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教案范例【参考10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第四课教案范例【参考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第四课教案范文【第一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牛、羊、小、少"4个字。认识l个笔画和l个偏旁"土"。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2.通过图文对照认识八个词语;理解黄牛和帽、苹果和枣的大小及一群鸭子和一只鸟、一堆杏子和一个桃的多少,在反复的朗读中激发朗读兴趣,体会语言的节奏美。
3.能激发学生朗读韵文的兴趣并诵读、记忆,在诵读中感受农家校园的美丽、温馨,唤起学生热爱农村的情感。
第四课教案范文【第二篇】
1.自己读韵文。
2.小组合作学习。
比一比,认识量词。
图上的杏子和桃子有多少?
杏子可以一堆一堆数,还可以怎样做?桃子呢?
图上其他动物或植物到底有多少?哪个小朋友能准确介绍一下?
提出疑问,开展互相解疑的活动。
3.相机引导学生理解同一种物品可以使用不同的量词。
第四课教案范文【第三篇】
教材分析:
本节课创设了“估一估有多少只羊”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体会100比以前学过的数20多得多。首先,带领学生一起估测,说出自己估的方法,选择最好的方法,通过与20只羊对比,出示百羊图,通过数小棒,数出数量是100的物体,使学生初步了解100以内的数的顺序,从整体上感受100,会数100以内的数并明确数的组成。
学情分析:
很多学生在入学前经过了学前教育,已能数出100以内的数,但还未有100以内数的概念,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数学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学目标:
1、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3、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及探索观察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教学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100以内各数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20以内的数,谁能按照顺序从0数到20呢?
数的真是太棒啦!那谁能说一说1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呢?
20里面有()个十?1个十8个一合起来是()?
今天老师又请来了一些数字朋友,你们想认识他们吗?同学们请看,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31,67,90)你们真是太厉害了,这些数都比我们以前学习的数大,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数的组成,板书课题:数数数的组成。
二、探究新知。
1、数出数量是100的物体,交流方法。
春天到了,小草从泥土里钻出来,有一群小羊他们成群结队地来到了草地上,请同学们估一估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羊?那草地上到底有多少只羊呢?请同学们数一数吧!谁能向大家说一说一共有多少只羊?(一共有20只羊)老师给大家准备与羊数量同样多的圆形,一个圆形代表一只羊,你能把你的数法展示给大家吗?(1个1个数,2个2个数,5个5个数,10个10个数)同学们真是太聪明啦!竟然想出了这么多办法。你认为哪种数法更好呢?(我认为10个10个数更好,因为10个10个数数得又快又准)这些是20只羊,接下来又有一群羊来到了草地上,请同学们对比一下估一估草地上有多少只羊?(生自由言论,70只,98只……)同学们说的数都比20只多得多,那我们就来数一数草地上到底有多少只羊呢?老师拿出了与羊数量同样多的小棒,一根小棒代表一只羊,请同学们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羊?你数出了多少根小棒了吗?(100根)数的真好!
2、在数数中明确10个十是一百。
(1)数小棒。
那同学们现在就用满十根捆成一捆的方法再数一数小棒吧!你捆了多少捆(10捆)一捆就是1个十,我们以前学过10个一是十,那十个十又是多少呢?(10个十是一百)那我们一捆一捆的数吧!(10。20。30。40。50。60。70。80。90。100)。
(2)数小羊。
3、数的组成。
我手里有6捆小棒,谁知道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呢?(60根)你是怎么知道的?(1捆小棒是10根,6捆就是60,)同学们真是太聪明啦!那在想一想60是由()个十组成的呢?那老师想摆出46根小棒,我应该怎么摆呢?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小棒摆一摆吧!谁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我先拿出4捆小棒,4捆小棒就是4个十,再拿出6根小棒,6根小棒就是6个一,合起来就是46),同学们思考一下,46添上1根小棒是多少?(47)47添上1根小棒是多少?(48)48再添上1根小棒是多少?(49)49再添上1根小棒是多少?(50)你是怎么知道的?(9根小棒添上1根小棒是10根,10根小棒就是一捆,原来有4捆,再加上现在的1捆,一共就是5捆,5捆小棒就是50)说得真是太好啦!那谁能再说一说79添1是多少?(80)99添1是多少?(100)那同学们,我们不用小棒了,我们把小棒收回盒子里,接下来老师有个小要求,接下来我们从53数到80,不要忘记遇到整十我们就要做一个捆的动作。同学们真是太厉害了,原来我们班每名同学都是数数小能手啊!
三、巩固练习。
2、小猪又跑到了玩具区,把货架上的口哨弄乱了,我们帮忙数一数有多少个哨子,好吗?
