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概论论文【实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农学概论论文【实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农学概论论文范文【第一篇】

考试时间考试专业及课程 10月25(星期六) 10月26日(星期日)

上 午8:30—11:00 下 午2:00—4:30 上 午8:30—11:00 下 午2:00—4:30

课 码 课 程 名 称 课 码 课 程 名 称 课 码 课 程 名 称 课 码 课 程 名 称

公共课 0012

0015 英语(一)

英语(二) 0429 教育学(一) 3708

4729

370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大学语文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3706

3709

0009

003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心理学

4183

0018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20

0023

0022 高等数学(一)

高等数学(工本)

高等数学(工专) 4184

2198 线性代数(经管类)

线性代数 0420

0051 物理(工)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经济类     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农科类 2676 作物栽培生理 2660 植物学(二) 2677 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

专科

考试时间考试专业及课程 10月25(星期六) 10月26日(星期日)

上 午8:30—11:00 下 午2:00—4:30 上 午8:30—11:00 下 午2:00—4:30

序号 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 课 码 课 程 名 称 课 码 课 程 名 称 课 码 课 程 名 称 课 码 课 程 名 称

1 A020101统计 0041 基础会计学 0049 劳动人事统计学 0048 财政与金融 0047 抽样调查

2 A020103财税 0041 基础会计学     0066

0055 货币银行学

企业会计学 0064 纳税检查

3 A020105金融 0075

0041 证券投资与管理

基础会计学     0066

0055 货币银行学

企业会计学

4 A020109国际贸易 0088

0093

0041 基础英语

国际技术贸易

基础会计学 0076

0058

0091 国际金融

市场营销学

国际商法 0090

0089 国际贸易实务(一)

国际贸易 0092

0094 中国对外贸易

外贸函电

5 A020201工商企业管理 0147

0041 人力资源管理(一)

基础会计学 0148

0058 国际企业管理

市场营销学 0055

0144 企业会计学

企业管理概论 0146 中国税制

6 A020203会计 0041

0067 基础会计学

财务管理学 0155 中级财务会计 0156

0144

0070 成本会计

企业管理概论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 0146 中国税制

7 A020207市场营销 0041

0177

0180 基础会计学

消费心理学

企业定价 0058 市场营销学 0144

0182

0181 企业管理概论

公共关系学

广告学(一) 0179 谈判与推销技巧

8 A020211饭店管理 0187

0201 旅游经济学

饭店餐饮管理 0199

0058

0202 中外民俗

市场营销学

饭店前厅与客房管理 0182

0189 公共关系学

旅游与饭店会计 0203 饭店服务

9 C030112法律 0242 民法学 0245

0261 刑法学

行政法学 0243

0247 民事诉讼法学

国际法 0244

0223 经济法概论

中国法制史

10 A030301行政管理 0163

0147 管理心理学

人力资源管理(一) 0107

0341 现代管理学

公文写作与处理 3350

0182 社会研究方法

公共关系学 0040

0312 法学概论

政治学概论

11 A040103小学教育 0409 美育基础(选) 0407

0410 小学教育心理学

小学语文教学论 0408

0411 小学科学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论 0395

0412 科学·技术·社会

小学班主任

12 A040106教育管理 0444 教育政策学 0107 现代管理学 6180 学校管理心理学 0442 教育学(二)

13 A050102秘书 0163

0345 管理心理学

秘书学概论 0341

0058 公文写作与处理

市场营销学 0144

0182

0315

0346 企业管理概论

公共关系学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 0040

0509 法学概论

机关管理

14 C050114汉语言文学 0529 文学概论(一) 0530

0536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古代汉语 0534

0531 外国文学作品选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0533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15 C050207英语语言文学 0596 英语阅读(二) 0795

0595 综合英语(二)

英语阅读(一) 0522

0597 英语国家概况

英语写作基础 0794 综合英语(一)

16 A050409美术教育 0504 艺术概论 0741 中学美术教学法 0736 中外美术史

17 A080701计算机及应用 2318

2323

2142 计算机组成原理

操作系统概论

数据结构导论 0342

2141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计算机网络技术 4732 微型计算机及接口技术 2120 数据库及其应用

18 A080704电子技术 2269

2342 电工原理

非线性电子电路 2348 电子测量 0346 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 2120

2346 数据库及其应用

电视技术

19 A080801房屋建筑工程 2391

2400 工程力学(二)

建筑施工(一) 2387

2394 工程测量

房屋建筑学 2396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 2398

2389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

建筑材料

20 A090101农学 2665

2672 农业生态基础

作物育种学 0135 农业经济与管理 2662

2664 植物生理学

农业气象学 2670 作物栽培学(二)

21 A090401畜牧(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 2781 饲料质量监控 2779

7416 全价饲料配制原理及技术

动物生产学 2775

8001 畜牧企业经营管理学

动物生物化学 2771 家畜环境卫生学

22 A090402兽医 2767

2788 动物生理生化

畜牧概论 2792 兽医卫生检验 2790 家畜外科学 2785 兽医微生物学

23 A100701护理学 0488

2901 健康教育学

病理学 2903

2996 药理学(一)

护理伦理学 2998

2864

2113

3000 内科护理学(一)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

医学心理学

营养学 2899

3002

3001 生理学

妇产科护理学(一)(选)

外科护理学(一)

24 A090701农业推广 2665

0290

2678 农业生态基础

农村社会学

农业推广学 0135

2680 农业经济与管理

农产品加工 2845 农业推广技能 2852 农业推广项目管理与评价

25 A080306机电一体化工程 2230 机械制造 2159

2195 工程力学(一)

