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八单元读七律·长征有感最新10篇
长征精神激励人心,艰苦卓绝展现毅力。无畏风雨勇向前,团结奋斗铸辉煌。历史铭刻英雄事,永远传承不忘怀。以下是阿拉网友为您整理的五年级八单元读七律·长征有感最新10篇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五年级八单元读七律·长征有感【第一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部分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预习要求。
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
教学程序。
一、导读入手,激趣导课。
1、出示毛泽东照片,简介本组导读——走近毛泽东。
2、出示分享的“五年级八单元读七律·长征有感最新10篇”,毛泽东的深远影响波及整个世界,是当今世界上集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于一身的伟大领袖。
•毛主席的地位和贡献,在未来的时间里,我们会发现,还比我们知道的远远要高。
选定“文学家”这一角度,导入本课。
二、品诗品句,体会感情。
1、出示长征图,指读课文的资料袋。
2、指读课文,纠正错音。
3、通过预习,你读懂了什么?(各小组交流)。
课文大意如下: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出示相关图片,体会巧渡金沙江的喜悦和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从而进一步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把伟大的长征精神发扬光大到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三、感情朗读,整体升华。
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老师范读)。
2、学生练读,指名配乐朗读,比一比谁得更好。
3、出示毛泽东在鲜花翠柏中的照片,深情的尝试背诵课文。
四、播放电视剧《长征》片段,欣赏歌曲《长征》。
板书提纲:顽强勇敢。
17、长征精神大无畏。
乐观向上。
五年级八单元读七律·长征有感【第二篇】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它是毛泽东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作者勇往直前的豪迈情怀。
首先介绍有关长征的资料,使学生对长征有一定的了解,再通过课文中注释,从字里行间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特别引导学生高声朗读课文,领会和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诗歌是很讲究炼字炼句的具有音乐美的一种语言艺术。因此,读诗对语言要进行咀嚼,反复地深入地体会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有所表现的丰富的内涵,还要通过吟诵,体会诗的音韵美和节奏美,逐步培养欣赏和朗诵诗歌的能力。
诗人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创造出新的艺术境界,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突出了乌蒙山的高大险峻,可在红军战士眼中它们不过是细浪和泥丸而已。足见红军的顽强和乐观。在学习课文时,把诗歌反映的具有高度集中性和跳跃性的生活内容,人物形象通过想象加以充实,加以补充,使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很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如为了更好地理解“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诗句中“暖”和“寒”在句中的意思,就及时地补充了长征途中红军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视频。这样学生轻而易举知道了既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从中体会到了红军的神勇无比。
把这一课真正上成读书课,通过反复情感朗读,读出诗的意境,读出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七律·长征》与我们的生活较远,如何才能将学生引入到具体的情境中呢?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写作背景,多渠道让学生了解长征的历史史实、故事等,让他们问身边的人,查阅书籍,上网查阅有关资料,上网观看影视剧等,课堂上我除了介绍一些图片、影视片断外,还简单介绍了长征途中的一些经典故事和经典战例等,如倔强的小红军、金色的鱼钩、七根火柴等长征故事,四渡赤水、抢渡大渡河、与藏族同胞结盟等,使学生初步感受长征的艰难。同时让学生把课前分享的“五年级八单元读七律·长征有感最新10篇”,在课前互相交流,使学生对长征有了一定了解,再通过课文中注释,从字里行间大致了解课文内容。接着让学生通过多次朗读、背诵,理解诗句内容,从而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难和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通过图片资料来感受五岭,乌蒙的天险。在感受乌蒙山的高大和过乌蒙的艰难时,我让学生回想自己曾经的爬山经历,然后作对比,让他们结合爬山的感受来体会爬乌蒙的劳累,接着又结合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战士们爬乌蒙山还要背武器和军需物品,还要面临追截的敌人,就更加艰难了。在学生阅读感受后启发学生思考“战士们怕吗?他们是怎么看待的?”紧扣“走泥丸”来感受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感悟“暖”和“寒”时,我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背景资料,感受人物心理来理解感悟“暖”和“寒”。同时让学生了解这四句怎样很好地体现一、二句“万水千山”的内容,怎样体现“远征难”的,怎样更好地体现红军的“不怕”精神的,还有三、四两句,怎样较好的体现了这首诗的艺术性等。
通过学习这首诗歌我感受到,学生对于诗歌的学习还是兴趣不太浓厚,诗歌的理解只是看一些参考书机械地背诵,对于诗歌的内容不是真的理解,真正的感悟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没有和作者产生共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从学生平淡的诵读中也可以证明这一点,在今后的教学中,多从自身找不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五年级八单元读七律·长征有感【第三篇】
遥遥北宋末年间,何时狼烟?花满城楼!一百零八星宿归梁山,纳命天子不得应,终败世理葬污土。
