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读书分享心得体会范文总结精选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读书分享心得体会总结【第一篇】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做不抱怨的老师》一书,我感受颇深。一直以来,老师这一职业被认为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生子女是越来越多,家长对老师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就无形之中给我们老师带来压力。所以我们老师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工作有较好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生活的简单而充实。

抱怨产生不了任何喜悦,也不会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会让我们的负面情绪不断叠加,从而产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种智慧,老师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抛弃让学生人人灿烂的想法,顺应自然,那么孩子们的笑脸会不会更多些呢?就像有些老师,学生考了96分还是不够,似乎只有100分才能算优秀。我们老师总是不满足于孩子的成绩。就像有的学生上课稍不认真,一旦被老师抓住,马上就会被批评一顿;下课跟同学有些小摩擦,又被认为是打架。其实冷静下来,仔细想想,一堂课40分钟,谁能保证什么小动作也不做。只要学生改正过来就行了。很多时候,学生之间的小摩擦,也不那么紧要。这正如自然万物的生长一样,在摩擦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相处的艺术。因此,我们老师让学生在摩擦中学会生存,在摩擦中成长,这是一种自然选择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我们老师不必代劳。

我们老师经常也会抱怨:现在的孩子怎么那么不听话?怎么那么坐不住?怎么那么难教?怎么那么不爱学习?家长怎么也不管管?其实,冷静想想,可能是我们老师有些小题大做了,上课思想开小差,我们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学闹矛盾,告诉他们要友好相处,不能太冲动。其实转脸他们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学作业没做齐,可能确实是家里有事,给耽误了,也只是偶尔没有完成。有的同学考试没考好,因为他就只能考成那样,也就那水平,他已经尽力了。当面对学生的问题时,我们老师要试着相信自己的学生,试着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一来,不但问题能迎刃而解,师生双方都学会了好多道理。

有的事情,我觉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说说就行了。毕竟没有不犯错的孩子,关键是他不要放弃学习,继续努力,我们没必要严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对学生要多加鼓励,少些批评,鼓励他们。

每个孩子成长阶段的需要不尽相同,懵懂无知的时候要知道灌输引导;渐渐长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独立了还有鞭策鼓励。爱不是只用单一的方式一路贯彻到底,爱是讲层次的。只要善于引导,灵活多样的使用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天才可能就出现我们的手中。我们应该更用心的去教学生,去感受学生。去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另一份财富。如果用心,是可以教给学生很多东西的,不仅仅是学科知识!学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紧,使他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意义更大一些!我们给学生希望,他们就成为我们的希望了。你是笑着面对自己的希望呢,还是苦着面对自己的希望呢?笑着面对希望,希望会越来越多,你会找到越来越多的快乐!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时注意,保持快乐的心情,做个阳光老师。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

读书分享心得体会总结【第二篇】

读书是一种愉悦而有益的活动,它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拓宽我们的眼界,还可以启迪我们的智慧,塑造我们的品格。然而,读书也是一种独自的行为,如果能够将读书的心得与他人分享,将是一种更为丰富和有意义的经验。在我长期读书并进行分享的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读书分享的重要性,以及它所带来的种种好处。

读书是一种精神交流的方式,而分享则是读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首先,分享能够扩展读者的视野。当我们分享我们所读的书籍时,不仅可以让别人了解到这本书的内容和观点,也能够从他人的分享中获得新的思考和见解。通过分享,我们可以将多个人的智慧结合在一起,形成更加全面的知识体系。其次,分享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理解。读书分享是一种对话的过程,我们可以倾听他人的观点,与他人互动,从而建立互信和友谊。最后,分享也是一种回馈的方式。我们能够通过分享帮助到他人,让他人从我们的经验中获益,这种无私的行为能够给我们带来内心的满足和成就感。

第三段:分享的方法。

读书分享有许多不同的方式和途径。一种常见的方式是参加读书会或图书讨论会。在这样的活动中,人们可以选择一个共同感兴趣的书籍,在一起讨论并分享各自的理解和观点。这种开放的交流能够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同一本书,获得更加全面的理解。另一种方式是书评和读后感的撰写。通过书评,我们可以将自己对书籍的评价与观点表达出来,与他人进行交流并得到反馈。这种方式适合于那些喜欢独立思考和撰写的人。除此之外,现在的网络平台也为读书分享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我们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自己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与朋友和关注我们的人分享。同时,我们也可以参与在线论坛,与更多的人分享我们的读书经验。