3、嘴馋的小猪又来到了糖果区,买了一堆的糖果,让我们先圈出10颗糖,再估一估有多少颗吧!小猪非常感谢大家帮忙。
四、总结。
谁能用1——100之间的数说句话呢?(我们班有38人、彩虹有7种颜色,有12个生肖,一年有12个月,一个星期有7天,有56个民族)同学们的知识可真渊博,只要同学们认真观察,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每个人有10根手指,那老师想要100根手指,我应该找几个人到前面来呢?(10个人)为什么呢?(10个十是一百)真是太棒了,那老师就来找10名同学,我们开始数,数到你之后把手举起来。同学们请看这就是100根手指,同学们做得太棒啦!同学们我们掌声鼓励,看来,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开心吗?(开心)老师也很开心,下节课我们继续一起探索数学的奥秘,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数数数的组成。
10个一是十。
10个十是一百。
第四课教案范文【第四篇】
1、学会12个生字,掌握生词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练习默读课文。
3、能听写课后作业中的词语。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练习默读课文,体会文中在描述中表达出的热爱日月潭,热爱宝岛台湾的感情。
教学难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准确背诵全文。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责任。
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并练习默读课文。
一、亮责任。
借助汉语拼音读字音,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及它名字的由来。
二、落实责任。
1、范读课文,划分段落。
2、指名读第一段。
问:日月潭在什么地方?
理解词语:
树木茂盛:树木长得又多又壮。
群山环绕:本课说日月潭周围都是山,潭水在群山怀抱之中。
名胜古迹:有优美风景或古代遗迹的地方。古迹,多指古代流传下来的建筑物。
3、默读第二段。
问: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提出默读课文要求: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
4、齐读第三段。
问:本段写什么时候的景色?(清晨)。
晨星:清晨还未隐去的星星。
隐隐约约:本课指看起来不很清楚。
倒映:指天上的星星和岸上的灯光映在湖中。
5、问:这段写了日月潭的哪些时候的景色?
(太阳高照和蒙蒙细雨中)。
清晰:非常清楚。和隐隐约约相对。
展现:完全显现出来,让人看。
轻纱:轻飘飘的纱。本课比喻雨中日月潭的景象。
读本段第二句:
问:拿什么比喻什么?
(1)拿轻沙比喻日月潭在雨中的景象。
(2)拿仙境比喻日月潭的周围的景物。
指导。
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6、由于风景优美,许多中外游客都来游览。
7、练习分段背诵。
三、验收责任。
背诵课文。
第二节。
教学责任。
熟读课文,学会12个生字,掌握生词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一、亮责任。
学会本课的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熟练读课文。
二、落实责任。
1、学生分段读课文。
(读清生字读音,看准字形)。
2、复习旧字。
雀急勺健沙。
3、学习新字。
省隐约建纱。
左中右结构:附。
半包围结构:迹。
左右结构:称。
称独体字:升。
上下结构:秀筑照。
4、重点指导。
隐:注意右边“彐”横都不出头。
建:注意“廴”的捺要出头。秀:上部最后一笔为捺。
5、扩词。
省:台湾省省区省市。
附:附近附加附和。
迹:古迹迹象水迹。
称:对称称职。
升:升起公升升旗。
隐:隐约隐藏隐蔽。
约:相约约束和约约定。
照:照相照片照顾。
建:建筑建设建国。
筑:筑坝泥筑。
纱:薄纱纱巾细纱。
秀:秀丽优秀秀美。
6、指名读词。
三、验收责任默写生字。
第三节。
教学责任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本课的所学知识。
一、亮责任通过课后的练习,巩固本课的所学知识。
二、落实责任。
1、读p47/2读读写写,理解每个词的意思。
2、听写这些词语。
3、读句子。
4、抄在练习册上。
5、指导背诵。
(1)分段背诵。
齐背分句背自己背分组背齐背指名背。
(2)连段分别背诵。
三、验收责任检查背诵。
1、学习未动,兴趣先行。
2、务学与求道。
3、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4、态度决定一切。
5、不强调进步。
6、练就过硬的本领是学习的根本目的。
7、会玩、会偷懒、然后会学。
8、考试、分析考试结果、做出下一步计划、调整自己。
9、学习别人。
首先要培养浓厚的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也就说明了学习一定要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有兴趣去学习,是学好的根本,学习语文也一样。只要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才会发觉其中的乐趣,发现了学习的乐趣,才有助于我们去持之以恒地学习语文,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根本学不好语文。有的同学认为语文很无聊,要背记的东西太多,所以根本不想去学,成绩当然也就上不去,所以,兴趣对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
其次,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长期的积累才能使语文学得更好。积累也就需要大量地阅读与背诵,当我们空闲的时候,读一读好的书籍或文章不仅能丰富知识,还能陶冶你的性情。不过,不能只是读,还要思考,我们应准备一个记录与摘抄的本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将遇到的好的句子抄下来,并不时地看看,让它们变为自己的东西,当遇到疑点难点时,也要记下来,与旁人讨论,听取别人的看法。这样才会有所长进,水平才会提高。
