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家乡文化调查报告大全【最新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实用家乡文化调查报告大全【最新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家乡文化调查报告【第一篇】

家是居住的地方,乡是一个地方的总称。家乡是指您小时候成长的地方或祖籍,也称为“家乡”家乡“家”“家乡”等待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实用家乡文化调查报告大全【最新5篇】”,即是在上世纪80年代,我家乡的居住房子,并不是像现在所看到的楼房,而是多属于瓦盖的房子。这种瓦盖的房子大多数是以整座的形式建造的,其坐地面积为一百多平方米,有四个房间、一个大厅和一个天井。其地基也不像现在由钢筋混泥土筑成的,而是都是大理石那种石柱来当支撑房子的地基,其房顶是用木的柱子支撑的,就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些以前的老房子。人们留那个天井是为了采光,可以让房子明亮,也有助于空气的更新。四个房子是分成两排,分布在整座屋子的两边,中间隔着的是个大厅,四个房子中其中有两个是主房,两个偏房,偏房相对与主房略小,一般一个用作厨房,一个当作房间。整座房子看起来是对称的,给人井井有条的感觉。这是当时改革开放初期甚至之前的人们的居住的房子的风格,一个家庭的人聚居在一起,别是一番滋味啊。

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国家的经济增长了,家乡的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虽然我们那里的经济不是那么发达,不过温饱问题还是得到了一定的解决,大体上人们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也正是这种经济的提高,人们与外界的交流的增强,人们的观念也有了转变。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家乡人居的房子的风格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发生了几个时期的转变。我要介绍的是这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人们对于家庭居住问题的转变,以及介绍伴随着这些转变而一路走来的建筑劳动人民的情况。

我将要介绍的建筑工人,主要是建造家庭住房,就是那么普通老百姓的住房,不是那些承包大型建筑的建筑团体。家乡的家庭住宅,由于人们不想住得那么高,其房子一般都只有两三层楼高,其规模也是可想而知的,这些楼房的规模并没有那么大,针对于这种规模不大的工程,家乡出现的建筑工人队也和我们平常在广州、深圳等大城市见到的工程队不同。首先,是他们的工人团队的规模不同,相对小的工程,其队伍当然没有那么大规模工程的人员规模大。他们是围绕一个工头聚集起来的,因为他们的工程是由工头去接的,工头找到项目后,他才会去联系那些师傅、小工、和泥的工人,他们才因此聚集到一起。他们不像今年上春晚的那些建筑工人那样制服统一,他们去上工的时候,和平常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经济的发展,他们的生活条件也有所提高,就算是在xx年这样的经济危机的时候,他们的工资还有有所提高,因为我家乡的经济情况不一样,他们在大城市大批失业的情况,却看到了有些建筑材料的减价,所以有些人就借着这样的机会来建筑他们的家园,当然这使得这些家庭式的建筑工人没有遭到失业的结局。这也是农村地区与城市不一样的地方。

在这些建筑工人的主导下,特别是在那些公投的影响下,人们对于建筑的风格也发生了几个时期的转变。正如我上面所说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房屋多是以瓦盖房子为主,钢筋混泥土的房屋还未走进家乡的生活,随着经济的发展,当然是得利于改革开放的政策,钢筋混泥土所建造的房子慢慢的走进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得到家乡人们的青睐,因为我们那里是靠海的,当然就不可避免的有台风,虽然台风很少在我们那里登录,不过有时受到台风的影响很大。当风力比较大时,那些瓦盖的房子会经不起狂风的吹刮,“年老”的房子就会被掀顶或是墙壁被吹倒,所以用钢筋混泥土建造的相对牢固的房子自然得到人们的青睐,自然而然的他也慢慢走进我们的生活。到十七、十八年前为止,即在1992、3年建造的房子多是整座,每层楼就如前面讲到的那种四房、一厅、一天井,两边对称的那种构造,只是他们的房顶是钢筋混泥土的。在钢筋混泥土刚刚走入我们生活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当然是在之前房子的格局上建造起来的,由于其地基是使用钢筋混泥土的,其地基比起石柱来的要牢固,由于钢筋的连接,使用这种钢筋混泥土建造的房子比较牢固,不易倒塌。

大约在同一时间段,也伴随另一种风格的产生,其名字就叫“独脚屋”(有点直译的,也有点不标准),顾名思义,这种房子比整座的要少一些,而且刚好就少了一边上的两个房间,只剩下两个房子和一个厅、一个天井,刚刚好不对称了,也就是这个原因,才会叫这个名字“独脚屋”,由于经济的推移,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变化,人们也不那么讲究了,不要求房子两边的对称,一楼的房间少了,人们往上发展,建出来的是楼房,虽然不高,但是土地的使用效率提高了。

到了之后,大约六、七年前开始,又一个时间段的风格出现了,这种风格的房子被称作“平房”,这种平房较之前的“独脚屋”而言,小了一半,一楼只剩下了一个厅和一个天井,厨房就设在中间,从门口走进去,经过一个天井,就可以看到厨房,厨房没有什么墙壁遮挡的,就暴露在外面,再走几步就到了大厅了,而房子都转移到了楼上,大家同样是往上发展,不过房子相对建得要高了一些,不过依然留有一个天井,供采光之用。

过了一两年,即在20xx、20xx年的时候,人们的想法又有了一些变化,人们虽然还是建平房,不过布置却发生了一些变化,就是他们不留天井,而是把屋顶都盖封了,这是因为封了之后,房子看起来大了许多,其利用率提高了。这时候仅仅是把屋顶改成全封闭的,其布局还是没什么大的变化。

到了最近这些年,人们对于全封闭的平房又有了新的想法,就是把大厅移出来,使得一走进们就是大厅,后边作为房子或者厨房,其中间用楼梯隔开,使前面和后面形成了两部分,当然楼上还是房子,不过这样的房子看起来不会那么暴露,客人在外面坐的时候不会看到里面,感觉给房子的主人留了一些面子。而且有些人会把“独脚屋”那个格局的房子建成两间像这样的平房,“独脚屋”是有两排的(一边是房间、一边是大厅),刚刚好可以建成两间这种的平房。而这种风格一直到现在,基本上还没有什么变化。

我对家乡的企业了解不多,其行业的数据就更加不得而知了,原因就是没有老师你所说的那种关系可以找,一个没有关系的人,怎么可能会对那些企业了解那么多。所以我找了我比较熟悉的,家庭建筑这方面的事谈谈,这些是我可以看到的,而且因为这类建筑的建筑工人的特殊组成,我也能向我认识的亲戚邻居们询问。虽然亲戚邻居们不是那么了解一个企业的发展状况,不过对于这种家庭住房,他们还是比较清楚这些年来的变化的。而且我对我生活的环境也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我选择这方面的事谈谈。

对于那些瓦盖的房子,是延续以前的建筑风格,有着古代的色彩,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不过也是拘于人们的观念和经济的发展,首先,人们继承前人留下来的东西,是对前人们的尊敬。其次,也是由当时的社会条件决定的,当时我国的生产力不发达,经济不发展,当时在家乡比较落后的地方当然也就不可能有那些由钢筋混泥土建造的房间。

我的家乡不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区,是一个农村地区,那些用于建筑用的钢铁都是出其他地方运来的,而不是有我们自己生产的。随着广东被邓小平同志列为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地,家乡的交通情况得到了改善,特别是于外界交流的公路,虽然那条公路不宽,但是却使得输入钢铁成为了可能。钢筋的输入给了楼房建设一个前提,因而当时比较富裕的人就开始从瓦盖的房子住进了楼房。不过房子的布局依然没什么变化,还是遵从以前瓦盖时的布局。这是经济带来的第一个变化。

