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时代楷模孙景坤事迹最新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时代楷模孙景坤事迹【第一篇】

孙景坤(1924年—),男,汉族,辽宁安东(现丹东市)人,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1948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1月复员回乡务农。

孙景坤在革命战争年代冲锋陷阵、不怕牺牲。在解放战争中,他先后参加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解放长沙战役和解放海南岛战役,荣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一次,被授予解放东北纪念章、解放华北纪念章、解放华中南纪念章和解放海南岛纪念章。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参加了一系列战役,特别是在上甘岭战役中英勇作战、坚守阵地,荣获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1953年6月被授予抗美援朝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同年7月他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英雄报告团成员受到了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0月14日被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1924年,孙景坤出生在安东(现丹东市)山城村。

1949年,孙景坤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到解放海南岛战役,随40军119师357团从北打到南。

1950年,孙景坤随部队奔赴朝鲜。

1952年10月,身为副排长的孙景坤接到了增援上甘岭161高地的命令,161高地被敌人三面围攻,已经有8批战友牺牲在了支援的路上。面对敌人的疯狂反扑,孙景坤和战友奋力反击。从中午12点坚守到半夜12点,共打退了敌人6次进攻,孙景坤一人就击毙了21人。

1953年7月,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英雄报告团成员,孙景坤在北京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955年复员后,孙景坤主动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当了20多年生产队队长,组织村民成立致富小组,种植板栗、修路治河。

1984年,孙景坤组织村民先后成立了共同致富小组、扶贫致富小组,还把分给自己的40亩地重新分配给5户从黑龙江迁来的贫困户。

208月12日,孙景坤丹东市光荣院里安享晚年。

时代楷模孙景坤事迹【第二篇】

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老复员军人孙景坤,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参加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长沙、海南岛等战役,多次立功受奖;1950年,他赴朝作战,参加过上甘岭战役,先后荣立一、三等功,回国后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55年他复员回乡,深藏功名,服务百姓,甘于清贫。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8月17日,《丹东日报》发表的记述孙景坤事迹的长篇通讯《坚守初心英雄无悔》,在元宝区引起强烈反响。连日来,元宝区各级关工委纷纷组织五老学习孙景坤英雄的事迹。

8月19日,老英雄孙景坤的家乡,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召开学习孙景坤英雄事迹座谈会,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吕秀芳、秘书长杨文晶、村委会主任兼村关工委主任邱大鹏,和30多名五老、村民参加了学习座谈。大家学习了《丹东日报》长篇通讯《坚守初心英雄无悔》,座谈了学习体会。村主任邱大鹏说,孙爷爷是村里也可以说是全国战斗英雄,我作为村主任感到万般自豪和光荣,我一定和村民一起好好保护心爱的孙爷爷这个战斗英雄,让山城村永远保持英雄本色。村民单桂彦说,老英雄孙景坤的事迹很感人,他是我们的榜样,我一定把老英雄事迹讲给儿孙听。最后,大家齐唱《英雄战歌》,表达对老英雄孙景坤的敬意和祝福。

8月19日,元宝区广济街道关工委举行了“坚守初心,英雄无悔!学英雄,做英雄”座谈会,街道所属十个社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和报告员等20余人参加,座谈会由街道关工委秘书长张诗茁同志主持,常务副主任殷秋月同志满怀深情,给大家朗读了《丹东日报》长篇通讯《坚守初心英雄无悔》,孙景坤舍生忘死,勇立战功、深藏功名,甘于清贫,坚守初心,无私奉献的英雄形象和精神,深深感动了每一位同志,大家在发言中纷纷表达对老英雄的敬佩之情。天后宫社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唐淑秋说,做为一名老党员,我要认真学习老英雄孙景坤坚守初心,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更加积极的做好关工委工作,把今天受到的教育,传播给辖区的少年儿童,让英雄的事迹和精神,感染并触发少年儿童的爱国主义情怀。

