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台湾教育现状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实用台湾教育现状5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台湾教育现状篇1

台湾教育考察报告

根据当前国学教育与课程创新的发展需要,增强国学文化地区间交流与合作,2013年7月17日至23日,在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以及中华文教经济发展学会等机构联合组织下,我们作为全国国学教育课题实验地区成员赴台湾进行国学教育交流考察活动。

时间虽短,但依然可以从中追索台湾教育的本真,许多方面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总的说来,台湾国民教育比较完整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教育的思想,注重中国儒家伦理道德对学生的熏陶,把立高远志向、孝敬父母、学会感恩、劝学惜时、做品行修养高洁之人作为国文教育的主要目标。

以下是几点体会和一些反思。

印象一:台湾中小学教育与内地相比同大于异

总的来看,台湾与内地的教育同大于异。台湾现行国民义务教育为九年(小学教育六年,中学教育三年)。办学体制主要分为国立和私立,私立学校约占1/3。教育的多元化和可选择性,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和家长的主观愿望及心理诉求。课程设臵与内地也大体相同,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从我们参观的新北市米仓国小来看,开设有国语(语文)、数学、英语、自然(生活)、音乐、体育、美劳、综合活动等,与内地不同的是综合活动占的比重相对较大。选修课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学校课程,米仓国小为我们展示的有陀螺、皮影、直排轮滑、陶笛队、乡土棋艺、手偶戏团、美术、魔术、手工艺社、剪纸、射箭、少林棍等。而其

后参观的兴福国小,则开设有高尔夫球、手工、折纸、外教英语、陶艺、厨艺等课程,各具特色。

印象二:传统文化在台湾学校文化建设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此次赴台考察,最大的感受是台湾的风土人情与内地几乎没有差别。触目所及,传统文化味道纯正浓郁。就学校文化建设而言,体现了正诚真新的本质精神,某些方面传承得甚至比内地还要好。就拿兴福国小来讲,尽管学校的设计装修非常现代,但学校依然在某些角落巧妙地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除了墙上悬挂的孔论孟语、诸子百谈外,不经意间你会在校园一角发现绿意盎然的农村景色和清影摇曳的窗棂。现代与传统的完美结合,不仅让人感受到时代的变迁,更让人时时回味传统文化的无限韵律。传统文化教育沁润了学生的生命历程,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细细汲取,努力追寻生命的美丽,这完全是源于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解读。

印象三:台湾的中小学有较先进的办学理念

国内各学校大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但“千校一面”现象十分严重,而且很多是空话、套话。而台湾中小学办学理念则一切从学生成长出发,每所学校都有一个“主轴概念”。

米仓国小的“主轴概念”相当明确,就是希望孩子们喜欢来上学,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专长,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因为他们知道,孩子的童年只有一个,大家希望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一个永恒回忆的童年,要让孩子们在“主轴概念”下去建立“健康、感恩、乐群、上进”的愿景。

兴福国小的“主轴概念”为“活力兴福,绿色兴福”,结合学校与社区所在地特色和学生身心发展,建构学校课程特色,让孩子们的童年时光拥有一个丰富、新奇、多元的美妙回忆。

总而言之,台湾各中小学理念相似之处就是认为教育是为生活做准备,一切教育行为必须为孩子提供“快乐学习”“适性发展”“潜能发挥”等各种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资源“尽情发展”,以求自我实现,将来为社会贡献所学。

印象四:台湾的中小学综合活动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

台湾对中小学的素质教育非常重视,提法与内地可谓异曲同工。台湾称全人教育、提倡五育均衡。因此,彰显个性教育的中小学综合活动在学校的特色教育中各领风骚。

一是目标统领下的综合活动丰富多彩,主要有班会、周会、社团及社区服务等多种形式。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具备乐观积极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公共服务的习惯及终身学习的兴趣,从而开创成功的人生。

