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论文论文【优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工商管理论文论文【优推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工商管理论文论文【第一篇】

从整体上来讲,传统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轻视实践、注重传承轻视创新、注重单一的重复已有的知识轻视相关的研究知识,这样的培养模式对于当前的经济发展来说没有任何的作用,反而越来越多的问题暴露了出来。

1.专业与岗位缺少统一性,人才培养目标缺少针对性。中国高等教育长期存在且得不到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不能做到学有所用,虽然这个问题因为当下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这仍然是需要重视和想办法解决的问题。根据相关的研究调查,许多学院都开设了财经专业,但他们的教学模式仍然沿袭的是苏联时期的教学模式,即“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模式,也就是所谓的“三段式”模式,教学者只看重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其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且很多的学院都喜欢直接灌输给学生相应的理论知识,而不是从实践中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了解,严重忽视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有效性。这就使得现在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空洞,专业技能毫无改变,导致了学生的个人优点无法显示,人才培养类型单一,形成“千人一面”的现象。

2.专业价值缺少社会的认同性,人才培养方式单一。学校的最基本任务就是为社会、为国家培养专业性的人才,这也是学校在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价值。高校的职能就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处事、学会做人。但很多的学校对于学生成绩还是采取学分政策,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培养,很多的毕业生踏上社会时候,还是会迷茫,还是不能理解正确的为人处世,这也反映了高校现在的“育人不足、服务不够”。

3.教学方式单一。现在的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都是以书本知识、课堂教授为主,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学习,没有考虑学生专业上的兴趣,也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联系,让学生的沟通能力、临场应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都显得较为薄弱,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二、改进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对策

1.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学校要确定当下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工商管理人才,随后制定一个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以该目标为中心,安排具体的专业课程学习,不能好高骛远。当前企业缺的多为基层的管理人才,所以学校也应该就这类进行更好地教学,只有这样,才更符合企业的用人要求,才能让毕业生更快的入职就业。

2.设立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当下的高校应该从工商管理人才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出发,设立在企业实际操作当中实用、合理、有效的课程。适当的增加一些选修课程,让学生在课外生活中能够学习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对以后的工作是很有利的。

3.安排科学合理的实践环节。高校在安排学生实践之前应该先与相关企业联系,确定好相关的实践方案安排,可能的话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实践基地关系,为学生真正走入社会奠定基础,实践中表现好的学生还可以正式入职。在实践的环节,要将专业知识、社会调研、企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实力。

三、改革与创新后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因为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漏洞,这就使得人们对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不断地创新与改革,现在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几个新型的工商管人才培养模式,与大家共同探讨其优缺点。

1.“协同式”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协同式”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是根据加拿大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学生为中心,将课堂与课外相结合,将科学与人为相结合,将教学与创新研究养结合”所形成的模式,“协同式”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很好的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使其协同发展,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而且,该体系还提倡“全员参与、全方面、以人为本”的培养。全员参与就是讲将全校的所有师生、政工人员都联合起来,一起进行人才培养工作;全方面就是说因材施教,根据不同时期的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知识、素质以及综合能力的专业培养;以人为本很简单,就是所有的教学培养内容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技能能力为目的。

2.“按系招生么多方面培养”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按系招生么多方面培养”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模式是各大高校院校在招生时先按系招生,第一学期或第一学年不分专业统一培养,对学生进行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的共同学习。第一学期或第一学年之后,再分开让每个学生学习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专业知识,该模式是根据美国的“以学生为中心,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分制,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与任选课程比例协调”的人才培养思想。这个模式的形成之后,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个人兴趣,通过统一学习,发掘出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而更加明确了自己未来的工商管理的方向。

3.“模块式”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模块式”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很好的将工商管理专业进行了细分,形成了生产与运作管理、战略资源管理、人才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五大模块,让学生在学习共同学科的基础上,找寻其感兴趣的,想发展的一到两个模块进行深入钻研。“模块式”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克服了传统的培养模式的弊端,学生既能够学习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能够学习深层次的专业知识,形成一个以基础能力和专业创新为主体的知识网络,将“专有型”教育和“复合型教育”相结合,从而更加适应社会的需要。

4.“校企合作式”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这个模式是将学生和企业联合,让学生在专业的实践环境中真正的了解和掌握专业的基础技能和综合技能。当然该模式的成立是需要学生、学校和相关企业大成合作协议,学校根据企业的要求安排相关的学生进入企业学习,等到实践结束之后根据企业的相关评价对学生进行留下任职或者退回学校。这个模式在目前的各大高校运用的都比较多,这样做的好处既缓解了企业职员荒,有解决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让学生学以致用,同时学校还能很好的和企业达成相关协议,可谓三方互惠互利。

四、结语

工商管理论文论文【第二篇】

论文致谢一:

在论文完稿之际,谨对在本论文的撰写过程中,给予我帮助的导师和家人,表示深深的感谢!