曾阅《水浒传》一书,心绪跟着故事一路跌撞起伏。先遇宋江起义,也感慨民间疾苦终有人呐喊!后又见天下一百零八好汉上梁山,甚是快哉!以为北宋将亡,江山触手可及罢!再见宋江回朝廷招安,心中又是一丝拔凉,不得所以。被奸臣所害时,书也不剩几页,想也定是起义失败,再是一丝不舍,慢慢放下书回想着、思考着失败的原因,以为是奸臣嫌疑最大!但后来细读,才恍然大悟原因多种。
虽出身贫寒,但一百零八好汉定是潇洒!大碗喝酒大口吃肉!震啸山林绰绰有余,但与朝廷军队对抗便是碰硬,只能惨败!这便是差距,从反抗开始就不能拟补的差距。即使吴用灵活,可谋权天下,终还是在贼窝里呼吸,无奈战局不是一军师可左右的!三国鼎立也藏教训,即使诸葛亮可借东风可算星座,蜀国终究是不复存在,这是历史,留给后人观望未来的影子。
宋江深藏山林,封建思想也围绕着自身,整个团队目光更是短浅,如果当初没受招安,反过来与田虎、王庆、方腊等人结盟,那北宋的年号定会易主!
打江山靠的是势力与计谋,而不是山林好汉中的“义”,深陷这其中的“义”字去打下北宋,结局只能是失败。
“义”字当头,乃是行走人生的心态,可交友可碰杯,却万万不能夺取天下,为何?因为这字里太多拘束、太多情感。而战场没有感情,只有刀光剑影、和那被人赞颂的洒热血抛头颅,多讽刺呵!
当反宋好汉受到了朝廷荣华富贵的待遇时,当那梁山好汉去讨田虎、王庆等人时,当所有的一切一切都被天子所掌控时,最终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这就是时间给历史的安排,就像清风吹过湖面,泛起的涟漪也是水纹的心情,那是留给蜻蜓思考的问题。
读完全书,轻呼一口浊气,我还得想着明天去那里温存,爬山虎的影子随着日落而落,书的故事随着时间走远而被人遗忘。
人物就像花,这段历史是屠夫,放出了血,染红大地,眼睛也该放弃光明,那我该如何去看待梁山满山的血花,一朵朵在风中摇曳欲落,一朵朵在后人眼中衰败。
心中收获着更多:朋友啊,你说,这小人物能成什么大事?
五年级八单元读七律·长征有感【第四篇】
从诗歌叙述的年代看,《七律·长征》与我们的生活较远,如何才能将学生引入到具体的情境中呢?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写作背景,多渠道让学生了解长征的历史史实、故事等,让他们问身边的人,查阅书籍,上网查阅有关资料,上网观看影视剧等,课堂上我除了介绍一些图片、影视片断外,还简单介绍了长征途中的一些经典故事和经典战例等,如倔强的小红军、金色的鱼钩、七根火柴等长征故事,四渡赤水、抢渡大渡河、与藏族同胞结盟等,使学生初步感受长征的艰难。同时让学生把课前分享的“五年级八单元读七律·长征有感最新10篇”,在课前互相交流,使学生对长征有了一定了解,再通过课文中注释,从字里行间大致了解课文内容。接着让学生通过多次朗读、背诵,理解诗句内容,从而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难和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通过图片资料来感受五岭,乌蒙的'天险。在感受乌蒙山的高大和过乌蒙的艰难时,我让学生回想自己曾经的爬山经历,然后作对比,让他们结合爬山的感受来体会爬乌蒙的劳累,接着又结合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战士们爬乌蒙山还要背武器和军需物品,还要面临追截的敌人,就更加艰难了。在学生阅读感受后启发学生思考“战士们怕吗?他们是怎么看待的?”紧扣“走泥丸”来感受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感悟“暖”和“寒”时,我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背景资料,感受人物心理来理解感悟“暖”和“寒”。同时让学生了解这四句怎样很好地体现一、二句“万水千山”的内容,怎样体现“远征难”的,怎样更好地体现红军的“不怕”精神的,还有三、四两句,怎样较好的体现了这首诗的艺术性等。
通过学习这首诗歌我感受到,学生对于诗歌的学习还是兴趣不太浓厚,诗歌的理解只是看一些参考书机械地背诵,对于诗歌的内容不是真的理解,真正的感悟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没有和作者产生共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从学生平淡的诵读中也可以证明这一点,在今后的教学中,多从自身找不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五年级八单元读七律·长征有感【第五篇】
(一)导入新课(2-3分钟)。
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七律长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
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中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2、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学(1-2分钟)。
了解诗歌体裁:律诗分五言和七言两种,限定一首八句,超过八句的叫排律或长律。律诗共八句,两句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律诗格律较严,偶句要压韵,颔、颈两联要对仗/对偶(即两句中的词组结构和词性要相同,相互成对),字的平仄(平[阴平、阳平]、上、去、入[仄])也有规定押韵“一三五七不论,二四六八分明”。
整体感知(8-10分钟)。
1.听范读朗诵,划分朗读节奏、停顿、重音。
2.生跟随范读,充满感情地大声朗读诗歌。
3.学生结合注释,说说全诗的大意。(不会的地方小组合作)。
师明确:小组之间不会的教师讲解。
合作探究(7-8分钟)。
〖参考〗句中的“难”是指长征经历之苦、牺牲之大——跋涉万水千山(原意是指无数的山无数的水,诗中是指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在诗中具体表现在过五岭、乌蒙,渡金沙、大渡河,翻越千里岷山。面对这一切艰难困苦,红军是“不怕”、“只等闲”,客观环境与主观心理的鲜明对比,充分体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坚毅精神。)。
2.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幅图?说说理由。
明确: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胧,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三)悟(4-5分钟)。
1.全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2.红军长征途中历经千难万险,而诗中为何只描写了这几幅画面?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四)拓展链接(8-10分钟)。
1、谈自己最欣赏的一幅图,可以结合具体的诗句,从对典型场景和事例的描述,对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藐视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感悟等方面来谈自己的体会。
