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继续教育论文最新5篇
【导言】此例“中小学继续教育论文最新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继续教育论文【第一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提高,人们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大。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信息中心,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场所,只有提高和改善高校图书管理员的能力和素质,才能更好地发展高校图书馆事业,以便更好地为大学生服务。图书馆事业在现代高新技术的推动下不断地在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上发生一系列变革。在图书的采集、编目、加工、流通、检索等方面也由过去的手工操作变成了现在的计算机及自动化技术的电子操作。高校的图书馆事业正走向一条数字化、电子化、网络化和虚拟化的道路,那么对图书馆员就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在知识结构、计算机操作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并不能满足高校图书馆对管理人员的要求。那么就需要通过继续教育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与此同时建设完备的图书管理人才队伍,提高高校图书馆的影响力。为师生读者提供所需的教学科研方面的资料是高校图书馆员的主要任务。高校的学科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馆藏资料也会随着专业学科的建设做出相应调整,为了更好的帮助读者寻求所需资料,图书馆员只有不断的拓宽知识。而继续教育正好为高校图书馆员创造了这样的机会,能够提高馆员服务水平,更好地发展高校图书馆事业。
二、高校图书馆员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人员结构。
目前,高校图书馆的人员构成主要包括教职工子女、引进人才的配偶、图书馆情报专业毕业生及其他情况的安置人员,结构复杂。并且据统计,高校图书馆员中女性占了总人数的70%以上,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主要力量。相对而言,女性更加有耐心,但是女性馆员比较重视家庭,精力容易被家庭分散,在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上与男性有差距,这种不协调会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
(二)知识结构。
在新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高校图书馆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不断提高。但在高校图书馆中,他们掌握的只是单一的图书馆的专业知识,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数据库等的发展,原有的知识已经老化,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缺乏现代化的管理和操作技术。
(三)职业精神。
图书馆工作在职能分工、工作量、工作强度上都存在着差异,加上工作条件有好有坏,人员配置也存在不合理,馆员从思想意识上没有正视图书馆职业的重要性,使得工作效率低。有些高校的图书管理员把自己定位于图书看守员的位置,对读者的要求不了解也不与读者交流沟通,职业精神匮乏,从思想意识上并没有正式图书馆职业的重要性。而且图书馆一直被认为是没有发展的部门,有些高级人才并不愿意长期在此发展,导致人才匮乏。
三、继续教育的内容
(一)专业知识教育。
图书馆工作是一项学术性强而且非常复杂的工作。高校图书馆所面对的是各类不同专业的学生,他们需求的文献资料会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图书馆员拥有广博的知识,对文献进行深度加工和整理,更好的发挥图书馆的作用。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图书馆员,就必须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而图书馆专业知识教育就是对“图书馆学”、“情报学”及相关图书资料的学习教育工作,使图书馆员不仅掌握图书分类、图书编目、咨询服务等简单的工作方法,而且对图书馆学最新的基础知识了如指掌。
(二)计算机网络技能教育。
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不断被高校图书馆应用,改变了原有的工作模式,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要提升高校图书馆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掌握数据库升级和维护的方法,了解更新的、更方便的信息检索和储存等方法。
(三)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是馆员从事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基础,也是高校图书馆员最重要的素质。高校图书馆员的主要任务就是服务于广大的师生,更好发挥图书馆的作用。这就要求馆员要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全心全意的为读者服务,创造和谐的服务氛围。在图书馆员继续教育中,就会加强职业精神教育,让馆员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的工作价值,使馆员热爱自己的岗位,坚守职业道德。
(四)创新观念教育。
计算机、多媒体、数据库等技术的发展,也使得高校图书馆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发生改变。图书馆员可以在工作方式上不断创新,例如图书馆员可以创新性的通过网络平台、QQ、电子邮件、开通手机图书馆等多种方式为读者提供服务,开展相应的创新活动,充分挖掘每一位图书馆员的潜力。
(五)外语能力教育。
外语,尤其是英语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拥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图书馆员管理资料时会发现大量的外籍文献,要想科学地搜集、加工、整理这些文献,就必须有坚实的外文基础。因此,高校图书馆员应不断的突破语言障碍,从而为读者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服务。