第四段:分享的技巧。

分享是一种艺术,而如何做好分享也是一门需要学习和提高的技巧。首先,我们要选择合适的分享对象。分享对象应该具备一定的知识背景或对该书籍感兴趣,这样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我们的分享。其次,我们要注意分享的方式和语言。分享应该遵循清晰和逻辑的顺序,能够准确地传达我们的观点和感受。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案例和实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同时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和礼仪。最后,我们要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意见。分享是一个开放的过程,我们应该乐于听取他人的不同看法,并进行建设性的交流。

通过读书分享,我们可以获得许多好处。首先,我们可以积累更加丰富的知识。通过与他人的分享,我们能够了解到更多不同领域的书籍和观点,提高我们的学识。其次,分享能够培养我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分享,我们需要组织我们的思维,清晰地表达我们的观点和看法,这对我们的思辨和表达能力都是一种锻炼。最后,分享还能够培养我们的社交能力。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我们能够建立联系,扩大人际关系网络,并且获得他人的认可和支持。

总结:

读书分享是一种有益而愉悦的活动。通过分享,我们能够扩展视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同时也能够给予他人帮助和回馈。选择合适的分享方式和不断提高分享的技巧,我们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好处。因此,在我们读书的过程中,不妨尝试将所读的书籍与他人分享,让这种美好的经验变得更加深入和丰富。

读书分享心得体会总结【第三篇】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20级知行文科试验班的。今天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大二的leader代表在这里发言,与大家分享在大学生活中,我对于阅读的思考和体会。经历了一个学年的阅读过程,我渐渐发现,读书的旅程,总会经历这样三个阶段:以心头的疑问和好奇为开始,以开放的思考和交流为过程,以宽阔的视野和心态为收获。在知行书院的睿德读书会,在这段即将开启的阅读之旅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将与经典一同成长。读书的源起,总要追溯回我们心中对于这个世界,对于自身生活的种种疑问。“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一个“问”字,便成为我们潜入书海,追寻活水的最初动力。我们带着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带着观察身边社会生活的问题,乃至带着这个时代、这个国家的问题,开启一段阅读的旅程,叩开古代贤者与现代智者的大门。

在中国经典的研读中,我们追问着儒家与道家的矛盾与融合,阅读先秦诸子在战乱时代的忧国之心和对社会治理的独特构想,寻找古文书简中对于现代治理的阐释与启发;在西方经典的阅读中,我们追问着希腊与罗马的兴盛与衰亡,品味柏拉图与西塞罗的人生智慧和政治哲学,寻找海洋文明在历史起点上的原初表达;在贝卡利亚的法律世界里,我们追问着犯罪与刑罚的历史、发展与未来,寻找“心中饱含正义,目光游走在事实与法条之间”在今日法治社会的意义;在亚当斯密的经济蓝图中,我们追问着分工、财富与道德的关系,寻找政治经济体系里恒久不变的自由与正义。在这些问题的背后,是我们在这个涉世未深而又见识初成的年纪,对于自我和外在环境的好奇与探求之心。所有的疑惑不一定都能够在书中找到答案,但我们又深知,读书的意义并不在于那一个确定的答案,而在于在这追问的过程之中,我们能遇见多少不同的经典的阐述,能在多少矛盾与对立的观点中求得包容与新知,能启发出多少创新的更深层次的思考与追问。我们因疑问和好奇而踏上阅读的旅程,不问终点何在,只求能够在字里行间见识最美的风景。

