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问题的论文【汇编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道德问题的论文【汇编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道德问题的论文【第一篇】
这一时期的孩子是个性形成并迅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同学们的交往范围和生活需求都在不断地拓展,生活阅历的逐渐增加,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其产生的作用也不断的提升,无论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也无论是明显的还是隐含的。思想品德课程的设置要关注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生理与心理问题,处理孩子们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各种情况,也要引导同学们正确处理与家长、老师、同学的交际过程中碰到的各种情况。指引孩子们恰当的审视自身,合理的对待身边的人与事,让其具备良好的个性,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所以,在上课过程中,身为老师的我们,应该在课程的实施中应充分利用生活这个巨大的素材仓库,科学合理的分析学情,做到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以学生的自身特点为中心,挖掘生活中的.有效资源,对孩子们进行高效的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讲解苏人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二课《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时候,我就从学生中间找实例进行教学。我们班有一位同学,由于先天疾病导致智力相对低下,记忆力很差,每次考试都是倒数第一,可是,这位同学非常单纯,不计自己的得失,喜欢帮助同学,拾金不昧,因此,在一次思想品德课上,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通过大量的事实高度表扬了这位同学的优秀品质,所有学生都举起双手热烈鼓掌,全班学生都受到了教育,明白了天生我才的真正含义,这个“才”不仅指唱歌、跳舞等特长,优秀的思想品德是最重要的“才”了。因此,思想品德的的教育应给联系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脱离了学生,思想品德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教学效果也就无从谈起。
针对学生来说,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和家里度过的,因此这两个活动范围对其影响是非常重大的。学校方面,学校特有的文化特色、教学研究与实施的经验积累、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优秀教师与同学的榜样作用等等,对孩子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家庭教育可以更加直接的影响学生的一举一动,尤其如今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庭教育面临的状况也越来越复杂。例如:在讲解苏人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十六课《长大的感觉》的时候,我让学生们自由发言,说一说自己在学校和家庭生活中体会到的长大的感觉,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不好的,有的说:长大让我的各种能力都有很大的增强。有的说:爸爸妈妈还是那我等小孩子,什么事都管,烦人。有的说:上小学的时候整天无忧无虑,长大了事儿越来越多。这时,教师就应该从正面积极引导学生分析这些问题,可以是耐心的讲解,也可以结合一些自导自演的场景回放式的表演,找到根源和应对的方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里,教师要冷静的合理的分析身边的各种情况,包括家庭与学校,把各方面的因素全面合理的运用到教学活动当中,用孩子们亲身经历或亲眼所见的事物与情景进行教学,实现孩子们道德意识、思想观念、文化知识的全方位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思想品德课程的说服力,实现思想品德的高效教学。
教育并非孤立的社会活动,它和周围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随着改革大潮的涌动,如今的社会已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信息时代。网络技术已经走进每一个社会个体的生活当中。当然学校也并非是一个孤立的、绝缘的区域。学生们通过网络每天获得的社会信息以及学科信息非常丰富,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有时比教师要强。不同的价值取向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无形中对学生们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这就让家长甚是担心。更多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心无杂念的去读圣贤书,甚至有些学校在教育体制的约束下,千方百计的以提高学生成绩为目的,成绩才是学生优秀的标志,不在乎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为了帮助学生们成绩更优,往往采取限制学生获取外界信息的途径。然而,为了让孩子更快更健康的成长,作为教师,辅导学生学习课本固然重要,让学生走出去,开阔眼界,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学以致用,更为重要。