2、背诵全诗。
五年级八单元读七律·长征有感【第六篇】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行,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主义精神。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了一定理解能力,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让学生学习和继承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背诵全诗。
教学理念。
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再现红军长征的困难和艰险,让学生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弄懂诗中所有词语的意思,从中领会全诗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豪迈的气概。
2、读出全诗的节奏和韵脚,增加对诗这种体裁特点的感性认识。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
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
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11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红军战士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
毛泽东同志写了《长征》这首诗,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遇到种种困难和红军战士在战胜这些困难时所表现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二、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范读、教读。
1、老师先范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2、学生按节奏试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的程度。
四、读句、释词。
1、读每一句诗,先理解句中词语的意思:
远征:指二万五千里长征。
万水千山:“万”和“千”都不是实数,而是说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
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
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
乌蒙:即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
磅礴:气势雄伟。泥丸:
泥团子,小泥球。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桥上只剩下13根铁索。
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绵延四川、甘肃两省边境,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
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2、再读诗句,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战士不害怕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这些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一样在脚下滚过去。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上的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气逼人的感觉。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过了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心情。
五、作业。
1、朗读这首诗。
2、写课后练习读读写写的词语。
3、解释:
“只等闲”、“尽开颜”、“万水千山”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逐句讲解,深入理解诗句的意思。
让学生读一句讲一句,先说说诗句中词语的意思,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反复读全诗,讨论、交流。
这两句诗是说,五岭山脉是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战士的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战士看来,不过像泥丸一样在脚下滚过去。“逶迤”、“磅礴”形容山的大,这是实际上的山;“细浪”、“泥丸”形容山的小,这是红军战士眼里的山。这样对比来写,写山的大,表现出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面对的艰难困境;写山的小,表现出红军把这些艰难困苦当作平常的事,反映出红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一“暖”一“寒”,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湍急,激流拍打着两岸,给人一种暖的感觉。当红军来到大渡河时,河上的泸定桥上只有十三根铁索。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气逼人的感觉。“暖”字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欢快心情。沪定桥横空高悬在大渡河上,当时桥上的木板已被敌军抽掉,渡河的勇士们手攀铁索,冒着对岸守敌密集的弹雨前进,不惜流血牺牲,终于夺下了泸定桥。“寒”字表现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三、读全诗,展开想象。
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意境和自己读后的感受。
四、用自己的话练习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请注意不要把“大意”说成“译文”也不要和“概括全文内容”相混淆。“大意”应该是:
1、以诗句所述及的内容为主,但可适当地增加一些实际存在而诗句没有提到的内容。
2、能够反映诗句所描述的人、地、事的基本面貌,比较直接具体。
3、叙述次序不必和诗序一样。
五、试给全诗分段写段意。
