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读书节讲话稿实用【汇集5篇】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2024年读书节讲话稿实用【汇集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读书节讲话稿【第一篇】
老师们、同学们:
下午好!
四月是一个洋溢着诗情的季节。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今天我们共同迎来了一个飘洒书香的节日——“第13个世界读书日”。这是一个世界性的节日,也是一个充满智慧和魅力的节日,今年世界读书日的主题是“走向阅读社会,共享阅读快乐”。
为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提高学校师生的整体素质,倡导终身学习理念,激励师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灵魂,升华人格,我们学校决定以“读书·成长·人生”为主题,开展泰安六中读书月活动,今天的动员会就拉开了本次活动月的帷幕。
关于读书,中外先哲有过许多家弦户诵、脍炙人口的箴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人类进步阶梯”;“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等等,这些话都是告诉我们一个很普通但又非常重要的道理:开卷有益,读书有益。我们中华民族从来就是酷爱读书、勤奋学习的民族,读书、学习是我们民族精神动力永不衰竭的源泉,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个优良传统。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阅读对人的成长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生活中因为读了某一本书,而使人的命运有了根本性改变的比比皆是。读书不仅是一个人的修养标志之一,而且也应该成为人们完善自我、塑造自我、提升自我、凝聚智慧的重要途径之一。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书是知识的海洋,是智慧的源泉,是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一本好书,就是进行一次愉快的心灵之旅。经常读书的人会思考,经常读书的人不会乱说话,经常读书的人有气质、有涵养,读书虽然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和宽度。一个人如果从学生起就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生都会受用无穷,如果一个民族具有热爱阅读的追求与渴望,这个民族就会充满智慧和希望。
作为一名学生,读书一定要有方法,法国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卢梭说:“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南宋思想家朱熹说“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王梓坤教授说:“读书有略读、阅读与攻读之分”,攻读,一在于钻研,二在于坚持。俄国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身边要永远带着笔记本,读书和谈话时碰倒一切美好的地方和语言,都要把它记下来”。
作为一名学生,读书不仅要有方法,更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要学会选择,要读好书,多读名著,二要重点攻读,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三要“不动笔墨不读书,四要强化记忆,五要坚持每天读一点,六要带着问题阅读,七要利用工具书进行阅读,八是好书要反复读。
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一辈子不寂寞,很多成功的人都得益于良好的阅读习惯。
同学们,你喜欢的一本书的名字是什么?你喜欢的作者是谁?你目前正在读的是什么书?你有多少本属于自己的藏书?读书月之后我再请你们来回答这些问题。
书是一条船,它带着我们在智慧之河里航行
书是一只鸟,它让我们在天空中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
书是一座桥,它引领我们通向成功之岛
书是一盏灯,它带着我们走出黑暗,走向光明
老师们、同学们,赶快动行起来吧!捧起书本,投入到读书活动月中,让我们的校园溢满书香,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习惯!
谢谢大家!
