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的编写方法和技巧优质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七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的编写方法和技巧优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七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的编写方法和技巧【第一篇】

本环节主要是创设情境,在实际问题中引出本节课题.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发现:可以借助游戏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利用丹凤地图的实际情境探索点的平移与坐标变化的规律.

2、如图,已知a(c2,c3),根据下列条件,在相应的坐标系中分别画出平移后的点,写出它们的坐标,并观察平移前后点的坐标变化.

(1)将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1;

(2)将点a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2;

(3)将点a向上平移6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3;

(4)将点a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4;

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明确:将哪个点沿着什么方向,平移几个单位后,得到的是哪个点.

3、在此基础上可以归纳出:点的左右平移点的横坐标变化,纵坐标不变。

点的上下平移点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化。

4、点的平移的应用.(见课件)。

5、比一比看谁反应快。

(1)点a(c4,2)先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点b,求点b的坐标.

(2)点a(c4,2)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点b,求点b的坐标.

(3)点a(c4,2)先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点b,求点b的坐标.

(4)点a(c4,2)先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点b,求点b的坐标.

6、逆向思维:由点的变化探索点的方向和距离。

(1)如果a,b的坐标分别为a(-4,5),b(-4,2),将点a向___平移___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将点b向___平移___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

(2)如果p、q的坐标分别为p(-3,-5),q(2,-5),将点p向___平移___个单位长度得到点q;将点q向___平移___个单位长度得到点p。

(3)点a′(6,3)是由点a(-2,3)经过__________________得到的.点b(4,3)向______________得到b′(4,5)。

7、应用平移解决简单问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点(1,3),要使它平移到点(-2,-2),应怎样平移?说出平移的路线。

七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的编写方法和技巧【第二篇】

1.理解垂线、垂线段的概念,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2.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3.掌握垂线的性质,并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垂线的定义及性质。

2.教学难点:垂线的画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提问:

1、叙述邻补角及对顶角的定义。

2、对顶角有怎样的.性质。

二.新课:

引言:

前面我们复习了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特殊角直角时,这两条直线有怎样特殊的位置关系呢?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这方面的实例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一)垂线的定义。

当两条直线相交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是互相垂直的,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如图,直线ab、cd互相垂直,记作,垂足为o。

请同学举出日常生活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实例。

注意:

1、如遇到线段与线段、线段与射线、射线与射线、线段或射线与直线垂直,特指它们所在的直线互相垂直。

2、掌握如下的推理过程:(如上图)。

反之,

(二)垂线的画法。

探究:

1、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2、经过直线l上一点a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3、经过直线l外一点b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画法:

让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沿直线左右移动三角板,使其另一条直角边经过已知点,沿此直角边画直线,则这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注意:如过一点画射线或线段的垂线,是指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垂足有时在延长线上。

(三)垂线的性质。

经过一点(已知直线上或直线外),能画出已知直线的一条垂线,并且只能画出一条垂线,即: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练习:教材第7页。

探究:

如图,连接直线l外一点p与直线l上各点o,

a,b,c,……,其中(我们称po为点p到直线。

l的垂线段)。比较线段po、pa、pb、pc……的长短,这些线段中,哪一条最短?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四)点到直线的距离。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如上图,po的长度叫做点p到直线l的距离。

七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的编写方法和技巧【第三篇】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以及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方面有独特的意义,同时,对后续教学内容起到奠基作用。

2: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应用题的一个重要步骤是根据题意找出相等关系,然后列出方程,关键在于分析已知未知量之间关系及寻找相等关系。

(b)通过和;差;倍;分的量与量之间的分析以及公式中有一个字母表示未知数,其余字母表示已知数的情况下,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综合归纳分享的“七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的编写方法和技巧优质8篇”,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思想目标:

通过对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教学,让学生初步认识体会到代数方法的优越性,同时渗透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辩证思想,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决心为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而学好数学的思想;同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通过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根据题意寻找和;差;倍;分问题的相等关系是本课的重点,根据题意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是本课的难点,其理论依据是关键让学生找出相等关系克服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这一难点,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的理解难度大。

二:学情分析:(说学法)。

1:学生初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往往弄不清解题步骤,不设未知数就直接进行列方程或在设未知数时,有单位却忘记写单位等。

2: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可能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

(1)抓不准相等关系;

(2)找出相等关系后不会列方程;