第四课教案范文【第五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诵读儿歌、古诗时,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同时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表演和观察读物中的图画等方式阅读。本课内容浅显,课文插图形象传神,意境高远,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使人读起来心情愉快,便于陶冶儿童的`审美情操。
本着“让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的原则,本教案设计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做到读诗字正腔圆,并能用儿童化的语言描绘情景,体会江南的景美物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发挥想象,充分表演,调动各种感官,深入古诗情境,对古诗进行理解和再创造;而后鼓励学生与他人分享所学知识,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四课教案范文【第六篇】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六年制(五)年级的具体教学要求:
1.唱歌:巩固所学唱歌方法,增强歌唱的表现能力。
2.器乐:巩固所学演奏技能,提高演奏熟练程度,增强演奏表现力。
3.欣赏:巩固所学音乐欣赏常识,注意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能力的培养。
4.识谱知识和视唱听音:巩固所学识谱知识,进行节奏和音乐短句的编写练习。
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做好课前准备。
2、不断提高科学文化和教育理论水平。
3、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力求使学生掌握知识。
4、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艺术性。
5、加强自身基本功训练,提高工作水平。
6、执行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工作尽职尽责。
教学重点:
1、复习小学阶段所学音乐知识,并在实践中运用、了解。
2、通过学习音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一课 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
教学内容:
一、歌曲: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
二、读知:弱起小节。
三、综训 1、声乐练习。
2、节奏听辩及旋律片段创作。
四、欣赏 童年――选自《海霞》组曲(管弦乐曲)。
教学目的:
一、指导学生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教育他们要向雷锋叔叔学习。
二、弱起小节的含义及音乐中的表现效果。
三、按指定节奏进行旋律片段创作,发展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
四、通过欣赏《童年》巩固并运用所学过的乐器知识,发展音乐听觉与记忆力,并结合作品的内容对学生进行“二史一情”的教育。
教材分析:
一、歌曲:《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是在学雷锋活动中,创作的一首为广大少年和儿童喜爱的歌曲。歌曲为大调式,二段体结构。
二、读知:弱起小节指音乐由弱拍或强拍的弱位置上开始。
三、综训:
(一)做发声练习,同时也是作为讲解弱起小节知识的谱例。
(二)听辩节奏短句,并创作。
四、欣赏。
管弦乐曲《童年》,原是影片《海霞》中的配乐,后由作曲家本人将片中的乐曲改编为管弦乐。
教学重点: 弱起小节 乐句创作。
教学难点: 乐句创作。
课时安排: 四课时。
一、复习、提出本学期要求。
二、综训(一、二)。
三、学唱歌曲。
四、歌曲处理、欣赏。
教具:钢琴、录音机、挂图、打击乐器、
第四课教案范文【第七篇】
重点:
“战国”和“战国七雄”的含义;战国时期的战役和军事家。
难点:
“合纵”和“连横”的含义。
授课类型:
新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战国形势图挂图;制做本课课件;整理有关战国史实的成语;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战国时期的成语;用竹木等材料仿制一些古代兵器。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
教具(媒体):
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上一节课里我们学习了很多春秋时期的成语,像“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等。今天我们将了解到更多的成语,如“围魏救赵”、“纸上谈兵”、“负荆请罪”等,让我们一起来发掘这些成语里面隐藏的精彩故事。
学习新课。
(教师引导过渡)复习以前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弄清“战国”概念,课件如下展示:
第四课教案范文【第八篇】
江南水乡美,江南的荷花尤其美。学完了《江南》这首诗,请同学们把它背给家里人听,并请爸爸、妈妈帮忙搜集关于江南或荷花的诗词,带到班里来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积累的诗背给家长听,不仅巩固了所学内容,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试着在家长的帮助下有目的地搜集资料,锻炼了孩子的信息处理能力。
