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英语试题的特点精编5篇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高考英语试题的特点精编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高考英语试题的特点篇1
高考时政命题特点分析和时政热点备考策略
近年来,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已经由“知识立意”转为“能力立意”和“现实问题立意”。也就是说,考试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政治科教材的很多内容又都涉及时事政治,并且需要与时俱进。而时事政治又往往反映了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因此,高考政治试题结合时事政治是理所当然和合情合理的。所以,我们平时的政治课教学,我们应对高考的政治课复习,都必须紧密联系时事政治。不管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自己的学习,都需要把政治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时事政治结合起来理解,结合起来研究,结合起来训练。
一、高考时事政治的命题特点
1.时事政治与教材知识密切结合。
既是时事政治的重点,又是教材的重点问题,往往是高考时事政治命题的重点。如2008年的简答题、分析说明题、论述题。
现在的高考试题无论是政治单科试题中还是综合试题中,都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涉及重大时事。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必须学会运用所学原理对热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把所学知识与时政热点问题结合起来分析思考,不仅仅是热点复习时候的事情,应该是经常性的工作。比如,中国举办奥运会,圆了百年梦想,我国运动健儿顽强拼搏,取得了突破性成绩,这是一个可以从多方面考查的热点问题。政治常识方面,本次奥运是有史以来参加国家和地区数目最多的奥运会,不但可分析得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发展两大主题”的观点,还可透视出“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这一理论知识。经济常识方面,举办奥运可以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生活与哲学方面,可分析出“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等原理,还可分析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等。文化生活方面,举办奥运会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2.重点关注国内重大时事政治。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来看,越来越偏重于对国内热点问题的考查,而对国际热点考查较少。但这并不是说,国际热点就不要关注。
因此,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很多重大时事,我们都必须认真关注。如:我国成功发射神舟七号、我国取得抗震救灾伟大胜利、中共第十七届三中全会的
召开、全国开展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全球金融危机、二十国集团峰会、两岸三通问题等。
3.注重时事热点之间的相互联系。
各个时事热点不是孤立的,不能就事论事地理解和把握,有些热点问题共同反映了同一规律性的东西,我们可以将这些时政热点进行归类、整合,从而以一个典型的热点来统帅众多的热点,如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这些都体现着社会发展趋势,体现着人民根本利益,并能统帅很多时政热点,对其学习,不但要明确其内容本身,而且要知其背景、原因、意义和影响。
4.不忽视多年来一直被关注的持续性热点。
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本与教材知识结合紧密的时政热点,更应关注那些长效的,有关我们的生存环境、国计民生的,有重大影响的持续性热点。如,科学发展观、社会和谐问题、“三农”问题、科教兴国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全球化、绿色gdp、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公民意识、对外开放的国策、国家统一、国家主权、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等都是多年的热点,在高考中是“常考点”,只是在每年的高考中切入的角度有所变化。这些热点要多关注,复习时要注意这些持续性热点的时事背景。
5、时政热点试题可以是“一材多题”的客观性试题,也可以是对同一问题从多角度、多层面考察的主观性试题。
6、时政热点问题既可以直接切入也可以间接切入。
直接切入,即对于人们关注的重点、焦点问题直接命题,直接以这些问题作为试题的载体和考查目标,直接考查考生的了解、掌握情况。
间接切入考点,对于知识点的考查不易察觉,一般较为综合和间接地反映命题人的意图。由于政治学科在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理论素养的基础上,更为重视的是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除了对重大时事问题直接命题外,命题人常常会间接选取较为深层次的出题点,来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时政热点备考策略