四、继续教育的方式
高校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永不过时的工作。由于各地的条件有差异,各个图书馆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搞好继续教育工作,不断地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继续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种:
(一)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在岗培训。
高校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可以根据各个图书馆员的实际工作需要,结合每个工作人员的实际水平和能力以及所从事的具体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进行培训。这种方法灵活,应变性强,最适合人员紧张的单位。而且馆员还可以在自己的岗位边工作边实习,实施岗位技能培训。
(二)轮岗互学。
高校图书馆新进的年轻馆员,可以进行轮岗互学。让年轻的馆员了解各个岗位以及岗位之间的工作内容,熟悉每个工作环节,加深对图书馆工作流程的印象,提高每位图书馆员的综合实力,使得馆员从单一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
(三)在职自学。
目前,由于高校图书馆的经费不足和岗位需要等条件的限制,大多数馆员离职学习的可能性较小。自学是馆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最有效最经济的途径,而且图书馆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给馆员提供自学的空间和丰富的资料。馆员可以在工作之余,充分利用图书资源,不断的补充新知识,拓宽新视野。
(四)学术交流。
高校图书馆员积极的参加图书馆界的交流和培训课程,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图书馆员在相互学习的和谐氛围内获取知识和经验,也可以进行馆内的交流活动,相互学习,共同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
五、结语
继续教育论文【第二篇】
整体情况
江苏高职教师群体是一批以拥有本科硕士学历为主、中青年教师为主力的群体。如图1所示,48%的受调查对象有本科文凭,46%的有硕士文凭,中青年教师占84%。在职称方面,讲师和助教的占比分别为%和%。这说明这批年轻高学历的教师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从工作时间上看,不足5年的占25%,5-10年的占37%,大部分教师还属于个人职业发展的发展期。因此,这个群体对继续教育的需求比较强烈,且很愿意接受这类教育。对于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调查结果显示主要是满足教学需要和科研需要,其中,对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的需求最高,其次是教学方法和科研方法。
认识水平
江苏高职教师对于自身继续教育的定位比较准确,主要是实践能力的提升和专业知识的补充。这源于对高职教育体系的深刻理解。高职教育就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相应地,认为参加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应该是到企业实践。
现实差距
江苏高职教师所接受的继续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与期望有差距。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江苏高职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形式主要是听讲座和参加会议,只有约37%受调查对象是到企业实践。谈到参加继续教育的效果,约68%的受调查对象认为一般,效果不是很明显。
外部环境
江苏各高职院校对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都有相应的政策。如把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与职称评定相结合;对教师参加校外培训的支持力度也日渐增加;2012年成立了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中心,负责省内高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需求调研与规划,培训政策研究与咨询,培训项目开发与资源建设,培训计划落实与组织,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平台构建与绩效评价等工作。
校本培训
调查数据显示,江苏大部分高职院校经常组织不同程度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校本培训。如有针对师德、现代教育技术、科研等方面的培训;有互相学习的比赛、观摩和研讨;有户外拓展等。但在形式和内容方面还有提高的空间,因为约55%的受调查对象反映内容比较丰富,约40%的教师认为形式比较单调,约53%的教师认为接受的校本培训有点效果。
2江苏高职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江苏高职教育蓬勃发展,形成“高原”现象,相应地,对教师的要求也较高。再加上江苏的地理优势,吸引了其他省份的一些人才。因此,相对而言,江苏教师的整体水平较高,且竞争意识也强。此外,跟其他省份的高职教师一样,江苏高职教师大多都是从学校直接参加工作,缺少实践经验。所以,这些教师对提升自身教学实践能力的需求特别高,期望参加更多更好的继续教育活动。这样一来,江苏高职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需求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更加强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政策法规不完善