8月19日,元宝区七道街道关工委召开“发扬战斗英雄孙景坤无私奉献精神”学习座谈会,学习《丹东日报》发表的《坚守初心英雄无悔》,各社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和报告员50多人参加学习,党委副书记、关工委主任谷正阳出席,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耿秀琴组织大家学习座谈。耿秀琴给大家读了《丹东日报》长篇通讯《坚守初心英雄无悔》,大家踊跃发言谈了学习体会,一致表示要学习孙景坤老英雄坚守初心,无私奉献的精神,把责任扛起来,把使命担起来,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让抗美援朝红色基因代代传。

8月17日,元宝区广济街道朝凤社区党委书记、关工委主任赫映艳同志组织五老学习《丹东日报》当日发表的长篇通讯《坚守初心英雄无悔》,社区45名五老参加了学习。座谈中,大家认为老英雄孙景坤在战争年代为祖国为人民舍生忘死,勇立战功;和平年代深藏功名,甘于清贫、坚守初心、无私奉献。他的心里充满了忠诚和担当,他的精神是激人奋进的号角,是我们五老坚守初心,无私奉献的鲜活教材。榜样催人奋进,使命呼唤担当。大家纷纷表示,孙景坤老英雄是我们元宝区的光荣,也是丹东人民的光荣。我们要学习老英雄的精神,像孙景坤那样,把责任扛起来,把使命担起来,肩负起培育下一代健康成长的时代责任。

8月20日,元宝区广济街道平安社区关工委组织五老学习孙景坤老英雄事迹。五老报告员毕淑华同志为大家宣读《丹东日报》长篇通讯《坚守初心英雄无悔》,社区党委书记、关工委主任吴辉、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马秀兰和20多名五老参加了学习。

时代楷模孙景坤事迹【第三篇】

当你看到年迈老人孙景坤被授予“时代楷模”时,你心里有什么想说的吗?下面网友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欢迎阅读与借鉴!

正如在战场上一鸣惊人一样,战斗英雄孙景坤这一次的选择再一次令人震惊——。

1955年复员时,战功卓著的孙景坤放弃了可以留在城市的机会,选择回到自己家乡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务农。

从农民成为战士,又从战士回归为农民,在谈及这一选择时,孙景坤说:“谁叫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呢?只要能够为老百姓做一点事情,在哪个岗位上都一样。”

1947年,孙景坤入伍,先后参加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长沙、海南岛等战役,英勇善战,舍生忘死。1949年,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党了,就要牢记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孙景坤说,“想想战场上那些牺牲的战友,我还有什么资格挑三拣四?党叫干啥就干啥!”

此后,孙景坤把余生献给了亟待脱贫的家乡热土。

在担任村干部期间,孙景坤仍保留忠诚担当本色。三年自然灾害时,全队男女老少都要去食堂就餐,农民自留地全部收归生产队。时任红旗公社古城作业区主任的他考虑到一些老人、小孩和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可能因此吃不上饭,坚持提出不同看法,结果被撤销作业区主任职务。直到1963年,他才得以平反恢复职务。

为了让村民们尽快脱贫致富,1984年,孙景坤组织村民先后成立了共同致富小组、扶贫致富小组,还把分给自己的40亩地重新分配给5户从黑龙江迁来的贫困户。

在家乡务农的数十年间,孙景坤深深隐藏自己的战斗功绩,吃苦在前、不求享受,从不争名争利,受到了群众的高度赞扬。

村民们不知道孙景坤曾立下赫赫战功,可大家觉得,他是党员,上过战场,政治上过得硬、靠得住。山城村村民刘玉慧说:“这老爷子很善良、很慈祥、很公正,我们现在过上了好日子,都得感谢这个老爷子。”

孙景坤的选择,体现了一名党员的风骨,折射出信仰的底色,也映照着中国共产党人的赤子初心!

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中央宣传部以云发布的方式,向全社会宣传发布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孙景坤、徐振明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

孙景坤是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农民,现年96岁。他先后经历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海南岛等战役,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在战争年代,他冲锋陷阵、英勇顽强,出生入死、屡立战功,负伤回国后又坚持重返战场,用热血青春诠释了革命战士的赤胆忠心,曾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多次,被授予抗美援朝一级战士荣誉勋章等荣誉称号,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英雄报告团成员,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在和平年代,他深藏功名、淡泊名利,几十年如一日扎根乡村,用执着坚守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在吉林省通化市拍摄的志愿军老战士徐振明(10月21日摄)。徐振明,1925年生,江苏连云港人。1950年10月,徐振明随部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先后参加了松骨峰阻击战、“”高地战等战斗,荣立一等功。新华社发(颜麟蕴摄)。

