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事迹实用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时代楷模事迹实用”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时代楷模事迹篇1
袅袅炊烟下,3间不起眼的房屋,就是拉齐尼·巴依卡的家。年逾七旬的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望着墙上拉齐尼的照片,泪水忍不住从脸庞滑落。照片上的拉齐尼,戴着一顶塔吉克族特色毡帽,黝黑的脸上挂着憨厚的笑容。
白发人送黑发人,悲痛涌动心中。说起拉齐尼,巴依卡几度哽咽:“元旦那天,拉齐尼还给我买了一双新棉鞋和一件新棉衣。”
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们也不愿意相信,不久前还和他们一起巡逻的拉齐尼大叔走了,走得那么匆忙。
“来人啊!救救孩子!”1月4日,新疆喀什入冬以来特别冷的一天。喀什大学校园湖边突然传来呼救声,一名儿童不慎掉进冰窟窿。正在该校参加培训的拉齐尼闻声赶到,义无反顾地跳入水中。孩子得救了,拉齐尼却不幸牺牲,生命永远定格在41岁。
用生命托举生命。认识拉齐尼的人对他的救人之举都不感到意外。在乡亲们眼中,拉齐尼是一位勇敢善良的塔吉克族好儿郎,一名忠诚正直的共产党员。他来自祖孙三代义务为国戍边71年的光荣家庭,被当地群众誉为守边护防的“帕米尔雄鹰”。他是全国人大代表、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全国劳动模范。
帕米尔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雪峰连绵。1949年12月,红其拉甫边防连组建,哨卡就建在帕米尔高原上的雪窝里。
红其拉甫,塔吉克语意为“血染的通道”。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的巡逻路线中有条吾甫浪沟,官兵在沟里巡逻一趟,要翻越8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达坂,一次次蹚过刺骨的冰河。
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要征服这条巡逻路,离不开经验丰富的当地塔吉克族向导。拉齐尼的祖父当年自告奋勇参加巡逻,一干就是23年。1972年,祖父走不动了,把担子交给他的父亲巴依卡。爬冰卧雪、戍边巡逻,巴依卡又走过30多个春秋。2004年,两鬓斑白的巴依卡把担子交给了刚从部队退役的儿子拉齐尼。
“没有祖国的界碑,哪有我们的幸福?”从小听着祖父和父亲戍边故事长大的拉齐尼,把他们坚守了一辈子的信念铭记在心中。
“当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护祖国的边境线。”这是拉齐尼生前常说的一句话。
16年,帕米尔高原边防线上的每一个山口、峡谷,每一道河流、沟壑,每一处界碑、地标,都留下了拉齐尼巡逻护边的身影。
巡逻路上,边防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拉齐尼总是走在前面探路。和祖父、父亲一样,拉齐尼凭着丰富的经验,一次次帮助边防官兵化险为夷。
多年巡逻,拉齐尼家先后有10头牦牛累死在路上,9头牦牛因摔伤失去劳动能力,但他从不要一分钱补偿。牺牲之前,拉齐尼还在驯养家里的4头小牦牛。他说,等这些牦牛长大了,家里就有5头牦牛能参加巡边了。
“为国戍边,我们义不容辞。”拉齐尼曾说,“是共产党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我自己也是一名党员,守边护边是我应该做的事。等我干不动了,就把这项工作交给我的儿子。我们要在护边路上世世代代走下去。”
2015年2月11日,军民迎新春茶话会在北京举行。那一天,拉齐尼向汇报了一家三代爱国守边的经历。
2018年,拉齐尼光荣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为了更好地履行职责,他走访了当地农牧区,倾听牧民的心声。
2021年,拉齐尼被表彰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在拉齐尼看来,他是“代表每一个在边境线上巡逻的护边员获得这份荣誉的”。
为了提高文化水平,拉齐尼利用巡边间隙向边防官兵学习。2021年10月,他到喀什大学参加培训,重点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他是班上的学习委员,课堂上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课后写作业、读书、看新闻,不断地丰富自己。
在喀什大学培训期间,拉齐尼请假回了一趟家。因为11月山里下雪了,他家的牦牛还在牧场滞留。那些牦牛,可是边防官兵巡边路上的得力助手。
这些年,荣誉多了,拉齐尼的初心从未改变。无论是在雪山深谷巡逻戍边,还是在首都北京建言献策,他始终用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本色。
“南湖红色的光照亮帕米尔高原……祖父和父亲的精神鼓舞着我雄鹰般飞翔/我以钢铁般的意志/日夜巡逻在冰峰雪岭间。”