特别要感谢我的导师:戚海峰老师。无论是为人还是治学,他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值得信赖的良师益友。在承担繁重的教学和工作任务的情况下,他主动关心我的学习和科研。从论文的选题、开题报告的撰写、资料的查找,到结构的完善,都给予悉心指导,使我顺利成文。

同时,要感谢我的家人,是家人的鼓励和支持,使已过不惑之年的我能够全心投入学习和工作之中,顺利完成学业。

最后衷心感谢在百忙之中评阅论文和参加答辩的各位专家、教授!

论文致谢二:

在大学度过了两年半的紧张学习时光,系统地学习了工商管理的各方面知识,深深的佩服各位专业老师的学识,从中我不仅学习到管理知识,而且学到很多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在此表示真挚的谢意。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要感谢我的导师于立宏教授。在论文撰写的整个过程中,从论文选题、到撰写开题报告、最后到正文撰写,于老师都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于老师指出的每一个问题,指导的每一个思路,都使我有醍醐灌顶之感。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于老师严谨治学的态度,无论从格式规范、论文要点、还是文章结构,于老师都不厌其烦,给予我及时的帮助,使我能够最后顺利完成论文写作工作。

在此我要感谢大学MBA的所有老师,你们无私的奉献精神和爱岗敬业的治学态度,不仅使我对管理理论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将理论和自己的工作互相印证,受益匪浅。而且使我能够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继而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感谢我的各位同学,是你们的无私帮助让我感受到重新走进校园的温暖,在我的论文写作过程当中,多位同学为我提供了信息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最后再次感谢大学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使我能够走上一个新的平台,幵始一段新的人生!

论文致谢三:

光阴如箭,我在吉林大学数载的硕士学习生涯也即将结束。

首先,我要特别特别诚挚地感谢我的导师。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导师在论文的选题、结构和内容等方面均给予了重要的指导;而在硕士学习阶段中,导师一直关心我的研究进展,当我感到困惑迷茫时,导师总是能够及时地为我指点迷津,并给予我热忱的鼓励。同时,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平和稳健的作风以及渊博的学识都是我学习的楷模,让我终生受益无穷。

其次,我还要感谢我的EMBA同学们,每次和同学们一起探讨研究,都能让我产生启发,在你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与你们相处的日子是我一生的财富。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你们含辛茹苦培养我长大,这么多年来对我生活上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学习上的全力支持都让我感激不尽,你们是我永远的前进动力。

论文致谢四:

首先,感谢导师赖静雯副教授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对我严格细致的要求和认真负责的指导。由于赖静雯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让我能够积极和较为科学地将管理学方法相关知识运用到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研究分析中。

其次,我要衷心感谢原遵义市商业银行行长李涛先生、副行长罗维先生在我从事IT风险管理实际工作中对我的信任和支持,从而得以在商业银行IT风险管理实践工作中积累经验。

工商管理论文论文【第三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挑战;信任;可持续组织;社会契约;多学科研究

在历史的长河中,通常商业,特别是商学院,周期性地徘徊在被认为是经济进步的领导力量的观点和被认为是不相关的或者太狭窄地关注投资者和股东的利益而牺牲有助于企业和经济的成功的其他人的利益的观点之间。当前,我们又处在历史的反思阶段之中,最近的公司丑闻、高管过高的薪酬、服务于私人利益以及更广泛需求的公司行为和社会利益之间的日渐分离状态。已经招致了另一波的猜疑和批评浪潮。美国公司通过多种途径、花了将近20年实现振兴而成为世界争相模仿的模式,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们被颂扬为变革中的有远见者,他们可以被信赖去带领他们的组织、雇员甚至经济和国家进入繁荣兴旺的2l世纪。

同时,工商管理学院已经受到批评,批评的内容一方面是因为工商管理学院落后于对满足这些发展的管理惯例提出疑问和挑战,另一方面是因为它培养出的管理者只具备狭隘的技术和分析技能,而这些技能还不足以胜任领导者的职位。好消息是批评家们提出的关于管理专业和管理学院的这些问题和挑战,现在又一次公开地进行讨论,看起来好像很有可能去承担这些问题。

在2003年斯隆管理学院50周年纪念聚会上的讲话中,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说:“商业完全有条件不仅可以创造就业、投资和经济增长,而且可以推进全球公民意识。斯隆管理学院完全有条件帮助定义企业公民意识的参数。

我们所有人私营部门、公民社会、工会、非政府组织、大学、基金会和个人必须联合成一个联盟以求发展。联合在一起,我们可以并必须实现从个人价值到集体价值、从股东到利益攸关者、从资产负债表到平衡发展的转变。联合在一起,我们可以并必须面对前面的危险,就近找出解决应对我们时代工商管理的挑战有力的分析方法与应对管理和社会贡献所面临的大挑战的承诺结合起来。我相信这个观点将能定义下一代的管理和管理教育。但是,这只有在管理学院有重大改变时才能发生:管理学院不仅仅拥护这些价值,而且把价值灌输到我们的研究、教学、咨询、公共服务以及我们所扮演或我们期望学生将在社会上扮演的其他领导角色。

