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数学论文范例参考(精选4篇)
【导言】此例“大学生数学论文范例参考(精选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大学数学研究论文【第一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 ; 教学整合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内涵与意义
1.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多种感官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依靠“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进行说教式的教学,媒体运用单一,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乏味感。如何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动画是小学生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设计制作出包含动画的课件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上《几分之一》一课时,我们设计了“猪八戒吃桃子”动画。滑稽的人物,优美的音乐,诙谐的解说,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乐学氛围,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而易接受,为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它比传统的手段激趣,效果要好得多。通过有趣的动画引入课题,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为学习新知提供了要思考的问题,诱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浓厚兴趣,迫切要求掌握新知的欲望也油然而生。
2.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学生学习一个知识,一般都要经历“感知——理解——积累——运用”这样的一个过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和不易操作的实验活动过程进行处理,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学生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不易理解。关于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教材虽然采用实验的方法,把圆分割成16等份,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然后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S=2πr。但是,实验过程比较复杂,难于操作,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再者用圆拼成的近似长方形时,让学生想象出分割的份数越多,拼得的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形(渗透了“极限”思想),这对于小学生来讲很难想象,学生所看到的只能是把圆拼成的一个长方形,致使学生对所推导出来的公式的精确性持怀疑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利用动态展示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使抽象化为具体,化难为易,以达到最佳效果。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可以弥补传统媒体的不足,突破一些教学上的难点。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在讲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时,用传统手段,包括直观操作、投影演示等都很难把要害讲清楚。而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方便地演示:将两个角平移重叠,将角的两边长短随意改变。学生通过观察动态的过程,小学数学论文很容易地归纳出“角的大小与两边长短无关,而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3.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增加了教学容量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具有常规电教媒体的特有功能,并且能综合它们的优点。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一张嘴巴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它们都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将以前需要在黑板上抄写的教学内容事先做在课件中,上课时鼠标、键盘轻轻一动,教学内容立即呈现于屏幕,节约了板书的时间;大大增加课堂的容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在复习课上,利用多媒体课件效果尤为理想。边复习,边进行课内练习、矫正练习、迁移性练习,并在其中加上习题答案,及时进行错误订正,可以大大缩短教师板书时间,一节课下来,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学习的状态。
4.优化了练习,深化了学生思维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可以达到优化练习,从而使学生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练习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又是运用知识发展技能的重要手段,它需要有坡度、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练习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省时、容量大、拓宽思路的特点来强化练习效果,提高练习效率。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后,我们就利用计算机创设“虚拟商店”让学生当售货员与消费者,进行仿真练习。
由于信息技术演示具有“应变”、“重复”的功能,因而这种练习可不断重复,使练习效果不断强化。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主要模式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可以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探索与生活紧密结合问题情境和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分析问题,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逐步养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其操作程序如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变抽象为具体,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反响,激活学生的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其形、声、光、色并茂,更易于学生的接受,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易于唤起学生创新的“火花”。
2.主动探索,尝试解决——这一过程的设计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的个性充分得到发展,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归纳思路,提炼方法——学生通过主动探索、交流后,教师接着引导学生归纳反思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使学生思考形成共识,以完成知识形成条理化、系统化。
4.练习巩固,适当扩展——练习是对新知识的巩固和延伸,是学生实践活动的体现。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设计一些变式练习和一些开放式的练习,以唤起学生创新思维。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需注意的问题
1.不要一味追求信息技术的“技术含量”,忽视先进的教学理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重在其“实用价值”,并非其技术含量的高低。有的老师认为软件越高级,会用的人越少越好。其实这偏离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初衷。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思想的现代化,远胜于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教师要认真钻研教育理论,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规律,使信息技术在教师的驾驭下发挥最佳作用。
2.注意信息技术与传统工具达成平衡。信息技术的使用为学生学更多更深的数学提供了可能,也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开拓了广阔空间。但是,它不能被用来代替基本的数学活动,如实际观察、直观感知、基本运算、逻辑推理等。因此,应当使信息技术的应用与传统的纸笔运算、逻辑推理、动手操作、画表作图等之间达到一种平衡。