读书节讲话稿【第二篇】
大家晚上好。我们“文礼书院教委会”推动了“教职员工读书会”,简称为“文礼读书会”,这个名称是我们占了方便的便宜,因为在别的地方也有很多读书会,也跟读经有关,但是他们很难叫做“文礼”的读书会,“文礼读书会”用了“文礼”这个名称,是我们的荣幸,我们应该为这个名称鼓个掌。(众鼓掌)
我们最近把读经界中赞同读经以及做读经推广教学的人,叫做“读经人”,什么什么人现在是一个时髦的称呼,有一种归属感,亲切感。现在许多企业注重所谓的“企业文化”,不只是企业,任何一个团体都希望有它自己的文化。
什么叫有它自己的文化呢?就是这个团体、机构有他们精神共同的向往。本来,文化是“人文教化”,真正的文化是从人性发出来的创造。从人性发出来的,一方面可以说是“人为”的,因为这不是天然而有,而是人类造作出来的。但一方面可以说不是“人为”的,因为既然它从人性发出来,人性的来由是《中庸》所谓“天命之谓性”,因着这个性,“率性之谓道”——天所命的万物都有其性,但是像我们人能够“率性”而“有道”——这句话很特别,为什么呢?首先,它并没有界定说只有人类才能率他的性,而指谓为“道”。如果人率人之性,而有道,当然可说是“率性之谓道”。
不过,如果用这样的文法来解读“天命之谓性”,那么,天命的万物,各有它的性,我们说“率者,循也”,万物皆自遵循它的性,应该都可以说它“率性之谓道”。那么,一只狗遵循它的狗性而行,可叫做“狗道”,而猫有也有“猫道”,是这样子吗?有没有听过“狗道”、“猫道”的?(答:没有)有没有听过“人道”的?(答:听过)当然有。所以,这里不只是要做训诂的解释,也不只要做文法的分析,其实它里面含有一个比较深的意思。
“率性之谓道”,第一点,“率性”并不只是顺着自然现实之性而“率循”之,如果是万物顺着它自然现实之性而率循之,就不必给它一个称呼叫做“道”了,而只有人类率着人性而行可以称为“道”。这里所率的性,就不同于万物或者其他动物所率的性,所以其他动物不能用“率性”这个词语,而谈到“道”。
为什么呢?因为这两句话合起来看,“天命之谓性”率这个性要连通于“天之命”,天用“命”的方式赋给万物各有其“性”,而唯有人能够顺着天命之性的“内在本质”而行,这样才足以称为“道”。道就是一条可以走的路,人从他的本性发出来一个人生的方向,遵循着这个人生的方向而行,这就是人应该走的路,叫做“人之道”。
如果反省这个方向的来源,原来是“天之道”,于是我们就要知道:人之道就是天之道。这样才能够了解“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的真正意义。人在行“人之道”,也就是在行“天之道”的时候,因为你已经是现实存在的人了,所以并不一定能够完完全全、清清明明地把“天之道”都在人的.现实生命中表现出来,所以要做“工夫”,修你的道,于是就有了“教”,这应该是我们说“教育”之所以为教育的本质意义。
我们现在不是在做教育的事吗?如果教育没有按照这种人生之道来做教育,请问什么叫做教育?你要把人教成什么?人顺着人性而发而行人之道,他必定表现在现实之中,则在天地之中,就有了各种由于人的努力所创造出来的丰富的成就,这种成就像我们写文章一样,丰富、优美、动人——写作而有丰富的表现,叫做“文”。而人生的丰富表现,叫做“人文”。
这个“人文”中的人,原来是顺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而有表现。这种人文的表现因为源于本性,所以有其客观性、普遍性和永恒性。而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因此可以“教化”人类,人文而可以教化,简称“文化”。可见中国人对“文化”这个词语是有很深、很高、很完整的意义的,不是随便可以说“文化”的。
一般都把“文化”这个词语轻松随意地用了,我们刚才说有些团体、机构讲他们有他们的文化,其实就是他们所向往的“精神特性”,让整体员工的精神有一个共同凝聚的焦点,那就成为他们的文化。严格来说,个别单位所选出来的焦点特色,不一定能够成为文化。必须是真正依照文化的意义来鼓舞、建构他们的精神特色,是一个合于天地之道的组织、团队,才配得上“文化”这个词语。