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法规,而当前的高职教师继续教育是各个学校在遵循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下,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自行安排的,有很强的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及其积极性(周健,2011)。虽然各校都将继续教育纳入职称评定,并且也将参加企业社会实践作为必不可少的条件,但由于考核政策的不完善,参加企业社会实践这一条考核标准有些流于形式。某高职院校出台政策要求教师必须利用暑假参加不少于一个月的社会实践,要求有相关的申请和总结材料交人事处存档,并设立了监督机制。但由于执行力度不够,实施几年了,并没有太多的教师真正参加社会实践。
培训形式内容单调
目前,高职教师参加的继续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职称评定部门要求接受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必须参加的继续教育培训,这种培训一般都是针对所有专业技术岗位的,其针对性可想而知。二是培训基地的在职进修。培训基地多采用班级制组织形式,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师的学习机械、被动(粟湘沙等,2006),且授课教师基本上是基地学校的教授,参加的也多是各个学校的骨干教师或优秀教师。当然,基地培训也会提供一部分企业实践,但比较少。三是各种协会、学会组织的培训,这种培训也是多采用专家讲座形式,只是这些专家大部分来自于各行业或政府,相对来说能接触到一些行业内的信息,与社会实践想要达到的效果方向是一致的。但是,很多这种培训也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费用较高,获得学校批准的机率就小了些。四是学历进修,随着职称评定压力的增加,原学历为本科的教师都在积极参加在职或脱产进修,提高学历。
教师个人的行动力不足
问卷结果显示的是将近90%受调查对象出于教学和科研需要迫切需要参加继续教育,但现实了解下来,真正能参加继续教育的人数只有30%左右。缘何有这么大的出入?一方面与可提供的培训机会、资金有限有关系,但另一方面与教师自身也有很大关系。以某校某系为例,学校每年拨给的继续教育费用虽不算多,但有时居然会用不完。经分析,参加培训的教师集中在少数几位教师身上,而这几位教师在出去几次后考虑到名额问题,也不申请出去了。其他未出去的教师呢,则直接称未看到通知,事实上,系部收到的培训都已经公布,并专门告知相关教研室主任。有的则提出疑问,学校有钱供我们出去培训么?还有的表示,出去参加培训太麻烦,落下的课务回来后一补就是一堆,吃不消。而且孩子也无人照顾。也有些老师认为,我们参加的这些培训效果不大,听听而已。综合这些说法,根本一条,就是教师自身动力不足,容易给自己找借口,对自己不负责任,对学生也不负责任。
3江苏高职教师继续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江苏高职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以上问题,现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
教师个人积极应对
教师作为继续教育的主体,不能只有想法,没有行动。据调查,大部分教师对本职工作认识到位,且有很强的求知欲。但是在付诸实践时,往往会讲很多的困难,比如说出去培训期间落下的教学任务依然要自己解决;出去培训时间太长放心不下孩子;出去培训的经费还要自己申请;有些培训不是很懂。总之,在面对继续教育时,除了个别的老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很明确,能坚持根据所需主动寻找培训项目外,其余的基本上处于一种“等靠状态”,或者送到面前都不愿接受的状态。追根溯源,其实就是教师本人对自身的职业成长规划还不是很明确,没有太大的动力去坚持。另外,也需要学校出台相关的奖惩政策激励更多的教师考虑自身专业发展,积极寻找参加有效的继续教育,而不是简单的“等靠”。
校本培训多样化
由于可提供的外出培训机会、资金有限,且往往是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培训了再培训(牛国鹏,2006),以及教师外出参加继续教育与工作、家庭之间的冲突,且教师参加的外出培训的组织方基本上是师资培训基地、各种各样协会、学会组织培训,良莠不齐,有的针对性不强,有的甚至就是为了挣钱。而职业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不同的学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不同,学科性和专业性都很强。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内容要求不同,期望也不同。同一地区内含有同一专业同一课程的教师更是呈现出数量少且地域分布散的特点(粟湘沙等,2006)。所以要想让大批的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并且有良好的效果,关键还是所在学校要努力探讨适合本校教师的校本培训。
完善政策,加强执行度
中小学继续教育论文【第三篇】
关键词:天津市中小学 音乐教师 职后教育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音乐教育在提高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作用。中小学音乐教师责无旁贷的成为普及基础音乐教育,实施音乐教育改革发展的执行者、组织者。面对中小学音乐教育持续改革和发展,加强音乐教师入职后的再教育以及终身教育就成为不断地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全面提高基础音乐教育教学水平的必要保障和途径。因此,深入研究中小学音乐教师职后教育的现状,制定有效的培训计划将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小学音乐教师职后教育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职后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教育是对教师培养和教师培训的统称,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首先要通过职前教育既高等师范的学习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以及从事音乐教学的基本能力如音乐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以及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学所要求的相应的学历学位。职前教育为新任教师进入教学角色做好了专业准备,然而再好的职前教育也不能替代真正的教学,尤其是在终身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职后的教师教育通过对知识的必要的补充和更新以及教学能力的有针对性的提高,成为教师教育中更为重要的一环,它与职前教育构成了完整的教师教育机制,是教师教育必要的组成部分。