让学生走向社会的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教师带领学生针对某一课题进行社会调查,在这一活动中,学生需要实地取证,了解现实状况,然后才能够进行研究、学习。例如,在讲解苏人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二十课《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研究目标对准自己家乡或住所,然后进行详细、准确的实地考察:该地的生活环境如何?产生这一现状的症结所在?怎样处理?学生们在走访、了解过程中,不仅能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状况联系起来,还能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身实践水平。另外教师也可以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关心社会,关心自然,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因此,思想品德教学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课本中的理论经验本来就来源与现实生活,教师要将它们连在一起。教师要以各种现实案例为理论基础,为学生答疑解惑,提高他们思维能力,做事能力,与人共处的交际能力。所以,思想品德教育离不开现实生活。
道德问题的论文【第二篇】
道德作为实践精神是一种价值,是道德主体的需要同满足这种需要的对象之间的价值关系.因为道德主体的需求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因而这种价值关系的评价标准也会发生变化.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原有的道德评价体系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科学道德价值体系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林理玲作者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副教授刊名:岭南学刊英文刊名:lingnanjournal年,卷(期):“”(1)分类号:b82-02关键词:。
道德问题的论文【第三篇】
摘要:食品安全目前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目前食品安全的现状,并简要分析了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并就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辩证的思考。文中提到只有人类与自然界保持和谐,才能真正保证人类的食品安全。自然与人类的和谐问题是食品安全问题的天道。
关键词:食品安全;辩证;人与自然;和谐。
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食品安全已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食品安全与人民生命财产息息相关。几年来,被公开曝光生产和销售伪劣、有毒有害食品的案件层出不穷,受害者成千上万。,山西朔州制售假酒喝死了人。案发后哄动全国,制假者被处以极刑,就是这样,也未使制售假酒者受到双慑。之后又在广州白云区相继发生两起白酒中毒事件,造成数十人中毒,13人死亡。制假售假者胆大妄为,无法无天,真是丧尽天良。
过去,对生产销售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治理整顿没有做到法规化,制度化,而是“救火”式的治理,哪里发生问题治哪里事情过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因而制假售假屡治不绝,屡禁不止,甚全有愈演愈烈之势。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并不令人乐观:剧毒农药、兽药的大量使用;添加剂的误用、滥用;各种工业、环境污染物的存在;有害元素、微生物和各种病原体的污染;有害生物和疫病多次发现;生物技术和食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带来的可能的负面效应;周边国家疫情的频繁发生;国内外人口流动的增加,新疾病的出现和原已消灭的重大疫病的死灰复燃等。近年在市场上曾发现食物加吊白块、鸡鸭饲喂激素、面粉加增白剂、海鲜用甲醛浸泡等,还有在水果上喷施催熟剂、膨大剂,在蔬菜上喷施剧毒农药等案例。
食品安全问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问题食品已从过去的粮油肉禽蛋菜豆制品、水产品等传统主副食品,扩展到水果、酒类、南北干货类、奶制品、炒货食品等,呈立体式、全方位态势。二是问题食品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深,已从食品外部的卫生危害走向了食品内部的安全危害。过去只注意食品细菌总数,现在是深入食品内部的农药、化肥、化学品残留。三是制毒制劣手段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深入”、手法越来越隐蔽,从食品外部的走向内部的、从物理的走向化学的。从曝光的有毒有害食品看,犯罪分子制毒制假手法花样翻新、五花八门。正是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
产生原因。