数控技术及应用 2236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 2232

2237 电工技术基础

自动控制系统及应用

26 A082207计算机信息管理 0041

2316

4754 基础会计学

计算机应用技术

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 0342

2141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计算机网络技术 2384 计算机原理 2382

2120 管理信息系统

数据库及其应用

27 A100801药学 3024 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技术 2911 无机化学(三) 3027

3033 植物化学

生物药剂及药物动力学 3029 药剂学

28 A090501水产养殖 2000

2822 名特水产动物养殖学

水产动物疾病学 2818 水产养殖企业经营与管理 2820 鱼类增养殖学 2821 水产动物饲料学

29 A020118餐饮管理 0177 消费心理学 0054

0977 管理学原理

餐饮业法规 0982 餐饮服务(选) 0978 烹饪工艺学(二)(选)

30 A020231劳动和社会保障 3312 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 0341 公文写作与处理 3320 劳动和社会保险统计与计算机应用 3321 劳动和社会保险业务案例分析

31 A020228物流管理         5362 物流英语 5372 国际物流导论

32 A020163调查与分析 4767 现场调查组织与管理     4775 宏观经济指标分析

本科

33 B020204会计 0160

0162 审计学

会计制度设计 0149

0058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市场营销学 0159 高级财务会计 0150

0161 金融理论与实务

财务报表分析(一)

34 B020208市场营销 0186 国际商务谈判 0149

0183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消费经济学 0055 企业会计学 0098

0150 国际市场营销学

金融理论与实务

35 C030106法律 0230

5678

0249 合同法

金融法(选)

国际私法 0262

0227

0257 法律文书写作

公司法

票据法(选) 5680

0263

0246 婚姻家庭法

外国法制史(选)

国际经济法概论 0233

0258

0169

0228 税法(选)

保险法(选)

房地产法(选)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36 B020115经济学 0143 经济思想史 0142 计量经济学 0138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37 B030302行政管理学 0320

0067

领导科学

财务管理学(加)

0319

0318 行政组织理论

公共政策 0144

0321

0315 企业管理概论(加)

中国文化概论(选)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0322

0316

0312 中国行政史(选)

西方政治制度

政治学概论(选)

38 C050105汉语言文学 0540

0812

外国文学史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选) 0814

0037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选)

美学 0820

0538

0321

0539 汉字学概论(选)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中国文化概论(选)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0541

0815 语言学概论

西方文论选读(选)

39 C050201英语语言文学 0600 高级英语 0836

0830

0837 英语科技文选(选)

现代语言学(选)

旅游英语选读(选) 0833

0838

0840 外语教学法(选)

语言与文化(选)

第二外语(日语)(选) 0839

0094

0603 第二外语(俄语)(选)

外贸函电(选)

英语写作

40 B080702计算机及应用 2331

4747 数据结构

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 2197

4735

474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数据库系统原理

计算机网络原理 4737 C++程序设计 2333 软件工程

41 B020102统计 0056 国民经济核算与综合统计分析 0058

0054 市场营销学

管理学原理 0055

0057 企业会计学

统计应用软件 0053

0059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

投入产出分析

42 B020104财税 0067

0069 财务管理学

国际税收 0058

0054 市场营销学

管理学原理 0070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 0053

0071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

社会保障概论

43 B020106金融 0067 财务管理学 0058

0054

0076 市场营销学

管理学原理

国际金融 0078

0077 银行会计学

金融市场学 0053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

44 B020110国际贸易 0100 国际运输与保险 0101

0099 外经贸经营与管理

涉外经济法 0055

0102 企业会计学

世界市场行情 0098

0097 国际市场营销学

外贸英语写作

45 B020202工商企业管理 0067

0153 财务管理学

质量管理(一) 0054

0149 管理学原理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154 企业管理咨询 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46 B040108教育学 0464

0453

6159 中外教育简史

教育法学

教育社会学(加) 0451

0469

0471 教育经济学(加)

教育学原理

认知心理(选) 0465

0472

0449

0466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比较教育(选)

教育管理原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467

0450

0456 课程与教学论

教育评估和督导(加)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47 B050410美术教育 0688 设计概论(加) 0037

0745 美学(加)

中国画论 0744 美术鉴赏 0743 雕塑

48 C050305新闻学 0662

0529

0643 新闻事业管理(加)

文学概论(一)(加)

公关心理学(加) 0659 新闻摄影 0661

0321

0182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

中国文化概论

公共关系学 0660

0312 外国新闻事业史

政治学概论

49 B050104秘书学 0320

0525 领导科学

公文选读 0261

0527 行政法学

中外秘书比较 0321

0511

0528 中国文化概论

档案管理学(加)

管理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加) 0312

0526 政治学概论

秘书参谋职能概论

50 B040107教育管理 0453

0454

6159 教育法学

教育预测与规划

教育社会学(加) 0451

0458 教育经济学

中小学教育管理 0445

0449

0465

0466 中外教育管理史

教育管理原理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加)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加) 0450

0456 教育评估和督导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51 B040102学前教育 0409

0401

0403 美育基础(加)

学前比较教育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0883

0881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 0399 学前游戏论 0467

0885 课程与教学论

学前教育诊断与咨询

52 C030108律师 0230

5678

0249 合同法

金融法(加)