2、加强音乐教师的职后培训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必要手段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是知识爆炸的世纪,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小学音乐教育已经在学科发展、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教师作为未来人才的缔造者,自身的专业素质,教育理念,教学能力,知识结构直接影响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人。因此教师加强职后的再学习和终身学习,不断地更新教育思想,接受新知识,研究新问题,探求新成果,才能跟上教育改革、发展需要。
3、音乐教师职后教育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
首先,笔者对天津市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调查显示,在119人在职音乐教师中,专科学历10人,本科学历106人,研究生学历3人,本科以及以上学历占总调查人数的90%以上,其中70%是通过职后教育提高的学历层次。其次,现阶段的高等音乐师范教育在职前教育阶段,虽已取得从事教学相应的学历,但教学更侧重的是学生音乐专业能力的培养以及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足,职后教育则提供了大量机会通过教学科研让教师在实践过程中理解,消化,补充,更新教学理论,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职后教育更有的放矢,更有针对性,可以说是事半功倍。职后的继续教育是教师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径,因此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质量的提高都直接建立在教师职后教育的基础上。
二、天津市中小学音乐教师职后教育的现状分析
知识经济时代,课程的创新与发展和教师自身的终身发展都是以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与科研为基础的。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师,能不能迅速地调整观念,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职后教育能否跟上就成为了重要一环。为此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在职音乐教师职后教育和科研状况,能够更好地明确音乐教师在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上有哪些需求和不足之处,以求更好地组织和实施继续教育工作。
1、本次调查的119位受调者全部为专职中小学音乐教师,其教龄10年以上的教师达到84%,中、高级职称分别为60%和30%,本科及以上学历占到90%,调查显示出我市音乐教师师资结构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等方面均比较合理。结果还表明,调查中60%的教师对自身学术水平有继续提高需求,有90%的教师经常参加学科专业会议,有93%的教师定期参与学校及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一线中小学音乐教师们非常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认识到继续教育的必要性,有接受继续教育的意愿,并积极参与其中。
2、调查也显示了职后继续教育客观方面存在的不足。首先教育内容覆盖面的狭窄,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的,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及教师的内在需求有所脱节。对音乐教师的培训内容,以教材教法和教育理论培训的居多,而调查显示现代化的教学技术、音乐制作技术如计算机音乐课件制作以及国外的教育音乐信息等是教师职后教育的最大需求。其次,由于各地区,各学校条件不同,教育培训内容和形式参差不齐,缺乏多样化,不利于职后教育的持续发展。对于音乐教师的职后教育应因地制宜,根据音乐教师对继续教育的不同需求,不同接受能力,采用多样的,多途径的培训形式,如脱产进修与不脱产进修相结合;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综合培训与专题研讨相结合;面授与远程教育相结合等。具体的如音乐教学公开课,音乐教育专家讲座,音乐教学论文交流演讲,进修性质的教学研讨等等。
三、天津市中小学音乐教师职后教育的实施对策
1、加强职后教育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学以致用是教师职后教育的重要目标。在职的教师希望通过教育和培训可以针对性的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将学到的新方法,新技术,新理念立竿见影的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当中。美国成人教育教授达肯沃尔特所认为的“学习与生存密切相关是成人教育的特征,……也是成人教育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①充分说明了教师的职后教育更多注重的是它的实用性和应用性。作为培训的组织者,实施者就应当密切关注在职教师的不同需求,关注当前教育的热点、难点,关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问题,有的放矢的加强教师职后教育环节。这种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教育培训,可以极大调动教师再学习的动力, 提高工作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2、注重职后教育的时效性