对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有以下七点:一、监管疏漏,“苏丹红一号”事件呈现出国家、企业等对在食品生产中被广泛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存在漏洞。二、执行不力,我国于20xx年5月将孔雀石绿列入《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中,禁止用于所有食品动物。但在实际检测中,却发现在我国很多地方,孔雀石绿仍在被普遍使用。三、欠缺考证盲目定论,“转基因水稻事件”告诉我们,对于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不能轻易下结论。在没有精确的考证之前,任何单角度的结论都要慎重。四、利益驱动逃避责任,以“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碘含量超标事件为例。雀巢在这场博弈中的表现出的企业利益第一,逃避责任的做法并不是个例,其实很多其他行业的知名企业在利益与责任的博弈中也有极其相似的表现。五、政策法规不健全,国家在管理和规范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导致问题不断。六、媒体误导草木皆兵,由媒体片面报道引发的轩然大波,不得不通过权威部门发布的权威数据来消除,包括国际间的贸易往来也因此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甲醛啤酒事件——“国产啤酒95%含有甲醛”的说法是否有夸大事实的嫌疑,或者说这样的“失实”报道能不能在媒体职业操守范围内经过严格的核实而避免。另外,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恶性竞争,也是导致此类“闹剧”时有发生的原因。七、标准滞后,国家监管部门应该根据国际标准及时修改旧标准,尤其是在食品健康安全方面更要与国际接轨。
人们对食品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质量和安全问题,这是我们生活质量提高之后的必然要求,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种要求是合理的,也是需要不断满足的。但从一个产业的发展角度来说,对产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却要客观辩证地来看待。任何产业的发展都要有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就像一个人的成长一样,我们不能过早过多的要求孩子具备成人的思想和品质,拥有像成人一样的言行,这对他的成长是不利的,让一个孩子从小就像成人一样,也是不现实的。产业的发展,本来就要经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要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成长壮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有适当适时地提出相应的要求和标准,才更有利于产业自身的发展。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认识,只有有了产业,才可能谈到发展,才可能有质量和安全。
另一方面,社会的需求也是随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变化不断提高的,即便是在同一个时间段,其需求也是多样性的,分不同层次的。目前,新的产业不断产生或派生出来,就是因为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丰富多彩。同时,不同的需求也在创造着五花八门的新产业。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我们更多的是纵向的来划分质量安全与市场需求,而现实中质量安全与市场需求却是横向的,不同层面的市场需求有着不同的质量安全要求和标准。我们好象还只是用一个同一质量安全标准去面对不同的需求和不同的产业发展。
还有一点,要保证质量和安全,靠政府部门、靠企业自律、靠舆论监督是能够解决一定问题的,但从根本上来讲,还是要靠产业的发展、靠完备的法律体系和完备的信用体系的建设来保障。这种保障更持久、更有效。
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的消费者、我们的政府已经把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放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高度,这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的合理要求,而我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还只刚刚开始。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辩证的思维来看待和思考食品的安全问题。
坚持辩证思维看形势,就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极其复杂的矛盾方面,要揭示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考察、科学把握构成事物的所有要素及其发展趋势,全面看,看全面,认清客观事物的实际状况,防止“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显,不闻雷霆”。
坚持辩证思维看形势,就要分清表里,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清主次,区别事物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区别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不被表象遮眼,不被假象迷惑,从而认清趋势,把握大局。
坚持辩证思维看形势,就要坚持“两点论”,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在看到主要倾向的同时,也要看到另一种倾向;在看到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成效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严重危害,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在深刻分析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的同时,也要认清解决问题的有利条件,提高勇气,增强信心。
坚持辩证思维看形势,就要具有联系的、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既联系过去,也联系现在和将来,看清发展过程,把握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发展的趋势,知形识势,见微知著,审时度势,因势利导,从而顺应规律,把握机遇,掌握主动权,促进食品药品安全总体形势向更好的方向转化和发展。