二是田园教学独具魅力。台湾的中小学校园面积不大,但总能巧妙地从狭小的校园辟出一块空间,建臵生态区。兴福国小的生机花园仅占地1400平方米,却成为全校师生进行自然观察与探索的乐园。米仓国小校舍更是依据学校依山傍水的特点将田园教学的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校区建设规划为室内与户外田园教学区。室内有台湾原生动植物、地质与板块运动、昆虫森林等主题情境布臵;户外公顷的保护区用地也规划为田园教学区,建有观景平台、步行道、赏鸟区、射箭场区等,让师生与大自然进行充分地互动交流。

不论大陆也好、台湾也罢,“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界共同探索的命题。目标很重要,围绕目标展开教育行为更重要。访谈中,我们得知:与大陆不同的是台湾的高考压力不大,炒得也不那么热,大多数学生都能找到心仪的大学深造。这或许就是台湾的学校教育能够按部就班地执著于自己制定的教育目标的主要原因。

反观自身,尽管我们提出的目标也很明确:“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但有时我们的行为却很无奈。“说”时容易,“做”有时真的很难。“坚守自己的教育理想,执著自己的教育行为”是教育成功的关键,从台湾同行身上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所以说此次台湾教育考察收获是巨大的,体验是丰富和多元的。在深入比较研究的基础之上,我们找寻到了自己的差距。

教育是不断传承、实践与创新的过程,在面对少子化现象与知识经济时代,学校教育受到市场经济、绩效责任、服务品质与家长教育选择权等多重压力。学校经营必须具有创新理念,才能形成学校特色,彰显学校存在价值,进而促进学校永久和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如何实现学校教育的转型升级,建立学校品牌,的确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课题。

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顾一时更顾一世,开阔了眼界,更要提升自己的境界。让我们今天的所思所为,真正成为坚实孩子未来成长的有力保障!

本文地址:http:///zuowen/

台湾教育现状篇2

台湾教育考察报告

应台湾海峡两岸商务文教促进交流协会的邀请,2009

年4月16至23日,在万承祯副市长的带领下,常德市教育参访交流团一行11人,赴台进行了为期8天的参观访问考察。先后考察了台北、花莲、南投、台南、高雄等市县,拜访了在常德有投资项目的几位企业家和台北常德同乡会会长刘云家老先生。重点在台北景文高级中学等单位进行了参观考察,与景文高级中学许胜哲校长和和部分中层骨干及教师进行了座谈交流,听取了台湾教育现状和学校情况介绍,参观了学校的实验实习场所,走访了部分师生,深深感受了台湾民众对大陆人民的热情,收获颇丰。

一、台湾教育概况

1、“国民教育”普及。“国民教育”分国小和国中两个阶段,其中国小是6年,国中3年,这就是台湾的9年国民义务教育。台湾的小学和初中就读公办学校的实行免费,学生所需费用由政府承担;就读私立学校的学生需交纳学费、书费、补课费等。台湾的高中阶段教育是收费教育,学校性质、条件不同,收费也不同。私立学校的收费较高,公立学校的收费较低。97%的高中毕业生能进入高等学校学习。

2、职教成效显著。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台湾注重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一是专门设立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级职业学校,类似大陆的职业高中。二是在高级中学里设立高中部和高职部(相当于大陆的中职)。三是兴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即科技大学,招收高级职校和高中毕业生,学制2至4年,毕业后授予学士学位。这类学校主要教授应用学科和技术,培养高级适用技术人才。台湾各级“政府”对职业技术教育投入较大,并且每年都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职校毕业生就业前景较好,呈供不应求趋势。台湾大力推行职业技术教育的成效非常明显,对提高就业人口素质和推动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3、高等教育比较规范。高等教育分为专科学校、独立学院、大学以及院校研究所,办学比较规范。专科学校修业年限依入学资格不同,分2年制、3年制与5年制不等。凡设有3个学院以上称大学,否则称独立学院。正规的高等院校一般为4年学制,但师范、法律、建筑专业等多为5年,医学专业6至7年。

4、办学模式比较灵活。台湾的办学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由“政府”出资办学和管理;二是由民间(教会、个人、民间团体)出资办学和管理;三是由“政府”出资建设,交由民间管理。

