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论文实用【精编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继续教育论文实用【精编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继续教育论文【第一篇】

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在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对会计教育进行深化改革。我国21世纪经济体制发生的重大转变,由原来的工业经济逐步发展成知识经济。知识经济属于全新的社会主义经济形态,知识能够有效推动国家的经济增长,实现国有经济可持续发展,在知识带领经济发展的时代,会计这个职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因此,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已经加入wto,作为会计从业人员要与国际会计相互协调,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要求从业人员的专业性与技术性变得更加复杂,所要求具备的职业技能定位也越来越高。在科技信息技术快速进步的社会中,会计理论研究方面需要不断深化和改革,国家颁布了会计具体准则的实施办法,所以会计从业人员必须随着国有经济的转变而逐渐变化。变化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由传统手工方法向现代高科技记账方法转变;由报账型向管理型与决策性转变;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自主型转变;由事后型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转变。

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提高需要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继续教育来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政治素养,培训过程中要坚持我国的政治主要方向,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的学习认识能力、工作实践能力、自我创新能力。其次我们可以通过继续教育将会计从业人员需要掌握的知识结构进行创新,让会计人员熟练掌握会计业务的操作,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最后我们可以通过继续教育培养会计的职业道德,让会计人员更加谦虚谨慎、爱岗敬业、廉洁奉公,以严谨的工作作风面对自己的职业生涯。

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模式需要由知识积累来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继续教育的改革需要以制度为主要培训的出发点,从而使教育培训内容不断创新,作为培训部门我们要协调好会计继续教育的现实性与前瞻性之间的关系,注意教育内容的及时调整与教育模式转换之间的衔接,我们要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会计培训教育的经验,培养出合格的中高级会计专业人才,提高会计从业人员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

企事业单位缺乏对会计部门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对提高会计业务水平不够重视,不愿意多投入对会计部门人员的培训学习经费。有的中小民营企业为了为了节约成本,基本不安排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没有将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列入员工职业培训教育计划当中。

2.集中培训和培训内容的问题突出。

我国会计人员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会计人员学历不同他们接受的能力自然存在差异性,在现阶段的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主要采用的培训方式是集中培训,在较短的培训时间内,填鸭式的方法将教学内容灌输给受教育者,这样的培训方式直接影响继续教育的培训质量。我国会计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存在单一性,培训教材不分主次高低,培训对象不分企事业单位,培训范围不分地区,结果培训内容与工作实际情况不符,很难学以致用使部分会计从业人员失去学习兴趣,影响继续教育的培训质量。

3.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教材陈旧,培训形式及考核方式跟不上时代要求。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所采用的教材缺乏针对性,现在会计电算化已经基本普及,很多会计从业人员缺乏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了解,影响工作质量。培训教材的陈旧影响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发展,继续教育培训教材要不断改革和完善这样才能与时俱进适应新时期,培养符合科技发展的会计人员。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主要采用面授的培训形式,虽然这样的形式非常直观,但会计从业人员由于工作原因在学习过程中带来了很多不便,有时势必会影响工作。在接受继续教育期间很难始终坚持学习,培训期满后很多学员难以得到真实的收获。目前,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主要的考核采取签到和一份试卷的形式完成考核内容,但由于各种原因课前签到考核形同虚设,甚至有些会计人员不参加培训学习,在考试时抄抄写写,这样的考核毫无意义可言,没有达到继续教育的最终目的,使继续教育更流于形式。

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是帮助企事业单位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重视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这样才能提高单位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开展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主体是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因此培训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继续教育的培训效果,我们对于培训机构应该采用竞争的方式,利用优胜劣汰的方法选择综合能力强的培训机构,这样才能有效改进师资队伍,提高继续教育的培训质量。

21世纪网络教育的迅猛发展,在教育部门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作为继续教育培训机构我们应该推行网络教育的培训模式,而且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我们能更加生动的展现教学内容,提高学习者的兴趣,将枯燥的学习教育模式变得生动起来,这样还能有效节约继续教育的成本。在网络普及的社会中,可以采取多模式、多层次的继续教育方法,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以及教学质量。

我们要不定期对会计从业人员开展征文活动,让企业当中的会计管理工作者能够结合自己的工作情况谈谈管理工作的经验和感受,在参加继续教育的会计从业人员中挑选优秀的人员谈谈培训过程中职业感悟。

随着我国知识经济的到来,我们需要不断完善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帮助企业不断创新。新的会计准则与会计规章制度以及会计原理等逐渐更新和完善,因此,会计从业人员自身要具有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观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不断学习和自我完善中逐渐适应时代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增长和健康发展做贡献。

继续教育论文【第二篇】

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是单位技术进步和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文章论述了继续教育工作在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和岗位执行力的可行性,提出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继续教育机制的思路。

继续教育是对在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的补充、更新、拓宽和提高,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创新能力和业务水平,以适应科技进步和实际工作需要的一种后续教育,是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和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是适应学习终身化需要,合理开发人才资源,实现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现在的继续教育工作停留在例行程序上,学习内容条理化,缺乏行业的特色,难以学以致用,缺乏连贯性,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如何创建适用的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教育管理机制,逐步提高队伍个体和整体的素质,一直是单位人事探索的内容。

继续教育培训内容是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有计划、分领域、分类别、分层次开展大规模的继续教育活动[1]。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员创新素质。

在加强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重点是创新素质,培训的内容要做到“宽、新、实”,即基础理论知识要宽,使学员在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国际等诸多方面有广泛的涉猎;教学内容要新,要反映新知识、新信息、新观念,学科发展的新趋势;要讲求实效,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全面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把应用性研究、社会调查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选择自己所从事专业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有价值的对策方案,把教学、研究和制定具体的决策方案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习与应用的有机结合。突出行业特色,加强专题研究,设计专业技术人员调研课题,每年按专业进行“必修”调研和“选修”调研,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服务实践的能力。