我们说我们是“读经人”,在这里我们说我们是“文礼人”,为什么说我们是文礼人?因为我们有文礼精神的向往,以此向往鼓舞在这里工作、奉献、生活的人。如果随着广义,说“凡是有精神特色”的,都成为文化,我们文礼书院也有她的精神的方向,以期待所有工作的人员——当然包括我——都有一个共同的精神向往,这样当然有我们文礼的文化,而有这样文化的人,就可以称为“文礼人”。如果大家只是在这里共同生活,而精神不能凝聚,就没有所谓的文礼人,因为他没有文礼人的文化。
我们再进一步说,文化有一般的随意的意义,还有一个真正的、深远的意义,我们又说文礼书院有一个文化的向往,请问我们这个文化的向往是取高度的意义还是取一般的意义呢?如果她取一般的意义,对人生也有一些提升,可以鼓舞工作的效率,那当然已经不错了。但如果进一步想到人生“所为何来”,为什么我们这些员工要遵循这些引导、要大家凝聚、向往那个目标?是不是可以有一种真正的“事业文化”,有一种组织、团体的文化是希望团队中的人有真正的、高度的文化向往?如果有,则是所有其中员工的福气。
因为这种向往本来就是任何一个人在他内在的生命中永远的向往、本来的向往,我称为“深心大愿”。他内在的身心大愿刚好跟他所在的团体的鼓舞完全合拍同路,所以面对团体就是面对自己,接受这个团体文化的引导,就是自己本来应该有的愿望。告诉各位,全世界很少有这样的地方,很少人这样看文化的,或许只有一个地方——就是“文礼书院”(众鼓掌)。
王财贵先生当然我希望全世界所有的地方、所有的团体都这样来定他们的文化方向,都这样来成就他们的员工。让所谓“员工”,除了为了生活而工作之外,能够在工作的同时,至少在工作之余,有一种生命的回归、境界的提升——最好是在你工作的同时,这份工作就是你的深心大愿,就是你完成人之所以为人、与天道同在的历程,至少是在“工作为了生活”之余暇,有这种鼓舞和长进,让他所有的员工都能回归人性、行于道中,在天地之间,俯仰无愧。
或者虽然他的工作不一定都是顺着天道而能恰好同时完成人生的意义——因为世间大部份的工作是没有那样纯粹的——但是一个向道者自己可以在工作之余勉力学习,率其性而行其道,这是一个人尊重他自己、不想浪费自己的人应有的自修之道。所以最好是工作本身就是行道,其次是所在的团体、组织能够引导员工在工作之暇有特别的进修,最差的是工作是为了生活,团体也不引导,工作既不是为了行道,而团队也不鼓舞人行道,工作是一回事,跟员工的生命境界没有什么关系。
不过,不管如何每个人自己可以私下有文化的追求,这样的人是很不简单的。大概除了这三种之外,一般人的工作就是只为了生活,他的工作之余也就只是为了生活,这是非常可惜的。
我相信各位来到这里,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为这里的外在环境并不是一般人在生活的追求当中所向往的,所以来到这里的各位朋友、同仁,我都给予大家无限的敬佩。有些人去找工作是随机的,碰到了就做,但是来这里的人大概都不是这样,你何以有这样特别的抉择呢?可能你心中有一个愿望,这个愿望或许你是非常清楚的,或许你模模糊糊的,但是必定有。
我们这个读书会,就是想要藉此引发我们人人内在的明白,我们用什么样的内容来引发呢?依照读书会的设计,有两种:一种是经典的诵读,放在早上;一种据说是“季谦先生文章”的阅读——我说“据说”的意思是我自己很不好意思说,除非这个季谦先生的文章也能够引发一个人的清明,若不能的话,不仅我是惭愧的,大家也应该起来反对。不过还好,经典毕竟是很难反对的——虽然社会上还有人反对经典,我们各位同仁大概已经不会反对经典了,最多你可以质疑季谦先生的文章,假如季谦先生的理想和文章不能够让你的心更加清明、让你更能够回归人性、让你更合乎天道,那你就应该立即想:要不要做这样的工作,要不要在这个团队,要不要读这种书。