1、夯实学科基础,提高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不是不要基础知识,也不是不要知识体系。考察时政热点问题,也不是不要基础知识。因此,我们在热点问题的复习中,必须时
刻不忘基础知识,千万不能脱离基础知识去搞热点。我们要认真研究《考试说明》规定的考试范围和主干知识的考查范围,对相关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要融会贯通,要掌握相关知识的来龙去脉,明确知识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一定要准确,切忌似是而非,一知半解。同时要解决好知识的系统性问题,依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树立学科知识体系。我们在体系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可以提高对知识的掌握效率,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才能为分析和解答实际问题、热点问题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调动知识,是指在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的过程中和基础上,能将接收到的信息迅速与相关的知识内容建立准确而有效的联系,是考生根据试题信息和要求对已储备知识的选择和提取。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就是知识的重组、迁移能力。只有夯实学科基础,特别是熟练掌握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把握知识的整体框架和内在联系,才能准确、灵活地调动和运用知识。
2.关注时政热点,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能力。
高考命题所运用到的信息,往往很多都是时政热点信息。高考命题不回避热点问题,常常以重大社会热点问题为题材,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
我们对热点问题的分析,主要是要引导学生提高调动运用知识,判断、阐述、探究、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老师没有必要对每一个热点问题都做系统全面的分析,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我们可以提供材料信息,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讨论,我们也可以让他们自己去查找材料信息,再进行探究、讨论。要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既要从一般意义上对热点进行分析,得出普遍性的结论,又要结合具体材料进行分析,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
热点问题并不需要我们去死记硬背,关键是学会分析思考,通过热点专题复习,降低高考试题的陌生度,从而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强学生的信心。
我们平时在进行热点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通过热点问题的复习思考,提高自己的能力,养成分析思考的习惯,掌握分析热点问题的方法。
对于热点问题,我们分析思考的一般程序是:
(1)认真审题,包括审材料和审设问
要弄清材料共有几层意思,读懂每层的大意;要把审材料和审设问结合起来,从每层材料中概括出隐含的观点;要综合归纳出各个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思想;要弄清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要特别注意标题、首尾句,还要注意标点。要抓住设
问中的关键词、中心词、限定词;要弄清题目要求运用的知识范围;要弄清题目设问的具体要求,包括答题的方面、角度、范围等。
(2)确定论据,进行构思
要根据材料的中心观点、论点,回忆教材及时政中与此相联系的理论知识,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进行分析、筛选,确定答题所要运用的理论知识;要在动笔前先在头脑中进行构思,明确答题的要点、层次,以确保条理清晰。
(3)真组织答案
要把基本理论准确表述出来;要把基本理论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用理论统帅材料,用材料说明理论;对材料的分析要把握本质;要注意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我们要把时政热点复习当成一个手段,通过运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对热点问题进行综合性解读,来达到提升能力、巩固知识的目的。
3.加强分析综合,提高解答时政热点问题的能力。
时政性选择题一般是直接以时政内容为切入点,题目和备选项都围绕这些主题设计,直接以这些问题作为试题的载体或考查目标,直接考查考生的了解、掌握情况。考生在解答时,要全面、认真地审题,弄清楚题意和题干的规定性,弄清每个选项本身是否正确,将其确定后再与题干相联系,区别共性和个性、可能与必然,选择与题干相吻合的选项即可。