二、台湾教育的特点

式等。家长委员会还可以代表学校对外进行联系、协调等工作,起到沟通桥梁作用。

5、重视社区教育功能的发挥。台湾乡镇都设有青少年活动中心,且活动设施齐备,如游泳池、健身馆、图书馆等,便于学生课外学习、娱乐。城市建有博物馆,一般都将本地的发展变化过程通过图文、影像或其它高科技手段表现出来,用以教育、启迪青年人。此外,台湾的各种文化场馆也在假期主办多种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

6、职业教育办学水平较高。在台湾,职业教育称为“技术及职业教育”,简称“技职教育”。其中,初中毕业后入学三年制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被称为“高职”教育,“高职”教育是台湾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由于台湾工业和商业迅速发展,农业劳动力大量地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产业类型转轨,需要大量的中等技术人才,这给台湾的高职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始至九十年代,是台湾的中等职业教育的黄金期,在校学生数量迅速增长,职普学生比例在1996年达到最高峰,为7:3,目前仍保持在5:5左右。台湾中等职业教育同行坦言:职业教育的发展对台湾经济的促进作用是台湾实业界、舆论界所公认的,它被认为是台湾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之一”。现在台湾的高职学生就业和升学渠道都比较通畅,职业教育仍很有市场。尤其是有办学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高职)更受青睐。

三、对比与借鉴

由于海峡两同根、同源、同文化,两岸教育在很多方面具有共性,既有相同的成功之处,也面临许多同样的矛盾和困惑。例如,两岸的公办教育都比较发达,办学条件好,水平高,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同时,由于严重的升学主义倾向,致使恶性补习成风,台湾街头补习招生广告随处可见,补习学校遍地开花。对比两岸教育,有四个问题值行我们思考和借鉴。

1、要进一步重视职业教育。通过此次对台湾职业教育的实地考察,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职业教育对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台湾从五十年代仅依靠农产品出口发展到今天以工业、信息等高科技产品出口为主,经济高速发展,创造了亚洲乃至世界有目共睹的奇迹。可以毫不夸张地讲,职业教育是台湾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和助推器。常德“一化三基”实行工业强市,必须优先发展职业教育。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专利技术可以买进,个别专家可以引进,但成千上万的技能型人才不能依靠外援,只能依靠常德的职业院校来培养,因此常德经济要发展,职业教育要先行,特别是在职业教育的教学、实习设备的投入和学校师资的培养上要有更大的力度。

台湾教育现状篇3

关于台湾教育

08中文文学班刘波10220082202380

关于台湾,我们总会想到政治、经济、外交云云,大多逃不出意识形态的桎梏。而我们往往忽略的是,造成意识形态差异的,除了历史政治等原因,还难免思维方式的差别,而造成思考差别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育。

台湾教育的历史

正如尊学尚贤的中国大陆,台湾也一样有着浓厚的重视兴学办教的传统。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就在台湾开始兴办教育事业。17世纪中叶,在孔庙设立“太学”,陈永华为“学院”,也是“太学”的主持人,可以说是台湾最早由中国人自己建立的学校。陈永华不仅自己鼓励乡社办小学,还重视高山族的教育,鼓励高山族送子弟入学。清政府治理台湾后,更重视台湾的教育事业,在台湾逐步建立府学、县学和社学,历任巡台长官都兼任台湾的学政(教育长官)。福建巡抚沈葆桢入台主持防务后,为发展东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指示举办“番学”,从此高山族的教育得到了重要发展。台湾逐渐建立起包括“太学”、府学、州学与“番学”在内的初步教育体系。当时的“太学”,相当于今天的高等教育;府设府学,州设州学,可以说是一种中等教育;乡社设社学,即乡塾,为初等教育;“番学”为少数民族教育。同时台湾也开始实行科举制度。

