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范例【汇集4篇】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范例【汇集4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第一篇】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发现、自我探索、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活动,幼儿通过自己操作投放的材料来感知和获得知识的自主性活动。因而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比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中心的集体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更加重要。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支持性指导是有别于集体活动中教师的主导式指导的,也就是从活动的台前到后台,从一个引领者变成一个尊重幼儿意愿的支持者和推动者。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幼儿探索学习的整个过程,这样才能充分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有利于正确指导和帮助不同层次的孩子。
一、注重投放材料的层次性
幼儿游戏开展的好坏直接受区域游戏材料的投放影响。所以教师在投放区域活动材料的时候,特别要注意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年龄特点以及最近发展区来投放。小班幼儿喜欢模仿,爱好是玩游戏,经常对一个玩具爱不释手,也会因为一个玩具和其他幼儿争执不下。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满足幼儿积极探索动脑学习的欲望,在材料投放时我故意增加了材料投放的数量。在乐乐超市,我提供了多种玩具,在美工区提供多个幼儿喜欢的彩色泥巴及绘画彩笔、彩色纸张、油画棒等材料,避免幼儿之间发生矛盾。如:在科学区针对小兔子喜欢吃什么,小猫喜欢吃什么为目标,我投放了两组材料,一组是蔬菜、萝卜;一组是鱼。这样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进行选择,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根据幼儿操作情况随时进行不同的指导与帮助,使幼儿在自己操作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师要给幼儿创设不同的环境,带领幼儿到不同的场合,给予充足的操作游戏时间,教师还要善于了解幼儿在当前游戏的需要,观察幼儿特点,及时为幼儿提供各种适宜的玩具材料,让幼儿主动探索、发现和学习,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在玩中找到答案,巩固经验,从而解决问题,丰富幼儿相关生活经验。教师要特别注意在投放材料时与幼儿日常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
二、注重在区域活动中的观察对象及策略
在游戏开始前,首先要进行观察,观察是基础,也是幼儿游戏的前提。
(一)观察从材料出发
作为一种新材料的投放前期,最为关注的就是这一材料在与幼儿间的一个兴趣是如何引发,寻找到幼儿与材料两者之间的兴趣碰撞点,观察到材料能与幼儿良好互动,能让大部分幼儿自我参与其中,这就是适宜的材料。
(二)观察从幼儿出发
组织一项活动,教师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指导幼儿,了解幼儿的特点,对幼儿进行详细的观察。观察是为了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在幼儿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观察了解所有投放的材料是否是幼儿喜欢的,是不是和幼儿的年龄特点相符合,是不是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不但要注意观察幼儿在做些什么,更要着重观察幼儿到底是怎么样玩的。小班幼儿社交往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差,不会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应该对这样的幼儿单独指导,观察每个幼儿在活动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这样就会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才能更好地指导幼儿。
三、注重在区域活动中的指导方法
要使游戏顺利开展,教师的指导是最主要的。
