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代与借喻实用4篇
【导言】此例“借代与借喻实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借代与借喻1
摘 要语文中的借代和借喻,貌近神离,意境缠绕,区别困难。然而如不对其加以区分,在阅读中就不能准确品味语言韵味,就难以融入关键情节,读书食之无味,味同嚼蜡,岂不可惜。
关键词借代 借喻 相关性 相似性
从修辞的角度来说,借代和借喻这两种辞格有容易混淆的地方,不少教材和论著中都有所涉及,认清二者的区别,对于鉴赏与阅读能力提高大有裨益。
在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中提到“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郑远汉在《辞格辨异》一书中也提到“借喻属于比喻,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相似点……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事物……二者没有实在的关系。……借代的本体和代体之间有实在的关系,一般的说,这种关系还是相当密切的。”张志公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则认为“从语言形式上看,借代和借喻都是用乙事物代替甲事物,而且事物本身都不出现。但是借喻的本体和喻体要有相似之处,借代中的借体(用来代替事物的名称)和本体不需有相似之处。”“借代中的本体一般无法补述出来,而借喻中的本体是可以补述出来的。”关于这个问题,濮侃先生在《辞格比较》中也重点论述过。作者认为“第一,借喻和借代的客观基础不同。借喻是比喻的一种,以形象的相似为其基础。而借代的客观基础是事物之间的相关性,这种相关关系是建立在本体自身的特征、职业诸方面的,通过名词的替代使用表现出来。第二,比喻的语言格式与借代不同。借喻一般可以还原成明喻,而借代只是直呼其借体,无法构成明喻一样的格式。”“借喻和借代的表达作用不完全一样。一般说来,在运用借喻时,想象的意味较重;运用借代时,特征的鲜明性较强。”
借代和借喻在“用甲代乙”这一点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也有根本的区别。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同要说的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其他人或事物来“代”的一种修辞格,重在“相关性”。借喻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重在“相似性”。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比喻和借代产生的心理基础不同,比喻基于相似性联想,借代则是基于相关性联想。
以下面的两例来说:
(1)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但是主要的和首要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反对党八股》)
(2)“义哥是一手好拳棒,这两下,一定够他受用了。”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鲁迅《药》)
其中,例(1)是说“长而空的文章”就像“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一样,因而是借喻。例(2)用“驼背”来代指有“驼背”特征的“五少爷”,是以形体特征来代指人,因而是借代。
借喻可以还原为明喻,借代则不可。如例(1),我们可以说“又空又长的文章就像懒婆娘的裹脚一样又臭又长”,而例(2)则不可。
借喻有其特殊性,它既有“代”的特点,又有“喻”的成分,但是它是通过“代”这一手段,达到“喻”的目的,其中,“喻”是辞格应用的重心,即甲和乙有相似点,正是这一点使其与借代有了截然的区别。如:“这轮晓日从我们民族历史的地平线上一跃而出,闪射着万道红光,照临到这个世界上。”(杨朔《泰山极顶》)用“这轮晓日”来比喻“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借喻是比喻中的高级形式,运用它时要求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在特定的语境中,由喻体就可以直接领会到本体。借喻的使用,能够使语言简介明了而贴切。如:“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读者可以立即领会“鬼”“豺狼”之所指。借喻由于只有喻体出现,所以能产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使语言更加简洁,假如用明喻或暗喻表示,就拖沓多了。
借代则只有“代”的成分,与借喻不同。借代常见的代用方法有:(1)以事物之特征或标指借代事物。如:“九天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以“衣冠”代表官吏,“冕旒”代表天子,即是以标指借代事物。“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为富贵人家之标指,此处借代为富贵之家。(2)以事物之所属或所在借代事物。如:“甲第纷纷厌粱肉,广文先生饭不足。”(杜甫:《醉时歌》)“甲第”乃指居住于甲第内之公卿富户,以所在借代事物。(3)以事物之作者或产地借代事物,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杜康”原为古之酿酒者,此处借代为酒。(4)以事物之质料或工具借代事物,如:“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白居易:《望月有感》)“干戈”为作战之工具,此处借代为战争。
