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论文 学校文化论文范例优秀5篇
【导言】此例“校园文化论文 学校文化论文范例优秀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校园文化论文【第一篇】
一是将火车头精神融入校徽。学院校徽以“道”为主创元素,化形为书和飞驰的机车,犹如一列迎着朝阳飞驰的机车,火车头精神迅猛前进和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得到充分体现,彰显湖南铁道人像火车头一样风驰电掣,勇往直前。二是将火车头精神融入到校园环境建设的各个角落。校园内列车飞驰的标志、各种型号的火车头模型、道路的命名、文化长廊的设计、教室里的标语等体现着铁路的特征,展示着火车头的形象,诠释着火车头的精神。当人们一进入校园就能感受到浓厚的铁路文化气息。三是将火车头精神融入校系校园文化活动和主题班会。校系两层面的每年大型主题活动和主题班会融入“火车头”、“铁路”、“高铁”、“动车组”等要素,学习传播铁路特有文化,大力弘扬火车头精神。
2依托教育教学主渠道,大力实践火车头精神
弘扬永争第一、跑在前头的“领头羊”精神,实施师生“德技双馨”工程,培育一流师生
学院始终把做高职教育的“领头羊”作为自己的目标,通过大力实施师生“德技双馨”工程,德、技并举,努力培养一流的教师和一流的学生。一是建立较为完善的师德师风建设机制,培育良好的师德师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而做好德育的首要环节又在于培育良好的师德师风。学院把师德建设作为专任教师队伍绩效考核的第一指标,在教师中大力弘扬火车头精神,树立师德高尚教师的典型示范作用和辐射功能,造就一大批“领头羊”。每两年开展一次师德师风先进个人评比,在教学科研评价体系中突出师德方面的评价指标,教书育人并重,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激励广大教师敬业爱生,增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建立完善的教师能力提升机制,培育一流“名师”。主要表现在:第一,学院在教师中广泛开展了教学能力测试、专业技能测试、双师型教师认证、教学技能竞赛等活动。要求人人过关,个个有证;第二,依托轨道装备制造职教集团,与企业合作建立几十个教师流动工作站和企业大师工作站,所有教师三年一轮到企业现场培训,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合作进行项目开发,不断提高实践能力;第三,选拔一批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将优秀的教师培养成具有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三是着力实施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培养道德优良的大学生。依托涉及学生思想教育、宿舍管理、心理健康、校园文化、特质培养、党团组织建设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领域的上百个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学院为学生构建了较为完善的道德教育与实践体系,搭建起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的良好平台,推动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显著提升。四是大力开展铁路段、站的顶岗实习,建立学生技能提升机制,培育学生一流技能。学院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紧密结合,充分运用各项资源推动学生技能水平提升。首先改革教学方式,强化体验式教学,推进课程过程考核,并定期开展技能检测与竞赛;其次利用寒假与广铁集团公司、北京铁路局、南昌铁路局等数十家路局开展春运社会实践,让数千名学生深入路段、站现场学习铁路特色文化和专业技能,从而达到校园文化与铁路文化无缝融合。第三通过组建兴趣小组、专业技能协会、社会实践等方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融合,从而高效率提升学生技能水平。
弘扬追求卓越、不断超越的“自我挑战”精神,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推动教育教学质量螺旋式提高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院的生命线,追求更高的教育教学质量一直是学院的工作目标。学院导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运用PDCA循环,将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目标管理与过程控制相结合,推动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自我超越”。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由学院质量手册、部门工作手册、流程控制程序、记录文件、作业文件组成,学院通过强化从市场调研→专业设计→资源配置→培养实施→就业创业的全过程、全方位控制,输入师资、教材、教学实训设备、办学经费、教育教学管理等有形与无形资源,经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转化为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等综合素质提高的输出。
弘扬融洽和谐、同心协力的“团队协作“精神,大力开展“三精”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校园文化论文【第二篇】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遵循电大开放教育办学特点和校园文化发展规律,努力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文化育人氛围,传播形象,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帮助学员建立终身学习理念,培养学生获取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的能力,实践操作、团结协作和创新等能力,进而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为更好地始终走在全国示范性电大前列服务。
二、总体目标