而“独脚屋”在差不多同一时期出现也是有原因的,资金充足的那些人们在当时建造的是整座的,这是正常的。不过那些资金不足的,怎么办呢?他们孕育出了一种新的想法,那个想法就造就了所谓的“独脚屋”。他们将“整座”的房子删去了一边,本来是对称的三列的屋子,被去掉一边后,明显变得不对称了,也就是“独脚”了。但是这只是资金的问题,所以看到的结果只能是这种房屋较整座的`而言,只是少了一边,占地面积小了,其布局而没有什么变化。以上两种风格的房子是宽裕的人建造的,然而穷人不可能那么容易暴富,攒钱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这也就使得这两种风格延续了十几年。

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他们的工资也有所增加,不过在同时,物价的上涨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之前攒钱准备用于建房子的人,由于农民们的收入本来就不高,物价的上涨比起他们的攒钱要来的快一些。根本很难存很多的钱,而且存的钱也很容易贬值,因为物价的上涨不会考虑这些农民的,而是以一个国家的经济为标准的,然而并不是每个地区的发展都能跟上。

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物价也在无时无刻的提高,在一个农村地区想要攒够钱来修建房子是很难实现的,除非他们是突然暴富的。在这样的条件下,比较贫穷的人在多年之后也有了其他的做法,他的理念是“存钱难,还钱容易”。他们选择先向他人借钱,再慢慢的还钱。有点像现在的贷款购房制度,不过他们是借,向亲朋好友、向邻居先借,等以后赚钱后在慢慢还,一般向一个人借钱都不会太多,所以还起钱来也比较容易,他们会有计划的归还所借的钱。当然这样也是有缺点的,因为同样是不富裕的人,就算是向很多人借钱也还是很难借到那么大的数目。他们出于减少地皮和地基的成本的缘故,他们引领了一种新的风格的出现,就是平房,平房所占的面积大约是“整座”的三分之一,“独脚屋”的二分之一,其地基和地皮的成本也降下来了。同时由于占地面积的缩小,他们往上发展,其一楼作为客厅,厨房等用,而楼上则作为房间给人住。尽管小了,不过还是沿用“整座”、“独脚屋”的风格,即留了一个天井由于采光之用,即出现了前面所说的第三种风格。

前面所说的主导因素相对偏重于经济因素,之后的主导因素偏重于人们的观念。

20xx、20xx年开始,平房的布局的转变是由于人们观念的转变,他们不再想要留着天井采光,而是把屋顶都盖成全封闭的。增加地板的可用面积,特别是楼上的,因为全封了之后,楼上的空间变大了许多,可用的空间也增加了。对于比较穷和人口比较多的人来说,大一点的空间相对采光要来的更加有吸引力。因而屋顶全封闭的风格伴随着人们的这种观念产生了,但这只是偏重于增加楼上的可用面积。

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的快速传递,家乡的房子设计者根据家乡的风格,综合外面的一些格局,又对这些屋子的布局进行改进,他们不再把大厅留着最里面,而是把大厅移到接近门口的那种风格,接近门口的大厅相对于全封闭的房子而言光线好了很多。中间用楼梯和一面墙把前后隔开,让里面的东西不容易让在外面坐的客人看到,所以迎合了多数人的口味,使得这种布局成为了主要的风格。有些用于“独脚屋”的地皮也会建成两间这样的平房,这也是有些根据的,这是因为以前计划生育的国策在我家乡落实得不是那么完善,很多家庭的人口都很多,那些父母们考虑到他们的孩子长大后的分家问题,就把屋子建成两间。我们农村的人有时就会有这样的想法,他们只是考虑的有点远了,不过这也不能说什么,因为也是正常的。

这是家乡目前的家庭式住房的格局,多种风格并存着。不过我相信我的家乡的建筑风格会发生转变。

一、我家乡目前的经济还不发达,拘于缺少天然的矿物资源,所以家乡的工业还很不发达。相对于工业的不发达,自然能想到,家乡的环境污染相对那些大城市而言要好很多。而且现在正在修建一条经过我家乡的高速公路,现在这条公路虽然还没有竣工,但这条公路相对于我们之前行使的那条公路要大很多,相信在这条公路的影响下,我家乡的经济会发展起来的。

二、虽然没有矿物资源,我们那里却是沿海的,我们的海边到现在都还没怎么开发。海洋是一个天然的储存室,海水里富含的多种矿物质,如果有人投资发展的话,相信会给我的家乡带来快速的发展。

三、作为一个农村地区,大家也可以想到有很多的劳动力,因为现在家乡不是那么发达,工厂、企业都比较少,所以他们都出外到深圳、广州工作。国家加快经济的发展方式,那些企业、制造业一定会先从这些一级城市退出,往周边的城市转移。我的家乡也距离这些大城市也不是那么远,新建的高速公路的完成更能加强之间的联系。这些企业如果转移到家乡,必定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家乡的发展,也可能会吸引一些管理、技术方面的人才。这样会带动家乡的发展,也会带动其他投资者对其他行业的投资,带动经济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必将会导致人们的住房问题转变,首先的,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导致地皮的上涨的,地价的上涨就会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为了更好的利用土地资源,将会往天空发展,占地面积是定的,如果尽可能的向上发展,就能更好的利用这块地。所以在经济发展的以后,家乡的房子会比较多的是比较高的楼房,而目前的这种家庭式的、规模很小的房屋会减少。

篇2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800字

目前,形成了特色产业群体有近百个,其中有一定经济规模的产业群体42个左右。xx年,州的产业集群分布在:以兴义、顶效、安龙等县(市)为主的以农副产品加工、炼焦、化学品制造、医药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建材等产业集聚发展区。

“十五”以来,州坚持把乡镇企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引导乡镇企业集中连片发展,莲山有效带动了二、三产业的兴起,壮大了小城镇经济,促进了小城镇的快速发展。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建设已经形成了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格局,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州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xx市xx年就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x万元,同比增长.24%:乡镇企业营业收入完成x万元,同比增长.75%;上交税金x万元,同比增长.69%。全市共有乡镇企业x个,从业人员xx余人,企业职工人均年收入超过x元以上。其中龙头企业xx个,从业人员x人,乡镇企业总产值x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增加值x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02%;xx开发区到x年底,全区建设园区x个,分别为建材工业园、冶金工业园、加工工业园、科技工业园,入园企业家,x年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亿元;工业园目前已有电解锌、铁合金、农机制造、建材及化工生产等近二十家,总投资达亿元,其中,利用县境充裕的电力发展起来的锌冶炼业,生产能力x万吨,可创工业产值亿元,创税收x万元以上,解决x余人富裕劳动力就业。同时,工业园的建设和发展还拉动了当地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但是,也有一些县受地理环境、资源配置等因素的制约,不具备乡镇企业集聚发展的条件,如等。实践有力地说明,发展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中流程最短、农民最易接受的一条重要渠道。

1、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比重较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主导产业不突出,支柱产业特色不明显;产品结构中,名特优新和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少、规模小;出口产品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少;企业组织结构中,相当部分企业规模偏小,技术装备落后,管理水平低;资源结构中,未能充分利用我市的区位、人才、市场、信息优势,资源浪费与闲置并存,人才不足,科技创新能力差等问题尚未根本解决。

2、工业产品结构较为单一,近年引进的企业多为硅锰合金、炼焦等高能耗的冶炼企业,科技含量不高,容易受到市场干扰。

3、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少,规模小,实力较弱,带动性不强,较难实现农业产业化。

4、市场化进程相对滞后,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较,我市的市场化进程已明显滞后,健全的市场机制、公平的竞争环境、完善的服务体系、具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等方面与先进城市相比均有较大的差距。

1、形成模式多样化。分析州乡镇企业聚集的形成,其发展模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一是资源优势型。主要是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培育壮大地方特色产业,并进而汇聚形成的产业集群。二是企业带动型。由龙头企业扩张裂变或带动而成。如医药制造产业集群、汽车销售和配件产业集群等。同时一些与产业集群相配套的专业化市场正在兴建之中,主要有农产品批发市场及果蔬冷藏保鲜、生姜系列产品深加工、芭蕉芋淀粉及系列产品加工等。三是“一乡一品”型。是在某个乡、镇或村出现某个产品的集中生产,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格局,比较典型的有兴义的仓更、沧江、洛万板栗产业集群、册亨的桐油等。

