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汇聚【精选4篇】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第一篇】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一边阅读,一边和三毛一起走进这全然不同的世界。一瞬间,感觉自己仿佛爱上了这个独立洒脱的女子,爱上了大漠,亦爱上了“流浪”。
《撒哈拉的故事》里有神奇的沙漠风光,有奇异的风土人情,亦有三毛和荷西的幸福时光;有浪漫和美好,有阻碍和艰难,亦有无奈和心酸。三毛用质朴的文字将大漠里的故事娓娓道来,那种自然与单纯,那种爱和感恩,那种淡淡的幸福与忧愁,那种苦中作乐的随性生活,让人深受感动,亦令人心驰神往。
“生命,在这样荒僻落后而贫苦的地方,一样欣欣向荣的滋长着,它,并不是挣扎着在生存,对于沙漠的居民而言,他们在此地的生老病死都好似如此自然的事。”沙漠里条件艰苦、资源匮乏,三毛却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在茫茫大漠里活出生活趣味;沙漠人思想封闭、观念落后,三毛却能够坚守自我,在世态炎凉里献出人间温情。一边读书,仿佛一边在听三毛诉说,说被装点成一幅画的沙漠小屋,说三毛与荷西的难忘婚礼,说娃娃新娘的落后风俗,说荒山之夜的惊险重重,说沙漠观浴的离奇遭遇......
把沙漠的风土人情说的细致入微,把三毛的真诚洒脱说的淋漓尽致。是啊,无论多么恶劣的环境,无论多么悲惨的境遇,只要顽强的抵住风沙,即便是在茫茫的大漠,也能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三毛也正是这样,凭借着对生活的热爱、执着着内心的坚守,活成沙漠里那朵最纯粹、最美丽的花。
“飞蛾扑火的时候,一定是极快乐的。”三毛为梦而勇敢,为爱而执着,拼尽全力,不顾得失。其实,每个人的一生,也都该有这样为追求而不懈奋斗的时光。只有这样,人生才能真正属于自己,真正有了意义。敬重这位勇敢的女子,欣赏这样独立的个性,亦渴望这样不羁的灵魂。突然想起一句诗,“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荫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第二篇】
三毛诚然是令人敬佩的。
一个女子是要有多大的勇气,才能下定让自己“流浪”撒哈拉沙漠的决心。她不像个20世纪的女性,她的思想倒像如今我们说的自由。她的文字不像鲁迅这种名家的生涩深沉,仅如她生活的时代一样平凡朴素又不失灵气。在已经黄昏了的灯光下,她的文字将我带到了遥远的撒哈拉沙漠和她甜甜的家。
广阔的沙漠,是自由,也是禁锢。
灰尘,沙粒,在三毛的眼里,便成了诗情画意的想念。刚开始没有刷白灰,地面凹凸不平,没有家具的,简陋,甚至破败的房屋,在三毛的艺术和双手的改造下,竟成了沙漠最美的房子。最记忆深刻的是她和河西自己动手做了家具,事后知道是棺材木,她竟然更加高兴,她的放诞不羁和爽直也可见一斑了。而她积极乐观的心态,让我们觉得她去的竟不像是沙漠了。文化的差异,资源的匮乏没有影响到她,按她的话说,是将无忧无虑的生活和中国大饭店搬到了撒哈拉。
三毛是个博爱的人。虽然她的邻居对她并不怎么好,经常索要东西,但她都一如既往地帮助他们。她的热血还是她当起了医生,开起了学堂。放眼如今二十一世纪,恐怕像她这样善良无私的人很难找到,也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三毛是个奇女子,她的人生是传奇的人生,她大胆追寻自己想要的,而大多数人不敢做的事,而她的洒脱与随性,最后却给我们留下了遗憾。她或许只是为了化作尘土,和这沙粒,飘得更远,活的更自由。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第三篇】