所以我非常高兴在中国拜访我们斯隆管理学院的伙伴,讨论管理专业在危急关头所面临的大挑战。特别兴奋地和你们谈到中国现在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世界第四经济大国、经济发展最快速的国家、世界第三大出口国,中国处在前所未有的聚光灯下。当20世纪美国也许已经支配着经济和政治的发展的时候,中国准备好扮演作为塑造2l世纪全球经济中的同样重要的角色(如果不是作为更重要的角色)。因此,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未来的管理者要做好领导世界构建2l世纪组织和公共机构的准备。

其中一些重大的挑战是什么?我想要探讨三点,这三点是紧密联系的。

(1)需要重建商务中的信任和社会角色;

(2)需要建立社会可持续和环境可持续的组织;

(3)需要建立一份新的社会契约,该契约保证那些工作的人和将人力资本投资在工作上的人将受到尊重的对待,并得到他们帮助创造的经济价值的公平的份额。而且,我想要表明我们可以利用现存的大量的、越来越深多的研究来迎接这些挑战。我将大量利用近几年完成或当前在斯隆管理学院进行的研究来证明这点,并请你们在引领中国经济和社会转型的道路上借鉴这些研究。

一、重建信任

一种管理系统的方法在斯隆管理学院50周年校庆的书的前言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董事会主席亚历克斯·达尔贝洛夫强调有必要重建商务中的信任。

借鉴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AlanGreenspan)的声明,达尔贝洛夫说:“艾伦·格林斯潘最近作了一个报告,指出不可否认的事实:自由市场资本主义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我要进一步考虑:在自由市场资本主义中的信任是基于构成市场体系的公司的集体完整性中的信任。一个公司的完整性依赖于信任--信任表明公司的雇员、顾客、供应商、股东和周围的所有其他支持者。所以信任不只是为了美德的需要而存在,它也是任何企业想要长久生存的不可或麦格雷戈(DouglasMcGregor),MIT公司最著名的管理专家之一,MIT公司劳资关系科的前主任,人力资源管理现代领域的创立人,出版了他的经典著作《企业的人性面》,在书中他论及信任问题。回他向管理者挑战,反思他们坚持的动机假设和他们关于下属能力的观点。传统的观点是雇员们不情愿地付出他们的精力和努力,并缺乏如何把工作做到最好的知识,他把这种观点称为“x理论”。持有这些假设导致一个管理系统集中于控制雇员、监督雇员的工作,并限制雇员出声和怎样工作的判断力。他提供了一套备择假设,即员工将大量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投入工作中,并要利用这些属性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和满足客户或顾客的需求。麦格雷戈把它称为“理论”,并且认为通过信赖员工、授权员工去运用他们的技能和动机,他们将会付出创造力达成企业的目标。麦格雷戈的两种管理模式仍然活跃,并且在当代的管理实践和组织生活中彼此适当地竞争。

所不同的是,当前我们有大量的实证和理论研究表明,也许企业在任一管理模式下都可能成功地脱颖而出,而成功地竞争、尊重工人的人格、获得工人的必要支持来创造经济效益的唯一途径是开发围绕理论原则的管理系统。当麦格雷戈关注于管理者的人性假设时,现在我们知道不仅仅管理价值是重要的(尽管它们仍然是基本因素)。关于人们熟悉的如“高绩效”或“知识型”工作系统的研究中,其主要发现是一整套的管理惯例、管理价值、管理政策必须相互配合、相互加强以达到和维持信任,构建知识型、高绩效的21世纪组织。概述了一组更宽泛的要素,从假设和管理人们的方法到工作编制的方式、技术如何被开发和部署、领导能力如何发展和受到支持以及组织考虑多重利益攸关者和贡献者的利益或者是主要或单一关注股东利润的最大化等的潜在目标范围等。重建工商管理中的信任将需要一整套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设计和战略原则的承诺。

1.人员:成本还是资产?把人员当作资产而非成本,这要求雇佣和留住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工,为了留住他们和减少人工周转成本需要投资在职培训和发展,授权员工运用他们的判断力,促进他们在如何做好工作以及如何满足顾客的期望方面的持续改善。阐释这点的典型例子就是沃尔玛。

它单一地关注于以最低的成本零售商身份进行竞争,以雇员和供应商为代价创造赢利。H1结果,沃尔玛不只比它主要的竞争对手有更高的周转成本(即职位变动),它现在面临着一系列集体诉讼和其他法律诉讼如性别歧视、未付工资和加班费以及违反劳动法。相反,它的竞争对手之一,好事多(Costco),通过支付稍高的工资以期降低周转成本和达到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来寻求竞争。还不清楚哪些管理系统在零售部门创造利润方面是出色的,但很清楚的是哪种模式创造利润并对工人和供应商都给予他们所期望的和应得的尊严和尊重。