台湾建省后,第一任巡抚刘铭传推行革新,在教育上先后设立了“西学堂”、电报学堂等学校,已具现代学校的雏形。如西学堂有较完备的设施,课程不再限于儒家经典,还设有外语、历史、地理、测绘、算学、理化等。这些措施,为台湾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日本占领台湾后,在台湾推行同化政策,在学校教育中改汉语为日语,扼制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承。但台湾民众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抵抗,坚持用汉语,许多知识分子办起了书房(私塾),甚至还兴办收费的义塾,并得到了迅速发展,使得日本殖民统治的同化政策失败,中华文化在台湾得以传承与发展。

台湾光复后,国民党当局深知教育之之重要,更加重视台湾的教育,使得台湾的教育事业得到较快发展。教育经费投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持续上升,对于教师的培养也越发地深入全面,于是学校的质量和数量也越来越多。这样的结果是台湾15岁以上人口的识字率不断上升,到2001年达到%。每千人口的高等教育学生数更是大幅上升,而研究所研究生人数也快速增加,教育和科技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台湾的教育政策

一国、一地区的教育发展,总是与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人口等的发展息息相关,是其社会制度的产物,也必然是为其统治阶级的政治目的,巩固其社会制度、发展经济等服务的。台湾的教育发展也是受上述因素制约的,其目的是为维护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地位,维护其实行的资本主义制度。国民党政府退台后,检讨过去教育失败的原因,认为是对学校控制不严所致。台湾当局1950

年6月颁布所谓《戡乱建国教育实施纲要》,1970年8月通过所谓《复国建国教育纲领》,实行了40年的戒严时期教育,学校全面实行训导制度、学生军训制度,实行“党化教育”(指三民主义教育),即所谓的党义、党治、党办教育,对学校严加控制。经济上抑制通货膨胀,恢复和发展工业,力求稳定财政经济,发展教育也为促进经济发展。基于政治、经济的目的,台湾当局规定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是沿袭国民党政府统治大陆时的教育方针,由于时代变迁,教育方针也有所改进。

而台湾的现行教育制度分正规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大体系。正规教育分国民教育、高级中等教育及高等教育3个阶段。职业教育由职业学校、专科学校及技术学院组成。现行学制依据法规施行。

这些都不需赘述,我想要说明的是台湾教育的两个特殊的制度:联考和兵役制度。

联考。台湾的第一次联考是在一九五四年,那时只有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等四所大学招生,考生近万人,但就是这次规模不大的考试,开启了台湾长达四十八年的联考制度。

台湾现行的联考制度主要特点包括:所有大学校系都用一种统一也是唯一的考试方式招生,校方大体上不必为招生事务烦心。考生们都是在成绩张榜后填报志愿,各校再择优录取,基本上不考虑专长问题,志愿亦属其次。

联考是台湾教育制度的重要一环,它造就了一批人才,但也衍生众多弊端。从事教改运动多年的人本教育基金会执行董事史英说:“大学联考是当代台湾人共同的记忆,也是共同的噩梦。”因为联考对学生和老师的危害都已很深,现在老师不是在教学生钻研学问,而是在帮学生应付联考。

“公平”是台湾绝大多数民众对联考最直接、中肯的评价。大学联考制度培育了无数精英人才,对台湾社会结构变迁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这“一试定终生”的升学制度也

让台湾高中教育目的受到严重扭曲。台湾前“教育部长”毛高文很早就提出要打倒联考这个“怪物”。社会上很多人也相信,文凭主义是造成台湾教育问题的罪魁祸首。最近十年,民众对联考的改革声浪始终不断。

至于兵役制度,更是台湾教育的一大特点。

台湾“兵役法”规定,服兵役是台湾年轻男性的义务,全岛18岁以上的男性都必须服兵役,陆军服役期为2年,海军和空军的服役期为3年。这种兵役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1933年6月17日国民党政府公布的兵役法。当时的兵役法明文规定:国民党政府征兵采取义务役和志愿役两种并行体制,其中军官和士官采取以志愿役为主、义务役为辅的方式征募,士兵则采取以义务役为主、志愿役为辅的方式征募。国民党退踞台湾后,基本沿袭了这一兵役制度。现在的台军采取义务征兵制与志愿募兵制两种方式,但总体上是以征兵制为主,所有与兵役有关的事务都由台军“人力司”负责

