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精神科护理(精编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精神科护理1

关键词精神科;风险管理;护理干预;护理效果

基于精神科护理的特殊性、复杂性,科室护理管理中逐渐重视风险管理,借助风险管理理念基础,识别、评估医疗风险,针对护理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实施护理干预[1]。风险护理管理,即依据以往发生的风险事件,具体分析风险产生原因,从而进行周密的风险护理管理,阻断风险源,提高护理质量。本次以我科142例患者为对象加以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精神科,共抽取精神疾病患者142例,均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治疗,经诊断满足中国精神疾病分类;随机分组加以研究,对照组71例,男37例、女34例,年龄23-58岁、平均(±)岁;观察组71例,男38例、女33例,年龄22-61岁、平均(±)岁。护理干预前,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方法

针对对照组患者,定期给予常规检查与心理护理,并在护理中落实责任制,护理内容均为常规护理干预;针对观察组患者,采用风险护理管理模式,给予患者如下护理干预:

时刻观察患者精神状态

通过简单的言语交流观察患者的反应,做出综合分析,掌握患者病情。对于重度精神病患者增加查房次数,密切关注患者做了什么、在做什么、想要做什么,护士人员做到心中有数,每隔15~30分钟进行一次查房并做好记录,按时帮助患者服药,保证药物服下后,观察患者反应。对于重症患者应重点交班,出现任何情况及时向医生汇报,保护患者的安全。

做好安全保护工作

尽可能阻断精神患者自身原因带来的危险因素,以及周围环境带来的危险因素;新入院的患者严格检查随身物品,避免携带利器,并对患者家属采取必要的安全教育,严格避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的因素流入病房;其次是对患者周围环境进行安全排查,包括门窗,尤其是玻璃是否完好,如若出现不良隐患及时做出处理。

加强陪护人员管理

入院时,及时和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告知患者家属病人基本情况,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让家属做到心中有数,家属应当承担一定的住院风险。如果家属将病人带出医院,应做好安全意识宣传,要避免患者在院外受到伤害。护士应做好安全防范,在医疗纠纷严重的当下社会,保护个人和医院及患者的权益,其次对患者家属讲解疾病的知识,使家属正确认识精神病,护士做到一切从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提高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提高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

精神科患者属于特殊群体,护理纠纷发生较多,为有效的降低或者避免纠纷发生,我科加强了法律知识培训学习,在患者入院后进行护理评估,并认真书写护理文书,确保记录内容完善、客观,做到与病程记录相一致。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风险事件,包含出走、自残、攻击他人、家属投诉等;我科自制调查问卷,发放给患者或家属,收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资料,做好记录与统计。

统计学方法

资料均借助软件处理;计量资料形式(),行t值检验;计数资料形式(%),行X2检验;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发生风险事件对比

观察组发生风险事件共8起,发生率%;对照组发生事件20起,概率高达%,差异显著,P<,统计学意义显著。

两组对护理满意度比较

经对调查问卷结果统计,两组均回收有效问卷69例,其中对照组不满意11例,满意度为%(58/69);观察组不满意3例,满意度为%(66/69);X2=,P<,存在统计学差异。

3讨论

精神疾病患者多存在间歇性的意识失常,肢体与言语行为在某一时间内不受控制,为此会对自身以及他人造成伤害,比如自伤、自杀、损坏物品,甚至对他人进行言语以肢体攻击[2]。基于此,精神科护理工作十分复杂,面临的风险因素多,出现安全事故也较为常见,加强风险护理管理,不仅可包含护理人员自身的安全,更可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护理干预,减少医患矛盾,降低护理纠纷发生。依据本次研究可看出,实施风险护理管理后,风险事件发生几率有所降低,且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更高,大大降低了家属投诉事件,避免医患矛盾的出现。可见,该种管理模式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梁可美。新形势下精神科安全护理管理的展望[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111-113.

精神科护理2

1加强护理教育,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更新观念

树立真正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把安全护理和慎独精神作为护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变化,尤其对有自杀外走想法的患者要严密观察其行为举止,并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患于未然。平时侧重业务技术培训,制定规范的培训与考核方案,强化“三基三严”训练,不定期地进行应急预案的实习演练,提高护士应急能力,保障患者的安全。

强化护理风险意识教育

加大护理安全管理力度。护理安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和保障,是优质服务的核心内容,也是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和事故的重要环节。强化护理风险意识教育,提高护士风险管理能力是安全管理的关键。加强学习护理风险管理知识,针对科室出现的护理安全问题,及时进行归因分析,找出目前医院现存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采取相应措施,增强护士对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将风险关口前移,做到预防为主。

重视护士的法制教育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精神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条例》等,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将学到的法律知识应用于临床工作,规范护理行为,尊重患者权利,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来改善超负荷的工作状态