一是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二是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重点,以文化聚人心,以文化促教学科研,进而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和社会地位,促进学校事业发展。三是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形成自主学习理念,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丰富知识顺利通过考评,取得名实相符的文凭,提高实际工作的水平,获得单位和社会的好评。
三、台州电大开放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研究
台州电大开放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与研究,可概括为:以三个保障为基础,以三种载体为依托,以提升四方面文化内涵为重点,打造一个“远程文化”品牌。
(一)以三大保障为基础,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研究
台州电大在组织、经费、制度等方面建立了一系列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使开放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与研究得以持续进展,充分体现了台州电大领导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视程度。
1.组织保障
台州电大成立了开放教育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由12人组成,党委书记、校长亲自挂帅任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小组人员结构合理,工作职责清晰,工作协调有序,为开放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和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力资源保障。领导小组每学期定期召开校园文化建设研讨会。
2.经费保障
台州电大划拨专项经费保障开放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在省电大下拨的2万元校园文化建设专项经费基础上,学校配套专项经费2万元,用于开放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和实践活动。
3.制度保障
推进校园文化活动制度:校园文化活动纳入项目管理、专人负责,为开放教育校园文化活动管理奠定基础;校园文化活动拨专项经费。保障校园文化研究制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课题化(专题立项);校园文化建设研讨常态化(每学期组织研讨,鼓励教师撰写相关的校园文化研究论文);校园文化活动座谈制度化(每学期生2-3次,师1-2次)。体现校园文化特色制度:培养开放教育优秀学员入党相关制度;定期邀请开放教育毕业生回访母校制度(毕业后二年);开放教育学生(在校生、毕业生)满意度调查与分析制度(每学期)。
(二)以三大载体为依托,着力打造开放教育校园文化品牌
台州电大在探索适合于远程开放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IPTV宽带电视、网络平台、实体校园文化活动映射平台三大载体的作用,构建富有特色的开放教育校园文化,努力丰富网上学习资源,在校园内外和网上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着力打造开放教育“远程文化”品牌。
1.以宽带电视为载体的“远程文化”品牌建设
台州电大和台州电信合作,利用台州电信宽带电视网络(IPTV宽带电视)打造了台州电大教育专用频道,界面共设五个栏目:开放教育、社区教育、继续教育、校园文化和宽带电视。校园文化栏目由教师风采、学生风采、教学实践基地风采、文化大讲堂点播课程等内容构成。学生可随时点播学习开放教育各专业相关课程。可随时点播校园文化栏目,听名师、名家讲座,领略优秀学子和教师的风范,使开放教育教学与开放教育文化建设相得益彰。
2.以网络平台为载体的“远程文化”品牌建设
学校把网络作为超越时空的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着力打造开放教育“远程文化”品牌。利用网络技术实现教学资源、教学管理信息的快速传递,开展网上学习,网上辅导,网上交流,网上校园文化系列活动,包括:网上读书月活动、学员事迹展评活动等,使一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突破了时空的局限,解决了开放教育学生集中校园里开展文化活动难的问题。现已逐渐形成了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网络校园文化,在网上构建了开放教育师生的精神家园。
3.以实体校园文化活动网上映射平台为载体的“远程文化”品牌建设
开展各类实体校园文化活动。例如:每学期组织各种文体活动或比赛至少二次;召开学生座谈会或班干部座谈会2~3次;组织各类讲座或观摩课2~3次;在优秀学员中培养中共党员,并将典型示例在学校网络平台上宣传,发挥优秀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从而带动全体学员形成优良的学风,逐渐形成优良的校风。网上展示实体校园文化活动成果。实体校园文化活动的成果以视频、图片和文字形式在网络平台上展示,进一步宣传,让更多的学员了解校园文化活动的实况,如亲临其境,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的热情。网上映射平台展示实体校园文化活动成果,即是对校园文化建设内容的丰富,也是对以网络为载体的“远程文化”品牌建设在文化活动展示载体形式上的创新和补充。
(三)以四大文化建设为重点,着力提升“远程文化”品牌内涵
台州电大在开放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中,以管理文化、课程文化、网络学习文化、服务文化四大特色文化建设为重点,着力提升“远程文化”品牌内涵。
1.建立科学管理体系,提升“管理文化”内涵
