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说课稿附教案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最新4篇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三年级语文说课稿附教案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最新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附教案【第一篇】
《石榴》是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五册的1篇精读课文。本文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枣庄石榴园的石榴成熟的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第二自然段写在春天和夏天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景象,重点写了石榴花的色彩和形态;第三自然段写在秋天石榴成熟的过程,重点写了石榴熟透后的形态;第四自然段写石榴子儿的形状与味道,表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本课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范例。
1.能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之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读描写石榴的句子,初步理解拟人化的写法。
4 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石榴生长过程
1.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难点。另外,学以致用,在读懂本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1、课前板书课题:石榴
2、了解学生生字词掌握的情况。按一定的顺序出示本课的词语和短语,要求学生认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
(一)学习第二小节。
1、出示课件,要求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叶子。(嫩绿、郁郁葱葱)
2、要求学生说说在这样的叶子中又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花。(火红、多、像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三小节。
1、随着季节的变化,教师很自然地引出石榴果。又由它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关注石榴成熟过程中颜色的变化。主要是掌握几个关联词的运用:先……逐渐……最后……。这里教师要加强用词的指导和朗读的指导。
2、引导学生说说成熟了的石榴是什么样子,让他们试着用关联词“有的……有的……”练习说话。突出描写的方法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三)学习第四小节。
1、通过听读想象,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读读书中是如何写的?玛瑙、红白相间、晶莹透亮都是对石榴子儿的描写。
2、让学生说说石榴的滋味。(酸溜溜、甜津津)并加强朗读的指导。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附教案【第二篇】
《少年王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的1篇叙事写人的文章,讲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即兴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的事。为了使学生在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的同时,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习热情。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运用集图、文、音、像等信息于一体的专题学习网站来自主学习课文。
本课教学我力图体现以下特色:
在学生充分浏览网页的基础上,我将让学生相互交流最喜欢的课文内容,并以第四自然段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追本溯源,创设自主学习、相互启发、全体获益、展示自我的环境,不仅理清了课文的脉络,而且使人物形象得到凸显。并且巧妙地借王勃写作的例子,使学生懂得什么才是正确的写作方法。
营造资料搜索环境,拓展学生课外阅读。在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积极鼓励学生继续上网冲浪,在网上进行拓展阅读,拉近学生与王勃,与滕王阁之间的距离。在此基础上学生再来分享各自的新发现,使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信息资源,真正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另外,我将推荐开放的、具有个性化的作业,使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至课外,转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形成网络资源与语文教学的系统整合,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附教案【第三篇】
一、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4、通过作业,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
来源:考试大
二、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读几遍课文,读一读生字新词。)收集有关香港市场、美食、旅游、回归等的图片或文字。
2、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伴随着歌曲,我们走进了课堂,你们知道刚才听到的是什么歌曲吗?
2、看到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二)、检查生字词,读通课文。
1、昨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现在还有没有不认识的字?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检查?
2、读准了生字词,现在你们能不能把课文读通顺呢?自由地小声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质疑:
1、读了课文,你对文中有哪些词不太理解?
词:贸易、粤菜、佳肴、金融、亚太地区、五洲四海、举世闻名
夜幕降临
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物美价廉、一应俱全、光彩夺目、璀璨无比
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
2、你认为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哪些?(同学交流,互相请教,借助字典,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来理解,找同义词)
3、左边的词语在学习课文中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现在我们来交流右边的词语。
4、联系课文内容,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为什么把香港成为“东方之珠”?为什么要用“她”?香港面积不大,为什么还有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商品?)
5、你知道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香港的?(板书: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
(四)、重点研究(美食天堂)。来源:考试大
1、你对香港的什么最感兴趣?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部分。
2、默读这段课文,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香港美食特点的词语。
3、交流,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香港美食特点的词语?(一应俱全)
4、“一应俱全”是什么意思?让我们来读这句话,联系句子的意思来理解。
5、到底有哪些美食可以大饱口福?(课件演示)边看可以边交流自己的感受。
看了这些美食,你有什么感受?怪不得人们把香港称作“美食天堂”。为什么把这儿称为“美食天堂”?表达了人们的什么心情?(赞扬、喜欢)
6、朗读:这么多的美食,这么好的地方,你能通过读来展现吗?想想该怎样读?