时政类主观题一般要求结合材料组织答案,这就要求考生在解答过程中,先仔细阅读题目所给背景材料,边读边联想其可能涉及和考核的课本知识点,要开拓思路,注意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分析、评价这一时政材料。有些时政题还会借助图表来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文字组织和表达能力,解答这类考题要先审读图表材料,包括审标题、图表和注释,标题往往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规定了材料论述的方向,是材料的中心意思,对我们审题和答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特别是有助于考生回答题目所问的图表反映了什么现象。所有的图表都是想通过对比来说明一件事、一些道理和原理。因此审图表的关键在于能从对比中发现问题、发现变化、发现差距。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有些考生在审图表题时,往往会忽视注解,这对正确地读懂图表十分不利,注释是图表类论述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它通常是图表信
息的必要补充和延伸,只有把标题、图表、注释三者综合起来考虑才能正确地理解材料所要表达的思想,轻松地回答问题。
论述题值得注意的是:①“材料体现了什么道理”与“材料是怎样体现有关道理的”,两种问题的回答要求不同。前者是从个别到一般,后者是从一般到个别。“材料体现了什么道理”所给材料如果只体现单一角度道理,回答时把道理说出来就行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针对多角度的复杂材料问“体现了什么道理”,通常要求在回答所体现的有关道理时也要结合对应的材料作简要说明。“材料是怎样体现有关道理”要求一定要把材料所体现的有关道理与相应材料结合起来回答,而不能离开材料简单罗列道理。②“几则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现象(道理)”,与“几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道理)”,这两种问题的回答要求截然不同。前者要求对几则材料进行共同概括,而后者则要求必须就每一则材料分别加以说明;③“材料是怎样体现有关道理”与“结合材料(根据材料),说明我们应怎样„„”这两种问题的要求是根本不同的,不能混为一谈。
大多数时政类论述题都是“材料在书外,观点在书中”,但也有极少数题目答案隐含在材料之中。真正熟练灵活地掌握时政题的答题技巧,还应该多练习、多总结、把握规律,做到熟能生巧、举一反三。要做好政治主观性试题,特别是时政热点问题,必须做到“一扣三结合”:必须紧扣题目要求,必须结合教材,必须结合材料,必须结合时政。
4.正确掌握方向,精编好的复习资料。
每年政治高考所涉及的热点是十分广泛的,出题角度和设问方式也灵活多变。目前,时事复习资料也品类繁多,搞得学生眼花缭乱,无所适从。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指导学生精心筛选,严格把关,挑选一种比较理想的资料,作为复习参考。选资料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尽量选用正式出版社出版的书籍,这种书的质量一般能得到保证。(2)资料不宜太厚。学生没有那么多时间,也没有必要花太多时间在时政背景材料的了解上,关键是学会分析思考的方法。
(3)资料要有针对性和时效性。高三政治考前复习仍然要“回归书本,紧扣考点”,因此,所选用的复习资料也要体现这一要求,并且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点拨要富有科学性和启发性。
(4)政治高考对时事政治考查的要求是“内国内外重大时事”,这就要求我们买复习资料不宜过早。
高考英语试题的特点篇2
浅谈高考英语试题特点及备考策略
刘艳梅 董娟娟
近几年来普通高考英语试卷都是依据原国家教委1993年颁布的《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初审稿)和每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英语科)》命题的,这些试卷一直坚持“稳中求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交际”的设计原则,无论是在测试题目、题型设计上,还是在知识的覆盖面上均与往年保持稳定一致。同时试卷也在进一步地淡化语法、淡化形式,而突出了语用,加大了对考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核。
一、近年来试卷特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注重语言意义,而非语言形式。
近几年的绝大部分试题都有特定的语境和情景,体现了对语言意义的领悟与判断。试卷里几乎没有死记硬背、单纯使用语言形式来选择选项的试题,而是更注重对考生语言意义理解能力的考查。
2.测试的基本点定位在语篇上。
近几年的试卷非常注重对语篇能力的检测,对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考核大部分是通过语境和语篇来完成的。尤其是在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两个题型,题材广泛而新颖,涉及人文、社会、科技、教育和自然等方面,深层次理解题的比例在逐年加大。这些题的答案,考生若不经过上下文的逻辑推理、揣测作者的意图、挖掘深层含义,是完成不好的。另外,考题中语篇加长,对学生的阅读速度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猜测的词语约占语篇数的3%,若考生的知识面狭窄,不懂构词知识,理解的难度就会更大。
3.注重基础知识的测试,加强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核。
试题考查的内容都是常用词汇、基本语法和基本句型的运用,没有偏题、怪题,但大多数试题中都融人了特定的语境。如果考生语言能力不加强或忽视语言使用环境,就很容易掉入“陷阱”。现以2001年高考单项选择题中30题为例: 30.i ping —pong quite well,but i haven't had time to play since the new year.