全诗共八句,每两句一联。第一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统领全篇。第二联、第三联的诗句承接上联展开,使“难”、“万水千山”和“不怕”、“只等闲”有了具体事例。第二联写山,第三联写水。第四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总结全诗。
六、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1、主要内容:
这首诗描述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经历的艰难险阻。
2、中心思想:
这首诗表现了红军战士藐视困难,一往无前的革命乐观主义和大无畏精神。
七、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八、背诵这首诗。
九、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五年级八单元读七律·长征有感【第七篇】
读了《圆明园的毁灭》后,我感到无比的气愤。一个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珍贵的历史文物的皇家园林,现在竟然只剩下了几根柱子。原本属于我们自己国家的东西,然而,现在却需要拿出千万元钱来购买这些瑰宝。
如果可以坐时光机,倒回1860年10月6日的那一天,我一要带十万人回去,跟他们这些侵略者战斗,凭着我们现在的科技发展,我们可能不废一兵一竺应该就可以打败他们了。假如以后真的会有时光机呢!说不定中国就胜利了,说不定圆明园就不会被毁灭了呢!但是,这些只是如果。
记住这句话: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我们只要齐心协力,就一定能打败侵略者,为中国报仇的!
祖国那么好的历史文物就那样被侵略者破坏了.想到那个时代的中国,再看看今天科技的进步,真希望可以回到那个年代.但是,这些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树立振兴中华的信念,才能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起来,不被别人欺负.
今天,我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我感到无比愤怒!
圆明园是我国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建筑伟,局部精细,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它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可是,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圆明园,把所有的东西抢走了,拿不动的用车子运走,实在运不走得就任意破坏,毁灭。真是太可恨了!
英法联军的行为把我气得咬牙切齿。圆明园是我国的宝库,却被他们抢夺一空,可见我们当时的清政府是多么腐败无能。圆明园里收藏着各种奇珍异宝,那是我国历史文化的见证!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一亿万双有力的和亿万双泪汪汪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手握空拳,眼睁睁地望着万园之园化为灰烬。记忆永远不能忘怀的一段沧桑史,这耻辱与沧桑回落阴宅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上。
侵略者太可恨了!我一定要努力学习,振兴中华,使祖国不再受欺辱!
圆明园是我国艺术、文画瑰宝,是中华人民建筑精华的浓缩,是中华人民用汗水换来的。圆明园是当时最大的艺术博物馆,总占地达350公顷。建造这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从明朝到清朝,一共经历了150多年,它成拉中国艺术的结晶,是中国向外国炫耀的资本,但好景不长,1860年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不能掠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搬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搬不动的就随意破坏。1960年10月6日,三千多名士兵在园内放火,这一座世界文名的林园,就这样消矢了。
这些土匪在圆明园内放火,横行在中国,我愤怒不己。
学了这篇课文,让我想起拉几年前,在香港拍卖会上拍卖的金牛头、金马头,这不是圆明园十二生肖喷泉里的牛头和马头吗?这本来就是中国的,却要用高价买回。
这些可恶的强盗在中国的土地上胡作非为,最好的罪证就是圆明园,这一座举世问名的林园,在他们的魔爪之下,被毁于一旦,这就是不可抹灭的罪证。他们没想到他们毁掉的是亚洲乃至世界艺术的结晶。
现在的圆明园以变得面目全飞,矢去了往日的辉煌。这一切的一切是谁干的?是那些可恶的英法联军。在世界艺术史上添了不可抹灭的一笔。
我曾恨这些人,我曾恨他们,曾恨他们!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三园组成,所以也叫园明三园。然而,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却在1860年的10月6日被这帮可恶的英法联军放火焚烧,大火连烧三天三夜。现在圆明园已变成一片废墟。
圆明园是用了一百五十多年建造成的,现在竟被英法联军一朝一夕的烧毁掉。虽说这是英法联军的可恶,但如果清朝政府不是软弱无能的话,我们的圆明园能被英法联军烧掉吗?这帮可恶的强盗,不仅烧了我们的圆明园,而且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霸道,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拿我们的中国人来做实验品。
但我们中国人能做什么呢?只能就是握着空拳,眼睁睁地看着英法联军把我们的心血和汗水给烧掉。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英法联军是多么的可恶,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五年级八单元读七律·长征有感【第八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颈联中的“暖”“寒”的含义。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现在我们是谁?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是谁?你对他有什么了解?生自荐回答。
师小结、补充,简介*。
2、板书课题,简介写作背景。
二、检查预习:
1、了解“七律”
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出示课件,适当讲解。
2、指名说说对长征的了解,出示长征地图。
3、出示本课要求认读的四个生字,指名读,齐读。
4、指名读课文,集体评价。
5、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想一想,说一说;指名说。
三、精读课文:
1、诗中具体写了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那些困难?