2、初步效应已形成。州乡镇企业聚集群已经有了合理的企业构成,涌现一批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品牌产品,集群的效应初步显现。

1、培育要素市场,加快产业集聚。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规范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健全以市场为基础的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市场化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促进生产要素有效地流动、集聚和优化配置。充分利用现有城镇基础设施加快生产要素集聚,积极引导、合理规划土地投入方向,使土地资源向优势企业、优势项目集中,鼓励企业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2、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聚。积极引进和培育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发挥其辐射、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的产业龙头作用。发挥龙头企业的集聚带动效应,逐步衍生或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聚,通过企业之间的集聚效应降低综合成本,增强竞争优势。

3、创造区域品牌,引导产业集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重点扶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名牌产品企业。

4、努力扩大开放,拓展产业集聚。大力推行以股份制为主的公有制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引进导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放宽市场准入,改进对民营经济的管理和服务,更多地把技术水平高、增值含量大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

要突出集聚乡镇企业发展的优势,突出连片发展乡镇企业的特色,培育新的成长型企业,必须从三方面采取措施:

1、在产业上创新,就是要连片培养新型产业,成熟、成长型产业居首位:

3、在集聚乡镇企业发展管理职能建设上创新,改善环境,强加服务。抓好一批重大投资项目,发挥我市民营经济优势,能启示范带动作用。

篇3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800字

活动主题:我爱家乡·古风新唱

活动形式:上网查阅文献、实地考察

活动内容:利用寒假时间,实地调研、走访、考察当地传统文化、民风民俗以及重点文化建设项目的情况、了解当地党和政府的文化发展政策。

实践活动成果:

淮南

我的家乡是美丽的淮南,淮南位于淮河中游,安徽省中部偏北,东与滁州市属凤阳、定远县毗邻,南依舜耕山与合肥市属长丰县接壤,西南与六安市属寿县、霍邱县相连,西及西北与阜阳市属颍上县,亳州市属利辛、蒙城县交界,东北与蚌埠市属怀远县相交。市境最东端位于上窑镇泉源村朱家大山与凤阳山交界处施家洼,最西端位于凤台县尚塘乡侯海孜以西与利辛县接壤处,东西长78公里;最南端位于唐山镇施家湖以南瓦埠湖水面,最北端位于茨淮新河主航道中心线凤台县与蒙城、利辛县交汇处,南北宽51公里。全市总面积250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91平方公里,凤台县面积1030平方公里(含毛集)。建成区面积78平方公里。

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之所以被称为“淮南”,是有历史渊源的:汉代开始在这里设置了淮南国,从汉代到两晋再到宋朝,这片土地先后经历了淮南郡、淮南道、淮南路等以“淮南”命名的建置。清末民初,这片土地上发现并开始采掘煤矿。1930年,国民政府在九龙岗设淮南煤矿局,发展成为淮南矿区,标志着现代“淮南”的开始。1949年1月18日淮南矿区解放,1950年设县级淮南市,1952年6月改设为省边辖区。1977年1月,凤台县划属淮南市。至此,全市辖田家庵、大通、谢家集、八公山、潘集五区和凤台县。

三、我生活在淮南市凤台县,凤台县是安徽省淮南市唯一的辖县,位于淮河中游,淮北平原南缘,地处北纬32度至33度,东经116度至117度之间,古称州来,又谓下蔡。《清一统志》有这样的记载:“县有凤凰台,相传曾有凤凰至,因名凤台。”。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置县,沿革至今。人口万,其中乡村约人口50万。全县辖城关镇、河东经济开发区、新集镇、岳张集镇、朱马店镇、顾桥镇、刘集乡、杨村乡、桂集乡、xx乡(现更名为凤凰镇)、尚塘乡、李冲回族乡、关店乡、古店乡、丁集乡、大兴集乡、钱庙乡,共17个乡镇,1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77个村民委员会。居民以汉族为主,间居回、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瑶、土家、羌等20多个少数民族,其中回族人口有7300余人。

凤台

改革开放以来,凤台县社会和经济面貌均发生了历史性的重大变化,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水利先进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四五”普法先进县等荣誉;是全国中部百强县、安徽经济“十强县”和安徽财政收入“第一县”,被誉为“淮上明珠”、“皖北江南”。

凤台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现已探明有煤、磷矿石、石灰石、紫砂土、耐火土等多种矿藏,尤以煤的储量为最,可开采量达120亿吨;磷矿储藏量为180万吨;紫砂石境内储藏量为70万吨;高岭土境内储藏量为3000万吨。境内已建成新集、张集、丁集、顾桥等煤矿,“亚洲第一大深井煤矿”——顾桥大型煤矿也已建设完成并投入开采;凤台电厂建设如火如荼。凤台已成为安徽“火力三峡”的重要基地和全国深井采煤第一大县。凤台县交通便捷,淮河水上交通发达,淮阜铁路横贯境内东西,凤台、桂集、张集三站镶嵌其间,距京九线上重站阜阳站仅百公里。四条省道穿境而过,且有合徐高速公路、合阜高速公路可利用。距合肥骆岗机场百余公里,蚌埠机场几十公里。

凤台县坚持文化与经济比翼起飞,诠释出县城发展的新内涵。凤台是全国花鼓灯艺术之乡,花鼓灯被列入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徽花鼓灯艺术研究基地与“安徽省陈氏花鼓灯流派生态村”也已落户凤台。粗犷而细腻凤台花鼓灯的艺术,被誉为“东方芭蕾”,不仅跳红大江南北,而且多次出国演出,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由花鼓灯衍生出来的全国稀有剧种一一推剧,同样深受沿淮人民的喜爱。凤台成功举办了第七届安徽花鼓灯会暨首届淮河花鼓灯文化节,凤台花鼓灯专场作为安徽省“庆元旦文艺专场演出”在省城隆重推出,首开安徽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整场调演一个县节目之先河。

景区:茅仙洞风景区、焦岗湖景区、焦岗湖、地质公园等

茅仙洞风景区位于凤台城南3公里处,三面环水,淮河绕境而过,素以“淮上胜境”著称。山中林壑优美,佳树葱茏,山下淮水如练,牵来绕去,山石倒长,南仰北倾,斜指南天。自古为佛道两教传习胜地,更是游览佳境。其景点有茅仙古洞、古寿唐观、淮河第一硖、古香山寺、灵龟听禅、淝水之战古战场等诸多文物古迹,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焦岗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位于淮南市西南部,北距毛集镇1公里,102省道沿境而过,交通便利。焦岗湖以“水”闻名,东与风景秀丽的八公山,南与历史文化名城寿县,构成独特的山、水、城旅游金三角。该景区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既有芦苇荡(鸟的天堂)、荷花淀、仙侣湖、渔业观光园、水上人家等水上景观,又有湖畔垂钓、芦荡探幽、荡舟采菱、湖中戏鸟、渔家寻乐、浪遏飞舟等休闲项目,兼有焦湖红心鸭蛋、醇香酒糟鱼、活鱼干吃、水晶贡圆、五香狗肉等特色产品,还有“仙侣下凡”、“黑龙遭难”、“神猴探宝”、“赵匡胤困南唐”等美丽传说,堪称“养在深闺八未识”的生态旅游处女地。2004年7月,毛集实验区获得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2005年2月,焦岗湖旅游区被评定为“安徽省农家乐旅游示范点”。

八公山国家地质公园是地球之上的生命圣地。1978年,淮南八公山脉发现古生代寒武系的须宛类、环节类、三叶虫等古生物化石,测定其生命形态在亿年以前,国外权威考古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将他们命名为“淮南虫”化石。2000年,中科院考古队在八公山又发现了古猿牙齿化石,距今300多万年,石现最早的古猿化石。八公山已于2001年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