临床30%的治疗护理、生活服务等工作是由护士来完成的,超负荷的工作强度,极易影响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根据医院现状适当增加护理人员力量,同时充分利用现有人员,加强对高风险时段,如节假日、夜班等班次的管理,注重新老护士的力量搭配并根据工作强度的变化规律实施弹性排班。

3加强环节控制

注意细节管理。护士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敏锐的观察力,特别是在开放式管理的病房,认真交接班,重点患者重点交接,如对于藏药、拒药的患者,一定要将药物看服下肚,在护士的视线范围内看护半小时后方可离开。针对护理安全质量方面的隐患,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护理质控标准》、《护理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以规范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质控小组加大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处理。加强夜间查房次数,发现夜班值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4加强环境安全管理

确保病房设施的安全。针对安全四防工作的要求,制定符合本科室现状的四方安全工作制度,定期对科室设施、设备的牢固性、安全性等进行相应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确保设施、设备时刻处于安全备用状态。

5认真履行告知制度

护士每做一项操作,都要在操作前将与操作有关的相关事宜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以征得家属的同意和配合。如对新入院患者的查体及对患者实施的保护性约束等。家属带患者外出时要办理临时外出手续并交待注意事项,对于外出归来患者要做好危险物品检查的告知。告知制度的建立既是对患者权利的尊重,也是护士在保护自我、保护他人,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重要举施。

二总结

精神科护理3

关键词精神科患者,心理需求,针对性,护理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344-03

精神疾病是以行为、心理和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的一种疾病,其发病原因还不明确,目前认为精神因素是引起精神疾病及其复发的重要原因。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精神疾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开始尝试各种各样的治疗方法,主要有物理疗法、药物疗法和心理疗法等,在治疗的过程中,护理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我院精神科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心理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自我院2011年5月-2014年1月期间精神科患者45例,其中男21例,女24例,年龄17-75岁,平均年龄47岁。精神分裂症14例,抑郁症12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7例,脑器质性精神障碍6例,其他6例。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12例,中学15例,大学及以上18例。

研究方法

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和不同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心理护理。

结果

45例精神科患者经过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精神障碍均得到消除,病情均得到缓解。

2 心理护理方法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部分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不信任,对医护人员开展的治疗和护理工作不配合,要顺利地开展医护工作,就需要护理人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护理工作成功的前提。护理过程中,态度要真诚、行为举止要大方得体、动作要轻柔、语言要温和,根据患者的年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等耐心地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掌握患者的心理特点,避免与患者发生冲突。要经常对患者使用鼓励性和赞扬性的言语,打开患者的心结,抒发自身感受,放松心情,增加其对护理人员的信任,主动配合治疗并对重返社会充满信心。

创建良好的病房环境

精神病患者由于精神易受刺激、情绪易波动,入院后比其它疾病患者更需要归属感。因此,要保证病房通风透气良好,出现异味要及时祛除,可在病房墙壁上粘贴温馨的壁画、在病房里放置盆花、增加活动场所等,让患者感觉到安全、舒适、温暖,增强患者的归属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

由于精神科患者大多是由于大脑功能紊乱引起的,常表现出精神活动的异常,出现妄想、幻觉等精神症状,心理变化很大,情绪随之出现大幅度波动。面对患者的这些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对其关怀和理解,并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仅仅依靠药物治疗是不够的,护理人员还应具备良好的医学心理学基础和扎实的护理经验,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特征,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安抚患者的紧张、恐惧等情绪,稳定患者的情绪。

宣传精神疾病的相关知识

精神疾病患者需要对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才能够认清自己的病情,积极地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可通过板报、宣传片等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精神病的诱发因素、治疗过程、注意事项和预防复发等相关知识,并在耐心讲解之后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谈和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压力,建立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使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护理,以最佳的状态接受治疗。

给患者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

许多病人感觉病房生活单调枯燥,容易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为了消除患者的寂寞感和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从实际出发,经常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消除患者精神上的苦恼。可每天引导患者到操场、花园活动,并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引导其下棋、打牌、唱歌、看电视等,通过这些文化娱乐活动一方面使患者感受到温暖,保持良好的心境;另一方面又可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另外,还可以提高患者的合作精神,提升价值观,促进身心健康。

组织社会支持力量

孤独感和失落感是住院病人常有的情绪,精神科患者也不例外。为了减少精神科患者的孤独感和失落感,可以组织患者的亲人、朋友、同学、同事和领导等来医院进行看望,给予病人安慰和支持,使患者感受到大家对自己的关心。使患者与周围人群保持正常的交往,建立良好健康的人际关系,减少患者的孤独和失落。通过这样组织社会支持力量,可以缓解或淡化患者的心理应激,使患者心情愉悦,促进病情的好转。

3 小结

多数精神病患者存在心理缺陷,因此心理护理对精神病患者来说起着重要的作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主动地配合治疗;创建良好的病房环境,增强患者的归属感;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稳定患者的情绪;宣传精神疾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以最佳的状态接受治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消除患者精神上的苦恼;组织社会支持力量,减少患者的孤独和失落。这些心理护理方法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葛霞。 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22): 78.

