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预防食用野生蘑菇中毒告家长书范例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预防食用野生蘑菇中毒告家长书1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

您好!

春夏是野生蘑菇生长旺盛期,各地野生蘑菇中毒事件时有发生,野生毒蘑菇与可食用野生蘑菇形态极为相似,不易鉴别,中毒后治疗复杂,死亡率极高。为保障您和家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__中学在此提醒您:

一、充分认识野生毒蘑菇的危害。毒蘑菇毒性成分复杂,野生蘑菇中毒后表现各异,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血尿、神经精神等症状,对人体损害极大,会引发急性肝肾功能衰竭和急性溶血,病情凶险,治疗费用昂贵、死亡率高。

二、切勿采摘、买卖、食用野生蘑菇。野生毒蘑菇不易鉴别,目前没有简单、易行、可靠的鉴别方法。不要轻易相信民间、网络上和非专业机构宣传资料上鉴别有毒野生蘑菇的方法。预防野生蘑菇中毒的最根本办法就是勿采、勿食、不买、不卖野生蘑菇,以免发生意外,危及自身及他人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对于市场上售卖的野生蘑菇,也要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轻易购买和食用。

三、发生野生蘑菇中毒症状要及时处置。误食野生蘑菇中毒后,要第一时间去医院检查和治疗,误食毒蘑菇后6小时才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型症状的,一定要及时送至大医院去治疗。一旦发生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食物中毒典型症状时,中毒者在神志清楚的情况下要尽快催吐,可用手指抠咽部或用器具压迫舌根部即可引起呕吐。可反复多次,尽量把胃内残菇呕吐出来,以减少毒素吸收。在催吐后应立刻到正规医院救治,就诊时最好携带剩余蘑菇样品,以备进一步明确诊断和救治。如果不及时就医,会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带来不可挽回的损伤。

祝您及全家平安、健康、快乐!

预防食用野生蘑菇中毒告家长书2

广大的师生家长朋友:

你们好!

随着夏季到来,气温升高、湿度增大,我市各类野生菌进入生长旺季,其中不乏有毒的野生菌,是误采、误食导致野生菌中毒的事件的高发期。为有效遏制和防范食用有毒野生菌造成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切保广大师生家长朋友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就预防野生菌中毒告知如下:

一、食用野生菌中毒的危害

大多数野生蘑菇都含有毒素,不能食用。普通人不能辨识是否有毒,仅靠肉眼观察形态、颜色以及嗅气味等难以辨别,极易误食而中毒。野生菌的毒性成分复杂,即便通过烹调、加工或者晒干等方式也不能完全破坏其毒性。中毒临床表现主要有8种类型:胃肠炎型、急性肝损害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光敏性皮炎型、急性肾损害型、横纹肌溶解型和混合型。一般误食野生毒蘑菇,潜伏期为2小时至24小时,最短有的在10分钟后发病。主要有恶心、呕吐、流泪、精神错乱、急性贫血、黄疸、脏器损害等表现,严重者可致死亡。食用野生菌中毒后,发病急,症状严重、病死率高,且没有特效疗法。

二、切勿采摘、买卖,食用野生蘑菇

请广大师生家长朋友不要轻信民间流传或网传的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毒蘑菇鉴别方法,须做到不采、不食、不买、不卖野生蘑菇,餐饮作 文 吧单位要加强自我管理,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对市场上售卖的野生蘑菇,不能放松警惕,不要轻易购买食用;凡是集体聚餐、举办宴席、餐饮服务单位、学校、工地和机关企事业食堂,禁止采购和烹调野生蘑菇,防止引发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农家乐等餐饮服务单位应拒绝加工游客自行采摘带来的野生蘑菇,严把原料进货关,严禁采购、销售或烹制来源不明的、不常见的、可能有毒有害的野生蘑菇。

三、科学做好野生菌中毒应急处理

目前,对野生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且发病急,死亡率高。一旦误食出现疑似中毒症状,应尽早采用催吐等方法迅速排出毒素。同时,催吐后应尽快到医院接受治疗,并立即到医院进行就诊,避免耽误最佳治疗时间。对于情况紧急的患者,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或前往附近医院诊治。就诊时应携带剩余蘑菇样品,以备进一步明确诊断。同时,要警惕中毒“假愈期”。在中毒初期症状缓解时,仍应留在医院积极接受治疗,观察一段时间,确保病情稳定好转再出院。

广大师生家长朋友,请加强自身和家人的教育和指导,做到不采、不食、不买、不卖野生蘑菇,如果师生家长在市场及餐饮服务单位发现销售加工疑似有毒野生菌时,请及时拨打投诉举报电话12315。

预防食用野生蘑菇中毒告家长书3

尊敬的全体教职员工、家长及亲爱的同学们:

又是一年食菌季,美食爱好们又开始了畅享野生菌美味的“危险之旅”,如何才能吃得安全又过瘾?学会辨识毒菌很重要。

我省约有毒菌101种,常见引起中毒或死亡的约有十几种,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云南常见的“蘑菇杀手”们,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辨析,避免误食中毒。当遇到它们时,切记:珍惜生命切勿采食!