a.will play played c.played d.play 此题不少考生误选b,他们认为这是现在完成时态,其实在这儿表示现在存在的动作或状态,应选择d.二、高三复习备考策略
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高三年级学生应该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是:能听懂语速为每分钟120个词的语段,能清楚和比较流畅地用语言表达主要的意思,能推断出文段未直接写出的意思,能在30分钟内写出80—100个词的短文,基本语法和常用句型无大错误,意思表达清楚。结合高考试卷的特点,高三英语复习不应仅是语言知识的复习。即词汇、语法和课文的单纯重复,不要把它们与语用割裂开来,而要从语言学习的整体角度出发,加强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加强这几方面的立体训练、精练、巧练,以达到增加语感、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的目的。一般来说,高三英语复习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充分利用高三材料,加强语篇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有的老师认为高三教材是选修教材,常常匆匆讲完高三上册的几课书后,师生马上全力以赴投入到语法的系统复习之中。教师通常要花费近半年的时间,在课堂上罗列大量的语法规则,解答学生所遇到的诸多语法问题,此外还要寻找大量的阅读材料,许多材料未经筛选,所以题材、体裁和难易程度有时不符合高考大纲的要求。而高三英语教材在编写和选材上注重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侧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要以阅读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核心,按计划进行教学,高三上册每单元的教学重点放在课文教学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高三下册的课文当作阅读材料,对学生进行快速阅读理解的训练。由于高三教材文章题材和体裁基本和考纲吻合,阅读材料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反映了英语国家的 历史、地理、文化、习俗、风土人情、名人传记、戏剧、文学、广告,还有关于生物、体育、探险、保护古迹和世界粮食等方面的内容。课文的体裁有叙述文、传记、故事、报道、小品、说明文等。在选材上具有时代感、思想性、知识性和真实性。阅读这样的教材,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他们正确认识世界,增强他们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另外高三教材文章篇幅较长,文章的词汇量和难度高于高考的要求,因此有利于我们教师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概括文章主旨大意、进行推理、理解深层含义和猜测生词词义等方面的能力。可同时使用和课文配套的阅读理解题,让学生限量快速阅读,教师每次收上来批阅并在课堂上及时进行订正。让学生们就某一答案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各抒己见,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第二阶段:以初、高中英语教材为主线,完成原始知识积累。
这一阶段要求把初、高中材料的语言知识内容进行系统性的归纳整理,形成知识网络,复习时,初中英语以每半册为一个section,高中英语则以每二、三个units为一个section来进行。对英语双基知识如重点单词、短语词组、重点句型、交际用语、语法要例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归纳。同时在配套的双基练习中精讲典型试题,精讲考点。在本阶段的复习过程中,我建议分三个层次来进行:
第一层:坚持不断地听课本录音,形成正确的语音、语调定型。在听的过程中,努力捕捉对话或文段里的时间、地点、人物、事物、数据等重要信息内容,以达到提高听力能力的目标。
第二层:训练口头表达能力,根据第一步听到的内容和教师在黑板上提供的关键词(keywords)及图片,学生应进行口头作文,着重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坚持课后日记,内容就是对所复习的课文、对话进行改写或缩写。
这种方法的复习,既为学生写好作文奠定了基础,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能力,同时也复习了本单元的重要句型,是“一箭三雕”的好方法。
第三层:复习词汇、语法、语言点和操练重要句型。在复习词汇时,主要针对每单元中的words and expressions就某些单词的词性、读音及拼写规则进行归纳,结合构词法知识扩大词汇量,以此提高整体阅读中的猜测能力;在语法、语言点和重要句型方面,学生自己可以先进行上述内容的总结或专项训练,而后由教师进行补充、点拨、讲解。此层次复习的要诀是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考生尤其要注意在特定的语境中语法知识、词义辨析及交际用语的准确运用,提高自己的语用能力,同时要避免把训练放在某些资料的难度特大又没有语境设置的题目上而浪费时间和精力。