(三)增加与国际化有关的培训内容。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随着经济国际化的进程加快,意味着专业技术人员要“面向世界”,继续教育增加国际政治、经济、社会以及与国际规则、惯例有关问题的介绍和研究,为专业技术人员走向世界,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信息社会管理的需要提供必要的准备。

(一)引入网络(现代远程)教育。

远程网络教育不但可以给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带来丰富的培训资源,还改变了传统培训的方式,必将成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发展方向。与传统的“一个老师,一本书,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相比,网络(现代远程)教育具有自主性、交互性、全息性、共享性、兼容性和低成本性,学员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每个学员都能同授课教师进行交流,可以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网络学习并不排斥面授,相反,为了更好地实施远程教育,一般还可以适时安排面对面的讲授和研讨活动,还可充分利用光盘、书本等媒体协助提高远程教育的质量。

(二)立足行业培训,培养复合型人才。

在当前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频繁的情况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既要走“专业”道路又要走“复合”型道路。

鼓励专业技术人才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专业中去,允许多向发展,拓宽发展空间,使继续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兴趣和创造条件上。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要在岗位培育上下工夫,以良好的实践经验为基础辅以系统的理论教学,把岗位能手和有专业特长的职工有选择性地培养成岗位人才,精通业务又有专长,熟悉岗位需要的知识,较能把握矛盾的实质和重点,能及时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管理应该是一个全方位、多环节有机结合的动态管理,是一个从培训需求调查、培训方案设计、培训实施操作到培训效益评估的全程管理。

(一)树立先进的继续教育理念。

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要树立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和终身学习的观念。政府人事部门要把此项工作纳入人力资源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制订科学合理的、切实可行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长远规划、近期计划、培训方案和有关政策,做到目标明确、内容适用、形式多样、政策适宜、保障有力。

要进一步加强省、市、县三级企事业人事管理机构和网络的建设,促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基地建设、培训机构的教师队伍建设、继续教育的课程教材建设。建立健全政府、单位、个人共同出资的多层次、多渠道的继续教育投入机制。加强继续教育工作的政策制度建设,注重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科学研究,努力发挥政策导向、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教学指导的作用,进而实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三)遵循“人本化”管理模式,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的创造力。

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与管理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强调各专业不同年龄层次梯队结构,并有效地把专业技术职务与行政职务有效地联动起来。要制定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培养与管理办法,把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知识服务实践的能力纳入综合评价与考核之中,让“实绩”说话,并进行贡献奖励。

单位的文化环境与专业技术人员的发展息息相关,必须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单位特色文化的熏陶。主动为专业技术人员创造良好的学习教育条件,建设良好的文化环境,给予积极向上的精神上的鼓励、宽松的氛围、丰富的文化生活和明快、团结和谐的工作环境。

总之,接受继续教育是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应有的权利和义务,企事业单位应充分认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积极、主动、认真地完成各类继续教育任务,不断提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继续教育论文【第三篇】

在高校档案资源里,人事档案是重要构成。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如对人事档案重视不足,信息化管理手段滞后,服务意识不强等。为此,加强人事档案资源整合,提升人事档案服务效能就显得尤为迫切。

高校;人事档案;资源整合。

人事档案是高校档案资源集群中的重要部分,在新的高校管理背景下,人事档案管理不可避免地受到诸多挑战。长期以来,人事档案管理处于封闭性、地域性状态,档案管理效率低,档案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尤其是在现代通讯、自动化、软件技术等背景下,人事档案资源整合成为重要趋向。因此,立足高校人事档案实际,着力从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整合、利用上,改变封闭、分散、孤立局面,才能提升人事档案管理效率。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多处于封闭保守状态,更缺失档案资源整合与开发意识,降低了人事档案管理效能的发展。现阶段,其问题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对人事档案资源整合人事不够。在很多院校,人事档案从属于其他档案资源,仅被作为一项辅助性工作。由于在管理上缺乏重视,使得人事档案资源整合问题较多。如数字化程度相对较低,人事档案信息管理分散,人事档案管理人员队伍不稳定,制度不完善,特别是多为年龄偏大,非档案类专业方向的人员管理,制约了人事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二是对人事档案资源开发意识不强。人事档案资源整合与开发,需要从人事档案资源收集、整理、编研、管理等方面进行协同推进,而当下很多高校,人事档案设施设备落后,还有些高校人事档案仍以纸质文件为主,尚未进行信息数据录入,也未建立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这些都制约了人事档案整合效能的发挥。三是对人事档案整合意识不足。事实上,在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与整合上,封闭化、分散化管理是突出难题,难以实现人事档案信息化整合,也无法更好地满足人事档案服务需要。如一些院校因经费不足,对人事档案管理仍停留于传统管理模式;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缺乏服务意识,无法推动人事档案整合与开发利用。

人事档案资源的整合与开发是化解档案信息封闭、分散,提升人事档案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如何整合?如何优化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进。

1.转变观念,重视人事档案整合管理。

在高校档案资源里,人事档案占据重要地位。但在人事档案管理中,问题多,管理效率低下。加强对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提高档案管理整合意识,必然需要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引入现代信息化技术,实现人事档案信息的高效整合与利用。解放思想,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要认识到档案整合的价值和意义,要走出“重保管、轻开发”窠臼,在提升“档案机密化”管理水平上,应该创新现行管理机制,打破多头、分散管理局面,构建人事档案信息化、资源化体系,提升人事档案的共享水平和服务效能。同时,人事档案管理者还要加强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特别是在人事档案资源信息化、数据库建设上,要加强人员配置,提升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胜任并满足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要求。