台湾之前的兵役制度,可以说是一种强制性的“义务”兵制度。规定每个青年男子(健康原因或被法院判处7年以上徒刑者除外),在年满18岁或大学毕业之后,都必须服兵役,陆军兵役时间为2年,海、空军为3年。服完兵役后,虽未在军营服务,需要时可随时动员回营。

而最近几年台湾兵役制度的改革,主要是由义务兵向志愿兵(即募兵制)的转变——2002年,台军开始试行募兵制,到2006年,台军官兵中募兵的比例上升至60%,军官、士官、士兵比例达到1∶2∶2,实现“募兵为主、征兵为辅”的调整目标。

我认为兵役制应该可以算是台湾教育制度的重要一环,因为台湾青年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可以更为主动和直观地去认识世界和认识人,尽管还存在很多的弊端,但很多学生通过服兵役,可以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所以,兵役制应该也可以算是融入到台湾教育中的一大有效手段。

台湾教育的阶段特点

在我看来,所谓的教育体制,不只是教育的模式或者说是形式,更多的则是一个长久性和全面性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相比死气沉沉的刻板制度,更倾向于对于理念和思维模式的塑造。而台湾的教育理念,更多的是通过引导的方式来塑造一个人。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阶段。

1幼教体系

台湾的幼教体系,从根本上讲就是引导学生该如何自己选择,亦即你觉得怎么样,你认为可以怎么做(不告诉你该怎么做,用引导的方式)你有权利去问老师,有权利说出你的看法,老师也有义务要回答你的问题(不会漠视或是处罚)主题式的教学就是很明显的做法。

2国民义务教育

这个时段,所有人都会告诉学生:你有你应尽的责任,也有你身为国民的自由跟权力,你可以为自己发声,因为这是你的权力,没有不能说的事,但是你要搞清楚,比喻跟辱骂是两码子的事情。这样的教育告诉你,好的大学不缺会背课本分数高的学生,不缺会念书会考一百分的学生,所缺的是会创新、有创意、有独创力的学生。

3大学和社会教育

每个人都有的思想,这个时期整个社会的教育清清楚楚地向年轻人说明:所有的人都要尊重你,而你也必须学会去尊重跟你不同想法的人,必须知道在台湾的社会里面是多元的,大家都有自己的选择权,没有人有资格去查看你的信件,去审核你部落格的内容。那是因为这些都是你的权力,我们有很多跟你不一样的人存在,因此你必须学会,尊重对方,但是不一定要苟同对方。

4.社会视野教育

这个时候,整个社会将社会里的人放开,让他们置身于更大的环境去思考

——你开始学会去质疑一些事情 你可以将你自己质疑的问题去跟政府做提问,而他们也有义务要回答你的问题,你可以发表你认为的事实,只要你没有把炸药绑在自己的身上,没有人有权力去阻止你的言论自由。你手上握有决定台湾走向的一票,所有人都有资格有义务参与,因为台湾不属於几十个人的地方,是属於两千三百万个人的家。你可以选择,在选择间也有一条叫做放弃。

这样四个阶段之后,台湾教育体系的工作,才算真正大功告成。

当然,做的永远都没说的好,再好的教育理念,在执行上总会有偏差,但是理念在,效果自然差不到哪里去。

台湾教育与大陆教育

谈到这里,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将之与大陆的教育做个对比。

就课业来看,台湾的学生或许没有比大陆的学生看起来那么聪明,成绩可能也不会比大陆的好,但他们的整个受教育过程一定更轻松更自然,而台湾学生的创造力在很大程度上是胜过大陆学生的。

台湾学生大环境的竞争并没有大陆那么激烈,所以他们可能不是课业优秀、知识丰富的那种“三好学生”,但是因为环境上自由开放,所看所闻所接触的东西大不相同,所以台湾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跟想法理念的机会很多,因此在创意方面,相比大陆的“三好学生”,台湾学显然更有优势。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大陆教育的一些亮点,但是以学习借鉴的角度,我们的确是应该更多地去思考和学习台湾教育的可贵之处。如此这般,大陆之教育才能更上一层楼。