淝水之战这里是古代战争中理想的屯兵之地。五代南唐时,南唐兵马据寿州,被后周军队围困,南唐元帅李景达驰兵救援,据此一隅,并在四周的山头上设置十八连珠寨,与后周军队作战。《宋史·张永德传》载:“世宗亲征寿州,领军前至,紫金山唐人列十八寨,战备严整。”而周世宗则在石山口筑寿唐关,前拒唐兵,后与下蔡呼应。所以便留下了军事要塞寿唐关。寿唐关在东、西楼山两山口之间,是凤台通往寿春的交通要道。西距双峰山一公里,西边是烟顶山峰,古时有烽火台,寿唐关全是青砖砌成,关口拱形,可行车马。两侧据岗峦之山势,“南绾寿州,北控下蔡”,东边层峦叠嶂,紧衔古南唐,关前为险坡陡道,两侧青山对峙,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过关而下,可见“女儿泉”。寿唐关又称“梳妆台”,是为纪念宋代女英雄刘金定而建造,当年刘金定南唐救驾,首先攻占了寿唐关,在此安营扎寨。南唐兵将寿唐关团团围住,而刘金定毫无惧色,依然在关上梳妆打扮,然后再催动战马,手舞金刀杀入敌阵,杀得南唐军四散而逃。后来,人们为了歌颂这位女英雄,于是寿唐关也称“梳妆台”和“过驾楼”。

凤台一中银杏是三国时东吴大将周泰花园的观赏植物,树龄1800多年,树高28米,冠径26米,树干直径2米多。老枝盘曲,遒劲苍老,但扇形树叶却郁郁葱葱,缀满枝头,根部向周围突出地面30--40厘米,形成形态各异的湖石状。占地约200平方米,他傲然屹立在凤台xx,气势雄伟,古时形成接近凤台城的标志。这棵古树历尽了世态沧桑,经历了坎坷的折磨,三国争雄、吴楚争霸、逐鹿中原、两晋纷争,历代王朝的更替,记述了近两千年的史实。古时群众寄予多少神话传说,白果老爷,巨蟒大虫,医病免灾,又传说怀远林姓旅客,拴马在树下休息,马鞭拴在树上,因赶路匆忙,忘记了马鞭子,回到家中洗脸时,盆中现一白果树影,树枝上挂着马鞭子。这些神话了的老树成了群众崇拜的对象,于是祈福的,求药的,经常不断,南面空地上树立了七、八对旗杆,树旁香烟缭绕。1938年7月,日本侵略者占领了凤台,拆掉了文昌宫,又在树上搭起瞭望哨。一天夜里,倾盆大雨,雷电交加,老树西南从顶到根约两尺多宽的树皮被雷击掉,日军在遭到“人怨”的同时又看到如此惊人的“天怒”,于是就撤去瞭望哨,龟缩在碉堡中了。1945年这里办了学校,老树被围在校园内,凤台解放了,创办凤台中学,清晨早读,白果树下书声琅琅,老树“得其所哉”又焕发了青春。现在为市一级古树名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是劫后余生,枯木逢春。正是:

劫后春又生,银杏强不阿。

青春枝叶茂,默默抚沉疴。

落红洒园圃,爱苗护花棵。

生机天难老,何惧苦难多。

凤台县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民办教育发展。截至2009年4月底,县内有公办中学4所、小学3所、幼儿园1所;民办普通高中达3所、初级中学5所、小学5所、幼儿园23所,非学历教育的培训机构增加到4所。民办教育为全县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增添了活力。境内的凤台一中始建于1945年,是一所安徽省示范高中。多年来,学校以科学的管理,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在本地区享有较高声望,成为教育战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茅仙古洞凤台历史上人才辈出,战国时少年上卿甘罗、三国大将等历史名人即生于此地。淮南王刘安在这里招八公炼灵丹、聚贤才著书立说,一部《淮南子》留传千古,一笺豆腐方惠及后人。境内有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茅仙古洞,西汉道家古刹清天观与现代碑刻交相辉映;硖山口,两峰相峙,一水中流,被誉为长淮第一峡,壁立千仞、渊深百丈的黑龙潭与之带水相连;植物活化石千年银杏树、战国名将廉颇墓闻名遐迩;这里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淝水之战”的古战场,“八公山下,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就产于此;有着“华东白洋淀”之称的焦岗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也是个不错的去处,该生态区2005年被评定为“安徽省农家乐旅游示范点”2009年又被正式批准为国家级湿地公园。此外境内还有清代慰农亭、赵匡胤的马扒泉、刘金定的梳妆台等名胜。

凤台县在大地构造上届淮河台彻,长期受下降运动控制,地面大部分被第四系覆盖,仅淮河南岸大山和凤台林场以及县城西部刘集一带,出露元古界和古生界地层。构造形迹则以断裂构造为主,且多隐伏于第四系之下。县境内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地面自然比降为1/7000至1/10000。凤台县地势平坦,多为平原地区,地质状况良好,大部分地区在海拔25米以下。县城东南部为低山丘陵地带,在南和东南鄙,距县城7至25公里处,是剥蚀构造带,主要在大山镇的淮磷、后胡、芦塘、局沈、投子集等行政村以及李冲回族乡和刘集乡境内,犹如岛形突出地面。

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寺庙殿宇蔚为壮观,成了淮河流域旅游胜地。

“十二五”时期是凤台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根据国内外形势特点和凤台县情编制本规划纲要,旨在阐明凤台县发展的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扩大开放合作,动员全县人民抓住和用好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为编制其他专项规划和全面履行政府职责提供重要依据。

1、加快凤台发展的基础和环境

2、大力推进工业化,积极培育潜力产业

3、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结构优化升级

4、加速发展现代农业,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5、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城镇化水平

6、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

7、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

8、优先发展社会事业,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9、着力保障民生,加快构建和谐凤台

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实践活动感想:这次社会实践,使我更加深刻的认识了我的家乡--凤台的美丽,更加领略到了她的魅力,美丽的凤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有着美丽的风景,有着很多让我自豪的东西!凤台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城,但却是淮南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凤台高速发展着,人们越来越富裕,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日子越来越好,美丽的凤台有着悠久的历史,出了无数的人才,我为凤台感到自豪!凤台正生机勃勃地发展着,凤台的明天一定会更好,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成为有用的人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可爱的故乡,为自己的家乡建设作出一份贡献,回报家乡!

篇4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800字

改革开放年来,人们的思想有了极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近年来农村家庭将孩子的教育费用作为自己一年中的最重要支出。在资金比过去有了保障之后,政府支持农村教育就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还应是教育人才和教育观念上的帮助。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样需要做人的道理、适应时代发展的观念和大局观。这就要注重学生们的精神和物质文化全面发展。

中共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关部署和加强人才教育的相关政策。而党的十八大也必将对农村的教育水平以及文化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有责任有义务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支持新农村的教育事业!因此我们应深入了解家乡的中小学生教育,从而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通过亲身实践和实地调研,从迎接党的十八大,助力十二届全运会和推广低碳生活方式三大方面调查家乡中小学生文化生活现状,旨在加强党策宣传,促进体育事业发展和改善环境保护状况。通过开展这三大主题的专题讲谈来对家乡的几个村庄中小学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解,再研究分析总体状况得出适时可行的建议。最后通过与校方和学生家长进行亲切沟通达成共识,从而真正地实现此社会实践调查目的。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中小学生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当前总体状况是基本令人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将具体的调查结果按专题分类整理如下三个方面:

1.党十八大

首先回顾党的xx大的主题和主要内容,通过专题讲坛的形式来调查中学生对党策的了解程度并进一步宣传。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经过初步统计七八年级中学生大概有90%学生一点不知道xx大的主题,但60%学生了解邓--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大致含义,这无疑为进一步学习党策奠定了基础。通过开展这一专题讲谈,我让他们深刻了解到xx大的有关党策如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和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等,并积极引导他们迎接党的十八大的召开和畅想十八大即将解决的问题和所要提出的要求和奋斗目标。