读书的过程,也是一个思考和交流的过程,我们深刻地思考心中的“独立之精神”,开放地交流书中的“自由之思想”。“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这是独自阅读时,屏神凝思的安静与自在;“谈笑鸿儒,赌书泼茶”,这是共同交流中,思想碰撞的趣味与欣喜。独立思考者,能够养成细细品味、深思熟虑的阅读习惯,作为平等交流的基础;交流互助者,则能接纳相同与相异的观点,激发更为深入的思考探求。思考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有深度的平静。在大一的学习生活中,我曾困惑于每日课堂讲授的种种不同的乃至矛盾的学术观点,也曾困惑于紧张忙碌生活的意义,直到有一天在图书馆的自习室念书,在一个安静自在的环境中读到古今作者面对矛盾处境的作为和他们生活的经历,读到“以无生之心态做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心情过乐观之生活”的态度,读到一种阅读和思考带来的心境平和的快乐,从此自己也立下了“横扫北航图书馆”的宏愿。而交流,则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有广度的视野。在大二的德国古典哲学研讨中,我们面对着笛卡尔、斯宾诺莎、康德,这些伟大哲学家的著作,本感不明觉厉,却能够在与老师、同学的探讨之中抽丝剥茧,步步深入,明,然后觉厉。更有交流之中聆听同学观点所带来的新鲜感悟,常常使人有惊叹之感;乃至批判辩驳之中的对手,也在彼此推动着直到走向矛盾观点背后的共通答案。我们的睿德读书会作为leader计划的一个项目,也正是为了给我们大一和大二的同学一个阅读经典,交流思想的机会。独立的阅读和思考,能够使我们学会在古今中外纷繁的观点之中形成一家之言,坚持自我的思想创见;与同学的沟通,则能使我们在平等的氛围之中,发现观察问题的不同角度,体会新鲜观点碰撞的快乐;与学长学姐的互动,可以带来与所承学业密切相关,与切身经历紧密相连的经验与引导;与知行导师的交流,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使经典阅读能够进行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之上,吸纳智慧、启蒙思想。读书的收获,对我来说,是一种开阔的视野和一颗包容的心灵。鲁迅曾说,“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而身处大学,在有限的时空之中,我们如何使自己的阅历远达那远方的风景和远方之人的故事?读书,便是我们扩展视野的方式之一。身在沙航这样一个美丽平静的校园,我们可能难以想象千里之外、千年之前的世界和当时当地人们的生活,但阅读可以把我们带到那里,带我们在我们所生活的土地上,去看东北边陲呼兰河的风土人情,江南小镇的昆曲雅音,陕北高原白鹿村的恩怨纠葛,闽南故事里的两岸乡愁;带我们到大洋彼岸的人类群星闪耀时,去看千年帝国拜占庭的陷落,滑铁卢的一分钟,歌德热恋的悲歌,与马赛曲神佑般的创作。阅读的启蒙在书籍的旅途中进行,于观点的差别中感受不同作者的精神气质,于思想的启迪中察觉不同时代和国度的观点和指引,于知识的土壤上识见人与人性的多样与统一。我们会逐渐意识到不同情形之下人的观点、文化的状态具有如此繁多的角度和种类,也逐渐意识到日常生活中偏见的形成何其轻易。我们会逐渐发觉事物之间紧密相依的性质,没有任何一个专业领域是孤立的存在,其生存与发展必然需要更为广阔的联系网络和更为坚实的智力支持。而开阔视野所带来的,也必然是一颗更加包容的心灵。因为认识了书籍之间的观点差异,因为见识了书里世界的幸福与悲哀,我们更能够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接纳众多不同的思想和态度,在真正理解之前保持一种中正平和的眼光,去发掘价值、批判补正。

因为不懂得,所以更愿意去阅读和了解;因为懂得,所以更能有同情的体谅和宽容。每一本书都有着它核心的问题、成书的背景和独特的思想,字里行间都是一位有血有肉的作者与我们倾心而谈。有了这样一颗包容的心灵,我们在面对书本、学习,乃至面对大学生活中的种种考验与历练时,都能够更加从容和淡定,也因而能够更好地成长。读书是一场走向远方的旅行,通过阅读,我们走遍南北东西,走遍古今中外,去识见世界上如此多样的'风景,去感知、比较和辩驳,去挖掘事物之间普遍而必然的联接,从更为高远的角度去探寻事物发展的历程与背后的原因。在阅读的旅程中,也许不会缺少困难,但一定足够踏实和真诚;也许写不进我们的简历,但终将化进我们的心灵与性格。而我们的幸运所在,便是今日在这里,能够有书院leader计划之下的睿德读书会,能够有身边的同学和导师,陪伴我们在经典的阅读之中一同起航,一同成长。“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衷心地希望我们都能够在日后的阅读之旅中,记得此刻,旅途伊始的这个起点上,我们心中所有的思考与愿景。祝愿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同学都能够在读书会,在leader计划之中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谢谢大家!

