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说课稿一等奖 陋室铭说课稿汇总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陋室铭》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表现了对简朴生活的追求与对高尚品德的赞美,传达出“人不在于外物,而在于内心”的哲理,启示人们追求精神的富足。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优秀范文“陋室铭说课稿一等奖”,希望您喜欢。

陋室铭说课稿一等奖【第一篇】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陋室铭》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第2篇文言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作者自述其志,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是1篇精读课文。因短小,一课时学习完毕。

(二)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培养文言语感,能对照注释和工具书粗知文意,让学生自主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章。《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言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目标定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铭”和一些文言虚词、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技巧及陪衬的表现手法。

4、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不断增强个人的魅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不断增强个人的魅力。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技巧及陪衬的表现手法。

学生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已初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经过以往的阅读训练,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学习活动中来。本文的字词难度也不是很大,再加上课前的认真预习,因此只要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一定能很顺利的完成,重点和难点也可以很好地解决。

(一)导入新课

根据两篇短文的共同点——都是“托物言志”的文章而定的教学目的,即让学生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技巧,所以我在在导入时就让学生明确“托物言志”的特点,因此会这样导入“古代文人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时,往往不采用直白的方式,而常常以物为喻,写得比较含蓄,这叫做“托物言志”。这两篇短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第1篇短文《陋室铭》”。

(二)作家作品简介及“铭”的介绍

了解作者及其写作本文的一些写作背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但不宜花过多时间,所以我会直接多媒体呈现刘禹锡资料及相关写作背景,让学生有个大致了解。另外,“铭”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对这种文体及其特点的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朗读及疏通文意

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教师用语言激励学生,欢迎学生与名家挑战,读得准确,读出节奏,读出感情。学生读得好的地方,学生师范读;学生读得不好的地方,教师示范度。师生互比,共同提高。激起学生当堂背下短文的兴趣与信心。在模仿与挑战中,体会进步的快了,为学生诵读奠定基础。

学生翻译。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采用两人小组讨论翻译的形式,一人读一人译,互相帮忙指正,师适时指导,归纳总结。小组代表疏解文意。

(四)研读课文,分析品味。

采用师生合作探究的形式,深入文本。从以下环环相扣的四个问题入手赏析课文内容,其中重点探讨为什么可以说“通过写交往之朋友的‘不俗’衬托自己的不俗,表明自己也是‘鸿儒’?”,让学生明白交友要慎重的道理,并启发学生要择善友交,但首先他们要成就、完善自己,让自己有“择”人的资本。

a、陋室,陋室,陋在何处?(看图画、看课文)

b、在作者看来,陋室真的陋吗?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d、本文还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陋室的优美的自然环境。以景之雅见“惟吾德馨”,明“陋室”不陋。)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陋室往来客人的不俗,可知室中主人也绝非俗人。)师:作者并没有写自己是什么人,而是写与他交往的朋友,通过写交往之朋友的“不俗”衬托自己的不俗,表明自己也是“鸿儒”,是否可以这么推知其人?(跳至幻灯片十)

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

(简而言之就是)要想知道一个人的为人,只要看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着他的为人。所以要了解一个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就够了,从中可以看到他的价值取向。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于丹教授)

交友要慎重!择善友交,但首先你要成就、完善自己,让自己有“择”人的资本。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室中事,可见陋室主人的高雅的生活情趣。)(回幻灯片九)

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运用类比,以古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孔子的“何陋之有”与前文“斯是陋室”遥相呼应……)

(五)结合板书再梳理全文,明作者心志。

通过直观明白的板书与学生再次梳理全文,并突出重点地做个课堂小结是必要的,那么,除了小结“这篇铭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之外,我还给学生准备了1篇关于本文的赏读美文《坚守心灵的净土》,旨在通过这篇美文能够对学生人格思想等方面有所启发。最后就是当堂背诵与默写的强化训练,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一些与文句相应的幻灯图片,让学生直观形象地对文本留下深刻印象。

四、板书设计

板书既要简洁明了,便于学生识记,又应该是课文的线索图示,能概括本课学习重点。为此,我设计了简洁明了的板书,此板书融入了本文所提的几个问题,并体现了本文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使学生通过板书对文章一目了然,且加深理解。