一句话,只有认清形势,才能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地为国担责,为民分忧,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安全。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从宏观上看,自然与人类的和谐至关重要,这个关系直接影响着整个人类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是整个人类同时积极努力才能够遵循的自然法则;从微观上看,无论是国家,还是各监管部门,乃至企业都应从百姓餐桌无小事的角度出发,完善政策、加强监管、提高意识;从个人的角度看,不能只等着国家相关制度的完善等来解决食品安全的本质问题,需要自觉环保、自觉加强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获取,时刻注意树立科学饮食观念,正确地处理好饮食、营养、健康的关系。
道德问题的论文【第四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扬起道德的风帆”。
我国古代著名的诗人李白有一句著名的诗句:“土扶可成墙,积德为厚地”。道德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巅,是百家学派的最核心思想。无论从古到今,都是为华夏儿女所崇尚。
古代的大学者许衡,在大热天里,见了无主之梨,即使无人看管也不愿意与众人取而食之;大地的儿子周恩来作为新中国的总理,连被理发师刮破脸还要对理发师道一声对不起;中学老师潭千秋,在地震来临的生死关头,用自己的双臂护住了学生,自己却壮烈牺牲……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然而,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有道德呢?我认为,我们应该从简单做起,从小处做起。
“万丈高台始于垒土”,道德是一天天积攒起来的,而不是凭空而来。好战士雷锋,处处助人为乐,舍己为人,见义勇为,日积月累,受到了全国人民的肯定与赞赏;上海一名普通水电工徐虎,每晚都会风尘仆仆来到居民家为居民提供热情服务,披星戴月,不辞辛苦,被当地居民亲切地称作“闪光的金子”。可见,无论什么人,只要有一颗乐于奉献的爱心、加之脚踏实地的不懈努力,就可能成为一个有道德、受人尊敬的人。
可是,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被中华民族奉之若宝的道德,竟然被一些人遗忘、丢失,甚至唾弃。
我们也许记得前些年出现的问题奶粉导致了许多婴儿成为“大头娃娃”的可悲事件;近日的三鹿奶粉事件更是让人汗颜,让人气愤!这是何等无知而可笑的行为,是道德的严重缺失!也许他们能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和借口,但这无异于“丢了西瓜捡芝麻”的幼稚行为必将受到世人的鄙视。针对这些行为,我们应该给予批评、教育和法律的制裁。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有道德的人;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有道德的人;世界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有道德的人。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最终能有立足之地的只能是有道德的人;而被历史所淘汰的,必然是不道德的人。
同学们,请不要丢弃我国千年文化的内涵,而去追逐一些蝇头小利。让道德永远做我们的朋友,让他伴随我们走过灿烂的人生。
扬起道德的风帆吧,为你的光辉前程,为国家的蓬勃发展,让我们立志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道德问题的论文【第五篇】
道德作为实践精神是一种价值,是道德主体的需要同满足这种需要的对象之间的价值关系.因为道德主体的需求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因而这种价值关系的评价标准也会发生变化.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原有的道德评价体系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科学道德价值体系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林理玲作者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副教授刊名:岭南学刊英文刊名:lingnanjournal年,卷(期):2003“”(1)分类号:b82-02关键词:。
道德问题的论文【第六篇】
自然与人类是相互依存的,对自然的过度索取,必然会导致自然的无情惩戒。秋冬季以来,发生在华北和中东部地区城市中的雾霾天气,就是自然环境无法承受人类过度开发和利用所带来的环境崩溃,尤其是北京的雾霾状况,引起了大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自然界已再次向人类发出了临界预警,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切和警醒。
一、北京雾霾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
雾霾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空气中pm2。5值含量过高。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pm2。5降低可见度的能力是非常强的,加上空气中的水蒸气小冰晶一类的东西构成了气溶胶。
1。北京的地理因素。
从地形地貌来看,北京市位于华北大平原西北端,纵观北京地形,依山临海,三面环山。这一地理形势,极像一个半封闭的海湾,所以历来被称作“北京湾”。按地理位置来说,南接大平原,西临黄土高原,北接内蒙高原,正处于三级地势阶梯交接处。北京湾内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湾内平原占三分之一,山地占三分之二。这一独特地形,不适合大气对流和互换,也不利于大气的自我净化。
2。周边重工业城市多。
北京西北部、东北部都被重工业发达城市所环绕,随着气温下降,周边城市空气中的粉尘等污染颗粒极易随着冷热气流的对流而进入北京的区域,而受到海湾地貌的局限,又很难扩散出去,因而空气污染到大气层,大气层之间产生化学反应,从而形成雾霾。