2.十二届全运会

采用以专题的形式并配合多媒体视频来调查中小学生对全运会的了解程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运动会简称“全运会”,是中国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首届运动会于1959年9月13日至10月3日在北京举行。全运会每四年举办一次,一般在奥运会结束后一年举行。全运会比赛项目的设置除武术外基本与奥运会相同,其原意是为国家的奥运战略锻炼新人,选拔人才。为了更加调动各省市区的积极性,国家体育总局在1996年奥运会前出台了“将奥运会奖牌带入全运会”的举措。第十二届全运会将于xx年九月左右在辽宁举行。xx年8月16日,经过三轮不记名投票,天津获得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主办权。经过抽查访问统计大约80%不知道全运会的召开,但都明了全运会的意思,都迫切想要我们的城市有能力召开全运会。

3.低碳生活方式

这个专题是此次调查的重中之重。首先用多媒体宣传气候变化及环境保护再引入低碳生活方式。xx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以及xx年3月中国“两会”的发言、提案都说明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其中“低碳”成为两次会议关注的一号提案。“低碳生活”理念正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提倡。在中国让每一位公民自觉养成低碳生活方式是中国政府面临的新课题。低碳,英文为low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低碳已成为时尚生活方式的新标签。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如今,这股风潮逐渐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兴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而农村对于其的了解和践行能有多少呢?同样通过专题讲谈和随即抽查,统计愿意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的中小学人数约占我所教导班级学生的90%之多。大多数学生愿意签署践行低碳生活承诺书(见附页)。

通过调查状况可看出当前中小学生的文化生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同样依照开展专题讲谈的内容进行分类总结如下三个方面:

1.党策宣传

在我这次调查的中小学生里,有90%学生对党策了解可以说一点没有,但令人欣慰的是60%学生还多少了解点邓--理论和三个代表。尽管黑板报上写着很多党策宣传知识,但却很少有学生去关注关心。这无疑反映出家乡学校对党策宣传的欠缺和学生对党策的茫然未知。这就是学校党领导应该予以重视并迫切解决的一大问题。

2.体育事业

我家乡学校办学宗旨是乒乓特色兴校,国球精神育人。这无疑揭示这学校体育事业和教育具有一定的水平。但抽查访问统计大约80%不知道全运会的召开,更别提其他的重大体育大赛。这暗示出学校体育教学的方式内容还有待提高,争取让学生能够真正的融于国家的体育事业,大大地促进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全民体育运动的兴起。

3.低碳生活

最令人欣慰的无疑是统计愿意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的中小学人数约占我所教导班级学生的90%之多。并且大多数学生愿意签署践行低碳生活承诺书。这说明学校的环境保护教育很到位且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很强,每个人都愿意为保护环境而贡献自己的一分微薄之力。

以上是我所调查的家乡中小学生文化生活的基本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家乡中小学生目前的现状是基本满意的,其文化活动有所进步和有所提高的。但目前的现状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还不同步,存在着一些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此我通过自己总结和与校方领导和学生家长沟通提出几点建议,如下所示:

1.加强学校硬件建设

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农村乡镇和校方领导有能力上报和集资来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如:学校图书馆和学校体育馆等,使中学生可以方便跟进阅览最新新闻知识和室内强身健体。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逐渐的进行改善和完成。

2.重视学生文化教育

学校领导应向上级部门反应多开展一些名师专题讲坛活动,并且应该针对学生需求,丰富文化讲坛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当然学生家长也应重视学生物质精神双文化的教育,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3.继续完善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要求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应从小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培养中小学生的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篇5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800字

调查时间:20××年×月×日

调查方式:查资料,询问长辈。

调查目的:了解春节习俗。

调查背景: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节日。春节期间我国各地方人民都会举行各种活动来庆祝,这些活动有很多是从历史的长河中遗留下来的,并形成了地方风俗。

调查内容:春节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春节的前奏要数小年了。

1、小年

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祓除不祥。

2、除夕

除夕又称大年三十、除夜、岁除。除夕是一年中最后一天,含有旧岁到次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的意思,一般指农历二十九或三十。这天,一早起床,男子准备贴对联、福字等。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家中女子便开始忙碌年夜饭,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我们年夜饭中一般都有鸡、鱼、肉、汤圆这四道菜,鱼的意思是年年有余,汤圆的意思是团团圆圆。

吃年夜饭的时候是春节家家户户最愉快最热闹的时候,一桌丰盛的菜,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我的家乡每家每户吃年夜饭时会先放挂鞭炮,然后关上门一家人坐一起和和美美吃团圆饭。

年夜饭过后,孩子们会得到长辈给的“压岁钱”,压岁钱又称守岁钱等。因为是用红色的袋装着,故又称红包。在大年三十傍晚时分,在祖宗像前点上香烛,倒上美酒,摆上菜肴,全家人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表达“慎终追远”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过年夜饭之后,人们才开始享用。

3、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正月初一早上每家每户放鞭炮迎接新的一年。初一的早晨家家都会准备好果盒,里面盛放糖果和各种各样的食品。

初二,父母会带我们到外婆家拜新年,那天一早父母会带上很多礼物,比如烟酒饮料等,去外婆家,外婆则准备一桌丰盛的饭菜招待我们。接下来的几天,便到亲戚朋友家拜访,同样主人家会准备一桌美味佳肴招待客人。

篇6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800字

调查时间:20××年×月×日

调查方式:查资料,询问长辈。

调查目的:了解春节习俗。

调查背景: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节日。春节期间我国各地方人民都会举行各种活动来庆祝,这些活动有很多是从历史的长河中遗留下来的,并形成了地方风俗。

调查内容:春节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春节的前奏要数小年了。

1、小年

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祓除不祥。

2、除夕

除夕又称大年三十、除夜、岁除。除夕是一年中最后一天,含有旧岁到次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的意思,一般指农历二十九或三十。这天,一早起床,男子准备贴对联、福字等。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家中女子便开始忙碌年夜饭,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我们年夜饭中一般都有鸡、鱼、肉、汤圆这四道菜,鱼的意思是年年有余,汤圆的意思是团团圆圆。

吃年夜饭的时候是春节家家户户最愉快最热闹的时候,一桌丰盛的菜,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我的家乡每家每户吃年夜饭时会先放挂鞭炮,然后关上门一家人坐一起和和美美吃团圆饭。

年夜饭过后,孩子们会得到长辈给的“压岁钱”,压岁钱又称守岁钱等。因为是用红色的袋装着,故又称红包。在大年三十傍晚时分,在祖宗像前点上香烛,倒上美酒,摆上菜肴,全家人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表达“慎终追远”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过年夜饭之后,人们才开始享用。

3、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正月初一早上每家每户放鞭炮迎接新的一年。初一的早晨家家都会准备好果盒,里面盛放糖果和各种各样的食品。

初二,父母会带我们到外婆家拜新年,那天一早父母会带上很多礼物,比如烟酒饮料等,去外婆家,外婆则准备一桌丰盛的饭菜招待我们。接下来的几天,便到亲戚朋友家拜访,同样主人家会准备一桌美味佳肴招待客人。

篇7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800字

在二十多年前,即是在上世纪80年代,我家乡的居住房子,并不是像现在所看到的楼房,而是多属于瓦盖的房子。这种瓦盖的房子大多数是以整座的形式建造的,其坐地面积为一百多平方米,有四个房间、一个大厅和一个天井。其地基也不像现在由钢筋混泥土筑成的,而是都是大理石那种石柱来当支撑房子的地基,其房顶是用木的柱子支撑的,就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些以前的老房子。人们留那个天井是为了采光,可以让房子明亮,也有助于空气的更新。四个房子是分成两排,分布在整座屋子的两边,中间隔着的是个大厅,四个房子中其中有两个是主房,两个偏房,偏房相对与主房略小,一般一个用作厨房,一个当作房间。整座房子看起来是对称的,给人井井有条的感觉。这是当时改革开放初期甚至之前的人们的居住的房子的风格,一个家庭的人聚居在一起,别是一番滋味啊。