2.工作:单独工作还是团队工作?在20世纪工业时期中的大部分工作围绕具体订单(工作)来组织。学者们早如亚当·斯密就指出效率与狭窄的工作专业化和分工相关。过去50年的行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备择假设: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工人的知识、协调在相互依赖的任务工作中的工作流程,在个体之间、职业团体之间、职能之间有必要设计一些能促进团队工作、协调、协商冲突解决的方法。在项目小组和/或职能小组之内、项目小组和/或职能小组之间有必要通过奖励机制加以强化。西南航空公司通过开发和维护能产生当前航线运营中所需要的高水平协调的工作系统和工作文化,已经成为美国最能产和最有利可图的航空公司,它经常被当作例子来援引。?

3.技术:控制,还是由工人赋予智慧?传统的工程原理把技术当作控制生产变化的硬件,以消除人为错误。但在20世纪80年代,通用汽车公司发现:遵循这一原理导致通用汽车公司在工厂的过度自动化上耗费500亿美元,结果却发现它仍然是高成本的汽车制造商。它从这次惨痛经历中学到: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有必要以让能运用技术的雇员参与、牵涉其中的方式来设计和实施。日本的口号是“个人把智慧给予机器”,这个口号需要被认真采取,它已经被证明是丰田汽车一跃成为世界上最有生产力的汽车生产商,以及许多其他公司现在寻求模仿丰田生产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主要理由。

4.领导:自上而下还是分布式?先前的研究发现,在过去20年里,不计其数的商务用书和商务案例中把首席执行官们(CEOs)奉为“变革型领导”,其果断的行动创造经济效益,并将确保可持续发展和成功地将文化嵌入组织中。川当前,这种领导观受到了一种观点的挑战,后者将领导视为各级组织都需要和实行的一套技能和行为。

“首席执行官们或者身为领导的主管人员”自上而下的领导模式不足以使组织在创造性和持续的改进中茁壮成长。这是我们现在在教学中使用的麻省理工学院分布式领导模型的一个主要前提,并且获得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其他领导学学者和老师的支持。

5.目标和责任:股东还是多重利益攸关者?

在过去20年里,使股东价值最大化日渐成为公司目标的主流观点。当前,另一种关于公司目标和责任的替代性观点开始引起争议,这种观点主张公司需要对公司总价值的最大化负有责任,即为股东、雇员和对组织贡献金融资本或人力资本的其他利益攸关者创造价值负有责任。支持公司为比使股东利润最大化要更广泛的目标负责的观点,也是起始于那些主张在金融资本、技术、知识和生产可以被重新配置的全球性经济中私人公司和国家经济利益可以而且常常偏离的人。

托马斯·寇肯:应对我们时代工商管理的挑战和其他的经济政策需要考虑这些新的现实。或许这将是在未来岁月中塑造公司行为、公共政策和管理教育的一次关键性的辩论。

二、可持续性

1.社会维度过去的几十年里,关于公司主要或者只是为了股东价值最大化的观点在商业媒体和执行行为中已经占据了支配地位。第一阶段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恶意的公司兼并和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兴起。对公司的建议就是最好把那些公司的所有者与CEO和其他高级主管的奖励摆在一起。结果是优先认股权和主管人员薪酬的增长,扩大了美国CEO和普通工人薪酬的差距:在20世纪70年代,而在2005年保守估计约是260。同时,从1979年到2005年普通工人的报酬基本上仍日保持不变,尽管在这个时期,生产力提高了70%多。但是,日渐增多的非政府组织、学生和其他激进组织已经对顾客导向的公司如耐克和其他公司施加压力,使它们更好地管理公司的全球行动和全球供应链以符合基本的劳工标准和环境标准。结果现在这些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许多公司已经制定它们期望所有的供应商都能遵守的公司行为规范。有些公司正与非政府组织、工会和产业协会合作,更好地监控和改善劳工标准,这是它们通过全球供应网络,继续努力提高组织的生产力、质量和竞争力的一部分。这些问题,是当前斯隆管理学院正在进行的令人振奋的研究领域之一,而且它与世界范围内的名牌大学关于全球生产和供应链的研究工作是相符的。我们的挑战就是协力灌输这些原则如何改善商业惯例和劳工环境标准的原则并将其作为每个管理者责任的一部分。

2.环境维度上述材料揭示了当前关于怎样构建基于社会可持续组织的研究和争论的范围,即,它们得到的结果就是维持选民的支持一继续在组织中投资、为组织贡献并从组织中获益。公司问责制和管理问责制同等重要的一个方面牵涉到环境可持续性管理的必要性。斯隆管理学院正着手强调这个问题,以创新的“教职工--学生--工作人员可持续性倡议”为开始。理查德·洛克(Rich-ardLocke),这个倡议的领导者之一,阐述了斯隆管理学院和它的伙伴管理学院从事这个问题的必要性。