第三阶段:高考专题训练、掌握难题技巧。第一阶段,考生首先要认真学习《考试说明》,领会其精神实质,了解各高考各种题型的命题原则、形式、分值以及评分原则。还要认真熟记高考词汇,每天抽几分钟的时间进行单词巩固练习;每一二周都要进行高考专题(听力、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要用一节课的时间对这一专题的命题特点、高考时间分布及解题技巧进行分析了解。如听力专题训练的过程: l,听力试题特点
(1)理解对话中的general idea(大意).(2)抓住对话或独白中的具体信息。
(3)同时具有存贮和加工多条信息的能力理解、领会对话人的观点、意图或倾向性。2.听力试题答题技巧
(1)在听录音前,迅速阅读题干选项所提供的信息,尽力揣测听力所涉及的内容。这样就做到有的放矢地听录音材料,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2)选题要迅速,切忌犹豫不决。一旦听完录音,就果断选择,若有无把握的选择,可采用排除法进行优化处理。
(3)听录音要注意听好首句或首段,尽力捕捉文中涉及到的who,when,where,why,what,how,how many等词,并适当写出关键词以便答题时回忆,若有没听清的词句,应立即搁置,继续听下文。
在进行阅读理解专题训练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要突出“语篇”效应。在选材时,每篇短文中生词量可逐步扩大到全文词的3%范围,适时加大难度,培养快速准确的阅读能力。材料选择应多样化,尤其应注意对欧美国家背景知识的了解。
在进行写作专题训练时,各种文体都要训练到。对教材中出现过的文体,尤其是高中阶段需要掌握的文体进行总结和大量的练习。如口头通知、书面通知、信件、便条、看图作文、自荐信、描述他人等。在训练过程中,可让学生之间结合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进行互相批改或自己批改,然后由教师点评。只要这样坚持写日记,背诵或熟记课文,写作能力一定会得到稳步提高。
在进行各项专题训练时,学生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实际解题时间应比《考试说明》上规定的时间略少,只有这样,在实战中才会处于不败之地。
第四阶段:模拟训练、查漏补缺,由于各项专题都已进行了系统的训练,因此在第四阶段中应保证每周进行二次模拟考试,严格按高考模式进行强化训练,同时考生应在训练中着重加强心理状态的自我调适,使自己有一个平常的心态进入高考。每次考完后,学生要认真揣摸试卷,查漏补缺,重新领悟语言应用。临进高考时,这种训练应该继续坚持,以求向高考平稳过渡,免得学生的心绪与高考不易接轨。
总之,高三英语复习自始至终应坚持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训练,充分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一定会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高考英语试题的特点篇3
一、从阅卷工作要求看备考
1、阅卷任务。任务不得少于3001分12秒,打一个分数要点八次鼠标,作文大组的组长说,遍的文章,都有可能被误判。
2、评分细则。,什么是“雕琢”,什么是“心中”,视为不全面,内容项三40,如果不写“天使”,内容项三等下打分,最终的结果一般打到“远大理想”又要“充分认识自我”30分。题,是避免低分的关键。
3、阅卷机制。人评分,如果两人的分数相差在66分以上,就进入三评。取相距最近的两个分数来平均,二、从教师阅卷心理看备考
1阅卷老师首先要判50,40,还是打30,20得分。(见附录),6篇都是写真善美的人,(例文见附录:2005年广东补充标准卷《心弦上的焰火》)
2阅卷老师对议论文“拿
给我们备考的启示是:就让学生准备大量的素材。
3阅卷老师在高速阅读的情况下,看清全文的布局安排,不清段和段之间的联系,从我们学校来看,有几个写作素养较好、太清晰。而四个800850分的同学说,“天使”的喻意是把爱奉献给社会的人,共写七段,主体部分四段,每段写一个名人事例,叶欣。每段开头以“我品读„„”尾都用了一句相同的话:社会。”这位同学的二模作文尽展生命之美》(见附录),得了52分,824分的同学,一共写了五段,开头,什么是“雕琢”来写。结尾重复开头,语句略有变化。以875一共写了六段,实是一样的。一位考了828上得益于清晰的结构。一定要培养学生的结构意识,除了开头、结尾之外,对照、层进或总分的关系。照应。
4在审题准确,内容充实,条理清楚的情况下,就是语言。语言朴素一点,50多万考生,作文拿到45—60分的,仅占分以上,要在大量立意相似,材料雷同的作文中冒出头来,或者词汇丰富,或者句式灵活,或者善于使用修辞手法,能以情动人,总之,语言上要有些亮点。
三、从学生临场写作看备考
紧张,过于仓促。平常成绩稳定的学生,1、要培养全面的审题能力。要抓好各类题目的审题训练。从200617套试卷来看,话题作文的全盛时代确实已经过去了。材料作文3篇(全国卷一,全国卷二,山东),命题作文7,话题作文7篇(广。广东明年采用哪种形式是不可能预测,现在我们只能全面训练。
2、要培养鲜明的结构意识。通过反复练习,3、要培养使用材料的技巧。(例文见附录:2005年天津卷满分作文《留给明天》。)