2.依托信息化平台,构建人事档案整合管理机制。

现代信息技术的更新与发展,对于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提供发展契机。人事档案信息及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必然需要借助于现代信息化平台,提升人事档案信息整合利用水平。具体而言,高校人事档案部门要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强组织与协调,加快推进各项人事档案信息的识别、检索、分类管理;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部门要制定档案信息整合制度,明确数字化人事档案、声像档案、纸质档案类型及规范化管理制度,明确各单位、各主体能够共建互通、共享的人事档案信息平台,为人事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创造条件。同时,高校人事档案资源整合管理,还要打破院校不同地区档案信息分散化管理弊病,要从档案信息共享、共用管理上,实现跨地域资源整合。

3.注重人事档案资源整合技术运用,提高资源整合服务效能。

人事档案管理在信息化、档案资源整合进程中,要积极引进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数字化、数据库技术等,促进人事档案信息有效交流、共享、规范运行。考虑到高校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丰富性、时间跨度大,一些档案信息存在重复性,整合耗时长等实际,需要从档案信息软硬件开发与建设上,配置相应设备,更新和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系统。如购置高性能计算机、相机、扫描仪等设备,开发和引进先进的人事信息数据库系统,全面实现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体系,实现教职工、学生等统一化管理。人事档案信息作为保密性资源,在进行资源整合与开发过程中,还要加强信息保密与安全管理。同时,提升人事档案信息服务效能,需要从人事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利用入手,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强对人事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构建规范化操作流程,提升人事档案整合流程工作效率;二是建章立制,以信息化人事档案资源整合为基础,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整合理念,提升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水平,发挥其在人才开发中的积极价值;三是注重人事档案整合个性化建设,特别是针对人事档案管理特殊性要求,要从档案管理技术、档案管理个性化需求分析入手,实现高校人事档案分类管理。四是引进人事档案管理优秀人才,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从挖掘人才优势,用好人才等方面,创新人事档案服务模式。如可以满足不同专业、不同职务等自定义档案信息检索;能够实现跨地域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的整合,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形势下,高校人事档案资源整合与开发面临发展机遇与挑战,唯有从信息化建设上,优化人事档案资源结构,整合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因校制宜,转变理念,构建健全的高校人事档案整合与管理开发机制,提升人事档案信息整合水平,促进高校人力资源工作可持续发展。

继续教育论文【第四篇】

摘要:

社会高速发展,经济的进步,建筑行业工程管理形式发展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对工程管理要求方面越来越高,促使建筑工程先进管理模式随着社会发展越发重要。针对再教育培训中所学到的知识,结合实际建筑工程管理可持续发展要求,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关键词:工程管理要求;先进管理模式;可持续发展。

自接受一级建造师继续教育培训,为时七天,通过七天的学习受益匪浅,七天的学习为我们梳理了法律、法规、施工安全、技术管理等有关知识,介绍了目前建筑施工的前沿技术(如bim技术),为我们更新了传统的管理模式,为我们今后继续从事项目管理工作补充了新的知识,特别是先进的项目管理模式给我拓展了视野,感觉到了在工程施工管理中与世界先进大国施工中存在的差距。

一、建筑信息模型简要介绍。

现今的建造师职业生涯中,变化是唯一可以预测因素,很多建造师在实践中都已发现,以往的工程项目管理知识在今天变化纷纭的世界里已不完全适用,新的技术和方法不断涌现。

bim是利用数字模型对项目进行设计、施工和运营的过程。

美国国家bim标准将bim定义为:bim是一个共享的知识资源,是一个分享有关这个设施的信息,为该设施从概念到拆除的全周期中的所有决策提拱可靠依据的过程,在项目不同阶段,不同利益相关方通过在bim中插入、提取、更新和修改信息,以支持和反映其各自职责的协周作业。

bim具有如下特征:

3、bim的数据库是动态变化的,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在更新、丰富和充实;4、bim提供了一个项目参与各方协周工作的平台。

程项目的相关利益方提供了一个工程信息交换和共享的平台。结合更多的相关数字化技术,bim模型中包含的工程信息还可以被用于模拟建筑物在真实世界中的状态和变化,使得建筑在建成之前,相关利益方就能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成败作出完整的分析和评估。

二、现今国内建筑信息模型发展利用情况。

中国bim标准正在研究制定中,已成立了标准研究组,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发布了相应的出版物。我国已将bim技术作为国家的科技部“十二五”的重点研究项目,并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确认为建筑信息化的最佳解决方案。是bim在中国快速发展的一年,bim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中国已有非常多的的建筑企业在使用bim技术,bim应用引爆了工程建设信息化热潮。bim正在改变项目参与各方的工作协同理念和协同工作方式,使各方都能提高工作效率并获得收益。

例如正在建设的上海中心高632米、总面积57万立方米,该项目建设涉及学科众多、分支系统复杂、项目周期长、成本控制难度大,项目产生的信息量非常庞大,而且各方信息协调难度大。该项目建设采用了bim技术,设计方能够方便地解决复杂曲面幕墙在平面定位的问题,并且可以很好地把握设计图,从而保证设计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同时,项目其他的参与方,包括业主和总包等,通过bim模型也能够较好地了解项目的设计理念;在管线综合方面发现碰撞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从而大大提高在管线综合方面的设计能力以及工作效率。可以说,bim将业主、设计方和施工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有效地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避免了信息孤岛现象的出现,有利于提升工程管理的水平。

三、结合本人工程施工中今后利用情况的感受。

本人在主要从事公路、铁路、房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结合所从事的具体施工,结合bim建筑信息模型感受如下:

