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思路怎么写【优质4篇】
【导言】此例“工作思路怎么写【优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工作思路怎么写【第一篇】
一条消息不能骨肉分离,具体办法就是要用肉包住骨,学会用事包住这个理。一是少议论,少解释,多叙事。二是要藏骨,不要露骨。
1篇稿,通常是有骨有肉,骨肉相连,才能鲜活真实。但骨多还是肉多,就需要有个合适的比例。新闻稿不是社论,不是文件,也不是文学作品,只是依据事实、报道事实,并没有一丝创造和想象的空间,所以最怕骨多肉少。那么到底骨多少、肉多少呢?
梁衡认为,体裁不同,比例自然也就不同。消息,天生是叙事为主的文体,要丰满、生动,骨肉之比至少要三七开,二八、一九最好。什么是消息的骨呢?梁衡说――
就是稿件中理性的东西,如工作思路、文件引语、背景交待、专业术语、作者的旁白分析等。
不少记者,特别是机关报的记者写新闻,满足于介绍上面的工作思路,照搬讲话、文件、术语、行话,以为这就是新闻。其实这远远不够,它只是新闻背后的理,有了消息的骨,还需要肉来丰满和充实。究竟什么是消息的肉呢?梁衡回答说――
消息的肉就是构成新闻的事实。包括这事实的过程、情节、结果、时间、场景、人物、语言、数据等。越形象生动就越有个性。
消息的骨就好比是一座主桥,而肉则是它的引桥,读者既要看结果,也要看他们感兴趣的事实。你如果想体现指导性、导向性,就去说这个事引出的理,不能只说这个理。说到这儿,梁衡想起多年前看过的一个新闻短片――
当时李瑞环在天津工作,要求某日前为街道通上煤气。有一个地段未通,他就找来公用局长是问。局长解释了许多理由,李打断话头说:“你说这些都没用,到时老太太打开煤气开关就要点火做饭。”读者就是这个等火做饭的人,哪里还管你那许多铺管埋线的嗦事。你再说,他摔下报纸不看了。只有引桥,没有主桥,一座断桥行人怎么过河?
一条消息不能骨肉分离,具体办法就是要用肉包住骨,学会用事包住这个理。那么怎样避免消息多骨少肉、干巴艰涩呢?梁衡认为,很简单,就两条――
一是少议论,少解释,多叙事,无事不成稿,这是铁律。如果非说理不可,千万不要忘记举例子。而且别忘记那个三七开的比例。二是要藏骨,不要露骨。
说到藏骨与露骨,想起了人民日报2006年2月15日国际版的1篇稿子。原题是《留尼旺流行基孔肯尼亚》,何谓留尼旺?何谓基孔肯尼亚?相信谁也看不懂。原来“留尼旺”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小岛,“基孔肯尼亚”则是一种新发现的由蚊子传染给人的病。这样做题,瘦骨嶙峋,谁还爱看?后来改成《留尼旺岛暴发怪病》,就丰满好看了许多。
在梁衡看来,多肉少骨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作为写稿人要为下步程序:编稿留下余地――
事多肉丰,可能繁缛一点,但编辑高手会“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把它精简成一件好作品。如果只有几根筋骨,编辑本事再高也不能贴肉补泥塑成一个美人。因为新闻编辑的原则是只用减法,不算加法――不敢凭空乱加。
如何避免多骨少肉呢?梁衡一针见血地指出――
稿件多骨少肉的毛病,病根在采访阶段,不懂或不愿吃苦去挖掘鲜活的新闻事实,笔下没有多少可以调遣的素材,文章自然就干瘪难看了。
1895年X光初发现时,发现者伦琴请夫人配合,给她拍了一张手掌的X光片。她第一次看到自己可怕的五根手骨,吓得大哭起来。X光,是专门见骨不见肉的。幸亏我们常人的眼睛不是X光,只见肉不见骨,美人的玉手照样漂亮。梁衡说,报纸不是文件,不能办成X光片。记者写作不能只按领导的、机关的、专业的思路走,要按新闻的规律、读者的思路和常人的阅读习惯走。
工作思路怎么写【第二篇】
一、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强化学习教育深化认识
紧扣强化思想认识、解决“总开关”问题要求,局党组在普遍开展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基础上,采取党组会、领导小组专题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集中学习,创新开展学理论听群众意见、学先进听群众批评、学政策听群众诉求、学重建听群众呼声“四学四听”活动,确保先学一步、多学一点,学深一些。开展党组集体研学、讨论13次,观看听取了“弘扬延安精神密切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视频讲座,邀请市发改委机关党委书记李超林开展“传承党的群众路线突出整治‘四风’”专题讲座,邀请了区宣传部理论教员秦正太同志讲党史,观看了《刹四风,戒贪欲——卢军案件警示录》宣传录像。围绕“发改作风怎么改,五好干部怎么当、为民服务怎么办、深化改革怎么做、服务六大兴区行动怎么干,入党为什么,当干部为什么,为后人留什么,什么是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等专题开展讨论。对照“三严三实”要求,开展“查修身严不严,查用权严不严,查律己严不严,查谋事实不实,查创业实不实,查做人实不实”六查活动,感悟为政得失,理清工作思路,着力找准查实思想境界、素质能力和作风形象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差距。
二、开门纳谏、对照剖析,倾听群众诤言找准差距