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国家的经济增长了,家乡的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虽然我们那里的经济不是那么发达,不过温饱问题还是得到了一定的解决,大体上人们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也正是这种经济的提高,人们与外界的交流的增强,人们的观念也有了转变。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家乡人居的房子的风格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发生了几个时期的转变。我要介绍的是这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人们对于家庭居住问题的转变,以及介绍伴随着这些转变而一路走来的建筑劳动人民的情况。

我将要介绍的建筑工人,主要是建造家庭住房,就是那么普通老百姓的住房,不是那些承包大型建筑的建筑团体。家乡的家庭住宅,由于人们不想住得那么高,其房子一般都只有两三层楼高,其规模也是可想而知的,这些楼房的规模并没有那么大,针对于这种规模不大的工程,家乡出现的建筑工人队也和我们平常在广州、深圳等大城市见到的工程队不同。首先,是他们的工人团队的规模不同,相对小的工程,其队伍当然没有那么大规模工程的人员规模大。他们是围绕一个工头聚集起来的,因为他们的工程是由工头去接的,工头找到项目后,他才会去联系那些师傅、小工、和泥的工人,他们才因此聚集到一起。他们不像今年上春晚的那些建筑工人那样制服统一,他们去上工的时候,和平常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经济的发展,他们的生活条件也有所提高,就算是在xx年这样的经济危机的时候,他们的工资还有有所提高,因为我家乡的经济情况不一样,他们在大城市大批失业的情况,却看到了有些建筑材料的减价,所以有些人就借着这样的机会来建筑他们的家园,当然这使得这些家庭式的建筑工人没有遭到失业的结局。这也是农村地区与城市不一样的地方。

在这些建筑工人的主导下,特别是在那些公投的影响下,人们对于建筑的风格也发生了几个时期的转变。正如我上面所说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房屋多是以瓦盖房子为主,钢筋混泥土的房屋还未走进家乡的生活,随着经济的发展,当然是得利于改革开放的政策,钢筋混泥土所建造的房子慢慢的走进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得到家乡人们的青睐,因为我们那里是靠海的,当然就不可避免的有台风,虽然台风很少在我们那里登录,不过有时受到台风的影响很大。当风力比较大时,那些瓦盖的房子会经不起狂风的吹刮,“年老”的房子就会被掀顶或是墙壁被吹倒,所以用钢筋混泥土建造的相对牢固的房子自然得到人们的青睐,自然而然的他也慢慢走进我们的生活。到十七、十八年前为止,即在1992、3年建造的房子多是整座,每层楼就如前面讲到的那种四房、一厅、一天井,两边对称的那种构造,只是他们的房顶是钢筋混泥土的。在钢筋混泥土刚刚走入我们生活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当然是在之前房子的格局上建造起来的,由于其地基是使用钢筋混泥土的,其地基比起石柱来的要牢固,由于钢筋的连接,使用这种钢筋混泥土建造的房子比较牢固,不易倒塌。

大约在同一时间段,也伴随另一种风格的产生,其名字就叫“独脚屋”(有点直译的,也有点不标准),顾名思义,这种房子比整座的要少一些,而且刚好就少了一边上的两个房间,只剩下两个房子和一个厅、一个天井,刚刚好不对称了,也就是这个原因,才会叫这个名字“独脚屋”,由于经济的推移,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变化,人们也不那么讲究了,不要求房子两边的对称,一楼的房间少了,人们往上发展,建出来的是楼房,虽然不高,但是土地的使用效率提高了。

到了之后,大约六、七年前开始,又一个时间段的风格出现了,这种风格的房子被称作“平房”,这种平房较之前的“独脚屋”而言,小了一半,一楼只剩下了一个厅和一个天井,厨房就设在中间,从门口走进去,经过一个天井,就可以看到厨房,厨房没有什么墙壁遮挡的,就暴露在外面,再走几步就到了大厅了,而房子都转移到了楼上,大家同样是往上发展,不过房子相对建得要高了一些,不过依然留有一个天井,供采光之用。

过了一两年,即在20xx、20xx年的时候,人们的想法又有了一些变化,人们虽然还是建平房,不过布置却发生了一些变化,就是他们不留天井,而是把屋顶都盖封了,这是因为封了之后,房子看起来大了许多,其利用率提高了。这时候仅仅是把屋顶改成全封闭的,其布局还是没什么大的变化。

到了最近这些年,人们对于全封闭的平房又有了新的想法,就是把大厅移出来,使得一走进们就是大厅,后边作为房子或者厨房,其中间用楼梯隔开,使前面和后面形成了两部分,当然楼上还是房子,不过这样的房子看起来不会那么暴露,客人在外面坐的时候不会看到里面,感觉给房子的主人留了一些面子。而且有些人会把“独脚屋”那个格局的房子建成两间像这样的平房,“独脚屋”是有两排的(一边是房间、一边是大厅),刚刚好可以建成两间这种的平房。而这种风格一直到现在,基本上还没有什么变化。

我对家乡的企业了解不多,其行业的数据就更加不得而知了,原因就是没有老师你所说的那种关系可以找,一个没有关系的人,怎么可能会对那些企业了解那么多。所以我找了我比较熟悉的,家庭建筑这方面的事谈谈,这些是我可以看到的,而且因为这类建筑的建筑工人的特殊组成,我也能向我认识的亲戚邻居们询问。虽然亲戚邻居们不是那么了解一个企业的发展状况,不过对于这种家庭住房,他们还是比较清楚这些年来的变化的。而且我对我生活的环境也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我选择这方面的事谈谈。

对于那些瓦盖的房子,是延续以前的建筑风格,有着古代的色彩,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不过也是拘于人们的观念和经济的发展,首先,人们继承前人留下来的东西,是对前人们的尊敬。其次,也是由当时的社会条件决定的,当时我国的生产力不发达,经济不发展,当时在家乡比较落后的地方当然也就不可能有那些由钢筋混泥土建造的房间。

我的家乡不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区,是一个农村地区,那些用于建筑用的钢铁都是出其他地方运来的,而不是有我们自己生产的。随着广东被邓小平同志列为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地,家乡的交通情况得到了改善,特别是于外界交流的公路,虽然那条公路不宽,但是却使得输入钢铁成为了可能。钢筋的输入给了楼房建设一个前提,因而当时比较富裕的人就开始从瓦盖的房子住进了楼房。不过房子的布局依然没什么变化,还是遵从以前瓦盖时的布局。这是经济带来的第一个变化。

而“独脚屋”在差不多同一时期出现也是有原因的,资金充足的那些人们在当时建造的是整座的,这是正常的。不过那些资金不足的,怎么办呢?他们孕育出了一种新的想法,那个想法就造就了所谓的“独脚屋”。他们将“整座”的房子删去了一边,本来是对称的三列的屋子,被去掉一边后,明显变得不对称了,也就是“独脚”了。但是这只是资金的问题,所以看到的结果只能是这种房屋较整座的`而言,只是少了一边,占地面积小了,其布局而没有什么变化。以上两种风格的房子是宽裕的人建造的,然而穷人不可能那么容易暴富,攒钱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这也就使得这两种风格延续了十几年。

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他们的工资也有所增加,不过在同时,物价的上涨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之前攒钱准

家乡文化调查报告【第二篇】

调查方式:查资料,询问长辈。

调查目的:了解春节习俗。

调查背景: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节日。春节期间我国各地方人民都会举行各种活动来庆祝,这些活动有很多是从历史的长河中遗留下来的,并形成了地方风俗。

调查内容:春节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春节的前奏要数小年了。

1、小年

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祓除不祥。

2、除夕

除夕又称大年三十、除夜、岁除。除夕是一年中最后一天,含有旧岁到次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的意思,一般指农历二十九或三十。这天,一早起床,男子准备贴对联、福字等。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家中女子便开始忙碌年夜饭,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我们年夜饭中一般都有鸡、鱼、肉、汤圆这四道菜,鱼的意思是年年有余,汤圆的意思是团团圆圆。