校园文化不仅是文化现象,也体现了组织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开展管理文化建设,就是要将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管理制度相结合,在制度保障下长期传承下去,以制度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管理文化建设,统一师生员工的意志,形成共同遵守的基本信念和管理行为规范,自觉孕育电大创新进取精神,充分发挥管理文化在育人和高雅行为养成中的功能。推行标准化管理。引入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规范管理制度,规范教师从教行为、管理行为,规范学生学习行为和纪律等,向管理要质量,要品牌。推进规范化管理。建立管理制度体系,使得每一项管理工作都有章可循,管理过程的每一环节都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开放教育制度汇编》共收编各项制度文本31篇,其中《开放教育教师手册》等教学管理工作规范18篇、《开放教育班主任工作规范》等学生管理工作规范8篇、《开放学院科室工作目标考核办法》等考核工作规范3篇、其他规范2篇。
2.创新课程教学形式,提升“课程文化”内涵
台州电大改革通识课教学模式,创建网络课程资源,组织开展社会实践考察活动,在探索具有开放教育特色的课程教学模式实践中构建课程文化。通识课教学采用“专题讲座+社会实践考察+学习辅导”等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实现通识课教育目标。专题讲座:根据《台州电大开放教育通识课程开设及其管理办法》,常态化开出《地域文化》《领导科学与艺术》《经济学与生活》《社交礼仪》《个人理财》《食品安全与营养》、《家庭教育》、《实用法律基础》、《演讲与口才》、《职业生涯》等十大专题讲座,扩大了学员知识面,提高了人文素养,也有效地促进了课程文化建设。每次讲座都全程摄像记录,上传到网上平台,形成系列讲座网络课程资源,供未到现场听讲座的其他所有学员后续点播学习。实践考察:精心设计主题进行《地域文化》考察活动。实践考察时特邀当地有名望的专家、学者一路讲解介绍。通过实地考察,体悟地域山水人文,在潜移默化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升学员文化品位。实践考察活动的成果以现场拍摄的视频加语音解说、照片加文字说明等形式,上传到网上平台展示、宣传,供未参加现场考察的所有其他学员后续观看学习。
3.打造网络学习交流新平台,提升“网络学习文化”内涵
开放教育是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学员的学习是以网络为载体的远程网上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的导学,师生之间的沟通,各项通知、规定的都以网络为载体。这种以网络平台为载体的学习文化,是传统学习文化和现代网络文化融合所形成的“网络课程文化”和“网络学习文化”。创建网络学习文化环境:建设有自身特色的画面优美、栏目清晰、资源丰富、操作简便、功能强大的网络学习平台,不断拓展网上学习空间和学习渠道;以网络为载体,开发建设体现学校文化底蕴、办学特色、校园风貌的校园文化活动平台,提供形式多样的网上文化活动,营造师生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通过网络学习文化环境建设,使学校网站、网络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新途径、教学支持服务的新平台、师生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创新网络学习导学形式:根据开放教育课程要求和学习特点,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规范化、多元化、人性化和全方位做好导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网上课程导学主要从网上课程资源实用化和教师网上答疑指导规范化、网上远程互动讨论常态化三个方面展开。创新课程学习辅导形式,对人数少的专业试点预约面授、预约远程视频辅导。
4.完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文化”内涵
教学资源和支持服务是开放教育的“两大支柱”。开放教育的核心任务就是如何支持和帮助学生学习,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服务是开放教育之本。树立开放教育的服务理念,建立和完善高质量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育人环境,有效支持和帮助学生学习,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形成开放教育的服务文化,是开放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良好的服务文化氛围,体现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外延拓展力,也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精神。通过服务文化建设,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创造宽松、和谐、亲切、彼此信任的教学环境,树立学校良好形象品牌,实现服务育人。开展“资源”服务。加强网络课程学习资源建设,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网上学习资源和其他媒体资源,提供良好的学习支持服务。开展“满意”服务。规范服务用语,建立服务流程,实行首问责任制;每学期召开2~3次开放学生座谈会或班干部座谈会,听取学生的意见;每学年在开放教育应届毕业学生和在读学生中,随机抽取200名,开展满意度调查,对满意度相对较低的指标分析其原因,并落实整改,将服务理念落实在行动中。
四、结束语
校园文化论文【第三篇】