台湾教育现状篇4

5月14日 台湾教育实习日志

今天我们来到了新乐国小,非常开心能和小朋友们互动并且共进午餐。最重要的是我和我们组的几个成员很幸运地参与了全校最出名的魏老师的班级的入课观察。

今天通过和学生的交流还有受魏老师的指点,我感触很深,想法也很多,总结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点:

1、小班教学、模式灵活。这里的班级容量大概在30人左右,并且在上课的时候采用协同教学模式和日本佐藤学小组讨论的模式,课上就可以变换队形,灵活并且容易集中学生注意力。

2、协同教学、双导师注重“生本意识”。两位导师同时上课,其中一位主要关注学生的反应并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的辅导,因材施教,以学生为本,不落下任何一个学生,体现教育的责任意识。

3、教师角色多样化,真正的爱的教育。这里教师采取包班制,所以班导对每一个学生都是知根知底的,而且魏老师是全校每天第一个到学校、最后一个离开学校的老师,她及其富有责任心,她说她扮演着“妈妈”“老师”“朋友”“劳工”的角色,每天就以不同的角色转换着出现在学生面前,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学生的亲近人,才能管得住学生。

4、渗透教学、注重品性的养成。这里教师最不注重的就是学生会做多少题目,她们最注重的是还是是不是健康快乐地成长,有没有健全的任何,性格有没有什么缺陷。比如在吃午饭的时候,老师会提醒大家吃饭不要出声,不礼貌;也不要说笑,不安全等等。

5、行为改变技术,特殊学生特殊对待。班里最淘气的孩子别的老师管不住,只有班导魏老师说他他能够听话。魏老师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并且给予他母爱般的关怀,小孩子觉得自己做不好的事情会让老师生气所以在魏老师面前都很乖。魏老师能对症下药,管理好每一个学生。

6、包班制存在利弊。教师包班,可以让班导非常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长与性格,但是专业却不一定能展现,比如文科老师在教自然的时候就容易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解释不清等等。

7、准备美言本,积累本。魏老师让自己的学生每人准备一本美言本,用来记录今天的所学和美言,因为如果看到学到东西部及时记录,不久就会忘掉。魏老师说,这些本子在毕业的时候再送给学生,是很珍贵的礼物。

8、在社区服务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要想做一万次会是什么样子,如果一万次都可以的话,你再做这件事。魏老师告诉我们,这里经常有捐助的人来看望孩子,和他们玩儿啊什么的,带给他们一天的欢乐,久而久之,这些孩子就会觉得一有什么好的要立马享用完,否则明天就没有了,逐渐造成孩子性格上的缺失。所以建议我们不要对孩子们太好,当你们走了,他们就什么也没有了。

9、台湾课堂随时提问,不容拖延。有问题如果等到老师全部讲完了再问就会忘掉了,所以,一定要立马解决。

这是感受颇深的一天,从魏老师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也感受到了魏老师的大爱精神,希望魏老师能够带出更多更优秀的孩子,也希望自己将来成为教师之后能够做一个像魏老师一样受到学生尊敬和喜爱的老师!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xx

台湾教育现状篇5

常德财经学校校长 李华

应台湾海峡两岸商务文教促进交流协会的邀请,2009年4月16至23日,在万承祯副市长的带领下,常德市教育参访交流团一行11人,赴台进行了为期8天的参观访问考察。先后考察了台北、花莲、南投、台南、高雄等市县,拜访了在常德有投资项目的几位企业家和台北常德同乡会会长刘云家老先生。重点在台北景文高级中学等单位进行了参观考察,与景文高级中学许胜哲校长和和部分中层骨干及教师进行了座谈交流,听取了台湾教育现状和学校情况介绍,参观了学校的实验实习场所,走访了部分师生,深深感受了台湾民众对大陆人民的热情,收获颇丰。