4、要培养美化语言的能力。的目的。,结构,材料,语言。高分作文的要求,我们要教会学生写扣题文,备考效率。我认为,获得大面积成功。
高考英语试题的特点篇4
2014年高考备考工作汇报材料(数学组)
徐水综合高中张丽娜
一.保定摸底考试及调研考试分析 文科对比:
理科对比:
习,确保在保定调研考试中平均分及优秀率有一定提高。理科数学较文科数学内容多,任务重,调研考试前主要在赶进度,相对来说滚动复习少,造成调研考试成绩不太满意。但我们相信,在领导支持及我们数学组全体成员的不懈努力下,学生的数学成绩会稳步提高。
通过对两次试题的分析及学生答题情况的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导致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在平时训练时不专心,不到位,下功夫少,导致方法技巧少,应变能力差,从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制定了以下策略:
二.复习方法和策略
1.注重“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打好基础是关键,不盲目拔高,不搞“偏,难,怪”题。
2.加强数学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3.突出高考的重点、难点、热点进行复习。三.具体实施措施 1.有针对性的备课。
想学生所想,思学生所思。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解题方法和思路,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加强集体备课,优化课堂
(1)研究考纲,高考试题,把握高考方向。
(2)在集体备课时交流过去授课、批改时发现的问题(尤其是学生在解题方法上的误区),预测以后课堂上会出现的问题,研究出具体有效的解决方案,提高课堂效率。
3.真正地夯实基础,降低难度,面向绝大部分同学
从课堂、练习、检测开始,做到教考统一。保证每份练习的质量,偏题、难题绝不上练习,把抓基础落实在实处。
4.注重解题思想、解题发法的引导与培养,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尤其是计算能力。
5.加强反思,减少错率
要求学生对复习、练习、考试中所犯的错误和模糊的东西要加强记忆和理解,做到真正改错。
6. 注重总结,防止遗忘
高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遗忘快,为了增强记忆,我们督促学生尽力做到 “日清”、“周总”、“月结”。
7. 心理调整,应试指导
充分利用每一次练习、测试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提高学生的得分能力。如对选择题、填空题,要注意寻求合理、简洁的解题途经,要力争“保准求快”,对解答题要规范做答,努力作到“会而对,对而全”,减少无谓失分。指导学生临场时的审题答题顺序、技巧,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调节方式和临场审题、答题的具体方法,克服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逐步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总之,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使学生在2014年的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考入理想的大学。
高考英语试题的特点篇5
2017年高考政治试题体现高考内容改革精神,通过适当的试题立意、素材选择、情景建构和问题设置,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关键能力的考查,充分发挥了引导中学教学的积极作用。认真分析高考试题变化和呈现出来的新特点,明确对中学政治课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的影响及对策,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一、试卷形式的变化
1.选择题方面基本稳定。全国卷1-3的选择题的数量设置都没有变化,仍然都是12题,但全国卷3涉及到《文化生活》模块的试题由1题增至2题,相应的《生活与哲学》模块的选择题由4题减至3题。三套全国卷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都没有变,仍然保持4+3的数量。