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的时代到来,知识翻新速度不断加快。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层出不穷。而教师接受新知识是有过程的,这就容易出现教育滞后的现象。所以,对于在职教师的培训要关注当前,关注国内外最新的行业动态,反映本学科最前沿的知识和技术,通过实时有效的培训,以最快的速度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教育理念,掌握最新的教育技术,使其教学能跟进时代的步伐,永不落伍,才能确保完成21世纪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3、教育形式要多样化
教师职后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特殊教育活动,他的内容必须是实用的,科学的,完善的,和教学前沿密切相关的。多样的内容必须要有多样的形式与其相互配合,才能发挥更好的教育作用。所以形式不要局限于教研活动,公开课等单一的形式,要扩宽思路, 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因地制宜,将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如脱产进修与不脱产进修相结合;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综合培训与专题研讨相结合;面授与远程教育相结合等。
教师的职后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有计划,有目的,事关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工程,做好音乐教师的职后教育工作是保证学校基础音乐教学的关键。
注释:
①吴立宝、宋维芳、曾意:《教师继续教育的特征》,《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第2期,第18页
参考文献:
[1]刘丽主编潘海燕副主编:《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研究》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年版
[2]时伟:《当代教师继续教育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作者简介:陈瑾,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讲师,硕士
中小学继续教育论文【第四篇】
1.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对继续教育认识不到位
对于农村教师特别是年龄偏大的教师来说,教育教学工作一贯就是按自己的理解想当然地闭门造车。对于继续教育中提到的新理念、新方法不予理会。这些新理念和方法毕竟是集大家之探究实践所得——集思广益,只有了解了再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能找到不足,知不足才能进步,也才知道有许多理念并不是都需要电子白板、需要投影仪才能用。
2.经费问题
西部地区教师普遍待遇低,尤其是农村教师。最近十几年,西部农村教师的继续教育经费几乎都是由教师自己承担。虽然近几年来我县有部分学校对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费用给予报销,但除了培训费外,还要承担数目不小的住宿费、生活费以及其他开支。由于以上原因,许多教师不愿参加继续教育学习。
二改善彝良县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的措施
1.提高培训教师自身素质
当前有相当数量的培训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培训教师自身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参训教师对待继续教育的态度:第一,改变以往单一的培训方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用当前比较新的教学方式、教学技巧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第二,对培训者进行专门集中培训。在承担继续教育任务的单位抽取一定的人员参加由国家高校和教育科研单位相关专家学者组织的专门培训。这些专家学者对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有较高认识,参与过课改,了解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方法。通过他们对地方培训者进行培训,可以整体提高培训者素质,更好地为地方继续教育培训服务。第三,地方继续教育培训脱离实际,这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培训教师不了解中小学教育的原因。因此,培训教师每年必须对当前的农村中小学进行一定的调研,走入中小学课堂,及时挖掘中小学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结合农村中小学的具体情况来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培训中解决教师们遇到的困惑,才能真正吸引教师参加继续教育、重视继续教育。
2.培训形式多样化
第一,校本培训模式。以教师任教学校为基地,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探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主要学习内容。它注重在探讨中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总结实践经验。第二,专家引领教育方式。让有一定造诣的专家、学者和中小学教师一起参与到继续教育中去,通过专家们的示范以及在专家提供的新的理论指导下,使教师整体素质得以提高。第三,集中培训模式。这种模式是当前采用最多的一种模式。教师利用假期到指定的学校接受一段时间的继续教育,通过集中培训,完成培训科目,最后通过考试而达到目的。第四,送教下乡模式。由相关部门利用周末或寒暑假让一些经过培训的高校教师,定期到农村地区的乡镇上对教师进行短期的教育培训,使当地教师便捷地完成继续教育培训。第五,远程培训模式。利用网络教育的便利性,制定教师培训课程标准,建立一个学习培训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课程资源的共享。远程教育培训对课堂的生成、构建、发展、探索,对新的教育理念的认识、探求,都将是一次革命性的学习方式。