3。北京人口超多和机动车保有量超大。
北京作为世界著名的超特大城市,其本身污染物的排放量和大气层自我净化能力的落差也是北京极易形成雾霾的重要原因。北京市的人口增长速度和增长量十分惊人,截止末,北京常住人口已突破万人,北京也从人口排名世界第十的城市一跃进入第四。人口的巨大增长,人类活动所带来的巨大污染本身就对这座处在海湾地貌之内的城市空气自我净化、自我消化的能力形成了不能承载的挑战。202月,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突破了500万大关,总数达到501。7万辆。其中,私人机动车所占比重也越来越高,截至20底,私人车辆已占到机动车总量的七成以上。据有关部门统计,北京雾霾的形成,由机动车带来的路面扬尘、尾气排放占20%—30%,工业的燃煤排放等占30%—40%,干洗、餐饮油烟等占30%—40%。而有关人士分析北京冬季供暖锅炉脱硫设施带出水蒸气与烟气的混合物排放量也大,是冬季雾霾天气的主要推手之一。
二、治理北京雾霾天气的有效对策。
为了改善北京的空气质量,还蓝天白云于首都,北京曾经一度出台过大手笔,措施之大,代价之高,的确让人深省。年3月,北京市制定了2012—大气污染治理措施,明确提出了治理目标:以实现空气质量改善为目标,以控制细颗粒物(pm2。5)污染为重点,着力深化结构调整,着力强化污染治理,着力实施生态建设,举全市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标准、更强有力的措施,加大污染物总量减排力度,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北京市的治污具体目标是:到,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主要污染物的年均浓度均比下降15%。其中二氧化硫稳定达标,总悬浮颗粒物基本达标,可吸入颗粒物(pm10)达到每立方米100微克左右,细颗粒物(pm2。5)达到每立方米60微克左右,二氧化氮达到每立方米50微克左右。
到20,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主要污染物的年均浓度均比20下降30%。其中二氧化硫达到每立方米20微克以下,总悬浮颗粒物稳定达标,二氧化氮基本达标(达到每立方米40微克左右),可吸入颗粒物(pm10)达到每立方米80微克左右,细颗粒物(pm2。5)达到每立方米50微克左右。臭氧超标小时数比年减少30%,全年控制在200小时左右。
目标中的指数与现实中的指数存在着巨大的反差,要实现这些目标指数,必须要采取措施着眼大局注重细节,才能达到双管齐下功效倍增的效果。
1。下大力气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推进工业产业升级。
近几年,北京市在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换代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一些能耗大的企业如首钢、首化等企业已搬出了北京市区。居民冬季取暖设备也从燃煤大幅度改为燃气,而且北京市还加大了对机动车总量的控制。
尽管如此,为什么雾霾仍然频繁现身?这就需要我们必须强化另一个环节:从细节入手,从减少城市居民的pm2。5排放入手。
政府应采取措施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骑自行车出行。城市管理者必须从人性化的角度进一步优化公共交通网络建设,通过增加公共交通网络的密度和班次,提高公共交通的效率和便捷度,通过公共交通的方便快捷等优势使之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同时要加快有利于自行车出行的城市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北京的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划偏重于机动车,因此,城市道路网线设计均忽视了自行车车道的设计,城市高架不仅坡度大,而且也未给自行车留有空间,让自行车无路可走。不仅如此,红绿灯等交通指挥设施也忽视了自行车的通行权,这些在城市交通网设计中的缺陷也给自行车的出行设置了极大的障碍。不仅如此,北京的地铁口、居民区仍至超市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所均没有自行车保管设备,许多自行车被迫流落路边,自行车丢失被盗等现象屡屡发生,这也是自行车出行者面临的最大难题。同样是大都市的深圳在这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地铁+自行车”是深圳提倡的一种出行模式,根据规划,“深圳地铁3公里内将有自行车道”。截止2012年,深圳已建成遍布全市的135公里自行车绿道,这些车道不仅着眼自行车行走的人性化设计,比如说坡度较缓、弯道减少等,而且还完全与机动车道隔离,既安全又便利,避免了自行车要不与机动车挤道,要不占人行道的顽疾,同时该市还建成了1800多个自行车停放点和保管棚。同时该市还加大了对自行车租赁产业的扶持,全市已有600多个自行车租赁驿站,分布在地铁口、公共汽车站、社区、超市等地,极大方便了居民骑自行车出行。据了解,深圳的交通规划中,已明确到20要建成500公里的自行车专用道。深圳的做法已带来十分可喜的成效,深圳市民选择采取自行车出行的方式比例已近18%,对城市空气质量的贡献功不可没。
在对城市居民出行方式进行有利于环保和节能的引导和鼓励的同时,城市管理者还应加强对城市居民用餐习惯的引导。其实餐饮业的pm2。5排放量已占到整体排放量的很大份额。首先要对餐饮业本身进行引导,烧烤等烹任方式对空气和环境的污染相当大,从营养学的角度而言也不够科学,容易破坏食物中的营养结构,极易致胖,造成大量不易吸收的脂肪,作为城市管理者有责任也有义务长期对居民的餐食取向进行引导,宣传科学合理和健康的餐食习惯,引导居民尽量减少食用烧烤的食品。
与此同时,要加强用餐文明的宣传,推行按量就餐的饮食方式,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餐桌浪费,这不仅是对劳动的尊重,更是对全世界1。8亿饥饿人口的帮助。
总之,城市环保的文章既要从大处着眼,通过推动产业科技发展、提升产业效能、调整产业结构入手,但同时也要从细节入手,从城市居民密切相关的学习、生活等日常行为方式落笔,吸引更多的城市居民自觉加入到城市环保队伍中来。只有这样,城市环保的文章才更有内涵,也更加精彩,城市的天空才会更蓝,城市的明天才更加美好!