高中时候,同学们都在疯狂的看三毛、金庸,那时候就是读个文字、看个热闹。再次看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却不仅仅是撒哈拉的热闹,还有热爱生活的三毛。
三毛是一个爱好自由、热爱生活、洒脱的人,她的文字情感真实,语言自然、清新、朴素,没有太多粉饰,总是将生活的原貌和智慧自然的展现出来。
《撒哈拉的故事》起因是一本地理杂志的吸引,三毛决定背起行囊,在沙漠中寻找生活的真善美。作品围绕三毛在沙漠的几年生活为主线,写了撒哈拉当地的风土人情。三毛的文字总是有趣、生动、新鲜,紧紧抓住读者的心。
《结婚记》中,讲述了三毛与荷西结婚的场景,幽默风趣,读到了深爱;读到《死果》这篇时,紧张、神秘的心情一直伴随着读完整个章节才得以缓解;读到《沙漠观浴记》,好像身临其境一般,跟随着三毛的描述,时而觉得恶心,时而觉得愚昧;而读《娃娃新娘》时,却时时感受到悲凉、凄婉,叹息撒哈拉民族婚嫁的陋习。
读了三毛的书,有一种洒脱济世的热情,她没有华丽的语言,也没有深刻的道理;用朴素的文字描述的平淡的生活、风土人情但是却让人历历在目。
正如三毛在此书中写道“生命的过程,不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常常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遭!”,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但是却有同样的热情。愿我们每个人能把生命的热情投入到有意义的生命过程中,为我们的青春写下一笔有颜色的滋味,也不枉年迈时的回忆有了色彩、有了品味。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第四篇】
在遥远的荒凉的大沙漠会有着怎样的风土人情?三毛一位潇洒的女作家,通过文字带领我们去探寻和感知这个神秘的地方。
荷西是一个长满大胡子的西班牙人,他与三毛在这陌生的沙漠里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开始他们在撒哈拉的生活。在当地物资匮乏,三毛的家人会寄东西给远在异乡的她,一个简单的粉丝就能做出很美味的东西。三毛称它为“雨”。沙漠中的饭店指的就是三毛自己家,在厨房荷西与三毛经常有幽默风趣的交谈。在茫茫的沙漠之中三毛建起了她自己的绿洲。她用心灵去发现撒哈拉的真善美。我羡慕三毛到处“流浪”潇洒的过着自己所追求的生活。
在撒哈拉有着我们难以想象的人情,在那里的女子的地位很低。家里穷没有钱就把女儿嫁给别人,可以说是卖。才是未成年的女孩子就这样被嫁出去,真的很悲哀。这样的娃娃新娘,在撒哈拉很常见。三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花季少女接受惨痛的经历。在撒哈拉这偏僻的地方还有多少悲惨的故事正在发生。那里的医疗很落后,又因为医生都是男子,所以有许多的女子得了病只能呆在家里等待死亡。拖着病怏怏的身体还要做家务照顾孩和丈夫。三毛很善良,虽然不是医生,但是还有些医学知识来帮助当地人治疗一些小病。还有些牲畜病了她也去帮忙。荷西不是很支持三毛,但三毛仍然偷偷地去出诊看病。三毛在给这个地方带来前所未有的文明。
三毛与荷西之间很有爱,荷西几乎什么事情都依着三毛。在撒哈拉的生活很幸福,很有趣味。他们在家里开免费女子学校,用棺材的外箱做家具,把石雕看做宝贝。能这样的恐怕也只有他们夫妇了。在枯燥无味的沙漠之中三毛可以把生活过得充满情趣。他们是彼此毕生最爱的人,可惜的是后来荷西因为捕鱼出了意外,抛下了三毛。三毛在荷西身边哭泣与荷西说话,三毛在撒哈拉无亲无故,她该如何面对?在那一刻,三毛似乎都想随荷西而去,幸好她的家人过来了。三毛十分的想念荷西,自那以后可以说三毛的灵魂已经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