当前的商务模式已经创造了经济增长和技术革新无法预料的水平。但它们也已经在我们的环境、社会系统和个人生活中产生了巨大压力。构成我们当前许多经济活动的生产和消费的能源密集型模式都是靠环境的严重破坏来维持的。对全球性气候变化和二氧化碳排放的日益关注只是更大层面的挑战中的一个事例,但是对清洁水、空气、卫生、能源、安全、经济适用房等的未来可利用性(或分配)的关注同样紧迫。当前公司和事业单位一样都在努力使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的优点与满足更多可持续的商业惯例的需要相一致。这是涉及迈向更大的可持续性的巨大挑战,也为新产品、新服务以及基于这些创新、现有的商务模式和商业惯例再设计的新企业提供了许多机会,以使他们更有可持续性。徊我不必提醒你们中国在构建环境可持续性的组织和产业中所面临的挑战。如果对斯隆管理学院的“可持续性倡议”的最初的热情反应是一个征兆,关于怎样建立竞争性的企业和产业、企业和政府对环境保护负有责任的分析,在未来岁月里将可能成为管理研究和管理教育最普遍和最重要的领域之一。

三、通往新的社会契约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生产力和实际工资基本上都加倍了。然而自那以后,生产力继续稳步增长,而非管理者的工人的实际报酬仍旧不变。最近的数据显示,在美国,收入不平等一已达历史性的高水平一还在继续扩大,10%的人口高收入要以其他90%的人口为代价。不幸的是,这个模式在世界的许多地区,包括亚洲的大部分和中国这里,是显而易见的。这导致我们许多研究雇佣关系的学者认为基本的社会工作合同已经瓦解。现行的惯例和政策不再坚持这个简单的原则:人们应当得到他们为提高公司和国家的经济绩效所作贡献的合理份额。我和我的同事在其他工作中已经争论了这个原则,其瓦解的根源就在于工作的本质、劳工和经济比起构成和调整雇佣关系的政策和制度更为迅速地发生了改变。为现代劳工和现代经济构建新的契约将要求公司、政府和劳工角色进行基本的重新调第5期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整。20世纪产业经济的特征可以概括为敌对的劳资关系,这种关系将被工人发言权和劳资伙伴关系更为合作的形式所取代。劳动力市场机构和政策必须支持工人工作之间的迁移,比如对于当前流动劳工中的许多人而言,单个雇员的工作任期变得越来越不确定、越来越缩短。全球性贸易伙伴和国际金融贸易机构必须确保那些从贸易中获益的人去帮助补偿由那些贸易受损的人所承担的损失。这些都是建立现代社会契约以适应当前全球化经济和迎合不同的劳工所必须的部分措施。未注意这些问题不仅会持续增加国内和国际不平等的风险,而且会因社会混乱、政局不稳、贫富差距扩大等风险使我们各自的社会经济在全球化经济中变得越来越不堪一击。

四、管理学院的角色

从研究角度看,当前管理和社会所面临的问题要求回归到以问题为中心、以分析为基础、多学科的研究。近年来太多的管理学院已经自我独立,喜欢从大学里其他学院的学科、教职员和学生中分离出来。我自己的产业关系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就是一个好例子。二战之后的岁月里,当劳资冲突被公认为是国家所面临的一个主要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时,这个领域首先在美国成为大学固定学科。名牌大学包括麻省理工学院创建了跨学科项目,而跨学科项目将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心理学家、历史学家和其他专家集合到一起。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领域范围缩小,许多商学院采取更为狭隘的教学和研究雇佣关系的方法,雇佣关系最初被认为是人力资源管理,之后被作为“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这个观点把管理劳工的任务视为自上而下,并主要集中在管理者和其他高级职位。结果当前美国品牌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和教学是非常封闭内视的,并甚少提及如何应对重建可行的社会契约的重大挑战。

中国不可能照搬这种狭隘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和教学模式。这样做的话将会失败,甚至或许会加剧在中国工厂关于雇佣合同、薪酬和工作保障、未来的劳动和就业法的紧张形势。这些是与自由劳动力市场和民主社会相关的不可避免的紧张和冲突。建设性地处理这些问题、帮助设计和培育能满足工作各方需求的就业系统,这样的能力需要复合型人才和以综合学科为工具。我强烈推荐发展反映产业关系作和就业研究与教学传统--而非当前美国商学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传统的交叉学科项目。