国际私法 0993

0227 法院与检察院组织制度

公司法(加) 0229

0924

0247

0246 证据法学

婚姻家庭法原理与实务

国际法

国际经济法概论 0233

0228

0925 税法(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公证与基层法律服务实务

53 B080307机电一体化工程 2245

2194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工程经济 2197

2238

224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2200

2202 现代设计方法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2241

2199 工业用微型计算机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54 B080708计算机通信工程 2331

2368 数据结构

通信英语 2373

4735

2197 计算机通信网

数据库系统原理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2338

2364 光纤通信原理

数据通信原理 2199

2369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计算机通信接口技术

55 B100702护理学 3006

3007 护理管理学

急救护理学(加) 3008

3009 护理学研究

精神障碍护理学 0182

3005 公共关系学

护理教育导论 3010

3011

4436 妇产科护理学(二)

儿科护理学(二)(加)

康复护理学(加)

56 B020121调查与分析     0058

0142 市场营销学

计量经济学(加)     2628 管理经济学

57 B020119餐饮管理 0989 国外饮食文化(选) 0986 中国饮食文化 0182

0987 公共关系学(加)

餐饮美学(选)

58 B020232劳动和社会保障 0147

3323 人力资源管理(一)

劳动经济学 3325 劳动关系学 3322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3326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

59 B080709计算机网络 2331

2194

4747 数据结构

工程经济

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 4735

4741 数据库系统原理

计算机网络原理 2379

2364

3141 计算机网络管理

数据通信原理

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 3142 互联网及其应用

60 B082208计算机信息管理 2142

0910

2323 数据结构导论

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

操作系统概论 4735

4741 数据库系统原理

计算机网络原理 4737

3173 C++程序设计

软件开发工具 2376

2628 信息系统开发

管理经济学

61 B020229物流管理 5374 物流企业财务管理

委托开考专业

62 A030103监所管理(专科) 0241 警察管理学 0236

0852 监狱学基础理论

劳教管理学 0237 劳教学基础理论 0917 民法原理与实务

63 C030403公安管理(基础科段) 0359 保卫学 0361

0354

0245 公安法规

公安学基础理论

刑法学 0356 公安管理学 0358 刑事侦查学

64 C030401公安管理(本科段) 0372 公安信息学 0235 犯罪学(一) 0860 公安行政诉讼(加) 0373 涉外警务概论

65 B030109监所管理(独本) 0928 罪犯劳动改造学 0932

0918 狱内侦查学

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一)(加) 0924

0935 婚姻家庭法原理与实务

西方监狱制度概论(加) 0933 罪犯改造心理学

艺术类专业

考试时间

考试专业·课程 10月18日(星期六) 10月19日(星期日)

上 午8:00—12:00 下 午2:00—6:00 上 午8:00—12:00 下 午2:00—6:00

序号 专业码 专业名称 课码 课程名称 课码 课程名称 课码 课程名称 课码 课程名称

1 A050405 室内设计(专科) 0675 构成(平面、色彩、立体)     0707 建筑设计基础

0709 室内设计     0710 家具设计 0711 展示设计

2 A050406 视觉传达设计(专科) 0675 构成(平面、色彩、立体)     0714 插画技法

0715 包装结构与包装装潢设计 0716 印刷工艺 0717 POP与DM广告设计

3 A050409 美术教育(专科) 0675 构成(平面、色彩、立体) 0698 素描(四) 0737 色彩画 0740 应用美术

4 B050410 美术教育(独本) 0969 色彩学

0967 中国画 0640 平面广告设计(加)

5 B050412 环境艺术设计(独本)

6221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 6222 建筑环境艺术设计 0640 平面广告设计(加) 6223 公共环境艺术设计

6 B050433 视觉传达设计(独本) 5546 系列书籍装帧设计

5547 系列招贴设计 0755 广告设计与创意     6223 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加)

农学概论论文【第二篇】

村治的逻辑――农民行动单位的视角

贺雪峰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研究中国农村社会时,任何学者都不能跳过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费孝通依据其生活经验和早些年农村调查资料,极其敏锐地勾勒出一幅乡村社会的图景。他提出的“乡土性”、“差序格局”、“双轨政治”等,对于我们理解当下中国的农村社会不无启发。《乡土中国》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是因为它真正地是对本土经验的思考,包含了费孝通等老一辈学者们对中国社会科学本土化的追求。也恰恰因为是对活生生经验的理解,而非形而上学的思考,费孝通所提出的诸多具有时代性的概念,在今天仅仅只能作为一种启发,不能替代我们对已经过半个世纪变迁的中国现实社会的思考。贺雪峰的《村治的逻辑――农民行动单位的视角》(下文简称《村治》)在学理和学术旨趣上,与《乡土中国》有诸多类似的地方,至少他本人一直是带着这样学术抱负和学术自觉的。

《村治》的起点是中国小农生产方式。如果承认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至少有部分影响的话,那么在讨论中国农村问题时,就必须得重视小农生产方式这个现实。贺雪峰将中国小农生产基础形象地概括为“人均一亩三分地,户均不过十余亩,且分布为十多个地块”,高度分散且规模小,是其最突出的特征。关于小农生产与社会的关系,马克思认为小农是“自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外的,像一袋散落的马铃薯,既无变革的动力,也无变革的阶级意识。魏特夫吸收了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由中国治水模式阐释“东方专制主义”的起源,形成了“治水社会”的判断。黄宗智则从农业生产效率的说明中国小农经济“内卷化(过密化)”是如何影响社会变迁的。温铁军研究了小农生产方式是如何决定中国现代化过程,并由此而论证制度的合理性与“三农问题”根源。同样以小农生产方式为起点,《村治》关注的是乡村治理,作者提出了一套理解中国农村社会治理的中层社会学理论。