请认真读书,边读边标画。
同位交流。
集体交流,师点拨。
四、指导书写:
1、学生书写自己最喜欢的诗句。
2、展示、评价。
五、总结评价:
1、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教师评价学习效果,强调重点。
六、布置作业;。
五年级八单元读七律·长征有感【第九篇】
烟台孙健课前放长征组歌音乐。
一、师生问好导入新课交流资料。
1、师:刚才的歌曲是什么?作者是谁?指名交流生:《长征》。生:毛泽东。
2、师:你对毛泽东有什么了解?学生交流。
4、读课题。
6、师:拿出教师准备的资料袋,读读资料看看你又读懂了什么?自由读后交流。
7、读课题师:带着你读资料后的感受再读课题。生读课题。师:自豪地读课题。生读。
二、检查预习合作交流。
三、合作探究披文入情。
2、师:谁来谈谈对诗句的理解?生:……。
5、师:战士们挺过来了,读最后两句。生读:“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师:说一说你对岷山的了解。生:这是一座大雪山。生:这里终年积雪。生:……屏幕出示岷山图片简介岷山师:连鸟都不愿飞过这座大雪山。师:请你谈一谈感受。生:很难翻过这座大雪山。师:为何“更喜”?喜从何来?生:就要胜利……师:三军指的是哪三军?生: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师:什么是尽开颜?生:就是全都笑逐颜开……师:带着胜利的喜悦再来读。生读师:一半读了,再读。生读师:一大半了,再读。生读。师:个个都笑逐颜开了。
1、搜集毛泽东的《昆仑》、《六盘山》自己读。
2、搜集长征中的故事。板书:七律·长征乐观向上红军不怕困难。
五年级八单元读七律·长征有感【第十篇】
《长征》这篇课文,对于今天十二三岁的孩子来说,理解是有一定困难的,因为红军长征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遥远的事情了,怎样才能使学生通过短短的几句话,感受出红军战士藐视困难的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也是我在教学中重点解决的问题。
为此,我在课前组织学生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也可以向家长进行了解,让学生对长征有了初步的了解。课上通过相互交流进一步了解了长征中红军战士历尽的艰难险阻,然后结合诗句中的重点事例,配合自己积累的小故事深入理解课文,最后指导感情朗读。三个环节下来,学生对教学重难点解决得比较透彻。
“情”是诗歌的魂魄之所在,如何让学生悟出诗情是难点。细析教材,会发现首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统领全文,下面的诗句都是具体表现。因此,在整体把握之后,扣住“难”和“只等闲”、“万水千山”,运用简笔画、背景资料、多媒体、等多种资源让学生在直观中、在情境中体验,从而生发出对红军战士豪迈、乐观情绪的赞叹。
此外,我给学生充分地讨论时间,让学生分组议论,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看注释,查资料等能用自己的话出诗的意思就可以了。当时同学们讨论得很激烈,效果特好!
这节课朗读是一个亮点。首先,读的目的、层次明确,由通读到精读直至品读、背读,学生由读得不流利到流利最后生发情感,达到熟读成诵,这符合阅读规律,体现了过程与方法。
读的形式多种多样,个人读、引读、范读、背读、齐读等等,整堂课书声琅琅,学生情绪高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