法,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让他们帮你听听怎么样。
3、你能把这些数字记录下来吗?试一试。
4、相信你会把这些数字读得非常正确。
5、小组同学交流想法,并用计数器演示。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用计数器帮助演示数的写法,并让学生说说每一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加深数位意义的理解。
6、小组内一个同学用计数器演示,其余同学读数并把数字记录下来
7、小结:通过读数和写数,你都有什么发现?
揭示:读书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四、应用拓展
1、联系生活实际,找一找我们的`周围什么地方用到数字?(全班学生的总数、男同学的人数、女同学的人数等等)。先让学生用该数字说一句话,再让其余同学把数字记录下来。
2、“自主练习”第1题,先让学生独自做题,把自己写的数读给小组同学听,在小组内交流写法。
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
五、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第(2)课时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2、学生自由提问。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如果出现“一共有多少只贼鸥?”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数出贼鸥的总数,如果有学生会计算的话,可以计算出来,但对学生不作统一要求。如果学生不能提问出“天上的贼鸥多还是冰上的贼鸥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问。
二、解决问题
1、“怎样才能知道天上的贼鸥多还是冰上的贼鸥多?有什么办法?”让学生知道问天上的贼鸥多还是冰上的贼鸥多,其实就是比较47与32的大小,“怎么比较47与32的大小呢?”
2、学生独立思考。
3、小组交流想法。
4、全班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
三、拓展应用
1、“自主练习”第3题,学生独立做,做完后小组交流想法。
2、“自主练习”第5题。
(1)同学们先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摆的。注意让学生把图中的条件和问题表述清楚。
(2)在理解图意后列式计算。
(3)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样想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
(4)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法做第5题。
3、“自主练习”第7题。
(1)、先让学生明白题意。
(2)、学生独立去做,在交流自己选择的结果和想法。
(3)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四、课堂小结:
略
上一篇:实用会计机构负责人岗位职责内容 会计机构负责人负责5篇
下一篇:合伙协议书三人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