3.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交流。情感作为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方面,因此课堂上要加强生生及师生间的语言交流,建立积极和谐的人际关系,避免出现由传统的“满堂灌”变成了“满机灌”,扼杀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抑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心灵封闭”现象的产生
总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无疑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我们应当充分挖掘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扬长避短,努力使之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开创课堂教学的新天地。
大学生数学论文范文参考【第二篇】
学生的计算能力水平和发展同其自身对数学理论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有着深刻的联系。数学中的计算步骤都是以充分地理解相关理论为基础的,数学理论通过计算步骤的完成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印象。其中,在数学学习中计算能力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一)灵活掌握数学计算法则
计算法则是对计算步骤的总结和概括,所有的数学性理论和法则都是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概率的。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学生需要明确地运用数学理论和规则指导自己的计算,同时,对该理论要有正确的解读和理解,要知道为什么需要遵循这个规则来进行计算,不能死记硬背。对计算法则的正确理解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
(二)灵活的计算技能
考核学生的计算技能,主要是通过计算的正确性和效率两个角度。计算技能掌握越熟练,其效率和正确性也就越高。随着学生学习程度的加深,其计算过程可以说是一种自动化、本能的过程,既复杂但是又很完善,是一个目的明确的规范化的练习过程。计算技能的形成和提高,是在学生已有的数学理论基础上,通过不断练习和巩固来实现的。计算技能可以说是学生的一种内在技能,包括学生的记忆能力、感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其中思维能力占据主导地位。[3]
大学数学研究论文【第三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随着近些年来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阶段的教育中也明确的提出: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小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不出现偏科的现象。目前小学阶段的教育中,语文和数学还是最主要的两门学科,相对于数学课程来说,小学语文因为有较强的故事性,所以更容易被小学生所接受。很多小学生会认为学习数学很枯燥,除了背加减乘除法的口诀就是背一些数学公式,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给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增加了诸多困难。实际教学中,学困生的问题或多或少存在于每个班级,然而学困生的形成大多数都不是因为学生智力的问题。如何转化学困生,是当前我们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1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1.1学生缺乏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难以学好数学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的态度,大多数学困生会因为觉得数学学科枯燥乏味,因而在学习数学时会比较随意,往往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遇到难题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此外,还有的学生因为在其他学科的学习成绩也比较落后,从而导致自信心的缺乏,认为自己不够聪明,学什么都学不好,面对数学更是产生了畏惧心理[1]。这些都是造成学困生不能学好数学的主要因素,同时也让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大感头疼。
1.2教师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说到数学教师,很多学生的第一印象都会觉得数学教师大多数都很刻板严肃,学生与教师之间存在距离感。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也很少有感情投入,关注的重点往往只在对知识的讲解上。还有少数教师只喜欢数学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甚至还有厌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从而造成这些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厌学心理。再加之本来就比较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使学生在心理上更加抵触数学,最终导致学生更加难以学好数学。
1.3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学习习惯需要学生通过长期的实践来逐步建立和养成。对于学生而言,学习习惯的好坏对他们的学习效果有着巨大影响。大多数时候,学生的学习品质都是由他们的学习习惯所决定的。学生如果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他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如: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以及学习意志不强等问题,而在这些问题的影响下,学生更难以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此一来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大多数学困生的不良学习习惯都表现为:课堂上注意力不能集中、不愿意主动思考问题、无法独立完成数学作业、没有良好的读题和审题习惯以及完成解题后没有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2.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是科学和严谨,同时数学还是一门具有抽象性的学科,这也是学困生不能学好数学的主要原因。要让学生学好数学,就需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的展现给学生,使其能够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趣得到提高。由于小学生年龄还小,通常都比较好动,容易对身边的新鲜事物感兴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2]。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课后作业,让他们回家之后利用废纸张自己动手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盒子各一个,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裁剪和粘贴制作纸盒,制作过程中可以参照自己的铅笔盒和家中的收纳盒等。最后要还要在课堂上表扬做得好的学生,以及耐心的指正做得不太好的学生。这样一来,既帮助学生加深了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授课内容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达到了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2改进教学方式:
教师要积极改进当前的教学方式,教学流程要根据教材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设计,同时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组织和开展例如: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以及动手操作等多种新式的教学模式。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知识更加直观,从而让学困生也能够积极的参与学习活动,让他们从中体验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且接受所学的内容,以此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多为学生介绍有关数学的发展史和小故事,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此外,教学时还需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不同数学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由于数学学困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差,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从他们的实际水平出发,深入浅出的进行教学,适当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标准,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的数学基础上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2.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有效的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生有良好的表现时,要及时的给予表扬,并且尽量的为其创造条件使其能够重复出现,从而使学生形成习惯。对于那些不良的表现,教师也要及时的给予否定,使其出现的机会减少。教师要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分析,以此增强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进而达到促进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其制定学习目标,并且经常对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验收,发现有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时的进行修改。尤其是在目标制定的初始阶段,不能给学困生制定过高的学习目标,要让他们从中能够体会到完成目标时的成就感。教师要及时给予他们表扬和鼓励,帮助其养成给自己制定学习目标的好习惯。
3结语
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数学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细致有效的开展这项工作,既要帮助他们改变对数学学科的思想认识,同时还要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才能让他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
数学毕业论文【第四篇】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目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公共服务快速发展的阶段,需要大量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地方高职高专院校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进一步树立以育人为本、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加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努力解决学校发展中的瓶颈问题。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地方高职高专院校对学生在学术上的培养远远比不上重点本科院校,因此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指引着地方高职高专院校的转型发展。学校的转型发展建立在各学科的转型之上,课堂授课模式的改革便是转型的第一步。以往“数学教学设计”的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学生学情和时展,不利于学生的学习。2007年美国萨尔曼•可汗(SalmanKhan)利用网络视频进行“翻转课堂”模式授课获得成功,以他命名的可汗学院“翻转课堂”教学被加拿大的《环球邮报》评为“2011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比尔•盖茨称他“预见了教育的未来”“引领了一场变革”。此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在高专院校课堂上实现翻转课堂教学也是可行的。高专院校的课堂不像初等教育的课堂以掌握知识应付考试为主,目前许多教师在中小学课堂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由于种种原因,不被学校、家长、学生所接受。但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立足学生专业发展,摒弃分数至高的应试意识,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技术能力。对“数学教学设计”学科,采用翻转课堂的理念进行一系列教学模式改革,就是必要且可行的。
二、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的教学对比分析
本文以“数学教学设计”这一门课程为例,进行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的教学对比分析。1.传统课堂中的教学模式。(1)课前部分现在的高校课堂上,部分学生无所顾忌的睡觉、玩手机,根本不认真听讲。部分学生会预习教师要讲的内容,但他们的预习也受时间、空间、目的的制约,顶多阅读教材上的内容,无法与教师和其他学生交流课前预习情况。(2)课中教学活动在传统课堂中教师首先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并分析本节课学习内容、重难点,紧接着就像做学术报告一样逐条介绍知识点,展示PPT。(3)课后复习课堂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主宰,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往往是复习今天所讲的新课、做相应的课后练习、预习下次上课要学的内容。值得反思的是,学生对待作业也不认真,以完成任务为主,作业交上去之后也很难得到教师的重视,教师对学生的作业缺乏反馈与思考。大部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复习都集中在期中及期末考试前一周,且多以死记硬背为主,缺乏创新意识。2.翻转课堂中的教学模式。(1)课前部分把基础性的学习内容留给学生在课前完成,学生可以通过观看教师精心准备的微视频,教师为学生制订课前学习的任务清单,并让学生记录下课前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困惑,通过网络平台与师生探讨问题。(2)课中教学活动翻转课堂下“数学教学设计”的讲授:几分钟时间的重难点巩固—解答课前学生所反馈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新知识。课堂探究的问题由师生共同确定,从教师的角度,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提出一些问题;从学生的角度,学生对在观看教学微视频、进行课前练习时发现的疑问及同伴交流中未解决的困难提出一些问题。综合两方面来确定用于课堂探究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大家互相交流学习,促进知识的内化。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协作探究式活动,小组成员通过交流、协作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随时捕捉各小组的探究动态并及时加以指导,并让个人及小组在课堂上展示成果。可采取的展示形式有演讲型、成果演示型、小型比赛等,以便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与评论及分享学习成果。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评价与反馈课堂学习情况。(3)课后教学活动学生如果对课堂中讨论的知识点感兴趣或存有疑问,可以在课后与教师、同学再次进行探讨,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除了针对本节课的练习,还应包括下次课的任务清单。用设置问题的方式加强师生课外互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新旧知识迁移及实践操作的能力。3.两种教学模式下的对比分析。传统课堂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按照自己的构思引导学生进入课堂的学习活动,给学生讲授课本上的知识,讲完以后给出一些具有阶梯性的练习让学生进行巩固,学生可以通过相应的练习牢牢记住其中的关键步骤,这种过程更能提升学生思维的缜密性与逻辑性。另一方面,传统课堂还可以传递隐性知识,如教师广博的知识及人格魅力通过传统课堂默默地影响着学生。翻转课堂一方面可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基础知识的讲解放在微视频中,大大节省了课堂上的讲解时间,在课堂上通过问题驱动,激发学生讨论与思考,促进学生内化知识。另一方面,翻转课堂促进学生能力的锻炼。在课堂中开展的小组协作探究式活动,使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变得有活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结束语
本文以“数学教学设计”为研究对象,进行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的教学进行对比分析。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各有利弊,翻转课堂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知识的传递,同样要重视传统课堂。教师要善于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两种教学模式的长处,才能真正解决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所面临的问题,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顾雪林.一个人的网络教学震动了世界[N].中国教育报,2013-02-26.
上一篇:大学生就业论文实用4篇
下一篇:纳米技术论文范例(最新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