的变更申请单,有利于提高施工现场的生产效率,降低由于施工协调造成的成本增长和工期延误。

2、在施工中,经常遇到因现场条件不具备按设计图施工,要经常变更设计,就需要经常联系业主、监理、设计等相关方,在联系各方的过程中往往要耽误很长的时间,再加上上现场调查,论证、变更出图,往往简单的变更确需要好几天甚至十多天时间,给现场施工带来很大的麻烦,但要是根据bim提供的三维交流环境,与传统模式下的项目参与各方人员在现场及图纸中发现问题后再进行论证交流,效率大大的提高,bim提拱一个便于施工现场各方交流的沟通平台,可以让项目参与方人员方便地协调施工方案,论证项目的可造性,及时排除风险隐患,减少由此产生的变更,从而缩短施工时间,除低由于设计协调造成的成本增加,提高施工生产效率。

四、另外几种先进理念的学习感受。

1、项目总控。

项目总控是从总体和宏观上基于信息处理的成果对项目进行控制,其任务不同于常规的人、财、务、产、供、销事务管理部门,而侧重于宏观的、整体的、方向性的策划、协调和控制。在国际上项目总控的经验引起了我国工程界的关注,认识到项目总控是工程管理的前沿研究和实践成果,是传统的项目管理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提升,也是企业控制论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项目总控是面向项目实施的决策者的高层次的工程管理活云动。项目总控是一项基于信息处理、专业性较强的业务,多数业主方并不具备项目总控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项目总控就独立于业主,这样就有利于发挥外部控制的效果,对项目发展进行总体和宏观的系统分析及科学论证。

2、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

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指的是建设工程管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开发和应用。一方面,在投资建设一个新的工程项目时,应重视开发和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同类或类似建设项目的有关信息资源;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中的开发和应用,应包括在建设项目决策阶段的开发管理、实施阶段的项目管理和使用阶段的设施管理中开发和应用信息技术。

在工程管理中,由于施工中人员工变化调换频繁,各种资料不能有效的交结,工程中也没有有效的汇总保存,造成变更人员后又要对以前已形成的成果进行重复的收集计算汇总,造成时间及费用的大量浪费,在交竣工过程中,有些资料没有电子版,又要重新录入各项工程施工及验工过程的资料,造成很大的困扰,而只要在项目施工中引入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管理理念,在施工过程中,许多有价值的组织信息、管理信息、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法规信息有助于项目实施工项目目标,也有利于项目建成后的运行,避免过程中各种信息的丢失。

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为建筑业跨越“数字鸿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建设工程管理信息资源及信息技术的全过程、全方位有效开发和利用,建设领域将迎来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时代,并将创造进一步发展的巨大空间。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有利于提高建设工程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以达到为建设项目增值的目的。

小结:

建设工程管理控制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的工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积累经验,在理论中完善,减小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管理差距。通过这次继续教育给我注入了工程施工管理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只有具备了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掌握了可靠的前沿施工技术、持有法律法规强有力的武器,我们才会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打品牌、创精品、建设节能环保社会,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继续教育论文【第五篇】

和特级教师,和我们身边的名师相比,我还有很大差距,但是我一直努力学习。我觉得学习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终身不能放松的话题和事情。我首先是向身边的老师学习,也在网上查找资料,学习专家的理论,但是最让我受益的是课内比教学活动开展以来,学校请县教研室的王老师来为我们做的关于评课的培训。

王老师讲得透彻,我听得也认真,记得也还算详细,有些可能暂时还没有完全领会,但我还是认真地记下来了,以后在实践中慢慢消化。王老师从评课的内容、方法、和注意的问题这三个方面来为我们做培训的。

一、评课的内容。

评教学目标:评课堂上三维目标的实现情况,既要评课堂上知识目标的达成,更要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评教材处理:看老师能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处理教学重难点。如有些老师在教学《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这篇课文时,对“他们的花……不像……”这句话的理解就有问题,作者的本意不是要贬低中国人。

评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一看是否把课堂还给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二看是否采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新策略,激励互动的新方法。

评课堂结构:看各环节时间分配与衔接是否恰当;师生互动占用的时间比例是否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看学生个体活动与集体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看课堂时间是否得到高效合理的利用。

评教学效果:看学生的思维调动是否科学高效,是否用语言去思维,用语言去表达。如对“废墟”一词的理解,有的教师直接出示课件,告诉学生那就是一个一个的废墟,这显然不是语言教学而是常识教学,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让学生说自己理解的废墟,看到的生活中的废墟是什么样的,然后再出示课件。看课堂训练是否落实到位,看全体学生是否都受益。看课堂气氛是否生动活泼。

评教师的基本功:最直观的就是看板书,看教师的板书是否直观好懂,看教师板书的字写得是不是美观。看教师的教态是否亲切自然,应该语言明朗,风趣,语言富有感染力。对教师的讲解语言有特别的要求,那就是语言要准确、生动、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看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否能恰当地使用各种教学辅助工具。最后还要看教师的教学机智,处理课堂上突发事件的能力,临时调整教学进度的能力。

二、评课的方法。

特色归纳:能把握准讲课教师的教学特色,有一定的归纳能力。

重点评议:把一节课的重点的优点都提出来,运用自己的观点,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去评价。

片断评析:把一节课化成几个片断来进行析。

三、评课应该注意的问题。

评课要有重点,忌吹毛求疵。要从大处着手,不要所有细小的`方面都评,也就做到详略得当。

理论联系课堂教学实际。理论可以是课标上的内容,也可以是语文教育大家说的语文教学方面的话。

忌只评优点,不说缺点。一定要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但语言要委婉,可以是商量,示范、评价、导向。