工商管理论文论文【第四篇】

(1)专业能力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基础。专业能力主要指工商管理类学生已有的专业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等。专业知识是学生主要通过专业课程设置及理论与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学习,将外在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知识内化为学生个体的认知能力,包括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的能力,这是学生个体成功的完成各项工作(活动)最重要的心理条件。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他的知识结构是否完善和思维习惯的优劣,而其知识结构和思维习惯又基本决定了他的就业方向,因而在专业教育中,要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完善,这种完善的知识结构要有利于学生能够通过原有知识来融化新知识,进而产生新思想,逐步达到智慧的境界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也为进一步增强专业技能,提升就业能力做好铺垫。学习能力是指学生从历史、现实学习知识,不断深化和完善对现实的认识,掌握驾驭新知识,具有不断创新知识的动力源,从而形成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的能力。从狭义上讲,主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具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辨析及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的能力。促使学生从自己的认知结构、兴趣特长及需求出发,广泛地汲取新知识,不断填补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充实、完善和发展已有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完全能够自主选择和决定自己的学习活动,不断努力实现新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强烈的创造欲望,以形成科学的批评性思维方式,追求具有创新性的学习成果。专业技术能力是指总体反映学生在特定职业岗位上具有的专业应用能力,旨在强调应用性和针对性,这主要依赖于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

(2)通用能力是提升学生适应能力的关键。这种能力是指那些与某种具体的工作没有必然关联性的通用性能力,即适用于不同的工作场景的能力。这些能力是得以圆满完成工作任务需要的最基本的部分,也是近年来用人单位一直最看重的部分,是个人最能持续运用和最能够依靠的能力。其能力是随个人工作经验和生活阅历的增加而不断发展,对工商管理类学生而言,通用能力主要包括健康的心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敬业精神、较强的责任心、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脚踏实地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这些能力是要通过学习和社会实践而获得,也涵盖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参与实践、归纳总结、观察学习、模仿体会、专业训练、实习培训、业余爱好、娱乐休闲、社团活动等。这些能力是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在步入职场中最宝贵的财富。

(3)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提升学生应变能力的核心。这种能力主要是反映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从容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它强调迁移性。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低是决定学生进入职场后是否能成为职业精英、实现持续就业的决定因素。对工商管理类学生而言,创新精神、团队工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持续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则是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内容,这些能力只有在学生步入社会工作一段时间后才能显现出来。近年来许多企业用人单位都希望毕业生在签约前来单位实习或试用,其目的就在于考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潜质。通过我校多年的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工商管理类学生的这些能力是可以通过参加科技创新、社会实践调查、企业兼职等活动得以提升的。同时,从已毕业的历届毕业生我们也能发现,可持续发展能力关系到学生能否实现持续就业的愿望,也关系到学生未来事业发展的态势是否兴旺。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实践探索

据教育部资料显示,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属于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究其主要原因还在于毕业生适应能力不强、所学知识达不到工作要求、就业竞争力不具优势等问题。为此,兰州交通大学近年来,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为重任,以加强“三项能力”培养为主导,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1)强固基础以优质教学资源大力提升学生专业能力

一是夯实基础、注重实践、突出应用,着力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夯实基础,主要是强化英语、数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等课程的教学,坚持四年教学不断线。在保证专业核心课程开设质量的基础上,开设一定学分的经济管理类基础课程,为学生拓展专业基础做好铺垫,强化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的质量。注重实践,以实践教学和动手能力培养为主导,将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实验、实践教学的学分,占总学分的1/4以上。将企业经济活动、经济运行状况通过ERP实验、会计仿真模拟、证券投资即时模拟等实验再现真实情境,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突出应用,以职业规划、特色培养为目标,以专业选修课为平台,进行专业人才的纵向深化培养。强化了专业技能训练,为工业、铁路运输、流通、银行等企业进行特色人才培养,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要。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开放实验、创新实验、学科竞赛、课题研究、社会实践等,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各类科研训练的支持平台,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培养,努力提升学生服务、奉献社会的能力与水平。二是抓好专业核心课程与及教学团队建设,为学生提供坚实的专业学习支撑。多年来,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以工商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与教学团队建设为切入点,在已有的工商管理类专业9门核心课程中,已建成“财务管理”、“管理学”、“微观经济学”3门省级精品课,5门校级网络课程。核心课程的高标准建设为工商管理类学生专业学习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继而通过核心课程省级教学团队的建设,有力地推进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先后建成了案例库、习题库、试题库、课件库等,开通了网络课堂和网上答疑系统,以优质、丰富的教学资源,极大的延伸了课堂教学的内涵,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三是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强化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将“学思结合,知行统一”贯穿于大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为做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管理与工科知识的融合,形成了由“基础操作性实验、综合应用性实验、设计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和多个模块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图1)。该实验体系,其内容涉及24门课、193个实验项目,所占比重分别为50%、40%、10%。为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每年都要对实验项目做出更新,及时补充、完善各专业系列实验指导书;其特征具有明显的系统性、综合性、融通性、实战性、开放性;实现了实验教学内容、技术平台、实验教学团队的一体化整合;体现了实验教学手段、教学工具、教学方法和学习组织形式的有效对接与融通。学生在校期间能够通过仿真软件的学习与训练,达到目前国内用户群最多的用友ERP管理软件、市场营销模拟软件等的熟练运用,真实了解企业运营情况,体验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另外,通过一系列的模拟与实训,使学生体验了从实验项目课程内实验独立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小型科研课题研究参加校、省及全国各种竞赛的创新教育的全过程,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经调查,学生对专业实验教学总体评价满意,认为对他们的知识运用、团队协作能力和应用能力提高很大。四是发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作用,为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我校省级经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管理类基础模拟”、“市场营销模拟”、“经济法案例模拟”、“会计实训仿真”、“会计手工模拟”、“电子商务”、“情景模拟”、“经济模拟”8个专业实验室,有ERP-U8管理软件、福斯特等公司的应用软件28套。该中心已成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服务平台、创新能力提升的助推器、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孵化器,中心已开设24门实验课,193个实验项目,面向全校8个本科专业和3个硕士点开放,每学年约有1800余名学生在该中心完成各类实验教学任务。另外,还通过跨专业实验、选修课实验、各种模拟大赛等创新实验课的开设,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中心的作用;通过校企共建3S平台,合作教学、交流学习等方式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和示范效应。目前,该中心已成为培养工商管理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摇篮,提升就业能力的重要基地。学生在该中心完成的多项兰州交通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获得好评。