任何社会都必须解决抗旱、灌溉、防盗、防匪等公共事物,小农“小”的特征决定了单个的农户没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必须具有超出小农之上的组织,为生产生活提供保障。

除了“小”的特点,中国两千年来总体上保持了较高的人口密度。尤其是宋明以来,中国商业经济的兴起与发展,人口开始膨胀。较高的人口密度,连同技术条件的限制,必然造成人口与资源,特别是人土关系的紧张。因此而造成了中国小农只具有较低的生产剩余。

由以上两点决定的中国社会治理必须是高效而低成本的。农户之上的组织既要能够有效地维持社会秩序,为小农生产生活提供基础;又要在解决这个问题时,“考虑”到小农的承受能力,“设计”出的组织与制度必须是低成本的,否则,就会造成对小农生产剩余的过度掠夺,破坏制度实践的社会基础。贺雪峰认为“在传统中国社会,基层秩序如何维持,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品如何供给,是理解传统中国社会运转的根本问题,又是理解中国文化及其中的农民行动逻辑的基本问题”。

宋明以来中国商品经济扩张与货币的广泛使用所带来的国家治理难度提高,如何以较低的成本维持社会稳定成为摆在统治者面前的主要问题,也成为士绅知识阶层的思考对象。与西方社会不同,中国2000年前就废除了封建等级制,建立了“伦理本位,职业分殊”的平民化社会。在村落与皇权之间,既无“种姓”,也无“封建贵族”,这就要求中国治理模式中存在一个中间组织,避免政权与千家万户的小农打交道,降低治理难度。在此背景下,“农村宗族的生产发育和村庄越来越具有了作为公共品提供者的地位。宋儒倡导的乡约和明代大规模建立的宗族组织,不仅仅是对儒家传统的强调,而且更是因其有功能上的合理性”。费孝通认为村落是构成中国乡土社会的基本单位。自上而下的“皇权”仅止于县,县以下的治理皆有地方性的宗族――村落力量完成,形成了“双轨政治”。《村治》就是为了进一步阐释“村落――宗族”是如何产生、演变,并在当下中国基层治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乡土中国》写作于半个多世纪以前,“乡土中国”已经不再是半个多世纪之前的“乡土中国”。然而,当前大多数关于中国乡村社会的研究,要么是用“乡土逻辑”来阐释乡村社会现象,要么是用碎片化的乡村经验来注释“乡土逻辑”,“乡土逻辑”几乎变成了某些学者的“意识形态”。这当然不是费孝通所愿意看到的。与之不同,尽管《村治》吸收了“乡土逻辑”诸多的灵感,但它的核心问题意识来自于田野。经历了10余年的农村调查,本书的作者提出了“农民行动单位”的概念。同《乡土中国》中的一些概念相比,这是一个更具有操作性,且可以被验证的概念。

与以己为中心均质地向外推,愈远愈薄的“差序格局”不同,贺雪峰认为在传统的农村社会中农民存在“双层认同结构”。农民的第一层认同单位是家庭,第二层认同单位是“村落――宗族”。家庭是一个“同财共居”的共产主义单位,而家庭之外的“村落――宗族”则是一个“守望相助,疾病相扶”的具有部分共产主义性质的单位。如果说组成家庭是为了生育,解决人口再生产的问题;那么“村落――宗族”则是为了解决公共品供给的问题。以此为基础的双层认同单位解决了个体的脆弱性,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

农民的认同单位在个体层面上表现为归属感和认同感,因此,认同单位不仅是一种功能性的联合体,而且也被赋予了文化内涵,在个体脑海中造成了一种文化心理结构。它具体表现为农民的公私观念。费孝通认为由私人关系达成的差序格局网络中,不存在一种笼统的具有超越具体人伦关系的道德。所以中国农民都是“私”的。的确,乡村社会中的人际关系都是特殊性的。不过,在双层认同单位之内,以私为基础而形成的公,也是实在的,具有道德力。家庭就是一个公的单位,对内抑制个人的欲望,个人要服从家庭的安排,这就是为什么会有“父母包办婚姻”,这也是为什么传统中国农民“有婚姻而没有爱情”。同理,“村落――宗族”也是公的单位,“族田”、“义田”等都是证据。在认同单位内,私要受到压抑,在特殊场合要服从公的要求。认同单位是一种公的意识,因此农民不是“自私”的,在单位内部,每个人能够做到“大公无私”。与之相对,在单位之外则形成了“大私无公”。

在“村落――宗族”层面上,个体间认同的联合,形成了一种集体意识,并造成对个体的制约。生活在“村落――宗族”之中的农民就不是斤斤计较、从个体角度进行成本收益分析的西方经济学意义上的“理性人”。因此,具有“乡土逻辑”的农民在认同单位内部很轻易地就实现了水利、治安等公共品供给上的合作。集体意识是一种社会道德表达,具有自上而下的“强制力”,消极地维持农民合作的稳定性。比如,那些在共同行动中,“搭便车”的人要受到“唾沫星子”的制裁,那些“赖皮货”会被“污名化”、“边缘化”等。同时,集体意识还是一种“地方性共识”和“文化本能”,构成农民选择的“理所当然”,是不需要也不能被反思的。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稳定的农民行动单位,就构成了基层社会基石,既解决对内整合,也形成了国家治理的“小辫子”。国家避免与千家万户的小农直接打交道,农户之间也避免了“集体行动困境”,便于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乡村治