(一)教师要做一个参与者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特别强调,生物体不仅依赖环境,也要对环境作出积极的反应和“回答”,而这就要依赖于生物体自身的积极性。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环境中的奥妙,教师就应积极主动地引导和参与其中,努力地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兴趣,带动孩子们积极地参与、探索和思考。因环境不同,教师参与的活动也就有所不同。
1.平行参与:小班幼儿相对来说年龄比较小,操作技巧和能力相对薄弱,教师主要是给幼儿起到一个示范作用。如美工区投放了大量的花生壳和核桃壳等,幼儿在那里想象不到要做什么,只是玩弄物品,对于要拿这些材料设计什么样的造型缺乏经验,那么教师可以拿这些材料来创作作品,幼儿看了以后也就会模仿着去做。
2.合作参与:在游戏活动中,教师也可根据需要扮演一个角色参与幼儿游戏活动,就如陶行知先生说的:教师要“变成孩子”,与孩子共享欢乐。小班幼儿不会和其他幼儿进行合作游戏,只是习惯于自己独立的玩游戏。如表演区的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已经了解大灰狼是个坏人物,所以都不愿意扮演大灰狼,这时教师就可以扮演大灰狼参与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来,并根据游戏开展情况及时给予指导。
3.指导性参与:幼儿园区域活动要求幼儿不能过分放任自流,提倡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选择材料进行活动,这时教师可以进行巡回指导,使游戏活动深入开展。如科学探索区中放了各种颜色的纸绳子,教师提示幼儿思考用这些绳子能编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同时要求幼儿把编出来的物品粘贴在纸上就形成了漂亮的图案,这样就激发了幼儿创作的兴趣,达到了自主探索的目的。
(二)教师要做一个引导者
在组织幼儿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把握好教育引导时机,掌握幼儿的行为表现,适宜地加以引导。小班幼儿想象力不够,看到同伴在玩什么样的游戏总是喜欢模仿,而且自控能力特别差,看到自己喜欢的玩具就去争抢,教师应提前掌握这种情况,在合适的时间里解决这一现象。其次还要掌握一个度,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教师也不能过多地引导,引导多了,幼儿就会依赖教师,幼儿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发挥出来。反之教师如果不及时引导,幼儿就会盲目地玩游戏,这样也不利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有利于全面培养幼儿的素质,又有利于形成幼儿园课程的整合,实现幼儿自主学习。因此,幼儿园教师在组织各班区域活动时,要以幼儿为主体,以一个游戏角色的身份多参与、多观察、多鼓励、多包容,为真正实现教育目标而服务,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长的主人,切实落实好游戏与课堂教育教学活动的整合。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第二篇】
一、什么叫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创设丰富有趣的、多样性的学习环境(活动区),提供有深度有层次的活动材料,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愿地选择活动材料,在环境中有效、系统地进行活动,从而得到全面发展。
二、为什么区域活动中需要教师的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提供适宜的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愿望,以动手操作为主要形式,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真正做到对知识的内化。这种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种自由的活动空间,其特点为:自由性和指导的间接性、自主性及个性化。由于幼儿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差,所以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介入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区域活动是按照幼儿自己的意愿在独立的活动中主动感知和思考,从而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教师不能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意愿去指导幼儿,更不能要求幼儿按照教师的想法去完成自己的活动。教师的职责是为幼儿创设有利于其学习成长的环境,让幼儿自己设计和选定目标、规则、方法,在玩中学、学中玩,引导其自主完成活动任务。也就是说,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想法,并鼓励幼儿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挑战自己的能力。