一般来讲,借代和借喻通过以上几点就可以区别开来。此外,由借代辞格的临时应用逐渐凝固化形成的词语和由借喻辞格的临时应用逐渐凝固化形成的词语也就不难区分。如:“猴头”,是指“生长在树上的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因为这种菌呈圆形,泥黄色,很像猴子的头,因而用“猴头”来喻指。它的词面只出现喻体“猴头”,而本体“生长在树上的一种珍贵的食用菌”没有出现,所以是借喻造词。借喻词语还有如“鸡眼、龙头、画眉、佛手、骑墙”等等,这些词都可以还原成明喻的形式,如“鸡眼”是指长在脚上的一种皮肤病,“样子就像鸡的眼睛一样”;“佛手”是指一种植物的果实,“形状像半握着的手一样”。
而“唇舌”,是用说话的工具嘴唇及舌头来代指言辞,属于借代造词。又如“喉舌、烽火、唇吻、飞鸿”等等,都仅仅是事物的代指,没有比喻的成分,应列入借代造词。
借代和借喻是本质不同的两种修辞格。区分开借代和借喻便于我们更好地探究文章的韵味、理解文章的内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山草香为大家分享的4篇借代与借喻就到这里了,希望在借代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
借代的句子5个简短的2
①你要是爱细腰粉腿,就有跳舞场。 茅盾《现代化的话》
②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③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
④旌旗十万斩阎罗。(《梅岭三章》)
⑤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⑥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
⑦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借代常见类型举隅3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山草香★)的一种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某事物的名称,而是用与之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它,也就是改换事物的名称。它可以使人一听到名称,就联想到该事物的特点,获得鲜明的印象,使文章的语言生动活泼。借代有以下几种常见的类型。
1.用事物特征代替本体事物
(1)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可是没有料到他竟会那么穷,榨不出一点油水,已经气破肚皮了。(鲁迅,《药》)“红眼睛”指代牢头阿义。
(2)圆规一面愤愤地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鲁迅,《故乡》)用“圆规”指代杨二嫂。
(3)“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子里的稀饭烧滚,但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夏衍,《包身工》)用“芦柴棒”指称那个十五六岁、瘦骨嶙峋的纺织女工。
(4)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用“袁世凯”――银元上的人头像这个特征代银元。
(5)大路上跑来一对红领巾。用佩戴红领巾这个特征代替少先队员。
(6)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张溥,《五人墓碑记》)“缙绅”原意是古代大臣把笏插在腰带里,所以称做官的人为“缙绅”。缙亦作,插;绅,腰带。
2.用具体事物代替抽象事物
(1)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用“枪杆子”指称武装斗争。
(2)他们没有见识,没有胆量,只晓得饭碗!饭碗是他们的终生唯一的目的。(叶圣陶,《抗争》)用“饭碗”代职业。
(3)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廉颇蔺相如列传》)用“口舌”指代辩说、口才。
(4)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金戈铁马”指代精锐的部队。
3.用专有名称代替泛称
(1)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用“雷锋”指代具有雷锋精神的人。
(2)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每个乡村,每个市镇,都有那里的“诸葛亮”(,《组织起来》)“诸葛亮”是三国时代人物的名字,他在中国人民心中已成了智慧的代称。这里用来代替有智慧的人。
4.用事物的一部分代替事物的整体
(1)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用“一针一线”指代所有的物品。
(2)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用“一草一木”指代所有的花草树木。
(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用帆船的突出部分“帆”指代整个船。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亦同。
(4)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樯”是船的桅杆,“橹”是划船的用具,类似于桨。用“樯橹”指代战船。
(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用“眉”代称头,“摧眉”即低头。白居易的“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中的“低眉”也是此类用法。
5.用结果代替原因