喜爱野生菌的你需要知道的:

什么是毒菌子?

菌子,是一种真菌,现已知约有3250种。其中毒菌有200种左右,但多数毒菌的毒性轻微或尚不能确定。常引起人严重中毒的菌子有20余种,分别是:毒蝇伞、毒红菇、毒伞、红网牛肝菌、白毒伞、毒粉褶菌、窝柄黄乳菇、秋盔袍伞、毛柄白毒伞、鱼角鳞灰伞菌等。

毒菌中,毒性较强的毒素有以下几种:

毒肽,会造成肝脏损害;

毒伞肽,会造成肝、肾损害;毒蝇碱,会引起精神症状;

鹿花毒素,会导致红细胞受损。

毒菌中毒有哪几种表现?

不同毒菌所含的毒素不同,引起的中毒表现也各不相同,但一般可分为以下五类:

胃肠炎型:进食毒菌后10分钟~2小时出现无力、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等症状。产生此类症状的菌子很多,如:红菇、乳菇、红网牛肝菌、橙红毒伞、毒光盖伞、月光伞、腊伞、环柄菇等。

神经精神型:进食毒菌后10分钟~6小时除出现胃肠炎型症状外,还会出现瞳孔缩小、唾液增多、兴奋、幻觉、步态蹒跚等症状。毒蝇伞可引起此类症状。

溶血型:进食毒菌后6~12小时,除有胃肠炎型表现外,还有溶血表现,会出现贫血、肝肿大等症状。误食鹿花菌可引起此类症状。

多脏器损伤型(肝损害型):进食毒菌后10~30小时出现胃肠炎型表现,随后出现肝、脑、心、肾等多脏器损害的情况,以肝脏损害最为严重,部分患者伴有精神症状。一般病程2—3周,患者可能出现病情反复。

此型中毒多由误食毒伞、白毒伞、毛柄白毒伞引起,病死率高。

光过敏性皮炎型:在短黑耳、胶陀螺(又称猪嘴蘑)中含有光过敏毒素,误食后可出现类似日光性皮炎的表现,如面部红肿、火烤样发烧及针刺般疼痛,特别是嘴唇肿胀外翻,形如猪嘴一样。

如何预防食菌中毒?

我省野生菌资源非常丰富,市民喜爱食用,但由于缺乏简便有效的毒菌识别方法,我省每年都要发生误食毒菌中毒事件,因此市民在吃野生菌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采自己不熟悉的菌类;

2、不要吃过熟或幼小的野生菌;

3、采来的野生菌不要全放在一起炒或煮,最好每次食用一种野生菌,而且食用量要有所控制,不要一次食用过多;

4、去市场买菌时,最好买曾吃过的,不要食用自己不认识的野生菌;

5、加工烹调时采用的方法也要得当,首先,不论是哪种菌子,都不要凉拌生吃,其次,不论炒还是烧汤,都要炒熟煮透,不要用急火快炒;

6、吃菌时不要喝酒,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引起中毒;

7、吃完菌后如感不适,有恶心、头晕、呕吐、看东西不明或幻视、幻听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治疗,若不能及时就医,应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进行催吐、洗胃、导泻或灌肠等处理,尽快排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菌,减少有毒物质的吸收,从而减轻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经过这些处理后,还要尽快转送医院诊治。

误食野生菌急救措施:

1、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

2、在等待医院救护时,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汤勺等硬质东西刺激其喉部,使其将胃里的东西吐出来,以减少毒素吸收。

3、饮用少量糖盐水,补充丢失的体液,防止中毒者脱水导致休克。

食用有毒野生菌中毒后没有特效疗法,病死率高、风险极大。因此,一定要谨慎采食和购买野生菌,以免中毒,最好不要食用野生菌。

预防食用野生蘑菇中毒告家长书4

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首先感谢您一直以来对__中心学校教育工作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孩子的健康是您的关注,也是我们的牵挂。为有效预防误食有毒野生菌中毒事件的发生,保障您及家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以下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小常识您需要了解:

一、广大群众不要随意采摘、出售、购买食用自己不熟悉的野生菌,尤其是颜色鲜艳、霉变或幼小难辨识的野生菌。

二、烹调加工野生菌时,不要凉拌食用,不要多品种混合加工,加工时要炒熟煮透后再食用。食用野生菌时不要饮酒。

三、学校食堂(含托幼机构)、婚丧嫁娶和亲朋聚会等群体性聚餐,严禁加工野生菌类,防止引发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

四、食用野生菌中毒症状及救治

吃完菌后如感不适,尤其是有恶心、头晕、呕吐、腹痛、腹泻、看东西不明或幻视、幻听等症状出现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和就近当地医院的电话求救;

2、及时前往正规医院治疗,万一来不及就医,应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进行催吐、洗胃、导泻处理,可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汤勺等硬质东西刺激喉部,尽快排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菌或减缓有毒物质的吸收,减轻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

3、让患者饮用少量盐糖水,补充体液,防止中毒者脱水导致休克;

4、对已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

5、保留野生菌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

48 30387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