理。

当下中国正经历着“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农民的行动单位已经突破了“家庭”――“村落――宗族”这一双层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将继续发生变化,并且在中国区域上也表现出不均衡性。引入了时间与空间的因素,将“乡土逻辑”阐释为具体的实践中的逻辑,将对“乡土中国”的想象变成对中国乡村社会的描述,这也是《村治》的贡献之一。

经历过现代化的冲击与革命浪潮的洗礼后,“村庄秩序再生产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宗族大多解体,宗族本身的合法性不存在,宗族仅仅作为一种意识还在一些地方发挥作用”。在外观形态上,双层认同结构中的“村落――宗族”碎片化为“小亲族”、“户族”、“房头”等,连同越来越核心化的家庭,构成新的不同的双层认同结构。在思想观念层面,农民之间的预期缩短,认同范围缩小。农民趋向于“工具理性”,交往中算计成分增加了,相互之间的期待随着降低。因为历史、地理、文化等差异造成了经历同样的现代化进程时,不同区域农村的反应不同。农民的认同单位就构成了经济发展水平之外的划分中国农村类型的标准,据此,贺雪峰将农村划分为中部农村、南方农村、北方农村等。

不同区域的农民具有不同的行动逻辑,自下而上地构成了中国乡村治理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可以解释为什么同样的政策在不同的地方造成了不同的结果。现代国家政权建设的目的是消除国家与农民之间的中间组织,将国家的阳光普照个体公民身上。但不同区域的农民对国家的“想象”是不一样的,并且农民也还没有彻底的“原子化”,构成了不同的国家治理对象。通过观察乡村治理的实践过程,既可以朝上反思国家政策的可能性与局限性,也可以朝下理解中国农村社会性质。在农民行动单位的视角下,中国乡村治理就变成了一个试验场,通过考察一次次的政策实践的“实验”,找到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及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村治》是作者在中国社会科学本土化道路上的一次有意义尝试。70多年前,费孝通开创性地将人类学方法用于中国村庄研究,在人类学研究与中国农村社会研究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如何推进中国社会科学本土化,面临着两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一是理论问题,即如何看待西方理论与中国经验;二是方法问题,即用什么方法认识中国。两个问题都统一于中国研究的目的问题。其中,第一个问题应该具有共识,而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则是开放的。

任何理论都是对具体经验的总结,理论的逻辑不是事物的逻辑。按理说,这是一个很容易明白的道理,但就是在对待西方理论时,我们很多学者都不自觉地犯了糊涂。西方的理论可以启发我们处理关于中国社会的经验材料时提出具有解释力的本土概念与理论框架,但不能替代我们的实际研究。本土理论只能源于活生生的中国社会实践,因此,对于理论而言中国现实经验就具有了本体论的意义。如果真诚地回到事物中去的话,所有的派别、派系都不是问题,因为本体是现实世界,而非学者的想象。也因此,进行社会科学本土化时,要将经验提到本体论的高度。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之所以具有生命力,就在于他正确地处理了中国经验与西方理论之间的关系。《村治》的作者十余年来坚持不懈地进行农村调查,也展示了他的抱负。

尽管有这种自觉,费孝通还是在方法论层面碰到了如何处理中国经验的问题。人类学本质上是以理论为指向的,借助于“他者”来反思本土文明社会。当人类学被运用于中国农村研究时,就碰到了如何将具体村庄经验上升为对中国整体认识的困境。如果硬要做出区分,人类学与社会学在认识中国社会上一定是发挥不同作用的。人类学通过对具体村庄做出深入细致的“描绘”,能够带来理论上的反思,并可以提出具有启发性的概念。而这些概念是否可以推广,却不是人类学自己可以回答的。社会学则可以回答这个问题。社会学本质上不是为了解决理论问题,尤其是具有本土化抱负的中国社会学。中国社会学的使命是认识中国社会。在这种不是十分恰当的区分中,社会学能够将人类学反思所获得的概念,运用于对中国整体经验的认识,并检验其解释力。

正是在这种思路下,《村治》开创了一条走出费孝通所面临的困境的道路。贺雪峰提出了“村治模式”与“区域比较”这一社会科学本土化的可操作路径。“村治模式”起源于人类学的“民族志”,作为一种研究策略,它同样是将个案村庄作为研究对象。不过在研究指向上,“村治模式”要比人类学研究丰富。首先,依据具体村庄经验激发出来的灵感,研究者可以进行类似于人类学的理论反思,形成对既有概念体系的推进与提升。其次,通过对村庄中各类事物进行总体性的思考,尝试归纳出超出具体村庄中具体现象以外的概念,这个概念可以推广至具有类似文化、经济、自然条件的村庄。此时的“村治模式”就会将区域内所有村庄同构性提炼出来,这时的“村治模式”就不是简单的“民族志”了,而是一个可以理解区域农村相关现象的工具了。再进一步地将各种不同区域的“村治模式”进行比较,尝试从中提炼出更加抽象的概念与理论,就能够形成本土化理论。由此而形成的科学理论一定可以拿回到经验中去,它既可以被检验,也可以被修改。并且,这种科学理论也一定是以中国社会实践为指向的。

农学概论论文【第三篇】

论文摘要 目的比较城市与农村中学生自我概念的状况。方法 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概念量表,对362名初一至高二的城市、农村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城市学生在智力、外貌、焦虑、合群以及幸福分量表方面均高于农村学生。

Key words Self-concept City school student Village school student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of self-concept between the city school students and the village 362 subjects were tested by Piers-Harris Self-concept Scale for City school studentsself-concepts of intelligence,appearance,anxiety,gregariousness and satisfac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villageschool students.