在写评课时,理论是出发点,所以一定要多读书,多学习,积累一定量的理论知识。认真听课是着眼点,写好评课是重点。

多次参加市里比赛都取得好成绩的丽也说了三:评课的标题要抓住课堂的优点,语言要有诗意;几点论述性的语言要有概括性,要精练,要有对称性;要用犀利的眼睛找出课的缺憾。

继续教育论文【第六篇】

会计继续教育是对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的再培训教育,会计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并指出在目前的会计继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自己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改进加强会计继续教育的一些建议。

1.适应会计制度不断变革的需要。知识经济在世界范围内酝酿发展,知识的折旧率越来越高,传统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受到挑战,中国根据经济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要求,不断调整相关会计制度和法规,2006年中国又颁发了新《会计法》,一些会计判断和会计处理方法发生较大变化,如果会计人员不能及时更新理论知识,将严重影响工作的质量。

2.会计继续教育是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需要。会计人员人数众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不少会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而经济正日益多元化、复杂化,财会工作的宏观环境不断出现新情况、新业务,这就要求会计人员通过继续教育来学习、掌握、实践新理论、新方法,以提高会计人员创造、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完善其知识结构。

1.重视不够。无论是会计人员本身,还是所在单位领导层,均存在着对会计继续教育这种短期培训并不能真正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只是纯粹消费性投资。

2.流于形式。一些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目的便是通过会计从业资格的年审,所以不重视培训过程和内容,这种心态的驱使,会计继续教育只能是流于形式。

3.教材内容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的设置大都不考虑会计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与工作职责的不同,缺乏针对性,教学内容千篇1律,造成一些人“吃不饱”,一些人“吃不下”,影响了教学效果,也影响了会计人员学习的积极性。

4.教学内容陈旧狭窄。继续教育内容陈旧,与经济发展现状和新生经济现象不能紧密结合,而且培训内容偏重于会计专业,很少涉及其他相关专业如金融、证券、管理、信息技术等新知识,无法满足社会经济日益高速发展对复合型会计人才的需求。

5.教学模式单一。目前会计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人工面授的形式进行,会计人员集中在某一培训地点进行面授,一般采取大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授,培训人员听、记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学员只能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参与意识,不能激发会计人员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

1.从根本上重视会计继续教育。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认识到会计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宣传对象不仅包括广大会计从业人员,还要包括单位的领导层。

2.把继续教育作为会计人员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会计人员所在单位对会计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的学时严格把关,对所培训内容可进行二次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会计人员年终考评的重要依据,对考核结果优秀的会计人员可适当给予奖励,以提高会计人员学习的积极性。

3.拓宽培训内容。为适应越来越多元的经济现状,要尽力拓宽培训内容,不要仅限于会计学科,还要广泛涉及到其他相近相通的学科,如经济、金融、证券、管理等,力争培养合格的复合型人才。

4.教学模式多元化。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授课教师可以一半课时用来讲解,一半用来分组讨论,按照不同知识层次划分小组,不同的组合讨论不同层次的问题,老师先来抛砖引玉,活跃气氛,使会计人员对某一问题各抒己见,开阔他们的工作思路,而且来自不同单位,不同岗位的会计人员也可以有机会互相交流工作心得和工作中的疑问。

5.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会计人员必须认识到学习不再是学生时代某一阶段的事情,必须不断给自己充电,不断地为自己的头脑补充养分。

继续教育论文【第七篇】

随着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也成为了会计从业发展的时政热点问题。由于受传统会计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的影响,在当前新形势下,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传统会计继续教育培训的状况,从而具体阐述会计继续教育培训的创新模式。

会计继续教育,主要的教育对象有两类:一是正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二是已取得或有会计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主要的教育目标是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从而使会计从业人员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再培训、再教育。会计继续教育作为会计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会计行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会计工作也逐渐走向国际。因此,要不断加强会计继续教育的力度,从而使会计人员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变化。

1.相关管理部门认识不足,培训机构有待进一步规范。在会计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中,虽然我国的财政部发布了相关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但是具体的会计管理部门并没有重视培训工作。根据相关的市场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相关的单位支持会计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比例非常低,同时会计从业人员进行培训的意识也比较淡薄。同时,培训机构的设置极不合理,主要为会计事务所以及相关的社会办学机构,在会计管理机构所设立的培训点中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尤其对于财务的管理,因此在整体上需要进一步规范。

2.培训模式以及内容单一,导致培训成本加大。由于受传统培训模式的束缚,在会计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中,主要的培训模式是通过教师讲授的形式来进行学习,同时由于在培训教材的设置上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在培训内容上主要强调统一性,没有结合实际的发展需求,因此培训的效率没有得到提高,不利于会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这种培训模式以及培训内容的束缚下,同时由于培训对象自身条件的约束,从而导致培训经费的不断增加,但是由于培训效率没有得到实质性的突破,因此导致大量资金的流失,不利于整个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1.创造了良好的培训环境。各个相关部门在做好网上会计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从而为培训对象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培训模式的设置中,要尽可能地多样化、灵活化,从而使培训对象不受时间和空间以及教材的束缚,能够自由地选择学习的内容以及时间。同时,在网上进行会计培训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不断进行知识的革新,从而使会计学习者能够不断拓宽学习视野,对知识能够形成系统的认识以及把握。

2.提高了培训对象的自主学习能力。网上会计继续教育培训还能够提高培训对象的自主学习能力。由于在网上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培训对象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积极寻找适合自身学习的学习资源以及学习模式,在这种灵活的学习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培训对象的自主探索能力,从而把传统的被动学习模式转化为了自主学习模式,在整体上有利于提高培训对象的综合素质,同时有助于促进培训对象的全面发展。