(3)习惯于用小学算术解法,得用代数方法分析应用题不适应,不知道要抓怎样的相等关系。

3: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可能还会存在分析问题时思路不同,列出方程也可能不同,这样一来部分学生可能认为存在错误,实际不是,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只要思路正确,所列方程合理,都是正确的,让学生选择合理的思路,使得方程尽可能简单明了。

4: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习惯于用算术方法分析已知数与未知数,未知数与已知数之间的关系,对于较为复杂的应用题无法找出等量关系,随便行事,乱列式子。

5: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不重视分析等量关系,而习惯于套题型,找解题模式。

三:教学策略:(说教法)。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

1:“读(看)——议——讲”结合法。

2:图表分析法。

3:教学过程中坚持启发式教学的原则。

教学的理论依据是:

1:必须先明确根据应用题题意列方程是重点,同时也是难点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抓住关键,克服难点,正确列方程弄清楚题意,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并列出代数式表示这相等关系的左边和右边。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知晓解题步骤,通过例1可以让学生大致了解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2: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审题,认真阅读例题的内容提要,弄清题意,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分析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只写在草稿上,在写解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先设未知数,再根据相等关系列出需要的代数式,再把相等关系表示成方程形式,然后解这个方程,并写出答案,在设未知数时,如有单位,必须让学生写在字母后,如例1中,不能把“设原来有_千克面粉”写成“设原来有_”。另外,在列方程中,各代数式的单位应该是相同的,如例1中,代数式“_字串7”“—15%_”“42500”的单位都是千克。在本例教学中,关键在于找出这个相等关系,将其中涉及待求的某个数设为未知数,其余的数用已知数或含有已知数与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从而列出方程。在例1中的相等关系比较简单明显,可通过启发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在例1教学中同时让学生巩固解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五个步骤,特别是第2步是关键步骤。

3:针对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中可能存在的三个方面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加以解决,特别是学生抓不准相等关系这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表格,图表等形式帮助学生找出相等关系表示成方程。如例1在分析过程中通过表格让学生明了清楚直观解决列方程的难点。

4:通过图表对比使学生更直观,理解更深刻,同时,降低了理论教学的难度和分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学手段)。

5:在课后习题的安排上适当让学生通过模仿例题的思想方法,加深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这主要由于学生刚刚入门,多进行模仿,习惯以后,再做与例题不一样的习题,可以提高运用知识能力,同时让学生进行一题多解,找出共同点,区别或最佳列法,以开阔学生的思路。

四:教学程序:

(一):课堂结构:复习提问,导入讲授新课,课堂练习,巩固新课,布置作业五个部分。

(二):教学简要过程:

1:复习提问:

(1):什么叫做等式?

(2):等式与方程之间有哪些关系?

(3):求_的15%的代数式。

(4):叙述代数式与方程的区别。

(理由是: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等式,方程,代数式之间关系的理解,有利于学生熟练正确根据题意列出一元一次方程,从而有利降低本节的难度。)。

2:导入讲授新课:

(1):教具:

一块小黑板,抄212例1题目及相对应的空表格。

左边右边。

(2):新课引述:

(3):讲述课文212例1:

(目的是:要求学生认真读懂题目,寻找反映题目的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必须根据题目关系,切勿盲目性)通过理解启发学生寻找出以下关系: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a)(在指导学生分析寻找题意相等关系时,可能存在学生分析问题思路不同,会找出如下关系: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原来重量—剩余重量=运出重量的相等关系来,这主要由于学生思路不同,得出的关系表面不同,但思路是正确的,应加以鼓励培养学生这种发散思维能力。)。

指导学生设原来重量为_千克。这里分析等式左边:原来重量为_千克,运出重量为15%_千克,把以上填入表格左边。字串7分析等式右边:剩余重量为42500千克,填入表格右边。

(目的是:通过分析使学生易看出,先弄懂题意,找出相等关系,再按照相等关系来设未知数和列代数式,有利于降低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难度)。

把以上左边和右边的代数式分别代入(a)中,同时要求学生注意方程的左边和右边的单位要一致,就可以列出方程。

同时要求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勿漏写“答”和“设”,且都不要漏写单位。

结合解题过程向学生介绍一元一次应用题解法的一般步骤:

课本215黑体字。

3:课堂练习:

课文216练习1,2题。

(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适当的模仿例题的解题思想方法从而加深对本课的内容的理解掌握。)。

4:新课巩固:

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要小结:

列方程解应用题着重于分析,抓住寻找相等关系。解一元一次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及注意事项。