山、水陋室不陋主人

环境优美清幽不慕荣利

陋室(托物)朋友客人不俗不求闻达

生活情趣高雅安贫乐道

主人德馨(言志):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

陋室铭说课稿一等奖【第二篇】

1、教材的'地位

《陋室铭》是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的第2篇课文,它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属讲读课文长期以来,都是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因为此文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作者通过对居室环境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教材的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诵读并背诵课文,掌握文意,重点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b、技能目标:认识“铭文”特点,理解短文的寓意,体会托物言志的手法。

c、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重点难点:

a、朗读、背诵文言文

b、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c、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初一的学生刚刚接触到文言文的学习,虽然有了一个学期的学习文言文的体验,但他们还是觉得文言文比现代文难学,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就从朗读入手,让学生从朗诵中感受到此文的独特之处。从而获得学习古言文的喜悦感和成就感,进而进入到背诵、理解等学习活动中来。

据课改理念,本课我主要采用情景导入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因为此文比较浅显,可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自主阅读,然后进行合作探究,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在理解学习时,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这样有利于逐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在教学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还可适当运用简笔画,几笔句勒出陋室的外形。

1、用故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介绍作者及背景

刘禹锡因支持王叔文的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贬到安徽和州任刺史,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一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给他穿小鞋,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地写了一联贴于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力在和州争思辩”,他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又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见了又作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策知县知道后肺都气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刘在城中找一间只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刘连搬三次家想到策知县欺人太甚,就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哑口无言。可见刘写此文,正是他同恶势力进行不屈抗争的表现。要想知道刘的陋室怎样,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笔下的《陋室铭》。

2、朗读课文

a、学生自由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b、教师范读课文,注音字音、节奏、语气。

c、学生齐读课文

3、引导学生与学过的古诗作比较,找出本文的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从而,认识本文是1篇骈散结合的散文,进而认识铭文的定义和特点。

4、翻译课文,疏通文意

(2人一个小组,一人读课文,一人译课文,互相帮助指正,教师巡回指导,然后小组代表疏通文意。)

5、研读课文,分析口味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回答下列问题)

a、开头两句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b、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陋室进行刻画?

c、作者的陋室“陋”在哪些地方?

d、为什么作者又说“陋室不陋”?

e、由此可以看出陋室的主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f、结尾引入三个古人有什么作用?

g、你对作者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有什么看法?

6、教师点拨:

a、作者是怎样托物言志的?

b、讲清:比兴、衬托、类比。

7、作业

当堂练习(见课后)

课后练笔:仿写(要求押韵,主题明确,积极健康)

陋室铭说课稿一等奖【第三篇】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陋室铭》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的第2篇文言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作者自述其志,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是1篇精读课文。因短小,一课时学习完毕。

2、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培养文言语感,能对照注释和工具书粗知文意,让学生自主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章。《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言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目标定为:(见教案)

学生经过初一的学习,已初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经过以往的阅读训练,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课我主要采用诵读法、情境导入法、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阅读浅近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因此,学习本文的方法主要是自主阅读法、合作探究法,学生的活动形式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在赏析课文内容时,采用合作探究阅读法,这样有利于逐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1、导入新课。

2、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3、诵读

从三个层面朗读感知文本:从三个层面朗读感知文本:生自由读,扫除文字障碍,师范读,从字音、节奏、语气方面做示范。生齐读。

4、学生翻译。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采用两人小组讨论翻译的形式,一人读一人译,互相帮忙指正,师适时指导,归纳总结。小组代表疏解文意。

5、研读课文,分析品味。

采用四人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深入文本。

找出文章的主旨句,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一中心的?请思考下面的问题:

(1)、开篇1、二两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3)、结尾引入三位古人有什么作用?

(4)、作者是怎样托物言志的?