吃年夜饭的时候是春节家家户户最愉快最热闹的时候,一桌丰盛的菜,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我的家乡每家每户吃年夜饭时会先放挂鞭炮,然后关上门一家人坐一起和和美美吃团圆饭。

年夜饭过后,孩子们会得到长辈给的“压岁钱”,压岁钱又称守岁钱等。因为是用红色的袋装着,故又称红包。在大年三十傍晚时分,在祖宗像前点上香烛,倒上美酒,摆上菜肴,全家人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表达“慎终追远”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过年夜饭之后,人们才开始享用。

3、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正月初一早上每家每户放鞭炮迎接新的一年。初一的早晨家家都会准备好果盒,里面盛放糖果和各种各样的食品。

初二,父母会带我们到外婆家拜新年,那天一早父母会带上很多礼物,比如烟酒饮料等,去外婆家,外婆则准备一桌丰盛的饭菜招待我们。接下来的几天,便到亲戚朋友家拜访,同样主人家会准备一桌美味佳肴招待客人。

本文来源:

家乡文化调查报告【第三篇】

通过的《_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并就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发文化产品,开展文化活动,培育文化团体,加强文明创建,倡导社会新风等方面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近期,按照市委宣传部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对部分县(市)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

农村文化建设包括农村文明建设、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活动的开展、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文化事业的发展进步等多方面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文化建设有了较大发展。

(一)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有较大提高。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农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的提高,带动了农村文化的发展。最明显的是打仗斗殴、偷盗抢劫、残害妇女儿童等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发生率明显降低,与人为善、互相帮助的淳朴民风得以发扬。

(二)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较快。近年来,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政策,加大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家书屋阅报栏建设工程的有效实施,推动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以xx县为例,农村有线电视、电话覆盖率达到了100%,建设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广场5个,装备农家书屋38个,阅报栏38处,添置书柜50余个,协调市委宣传部、省_、省关工委捐赠图书近2万册,发动县内干部职工捐赠图书1万余册,使农家书屋藏书达到或超过了省市要求标准。

(三)农村文化活动开展有新的起色。各地、各部门开展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文化部门开展送戏、送电影、送图书下乡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仍以xx县为例,通过开展“千名干部进农家,服务农民促发展”活动,各驻村干部积极开办农民夜校,开展篮球赛、拔河赛、卡拉ok大赛等文体活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村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展。

(四)文化事业发展进步较快。采取不同形式加强对农民的科学技术培训,农业科技的推广和普及卓有成效。农民科学种田、科学养殖的意识和水平明显增强,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较快,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核率达到90%以上。建设完善村卫生室、乡镇卫生所、卫生院,初步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发展,党对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与要求相比,农村文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倡导不力。有些同志说起来重视文化建设,忙起来就放在一边,或者被动应付,缺乏主动性。有人认为,没饭吃不行,没衣穿不行,没房住不行,没钱花不行,文化活动不搞没什么大问题。有这样的想法的人不在少数,究其原因,还是认识问题,没有从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农村文化建设。由于认识不到位,倡导农民开展文化活动就缺乏动力,更别说扶持、建设农村文化了。

(二)乡镇文化站建设相对滞后,文化阵地萎缩。乡镇文化站在农村文化发展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一个乡镇来讲,是文化发展的的龙头、支柱,xx年,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文化站与广播站合二为一,变成乡镇文体广播站,职能上被削弱。80%文体广播站没有专门活动场所,没有文化活动器材、设施,无法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乡镇文体广播站只有1个编制,文化干部身兼数职,且大都不是专业人员,缺少必要的专业知识,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比较困难,指导培养农民开展文化活动力不从心。

(四)文化活动形式单一,方式过于简单。一说起农村自发组织的文化活动,人们马上想到了扭秧歌,再其它,基本想不起什么了。扭秧歌与前些年也大不相同了,以前一到年节儿,各地经常组织秧歌汇演,男女老少披挂上阵,很是壮观;现在的秧歌参与者多是老年人,以锻炼身体和创收为目的,文化含量打了折扣。农民缺乏主动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的意识和动力,农村文化活动主要靠相关部门的文化下乡,但由于各地文化部门的人员有限,精力有限,资金有限,文化下乡还没有形成制度和规模。

(五)文化资金投入不足,经费缺乏保障。前些年,由于财力所限,乡镇经济薄弱,农村文化基础设施、鼓励农民开展文化活动投入的资金偏少。单纯为提高农村文化水平而投入的资金只占新农村建设资金的一少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文化的发展进步。由于农村文化建设发展滞后,致使先进文化和思想还没有完全占领农村阵地,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不良思潮还占据一定空间,庸俗、丑恶的垃圾文化正在一定范围内侵蚀着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提高认识,把发展农村文化纳入发展规划。树立新的理念,真正关心乡村农民的文化生活。切实把发展农村文化摆上日程,将文化建设工作作为考核新农村建设成果的重要指标,确定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责任,量化考核,奖优罚劣。建立文化发展激励机制,鼓励农村文化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多出精品。尽快制定出优秀作品的奖励政策,鼓励文艺团体、民间艺人创作更多体现时代特征和农民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

(二)立足农村,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从根本上说,要改变农村文化工作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适应的现状,还得立足农村文化的现实土壤,保证农村文化工作有阵地:改造和利用好原有文化阵地,现有的小广场、礼堂、活动室等文化场所要添置设施,更新内容;开辟新的文化阵地,建设一批文化广场、球场以及其他群众文化场所。要培植好的文化品种:传承传统民族文化、特色文化,改良民俗民间文化,引进外来积极健康文化,培育新生优秀文化。举办各种培训班,科技讲座,引导农民兴办文化、参与文化、积极要求文化消费的热情,引导民间文艺人自编自演健康向上的、贴近农民、贴近生活的文艺节目。

家乡文化调查报告【第四篇】

1978年,.....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好处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此,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改革开放贴合中国长期发展的国内和国外状况,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有利于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下面从我的家乡——广州在改革开放的前后变化和成就说明改革开放的巨大作用。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州向世人展示着发展的速度和力量!30年来,广州人以开拓者、创业者的豪迈勇气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创造出一个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美国《福布斯》杂志曾发布报告,评选出中国10个变化最大的城市,其中,广州超过了香港、上海和北京。如今广州已成为工业基础较雄厚、第三产业发达、国民经济综合协调发展的中心城市。

改革开放前,广州的经济并不发达,综合实力远低于在全国大城市中,依然是落后,不能与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相比;而科学、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也比较缓慢,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

改革开放后,由于广州地理位置优越,地处珠江出海口,珠江流域的珠江三角洲乃至整个华南地区,都以珠江作为水利交通的主干线;其次,广州和香港、澳门这两个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临近,得到了必须的影响和带动作用;最后,广州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底蕴,作为岭南文化中心地,荟萃着岭南文化的精华,有其吸引人的独特风俗。这三大优势都为广州在改革开放时的发展带给了助力。

人民生活

广州改革开放30年,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消费商品不断升级换代。改革开放之前,人们津津乐道地追求“三大件”。目前,各种高级先进的数码产品甚至汽车等都纷纷进入百姓家庭。文化娱乐消费也逐年升温。20广州人均文化娱乐服务支出为3268元。据广州市城调队的调查资料显示,广州市居民家庭的一些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均居全国十大城市首位。着力改善收入分配关系,加快建立健全包括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各类企业职工在内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年,全是职工年人均工资达40187元;全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2469元,比1978年增长倍,1979~2007年年均增长。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元增加到2007年的8613元。