3.增强培训实效性的改进方案
第一,改进培训内容,贴近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实际。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以典型教学案例为载体,创设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紧密结合学校教育教学一线实际,开展主题鲜明的技能培训,这样便于促进培训成果在教学实践中的转化。第二,转变培训方式,提升教师参训实效。针对教师学习特点,强化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培训环节。通过现场诊断和案例教学解决实际问题,采取跟岗培训和情境体验改进教学行为,利用行动研究和反思实践提升教育经验,确保培训实效。第三,强化培训自主性,激发教师参训动力。尝试建立教师自主选学机制,为教师创造自主选择培训内容、时间、途径和机构的机会,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建立试行培训学分认证制度,学时学分合理转化。将培训学分作为教师履职考核的必备条件,激发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促进培训成果在教学实践中的转化。
4.转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观念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教师们的知识、观念必须更新。无论是老教师或是新教师都必须通过继续学习来达到教育思想的改变,树立新的教育观念。通过继续教育实现教师自身的专业化。
5.政府应加大继续教育经费
政府应转变继续教育观念,加大投入,对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提供一定的交通、生活补助,减轻农村教师的经济负担。
总之,彝良县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取决于培训教师素质的提高,角色的转变,既是培训者,又是教研员,是新理念、新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指导者。还取决于广大教师观念的转变,上级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希望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参与到继续教育中来,让农村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添上靓丽的一笔。
中小学继续教育论文【第五篇】
调查和访谈涉及了中学语文教师的阅读范围、阅读习惯、阅读目的等几个方面。调查发现,中学语文教师绝大多数都有阅读行为。有97%的中学语文教师阅读的主要是语文教学类期刊。如《语文教学研究》、《中学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教学之友》、《语文学习》等。这些刊物大部分内容或是研讨中学语文教材,或是研讨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的具体教法,教师们认为对他们有“非常大”和“较大”作用。对其它理论专著和教育类刊物教师们则认为阅读后启发不大,而且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阅读。阅读文学类书籍的语文教师也比较多。有42人次填写了阅读过文学类书名或杂志名称,占总人数的32%。这类书籍在语文教师的阅读视野里属于学科专业范畴。调查发现,中学语文教师中,年龄在4”岁以上的基本不看新生代作家和网络作家的作品。男性语文教师,对文坛新动态比较关注。教龄在1-1”年左右的教师,喜欢通过网络阅读和查询资料。而使用辞书工具,借阅文艺理论、哲学、历史、科普、心理学、音乐、美术等》类书籍,情况不大好,一是学校图书馆这方面的读物不多,二是教师们认为这些书籍不能直接提供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与教师们的阅读目的有直接的关系。语文新课程的推行,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挑战,语文教师要获得专业成长,阅读是其主要的途径。从调查和访谈情况看,4校14》名中学语文教师继续教育活动过程中,整体阅读情况很不乐观,教师们的阅读取向是一种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的阅读,是一种操作层面的阅读[2],教师们的阅读还处于解决“教什么”的阶段,至于“如何教”更多的是想借鉴他人经验,缺乏自我的深层次思考及行为。
二、中学语文教师参与教研教改状况
哈佛大学教授达克沃斯提出:“教师即研究”。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应教学研一体,提倡教师在教学中,自觉地充当一位研究者,以研究者的目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调查发现1””%的语文教师认为参与“校本教研”或“网络教研”很有必要。在对“您所参与的教研教改活动中,认为自己扮演的角色是接受者,还是参与者、旁观者”的选项选择时,有84%的教师选择了参与者的教师选择了接受者。这说明语文教师们对教研教改的态度不是被动接受的。但在教师们回答“您通过校本教研、远程培训等教研活动收获如何”的问题时,》”%的教师回答收获不大。这与教师们参与教研教改活动的出发点有关。在“您希望通过教研教改活动提升您哪方面的能力一项选择中,%的教师选择了“教学实践操作能力”,9%选择了“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能力”,%选择了“反思能力”。教师们都希望在参与一学期或一学年的教育教改活动后,自己的教研教改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但语文学科的特性,决定了教师教研教改的能力获取必然需要日积月累,潜心钻研的精神,需要教师们在不断的反思学习中习得。教师们在回答“您所参加的校本教研活动,主要形式是哪一种”时,》%教师选择了“年级组听课评课、讨论”,%的教师选择了“学科教研组听理论讲座、读文献资料,%的教师选择了“合作小组针对学科教学问题研究讨论”,%的教师选择了“自行确定教研主题”。教师A在谈到教研合作小组情况时表示:“学校教研活动通常是在年级组开展,但因评比、竞争等诸多原因,合作小组真正意义的合作探究活动很少,更多的是兴趣爱好相投的教师在一起交流探讨,感觉收获也更大些。”教师B反映:“目前学校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七年级通常会开展一系列活动,如有课改课观摩周、课改。磨课周。、课改课堂教学开放周、学科沙龙周、课改优秀班级和优秀学习小组评比活动、七年级课堂全开放月、课改十佳教师评选等活动。但因中考的压力,每个学校一般在八年级下期都不在课堂上实施课改活动,教师们的教研活动也自然是恢复到如何应对中考。这种课改的不连续性极大地影响了教师们课改能力的提高。”在了解一线中学语文教师继续教育现状之后,笔者对相关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思考,通过对相关实践环节的分析,得出结论性的意见,为改善中学语文教师继续教育现状提供参考。