刚才说,假如你是一个清明的人,你有你的理想追求,所以你来到这里,而来到这里,你发现一见如故,能够完全合乎你的理想,那是很值得恭喜的。如果你觉得不行,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刚才说的,你因为烦恼痛苦,可能会选择离开,再去寻找合乎你理想中的地方和团队;第二种处理方法,你是不是可以因为你有这个理想,虽然这个环境还不是这么合乎你的理想,但是至少这个组织、团体的向往跟你的向往是一致的,只是没有完全展现出来。这时,你是不是可以这样定下你的心:因为你的参与而使她更加合理。这样,便是个“无入而不自得”的君子,你虽然在痛苦中,但是你还是可以幸福的,至少我是会感谢你的。尤其,因为你的坚守与尽力,这个志业和团队将日臻美好。
我们这个读书会成立的宗旨,就是秉承了文礼书院的宗旨,无非是要呼应人性,引发人的清明。如果你已经清明了,我们这个读书会能够印证你的清明,你是幸福的,你是很乐意参加的;如果你是模糊的,因为这个读书会引发你的清明,你其实本来有这个想法才来到这里,所以你会越来越清明,所以你是可以得到喜悦和幸福的。
不只是这样的两种人会喜悦幸福,社会上那些一无了解、甚至是反对的,如果他也能够以我们这种读书会的方式读经、读季谦先生的文章,或许他也可以渐渐转变他的观点和态度,为什么我这样说呢?这样说的背后有几层信念:第一、经典是从人性发出来的,是合乎天地之道的,既然合乎天地之道,就合乎所有的人、所有的人性、所有人的身心大愿,我们现在所要做的就是要宣导天下人都来读经典,都来接受经典的启发,至少我们做这个事是要让人回归人性、让人回归天道的,所以这件事情就成为很有意义,而且是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而季谦先生的文章呢,从一开始都是希望能够鼓舞天下人去接受经典的启发,假如季谦先生的文章还不是那么高明、纯粹,至少这个方向应该是可以确定的。大家如果有这种对人性,又对天地之道的向往,而我们是以经典来作为媒介,以读诵经典来作为教育的方式,季谦先生大部份的文章就是直接在宣导这种教育的理念。另外有些文章是发表他自己对文化——指向高明、纯粹的文化——的一些观点,这样的内容,我想也至少可以做大家的参考。
我当然希望读者超过我,如果超过我,你可以来提升我;如果你跟我的见解一样,那我们可以对谈;假如你还不如我,那我的文章或许可以供你参考。经典不用说了,对于我的文章,我们以这种态度来面对,当这样的时候,我也是一个媒介,通过对我的文章的阅读,大家都可以有这样相视而笑、莫逆于心的感受。因为高的会觉得我毕竟在这条路上走;相等的呢可以商量;还不够的呢还可以得到提升。这就是我们“文礼文化”的一个方向,能够具备这样文化方向的人,我们称为“文礼人”。文礼书院有文礼人在一起,不管是高的、中的、低的,大家都共同向往于人性、向往于天之道,这就是我们读书会之所以成立的最深最初的意义了。
一般人或许不会想那么多,读书会就读书会嘛,天下多少读书会,但是我在想,我们这个机构、我们这群同伴确实有特殊的地方,我今天就把这个特殊的意义做这样的诠释,希望大家也能够从这个观点来领悟我们这个读书会的意义。
大家来参加读书会,最好都能够到这里来一起读书,纵使所安排的经典进度,你读过了,再来一起读,辞熟义透,其乐融融。纵使所安排的文章,你读过了,或许你可以发表意见,去带动别人指导别人,也是其乐融融。当然如果时间上不方便,各自依照我们读书会的建议课程,大家都能够每天至少早上半个小时晚上半个小时时间来接近经典和相关于我们工作目的这些文章,也是应该的。
在读书会有规定的进度,依照我建议给儿童读经的顺序,从《论语》开始,每本以齐读一百遍为原则。如果你超过了进度,可以自己读其他书。比如你已读过《论语》一百了,你也可以再跟大家读一次,也可以读《孟子》,《孟子》都读过了,可以读《诗经》《易经》等。不管你怎么读,都希望能够每天做上记录,这个记录其实最最重要是给自己看的,不是要交作业的,如果以交作业的心情读书是很辛苦的。本来读经是天经地义的,当然是为了自己呀,经是可以永远一读再读的,数量那么多,你要读很久,而且每一本都可以温故而知新。