(2)构建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保障工商管理类人才通用能力的提升

通用能力不仅是大学生不断增强学习能力的基础,而且是在大学毕业生当面临就业、晋升、转岗等多样性选择中增强竞争力。这就需要高校人才培养中,努力构建多维度的组织、管理及服务体系,这对工商管理类人才通用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一是强化相关的基础知识,为提升学生通识能力奠定基础。首先,将数学作为培养学生运算推理能力的重要手段,从事经济研究必不可或缺的一种科学分析方法予以高度重视。我校在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了经济数学、线性代数、概率数理统计三类必修课,数学建模等多门选修课。其次,拓展英语教学。在开设大学英语、英语口语、商务(或财经)英语、经典外文文献选读等课程的基础上,还长期开展双语教学,现已形成以14名青年教师为骨干的“双语”教学团队;“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国际贸易学”、“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在内的双语教学课程群。通过双语教学的实践,使学生熟悉了国际商务运作模式,为学生进入外资企业或从事涉外业务奠定了基础。双语教学使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历届英语四级累计通过率在80%左右,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第三,注重学生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强化。在当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下,无论是做出怎样的宏观决策或微观管理,都需建立必要的应用模型,这一过程都与计算机紧密相关。为突出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了计算机基础、VB程序设计、数据库、办公自动化四门必修课,计算机网络、网页设计等多门选修课,专业实验课多数也是借助计算机模拟来实现。二是多措并举,为提升学生的通用能力创造条件。丰富多彩的团学活动,促使学生清楚自己的社会使命。从情感教育、养成教育、自信教育、主题教育,探索体验教育、“自媒体”教育等6个方面开展教育活动,通过学校各级管理层面有效的联动机制,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强化本科生导师责任制,实现对大学生的全方位的精心指导。导师对学生的学习计划,学生选课、学习方法、专业发展方向、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都要精心指导,将其具体任务分解细化至每学期。举办各类论坛、讲座,提升学生对职业的认知度。举办“创业创富论坛”,邀请北京中铁二十二局、甘肃武威市交通局、甘肃祁连山股份有限公司、华润雪花啤酒甘青藏公司等企业的高管为学生讲授企业管理经验;邀请我校已毕业的MBA学员每年5月、10月两次进(本科)课堂,帮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事业成功经验分享,并开展企业发展、社会需求、能力养成等方面的讲座与交流;邀请实习企业指导教师担任学生的职业生涯导师,与学生交流沟通如何制定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采用多种方式,搭建就业能力提升平台。挑选在就业、考研、公务员、选调生、资格证书、银行系统等考试与选拔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以深入学生班级的形式进行经验交流活动;举办企业模拟招聘大赛,邀请相关企业人力资源部、高校招生就业处领导等作评委,通过制作简历、岗位竞聘演讲、专家点评等环节,培养学生的求职能力。以毕业实习带动就业,与广东智通人才、宁波人才中心、东莞人力资源局、德邦物流、红豆集团等形成了合作关系,建立就业实习基地。积极拓展就业渠道,邀请中储物流公司、西部中大建设集团、链家地产、光大银行、甘肃银行、TCL乐华多媒体事业部、兰州商业会计学校等单位来校招聘,提供就业岗位。

(3)适切的教学方法与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形式,提升学生持续发展能力

3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实践探索取得的成效

工商管理论文【第五篇】

摘 要:

谈及工商管理教育,就不得不提经济的发展,因为工商管理教育是经济时代的产物。但是我国的工商管理教育存在严重的问题,如就业指导与服务机构不健全、只能不完善等,工商管理的教育与市场严重脱节。本文基于此北京,对工商管理教育进行了概述,分析了我国工商管理教育的现状,包括存在的问题,并对工商管理教育做出了展望,其中包括为改善当下的教育状况所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