1.有利于形成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高职院校以优秀企业精神为核心,借鉴和吸纳优秀企业精神文化,结合已有的文化资源、办学传统,形成了富有校企文化融合特色的办学宗旨、学院精神、办学理念、办学指导思想、校训、办学定位等办学文化理念。在这些文化理念的统领下,校风、校纪、校训建设与企业精神培养和企业道德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院精神成为企业精神的延伸,实现了与企业和市场的有机衔接。在行业企业的共同参与下,根据行业企业相关岗位培养目标要求,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按企业要求组织教学活动,针对企业开展职工培训和技术咨询,有利于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2.有利于建立校企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校企合作对于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是培养高职人才的有效途径。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条件下,校企合作不会自发地实现,构建高校、企业、学生、政府等校企合作主体的动力机制是推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关键所在。运用经济措施构建校企合作的利益诱导机制,通过建立法律法规构建对校企合作主体的约束机制,运用教育手段构建校企合作主体的合作价值观影响机制。构建促进校企合作动力机制,既要靠经济政策的指导和法律法规的约束力,也不能忽视合作价值观的影响力。为此,就要运用教育手段培育企业和高校追求合作效益双赢的理念,营造合作的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从而形成在合作价值观影响下的促进校企合作的内在动力。学校与企业之间通过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融合架设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桥梁,提升校企合作的层次。校企双方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真诚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职业素质仅仅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无法形成的,职业实践和企业文化的陶冶,是养成良好职业素质的不可缺少的途径。而且不同的职业(行业)往往有明显不同的职业素质要求,这种不同的素质要求需要有不同的文化来陶冶。要使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时,就能感受这种职业(或行业)文化,初步形成较好的相应职业的职业素质,必须通过包含有一定职业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来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使学生逐步了解、习惯和自觉遵守相关职业的素质要求。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学生赴扬州强凌有限公司进行社会实践、企业调研。学生首先是角色的转换,由学员变为企业员工,由消费者变为生产者,由学理论变为实实在在的商品生产实践。“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企业文化的熏陶,工人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生产工艺、质量成本的严格管理,规章制度的约束,高效、快节奏的工作运转,这些为学员们的思想提升提供了一个生动的课堂。
4.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不论是学校还是企业,在市场中的影响和作用,往往取决于其创新动力。因此,高校与企业作为创造性人才培养的主要环境,作用日益突出。校企文化建设的科学与否,直接决定着能否培育出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和科技。许多诸如交际、审美、创造等方面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不能完全从传统、正统的教育活动中获得,必须通过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的长期熏陶才能逐渐得到。所以,高职生需要不失时机地参与到企业文化的活动中去,提升自我,更多地了解社会、了解企业。校企文化的互动,能使高职校院的学生真正明确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二、基于校企文化对接的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1.探寻校企文化融合点,促进校企文化相互渗透。
校企合作中常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难以很好地融合,这成为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一个障碍。学校与企业的文化内涵、价值取向各有自己特殊的一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依赖校企深度融合,需要共同的文化理念、共同的价值取向。在校园文化中,物质文化是物质载体,制度文化是运行制导系统,精神文化是它的核心内容。而在企业文化中,企业的精神文化是以指导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行为规范、群体意识的价值观念和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决定着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它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校企文化的这种共同性,需要在实践中予以优化组合,从高职生的实际特点出发,构建一个科学的校企文化体系,实现两者的优化组合、融会贯通、相互促进,以实现各自的既定目标。高职院校与产业界定期进行战略对话,校企共同组建董事会、专业指导委员会;企业兼职教师进校园、教室和专业教师进企业,进行人员文化交流;校企共同开发课程、教材,进行课程文化共建;建设能够彰显企业文化的工厂化实训基地,车间型实训室,进行环境共建等,都是高职院校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的有效途径。
2.积极开展校企文化的交流活动,搭建校企文化对接的平台。
校园文化是一种使命文化,而企业文化则是一种责任文化。通过这两种文化的交流,让企业与学生之间都达到双赢的效果。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碰撞、融合,也能使学校更好地为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适用人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与扬州强凌有限公司联合举办文艺晚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首先,文艺晚会使得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先进理念相互交融,让两种文化一脉相承,散发出自身的独特魅力;其次,学生们通过与企业家“零距离”接触,可以更加了解认识到企业要求、企业文化,明白作为准职业人应养成的道德素质和技术要求。
