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实用2篇
【导言】此例“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实用2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谈英汉翻译中的“一词多译”1
摘 要: 英语语言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便是一词多义,在众多意义中选择既忠实原文又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译词,做到“一词多译”,则显得尤为困难。词义选择恰当,译文才能忠实地表达原文意思,否则译文将晦涩难懂。本文引用一些英译汉时的例子,从词语搭配、上下文、引申义、词汇褒贬及民族文化等几方面探讨了选择和确定词义的方法。
关键词: 词义 一词多译 英译汉
翻译的主要工作就是理解与表述,在吃透原文的基础上,从译入语中选择贴切的词汇表达原文的意义。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原作并没有繁文冗句,文章也可以并不费力地译出。但仔细阅读下来,最不满意之处恰恰就是那些最不显眼的常用词,尽管译义与原词表面意义看似相符,但读起来不是感觉生硬拗口,就是与原作貌合神离,不能够传达出其神韵。其实,我们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过分拘泥于原文字词的表面意义,没能根据不同的上下文,选取恰当译词,在译文中再现原作在语境、语气、褒贬等细微之处的色彩。下面,我们就从上述几个角度来进行探讨。
一、可根据词语搭配进行词义的筛选
Kramsch认为:“The key to understanding language in context is to start not with language,but with context.”也就是说,语境是语言交际中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对于准确理解词语和话语起重要的作用。语境是理解和翻译的基础,有了语境才能对一个词或一句话作出准确又全面的理解。左右邻词对词义的影响是最常见的一种现象,它决定词的意义及翻译的选词。
一个词语不论有多少个意义,用在句中与不同的词搭配,意义只能有一个。英语中,大部分形容词都是多义词,可以根据它所修饰的名词及汉语的搭配习惯来确定词义。比如形容词“hot”及其汉语对应词的选择:
like a cat on hot bricks?摇像热锅上的蚂蚁
a hot patriot?摇热烈的爱国者
a hot debate?摇一场激烈的辩论
hot news?摇最新消息
hot material?摇放射性物质
动词也可以根据搭配来确定词义,比如英语中的动词“break”,一看便知道它的意义为“打破”,但它的词义并非全是“打破”,在理解这个常用多义词时,就要注意它和左右邻词的搭配,如:
break one’s head?摇撞破(或擦破)头
break new ground in science?摇开辟科学的新天地
break the law?摇违反法律
break an electric circuit?摇切断电路
break prison?摇越狱
break a five-yuan note?摇把一张五元钞票兑开
二、可根据上下文及逻辑关系来确定词义
英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相当普遍,脱离句子及语境很难确定这些词的词义。这时候就需要依据上下文选定多义词(polysemy)的具体意义,排除同形异义词(homonym)的干扰,挖掘其在特定上下文中的内涵意义、社会意义及褒贬意义。“context”一词最早用来指某一特定词前后的词句,即词、短语、语段的前后关系。语言中有些词并不具有确定的、充分的词义,甚至有些词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法对其进行词形结构上的分析。换句话说,要想确定这些词的充分的语义就必须到上下文中去寻找。
著名翻译理论家金陧先生曾经说过,不同语言之间的词汇,总体而言应该是基本对等的。然而,“说到具体的词,如果是脱离上下文的孤立的词,两种语言之间却又很少有对等的关系”。举个简单明了的例子,大家都知道“hand”是“手”的意思,请看下面的一组句子:
Ample food and clothing by working with our own hands.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All hands on deck!全体船员到甲板上集合!