住房建设

30年来,广州住房建设成就斐然。从起,广州市彻底取消住房实物福利分配,全面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几级发展住房公积金制度,为广大劳动者购买房屋开辟一条稳定的资金渠道。加快了公有住房租金改革的步伐,公有住房出售迈出较大步伐,广州^v^~共售出公房万套,公有住房出售比重达60%以上。经过30年的发展,广州市房地产业趋向成熟,人民居住水平日益提高,人均居住面积从1978年的平方米增加到1995年人均住房面积的平方米,跃居全国十大城市之首,并提前到达^v^提出的20大城市人均居住面积8平方米的目标。市委市政府把解决群众住房问题摆上重要位置。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财政投入政策和优先供地机制,不断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加快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逐步解决贴合有关规定的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根据房地产市场状况,合理确定商品房用地供应规模,重点保障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供应,适度发展限价商品房,进一步改善住房供求关系,抑制房价过快增长。用心推进旧住宅区综合整治和危破房的改造,逐步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和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事实扩大就业发展战略,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完善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建立充分就业社区工作,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健全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忙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广州正逐步构成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行业协会严格自律、中介组织带给服务的人才市场配置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让各类人才在有序的流动中寻找最佳的配置方式。建立再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援助机制,努力扩大就业率,降低失业率,率先扩大就业援助对象和范围。广州市下岗失业人员女35岁,男45岁就能够获得就业资助,比国家规定的女40岁、男50岁范围扩大。

社会保障

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工作取得喜人的成绩。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保障水平稳步提高。2007年,全市基本养老、失业、基本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大大提升。同年调整提高了全市50多万名企业退休人员月基本养老金和生活补贴,人均增加253元。2008年农村低保水平到达202元,人均月补差83元。全市农村人均收入低于元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低保救助范围。同时,各级财政加大投入资金,对206月底前的企业退休人员发放生活补贴,人均发放生活补贴108元,将没有办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户籍人员纳入医疗保险范围。建立和完善适合农民工、农转居人员和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继续推进农民工先行参加工伤保险,健全社会救助体系。

无论在哪个方面,哪个领域,改革开放都其都有或多或少的推进作用。30年前,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30年来,广州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开创了广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局面,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飞跃。30年间,广州gdp增长45倍,成为全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之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增长50倍,已进入联合国粮农组织划定的富裕区;城乡环境明显改善,成为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礼貌城市”。广州改革开放30年伟大实践,给我们很多启示。这一切,都有赖于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因此,务必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

家乡文化调查报告【第五篇】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这40年中,祖国日新月异、蒸蒸日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步伐不断加快,离全面小康社会越来越近。祖国在变化,我家也在变化。“衣”“食”“住”“行”都在全方面变化。

变化最大的要算“住”啦!1982年,我妈刚出生,家里很穷,只盖了两层楼的房子,那钱还是借的。14寸黑白电视机、沙发、书桌和一张床紧挤在二楼,只开出一条小道,一个人连转身都难。夏天,厨房里潮湿阴暗,时常漏水,一不小心就摔倒。后,爷爷、奶奶揣着借来的3000元进城开店做起了油漆生意,凭着“诚信”二字,生意越做越大,也买下了100多平米的商品房。家里的地板可光滑平坦啦!墙上装着精美大吊灯,摆上电视机,配上透明的茶几,放上柔软的沙发,栽种一盆植物,环境十分清雅。妈妈还有了自己的小房间。之后,又增加了“奔腾4”电脑、打印机、传真机、桦木老板桌等“家庭成员”。爷爷奶奶都有了高档手机,还盖了厂房工作。如今,我家都住上了豪华的别墅。生活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我曾听爷爷奶奶说过,他们小时侯的饭菜只要有5分的咸菜和2毛的饭就够好了。猪肉、鸭肉、鸡蛋在他们眼里都是奢侈品,只有过年才能吃到一点,但也要硬撑到初十五。那时我才体会到当时生活的艰苦。不过现在可不一样,我家的餐桌上每顿都有大鱼大肉,还摆满了蔬菜,我都不知该选什么了。早餐就更需要营养,我每天都得带瓶各种味道的牛奶和一只水果,这才营养!嘿,这就是“食”的变化!最近,妈妈还给我买了“安利纽崔莱”营养品补充我所缺的铁、蛋白质等维生素。

“衣”与人形影不离,当然也要变化。妈妈小时候要穿新衣服,奶奶都得一针一线织出来。拿到新衣服,简直比什么都高兴,穿上感觉就舒服。现在可不比从前,要穿新衣服,到市场逛一圈便能满载而归,当然不用织那么辛苦。翻开我家的衣柜,可堆满了形形色色的服装,各式各样,色彩鲜艳,件件都流行,令人爱不释手!“衣”真是人们生活的点缀!

是什么让我的家变化如此之大!是什么让我的家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呢?对,是改革开放。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它,是和谐社会、辛勤的劳动哺育了它,这就是我家的变化。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都得感谢党的政策。现在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让我们一起奋发有为建小康!

见证家乡改革开放40年

我,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看到了中华人民胸中燃烧着熊熊的烈火。我,是一条路,一条来自村庄,亲眼见证“奇迹”发生的路。

起初,我是一条崎岖不平,不足一米的山间小道。我的身子上满是泥土和灰尘,只有几处地方有几阶石阶。每一日,都有屈指可数的人,挑着大米白菜从我身上走过,一走就是好几小时,满头大汗的。年纪稍小的孩子,一路走着,还一路抱怨我的窄、我的陡、我的长。

人们似乎受不了这超长的山路以及背上的重担,终于有一日,人们开始讨论修路的工程。起初,我不信他们能将我这一条凹凸不平、又窄又长的破山路给改造了。可他们竟以短短几年的时间,硬把我给改成了一条平坦的、铺满黄土的土路,穿上新衣的我,真是不得不佩服他们的能耐呢。

人们终于解决了要爬山路的问题,骑着一辆辆三轮的摩托车,载着满满一车子的人,欢快的在我背上开着。可随着车辆的慢慢增多,以及雨水的击打,我换上了一件坑坑洼洼的呢大衣,这时的摩托车行上来,在我背上留下一个个难看的车胎印子,车上的人也如炒豆豆一般,前俯后仰的,似乎随时都有掉下去的危险。

终于,已经不成样子的黄土受不住了,人们又为我换上了新的衣裳:一层黑漆漆的,看起来很高档的柏油。于是,我又成了一条8米长的柏油路,更是平坦、气派了不少,村民们也因此高兴了好几天。

科技渐渐发展起来了,我所在的村子因为生态园和古民居的发展渐渐有了一点名声,而在我背上驶过的不再那是破旧的三轮摩托,而是一辆辆四轮的小汽车和大个子的公交车,5米这个数字似乎又太小了,工人们开始动工,将我大面积扩建,又为我换上了一件浅灰色的衣裳。

在我身上飞驰过的车辆越来越多,川流不息的车流前往这片美丽的村庄,人们一边观赏着这美丽的景色,一面赞叹中国这数十年来铺天盖地的变化。看到着副情景,我不经露出了欣慰胡笑容。

我眼中的改革开放40年

上世纪70、80年代,人们的主要通讯工具还是书信和电报。

我爷爷家里是书香门第,听爷爷说,当年母亲在外地求学,爷爷总会定期给她写信告诉她家里的情况,并叮嘱她在外一定要万事小心。父女俩来往的每一封书信,自从爷爷去世后母亲就一直放在书架上保管着。每一封家书,都承载着爷爷深厚而又纯粹的父爱,是爷爷和母亲之间情感的寄托与交流。母亲说,书信,几乎是那个年代,普通百姓之间远距离情感交流的唯一方式。

1983年,上海开通国内第一家寻呼台。人们开始了即时通讯,大大加速了人们的生活便利及联络速度。

那时,腰上别个bb机总让人有一种走在时代前列的优越感。在我很小的时候,老爸的腰间总是会别上一个bb机来跟别人交流,后来才知道,这也是当时一种时髦的标志呢!

bb机的出现,加速了公用电话亭的建设。80年代到90年代投币式、卡片式等各种公用电话陆续出现在大街小巷。缓解了用电话排队的现象。

在我上小学时,我们学校里有一个投币式的公用电话亭,专门用来给学生有急事需要跟家里人联系时使用的。一次,我借着有急事给家里人打电话的机会,好好体验了一次这个新潮玩意儿,令我印象深刻。

48 10501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