道德问题的论文【第七篇】
“两个中心”国家战略的确定,为建设国际经济中心城市提供了新的动力。但同时也要看到,还存在着一些软肋制约着的国际化进程,如城市交通拥堵。尽管各界为疏解交通作了大量的努力,但交通拥堵加剧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市民当前感受最深最大的民生问题之一。疏解交通必须打破“以交通论交通”的传统思维,从优化交通政策着手,寻找新的解决思路。
城市交通拥堵根源于交通供给与交通需求的不平衡,即道路交通供给满足不了交通需求。因此从理论上讲,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基本政策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交通供给增长和完善政策,通过道路和交通设施的增加及完善来满足交通需求;(2)交通需求引导和控制政策,通过鼓励交通需求转向大容量的公共交通,并对个体机动交通(主要是小汽车)的使用和拥有采取控制和引导,达到更高效率地利用交通供给设施的目的;(3)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的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政策,通过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引导交通需求与供给的区位变动,从而对城市交通流量进行更合理的分配。
对伦敦、巴黎、东京、纽约、新加坡和香港等世界大城市的交通发展的规律表明,世界大城市在解决交通问题的过程中都积极地运用交通供给、交通需求和空间结构优化三类政策。世界大城市不仅建成了较完善的道路网络系统,而且无一例外地采取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包括建设轨道交通,倡导公交优先,同时对小汽车的拥有和使用进行调控,等等。在空间政策方面,世界大城市都趋向于通过卫星城或新城的建设,疏解集聚的城市人口、产业和功能,借以缓解中心城的交通拥挤。从世界大城市的交通实践效果来看,三种政策各自都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世界大城市之所以综合运用三种策略是因为它们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的。世界大城市通过几种策略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来更好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这对于我国大城市的交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目前市所实施的交通政策,以交通供给政策和交通需求政策为主,空间政策力度非常有限。
自1990年代以来,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交通供给,由于投资力度加大,交通设施供给水平得到了显著地提高。201x.年全市道路通行能力达到1521万h。201x年底,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1km,车站总计95座,居全国前列。但由于道路框架基本定型,道路供给量增速趋缓,道路里程年均增长率由12%(1996~2000年)变为5%(2000—2004年)。
交通需求政策可以分为公共交通优先和个体机动车控制两类具体策略。积极倡导公共交通优先,包括增加公交车辆和线路、设立公交专用线、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完善公交基础设施等。但是由于缺少其他相关措施的配套,公交优先的政策效果并不明显,公交运行在准时性、便捷性等方面差强人意,居民对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不满意率仍然很高。市中心城的公共交通出行比重达到36%,与伦敦的72%、东京的87%、香港的90%相比,还明显偏低。在个体机动车控制方面,从1986年开始以私家车牌照拍卖来控制小汽车的保有量,这一政策的实施虽然饱受争议,但在限制私车数量的增长和缓解城市通压力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空间策略方面,力图改变典型的单中心结构,以降低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事实上,早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编制的大都市计划中就已经主张在城市周边建立卫星城镇,以实现人口的“有机疏散”。之后各轮城市总体规划都对卫星城建设提出了改进措施。在《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中,提出“多轴、多层、多核”的市域空间格局和11个新城的建设主张。“十一五”规划提出了“1966”城镇体系,拟建设9个新城,来打破单中心格局。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无论是卫星城还是后来的新城都没有形成较大的规模,并没有对中心城交通疏解发挥较好的作用。
无论是分析现状还是预测未来,当前以交通供给和交通需求为主的交通政策越来越难以缓解的交通拥堵问题。
由201x年市中心城区交通运行状况评估分析来看,市中心道路通行能力201x年比2005年提高5%,交通需求同比增长10%,交通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从未来趋势来看,中心城区建设格局与道路网络基本成型,交通供给增加能力非常有限,但交通需求增加潜力巨大,因而单凭增加交通供给来缓解的交通拥堵显然是不现实的。事实上当斯定律早已指明这一道理:新建的道路设施会诱发新的交通量,而交通需求总是倾向于超过交通供给。