2.非选择题变化较大。全国1-2卷设计《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部分的试题数量由1题增至2题。具体表现为38题《经济生活》的情景+两层设问,39题《政治生活》的情景+两层设问,比较明显地增加了情景的数量和设问的数量。全国卷3虽然还是两题,但是模块设问的组合发生了变化:38题是《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的组合,39题是《政治生活》与《生活与哲学》的组合。3.综上,从试卷形式上看,非选择的材料分析题部分变化比较大,强化了对情景材料的阅读要求,细化了问题的设置,也增强了对问题内在逻辑性的考查。所以,从备考的角度,一方面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呈现丰富的情景,并且采取手段训练学生对情景材料的解读能力,使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全面地把握情景材料。另一方面,针对相应的课程内容,我们要精心设计具有思维深度和广度而且带有一定逻辑思辨和判断、推理能力的问题(不能是简单的用知识来泛泛回答),通过这样的能让不同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情境中(虚拟情景和现实情景)的问题。
二、试题内容方面的变化
1.基础知识仍然是试题命制的重要载体,但更强调知识的综合性和应用性。基础知识的考查仍然是命题的重要功能之一。《经济生活》部分的“价格与供求”、“财政”、“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汇率变动的影响”、“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对外开放与走出去”,《政治生活》部分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基层群众自治”“我国的外交成果”、“政府职能转变”等一直都是近几年试题命制的主干知识点。
但是,在进行主干知识考查的同时强化了知识的综合性(特别是知识的横向联系)和应用性(在新情景中的演绎化表述)。
例如:全国卷1选择14题,就强调了对“gdp”这个概念的应用性考查。全国卷2选择第14题就是要求运用进出口相关知识分析两个图形所展示的信息全国卷2选择地12题,就是综合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等知识。全国卷2选择第16题,就是要求综合运用“政府和基层群众自治”的知识进行逻辑判断和推理。全国卷2选择地17考查使用原有知识对“雄安新区”进行判 断分析,全国卷3选择第18题考查使用原有知识对“国家监察委”这个新的情景进行判断分析。
2.以问题为导向设计试题,强化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考查,而且突出这个过程中的逻辑思辨和逻辑判断推理能力的考查。
面对社会生活纷繁复杂的现实问题,调动和选用恰当的学科知识和既能,提出、分析、解决问题是考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全国卷1第38题,就要求学生发现我国消费品供给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思考我国的生产企业如何应对。全国卷2地38题,要求学生分析玉米价格下降后对市场(各类市场主体、供给与需求、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的影响,并分别从政府和种植户的角度思考如何应对。经济、政治部分的对问题考查,也更加突出了归纳型的问题逻辑、事实逻辑和材料逻辑而不是理论逻辑。
全国卷1第38题中,学生对消费品供给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就要结合材料归纳出供给方的问题及其逻辑,需求方的以及双方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逻辑关系。学生只有先把这个问题逻辑搞清楚了,解决问题的逻辑路径规划了,才能调用相关的知识说明好、解决好。全国卷2的低38题,也是要求考生先弄清玉米价格下降后和供求各方、国内国际的逻辑关系。
同样全国卷2的低9题,要求分析当前政府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特点,考生必须梳理概括情景材料,明确材料呈现的政府履行职能的不同方面及其逻辑关系,抽象概括后才能正确作答。
3.加大了对情景的阅读能力的要求,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基础性作用更加强化。
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离不开作为载体的情景材料。对情景材料把握的快速性、全面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着问题的发现和解决。
全国卷1和2的原38题考经济和政治的一部分情景变成了经济和政治分开考的两部分情景材料,以及对原来学科知识依赖的情景素材的调整,都在强化着对情景材料的阅读和把握能力。
选择题部分对情景的考查坚持把文字情景作为基本呈现方式之外,也在尝试新的情景呈现方式。全国卷1选择第12题和全国卷3选择题第13题的坐标曲线图之外,全国卷2选择第14题还出现了一个“网络图”。这对学生应对各种情景呈现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以设问的多角度和开放性,加强对思维过程和探究能力的考查。
2017年高考试题,通过多角度和开放性的设问,引导学生多维度思考问题,运用学科方法深入探究问题,从而为其展现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思维品质和思维成果提供必要空间。