三、教师如何在区域活动中介入指导
教师的现场指导在幼儿游戏的开展中显得十分重要,它决定着幼儿游戏的开展,教师始终要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不应该是知识的输出教育者,而是应提供舞台、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指出方向与关键时刻给予指导的老师,扮演好观察者与指导者的角色。
1.先观察、再指导
观察是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了解其发展的特点与需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从客观实际出发,提高教育指导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游戏。可避免教师因不了解游戏情景而产生的不合适的干扰幼儿游戏的指导行为。
2.把握时机,适时介入指导
通常在以下情况下介入:
(1)当孩子遇到困难玩不下的时候。
(2)当孩子出现纠纷与行为问题时。
(3)当孩子操作发生困难时。孩子在做一件事时,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这时给他一些帮助,他不但印象深刻,还会感受到老师的浓浓关爱,有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有影响。
(4)当游戏无法深入时,老师适当的指导,不仅促进了游戏的开展,加强了与其他游戏区域的联系。
(5)当幼儿发生创造性的行为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发现与鼓励。
四、教师如何在区域活动中进行指导
1.指导内容
教师在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时,着重发展幼儿某方面的水平,具体包括:生活常规、社会交往、知识技能、目的坚持性和创造性等。
2.生活常规
教师在指导幼儿时,强调一日生活中的常规教育、行为规范以及纪律维持等。
3.社会交往
教师注重师幼之间、幼儿之间的互动,通过语言或行为引导,促使幼儿产生交流的愿望,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等。
4.知识技能
关于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的内容。如:教师指导幼儿的美工区,针对幼儿的剪纸技能进行强调指导。
5.目的坚持性
教师注重幼儿活动的完整性与持久性,鼓励幼儿做事情养成有计划、有顺序地完成,强调活动的坚持性。
6.创造性
教师指导时,更多是鼓励幼儿自由发挥想象,自己解决问题,创造性地完成一些活动。
五、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的策略
区域活动中的教育指导是教师在幼儿自选的区域活动过程中对幼儿施加的教育影响。这种影响从指导者的意图或意向上来说,可以分为两种性质:一种是正向的,即通过指导激励或肯定儿童的某种行为;另一种是负向的,即通过指导抑制或否定儿童的某种行为。
一般而言,对幼儿区域活动进行负向性指导,总的原则是以不压抑或破坏自由活动的气氛为前提。所以,负向性指导应以委婉的间接方式为主。如教师巧用游戏的口吻,暗示性的眼神、表情、手势等都可以用作否定性干预的手段。
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原则
1.活动区活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正确的观念,而且要以观察、指导能力和创设、组织、设计活动的技巧。
2.要做到更新观念,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教学与游戏的结合必须突破传统的授课形式,要给教师更多的自主发展和设计活动的空间。
3.必须博采众长,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通过创造→学习→再创造,使教育工作达到最佳效果。
教师不管采用哪一种指导方式,都必须建立在“观察先行”的基础上,耐心等待幼儿的游戏结果,根据幼儿游戏情节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指导对策,其实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并不仅仅是选择“等”与“引”,而是表达我们对儿童的一种尊重,对儿童发展的关注。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第三篇】
一、区域活动中的材料投放
1.根据幼儿的年龄进行材料投放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兴趣爱好不同,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注意幼儿的年龄,只有投放与幼儿年龄相适应的材料,才能让幼儿感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充满学习的热情。对于幼儿的年龄,可以根据大班、中班、小班进行划分,对于不同的班投放不同的材料,大班的幼儿年龄大些,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要比其他两个班好,在投放材料时,就可以选择较为复杂的材料,对于材料的选择要慎重,比如可以投放一些球类玩具、积木等。