教学反思。
1.本课采用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以阅读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使教学过程立体化,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说、演、读来代替枯燥的讲解,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启迪心智的目的。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出生动形象的情境,使学生对所学古诗有很好的感知,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自主学、个人悟、自由畅谈、表达情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给他们无拘无束地创造、探索的天地。教师通过读读、想象、演演、伴乐背诵等学习方式,使学生理解、再现、创造诗歌的意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第四课教案范文【第九篇】
它们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指生回答:米,分米,厘米,毫米并板书。)。
师:说得真好.那谁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大约各有多长呢?(生分别用手势比划1米,1厘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
师:还有谁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师:当测量或形容比较短的长度时我们一般用米、分米、厘米、毫米。那我们在测量比较长的长度单位时一般用什么单位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千米有多长”(并板书课题)。
第四课教案范文【第十篇】
教学内容:
一、歌曲春来了。
二、综合训练按指定节奏来写作旋律。
三、欣赏1、牧歌(无伴奏合唱)。
2、渔歌(巴乌、筝、笙三重奏)。
民歌乐器介绍(三)吹管乐器。
教学目的;
一、指导学生用欢快的情绪,歌唱春天的到来。教育他们热爱生活,充满热诚的去寻找美好的春天。
二、按指定节奏写作旋律,继续发展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
三、感受蒙古民族的音调及无伴奏合唱人声的表现魅力和多声部和声效果的美感。
四、感受哈尼族、彝族的民间音调,初步感受和了解我国民族吹管乐器。
教材分析:
一歌曲。
春天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歌曲《春来了》,以短小的篇幅三拍子圆舞曲的形式,表达了同学们在春天到来时的喜悦心情。
二综合训练:
用所给的音编写节奏。
三欣赏:
1、《牧歌》是流传在蒙古一带的民歌,旋律具有优美、抒情、高昂、悠扬的特点。
2、《渔歌》全曲由晨曦、渔歌、欢唱、跳月、渔歌、远去几个部分组成。
民族乐器介绍(三)吹管乐器。
1、笛2、箫3、唢呐4、笙5、管子。
教学重点: 歌曲表现 旋律创作。
教学难点: 旋律创作。
课时划分: 二课时。
一、学唱歌曲。
二、欣赏。
教具: 录音机 挂图。
第一课时 新授。
一、组织教学。
1、起立。
2、问好。
3、坐下。
二、发音练习。
《双声部音阶练习》。
1=c-d 声部间和谐,统一。音色一致,音量适中,音准把握好!
三、新授。
1、听范唱。
2、提问:本课的拍号、谱号。
3、写出f大调音阶,复习音位、音准。
4、分段进行。
5、打第一段节奏。
6、跟琴视唱第一段曲谱。
7、请同学分析一、二段相同与不同处,找一找模进处。
8、自己视唱第二段。
9、集体唱一唱两段谱。
10、完整演唱。
11、有感情的读词。
12、提问句与答句有什么区别?“哈”怎样唱才能正确表达情绪。
13、唱词。
四、欣赏:
我们的祖国幅员广大,民族众多。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内蒙民歌《牧歌》。
初听:1、感受蒙古民歌的音调。
2、认识无伴奏合唱的知识。
3、要求学生从音色上感受其音响效果。
复听;感受歌曲的音色、力度、和声的变化体会其 美感。
反复再听:
1、每遍听前启发学生想象。
如;内蒙民歌,上句的旋律在高音曲围绕着“sol”音上下回旋,悠扬飘逸、仿佛是蓝天飘的白云。下句主旋律转入“do”音为主,仿佛草原上如银的羊群。
2、做听听想想。
五、小节。
今天,我们学习了《春来了》,大家欣赏了春天的.美景,又到了蒙古草原领略了《牧歌》的美丽,我们的生活多美好,一切是那样的,美丽,让我们继续努力,开创美的生活。
板书设计:
课后记:
第二课时欣赏。
教学内容:
1、歌曲处理。
2、综合训练。
3、介绍乐器欣赏《渔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起立。
2、问好歌。
3、坐下。
二、发音练习。
《双声部音阶模唱》。
1=c—d声部间和谐、统一。音色一致,音量适中,音准把握好!
三、综训:
1、今天,我请同学们做一次作曲家。我们来给节奏进行旋律创作。我们先来唱一唱谱,找节奏、旋律的联系与区别。
2、回顾以往的写作方法—重复及变化重复。按重复写上缺少的小节。
3、启发学生在旋律上做一次变化。
四、歌曲处理: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春来了》,大家一起唱一唱。想一想,你正在和春姑娘做游戏,很顽皮的语气来唱。
2、问句和答句,有什么区别?最后“哈”字应怎样表达情绪。
五、欣赏。
(一)介绍民族乐器。
笛、箫、笙、唢呐、管子。
巴乌、筝、笙。
(二)欣赏。
(初听)1听一下由巴乌吹奏的《渔歌》主题曲。
2讲解本课各部分的内容,标出各部分标题。
(复听)1按老师所写的标题,想象各段内容。
(再听)进一步分析歌曲旋律,使学生对少数民族的音调有所感受。
做听听想想:
六小结:
今天,同学们上课很认真,通过欣赏《渔歌》,大家对乐曲理解、鉴赏能力有了更大的提高。
板书设计:
晨曦、渔歌、欢唱、跳月、渔歌、远去。
课后记:
上一篇:实用七步诗古诗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