The sculpture of Liu Hulan shows a master hand.刘胡兰雕像显示了高超的艺术。
The child is in good hands.这孩子由人好好地照看着。
Give me your hand on that.在那一点上请答应我。
Hand me the hammer,please.请把榔头递给我。
Tommy handed his grandpa out of the car.汤米把爷爷扶下了车。
以上七个句子中,英文“hand”均不能简单地用汉字“手”来表述,并且以上还不是“hand”这个词在当代英语中的全部词义。可见,离开了具体的句子,只记住“hand”就是“手”,“手”就是“hand”,是很难理解翻译以上各句的。
然而,一词多译仅通过句中上下文仍不足以判断它的词义。因为在有些句子中一词多义的两个译项都译得通。例如:I can’t deal with his case.可以译为“我处理不了他的案子”或者“我搬不动他的箱子”。这时,译者就需要根据段落甚至语篇上下文的具体语境及逻辑关系来确定它在特定场合的意义。例如:
They do not compensate for gross social inequality and thus do not tell how able an underprivileged youngster might have been had he grown up under more favorable circumstances.测试并不弥补明显的社会不公。因此,它们不能说明一个物质条件差的年轻人,如果在较好的环境下成长的话,会有多大才干。
根据这句话上下文,如果译为“更好的环境”,暗指原来的环境已经比较好了,但原文意思是“原先他的物质条件是差的”,所以这里的“more favorable circumstances”应指“较好的环境”,而不是“更好的环境”。再比如,“Rose is more beautiful than Sue.”这句话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Rose比Sue漂亮一些,但并不意味着Sue是好看的;另一个意思是,Rose比Sue更好看,说明两个人都很漂亮。可见比较级在中文中可以表达“比较”和“更”两种不同的意思,而英语中只有一个说法。对一个具体的比较级是译成“比较”还是“更”就要看上下文的具体意思了。
因而,如果翻译时不考虑该词与前后语句的上下文关联,所译出的句子就会生硬、呆板,只能说是形似,不能达到神似的完美境界。
三、可看某词汇是否为引申义
在英汉互译中,有时会遇到某些词在词典上难以找到贴切于具体上下文的词义,如果生搬硬套,往往导致译文语意不清,甚至产生误解。这时,就需要根据上下文和逻辑关系,从该词固有的基本含义出发,进一步加以引申。如下面的广告词:
Give your hair a touch of spring.
译文一:给你的头发增添一缕春色。译文二:给你的头发春天的格调。译文三:给你的头发增添弹性。与原文内涵相比,以上三种译文的信息都有所缺损。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个人认为翻译是一种时常与缺憾为伴的活动。下面比较一下汉语译词从字面义的选取到引申义的确立:
fox?摇?摇狐狸――狡猾
white?摇白色――纯洁
fire?摇?摇火――炮火――战争
四、可根据词汇的褒贬或中性程度来进行词义的选择
在英语中,一些多义词的几个意义可能是相近的,但也可能是相对的,甚至截然相反。它们既可做褒义词,也可做贬义词。为了忠于原文的表达思想,译者需要正确理解原作者的立场和观点,体会其思想感情,把握句子或文章的感情基调,从而确定词语的褒贬意义。例如:
I was very young,and very innocent.我那时还年轻,十分单纯天真。
I’m not quite so innocent as to believe that.我还没有愚笨到相信那种事的地步。
We are all satisfied with the final result.我们都对最终的成果感到满意。
The slightest carelessness in feeding can result in all their death.饲养稍不小心,就会导致全部死亡的后果。
诸如此类的词语还有:
aggressive:an aggressive salesman一个积极肯干的推销员
Hitler’s aggressive policy希特勒的侵略政策
ambition:That politician is full of ambition.那个政客野心勃勃。
One of her ambition is to become a doctor.她的抱负之一就是成为一名医生。
scheme:a scheme to improve education改进教育的方案
a scheme to escape taxes逃税的诡计
envy:He feels envy towards his sister.他嫉妒他妹妹。
I don’t envy you your trip in this bad weather.你在这样的恶劣天气下旅行并不使我羡慕。
五、可考虑原文及目的语所在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
每个民族的文化在自己历史发展过程中都已形成一定的风格和传统。英汉两种语言不仅用词造句的语法结构不同,而且表达思想的方法及所用的形象也有不同。在翻译时必须充分考虑原文及目的语的表达习惯来及时变通。该变不变则太“死”,读者难以得到清晰的概念和流畅的译文;不该变而大变则太“活”,违背原作意旨。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因此在进行翻译时,不能拘泥于词语的字面意思而生搬硬套,或单求句型上的对等,需要做些变通。如果翻译的时候能对相关情况掌握得充分一些,翻译时就会自如一些。如rain cats and dogs,如果直译成“下猫下狗”,必定会令读者不知所云,捧腹大笑,实际它的意思是“倾盆大雨”。再如:
People like Lewis and Helen are the salt of the earth.