6、探究作品,联系实际。

教师创设情景,延伸迁移:我们现在如何看待“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设计意图:为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能更完整,更深入地理解作者感情。培养他们注重自身修养的好品质。

板书既要简洁明了,便于学生识记,又应该是课文的线索图示,能概括本课学习重点。为此,我设计了简洁明了的板书,此板书融入了本文所提的几个问题,并体现了本文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使学生通过板书对文章一目了然,且加深理解。

以上,是我就《陋室铭》,从六个方面的说课,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陋室铭说课稿一等奖【第四篇】

1、教材的地位

《陋室铭》是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的第2篇课文,它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属讲读课文长期以来,都是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因为此文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作者通过对居室环境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教材的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诵读并背诵课文,掌握文意,重点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b、技能目标:认识“铭文”特点,理解短文的寓意,体会托物言志的手法。

c、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重点难点:

a、朗读、背诵文言文

b、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c、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初一的学生刚刚接触到文言文的学习,虽然有了一个学期的学习文言文的体验,但他们还是觉得文言文比现代文难学,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就从朗读入手,让学生从朗诵中感受到此文的独特之处。从而获得学习古言文的喜悦感和成就感,进而进入到背诵、理解等学习活动中来。

三、说教法

据课改理念,本课我主要采用情景导入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因为此文比较浅显,可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自主阅读,然后进行合作探究,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在理解学习时,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这样有利于逐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在教学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还可适当运用简笔画,几笔句勒出陋室的外形。

1、用故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介绍作者及背景

刘禹锡因支持王叔文的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贬到安徽和州任刺史,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一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给他穿小鞋,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地写了一联贴于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力在和州争思辩”,他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又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见了又作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策知县知道后肺都气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刘在城中找一间只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刘连搬三次家想到策知县欺人太甚,就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哑口无言。可见刘写此文,正是他同恶势力进行不屈抗争的表现。要想知道刘的陋室怎样,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笔下的《陋室铭》。

2、朗读课文

a、学生自由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b、教师范读课文,注音字音、节奏、语气。

c、学生齐读课文

3、引导学生与学过的古诗作比较,找出本文的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从而,认识本文是1篇骈散结合的散文,进而认识铭文的定义和特点。

4、翻译课文,疏通文意

(2人一个小组,一人读课文,一人译课文,互相帮助指正,教师巡回指导,然后小组代表疏通文意。)

5、研读课文,分析口味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回答下列问题)

a、开头两句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b、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陋室进行刻画?

c、作者的陋室“陋”在哪些地方?

d、为什么作者又说“陋室不陋”?

e、由此可以看出陋室的主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f、结尾引入三个古人有什么作用?

g、你对作者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有什么看法?

6、教师点拨:

a、作者是怎样托物言志的?

b、讲清:比兴、衬托、类比。

7、作业

当堂练习(见课后)

课后练笔:仿写(要求押韵,主题明确,积极健康)

文档为doc格式

陋室铭说课稿一等奖【第五篇】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陋室铭》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第2篇文言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本文作者自述其志,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二、说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2)技能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确立依据:文言文距离当下所使用的现代汉语有着不同,学生要全面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就必须把文言文转换成通俗易懂的现代文,只有在此基础之上,才能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因此把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定位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多形式的诵读及当堂背诵。

确立依据:背诵一直是学生最头疼的问题,且课后要求学生能默写,本篇课文的篇幅短小,骈散句结合,韵律十足,读起来琅琅上口,在多次诵读之后能基本了解课文大意,所以把多形式诵读及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难点。

四、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对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经过以往的阅读训练,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本单元的所有课文都要求背诵,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及成就感很有必要。

但另一方面,由于本班是平行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最高分125分,最低分45分,且全班大部分学生成绩在98至108分之间,属于中等偏下水平,故在教学当中尽可能减轻学生负担,将问题简单化处理,以符合学生情况。

五、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课我主要采用诵读法、讨论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另外还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利用游戏、比赛等方式巩固背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1、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诵读是解读文言文的敲门砖”。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穿到课堂始终,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藉此落实教学目的。

2、讨论法:本教学法的优点在于,由于全体学生都参加活动,可以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3、讲授法: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定律和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优点是教师容易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但如果运用不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就会出现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