徐振明是吉林省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所首任所长,现年95岁。他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转战大江南北,经历战斗无数,留下累累弹伤,从“娃娃八路”成长为“战斗英雄”,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保家卫国舍生忘死、英勇战斗,曾荣立多次战功。他退伍不褪色,转业到杨靖宇烈士陵园工作,父子两代默默付出,守护英雄陵墓60余年,身体力行保护革命遗迹、讲述英雄故事,弘扬革命文化、赓续红色血脉,教育了无数青少年,感动了广大社会群众,2017年被评为“中国好人”。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央视新闻推出系列报道《英雄无悔》,讲述志愿军老战士的英雄事迹、家国情怀。

孙景坤是96岁高龄的志愿军老兵。他曾舍生忘死血战沙场,作战英勇荣立一等功。载誉回国后,他却深藏功名解甲归田,带领村民改变家乡贫困面貌。

在丹东市光荣院,一件挂满军功章和纪念章的军装挂在孙景坤老人的床头,这是他那段戎马生涯的见证。

孙景坤的儿子孙福贵:我父亲很怀念他牺牲的战友,他有时候经常看这些奖章,再顺手去摸一摸,他的脑海里可能想的很多。

1948年参军入伍的孙景坤曾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多次重大战役,并立下赫赫战功。1950年,孙景坤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曾因激战负伤回国治疗,伤刚好又再次奔赴前线。

1952年10月,在配合上甘岭战役的一场战斗中,身为副排长的孙景坤接到了增援161高地的命令。当时,161高地三面处于敌人的火力控制之下,送弹药上去要冲过十几条封锁线。

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孙景坤:营长就告诉我,你带领这九个人,扛多少手榴弹、扛多少子弹。一出发一看,飞机就来了,我们瞅准机会赶紧往上冲。

冲上阵地的孙景坤,和所剩无几的战士们投入到激烈的战斗中,他们打退了敌人多次反扑,孙景坤一人就击毙了21人。

从中午一直到半夜,孙景坤和战友们浴血奋战最终守住了高地。因为作战英勇,孙景坤荣立一等功。1953年,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英雄报告团成员,孙景坤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而在回到家乡后的几十年里,他却从未提起这些荣耀。

孙景坤的女儿孙美丽:我问他,你怎么不讲你战争年代的事情,他说我不能说,一个个熟悉的脸庞都倒下了,我不愿意说那些,心里难受。

1955年孙景坤复员,他放弃了留在城里工作的机会,毅然选择回乡务农。在办理党组织关系时,他“隐藏”了自己的战功和荣誉,回乡第三天就拿起农具到生产队劳动。后来作为生产队长的孙景坤,带领乡亲们大力发展粮菜生产,用几年的时间栽下了13万棵松树和板栗树,并带领村民一同修建水坝改造耕地。

辽宁省丹东市山城村村民曲华成:这个河一发水就把地都冲坏了,(孙景坤)领着大家伙儿修这个拦河坝,想办法叫大家伙儿富裕起来。老百姓心目中非常信任他。

村民有困难,孙景坤想方设法解决,而他自己的孩子却沾不上一点光。在家务农的大女儿孙美丽今年已经快70岁了,因为小儿麻痹她从小右腿落下残疾。她告诉我们,16岁那年好不容易有了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却在父亲的坚持下让给了生活更困难的家庭。

孙景坤的女儿孙美丽:当地电话局里头招一批工人,要电话员,我非常高兴,我这回能当工人了,俺爸知道了,说什么也不让我去。

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孙景坤:当这个党员,不能一切为自己着想,要多为群众,也为国家。

20世纪90年代,抗美援朝纪念馆移地改建,向社会征集文物。孙景坤最终决定将自己的立功证书等纪念物品捐献出来,那时候人们才知道他是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

抗美援朝志愿军将士后代徐江娜:这个(位)老英雄,他在战争年代出生入死、不怕牺牲,在和平时期他又深藏功名,都是对后代的一种教育,我们就是要继承他们的光荣传统。

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中央宣传部以云发布的方式,向全社会宣传发布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孙景坤、徐振明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