2.根据幼儿的能力进行材料投放
不同的幼儿在理解能力、观察能力上都是有差别的。因此,在投放材料时,要考虑不同层次幼儿的能力,对于投放的材料,要尽量让每个层次的幼儿都能够接受。教师要想对不同层次的幼儿进行了解,就要认真观察幼儿的动作,试着去揣测幼儿的活动意图和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把握区分不同层次的幼儿,合理进行材料的投放,让活动区域和材料的安排更适合幼儿的水平。
二、区域活动中对幼儿的观察
1.观察幼儿对材料的反应
幼儿对于投放的材料是否感兴趣是教师观察的重点,因为这关系到幼儿能力的培养与学习。因此,对于新投入的材料,教师都要进行仔细的观察,观察幼儿对其感兴趣的程度以及材料是如何引发幼儿兴趣的。如果幼儿对于投放的材料不理不睬,教师就要适当地更换材料,如果幼儿对于投放的材料不停地把玩、观察,则证明是适宜的材料。教师要从材料出发进行观察,了解幼儿的一举一动。
2.观察幼儿的活动
教师要想了解幼儿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那么,观察是最有效的方法。对于某个幼儿的观察,教师可以结合全体幼儿进行。教师可以将某个幼儿置于班级之中,看该幼儿对其他幼儿的反应,观察其和其他幼儿的相处、情绪表达等情况,由此,就可以知道该幼儿的性格特点。另外,也可以将某一个幼儿置于特定的环境之中,看其有何反应,这样的观察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孩子的性格和心理,有利于教师根据孩子的性格制定有利于孩子发展的策略。
三、根据幼儿行为,适当进行指导
对于幼儿来说,由于理解能力、观察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限制,对于自己已经学会的生活技能和未掌握的生活技能并不能很好地区别,幼儿只是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较为简单的活动,这时,教师就要根据幼儿的行为进行适当引导,帮助幼儿理解,让幼儿可以根据教师的引导完成特定的活动。只有这样,不断引发幼儿思考,才能较好地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另外,教师在指导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语气,要让幼儿理解与接受,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指导语的艺术性,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与幼儿进行交流,只有这样的语言,才能引发幼儿的思考,起到启发和引导的作用。
另外,教师还要积极参与幼儿的活动,在活动中指导幼儿,为幼儿演示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幼儿进行各种探索活动,教师要以“参与者”的身份帮助幼儿,成为幼儿的伙伴,这样一来,教师更容易发现孩子的能力,更容易对某个问题进行指导。
我国越来越重视对于幼儿的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幼儿的教育也越来越深入,本文就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我相信,在教师的努力下,该工作会做得更好。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第四篇】
区域活动是教师对幼儿进行观察的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有利于各种能力发展不一致的幼儿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提高。区域活动可以为每一位幼儿独特的发展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丰富的操作材料能够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活动,进行探索、尝试,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并形成合作意识,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那么,怎样来合理地创设区域环境?怎样让区域环境与幼儿互动起来?怎样让区域活动与我们的教育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在区域活动中怎样帮助幼儿发展?这需要教师进行细致的观察。一、对幼儿活动的观察