至于读读经理论可能会让你对工作的意义有更深的认识,如果其中还能够醒悟一些文化的理想,更有助于你去读经典,那就更好了。所以,不管你是读经典还是有助于读经典,最后都要回归到我们的本性,自己回归到自己,叫做自得。孟子说“君子欲其自得之也”——自得才是真的,于是,“自得之则居之安”——安身立命的“安”,你就好像住在一个很安稳的房子里,要不然你的心灵是漂泊流浪的,所以君子要“自得之”,你要知道你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人处事、乃至于为学为道,你都能够“自得之”,你自得之就可以安你的身立你的命了。“居之安”久了以后就“资之深”——就在这个方向上有越来越深入的体会,功夫越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你的为人处事、视听言动都有所本——“源泉滚滚,不舍昼夜”,“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样来提升自己,也就是回归自己、扩充自己,让自己的生命更加地清澄,让自己的品格更加地提升,自己的才华也可以同时长进,最重要的是你做任何事都会感受到是为你自己做的,这是我愿意的。当然这样一个人就幸福了,而且是深度的幸福、永远的幸福(众鼓掌)。
有些同仁抱怨说很少机会见到我,其实我们应该常常见个面,尤其是我应该常跟大家见面才好,我在路上遇到朋友、同仁,大部分人都不认识,不过为了掩饰我的不礼貌,遇到所有的人我都打招呼,好像认识一样。其实很少我认识的,因为我跟大家比较少相聚。尤其我认人的能力很差,假如你想让我认识,希望以后你遇到我,都要跑到我面前来跟我说:先生,我是谁(众笑)。你不要误会这样一次,我就已经记得你了,还是没记得(众笑)。所以第二次你再遇到,你还要跑到我面前来表示,说我上一次给您说过啊,还要有第三次,据说要跟我提示十次,我才会记得。这是我的不好,不尽责。所幸的是这并没有大关系,我们大家在这里是真的可以做一家人,认识不认识其实关系不大,我们有共同的理想,在工作上,我知道你是愉快的、幸福的,我就安心了。
刚才说,幸福中还有一种叫做“深度的幸福”,更还有一种叫做“永远的幸福”,这“深度的幸福”和“永远的幸福”是人类得救的唯一之道。你如果能够有深度的幸福,那么一切的烦忧苦闷都不在你的考量之内,一切都不会对你有所干扰。而有深度幸福的人必定会保持他的幸福,刚才说所有的忧苦烦闷都不会找上他,不是忧苦烦闷不会找上他,而是他面对别人认为忧苦烦闷的事,对他来讲却没有忧苦烦闷的效用,这种人他就有永远的幸福。
我希望我们文礼人、文礼团队,每一个人至少都要向往这种人生的境界,这其实是你的深心大愿,你本来就希望你的人生是深度幸福的,而且是永远幸福的。刚才说“君子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你到处所遇到的都是道,都是有道的事、有道的人,你还有什么忧烦苦闷呢?难道天底下真的有如此纯粹的理想中的“净土”,万事如意,没有什么挫折忧烦吗?不是,而是因为你有道,你所遇到的环境和人事,如果不如理想中的纯粹,它也不会干扰你,而且你还可以转化它。凭什么呢?凭你日常的时候就念兹在兹向往于道,而你对道有所得。你如何能够这样呢?有可以帮助你的方法,就是请你读经,每一个人,不管你有没有来历,有没有功夫,可以多参加团体的读经,每一个人都要拨出一点时间——或许你那个时间不方便,你就自己拨出一点时间来多多读经。既然做了这项与读经相关的工作,要多读关于读经的理论,我真的很期待我们每一个人天天有所长进。
当你在交作业的时候,就是在网络上每天打个卡,做个记录。这只要一分钟就可以了,比如“《论语》‘学而第一’到‘里仁第四’两遍”,“读了哪篇文章一遍”,像这样的记录,久而久之,不仅你进步了,回头一看你会很安慰。此外,我们也欢迎这里的村民加入读书会,也来打卡,甚至临时来旅游的人士,也可以把握机会来参加共读。更希望你把这些读书的方法、体会,告诉你的亲朋好友,让他们虽然不在文礼书院,也能够因为你而开始在自己所在的地地方开始读经,开始研读读经的理论,也能够开始回归他的人性,向往于道,其实他会感谢你的。
有一位谢狂飞先生,他太太早几年以前就开始知道读经,让孩子读经,后来送到私塾。谢狂飞先生自己是大学老师,他当时很看不起这种教育方法,极力地反对,但是他太太极力地支持,所以常常有所争论。过了不久,孩子读经的效果出现了,他的态度就渐渐转变,开始多多少少看看读经的理论。