(目的:让学生加深对应用题的解法的认识和该注意事项的重视。)。

5:作业布置:

课文221习题4-4(1)a组1,2,3题。

(目的:在于检验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程度,以及实际接受情况,并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所学的内容。)。

五:板书设计:

4_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例题:小黑板出示例1题目解:设原来有_千克面粉,那么运。

相等关系: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出了15%_千克,依题意,得。

等式左边:等式右边:_—15%_=42500。

原来重量为_千克,剩余重量为42500千克。解这个方程:

运出重量为15%_千克。85/100__=42500。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_=50000(千克)。

小黑板出示课文215黑体字内容提要答:原来有50000千克面粉。

七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的编写方法和技巧【第四篇】

读数学教材或数学资料,不能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完事,要看出问题和疑点。读数学教材或数学资料应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数学的有关内容,掌握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动笔推演体会、思考,经过自己的思考之后,再进行系统阅读,阅读中注意关注对知识由来的相关问题和过程,同时注意相关联的知识点,可以特殊化和一般化;对于例题和练习题,可以自己先尝试做,然后加以对比,对比中一定要理解不同点。读数学教材或数学资料要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地方做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或请教。

2.听课方法。

在听课上,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

“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在听的过程中注意:(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听好课后小结。

“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

“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七年级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要求记:(1)记笔记跟住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

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课堂这一数学学习主要环节达到较完美的境界。

3.完成作业的方法。

七年级学生完成数学作业前要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相关知识要点和方法,同时思考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是否还有其他解法。在书写格式上要规范、条理要清楚。为了作到这一点,我们应该注意训练自己的一些做作业的能力: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的能力;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的能力;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的能力。

4.小结或总结方法。

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单元总结时,七年级学生容易依赖老师,习惯教师带着复习总结。从七年级开始就该培养自己总结的方法。具体要做到: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例题和常见错题,能否联系已学习的内容自己获得对重要结论的理解?通过看,回忆、熟悉理解所学数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看自己能否探究知识要点的由来?能否举出正例和反例?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应该说学会归纳总结是数学学习的较高层次。

5、强化训练。

克服遗忘的最好方法是强化练习和不断总结。把练习做题放在学习的第一位,做题练习比听课更重要,限时定量的练习不仅能提高解题速度,也能提高解题的准确性,更能激发起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总结就是反思,要建立一个数学笔记本积累经典数学问题,总结优秀方法和常见数学错误,相信你的数会越学越扎实。常见数学错题是一个探雷器,通过归类分析可以检查出自己知识结构体系中存在的漏洞,分析出自己学习中的盲点(如不懂的地方、易错的地方、常错的地方),总结出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让自己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使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更加明确,在常见数学错题中标出“概念错误”“思路错误”“理解错误”“审题错误”等错误原因,就可以用最短的有限时间去扫清尽可能多的盲点,真正做到减少重复的错误,提高学习数学的有效性。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改正错误、解决问题积累的过程,就是一个积累知识、积累方法和自信的过程。

关于数学学习,学习方法上要将学数学,变成玩数学,用数学,也就是要结合生活实际,千万不能够学得过于死板了,学习数学终极不是为了解数学题,而是解决实际问题。同学们,在数学学习上,你们一定要充满自信!

七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的编写方法和技巧【第五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的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究口算方法的全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

2教学难点:

理解用整十数除的口算算理。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口算。

20×3=7×50=6×3=。

20×5=4×9=8×60=。

24÷6=8÷2=12÷3=。

42÷6=90÷3=3000÷5=。

2新知探究。

1.教学例1。

有80面彩旗,每班分2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1)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从中你能获取什么数学信息?

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列式80÷20。

(3)学生独立探索口算的方法。

师:怎样算80÷20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算一算,再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汇报:

预设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口算方法:

a.因为20×4=80,所以80÷20=4这是想乘算除。

b.因为8÷2=4,所以80÷20=4这是根据计数单位的组成。

为什么可以不看这个“0”?(80÷20可以想“8个十里面有几个二十?”)。

这样我们就把除数是整十数的转化为我们已经学过的表内除法。

(4)师小结:

同学们有的用乘法算除法的,也有用表内除法来想的,都很好,那么你喜欢哪种方法呢?