像刘易斯和海伦那样的人都是高尚的人。
“the salt of the earth”如果字面直译为“世上的盐”,读者定会不知其所以然,实际上这句话源于《圣经》。据《新约马太福音》记载:耶稣对他的门徒说:“You are the salt of the earth:but if the salt has lost its savor,wherewith shall it be salted?(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味,如何才能再咸呢?)”在这里,“salt”转义为“elite of the world”。这是耶稣在福音结尾时所说的话,既然他把门徒比做“世上的盐”,足见此种赞誉高乎寻常。后人就用这个短语喻指“社会中坚”、“最优秀的人”、“非常正派的人”。
六、结语
现代英语语言学派创始人Firth说:“Each word when used in a new context is a new word.”在我国,林语堂先生早年也曾指出:“字义是活的,每每因在文中的用法而变化。”因此,我们在翻译时不应拘泥于词的概念意义,也不可死扣词典释义,要注意体会作者在使用某词时的真正意图,做到词义活用,从而准确反映出原文的精神实质。对于英语词汇的“一词多译”现象,无论怎样处理,都要本着“忠实、通顺”的翻译原则,尽可能正确地传递原文的多重意义,以争取原文和译文最大程度的等值。
参考文献:
[1]霍恩比,李北达。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李欣,段燕红。英汉互译研究与实践[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3.
[3]许建平。英汉翻译实践与技巧[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陈廷。英文汉译技巧[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0.
[5]柯平。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6]聂继武。英汉翻译技巧[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9.
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2
摘 要 在汉英翻译中,“中式英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中式英语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汉英文化、思维不同和母语负迁移的干扰下形成的,译者盲目套用汉语思维来进行汉英翻译。本文注重分析中式英语的成因、表现形式和如何有效地避免“中式英语”。
关键词 中式英语 产生原因 表现形式 避免方法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整体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冯庆华,2009:6)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翻译逐渐担负起了促进世界各族人民相互对话、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共同发展的重任。进入21世纪后,翻译的积极作用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凸显。一方面,全球化使得中国进一步加强了与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交往。另一方面,中国的改革开放,使得中国这片土地更广泛地被世界所认识。无论是文化的输出还是输入,都离不开翻译这一重要的桥梁与纽带。正是在文化不断的交流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学习英语,但是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式英语”。本文着重探讨在汉英翻译中产生中式英语的原因和几种重要的表现形式以及解决办法。
1“中式英语”及产生的原因
美国学者琼・平卡姆(Joan Pinkham)在其著作《中式英语之鉴》中,把“中式英语”定义为:“Chinglish, of course, is that misshapen hybrid language that is neither English nor Chinese but that might be described as English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所谓中式英语就是那种畸形的、混合的、既非英语又非汉语的语言文字,也可称其为“具有汉语特色的英语”。)(2000:1)。
文化上的差异
汉语与英语分别创于不同的地域,在其各自的发展中,分别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不仅在语言的语音和表达形式上不同,而且也在语义层面上存在着巨大的不同。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些词会产生不同的文化色彩,例如东西方对“龙”这个字就有着不同的文化感受,汉语中的“龙”往往是褒义,比如龙腾虎跃、龙飞凤舞、龙吟虎啸、龙马精神。以前的皇帝自称龙,因此才有了龙颜大怒、龙心大悦之说。汉语人对龙的感情好到我们自称“龙的传人”。但是英语中的dragon却是指口中吐火、无恶不作的怪物,往往喻指凶猛的人、专制的力量、罪恶的势力、邪恶的影响等。正是因为英汉语中对“龙”有着如此截然不同的联想,在翻译龙的时候就需要谨慎,不能套用汉语文化来应对英语,比如“亚洲四小龙”一般翻译为The Four Asian Tigers,不能根据中式英语来翻译为The Four Asian Dragon。(冯庆华,2008:63)
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成长的土壤。由于不同语言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深深地烙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反映和折射着某一独特的思维方式,汉英文化同样存在着巨大的思维差异。例如:当我们陪同翻译雇主送别外宾的时候,雇主作为中国人,出于礼貌常常会说“路上注意安全”、“慢走”等,这所表达的是其对外宾的一种关切之情,但是如果我们按实翻译的话,外宾听了或许心中会有所不悦,因为他们会觉得我们小看他们,外宾心里也会想“难道我们连走路也不会吗?”作为翻译员,我们这时应转变汉语思维为英语思维,将“路上注意安全”、“慢走”翻译为简单的 “Goodbye”、 “See you next time”等。(李明晔,2013:174)