3.丰富了教学内容。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中,由于教材资料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对培训的质量和效果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传统的培训工作中,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要注意适用性,这是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但是,在网络培训教育中,由于信息的更新速度快,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从而完全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有利于促进培训对象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4.降低了培训成本。由于开展网上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财政部门进行了统一的规划,在会计制度以及会计实务技能上做了系统的安排,从而形成了统一的会计继续教育网络化市场,从而大大降低了培训的成本。

5.创新了教学手段。由于会计网络培训摆脱了传统的时空限制,培训对象可以根据自身的要求自由选择培训的时间、地点以及培训内容,灵活性极强。在这种网络培训的平台中,培训对象可以通过自身的学习水平,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从而使培训对象的学习更加方便。

6.完善了考核制度。在网络培训教学中,培训人员主要通过点播互联网会计课件,从而进行自主学习。在这种学习的过程中,网络系统会有相应的记录功能,在培训对象学习过程中起到了一个监督的作用,从而能够提高培训对象学习的自觉性,进而提高培训对象的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在会计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进行过程中,只有适应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从而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会计人才。

[1]郭志峰.关于开展会计继续教育工作的研究与探索[j].继续教育,2011(12)。

[2]郑秀英.论我国会计培训模式的创新[j].会计师,2009(12)。

[3]陈福玲.我国会计培训创新模式探讨[j].时代金融(下旬),2011(5)。

继续教育论文【第八篇】

1.1学员水平参差不齐。

许多学员学历不高,业务能力不强。一方面,参加继续教育的学员很多来自基层农村,相当一部分未受过系统正规的高等中医药教育,或仅有具中专及以下低学历,甚至还有完全无中医理论基础或从事西医的人员,这些学员来听中医经典临床课程,自然会有很大难度。另一方面,目前许多基层中医生思维西医化严重,成为阻碍中医临床人才成长的一大顽疾。一些中医临床医生虽经正规中医院校教育,工作多年,但中医思维退化,不喜辨证,常喜欢将中医某药某方与西医某病直接挂钩,这样或可一时取效,但无法使临床水平稳步上升。

1.2传统文化、中医思维缺失。

新医改所呈现的其实就是“以人为本”。医学是治病救人的学科,尤其中医理论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大医精诚”、“厚德济生”、“仁者爱人”,“医者,意也”,不了解这些,便无法理解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阴阳平衡的健康观,以及调和致中的治疗观;也无法深入理解阴阳五行互根互用、生克制化、天人相应等理论,给学员中医药水平的提升带来巨大障碍。

1.3教学安排及相关管理工作须进一步调整加强。

近年许多高校因中医药专业招生规模扩大,结构不尽合理,教师连本科生的教学都忙不过来,继续教育方面更显捉襟见肘。高水平的教师较为稀缺,部分教师从高校毕业后即从事教学工作,无临床经验,对《伤寒论》这样的临床经典课理解体会不深,照本宣科,讲课不生动。另外,继续教育多采用函授集中授课的形式,大量知识浓缩在较短的几天内灌输给学员,填鸭式的教学使学员难以全部接收,教学流于形式;同时继续教育的管理较为松散,学员迟到、早退、旷课现象屡见不鲜,考试监考形同虚设;许多学员平时工作忙,又不能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作弊现象普遍。

2提高《伤寒论》继续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

2.1强化教学管理,制订合适的教学计划。

开展对未经培训和培训不足卫生技术人员的补课教育,使其具有一定中医专业基础后再进行《伤寒论》等中医经典理论培训。管理上,一方面对学员严格考勤及考试监督,规范课堂管理,严格考核制度;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师加强自身修养,例如具有较强临床能力,条文与之结合,旁征博引,讲解起来方能引人入胜。

2.2改进教学思路、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

2.2.1加强人文素质培养,注重中医思维形成:与现代医学对抗式的治疗思路不同,中医治疗讲究平衡、和谐。我国自古便有“医者仁术”之说,仁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医学是“仁”与“术”的统一。告诉学员,医生不是仅仅治疗“人的病”,而是治疗“病的人”。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对于理解中医文化、中医理论及减少医患矛盾十分有益。这也与1988年世界医学教育会议通过的《爱丁堡宣言》中“医生培养成为一个专心的倾听者、仔细的观察者、敏锐的交谈者和有效的临床医师,而不再满足于仅仅治疗某些疾病”的要求相一致。中医临床人才是能够运用中医学理论和技术解决保健问题的专门人才,其关键就是能熟练和自觉运用中医思维方法处理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培养学员的中医思维及其运用能力是中医经典著作教学最根本的目标。而《伤寒论》作为现存最早的一部辨证论治专书,以六经辨证论治为特点,学员通过学习《伤寒论》,应能掌握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学会用中医的思维去思考处理临床证候,掌握临床辨证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并掌握《伤寒论》中临床常用方证或证候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应用,从而为提高临床各科辨证论治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伤寒论》的继续教育教学还担负着弥补文化断层、提高中医素养、训练中医思维的重要任务。除教学主管单位应配合安排一些中医药文化课程外,教师也可在讲授《伤寒论》时将中医思想、文化、思维的培训渗透入讲解内容。如讲授58条“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阴阳自和者,必自愈”时,便可引导学员深入理解“阴阳自和”的含义,并与《内经》中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理论相联系。