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同桌听。

(5)检查正误。

师:我们分的结果对不对?请同学们看屏幕(课件演示分的结果)。

(6)用刚学会的方法再次口算,并与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40÷2020÷1060÷3090÷30。

(7)探究估算的方法。

出示:83÷20≈80÷19≈。

师:你能知道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吗?你怎么知道的?你是怎样计算的?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生:求83除以20、80除以19大约得多少,从题目中的约等号看出不用精确计算。

师:谁想把你的方法跟大家说一说。

预设:83接近于80,80除以20等于4,所以83除以20约等于4。

19接近于20,80除以20等于4,所以80除以19约等于4。

2.教学例2。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师:谁会解决这个问题?

150÷50。

(2)小组讨论口算方法。

(3)你是怎么这样快就算出的呢?

a.因为15÷5=3,所以150÷50=3。

b.因为3个50是150,所以150÷50=3。

这一题跟刚才分彩旗的口算方法有不同吗?

都是运用想乘算除和表内除法这两种方法来口算的。

师:在解决分彩旗和刚才的问题中,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法的口算方法,(板题:口算除法)口算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口算。

口算练习:150÷30240÷80300÷50540÷90。

3.估算。

(1)探计估算的方法。

师:你能知道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吗?

你能估吗?请先估算,再把你的估算方法与同伴交流,看看能否互相借鉴。

(2)谁想把你的方法跟大家说一说。

(3)总结方法:把被除数和除数都看作与原数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方法算。

(4)判断估算是否正确:122÷60=2349÷50≈8为什么不正确?

3巩固提升。

1.独立口算。

观察每道题,怎样很快说出下面除法算式的商?

如果估算的话把谁估成多少。

2.算一算、说一说。

(1)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商也乘几。

(2)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商反而除以几。

3.解决问题。

(1)一共要寄240本书,每包40本。要捆多少包?

你能找到什么条件、问题。你会解决吗?

240÷40=6(包)。

答:要捆6包。

(2)这个小朋友也是一个爱看书的好孩子,她在看一本故事书。

出示条件:一共有120个小故事,每天看1个故事。

问题:看完这本书大约需要几个月?

问:要求看完这本书大约需要几个月?必须要知道哪些条件,你会求吗?

120÷30=4(个)。

答:看完这本书大约需要4个月。

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本节课学习了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板书。

口算除法。

有80面彩旗,每班分2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80÷20=。

文档为doc格式。

七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的编写方法和技巧【第六篇】

1、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number)。

2、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negativenumber)。

3、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rationalnumber)。

4、人们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numberaxis)。

5、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

6、一般的,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absolutevalue)。

7、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8、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9、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0、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负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11、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12、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13、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4、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向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15、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6、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17、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18、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19、有理数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20、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2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power)。在an中,a叫做底数(basenumber),n叫做指数(exponeht)。

22、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可以得出。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显然,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23、做有理数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以下运算顺序: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24、把一个大于10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使用的是科学计数法。

25、接近实际数字,但是与实际数字还是有差别,这个数是一个近似数(approximatenumber)。

26、从一个数的左边的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尾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significantdigit)。

短时间提高数学成绩的方法。

1、查查在知识方面还能做那些努力。关键的是做好知识的准备,考前要检查自己在初中学习的数学知识是否还有漏洞,是否有遗忘或易混的地方;其次是对解题常犯错误的准备,再看一下自己的错误笔记,如果你没有错题本,那可以把以前的做过的卷子找出来。翻看修改的部分,那就是出错的地方、争取在答卷时,不犯或少犯过去曾犯过的错误。也就是错误不二犯。

2、一定要对自己、对未来充满信心,心态问题是影响考试的最重要的原因。走进考场就要有舍我其谁的霸气。要信心十足,要相信自己已经读了一千天的初中,进行了三百多天的复习,做了三千至四千道初中数学题,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是收获的时候,自己会取得好成绩的。

3、看完书后,把课本放起来,做习题,通过做习题来再一次检查自己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好,如果碰到不会的地方,可以再看课本,这样以来,相信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数学学习方法。

1、基础很重要。

是不是感觉数学都能考满分的同学,连书都不用看,其实数学学霸更重视基础。,数学公式,几何图形的性质,函数的性质等,都是数学学习的基础,甚至可以说基础的好坏,直接决定中考数学成绩的高低。

李现良表示,班里某位同学来找自己讲题,其实题目并不难,但这位同学就是因为一些最基础的知识没有掌握透彻,导致做题的时候没有思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一个小小的知识漏洞可能导致你在整一个题中都没有思路,非常危险。