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在学习一门第二语言,遇到和母语相似的地方会学得比较快,叫做正迁移,而负迁移是指母语与第二语言的不同之处对于第二语言的学习产生干扰的作用。如很多学生在碰到英语的第三人称单数一般现在时态的句子时常常忘记要在谓语动词后加“s”,这就是因为汉语没有这种变化,译者往往就会忽略这一点。因此在第二语言的学习中最困难的应该就是容易受到母语潜移默化的影响,译者也会不自觉地受到自己母语的影响,从而译出“中式英语”,例如:“白菜”翻译成“white cabbage”、“早恋”翻译成 “early love”,这些词的正确翻译应为“Chinese cabbage”、“puppy love”。(冯庆华,2008:35)
2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
词语搭配不当
译者在做翻译工作时由于会不自觉地受到汉语的影响,从而容易造成用汉语词语的搭配方式套用于英语之中。例如:“救火”翻译成“to save a fire”,这很明显犯了词语搭配不当的错误,应翻译为“to fight a fire”。
词语的重复
“重复”在汉语修辞学上又称“反复”,是汉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它通过有意识地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达到突出某种思想,强调某种效果或增强节奏的目的。而英语却不倾向于用重复,一般是通过省略替代等手段来表意。因此,在汉译英的时候,可以对其中一些重复的词语进行省略,不必全部翻译出来。例如:
“我们从事了10多年的英语教学,教学质量高,教学经验丰富,在世界各地有成功办学的范例。”
译文:We have over ten years of experience in teaching quality English and have successfully managed schools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原文一句话里,重复出现了三处“教学”,而英语里是不需要重复的,根据英语的表达习惯,译文省去了冗余的信息。(冯庆华,2008:47)
词序倒置
汉英两种语言中,有很多词语的表达顺序是相反的。译者在面对这些词语的翻译时,往往忽略这一点而采取汉语的思维进行翻译。例如:“新郎新娘”翻译成“bride and bridegroom”,这就是按照汉语的语序翻译的,而真正的英语应为“bridegroom and bride”。(康志梅,2011:45)
词性混淆
英语和汉语在词语表达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一词多义。但是,英语对词性的定义要比汉语严格得多,汉语对词语的词性界定相对宽松,所以译者在翻译时很容易受汉语思维模式的影响,结果导致词性混淆的错误。例如:“我不喜欢这个游戏”翻译成“I am dislike this game.”此句错误地将动词dislike当作形容词使用,应该译为:“I dislike this game.”
3避免“中式英语”的方法
通过上面的举例,我们认识到“中式英语”在英语学习中是极容易遇到的,尤其是译员在做口译翻译时,没有过多的时间斟酌自己的译文,这就要求译员们平时必须注意“中式英语”这个问题,以确保对话双方的有效交流。
译员必须注重汉语的学习
对于一个翻译者来说,平时必须把汉语摆在重要的位置,因为笔者从自身的翻译经历中发现,翻译过程不但考验译者的英语功底,更能反应译者的国学底子。然而事实上,大多翻译者的汉语水平完全不能胜任英汉互译这样需要“两条腿走路”且要走得平稳的工作。所以笔者认为纠正“中式英语”的前提必须是学好汉语。
加深对西方文化的了解
翻译者作为汉语和英语两种文化的桥梁,必须深悉两种语言的文化,在做翻译时,尽力摆脱母语思维的影响。例如:中国有一种减肥药叫做“轻身减肥片”英译为“Obesity-reducing Tablet”,看了译名后很多人误以为这种药是给“obese people”吃的。“ obese people”在英文里的意思是“特大胖子”,所以很多消费者,即使是胖子碍于面子问题,不愿去购买此药。如果英译为 “Slimming Pills”, 相信此药销路将会大大提高。
充分了解“中式英语”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译者在平时的学习当中必须加强自己对“中式英语”的了解,深悉其成因和各种表现形式,从而避免在翻译中出现“中式英语”。
4结束语
中式英语是汉译英当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英汉两种语言差异较大,在母语、文化、思维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对汉英翻译者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大多数的英语学习者,尤其是在汉语环境下学习英语的学习者,在翻译过程中,总是会无意识地遵循汉语模式,从而造成中式英语。我们只有在认清中式英语的基础上,加强自身的汉语学习,拓展知识面,多了解西方文化才能进一步地提高英语地使用能力,从而摆脱中式英语。
参考文献
[1] 冯庆华,陈科芳。汉英翻译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康志梅。浅谈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J].吕梁学院学报,2011(3).
[3] 李明晔。关于告别语的英汉比较分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3).
阅读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时创造。上面这2篇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就是山草香为您整理的英译中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
上一篇:超声波范例优质5篇
下一篇:五角星的折法范例精彩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