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我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状态的主观评价,反映了个体评价自我的价值观念。詹姆斯()是最早涉猎自我的心理学家之一,他认为凡属于我或与我有关的一切事物都是自我的内容。荣格(Jung)认为,自我概念指我意识到的一切东西,包括知觉、记忆、思维、情感等。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人自我知觉的组织系统看待自身的方式,它不仅控制并综合着个人对于环境知觉的意义,而且高度决定着个人对于环境的行为反应。我国有关自我概念的研究主要始于20世纪八十年代,其研究描述性、理论性的探索较多,调查性研究尚不多,范围仍不够广泛。本研究试图对农村与城市中学生的自我概念作一比较,以期对城市与农村中学生自我概念的特点有所了解,为中学学校加强不同类型学生的科学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对象被试选取西安市及远郊县的4所中学(两所重点、两所普通)里初一、初二、高一、高二的学生共362人,年龄在12~17岁之间,城市187人,农村175人,样本构成见表1。

方法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概念量表(简称

PHCSS),该量表1994年由湖南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苏林雁等人修订,运用范围8~16岁,该量表含80项是非选择项目,分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6个分量表,总分≥46为自我概念水平高,总分<46为自我概念水平低,得分越高,自我概念水平越高。将自我概念量表问卷发给被试,按量表手册的要求,由研究者组织,统一使用指导语,在规定的时间和环境中进行团体测试,所有测试结果用软件处理。

2 结果

通过城市与农村中学生自我概念的比较可看出,在行为分量表方面,2者得分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各分量表及总分方面,城市中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农村中学生,结果见表2。

3 讨论

城市中学生各分量表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农村学生,与Hawkins(1967)的研究结果一致。他们研究发现,高社会经济阶层的儿童自我概念高于低社会经济阶层,揭示环境因素对儿童自我概念有影响。

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城市与农村在经济、教育、文化、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等许多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城市学生有较优越的物质、家庭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条件,接受各种信息快,并且渠道也多,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因此,他们的思想开放、观念新颖、视野广阔,兴趣多样,所以,他们在知识结构方面呈现多样性、思维灵活。因此在智力评价方面,他们较自信。由于城市学生的文化氛围较好,所以他们的衣着打扮较得体,人际交往方面也很主动,生活的较满意幸福。而农村学生普遍家庭经济拮据,在成长过程中,所处的文化环境相对落后,信息闭塞,生活学习条件艰苦,他们虽然经过努力,考入县城或城市中学,但他们的思维模式、生活习惯、衣着打扮等和同班或同龄的城市学生相比,还是有许多不同之处。加之,农村学生从小是在比较单一的文化氛围中长大,进入中学后要适应一种较复杂、多层次的城市生活环境,因此在适应过程中易产生焦虑、自卑或不幸福等情绪,在交往过程中,缺乏自信与主动,导致合群性较差。这样,整体自我概念水平比不上城市学生。

以上研究结果提示,中学教育工作应掌握不同背景的中学生自我概念特点,尤其是要正确引导农村学生适应他们所处的环境,以保持良好而积极的自我概念。

4 参考文献

[1]Savelson :The interplay of theory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2,74:3

[2]Hattie ,NJ:Erlbaum,1992

[3]Bengtson VL,Reedy MN, and Self-conceptions:Personality processes and social contexts, In Birren JE, Chaie, book of the psychology of Aging(2nd ed).New York:Piers-Harris van Nastrand Reinhold Company,1995,544

[4]苏林雁、万国斌、杨志伟,等。H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在湖南的修订。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2(1):14

[5]郑力、李铁军。我国心理学关于自我意识的研究。朝阳师专学报(辽),1986,3:15

农学概论论文【第四篇】

相对于其他教育研究而言,农村教育研究起步比较晚。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家内忧外患,关注农村、发展农村教育成为部分先贤救国保民开启民智的路径选择。在革命立新的历史浪潮中,以开启民智为核心的农村教育运动逐渐发展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乡村教育运动”。农村教育及其相关的研究成为中国教育学界研究的新领域。时至今日,我国农村教育研究已有90余年的历史。

然而,量化的历史并不能代表农村教育研究在质上的数值,曾经的辉煌并不能昭示现在和未来的发展情景。总结农村教育研究的过去及当下种种状况,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农村教育研究处于一种失范或者“同质性”的困境,缺乏研究主题与对话理论在学术研究路线上的源流关系和逻辑体系。简而言之,目前的农村教育研究缺乏自身的学理逻辑和学术话语。

作为对问题的回应和寻求解决之道,我们自应回归问题本身,从农村教育研究的发展脉理中找到关键所在,并加以分析。

一、农村教育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结构和形态发生了巨大改变。传统农村社会的文化道统和政治生态在断断续续的革命和运动中遭到破坏。农村教育所面对的社会环境亦随经济改革的不断推进而变化,农村教育实践的新问题层出不穷,问题背景下的农村教育研究获得了全面且深层次地发展。当然,问题与发展并存。