坚持开门开放听取意见,把“面对面”与“背靠背”,“个别听”与“集体谈”,“走进群众听”与“组织群众评”结合起来,采取“民主评议、个别谈话、开门纳谏”等多种形式,找准查实问题,理清工作思路。按照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的思路,遇到问题不绕开,直面问题不回避。发放调查问卷及改进意见征求表110份。共汇总梳理出“四风”方面突出问题及意见建议18条,为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打下坚实基础。
(一)形式主义方面。共6条。没有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只看重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重眼前政绩,未兼顾长远可持续发展;过于重视能立马见成效的工作,对较为复杂、难以及时见成效的工作着力不够;把上级调研、检查、考核看得重;没有及时解读上级政策,造成了工作上被动;对发展改革重大问题深度调研不够,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研究不够,缺乏“钉钉子”精神;对全局工作贯彻落实不到位,抓工作安排部署多,督促落实少;强调分工负责的多,协同配合推进工作少。
(二)官僚主义方面。共6条。对部门、乡镇、企业指导和服务不够,帮助解决问题少;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一味地走程序,解决问题进展慢、耗时长;重结果、轻过程,有时一味要求报数字、写材料,工作方式简单;对联系的乡镇、村、社区,访贫问苦、结对帮扶送钱、送物慰问物品的时候多,解决实际困难少;维护群众利益不主动,要求部门解决多、直面群众解决少,与基层群众拉开了距离;近年来,只抽查了重点的医院、学校收费情况,未能全面地开展医疗、教育收费监管工作;在市场监管方面,也只是重点开展了节日检查,日常检查和随机抽查不够。
(三)享乐主义方面。共3条。有的工作重两头、轻中间,满足于应付交差,工作启动冲一冲,考核来了紧一紧,上级检查抓一抓,平时就按部就班,工作拖沓;少于思考工作的“破冰”“破壁”之举,敢闯敢试、主动作为的意识不强;干工作怕吃苦受累,有攀比心理,对任务较轻、压力较小的部门还存在羡慕心理。
(四)奢靡之风方面。共3条。在公务活动中不够节俭,有时存在超标准现象,造成了浪费;有时在工作接待方面,没有处理好接待超标、陪餐人员过多的问题;存在迎来送往现象,接待上级领导安排人员接站,有时下乡镇检查指导工作对乡镇的迎送也没有完全做到令行禁止。
(五)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方面。共3条。缺乏长效帮扶机制;维护群众利益不主动;对医疗、教育收费全面监管不到位。
(六)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方面。共3条。政务信息公开不够及时不够全面;有时存在服务群众态度差的问题;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政策咨询反馈不及时;对新的政策宣传不到位,普及效果差,向基层延伸不够。
三、注重实效、正风肃纪,立说立行立改转变作风
坚持以问题整改注入动力,以问题整改交出答卷,对照党章党纪、廉政准则、先辈先进、民心民生、群众期盼、改进作风要求六面镜子,突出“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对具备条件、能够立即整改的,及时明确整改时间表和责任人,提出整改措施。
(一)带头开展专项治理。对照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查找过去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班子成员带头改,带头腾退超标办公用房,主动深入联系点轻车简从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帮助解决受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和困难。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今年1-6月,局内接待同比下降%。
(二)全面促进作风转变。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从自身做起、从现在改起,提倡开会不讲空话、套话,压缩会议时间,明确文稿篇幅,带头改进文风会风;主动深入最偏远、最需要解决问题的地方去调研;深入基层走访调研不带着官气,自带伙食费。主动深入贫困户家中,全力做好帮扶工作。近年来,对帮扶镇因病致贫、被取缔的网箱养鱼困难户等50余户给予了物质帮助。
(三)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在学习教育活动中,我们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目标,让群众在办事中感受变化、在办事中得到实惠,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好行政审批程序,把限时审批制度作为为民、便民、利民的惠民工程。在接件时坚持做到一次性讲清所需要的手续,坚决不让办事群众跑冤枉路,1-6月,共审批项目193件,均在规定时限内提前完成审批。二是始终坚持12358价格监督举报电话24小时畅通,坚持有举报必受理,有受理必查实、有违规必查处的工作方法。1-6月,共受理价格举报案件40余件,退还消费者1万6千余元,已全部办结。