[2] 吕路线。 精神科护理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 1.

[3] 李秀梅,王勇。 88例精神科患者住院期间心理情绪分析与护理[J]. 中国医药指南,2010,8(30): 183-184.

精神科护理4

柔性护理的特征是内在重于外在,心理重于物理,身教重于言教,肯定重于否定,激励重于控制,务实重于务虚。有了柔性规范就可以充分发挥青年的个性,青年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制定柔性规范的关键是要形成以共同价值观念为核心的病房护理文化。用这种文化来沟通青年的思想,融合青年的理想、信念、作风、情操,培养和激发他们的群体意识,使青年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行为与整个集体联系起来,自觉地为集体目标的实施而协作进步。制度建设是属于有效载体,具有明显的目标性、稳定性和连续性,在规范执行方面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加强制度建设,更有利于目标的实现。首先在病房内部成立相应的医疗护理质量考核组,做到天天有自查,周周有总结,奖罚分明。在此基础上,我们经过多年探索,逐渐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效益、三化、四点、五个一、六做到”的护理模式。即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一个中心);狠抓社会效益和技术效益(两个效益);物品放置规范化,技术操作常规化,日常护理制度化(三化);工作量大一点,步子稳一点,护理严一点,效益高一点(四点),一切服务要优质高效,一切治疗护理场所要为患者开绿色通道,一切诊疗费用要从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出发,一切工作行为要规范(五个一),做到执行院纪院规,做到时刻尽职尽责,到努力钻研业务技术,做到提出合理化建议、做到在困难面前脚踏实地,做到不贪、不沾、不捞、自觉拒腐,廉洁奉公(六做到)。这套护理模式的运行,全面提高了服务质量,保证了病房各项工作目标的落实。所以制度创新是建设柔性病房护理文化的重要内容。通过护理创新和实践相结合,制度刚性和护理柔性相结合,把组织精神、护理理念与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动力和自觉行动,渗透到护理过程的细节之中,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护理体系,增强执行的软约束力,促进病房护理升级。

二、运用柔性策略,抓病房安全护理,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1、建立安全护理制度。精神病患者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病人在思想紊乱,心里状态失常情况下,失去理智,在各种妄想观念的支配下,兴奋躁动,常可出现冲动、伤人、自杀、自伤行为,稍有疏忽,便可在患精神疾病的同时,合并躯体疾病,甚至丧失生命,因此,安全护理是精神科护理中最重要的环节。首先要将安全护理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实行一整套科学严谨的安全护理制度。对新入院患者实行严格的安全分级,一级护理、病情危重以及三防患者24小时不离护士视线,上厕所也要有人跟随;实行严格的安全检查制度,对新入院患者及前来探视的家属,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杜绝将危险物品带入病房。每天利用晨间护理和晚间护理的时间搜查安全隐患,对病房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彻底排查。病房安全制度执行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柔性策略,来接触、治疗和护理患者。

2、主动关爱勤沟通。在护理工作中,不仅要有一套严格的护理制度,还要对患者倾注爱心,多与其沟通交流。医务人员要理解、关心、爱护患者,尊重患者人格和权利,尽自己最大努力为患者排忧解难,使患者与护理人员在一起感到轻松、自在、易交往,产生亲切感与信任感。只有这样,患者才能暴露内心情感,诉说病情;护理人员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有利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护理。

3、主动关心送温暖。工作中要时刻把患者的疾苦、冷暖挂在心上,并作到患者痛苦时,向前问候,适逢生日的患者,为其举办一个简单生日宴会,让她们体会到家庭般的温馨,使她们积极配合治疗。经常组织一些有益的文体活动,丰富其住院生活;同时为患者多创造锻炼恢复社会功能的机会,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4、主动交流、解决问题。在护理患者过程中,应经常与患者交心、谈心,了解患者在工作、学习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分析问题存在的根源,尽最大的努力及时帮助,解决患者的后顾之忧,使其安心住院。

5、应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由主管护士与病人共同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循序渐进地实施,并按照质量标准进行效果评价,督促护士对病人健康教育的落实,护士在护理工作不断积累经验,使病人树立健康观念,促进疾病的康复。

总之,护理者要与病人建立一种既有一定威信,又不分职位高低的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一种彼此尊重、相互理解、微笑面对面的情感关系。这是一种心与心的沟通、心与心的理解。只有达到了这样一种境界,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就能最大地调动起来,各项工作就能顺利地开展,就能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同时能取得更好的工作绩效。

48 12051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