孙景坤是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农民,现年96岁。他先后经历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海南岛等战役,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在战争年代,他冲锋陷阵、英勇顽强,出生入死、屡立战功,负伤回国后又坚持重返战场,用热血青春诠释了革命战士的赤胆忠心,曾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多次,被授予抗美援朝一级战士荣誉勋章等荣誉称号。在和平年代,他深藏功名、淡泊名利,几十年如一日扎根乡村,用执着坚守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徐振明是吉林省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所首任所长,现年95岁。他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转战大江南北,经历战斗无数,留下累累弹伤,从“娃娃八路”成长为“战斗英雄”,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保家卫国舍生忘死、英勇战斗,曾荣立多次战功。他退伍不褪色,转业到杨靖宇烈士陵园工作,父子两代默默付出,守护英雄陵墓60余年,身体力行保护革命遗迹、讲述英雄故事,弘扬革命文化、赓续红色血脉,教育了无数青少年,感动了广大社会群众,2017年被评为“中国好人”。

孙景坤、徐振明同志的先进事迹宣传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认为,孙景坤、徐振明同志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的杰出代表,是永葆革命本色的抗美援朝老英雄。革命战争年代,他们经过血与火的洗礼,经历生与死的考验,为保家卫国、维护和平立下不朽功勋;和平建设时期,他们不改初心本色,坚守革命理想,保持优良作风,在平凡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革命战士英勇顽强、战无不胜的英雄气概,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忠诚品格,退役军人永葆本色、接续奋斗的优良传统。大家纷纷表示,要尊崇英雄,关爱楷模,学习抗美援朝老英雄的崇高精神风范,披荆斩棘、奋勇前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时代楷模”发布仪式现场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授予孙景坤、徐振明“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播放了反映孙景坤、徐振明同志先进事迹的短片。中央宣传部负责同志分别为孙景坤亲属代表、徐振明同志颁发了“时代楷模”奖牌和证书。辽宁省、吉林省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和退役军人代表、青年学生代表等,在本地云发布现场参加发布仪式。

1948年,24岁的孙景坤告别新婚妻子,毅然参军,一年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他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征战中落下20多处伤疤。

孙景坤选择了深藏功名,返回家乡务农。

曾经和孙景坤一起生产劳动、如今86岁的老党员刘振发说:“只知道孙队长当过兵,去过朝鲜,带领山城村第一生产队过上好日子,但也是刚听说他立过一等功、当过大英雄。”

“只有在睡不着觉的时候,父亲才偶尔会和我谈起抗美援朝的往事。”大女儿孙美丽说。一个夜晚,孙景坤给孙美丽讲:晚秋初冬,孙景坤所在排进入一片高粱地,子弹炮弹如同刮风下雨一般打来,一个排的战士除了孙景坤外全部牺牲。“每当谈起这些,父亲总是眼含热泪。”

虽已96岁高龄,老人还清晰地记得自己共获得了8枚军功章。

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平移重建征集资料,孙景坤默不作声地将立功证书、立功喜报和部分珍贵老照片捐出来。纪念上甘岭战役60周年时,相关部门邀请他去北京参加活动,需要穿军装拍照,他才从箱子底下找出军功章挂在胸前。

时代楷模孙景坤事迹【第四篇】

数十年,他把沉甸甸的军功章压在箱底,悄无声息地做了一辈子农民。

他不说,也绝少有人知道,在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上、在艰苦卓绝的上甘岭战役中,他曾立下赫赫战功。

这位默默无闻、自甘寂寞的英雄,就是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87岁的老人孙景坤。

1947年,在家乡担任着农会副会长的孙景坤带头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先后转战辽沈、平津、海南岛。1950年,抗美援朝的号声吹响,孙景坤告别了新婚不到7天的妻子,赴朝参战。

三年里,孙景坤大大小小打了几十仗,最惨烈的莫过于上甘岭一役。这一仗,敌我双方先后动用兵力10万余人,反复争夺43天,敌军炮兵、航空兵向两个山头发射炮弹190余万发,投掷炸弹5000余枚。上甘岭的上空,几乎每天都是硝烟缭绕,如阴云密布。随手抓起一把沙土,就有一半是铁屑、弹壳。其激烈程度为世界战争史上所罕见。