四、坚持边改边建,在建章立制中体现成效
结合实际抓好制度的“废、改、立”工作,对干部管理系列制度进行清理、修改和完善。
(一)强化理论武装,不断健全学习培训制度。注重把学习的“软任务”变成“硬要求”,建立健全了领导班子中心组学习、集体研讨、个人自学、专题调研等各项学习制度,促进用制度管学习、促学习,为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供根本保障。
(二)坚持扩大民主,进一步健全科学决策制度。坚持广纳民意、民主决策、科学决策,进一步规范完善局党组会、局长办公会等会议制度,推进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透明化。
工作思路怎么写【第三篇】
(一)学习我国广大筑路工人在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中不畏艰险、坚守岗位、忘我劳动的精神。
(二)懂得本文在人物描写中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三)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举止、表情等来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围绕中心意思选取材料以及人物描写的方法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作者为何着力刻画成渝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
采用先分析中间、后讲解两头的方法。
教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一、简介写作背影;二、分析全文结构;三、讲读课文中间部分。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课文
铁路运输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有着巨大的作用。人们常将一条条重要的铁路干线比作一条条大动脉。同学们能说出你所知道的我国铁路主干线吗?(让学生回答)在这些铁路的建设过程中,我国工人阶级付出了令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劳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筑路工人辛勤劳动的一个小小画面。——《夜走灵官峡》。
二、介绍宝成铁路的有关情况。
宝成铁路,北起陕西的宝鸡,南至四川的成都,与成渝铁路相连,是纵贯我国西部的运输大动脉。全长公里,贯穿陕西、甘肃、四川三省19个市县。于1952年7月动工,1956年7月完工,比原计划提前了一年零三个月。这条工程非常艰巨,我国筑路工人在修筑这条铁路中创造了许多奇迹。开凿了300多条隧道,架设了900多座桥梁,16次穿过嘉陵江,完成路基土石方工程6700万立方米。灵官峡在陕西、甘肃交界处。打通灵官峡是宝成线上最艰巨的工程之一。
三、解题
提问:文章标题中的“夜”和“灵官峡”各指明了什么?“走”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归纳:“夜”表明事情发生的时间;“灵官峡”是事情发生的地点;“走”在这里是“通过”的意思。文章的题目高度根据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检查预习情况
1.简介作者(学生答)
杜鹏程(1921~1991),当代作家,陕西省韩城县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保卫延安》。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yáhēbiǎoxūntiǎnxīliangzǎi
山崖傻呵呵裱糊熏舔膝盖打量登载
juētuóluóyìdǔn
噘着驮骡屹然打盹
五、范读课文
六、讨论全文结构
教师:全文以“我”的行踪“走”——“难走”——“仍要走”贯空全文的,这是全文的叙事线索。请同学们按照这一线索给全文划分段落。
学生讨论。
提示: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走”——写灵官峡之险,突出工地的艰险及劳动的紧张场面。
第二部分(从“我肚里饿……”到“……不,哪个人都要守住康(岗)位。”):“难走”——写成渝及其父母的优秀品质。
第三部分(从“我把成渝紧紧抱起来……”到文末):“仍要走”——写“我”受到鼓舞继续赶路。
七、指导学习第二部分,讨论下列问题。
1.这部分主要写了“我”与成渝的交谈,试说出他们共谈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他们共谈了三个方面的事。①成渝对“屋里没有人”的争辩;②成渝问“我”明天的天气情况;③“我”叫成渝上床睡觉,成渝坚持不肯去睡。
2.从交谈中我们可以看出成渝这一人物形象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作者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
教师边归纳边板书。
作者是通过人物的语言、举止、表情等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
语言
举止
表情
性格特征
“我不是个人?”
背、挺、舔
忽闪忽闪,傻呵呵
天真可爱
“明天还下雪?”