2.2.2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体,课堂上教师不停口,学员不停手;教师教得辛苦,学员学得被动;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气,学员感觉枯燥,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避免理论知识的简单重复、授课方式单调,应积极寻找讲解内容的合适切入点,尽可能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式、讨论式、临床实践、pbl等教学方式,情境式模拟或还原临床实例,可将书本的抽象理论内容转化为生动具体的案例,使学员身临其境,调动学员兴趣,使学员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缩短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差距;这种参与性、互动式的教学也能吸引学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可促进学员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2.3将与本专业有关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进展贯穿学习内容:如讲授“少少与饮之”、“损谷则愈”时,可介绍现在较为时兴的“整合医学”;讲授146条柴胡桂枝汤时,可介绍日本腹诊的经验,用于治疗癫痫;讲授大承气汤治疗阳明腑实重证时,可介绍中医药治疗急性热病重症及高血压脑出血中风昏迷的一些进展;讲授通脉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时可配合讲解一些中医药参与临床危重病症抢救的进展等。

2.2.4精编教学内容,侧重临床实用:《伤寒论》继续教育,尤其是函授班,课时少,多是集中授课,讲解无法面面俱到。因此我们在精心设计教案的基础上,精编教学内容,确定了重点讲解的40-80条。这些条文均为各经提纲证,或理论上十分重要,或临床上常用多见、运用较多而又疗效卓著的方证。使学员们能较为容易地上手运用,提高临床疗效。针对部分学员基础知识薄弱的情况,教师在讲解时还应联系以往学过的中医基础理论、诊断、中药、方剂等知识点,将原文和方证分析透彻。讲解不能贪多求快,不求面面俱到,但拿来讲授的条文一定要清楚透彻。在此过程中还应注意培养学员的.分析和自学能力,以及中医思维形成和应用能力,即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3注重长期教育及终身教育。

2.3.1帮助学员树立终身教育观念,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我国将“构建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终身教育”这一术语,1965年由法国的保罗朗格朗(parllengrand)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上提出,主张教育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应贯彻人的全面发展精神,学习者不仅要学习已有的文化,更要培养个人对环境变化的主动适应性。这一概念的提出使教育超越了院校教育的局限,获得全新诠释,从而扩展到整个人类社会生活空间,为学习者指出了一条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道路。这种观念要求我们把教育的重心放在教会学员如何学习上,而不只是单纯的传授与讲解知识。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日新月异的今天,任何人都不可能在一次性传统教育中掌握一生所需的全部知识技能。以往继续教育授课的短期性、临时性,使教学过程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其教学效果有限。因此,使学员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显得尤为重要。可鼓励学员在基层跟随有一技之长的医师学习抄方实践,学习和继承民间老中医师独特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加强临床能力,在此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多读多思,加深对《伤寒论》的理论与方药的体会和认识。

2.3.2充分利用学校的精品课程网站、教学论坛、视频,进行远程网络教育:借助高校的精品课程网和网络平台,教师不仅能在课堂上言传身教,也可为学员在课后提供充足的学习空间,为教学内容服务。网络教育可以补充短期集中教学课时不足、效果有限的弊端,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习方式便捷、灵活。借助教学论坛,也可实现学员之间师生之间双向互动,使《伤寒论》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并可长期持续下去,实现“终身教育”。目前流行的微博、博客以其有效性、开放性、交互性、灵活性有望成为新的师生互动交流与学习的平台。

3小结。

高水平中医临床人才的缺乏一直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瓶颈,也这是导致大师级中医药人才稀缺的一个主要原因。新医改对于中医药事业,及中医药临床人才培养改革是一个难得机遇。通过对《伤寒论》继续教育中教学管理、课程安排、教学思路、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运行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改革与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形成符合中医药高水平人才成长的培养体系,对于基层中医药队伍建设、新医改事业的推进,及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樊讯李家庚陶春晖蒋跃文刘松林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

继续教育论文【第九篇】

社会进步,科技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快,对辅导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职前和入职的教育知识、技能在工作几年时间里就变得有些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和要求。教师工作实践中也不断遇到新的问题、新的知识,而这些都需要教师再学习、再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辅导教师和基层电大的领导要有与时俱进的教师教育观念,树立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成长与发展的观念,深刻的意识到转变原有的教育教学观念的现实和未来意义,通过培训提高自己的素质,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继续教育,自主学习、自主提高,主动投入到继续教育中,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学习的机会,得到当前的专业教育教学的最新动态,学科的新理论和最新的研究成果。

基层电大在继续教育经费的来源方面应该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国家、地方财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上级电大和教师个人共同承担。在资金上,配置继续教育资金要做到资金配置的效率和公平的平衡,能很好的满足受训辅导教师的需要和选择的多样性。针对继续教育经费太少的现状,基层电大不仅要请求国家开放大学和省级电大等多方对继续教育高度重视,还要以地方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为主体,对继续教育加大投入。否则,就会因培训经费不足,最终导致基层电大辅导教师继续教育没有动力和缺乏后劲,从而影响电大的办学效益和声誉。

充分利用网络,整合教育资源。

网络系统不仅有各种媒体信息处理和人机交互功能,更重要的是利用网络达到信息、资源共享,适应21世纪信息时代对知识快速更新的'要求,跨越对知识的单纯传递。电大教师学习是资源共享的学习,挖掘所有参与培训的其他学习者资源的过程。电大教师的继续教育,应该和地方教育资源相协调,充分利用地方的资源优势,聘请继续教育专家及专门的研究者与继续教育优秀的教师参与进来,互相整合,发挥优势,实施过程中注意模式的多样化,开发应用现代远程教育等资源的优势。充分利用国家开放大学和各个省级电大的网络在线学习,将基层电大自己的培训中心和各个地方电大联网,辅导教师可以免费享用中心的数字图书馆、知名电大的教育资源。运用视频培训、流媒体教学,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课程,网上下载培训内容、专家教师的讲义等。扩大网络继续教育不仅可以为基层电大辅导教师节省时间、财力、物力,还为广大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更宽泛的学习内容。