(1)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捧腹”是笑的结果。
(2)在场的观众都为运动员捏了一把汗。“捏了一把汗”是紧张、着急的结果。
6.用材料代替本体
(1)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陆游,《又又》)古代用青铜做镜子,所以此处用以代称镜子。
(2)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李贺,《李凭箜篌引》)“吴丝”是指吴地出产的丝;“蜀桐”指蜀地出产的桐木,据说“吴丝”和“蜀桐”都是制造箜篌的上等材料,以此指代箜篌。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丝”指代弦乐器,如琴、瑟琵琶、箜篌等,“竹”指代管乐器,如笛、箫等。“丝竹”代称音乐。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也是此类用法。
(4)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管”是指管乐器,“弦”是指弦乐器,在此均代称音乐。杜牧《阿房宫赋》中的“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亦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更是把它们并列起来代指音乐,“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古时在竹简上记事,先以火烤青竹,使水分如汗渗出,便于书写,并免虫蛀,故称。代指史册、史书。
7.用工具代替本体
(1)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过零丁洋》)因为干和戈是战争的工具,以“干戈”指代战争。成语“化干戈为玉帛”中的“玉帛”,是指玉器和丝织品,古代诸侯会盟朝聘所带的礼物,借指和好、和平。即把战争变成和平。
8.用色彩代替本体
(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以“绿”指代叶,以“红”指代“花”。类似的还有欧阳修的《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王安石,《南浦》)以“鸭绿”借代春水,“鹅黄”借代嫩柳。
(3)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以“黄花”指代。词句“战地黄花分外香”亦同
9.用作者、产地代替本体
(1)你喜欢田间,我喜欢马雅可夫斯基。田间:我国现代诗人,代表作有长诗《给战斗者》、《戎冠秀》、《赶车传》等。马雅可夫斯基:俄国十九世纪的诗人,代表作长诗《列宁》。这里用“田间”和“马雅可夫斯基”指代他们的诗歌作品。
(2)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相传杜康是发明酒的人,以此代指酒。
(3)四两绍兴不过瘾,再来四两。“绍兴”是出产绍兴酒的地方,以此代指绍兴酒。
10.用官职代替本体
(1)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琵琶行》)用“江州司马”指代白居易,他曾任此职。
(2)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杜甫,《春日忆李白》)庾信,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在北周时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这里以“开府”指代庾信。鲍照,南朝文学家,曾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这里以“参军”指代鲍照。
借代的句子5个简短的4
1、虎年的二月二,龙虎相会,祝你龙腾虎啸,开怀大笑,愤马扬鞭,幸福无边!你的事业和爱情犹如下山的猛虎,出海的蛟龙一样蒸蒸日上,不可阻挡!
2、您生命里的秋天,像枫叶一般的绚丽,犹如春光般的灿烂,显得格外精神。恰逢这美丽的重阳佳节,愈发显得安康慈祥,祝您老重阳节快乐,健康幸福!
3、时间好比一条小溪,它能招引我们奔向生活的海洋;时间如同一叶扁舟,它将帮助我们驶向理想的彼岸;时间犹如一支画笔,它会指点我们描绘人生的画卷。
4、在无尽的追寻中,你会有一个又一个巧合和偶然,也会有一个又一个意外和错过。现实的城市犹如雾中的风景,隐隐地散发着忧郁的美,承载着没有承诺的梦。(几米漫画
5、有些人无需说忘记,稍不留神什么也记不起了;有些人即使想忘记,犹如生根发芽在脑海里,抹也抹不去。
6、思念如雪飘飘至,虽临风寒冻不僵;祝福犹如三春暖,融冰化雪到身边;祝愿朋友事业顺,赢得鲜花掌声连;祝愿朋友多开怀,笑口常开青春驻。小雪快乐,幸福永久!
7、借代的句子——记忆,是一份载着时光的薄册,轻轻地翻阅,就会扬起满目的尘埃,伴随着纷飞的残阳,犹如支离破碎的流年。
8、伤感犹如才萌芽的种子,细嫩的手掌爬满身体的各络神经。也像一条锁链,束缚了灵魂,让它哪里也逃不走。
9、远看水仙花,美丽不娇,亭亭玉立;近看水仙花,一片片叶子犹如宝剑,向我们展示着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
10、心里一直有个解不开的节,不知是自己想太多还是自作多情。总感觉彼此的关系犹如雪一样,一时大一时小,一时贴近一时疏远。
11、生命犹如一片绿叶,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变的枯黄,但他的叶脉还是那么清晰可见。
12、多岁的女人犹如秋日里淡淡的流云,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一种飘逸,一种旷远的优美。
13、伴随着冰激凌的冰爽,我的短信犹如凉风徐徐,拂面而来,让你清凉一“夏”,我的祝福犹如雪花,飘落而下,纷纷扬扬,让你躁动的心,变得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