(一)农村教育研究的现状

同其他社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会科学研究一样,改革开放至今的30多年,农村教育研究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农村教育研究围绕农村教育实践中的问题,结合理论,描述、分析及解释教育现象和问题,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丰富和完善了农村教育研究的理论建构,提升了农村教育研究的学术影响力,且有效地推动了政府关于农村教育的政策制定。

在研究实践和构建理论的过程中,农村教育研究的组织机构先后在各个高校建立,如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研究院、盐城师范学院农村教育研究所、江苏农村教育研究中心、江汉大学农村教育与教师研究所等,农村教育研究有了一支相对稳定的研究学者群体。在此基础上,2010年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成立。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的成立表明农村教育研究有着自己独特的研究主题和研究品位。事实上,回顾30年来的农村教育研究,可以看到农村教育研究在研究视野、研究观念和研究方法上取得了较大进展。

1. 研究视野的拓展。农村教育研究初始,关注的是农村教育基本问题,如农村小学普及和农村中等教育结构调整。这些基本性的问题也很容易通过相对简单的研究方法和学理分析总结出来,研究机构和学者也容易获得研究成果。关于此类的研究,能很好地呼应社会需求,有效地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当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问题也是时下农村教育研究的焦点。

然而,农村教育形态及发展主题随着社会发展而发生改变。农村小学普及问题研究并不能帮助解决农村教育所有的问题,农村义务教育并不代表农村教育整体。其中即是涉及到农村教育研究基本概念的界定,如“农村”、“农村教育”、“农村教育研究”。关注基本概念表明农村教育研究从一种研究的初始状态转向研究理论的建构,对概念的不同界定也丰富和拓展了农村教育研究的主题和范围。

在研究主题上,农村中小学学生辍学问题,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农村课程改革的适切性问题,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以至近年来关注农村教育深层次问题、教育质量问题、教育公平问题。在研究范围上,农村职业教育、农村高中教育、农村学前教育,注意与城乡的教育比较。关注农村中小学外的教育现象和问题是对“农村教育及其研究”内涵的衍化。

此外,农村教育研究并没有束缚于教育研究的单一领地。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文明慢慢兴起,农村教育的载体与过去单一同质的乡镇公社有了很大的差别,简单地从教育学视角已无法深刻分析农村教育所出现的问题。学者也自觉地借用社会学、人类学、法学、经济学等学科理论来描述和解释农村教育问题。尤其是近几年,多学科或跨学科的研究已成为农村教育研究的主流。可以说,农村教育问题的突出和农村教育研究的兴起,引导学者尝试从横纵两个维度拓展农村教育研究的视野。

2. 研究方法的创新。20世纪90年代以前,教育研究方法论意识初步觉醒,研究者对系统科学方法论在教育研究中的价值以及如何运用系统科学方法论进行教育研究作了思考。[1]20世纪90年代后,教育研究方法论的研究走向深入。[2]尽管我国农村教育研究有着深厚社会背景和精神支撑,但当前的农村教育研究作为教育研究的一种类型研究,其研究方法并没有体现时代或学科的先行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研究方法作为一门学科,学科体系逐步建立起来,研究方法作为研究的工具选择越来越具有规范性和系统性,比较研究、历史研究、调查研究、文献研究等研究方法成为教育研究的经典方法。农村教育研究学者群体遵从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方向,自觉地把教育研究方法所包含的方法运用到农村教育研究领域。

针对农村教育问题研究,学者善于使用传统“实验”、“调查”、“统计”等注重量化的研究范式,习惯性地采用调查研究来描述分析问题。农村教育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本身包含诸多学科因素,其研究方法也相对灵活。当然,与教育研究一样,缺乏学科性研究方法必然随着研究问题和对象的复杂化而借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近年,针对不同的研究主题,学者也自觉地采用适切的研究方法,或族志法,或个案研究法,或行动研究,并取得很好的成果,如《村落中的‘国家’》(李书磊,1999)、《中国农村教师发展研究》(唐松林,2005)、《弹性与韧性》(魏峰,2009)、《嵌入村庄的学校》(司洪昌,2009)。这些农村教育研究成果所采用的方法跨学科性和综合性,总体上更多地采用质性的研究范式,强调“农村社会”这一文化载体,凸显农村教育的主体性。

(二)农村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

农村教育研究越来越受人关注,研究组织和团体越来越活跃,研究队伍越来越壮大,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也越来越有时代感。无论怎样,若抛开农村教育问题严重性带来的农村教育研究的紧迫性和社会对其的期待性,农村教育研究自身是存在问题的。研究主题的拓展和研究方法的创新并没有促使农村教育研究形成逻辑体系。

1. 基本概念界定模糊。基本概念清晰,才能找到主题的研究脉络。农村教育研究必然要对基本概念进行学理分析。农村教育研究,不管是描述问题,还是解释问题,亦或是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亦或是探求农村教育发展的内在逻辑,前提性的问题在于“农村教育”是什么。对很多人而言,这可能不是个问题,但它却关系到研究者与问题之间的主客体定位问题。

在过去的30年,农村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念并没有得到鞭辟入里的分析,学者在研究相应问题时,往往忽略在农村教育研究框架内论述问题,而是基于找出研究问题的策略回答,从上位概念中选择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性地对“农村”、“农村教育”、“农村教育研究”进行界定。除此之外,基于“教育普及”、“教育公平”、“教育质量”等一些教育概念,我们亦是缺乏研究,缺乏针对一些规定性概念基于农村教育实际的批判和分析,而往往使用通行的界定。