(五)、边读边体会万国市场、旅游胜地、灯的海洋。
1、除了对美食天堂感兴趣,你还对什么感兴趣?喜欢哪个部分就读哪个部分,把它读美,读好。边读边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关于这个方面,谁还来补充?
老师收集了一组香港夜景的图片,我们来欣赏欣赏。来源:考试大
夜景美,文章更美,谁来美美地读这段文字,把它记在脑子里。 来源:考试大
(六)、总结、
1、小节:学了课文优美的文字,听了同学们动听的朗读,我情不自禁地也想跟作者一起说(猜猜我会说什么呢?)香港,真是一颗璀璨无比的“东方之珠”。
2、课文第1段对香港给我们作了总的介绍,齐读。
(七)、作业、积累。
1、回顾课文内容,用“香港________,我多想________。”的句式说说你此刻的感受。选一句写下来。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附教案【第四篇】
《燕子专列》一文字里行间洋溢着人们对动物的珍爱之情,体现了人们美好的环保意识。我把这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定为: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感受人对动物的珍爱之情,培育热爱动物并能与动物和谐共存的思想感情。因此在课前我出示了一幅幅动物和人友好相处、充满温馨的图片,从情感上拉近动物和孩子们的亲近感,为后来的情感的激发作好铺垫,也与本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相呼应。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以开门见山的方式揭示了课题,对于“专列”一词我们在课前也商讨过,不一定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因此我先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是“专列”,进而学生对燕子专列的意思也就清楚了。接着引导学生读课题进行质疑。那么学生都提到了“燕子是侯鸟,能长途飞行,怎么还用专列送呢”这一问题,其实课文也就是围绕着这个问题来展开叙述的。在初读课文、认读新词后,学生对该问题进行了交流,在学生的诉说过程中,我也注意及时地引导,引导学生能用上大屏幕中的词语完整地来回答这个问题,屏幕中的词语我也是根据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类出示,从一定意义上降低了学生的难度,当学生说得不够完整时,我注意及时引导,比如:你能加上地点就更好了等。其实学生回答了这个问题也就是概括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一环节也渗透了一种学习方法:像这样读课题,然后根据课题提出疑问,围绕着问题来读课文,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也是一种不错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尝试运用.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涵。新课标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想象说话提升点。不是为了说话而说话,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的过程中,通过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进行想象说话,能对自己的语言有所提升,在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的同时,能对自己的语言有所提升,在老师的引导过程中,能对自己的语言有所提升。
我的第一个语言提升点放在了如果你是瑞士政府的一名发言人,你会怎么来呼吁大家?因为学生的角色要在此时进行换位,在试教中也出现了学生不能及时定位自己的角色,因此我以“居民们……”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并通过同桌互相说的方式,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准备。那么在试教过程中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学生在呼吁的过程中光让居民们行动起来,而没有说明小燕子此刻究竟遇到了怎样的情况,那么这样的呼吁就不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我们也想过是否在学生讨论之前就引导学生说说在呼吁时到底要呼吁哪些内容,但最后还是决定让学生先准备,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老师的引导使学生说得更全面.在学习过程中,在呼吁时学生没有提到小燕子现在的情况,经过一步步的引导,比如:如果我是瑞士的一位居民,听到这则消息我也许不会出来,小燕子究竟怎么了呀……在这样的引导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想象,更好地引导学生走进了文本。
那么我的第二个语言提升点放在了居民纷纷走出家门寻找燕子这一段。我抓住“纷纷、四处寻找”,引导学生想象文字背后的画面。我先让学生进行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与第一个说话训练点相同的地方是,我也力求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能较为具体地描述脑海中的画面。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只谈到看到了谁去寻找燕子,我也能及时注意引导说:那么他会到哪里去寻找呢?你能看到他的脸吗?你能看到他的手吗?你能看到他手中捧起的燕子吗……这样一步步引导,使学生的语言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一定提升。
其实想象说话旨在挖掘文本的留白,激发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再走出文本,进而超越文本,运动学过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真切体验,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落实了人文性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