从交通需求政策(包括公交优先和小汽车牌照拍卖)实施效果来看,公共交通出行比重上升缓慢,而个体机动交通比重(包括小客车和摩托车)增长迅速,1995—2004年间,公共交通出行比重仅上升了3.7个百分点,而个体机动交通方式比重则从7.9%提高到16.5%。预测未来,前景并不乐观。首先,受限于当前和未来的地面道路供给量,在个体交通没有得到很好控制之前,地面公共交通优先存在客观限制。其次,轨道交通受建设周期长以及服务半径限制,其作用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不可高估,即使是轨道交通网密集的伦敦这样的发达国家大城市,交通拥挤问题依然严峻。再次,比照发达国家大城市,目前的私人汽车拥有率还很低,还有巨大的上升空间。如果对小汽车的拥有和使用实行严格控制,不仅与汽车产业发展目标有矛盾,更重要地是会引起汽车消费者的抵触,在实践中产生种种冲突。当前国内众多特大城市中只有顶着重重压力实施了私家车控制。改变私家车消费观念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长期艰难的宣传引导,而其中的时间成本是特大城市的交通所不能承受的。
综上分析,交通供给政策和交通需求政策的`效果不足以从根本上缓解的城市交通拥堵,还必须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角度出发,探索交通疏解的空间政策。事实上,当前的城市空间结构已成为制约交通效率提高的瓶颈。
城市土地利用是城市交通产生的根源,而反映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属性的城市空间结构则决定了交通流向乃至交通量。从当前的城市空间结构来看,单中心的格局与就业一居住空间配置失衡是交通拥堵加剧的重要原因。首先,的城市空间都属于典型的单中心结构,城市空间发展沿建成区边缘向外摊大饼扩展,或沿主干道(或河流)延伸成带型结构,人口和城市经济活动高密度布局,人口和交通需求过度集中于中心城区,从而加剧了交通拥挤。其次,原本相对均衡的就业一居住空间配置正被逐渐分化的就业主导区和居住主导区所替代,职住分离现象凸现,具体表现为,核心区和紧邻外围区以服务业就业为主导功能,多数外围区和近郊区以居住功能占主导,市域北部远郊区又是以制造业就业为主要性质,而南部远郊区则是居住为主导功能。交通层面上的后果是,跨区交通出行增加,平均出行时距和距离上升。
3.1交通供给政策以完善交通系统和道路网为重点。
交通供给政策应从单一追求供给增加向优化供给结构转变。通过城市和交通的合理规划与管理,在增加城市道路的长度和面积的同时,完善城市道路网络系统和交通设施,配备高新技术手段,高效利用有限的道路及土地资源,尽可能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3.2切实落实公交优先政策,完善小汽车控制政策。
很多世界大城市公交分担率高达60%以上,公交比照上升空间很大,关键是落实相关的公交优先政策。另外,除了通过拍卖车牌控制小汽车的拥有量增长之外,还可以运用小汽车使用限制策略,如通过提高汽油税、道路通行费和停车位的价格,或者在市中心拥堵区采用电子计费系统分地段和时段收取“拥堵费”等措施提高小汽车使用成本,以此来控制小汽车的使用强度,达到缓解交通压力的效果。
3.3强化空间结构优化策略。
交通供给政策和需求政策只能暂时缓解交通压力,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要彻底的解决这一难题,就要从城市空间结构上着手。我国的人地关系和土地资源稀缺性的特殊国情也决定了这个特大城市要解决交通问题的未来出路在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而不是不切实际的追求供需平衡。
典型的空间结构政策包括:建立多中心的城市空间体系来疏解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和促进居住和工作的就地平衡以减少交通出行距离。对于多中心策略,可以通过强化徐家汇、五角场、真如和花木副中心的建设来分担中心区过高的就业密度,疏解市中心区通勤交通压力。但由于副中心仍然处于中心城区内,难以起到真正疏解交通流量的作用。要彻底的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从市域层面上优化空间结构,即以新城建设为依托,在整个市域范围内建设多中心的空间格局,把交通从中心城区疏解出去,以釜底抽薪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中心城区的交通问题。对于就业与居住均衡策略,要求在未来城市规划建设中,减少大尺度的功能分区,尽可能地实现就业与居住功能的混合,为促进人们职住临近创造条件,在源头上减少长距离交通量的产生。
道德问题的论文【第八篇】
德育是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应将德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中,让学生迈好人生的第一步,使其不仅能够掌握文化知识,更懂得做人的道理。
小学;德育;做人。
德育是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德育能够提高小学生素养,是培养其健康的心理品质、塑造美好形象的有效手段。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应深知德育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并时刻将德育贯穿于教学工作中,充分利用好小学良好的教育阶段,抓住各种教育契机进行德育。那么,在具体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呢?现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以下几点: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班主任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班主任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既是领导者又是组织者,是创建良好班集体的谋划者。