2、错题本很重要。

在所有科目中,数学这个科目最重要错题本学习法。李现良同学也特别提倡大家整理错题,李现良对于错题本有一些小窍门,那就是平时如果坚持整理错题,最终会导致自己错题本很多很厚,我们可以定期复习,对于一些彻底掌握的,可以做个标记,以后就不用再次复习,这样错题本使用起来就会效率更高。

3、做题要多反思。

数学学习要大量做题去巩固,但做题不要只讲究数量,更要讲究质量,遇到经典题,综合性高的题目时,每道题写完解答过程后,需要进行分析和反思,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才能把题真正做透。

4、把数学知识形成体系。

数学学霸李现良表示,课本上的知识都是零散的,建议大家自己画思维导图把知识串起来,画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不断理解,让知识变成结构的过程。

七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的编写方法和技巧【第七篇】

3,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难点归纳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特征。

知识重点相反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问题1:请将下列4个数分成两类,并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类。

4,-2,-5,+2。

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分法,只要能说出道理,都要难予鼓励,但教师要做适当的引导,逐渐得出5和-5,+2和-2分别归类是具有较特征的分法。

(引导学生观察与原点的距离)。

思考结论:教科书第13页的思考。

再换2个类似的数试一试。

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归纳能力,渗透数形思想。

深化主题提炼定义给出相反数的定义。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归纳总结。

规律:一般地,数a的相反数可以表示为-a。

思考: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和原点有什么关系?

练一练:教科书第14页第一个练习体验对称的图形的特点,为相反数在数轴上的特征做准备。

深化相反数的概念;“零的相反数是零”是相反数定义的一部分。

强化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几何意义。

给出规律。

解决问题问题3:-(+5)和-(-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你能化简它们吗?

学生交流。

分别表示+5和-5的相反数是-5和+5。

练一练:教科书第14页第二个练习利用相反数的概念得出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1,相反数的定义。

2,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特征。

3,怎样求一个数的相反数?怎样表示一个数的相反数?

本课作业1,必做题教科书第18页习题第3题。

2,选做题教师自行安排。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1,相反数的概念使有理数的各个运算法则容易表述,也揭示了两个特殊数的特征.这两个特殊数在数量上具有相同的绝对值,它们的和为零,在数轴上表示时,离开原点的距离相等等性质均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本教学设计围绕数量和几何意义展开,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2,教学引人以开放式的问题人手,培养学生的分类和发散思维的能力;把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观察它们的特征,在复习数轴知识的同时,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数与形的相互转化也能加深对相反数概念的理解;问题2能帮助学生准确把握相反数的概念;问题3实际上给出了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

3,本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观察归纳,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并给学生留有发挥的余地.

七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的编写方法和技巧【第八篇】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分,每小题3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你把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写在相应的括号中.

1.若一个数的倒数是7,则这个数是().

a.-

2.如果两个等角互余,那么其中一个角的度数为().

°°°d.不确定。

3.如果去年某厂生产的一种产品的产量为100a件,今年比去年增产了20%,那么今年的产量为()件.

4.下列各式中结果为负数的是().

5.如图,已知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是cb的中点,那么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2cdd.

6.下列变形中,根据等式的性质变形正确的是().

a.由,得x=2。

b.由,得x=4。

c.由,得x=3。

d.由,得。

7.如图,这是一个马路上的人行横道线,即斑马线的示意图,请你根据图示判断,在过马路时三条线路ac、ab、ad中最短的是().

不确定。

8.如图,有一块表面刷了红漆的立方体,长为4厘米,宽为5厘米,高为3厘米,现在把它切分为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能够切出两面刷了红漆的正方体有()个.

二、填空题:(本题共12分,每空3分)。

9.人的大脑约有100000000000个神经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10.在钟表的表盘上四点整时,时针与分针之间的夹角约为度.

11.一个角的补角与这个角的余角的差等于度.

12.瑞士的教师巴尔末从测量光谱的数据,,,…中得到了巴尔末公式,请你按这种规律写出第七个数据,这个数据为.

三、解答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5分)。

13.用计算器计算:(结果保留3个有效数字)。

14.化简:

15.解方程。

16.如示意图,工厂a与工厂b想在公路m旁修建一座共用的仓库o,并且要求o到a与o到b的距离之和最短,请你在m上确定仓库应修建的o点位置,同时说明你选择该点的理由.

拓展知识。

48 2269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