一、台湾教育概况

1、“国民教育”普及。“国民教育”分国小和国中两个阶段,其中国小是6年,国中3年,这就是台湾的9年国民义务教育。台湾的小学和初中就读公办学校的实行免费,学生所需费用由政府承担;就读私立学校的学生需交纳学费、书费、补课费等。台湾的高中阶段教育是收费教育,学校性质、条件不同,收费也不同。私立学校的收费较高,公立学校的收费较低。97%的高中毕业生能进入高等学校学习。

2、职教成效显著。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台湾注重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一是专门设立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级职业学校,类似大陆的职业高中。二是在高级中学里设立高中部和高职部(相当于大陆的中职)。三是兴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即科技大学,招收高级职校和高中毕业生,学制2至4年,毕业后授予学士学位。这类学校主要教授应用学科和技术,培养高级适用技术人才。台湾各级“政府”对职业技术教育投入较大,并且每年都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职校毕业生就业前景较好,呈供不应求趋势。台湾大力推行职业技术教育的成效非常明显,对提高就业人口素质和推动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3、高等教育比较规范。高等教育分为专科学校、独立学院、大学以及院校研究所,办学比较规范。专科学校修业年限依入学资格不同,分2年制、3年制与5年制不等。凡设有3个学院以上称大学,否则称独立学院。正规的高等院校一般为4年学制,但师范、法律、建筑专业等多为5年,医学专业6至7年。

4、办学模式比较灵活。台湾的办学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由“政府”出资办学和管理;二是由民间(教会、个人、民间团体)出资办学和管理;三是由“政府”出资建设,交由民间管理。

二、台湾教育的特点

1、公办学校办学水平高。相对私立学校来讲,从小学到大学,公办学校校园面积大、设备设施先进、师资水平高且收费较低,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就读公办学校全免费。各级学校的学生以考上公办学校为荣,特别是考上公办高中和大学比较难。很多学校都把考入公办高中和大学的多少作为向社会宣传其教育教学成果的重点(就像大陆考上大学或重点高中一样)。我们到的台北市景文高级中学,在校门口最大的宣传广告是“热列祝贺我校国中部(初中)65%的学生考上公立高中”。

2、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设臵选修课程,张扬学生个性。在设臵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各个学校都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开设了许多选修课,如表演艺术、健康教育、综合家政、社会服务等,要求学生根据个人爱好、特长进行选修,学校指派老师进行集体或者个别辅导,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充分得到培养,同时为这些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个性和特长的机会,如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使学生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同时,学校还把学生特长作为推荐升学的重要依据。

3、重视学生的品德培养。台湾学校非常重视学生德行教育,并把德行考核成绩作为学生毕业的主要依据,如其《高级中学学生成绩考核办法》就从学生文化成绩和德行表现两个方面进行量化评价,只有两项都达到合格标准的学生才准予毕业。不仅如此,还要求把德行教育的时间前移,认为小学教育不只是启蒙教育时期,更是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非常重视小学生的德行教育,以如何“做人”为起点,围绕礼义、廉耻、诚信等方面进行教辅培养。学校普遍认为:学生的德行优劣不是通过考试成绩来确定的,而是通过养成教育来培养的,是通过学生的言行举止来实现的。因此,学校非常重视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通过实践来培养学生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文明诚信、集体意识和奉献精神等。同时,把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次数、时间、表现作为德行评价的主要依据,而且明确规定德行考核不合格不予毕业。为加强对学生的德行教育,台湾提出了一个共同校训,即“礼、义、廉、耻”。

4、重视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台湾的中小学都设有家长委员会,其内设机构比较齐全,有活动组、公关组、服务组、财务组、夜辅组、文书组、爱心义务组等,这些小组在家长委员会会长的领导下,参与学校的各项管理活动,如课程设臵、教材选用、评教活动、学生申诉与奖惩等。会长由家长委员会成员推荐产生,一般由当地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人士担任,学校的重要活动,会长必须参加。家长委员会委员随时可以参加学校的行政会议,提出意见建议,大到-2-