文档为doc格式。

-->

读书分享心得体会总结【第四篇】

阅读是一种美妙的体验,它不仅能带给我们知识和智慧,还能使我们感受到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升华。而读书分享,则是将个人的阅读体验与他人进行分享,不仅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还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通过读书分享,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分享的乐趣、拓展了自己的思维方式、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我愿意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享受读书的乐趣。

首先,读书分享让我体会到了分享的乐趣。阅读是一种独自静心的活动,而读书分享则能将这种独特的体验与他人分享。每当我读完一本好书,我就迫不及待地与朋友们分享我所获得的感悟。通过分享,我可以感受到他人的兴趣和关注,同时也能够听到他们的不同见解和观点,这种交流让我倍感愉悦。读书分享不仅可以帮助我巩固对书籍内容的理解,还能够拓宽自己的知识范围,从他人那里接收到新的思想火花,提升自己的思维境界。

其次,读书分享帮助我拓展了自己的思维方式。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都是独特的,分享读书体会的过程中,我可以从他人的阅读角度和思考方式中受益。他人对于同一本书的解读和思考可能与我截然不同,这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不仅可以帮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看法,还能够激发出我对于问题的新思考。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我可以用更宽广的视野来看待问题,更加开放和灵活地思考,这对于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

再次,读书分享提高了我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分享读书体会需要用言语将自己的思想与感悟传达给他人,这要求我能够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分享的过程中,我需要选择恰当的词语和句子结构,使他人能够准确理解我的意思。同时,我还需要思考如何将自己的感受和理解生动地展现出来,使他人能够与我有着共鸣。这样的交流和分享让我时刻保持对语言表达的思考和提升,使我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最后,读书分享让我更加懂得感恩和尊重他人的观点。每个人的价值观、经历和背景都不同,因此对于同一本书的理解和感受也会不同。在读书分享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尊重他人的观点和见解,也懂得了欣赏他人的独立思考和独特观点。即使对于同一本书,他人的理解与我不同,但我仍然能够接纳和欣赏他们的不同见解。通过与他人进行读书分享,我更加明白阅读是一个多元的体验,每个人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观点,也需要被尊重和理解。

总而言之,读书分享是一种宝贵的体验,不仅能够带给我分享的乐趣,还能够拓展自己的思维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促使我更加懂得感恩和尊重他人的观点。通过读书分享,我不仅能够极大地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还能够与他人一起探讨、交流和成长。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持续地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也期待与更多的人一起共享读书的乐趣。

读书分享心得体会总结【第五篇】

暑假里我读完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西游记》原著,感受十分深刻。和小时候我读注音简单版的感受不同,那时我喜欢打打闹闹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喜欢故事中他和一个又一个妖怪打斗的精彩场景。现在我却很佩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我觉得他能通过一个个想象力丰富的故事,告诉我们很多的道理,尤其是“真假美猴王”这回,表面上是另一个捣乱的假悟空,但是细细想来,背后的寓意真是让人深思回味。

这个章回主要讲述了六耳猕猴假扮孙悟空,来到凡间到处惹是生非,变作美猴王,甚至还打伤了唐僧。孙悟空得知此事之后,与假美猴王大战了几十回合,不分胜负,其他菩萨对于两猴也是真假难辨。最后他们打去了如来佛祖那里,如来佛祖慧眼一看,假的就被识破了,然后悟空就将六耳猕猴打死了。

也许六耳猕猴就是另一个孙悟空!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六耳猕猴理解为孙悟空内心深处另一个黑暗的自己。人有善恶之分,猴也是如此,作为普通的猴子,或许可以向往绝对的自由,可以偶尔使坏,但是孙悟空保唐僧去西天取经是为了成佛的,所以他需要去掉自己的劣根。在《西游记》的最后一回中,师徒四人取得了真经,最后成了佛,如果六耳猕猴没有被打死,那么孙悟空恐怕是成不了佛的,他依然会有大闹天宫的勇气,依然有去阴曹地府修改生死簿的胆量,他无视规则、挑战底线。所以六耳猕猴在本书中应该是孙悟空完成自我救赎的一个障碍。最后,他在佛祖的指点下,勇敢地战胜了自我,自己亲手打死了六耳猕猴,也打死了内心中另一个可恶的自己,从此他真正实现了自我的统一,也向成佛迈出了实质性地一步。

我每每想起这章就会回味,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该这样呢?虽然没有佛祖的指点,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来接受前人和高人的指点。家长们通常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同学比,比上培训班的数量和效果,比投入学习的时间,比取得的学习成绩,但是其实我们不应该总是和别人比较,虽然比较或许会产生一定的动力,但是有时候也会形成一定的压力。我觉得我们更应该拿现在的自己和以前的自己的比,看看今天的自己是不是比昨天更努力,看看今天的自己是不是比昨天有了更多的进步,看看今天的自己怎样才能比昨天的自己更优秀。就像《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一样,打掉原来的自己,重新找回自己。

在生活中,大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希望每个人都能勇敢地面对新的自己。

48 15979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