4、多媒体及游戏、比赛的运用主要是起到一个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六、说学法:

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当堂背诵短文,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2、一对一互译课文;

3、以答问形式背诵课文,以帮助学生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设计板书表现课文,理解文章寓意。

七、说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ppt展示图片金箍棒和羽毛扇,问同学们是否认识这两样东西,是否也想拥有它们。大家之所以喜欢金箍棒可能是因为孙悟空,也可能是因为它本身能够变化,具有魔力,那么,一把平凡的羽毛扇为何能够妇孺皆知,流传千古?原来是因为它的主人诸葛亮。这样说来,某样东西的价值似乎与使用它的主人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我们要去看看一间简陋的小屋和它的主人之间,微妙的关系,一起学习《陋室铭》。导入课题,并图解“铭”这一文体。

(设计意图:采用类比导入,图片展示能够激发学生对本文内容的初步感知,通过物件与使用者的关系,引出题目和作者,暗示本文的“陋室”与主人刘禹锡之间的关系与导入的两对“物—主”关系一致。)

(二)诵读:

1.听示范朗读。要求一边听一边给拿不准的字注音,并且划分节奏

2.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3.齐读。要求声音洪亮,整齐划一。

(设计意图: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应反复进行,有目标地读,多形式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感到以读为乐。做到5分钟内至少读3次。)

(三)分组合作,疏通文意

过渡语:读完以后,你能不能告诉我,这“陋室”真的“陋”吗?如果不能,也没关系,可能对文章大意不太理解,因为这是篇文言文,它的意思和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现代汉语有很大区别,所以,要想理解文章内容就让我们一起来疏通文意。

具体操作:本文共计九句话,全班12个小组,前9组,每小组翻译一句话,其余三组做评委。然后每组推选一位发言人分享成果。要求:先解释重点字词,再翻译整句话。

(设计意图: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所以本环节采用小组讨论翻译的形式,要求学生结合课后注释,利用所积累文言词汇进行翻译,教师适时地指导与归纳总结。)

(四)抽丝剥茧,感悟情思

经过了疏通文意,大家已经了解了文章内容,那么现在能回答老师前面提出的那个问题吗?(ppt展示问题)作者笔下的这间“陋室”真的“陋”吗?请说说理由。(学生一边回答,老师一边板书)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者既承认屋子简陋,又不觉得简陋,因为主人品德高尚。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写陋室环境清幽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主人交往之雅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主人情趣高雅,生活悠闲,同时也看出作者较清贫,但作者却苦中作乐,体现出作者的安贫乐道。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亦有古代贤人的志趣和抱负。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并且“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所以此环节既让学生从分析课文中获得情感体验,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远观全文,探究写法

问:作者这篇文章的标题是在写物,可真实情况是写物还是写人呢?答:写人。

问:主要写人的什么?答:品德高尚

问:那同学们,作者借陋室来表达自己的志向,这种写法叫什么?答:托物言志

(ppt展示)托物——陋室

言志——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设计意图:《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这里所讲的“托物言志”,一方面让学生学习这种表达方式,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这个方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六)回顾全文,归纳主旨

揭示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本文主旨:作者以“陋室”不陋,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平乐道的志趣。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学生能够“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所以此环节的设置主要引导学生自行归纳,在归纳过程中去领悟作品内涵,获得有益启示。)

(七)朗读、背诵比赛

比一比,看谁背得准又快

具体操作:以大组为单位,每人背一句,以“接龙”形式背诵,比比看哪一组最流畅、清楚、快速。找两位同学分别负责计时和内容判定。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背诵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在经过反复的听读与朗读之后已基本能做到粗知课文大意,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即时背诵,此环节可保持学生高涨的热情,便于短时记忆的发生与巩固。)

(八)拓展延伸

(ppt展示两组寝室图片,一组是巴蜀中学的,另一组是本校的。前后豪华与简陋相对比)

教师:虽然我们住得没有其他学校豪华舒适,但我却希望这简陋的屋子因为有了优秀的同学们而绽放无限光彩。老师期待有一天你们能成为柏家中学的骄傲。让我们有感情地齐读:“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8 35273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