到去年九月,《王财贵65文集》出版以后,他太太立刻买了一部,他回到家里,随便拿一本来看,一看就觉得很好,想要看完全集,因为他要回学校,整部书有三十册,太重。他太太说:你先回学校,我给你邮过去。他说如果这样的话,会慢两三天,而他马上要看,所以就拖着《65文集》回学校。用一个月把全集看完,一个月三十本啊,等于一天看一本,几乎用掉每天所有的时间。从此他成为“65文集”最佳推销员(众鼓掌),他逢人就介绍,说“65文集”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他已经是博士,是大学的老师,但他说他三四十年来,等于没有读过书,就从这套文集开始,才知道怎么读书,知道怎么看待学问。所以他介绍给他所认识的人,包括他的同事、甚至以前指导他硕士论文的导师。凡是经他介绍的,都回头过来感谢他。所以我刚才说,假如你参加读书会,你也可以去跟你的亲戚朋友介绍,让他也学你一样每天都读经,都读到《65文集》,听你介绍的人,将来都会感谢你(众鼓掌)。
当然最应该感谢的是我们读书会的发起者跟主持者,就是我们文礼书院的教委会。教委会是管理文礼书院教育事务的单位,现在是由杨嵋校长来主持,文礼书院的教育单位,有书院本部、国际学校、师范学校和子弟学校。除此正式的教育单位之外,我想我们每一个人也要自我教育,这也是属于我们教委会管理的范围——对员工同仁,不是管理,而是鼓舞——大家不是被管的,是自愿的。读经和读文章,不管任何人,老的、新的、管理层的、一般的员工,希望都能够多多少少尽自己的力。读多读少,都没有关系,为了自己,能够用功一些,每一个人应该都会长进的。我祝福各位。
谢谢各位!(众鼓掌,行礼)
读书节讲话稿【第三篇】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人生应为风行水上,下为急流而上却逍遥"本是说林语堂的人生,形容最好的读书境界倒也贴切。书为我们打开的是另一个世界,是生活之外的一方自由驰骋、写意逍遥的天地。
阅读是自古以来的优良传承,古人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苏轼在阅读时还经常手抄,以此来更好地记忆。近代的大学问家哪一位不是读过万卷书?当时的政治家床头也时常摆着一本好书。但可悲的是,在20xx年的全世界阅读书籍量上中国除了教科书外,只有人均不到1 本,这个数字与第一名的犹太人相差63本之多!当代浮躁的风气,使国人静不下心来阅读一本好书,只能随着高度发展的社会,寻找刺激的游戏来消遣。作为祖国希望的我们也常常以学业压力大等理由,抽不出时间,或者静不下心来阅读。不再像匡衡般勤学善读,苏秦般发奋努力,鲁迅般博采众家,这是非常可怕的,我们必须重视阅读,学会阅读,习惯阅读。
我从不识字开始,便沉浸在书香中,是父母为我讲故事,一个一个字手把手教我认读,教我背四书五经,虽似懂非懂,但我着实感到喜悦。长大了,更爱上了阅读,从七侠五义到红楼梦,从李敖到鲁迅,从卡夫卡到米兰昆德拉,从萨特到尼采,各种类型的好书我都会涉及。而且慢慢读多了,也开始自己写些文章,偶见报刊,自娱自乐,好不得意。直到现在,虽然学业负担加重,但是我依旧没有放弃阅读,一天里总要翻开书,即使是读上几页,嗅嗅书香也是好的,重要的是养成阅读的习惯,不要中止。
让我们静下心来吧,学着在空余之时,泡上一杯香茶,阅上一本好书,享受着温暖的阳光或者是深沉的夜晚,享受着时光的静美,享受着书中另一个世界的悲欢与离合,开始与结束,像是一段自由的旅行。这时你会发现,时光慢下来了,仿佛也被文字所吸引,心中的安然与幸福无与伦比。让我们静下心来吧,在假期读书,在睡前读书,在坐车时读书,只要有心,总会挤得出时间,读上一本好书。
读书是风行水上,下为急流,上却逍遥的过程,不管生活带给我们圆满还是困惑,激越还是寡淡,都有答案和新的疑问藏在书的世界里!温家宝曾说:"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让我们抓紧大好青春阅读吧,相信有书陪伴,我们的成长一路不寂寞,更美好!