3.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吸收企业文化元素,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校园文化论文【第四篇】
论文摘要摘要:许多地方为了发挥职业教育的规模效应,防止无序竞争,对小型学院进行了合并,由此产生的校园文化重组和优选引起人们的重视,文章对此进行了探索。
随着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一些规模较小的职业学院(校),为了本地区经济建设的发展全局,在当地政府的参和下,进行了合并或重组。这样一来,有利于发挥职业教育的规模效益,避免了小学院之间的无序竞争和重复建设,有利于全盘考虑和节约教育资源。和此同时,各小学院的校园文化也随着行政机构的合并,进行了重新组合。这里的关键是,这种组合是否优选各小学院的校园文化呢?这个新问题关系到学院合并后校园文化建设及学院生存和发展的大局,必须引起院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笔者在本文中结合烟台职业学院在合并和建设中校园文化的重组和优选新问题,谈点个人见解,和职教界各位同仁共享。
一、校园文化重组和优选的重要意义
随着学院组织机构的合并,各小学院校园文化都被带到新学院进行组合,这种组合是必然的,无形的。但却是对新学院的生存和发展关系重大的,假如各小学院的优良校园文化得到很好的组合并发扬光大,将有利于新学院的发展和壮大,其效果是1+1%26gt;2的;反之,假如各小学院原有校园文化中的优点被丢失,缺点相融合,则不利于新学院的发展和壮大,其效果是1+1%26lt;2。由此可见,新学院的组建中,有必要对原有各小学院的校园文化进行分析和筛选,找出其优点和缺点,发扬优点,改进缺点,以便建设更加优秀的新学院的校园文化氛围。例如,烟台职业学院是由5个小型职业学院(校)合并而成的,我们假定这5个小型学院(校),就是学院合并后的A、B、C、D、E5个校区。A校区原来的教学制度规定,教师必须提前5分钟走进教室,了解上次课堂教学的效果,稳定学生的情绪。这样做的结果有两条优点摘要:一是有利于教师的为人师表,使学生从教师的行为中心得到教师的敬业精神;二是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其他四个校区的教学制度中,都没有这个规定。那么,新学院成立后,就应该在有关的教学文件中,对这一规定进行重申。这样以来,新学院的常规教学秩序,就建立在了一个科学、先进的基础之上,由此形成的校园文化,便是教师以身作则的敬业精神对学生的潜移默化地影响功能,这种功能将使学生长期受益。
二、校园文化重组和优选的具体做法
校园文化包括的范围很广,既包括各种明文规定的制度,又包括一些不成文的习惯做法。要形成一种新的校园文化,其具体做法有摘要:
1.组织有关处室搜集、整理和分析各校区原有内部管理制度,从中进行优选。新学院组建开始,为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即校规校纪都要重新制定。最省事的办法就是搜集、整理和分析各校区原有内部管理制度,进行整理和分析筛选,从中优选出最有利于新学院发展和壮大的内部管理制度条款,作为新学院的新制度颁布并实施。例如,教务处分析了各校区原有教学文件的格式、内容及要求,修改制定出了新的教案、教学计划、试卷分析等格式及要求,颁布并实施。
2.组织各处室有关人员,到同类学院去学习和访问,以便吸收其成熟的办学经验。
烟台职业学院组建初期,学院曾分期分批地组织有关人员,到外地同类学院去参观学习,吸收其他学院的先进经验,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以便使本院的新制度、新校风更具有现代化的特征。例如,学院校园内的雕塑、标语、条幅、制度公告以及校徽、校训,都为新的、优良的校园文化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功能。
3.组织全院师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积极研讨,选择出有利于学院发展的校园文化,并作为新学院的校园文化。
学院以企业文化探究为名,组织学生和老师探究了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关联,以及哪些校园文化现象是积极向上的,有利于学院发展的;哪些校园文化现象是落后的,不利于学院发展的。并且以研讨会和讲演比赛的方式,组织师生进行了分级研讨,最后,将研讨资料汇总到学校有关部门,进行汇总和筛选。
通过以上活动,达到了三个目标摘要:
(1)使学生对校园文化现象中的优劣进行了熟悉和剖析,有利于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时,也是对全体学生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2)学生学会了研讨现实新问题的方法,学会了调查探究的方法和互联网的更有意义的使用方法。熟悉到上网除了聊天以外,还可以做更有意义的探究工作。
(3)师生的关系更加密切,因为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师生除了课堂上的教学关系之外,有了更多的接触机会。学生从教师的指导中获得了更多的学习和探究新问题的方法。
4.在全学院范围内,组织“两个转变”的大讨论,通过讨论使全院师生明确办学方向。
烟台职业学院是由几个小型的职业学院(校)组成的,其中有中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也有成人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各自都有一套原有的办学理念。为了统一思想,明确办学方向,学院在全体师生中展开了大讨论,讨论的题目有两个摘要:一是如何完成中专教育向高等教育的转变;二是如何完成普通教育向高职教育的转变。
通过大讨论,使全体师生熟悉到学院在烟台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和地位,熟悉到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办学宗旨,明确了从中职教育向高等教育转变、从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的意义、方法和努力的方向。最后,选择讨论中形成的优秀论文刊登在校报上,以展示其成果。
5.结合上级主管部门对学院的评估,严明校风校纪,规范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鼓励教师的教学方法创新。
校园文化论文【第五篇】