概念是理论建构的基本单位。[3]正是对一些基本概念缺乏系统研究,农村教育研究者很难拥有自己的学术表达空间,使得农村教育研究很难构建起自己的研究体系,未能形成自己的学术话语。

2. 研究的问题意识错位。研究,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是也。要研究,得有问题,以问题为切入口,循序渐进,最终把问题分析好。问题是贯穿研究全过程的核心因素,做好研究就应有问题意识,对关注的领域所出现的现象持一种怀疑和批判的态度,时刻保持一种专业敏感性。

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农村教育研究相同,目前的农村教育研究仍有着自己的时代命题和研究主题。但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农村教育研究学者的研究取向不同,目前农村教育研究的学者群体研究基于问题研究,而非一种使命研究。然而,目前农村教育研究的“问题”是从农村教育现象及其政策表征显现的问题,如农村中小学普及问题、辍学问题、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等。有学者坦言:农村教育研究往往就是对策研究,而这首先就要求应认识某一具体的农村教育现实问题及其根源所在,然后才可能提出可行的破解之道。[4]农村教育研究的对策取向是时下研究的主流。

对策研究是一种工具性路径选择,在研究过程中往往忽略问题机理分析,简单地进行现象描述、经验汇编,追求问题对策的达成,有问题但欠缺研究。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农村教育是一种相对于城市教育的教育形态,是一种区域概念,更是一种文化概念。在对策研究视角下,农村教育问题是在城市教育发展比较视野下得到的,研究者也是在城市教育发展的理论视角下来理解和解释农村教育实践,而罔顾农村教育内在发展逻辑。

二、农村教育研究的逻辑起点

回顾农村教育研究的30年,辉煌与问题并存。其中不容忽视的是,农村教育研究已成为教育研究领域最为被世人关注和尊敬。这种社会荣耀是基于农村教育问题紧迫性,而非农村教育研究实际给农村教育或社会做出了相匹配的贡献。

在目前农村教育研究的境况下,若当局实施有效的政策,农村教育表征的问题得到暂时的解决,那农村教育研究的价值何在?寻求农村教育研究在困境中突围,提升其研究品位既是农村教育研究者当前所面对的困难,也是时代使命,但要很好地找到解决困境之道,就应回到研究的起始范畴——研究的逻辑起点。

(一)逻辑起点

要形成一个严密的逻辑结构或体系,必须有一个逻辑起点……任何一门学科的理论体系及其性质,不论理论层次高低与否,都来源于一定的逻辑起点。[5]逻辑起点具有如下特征:第一,逻辑起点与科学或学科理论紧密联系;第二,是科学或学科间区别的最基本单元;第三,决定学科的发展方向。

众所周知,逻辑起点与科学和学科理论体系联系在一起,起着最为基础的规定性作用。农村教育研究并不是科学,也不是学科,但是在科学指导下,属于学科内

的问题研究。农村教育研究亦存在科学和学科理论体系所面对的基本问题:研究对象的界定、研究方法的采用、研究的基本矛盾。可见,逻辑起点同样可以帮助农村教育研究解释研究的起始范畴。

农村教育研究的逻辑起点是什么呢?农村教育研究的逻辑起点是规定研究起始。(黑格尔:科学应以什么开端)。具体包含:农村教育研究的前提或先在条件;农村教育最基本的矛盾;农村教育基本概念关系的规定。

(二)逻辑起点的应用

农村教育研究并非研究者简单地运用研究方法纯粹地对客观的农村教育现象进行描述或分析,而是研究者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运用研究方法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对农村教育中存在的现象放在农村社会及农村教育基本矛盾中进行分析和解读。

这种研究视角的转向并不是要求农村教育研究者简单地回归到对量化还是质性研究方法取舍的讨论上。农村教育研究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性很强、跨学科的研究领域。针对目前农村教育研究的困境,研究者应自觉回归对农村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的研究上,实现从“农村到农村”、从“农村教育到农村教育”,在多学科理论的借鉴和对话过程中建构自己的核心概念,并试图摆脱现有的城市教育发展视野下关于教育研究的逻辑框架、理论预设乃至意识形态的判断。

三、农村教育研究的问题意识与研究路径

毋庸置疑,农村教育问题的严重性凸显农村教育研究的紧迫性。社会区域结构发展失衡,这直接导致广大的农村地区及中西部地区社会发展问题突出,解决好这些问题已成为时代要务。作为其中的关键,教育问题是这些地区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也是发展契机所在。相应社会情境下的农村教育也存在诸多问题,并被世人所关注。正如最近几年社会上对教育的质量、公平、教学方法、教师水平等的批评不绝于耳,其中原因除了教育关系国计民生,与每个人和家庭利益相关外,最为关键的是每个人都有经历教育的生命体验。因此,每个人都可能对教育问题加以评述,而目前农村教育境况令人堪忧。研究者应自觉地区分开对农村教育的关注或者有生命体验这种相对松散的经验性的评述和研究现象的学理分析。

或许,以“经验性”来替代“学理性”,其意义可能更加宽泛,研究更具包容性,更能提升农村教育的研究品质(时下,教育界积极向一线教师推广叙事的研究方法,此方法即是强调研究者的经验性体验)。作为一种研究,“经验性”东西很难形成“病理学”、“医理学”理论形态。当然,农村教育研究不应排斥“经验性”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但问题是“经验性”研究在于通过对描述展开、组织、逻辑再构研究对象,以实现对理论的再构与提升。

48 5100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