二、改善中学语文教师继续教育现状的建议
(一)发掘中学语文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动因在访谈调研中发现,一部分中学语文教师,虽然认识到继续教育对自身素质提高的重要性,但在参与继续教育活动过程中动力不足,参与继续教育的意愿和行为相脱节。因此有必要发掘教师们继续学习的动因。因为,教师们有了继续学习的愿望并不一定会体现出积极的行为。这其中涉及个体品德中的知情意行等要素的协调。具体来说,就是教师们基本上有继续教育的观念,也拥有一定的继续学习资源,却不能积极有效地落实到各项继续教育活动要求中去。如远程培训中,要求参与培训的教师要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和一定的在线学习时间量,但现实中,普遍存在教师们请人代劳完成任务的现象。如何才能让一线教师们在忙碌的工作和繁杂的生活事务中挤出时间专注学习?笔者认为,注重中学语文教师专业情意方面的引导和培养,加强对语文教师职业内涵与语文教育事业追求的自我认识与反思非常重要。如果教师本人不认同自身的价值,仅是“为了生存而从教”,那么再多的培训也难提高教学能力。此外,语文教师的继续学习是一个持续的漫长过程,一个教师只有主体意识得到尊重,创新意识被激发,拥有外在自由和内在自由,才能去追求各种值得追求的美好生活。这就要求未来的中学语文教师继续教育,应以教师为本,关注教师个体,激发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动因。继续教育的学习,是教师自身知识框架的重构,需要教师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正如调研所体现的,语文教师在确立了消极的继续教育观念之后,不能充分享受继续教育所带来的正面效应的影响,且不能为自己实践活动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提出应对方法,乃至付出积极行为。积极的继续教育观念,不只是在参与各项继续教育活动中自身专业素养得到提升,而且所在教研组或学生都能得到改善。被动的继续教育观只是让自己疲于应付工作和学习,而不能使自身接受的继续教育内容转化为有效的教育行为。积极的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的继续教育则会把继续教育只当作手段,培养自身具有稳定持续的学科素养,才是继续教育的最终目标。
(二)开发有利于中学语文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模式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中的重中之重。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人数多,教学任务重。语文教师们除要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外,大多还要承担班主任管理工作或指导学校社团等工作。中学语文教师这个群体,既有中学教师群体共有的色彩,又有其突出的学科特点。对于培养语文学科的教师来说,要比培养任何一个学科的教师更为艰巨。对于中学语文教师继续教育来说,也要比其它学科的工作更艰巨。中学语文教师参与的继续教育方式有很多,从整体上说,大多数继续教育方式都是行之有效的。但是,从调研结果来看,教师们对于一些培训模式在教师继续教育过程中所起作用的认同度不高,一些培训模式教师们基本能够认识到它的价值,但因其方式实施的时间和要求与中学语文教师的实际情况有些冲突,教师们虽然能够听从安排参与培训,但却感觉作用甚微。从更为宏观的角度来看,这种状况与当前教师的整体专业状况是紧密相连的。如何开发有利于中学语文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模式呢?笔者认为:一是要立足中学语文教师个体,实行菜单式专题性培训。根据语文教师各自特点,在继续教育活动中,扬长补短,提升语文教师的学科能力。语文能力如何决定了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准。语文学科能力具体来说包括听、说、读、写。诸多语文教师在这四个方面都不能并驾齐驱。通常一个教师在学科上应该具备的学科知识,只要有足够的阅读时间,可以满足其学科知识的发展。但教师的学科能力是需要培训才得到提升的,尤其是语文学科教师的听、说读写能力。而实际操作的教师培训中,往往忽视学科能力的培训。为此,基于中学语文教师个体语文能力提升的菜单式主题培训模式显然是非常切合的。二是立足地域优势,将中学语文教师继续教育活动与地方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构建开放式中学语文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学语文。”课标十分明确地告诉我们,“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作为语文学习引导者的继续教育学习也应实践“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理念,在继续教育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社会资源对中学语文教师继续教育的积极作用,“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特别是人的资源因素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因素。”拓展各类继续教育新渠道,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实现资源共享。建立社会文化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传递各类文化活动和教育信息,创设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学习的环境,使更多的中学语文教师不受时间、空间、经费等限制,有更多的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以满足中学语文教师的学习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