工商管理;教育;展望;措施

一、工商管理教育概述

工商管理硕士,也就是工商管理教育,简称为MBA。尽管工商管理教育在中国己经有十五年的发展历史,但人们对工商管理教育的内涵认识还比较模糊,直接影响着对其市场适应性重要程度的认识。工商管理教育的生源主要来自企业或政府经济管理部门有实践经验的现职人员,且必须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学生在修完一定课程、达到规定的学分以及其他要求后,获得硕士学位,毕业生就业主要是面向各级各类工商企业。从性质上讲,工商管理教育是一种高层次的职业教育。

二、工商管理教育现状

相对于其他的工商专业类教育,工商管理教育的发展历史是短暂的,而我国的工商管理教育的发展历史更为短暂。这样的历史背景决定了我国工商管理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

(一)缺乏大型的实习基地和系统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工商管理教育是应用教育,强调的是动手能力,工商管理毕业生最突出的问题是眼高手低,大型实习基地的建设非常重要。目前比较有名气的院校还有实习基地而一般的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还很欠缺,企业对工商管理教育了解还远远不够。建立良好的校企交流对工商管理教育就业也有很大作用,对企业提供了人才后备库,是一件双赢的事,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力度。

(二)发展不平衡问题

由于历史、经济、环境、政策等方面的原因,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严重失衡,工商管理教育培养院校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东西部院校间工商管理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另一方面是重点院校与非重点院校间的工商管理教育发展不平衡。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地理位置差异成为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非常重要的因素。由于我国西部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温的年、日较差都大,干旱缺水、风沙危害、土层痔薄,并不是非常的适合人类在该地域生活,生产以及其他人类活动。因此在该地域的人口数量不如东部地区多。沿海地区在经济交流上比深居内陆的西部地区有很大的优势。而且东部发达的经济也吸引了许多西部的人才。国家要西部大开发,需要人才提供智力支持,工商管理教育毕业生是中坚力量,可东部考生不愿意报考西部院校,西部考生也想走出西部,借此机会到东部发达地区读书,西部院校尽管每年也招够了名额,可留在西部支持西部大开发的还是远远不够。教育部重点院校与非重点院校发展的不平衡。重点院校有较多的经济和政策支持,社会对她的认可度比较高,毕业生就业较好,能吸引到足够多的考生,也比较容易选择优秀生源。

三、工商管理教育展望

从整体上来看,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我国各行各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工商管理教育会迎来一个快速稳定的发展时期,但是要想让工商管理教育获得比较好的效果,就必须对现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做出一定的改善和调整。

(一)调控教育规模,建立合理的层次结构

我国管理教育的层次主要划分为专科、本科、研究生以及不同层次的管理培训,在专业设置上也比较复杂。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管理教育特别是本科和专科教育在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获得了快速发展,总体供给规模基本上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工商企业的人才需求。但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成熟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将形成对管理类硕士研究生教育,尤其是工商管理教育的巨大需求。从国家的角度,需要对整个管理教育的结构加以调整。参考欧美国家管理教育发展的特点,建议遵循“市场认可,分类指导”原则,使我国管理教育中各层次的教育有较好的衔接和恰当的转换关系,实现不同层次、类型的管理教育有机结合。为此,可以将管理人才和相应的教育机构分为互相衔接的层次实施不同的发展政策。

(二)理顺管理体制,促进市场化运作

为使工商管理教育与社会需求实现协调发展,首先需要政府转变职能,减少对工商管理教育的微观管理,加强宏观调控,增加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将招生权和学位授予权真正下放给工商管理教育机构,使其根据市场需求信息调整招生、培养、就业指导等活动,从而“以自身看来合适的方式自由地分配资金;自由地招收教职员并决定其工作条件;自由地选择学生;自由地设计和传授课程;自由地设置标准和决定评价方式”。 政府应该发挥好服务职能。工商管理教育在中国属于新兴事物,教育市场还不很完善,配套性服务中介机构还很缺乏,教育机构与企业的关系也不是很紧密。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在宣传教育理念,提供工商管理教育市场信息,提供师资培训,促进教育机构和企业的联系,加强中国本土化案例建设和流通,促进对外合作交流以及扶持教育中介机构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四、结束语

从国家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我国的工商管理教育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在其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亟待待解决的适用性问题。研究表明这些问题是有措施解决的,今后的发展是有策略可用的。除了文章中所述的问题或者建议,工商管理教育还有很多方面的工作需要完善和改进。如提升我国工商管理教育适用性的策略与制度方面,从方向性、概念性的角度进行探索,研究其具体实施手段和过程,设计出符合我国实情的改革方案。再如,从国际比较、产业结构和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角度来分析我国工商管理教育在微观层面的适用性;从学生需求的角度来分析工商管理教育在宏观层面的适用性等。

48 10645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