读书节讲话稿【第四篇】
尊敬的杨馆长,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上午好!
刚才两位小主持人说得没错,看着师生们神采奕奕、透着求知的渴望与智慧的眼神,我感到特别欣慰与高兴。今天,我们的首届读书节顺利地进入了尾声,在此,我要代表学校感谢湖南省少儿图书馆,以及全校师生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
从今年四月份开始,我校围绕本届读书节的主题“书籍点亮人生,经典滋润童年”,开展了十多项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有学生方面的读书活动,也有教师方面的教育沙龙;有班级朗读比赛,童歌童谣创作比赛、各种主题的征文活动、图书漂流活动、读书体会征集、每周一首古诗活动等,又有团员青年教师“书籍点亮人生,经典伴我成长”演讲比赛、教师书香人生讲座、读书交流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可喜地看到全校师生的读书热情在不断高涨;读书效率在日趋提高,在读书的道路上我们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读书活动在我校开展以来,师生的确得到了实惠,不但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文化知识,对学校整体也带来了极大变化,同学们更加有修养明事理,老师们业务能力有了更大的进步。你们看,刚才有这么多的班集体和个人得奖,可见让读书成为习惯的目的,我们已经达到了,现在不但拿着借书证通过图书管理员到图书馆借书的人,和订队报队刊的人越来越多,我还发现同学们阅读的时候更加文明,教学秩序和教学成绩越来越好了。俗话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虽然说首届读书节即将落下帷幕,但是读书不能停止,我们会将读书节继续办下去,还会有第二届、第三届,我相信“爱读书,会读书”这颗种子一定已在同学们的心田里生根、发芽,在不久的将来,定会开花结果,获得喜人的丰收。
老师们,同学们,与经典同行,为生命阅读,让琅琅的读书声伴随我们一起成长,成为我校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让我们在这美景中实践我们的教育理想。
最后再次谢谢湖南省少儿图书馆,谢谢全体师生!
读书节讲话稿【第五篇】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凯一勃斯曾经说过:“书是随时在你身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供你所需要的知识,而且还可以按照你的心意,多次请教他。”
我爱读书!因为读书给我带来许多乐趣。
在我上二年级的时候,老师给我们借的书,我往往都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不一会儿,我都看完了,妈妈从书中提了几个问题,我连一个都答不出来,妈妈温和地对我说:“读书,可不是比谁看书快,而是比谁记得牢。”我又重新读了一遍,我明白了书中的道理,我趁热打铁,把妈妈的问题全答上来了,妈妈又出了一些题,我答对了。
还有一次,班里的人去借书,借了一本名叫《中外神话传说故事》,我最喜欢看神话故事了,我正看的津津有味的时候,同桌叫了我一声,我丝毫没有感觉的,晚上我趴在床上看书,妈妈一直催着我好好看书,为了不让妈妈打断我看书,我得坐起来看书。
读书不但有趣,爱能使我们获得许多知识,学到很多本领,我爱读书!
下一篇:产假请假条【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