微博的虚拟沟通对现实沟通和人格产生阻碍。目前,大多数的微博用户前台还是采用匿名的方式,用户可以自愿选择用户昵称,网络的虚拟性给高校学生提供了一个与现实不同的新的表达平台,很多学生通过网络活动去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实现虚拟目标得到认同感,沉溺于网络不能控制,对现实的沟通交流产生了严重障碍,回到现实社会中不知如何处理不同的社会关系。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微博信息,监察部门由于人力、物力等条件的限制,无法逐条的对微博进行审核,真真假假的信息在微博上进行传播,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力也受到影响。微博使大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退化。资源共享是一个最大的特点,微博的广泛运用,为大学生获取资讯提供了一种新方式,学生通过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上网浏览各类新闻报道,一种“快餐新闻”现象应运而生,面对网上纷繁复杂的信息,看标题读新闻成为很多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只浏览标题和大概内容已成为“快餐新闻”的主要特点,使大学生群体对新闻报道缺乏深入的思考与分析,一直这样学生用自己的思想去分析和考虑问题的能力会逐渐消失。
2微博视角下促进高校文化建设的实现途径思考
依托微博,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作用。
在“微时代”下,社会上各种复杂的价值观、道德观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巨大的冲击,要依托社会主义核心观的影响力,引导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因为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思想层面,它都是“微时代”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校园是一个重要的思想阵地,我们必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占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传播的高地,在与其他思想的较量中掌握主动权,但坚持这一思想的我们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以与时俱进的态度来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以我国具体实际和国情为基础,结合马克思主义,引导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运用微博这一新兴的工具,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入微博,对大学生的“三观”进行导向,加强大学生对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袭的抵抗能力。
建设高校官方微博,开拓高校与师生沟通新途径。
高校应充分运用微博这一工具,开通高校“官微”,实现师生之间一种特殊形式的“面对面”交流,师生可以通过微博评论,来发表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学校通过“官微”平台对师生的提问进行回复。这一新的沟通交流平台的搭建,加强了师生对高校的监督,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高校“官微”作为一种官方的声音,能够对校园文化进行准确、真实而又丰富的宣传,为树立高校形象起到积极地作用,提高了学校知名度,同时增加了与师生的互动。当高校遭遇舆情危机时,可以第一时间在微博上官方消息,给予官方的回复,快速掌握话语权,安慰师生情绪,增强高校在他们心中的公信力。在“舆情危机”得到有效控制后,通过“官微”多方听取意见,谨慎处理危机遗留问题,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对大学生有进行了一次思想政治教育。
合理引导微博发展,掌握话语主动权,净化校园文化环境。
建立健全微博舆论导向机制。加强指导微博平台上的热点和舆论的突发事件,牢牢掌握主动权和发言权来对微博平台上的舆论进行导向,遏制传闻和谣言蔓延。对微博环境进行净化,用户采用实名制的形式进行管理。与此同时,要保证师生的言论自由,在这个前提下,对在微博客负面舆论炒作,尽快来缓和与化解;对微博上的恶意攻击,积极开展斗争,防止微博上的信息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不良影响。加强微博监督管理,组建微博管理机构。微博的发展对高校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必须建立专业的微博管理团队,及时适应当前形势,对话语权进行引导,应尽可能的掌握交流话语权,加强对微博平台上信息的把关,把握微博整体的舆论导向。
挖掘微博潜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一是创建“微班级”群。目前,大多数学校通过QQ群与学生进行沟通,并对班级进行管理。微博在大学生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利用微博对班级进行管理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微博,发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先进性,让他们作为管理人员,时时反馈班级学生的思想动态。二是创建学生管理机构。将机构微博与学生个人微博连接起来,及时向学生传播校园内外的资讯。例如,大连海洋大学党委宣传部主管的大连海洋大学微博协会官方微博,微博开设两年来,拥有超过一万人的粉丝,微博内容涉及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母校资讯,活动信息,校园福利,失物招领等话题。“海大学子,榜样力量”校园明星评选活动中,通过大海大微博协会微博,对优秀海大学子的事迹进行宣传,引起了学生的热量参与讨论,对激励学生成长成才起到了重要作用,丰富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内容。
3结论
上一篇:全民健身倡议书精选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