学校的决策,如征地、盖房、购买大型设备,小到作业本的采购数量、校服款式等。家长委员会还可以代表学校对外进行联系、协调等工作,起到沟通桥梁作用。

5、重视社区教育功能的发挥。台湾乡镇都设有青少年活动中心,且活动设施齐备,如游泳池、健身馆、图书馆等,便于学生课外学习、娱乐。城市建有博物馆,一般都将本地的发展变化过程通过图文、影像或其它高科技手段表现出来,用以教育、启迪青年人。此外,台湾的各种文化场馆也在假期主办多种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

6、职业教育办学水平较高。在台湾,职业教育称为“技术及职业教育”,简称“技职教育”。其中,初中毕业后入学三年制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被称为“高职”教育,“高职”教育是台湾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由于台湾工业和商业迅速发展,农业劳动力大量地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产业类型转轨,需要大量的中等技术人才,这给台湾的高职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始至九十年代,是台湾的中等职业教育的黄金期,在校学生数量迅速增长,职普学生比例在1996年达到最高峰,为7:3,目前仍保持在5:5左右。台湾中等职业教育同行坦言:职业教育的发展对台湾经济的促进作用是台湾实业界、舆论界所公认的,它被认为是台湾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之一”。现在台湾的高职学生就业和升学渠道都比较通畅,职业教育仍很有市场。尤其是有办学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高职)更受青睐。

三、对比与借鉴

由于海峡两同根、同源、同文化,两岸教育在很多方面具有共性,既有相同的成功之处,也面临许多同样的矛盾和困惑。例如,两岸的公办教育都比较发达,办学条件好,水平高,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同时,由于严重的升学主义倾向,致使恶性补习成风,台湾街头补习招生广告随处可见,补习学校遍地开花。对比两岸教育,有四个问题值行我们思考和借鉴。

1、要进一步重视职业教育。通过此次对台湾职业教育的实地考察,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职业教育对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台湾从五十年代仅依靠农产品出口发展到今天以工业、信息等高科技产品出口为主,经济高速发展,创造了亚洲乃至世界有目共睹的奇迹。可以毫不夸张地讲,职业教育是台湾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和助推器。常德“一化三基”实行工业强市,必须优先发展职业教育。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专利技术可以买进,个别专家可以引进,但成千上万的技能型人才不能依靠外援,只能依靠常德的职业院校来培养,因-3-

此常德经济要发展,职业教育要先行,特别是在职业教育的教学、实习设备的投入和学校师资的培养上要有更大的力度。

2、要加大社会教育、社区教育的投入和管理力度。从我们到访的地方看,台湾地方“政府”除了对学校的教育投入以外,在社会教育、社区教育方面也给予了足够人、财、物投入,城市的博物馆和各社区的青少年活动中心都既有其名,又有其实。虽然我们对社会教育的重要性在思想上已引起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在经费、场地、人力的投入和管理上还远远不够,社会教育的功能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令人欣慰的是常德市已把青少年活动的文化、科技场馆建设列入了建设规划。

3、要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家长委员会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方面能够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目前,我们在这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部分学校还没有建立家长委员会,很多学校的家长委员会形同虚设。如何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让家长更多地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和决策上来,使老师、学生、家长形成良性互动,从而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还需要学校的重视和有效引导,更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的远见卓识。

4、规范公民办教育的管理。公办学校在办学条件改善、教育理念更新、师资队伍建设、设备设施完善、社会责任承担等方面应处于主导和主要作用,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学校实行可持续发展,是政府和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同时,政府还要支持办学基础好的民办学校规范管理,提高办学水平,让那些以盈利为目的不愿意增加学校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师资水平、承担社会义务的学校退出教育序列。在职业教育方面,政府应大办支持公办职业院校做大做强,特别是支持投入较大的工科专业的发展,鼓励民办教育兴办投入较小的文科专业,实行公民互补,文理互补,促进教育的和谐发展。

48 19765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