全国卷1、2、3的经济和政治部分,每道题的设问都是两个层次,分别从“描述与分类(是什么)”、“解释与论证(为什么)”、“预测与选择(怎么办)”、“辨析与评价(怎么样)”等方面做出回答。特别是全国卷2地38题,以我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委背景,要求考生深入理解改革的起因及其作用,思考玉米价格下降对玉米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而提出应对玉米种植户收入下降的具体措施。没有主动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和相应能力的考生是回答不好这样的问题的。
三、试题的变化和特点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今年的高考试题遵循的新高考的要求和变化导向,贯彻了“一点四面”(一点:立德树人;四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能力)和“一体四层四翼”(一体:高考评价体系,高考核心立场--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为什么考;四层: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翼: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国家意志,体现了以学科素养统领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所以,认真分析试题的变化和特点,认真领会对课堂改革的新要求,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课题。个人认为,课堂教学需要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1.更加注重主干知识的综合与延伸。
再核心的素养也离不开知识为基础。反过来,核心素养的真谛是对学科主干知识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在不同真实情景的运用。所以,新的情境下,不是不再进行知识教学,而是侧重点要有所改变。
首先,要强化知识的综合性联系特别是横向整合。这包括:①同一知识的内部整合②同一学科不同知识之间的整合③不同学科知识间的整合。尤其是同一知识内部的整合,要在课堂教学中强化。要克服过多地纵向延伸,不能过深、过细、过难地的讲授知识。老师要进行相应的整合,也要设置一些工具,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整合。
其次,要强化要识在不同情境中的运用。特别是在和学生联系紧密的日常生活情境中的活学活用。
2.更加注重情景的设置和使用。
核心素养的考查要借助一定的情景才实现,这样就使得对情景的把握变得更加重要。对情景材料的把握和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练习,但阅读过程中怎么样和学科特点有机的结合,确实各需要研究的问题。同样,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情景设计和结构化能力,另一方面又要指导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全面的把握情景,能有效、准确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3.更加注重问题的层次和逻辑。
面对新的情景材料,需要借助问题驱动和任务完成来实现对核心素养的考查,因此,把握问题的层次性和逻辑性就显得更加重要。
核心素养背景下,思想政治学科的四大任务:“描述与分类”、“解释与论证”、“预测与选择”、“辨析与评价”,可以看做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应该怎么看”的具体而明确的要求。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要精心设置这样的具有层次性和逻辑性的问题,引导、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促使学生去分析和解决问题。4.更加注重教学活动的设计与优化。
所有的情景和问题设计,不仅仅指向老师,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主要的是指向学生,能否真的把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发挥出来。情景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问题设计能否激发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这都需要学生的深度地和真实地参与。基于此,活动设计意识和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活动应该是互动的、双向的,不能再是一言堂式的、单向的。
总之,核心素养背景的高考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和要求,我们的课堂也应该随之进行优化和调整。理念和思路要转变,措施和工具也要跟得上。
下一篇:2023年高考物理答题策略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