在学校的学习中学生与班主任接触最多,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及学校的安排领导并组织学生开展多种教育活动。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的影响力是最大的,小学生的模仿力较强,对于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进行模仿。因此,作为班主任应规范自身行为,应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熏陶学生。在工作中形成做事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说到做到的品质对学生其实更是一本可以研读的书。
课堂是进行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进行德育的良好平台。在每一门学科教学中教师都应充分挖掘德育因素,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在小学教学中《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是进行德育的典型教材,其所含内容浅显,小学生学习起来较轻松。因此,该科任老师应充分利用这门学科的优势,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同时,可将该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结合,充分凸显图文并茂的特点,使学生接受起来较容易。结合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学习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少先队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在班级中选出少先队员并组织形成少先队,组织并领导他们开展各式各样的教育活动,充分运用特有的教育手段,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进行广泛的德育。教师可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宣传站的作用,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将德育深入学生内心,组织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如朗读比赛、诗朗诵、小品表演等,活动形式多样。在学校中可开展建立文明班集体的活动,选出文明班级,为其他班级树立榜样,培养学生讲文明、讲卫生的良好品质;开展“比学习,不比吃穿”的活动,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努力学习的好习惯;并利用各种节庆日开展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小学生教育的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家长应为学生树立好榜样,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教师在平时应多与家长联系,联系的方式包括家访、家长会、电话沟通、建立家长间的qq群和微信群,方便教师与家长间的互相沟通。通过家长的反映可及时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家长的教育方式,从而对家长教育方法进行指导与调整,更好地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真正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仅靠口头说教是很难达到效果的。因此,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将德育目标内化为学生的意识,使其真正意识到德育是非常必要的。充分利用各种节日、升旗仪式、校外调查研究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逐渐提高学生的认识。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把道德认知自觉转化为道德行为。同时,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了思想认识,净化自己的心灵。
总之,在小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是十分重要的,也非常必要。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应将德育贯穿教学始终,抓住每一个德育契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与习惯。教师在重视知识文化传授的同时还应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从而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1]杨婷.论加强小学德育的有效途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6(13).
[2]方吉庭.关于新形势下小学德育的探索[j].学周刊,2016(33).
上一篇:大学职业规划书大全精编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