结合实际,按需设计有效课程。

电大教学培训计划和电大继续教育课程设置较陈旧,教学内容缺乏新意、先进性和超前性,教非所用,教学内容不切合电大的发展实际,不能适应发展壮大的电大学习的需要。必须从电大辅导教师的实际需要、兴趣、能力和经验出发,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教师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培训课程应该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设置有效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沟通。培训课程应该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系统讲课后组织课堂专题研究或讨论,让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和大家分享其成功之处,使其他的教师获得成长。培训课程设计的问题是教师实际工作中的,促使他们联系自己的实际进行积极思考,热情参与、双向沟通,获得最新的教育教学知识、技能。有效的课程一定要考虑电大辅导教师的实际需要,有提高学历的继续教育,有较高层次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培训,又有基本技能培训向教学观念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能力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教育教学能力水平,促进其专业成长和发展。在开展培训计划前,搞好培训内容、培训意愿和培训需要的调查研究工作,了解辅导教师当前最缺乏的是什么。根据教师反馈的培训信息进行分析、归类,采取不同层次级别的培训开课。课程的设置尽量反映基层电大辅导教师的需要层次,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促使其学以致用,尽快的应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果。总之,基层电大辅导教师的继续教育还需要不断创新,不断拓宽培训途径,不断丰富培训内容。

继续教育论文【第十篇】

继续教育为会计人员更新知识、提高技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从十多年的教育实践来看,还存在着不少突出的问题,亟需进一步解决和完善。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现状,提出了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相关措施。

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征求意见稿)》,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对会计人员知识与技能进行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是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教育。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准则、新制度的不断出台,新的会计理论不断形成。面对新形势的变化,加强在职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其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以适应经济活动中不断出现的新会计事项势在必行。

我国会计继续教育起步较晚。1998年1月,财政部发布《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将会计继续教育问题纳入制度轨道而受到政府行政力量的干预。自该规定颁布以来,继续教育为会计人员更新知识、提高技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从十多年的教育实践来看,还存在着不少突出的问题,亟需进一步解决和完善。

1、单位领导重视不够。许多单位领导对会计继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模糊,认为会计就是算账、记账、报表,现有知识足以承担现有工作,学不学习都没关系,而且在时间和资金上投入都很多,增加单位负担。

2、会计人员认识不到位,学习自觉性不够。据统计,一个人所需知识5%-10%来自于学校,另外90%-95%是通过工作和继续教育取得的。但现阶段,部分会计人员对继续教育的作用认识并不到位,视继续教育为应付会计证年检而不得不为之的事情。

3、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我国经济组织众多,规模、大小、性质千差万别,会计人员从事的工作岗位也不尽相同,每个经济组织适用的会计制度也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不同组织、不同岗位的会计人员需要不同的教育课程。但当前会计继续教育的内容单一,几乎全是会计专业知识,没有涉及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如金融、证券、管理、信息技术等最新知识,未能照顾会计人员的实际需求,无法满足新经济时代社会经济日益高速发展的需要。

4、培训形式单一。缺乏先进的、多样的培训形式,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和案例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方式未得到广泛运用,这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与继续教育对象的多层次性的需求,特别是对高层次人员继续教育的需求极不适应,严重影响了继续教育质量的提高,也直接影响了培训的效果。

5、会计继续教育的监管力度不够。目前财政部对地方会计人员培训工作基本上还没有监管,没有统一的要求,指导、服务也不够,各地方财政局也基本上是自己培训,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效率也较低。

1、提高重视程度,加强领导和管理。担负各级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协会领导、各财政部门领导必须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和管理,尽力为会计继续教育营造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各单位要把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与单位发展结合起来,积极筹划,为会计人员提供学习机会,创造学习条件。

2、立足专业化,合理规划培训内容。继续教育应针对会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职责设置学习内容,使教学内容适应培训对象的需求。力求会计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同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加相关的知识内容,扩大培训领域,使会计人员及时了解经济发展趋势,正确理解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把握会计工作和理论发展方向,变被动的核算职能为具有创新意识的能动管理。

3.改革传统教学方式。要想在会计继续教育中取得好的效果,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应先进、灵活。在国外,由于受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职业继续教育的方式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在培训方式上,目前至少可以分为5种:课堂培训、在岗培训、在线课程、远程教育和自学课程。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第16条要求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大力推广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等教学模式。这对长期习惯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我国会计教育无疑是一个挑战。

4、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管理。培训单位是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实施者,会计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应加强管理,建立事前审批、事中监督、事后评估的控制体系。具体为:事前引入公开招标的竞争机制,包括对培训机构硬件设备、师资力量、社会信用等的综合审定来确定最终的承办机构。事中根据培训机构的培训任务,按一定比例随机抽查培训课堂,对培训单位的教学管理、课堂教学的方法、效果进行实地检查,并开学员座谈会了解情况。事后实行专家评审制度,对培训效果、培训机构进行评估。

5、建立继续教育与人员使用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会计人员通过学习,提升了个人能力,其所在单位也是受益者。用人单位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努力建立起一套继续教育与人员使用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把会计主管部门提供的本单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考试、考核情况,作为年度考核、评聘职务和以及人才流动的重要依据。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情况,要记入个人的技术档案,随同人事主管部门,装入会计人员的个人档案。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肯定和使用,对会计人员是一种激励,对单位本身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科学的用人机制,革新“一张文凭保终生”的传统观念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速度的加快,会计环境亦日益复杂,对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会计人员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术,适应新形势、新时代的'发展与挑战。

48 22365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