“谁能送进坑道一个苹果,就给谁立二等功!”这甚至成了上甘岭战役我军坚持坑道作战时的立功标准。然而要送补给上去,就要冲过敌人10几道封锁线,每走一步,都可能流血牺牲,为送一壶水,甚至要付出几条生命的代价。

就是在这样残酷的情况下,班长孙景坤临危受命:带领9名战士,把10箱弹药送到阵地上。而在此之前,已有8批战友牺牲在运送补给的路上,一个也没能活着回来。

“上!”孙景坤手一挥,10个人扛起弹药箱就冲进了枪林弹雨。他们一面躲避着敌人的狂轰滥炸,一面小心艰难地向前移动。恰好敌人一轮进攻结束,瞅准了敌人施放烟雾掩护伤兵的绝好机会,孙景坤带领战友一鼓作气冲上山头。

阵地上已是弹尽粮绝。整整一个加强连,打得只剩下了4个人。孙景坤立即安排战士们各就各位,自己则只身守卫在敌人进攻最猛烈的位置。

上甘岭一役,敌人所标榜的“一年来最强大的攻势”以其彻底失败而告结束。孙景坤因其英勇表现,荣立一等功,并被部队选中作为志愿军英模代表团的一员赶赴北京。

拍一拍身上战争的尘埃,孙景坤于战后回到家乡。他将昨日的惨烈与辉煌默默尘封在只属于自己的记忆里,不声不响、无怨无悔地过起了平静而淡泊的农家岁月。他在生产队当了20多年队长,每每有单位占地招工,他都毫不犹豫把机会让给别人。他总是说:“咱当个领导,咱家要走一个,人家别人咋办?咱以后再走也不晚。”生产队走了200来人,他也没把机会留给自家。作为志愿军老战士,孙景坤知道自己这么做并没有错,但很长时间他都没有得到子女们的理解。

几年前,老伴儿去世,孙景坤守着1亩地独自过活。一度他的生活十分困难。有人劝他:何不去“上边”找一找。他却不肯。

“当年在部队有多艰苦,特别是在朝鲜,那么多人都没有回来。我回来了,家里有老人,有老婆,还有了一帮儿女,这不挺好吗?那么多同志都没有看到今天的日子,为了祖国把性命都搭上了,我这点事算得了什么。有什么可找的?牺牲了的那些同志他去找谁呀。”老人的话,语气平和却字字泣血。

什么是崇高,什么是境界;什么是感动震撼,什么是净化升华。孙景坤,这位清癯、和善、质朴、辛劳,看上去与所有普普通通的农村老汉没有任何区别的老人,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时代楷模孙景坤事迹【第五篇】

“这是一等功奖章,这是三等功奖章……”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山城村,一间不起眼的平房里,整洁的书桌上摆放着96岁的老英雄孙景坤的军功章。

孙景坤的故事,得从72年前的1948年说起。

那年1月,24岁的孙景坤告别新婚妻子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随40军119师357团参加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长沙、海南岛等战役,屡立战功。

在解放四平的战斗中,孙景坤是机枪手,是敌人火力重点打击对象,密集的子弹袭来,如今他的身上仍留有不少伤疤。由于表现出色,1948年,孙景坤于战地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0年,美国发动侵朝战争,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刚从海南战场撤回的孙景坤,立即随部队集结安东(现辽宁丹东)待命。

“保卫和平,保卫胜利果实!”10月的一天,命令终于下来了,孙景坤随部队一起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1952年10月27日中午时分,孙景坤所在部队坚守上甘岭161高地,在击退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后,部队伤亡惨重,161高地三面处于敌人的火力控制之下,增援部队很难上去。当时担任副排长的孙景坤带领9名战士,带着8箱手榴弹、两箱子弹,从敌人火力死角突上阵地。在击退敌人疯狂反扑中,孙景坤击毙数十名敌人,和最后剩下的3名战友顽强地坚守在阵地上。赶来支援的战友找到了昏迷的孙景坤。

1953年,孙景坤荣获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同年,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英雄报告团成员,孙景坤受到了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48 20374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