2021年12月11日,拉齐尼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最后一条动态。这是他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创作的诗歌《南湖》。
这短短的诗行,是一名共产党员的深情告白,也是拉齐尼短暂绚烂人生的写照。
时代楷模事迹篇2
头戴一顶塔吉克族特色毡帽,被高原紫外线晒黑的脸上总是露着憨厚的笑容。话很少,两只明亮的眼睛透出的是坚毅与执着。这是拉齐尼·巴依卡生前留给人们的印象。这位塔吉克族第三代护边员,全国人大代表,去年刚刚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却在1月5日因为救助落水儿童永远闭上了他那明亮的双眼。
拉齐尼·巴依卡的家在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这里位于帕米尔高原东南部,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接壤,边境线长达800多公里,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作为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放牧的牧民,拉齐尼·巴依卡的爷爷、爸爸都是守护祖国边防的护边员。
“来人啊!救救孩子!”1月4日13时56分许,正在喀什大学进行培训的拉齐尼·巴依卡与舍友木沙江·努尔墩正准备去餐厅吃饭,突然听见一阵带有哭腔的叫喊。循着声音,他急奔过去,发现一个孩子跌入人工湖的冰窟,无助的母亲正在湖边哭喊求助。
来不及细想,拉齐尼·巴依卡踏上冰面,直奔孩童。在伸手去拉孩子的时候,冰面突然坍塌,拉齐尼·巴依卡落入水中。拉齐尼·巴依卡奋力举起双手,拼尽全身力气把孩子托出水面。
此时,一同赶往湖边救人的木沙江·努尔墩也跳进冰冷的湖水中,闻讯赶来的人们也纷纷参与救援。
10多分钟后,当孩童被成功救起时,托举生命和希望的拉齐尼·巴依卡却再也没有从水中露身,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1岁。
消息传出,拉齐尼·巴依卡的家人、朋友,曾经得到他帮助的乡亲们,以及他所在培训班的老师同学,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他们熟悉的那个忠诚正直、谦逊善良的拉齐尼·巴依卡就这样离开了他热爱的守边护边事业和挚爱的亲人。
拉齐尼·巴依卡曾多次荣获国家和新疆道德模范、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优秀护边员等荣誉称号,2021年10月获得全国爱国拥军模范荣誉称号,同年11月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04年8月,刚刚从部队退役的拉齐尼·巴依卡开始义务为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当巡逻向导,成为第三代护边员,被边防官兵和当地牧民称赞为云端上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
1957年,拉齐尼·巴依卡的爷爷毛遂自荐成为边防连第一位“牦牛向导”,随后,他的父亲也加入其中,在红其拉甫边防连担任义务巡逻向导38年。拉齐尼·巴依卡还是十几岁的青少年时,便跟着父亲学习探路,查看地形、熟悉地理位置。
60多年来,拉齐尼·巴依卡祖孙三代的足迹踏遍了帕米尔高原边防线上的每一块界碑、每一条河流、每一道山沟。在拉齐尼·巴依卡的心里,巡逻是国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他多次说:“没有国家安全,哪有我们的幸福生活。”
高原巡逻路上,不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险情。有一次,拉齐尼·巴依卡单独带着巡逻分队来到有着“死亡之谷”之称的吾甫浪沟巡逻。巡逻第一天,队伍遭遇暴风雪,无法赶到预定的地点,待第二天来到铁干里克村时,由于山体滑坡,前一年父亲做的标记已经没有了。
“这里都是七八十度的陡坡,我们怎么过呀?”上等兵普合毛担心地问。拉齐尼·巴依卡毫不犹豫地说:“再难再艰险我都会带你们渡过难关,放心吧。”
说完,拉齐尼·巴依卡立即起身探路。刚走出不多远,一块石片突然从山上滑落,砸中了他的额头,鲜血直流。大家大声劝他返回,但他只简单地处理了伤口,坚持继续探路。两个多小时后,拉齐尼·巴依卡终于找到了一条比较安全的石壁路,官兵们顺利通过。
说起这件事,他说:“这是任务,我必须完成。”
16年的巡逻路,拉齐尼·巴依卡和边防官兵结下了深厚情谊。每当说起边防官兵对他们的帮助,拉齐尼·巴依卡总是掰着手指说,大雪压塌了房子和羊圈,他们来修;孩子上不起学,他们主动捐款,还给孩子补课;吐尔迪罕大妈家里困难,他们就买来羊羔帮她致富;红其拉甫没有医院,牧民生病了都到连队找军医,到连队就像到自己家一样。
“这辈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好祖国的边境线……”这是拉齐尼·巴依卡生前常常说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