教师要在活动中根据幼儿的活动状态进行细致的观察,通过观察来抓住能够反映幼儿活动水平的表现,通过这些表现来准确地把握幼儿在活动中的实际发展水平,在这个基础上有目的地更换投放材料,并在幼儿需要的时候提供适时、适当的指导来提高幼儿的活动水平。根据幼儿的行为表现,了解哪些活动区更吸引幼儿,并根据幼儿的个性发展和学习特点,了解幼儿喜欢哪些操作材料。如在我们班,最受欢迎的是娃娃家,在娃娃家里幼儿能够扮成爸爸妈妈,学着大人的样子做饭、照顾宝宝、择菜、叠被子等,模仿体验成人的生活,在模仿与体验中来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性的发展。最初,孩子们模仿大人做饭的时候,我们提供的都是一些小的塑料容器(小锅、小碗等),以及一些塑料食物(面包、米饭、蔬菜、水果等)。孩子们因为刚接触这些材料,还有些新鲜感。随着时间的延长和技能的熟练,以前提供的材料已经不能满足幼儿在某种技能上的提升了,他们慢慢对此失去兴趣,这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需要,适时地更换新材料。如,把一些小的塑料的做饭容器更换成自制的仿真厨房用具,一些塑料的食物更换成能够实际操作的用不织布制作的饺子、包子、蔬菜等,也可以根据季节提供真的蔬菜和和好的面粉等。再如拼插区,相对来说,男孩子选择的较多,在活动中男孩子和女孩子在同一种拼插玩具的操作中,拼插的内容也是不一样的,男孩子会拼插车、枪、飞机等,女孩子会插蝴蝶结、花朵、小鸟等。通常,孩子们在玩了一段时间后,教师会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状况,提供相应的小的辅助材料,让幼儿有更多的发挥创造空间。 二、对幼儿活动的指导区域活动中,教师们会发现,孩子们喜欢的区域,往往人满为患,发生这种情况时,通常都是用区域标记,如娃娃家的地上只有4个小脚印,表示只能进4名小朋友,益智区不同难度的同类玩具只放4筐等,让幼儿学会选择其他区域活动或是学会等待。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适宜指导是相当重要的,针对以下不同现象,教师应采取不同的策略。幼儿操作困难。比如,在美工区,幼儿前期制作都非常顺利,最后选择粘合材料时遇到了困难,选择多种粘合材料都不能将两个物品粘牢,这时,教师给与幼儿一些建议和指导,能够加深幼儿的印象,也能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幼儿出现玩不下去的情况。比如,娃娃家一次只能进4名幼儿,已经有4名幼儿在活动了,还有一名幼儿想参与其中。这时,教师可以介人,并引导幼儿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加入大家的游戏。这名幼儿说:想当一名客人到娃娃家去做客。就这样,这名幼儿以客人的身份加人到大家的游戏当中了。出现同伴间问题纠纷。在建筑区的活动中,小朋友都在高高兴兴地给小动物建房子,有一个小朋友在转身的时候不小心碰倒了给长颈鹿搭的房子,其他幼儿纷纷指责这个小朋友,有的小朋友还用小手进行攻击。这时教师要适当介入:“天气真冷呀,我们快快帮助长颈鹿把房子修好吧。”于是在教师巧妙的化解下,小朋友们又开始兴奋地游戏了。幼儿表现消极和打发时间。娃娃家是最抢手最受欢迎的区域,但是每次活动重复着同样的事情,幼儿会表现出无聊的样子。这时,教师可以客人的身份介入其中,请幼儿制作一杯果汁或炒盘小菜,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也可以请娃娃家的主人带着宝宝去看表演区的节目,丰富幼儿的游戏内容。幼儿有创造性行为的出现。在拼插区中,幼儿大多数用齿轮积塑插一些飞机长枪之类的东西,有一名幼儿用了齿轮积塑和插管积塑组合,拼插了一辆自行车,教师及时发现了幼儿的创造性,适时地给与鼓励。针对活动中幼儿的个体差异。无论幼儿在活动中成功与否,教师都要给予正面、积极的鼓励与肯定,因为每个幼儿的个性发展和能力都存在着个体差异。对于某一方面能力弱的幼儿,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降低游戏的难度,让幼儿体验成功,帮助幼儿在游戏中建立技能,在不断练习中提升能力。教师也可以请能力强的幼儿做小教师,和能力弱的幼儿一起活动,同伴间的沟通更容易,更方便提升能力,在帮助的同时,也能让能力强的幼儿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在幼儿的活动中,教师要以适合的身份和适时的时间介入引导幼儿,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的时候教师要做一个游戏的玩伴,有的时候教师是时间的调解员,有的时候教师又是一个旁观者。幼儿在活动中的问题解决后,教师就要适时地退出,而当问题矛盾增大时,教师就要选择合适的办法帮助幼儿解决,这样才能够体现出教师指导及介入的艺术性。 三、活动后的评价每一次活动后的评价对于提升幼儿的活动水平和活动经验有着很大的帮助,通过评价让幼儿知道在活动中怎样游戏,怎样解决问题,也能让教师了解幼儿活动的实际水平,能够及时地调整和更换区域材料。有的评价可以幼儿自己说,这样也能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己评价的能力;有的评价可以教师说,帮助幼儿为下一次区域活动做铺垫,也能在评价的同时将一些知识技能传递给幼儿。比如,在一次美工区活动的时候,有一名幼儿选择了搓纸绳为小蜗牛粘贴壳的方法。由于蜗牛壳是螺旋的细线,在使用胶棒粘贴的时候,很容易粘到手上,为粘贴活动增加了困难,在几次尝试后,幼儿都没有好的方法。这时,我悄悄提示可以选择一样工具来辅助粘贴,幼儿看到手旁的小剪刀,在教师的引导下,使用剪刀的尖,一边粘一边压,很快就将作品完成了。在总结区域活动的时候,这名幼儿大胆地站出来,将区域活动中的新方法用自己的语言,告诉全班小朋友。通过孩子自己的总结评价,这个方法很快在美工区蔓延,孩子们不但将这种方法使用在粘贴蜗牛的作品上,在美工区其他的粘贴作品上也被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