爬、伸、望
皱眉头、偏脑袋
关心工地
“我不睡”
咬、摆、瞪
头摇得像拨浪鼓
坚守岗位
结论:成渝是一个天真可爱、关心建设、坚守岗位的好孩子。
指名复述这部分内容。
八、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并思考:
工作思路怎么写【第四篇】
关键词:高考作文材料积累叙写
中图分类号
(一)话说“材料积累”
量变引起质变。无话可说是不是就说明学生在素材积累时量的没有达到一定的要求呢?人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都知道作文要做到言之有物,就要有一定量的素材的积累,但是不是拥有了一定量的素材积累后,学生便有话可说了呢?其实不然,从高一到高三,科任老师都会给学生大量印发作文素材,这些作文素材的涉猎面也是十分的广泛。早读时间学生也有意识的进行记忆。但在实际写作实践中,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时,仍然有无话可说的无助感,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1.从浅的层面来说,是学生的盲目自信造成的。
很多学生对于当时印发的素材事例,自以为已经记下了,所以也就放下了。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心理学中记忆分为浅层记忆和深层记忆,学生看过材料后当时记住了,一两天之后忘掉一半,一两个月后,忘却十之八九。久而久之。三年高中的恶性循环,致使学生对于作文素材如同走马观花,面对试卷中的作文考题时也只能指雁为羹。很难有深层的知识记忆任自己挖掘。就出现了无话可说的尴尬局面。
2.学生没有掌握对生活的留心观察正是作文素材的来源
生活处处皆语文,老师印发材料,推荐学生作文素材书,无论哪种方式无疑都是填鸭式的教育,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局面。只有真正的热爱生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的从生活中汲取营养。每个考生只有对生活中的人事物和每天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进行认识、感悟、理性对其进行审美与思辨,并思考背后的原因与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才能真正的做到对素材的积累。考场中才能做到文思泉涌,才能有话可说。
3.从深度层面来说,是教师要求不全面造成的。
在指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强调的只是:作文素材的积累讲究的是典型和新鲜,而忽视了“要具体”这一要求。因此,很多学生在記忆作文素材时,只是泛泛地记一些零碎粗糙的信息,对人物或事件的一些精彩和感人的细节并不上心。如学生最常用的素材:“无比钢琴师”刘伟,很多学生知道的只是他是“中国达人秀”的冠军,他在赛后得到观众和评委的好评,而对他在失去双臂之后,怎样坚强地站立起来,实现人生理想等一些感人的细节不曾做深入的了解和思考。这样,在实际的写作实践中,想要有话可说难上加难。
试想:如果学生对自己占有的材料的细枝末节熟稔于心,那还能在写作的过程中绞尽脑汁仍然一无所获吗?如:“徐霞客”这一人物,如果他们不仅知道徐霞客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还知道他为了追寻理想,在探险的道路上,即使“三次遇盗,四次绝粮,还差点丢到性命”也不曾后悔等一些感人的细节,那在运用这则素材写作时,还会“无话可说”吗?
由此,要解决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存在的“无话可说”这一问题,关键就是要解决如何积累材料的问题。在指导学生积累材料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总是一味的指责学生,而是要多督促,多引导,使其端正态度,对手中已占有的材料做到常回顾,勤记忆,多观察,只有这样,在写作过程中,方能做到“有话可说”,说出的话也更有感染力。
(一)话说“材料叙写”
“有话不知道怎么说”也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常抱怨的,尽管他们手中占有一定量的作文素材,但在面对具体的作文题目时,在实际的写作实践中依然感到很迷茫。关键就在于他们不知道该如何根据题目打开材料的叙写思路。
确实如此,在过去的议论文写作指导中,我们的考生强调的只是:材料的叙写必须紧扣论点,也就是”定向叙述”,但在“定向”中的基础上究竟怎样叙写,怎样打开叙写的思路,我们很少有过这昂面的指导。那怎样才能打开叙写材料的思路呢?我们可以采取“多角度提问文题”法。
多角度提问“文题”,也就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多个角度,对命题者提供的“题目”进行提问。如作文《解开心中的绳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问:心中的绳索是什么,?怎样解开?解开后有怎样的意义?通过这样设疑后,该如何去叙写所选择的材料,我们的思路就变得很明晰了。如:一味考生根据文题对“苏子”这一材料的叙写: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江水承载着的是苏子阵阵的愁思。他不明白为什么被认为“大肚能容天下”的九五只尊仅仅因为意见不同而贬谪良臣,也不明白为什么自己鞠躬尽瘁地为国为民,竟然落得如此田地!(心中的绳索是什么)但与旁人的交谈中,苏子心中的绳索慢慢地解开——千古风流人物就如大江东去般褪色、消逝,这是规律,更是命运!(怎样解开)解开心中的绳后,赤壁之上,他向世人展现的岂止是那场惊天地的战争,更是一种洒脱超然的精神。(解开后的意义)
很明显,因为通过对题目多角度的提问,这位考生在叙写材料的时候不仅紧扣题目,而且思路非常的清晰。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叙写的过程中,我们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每个角度都兼顾,而是能够根据命题者的要求或是题目自身的特点,对材料进行取舍吗,做到重点突出。如作文《解开心中的绳索》这篇文章在叙写材料时,关键是要叙写清楚人物心中的绳索是什么以及怎样解开,因为他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标题,重点应该落在动词“解开”上面。
(三)小结
上一篇:微感动总结3篇
下一篇:班组管理工作论文精编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