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湖南省导游词视频 湖南省导游词汇聚【精彩5篇】
湖南省导游词视频【第一篇】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我们湖南江华的九龙井原始木林参观游览。
九龙井是一片神奇的原始木林,可称“天下一绝”。面积为20余亩,共174株古木,形状奇特,平均树龄达500多年。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原始次森林。
首先,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九龙井的马口分水石,这个石坝将一池满满的水分成了九支,流往下游的七村八洞九百九十九亩田地。这水坝不大,只有一道条石,精雕细刻如一道门槛。请大家仔细看,是两块条石锲合而成,当地人称这石为“马口分水石”,这个分水石跟大唐名臣元结还有着密切的关系呢!元结时任道州刺史,相当于现在的省长。
据说唐朝时候,有一年大旱,九龙井的水自然也就不够用了,下游两村的村民因为引水灌溉经常发生纠纷,进而发展成惨烈的械斗,双方都有伤亡。道州刺吏元结恰巧在江华视察,公务之余在阳华岩游览,得知这一消息,赶紧前往调处。
刺史大人到了,事态平息下来,但在如何用水灌溉的问题上,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元结问:“这九龙井究竟是公有还是私有?”两村的人都说:“这井自古有之,自然是公有!”元结说:“既是公有,这水理所当然地人人都有份,如何还要相争呢?”又说大旱之年,水贵如油,这点救命水,大家都想先用多用,这自然都在情理之中,但凡事都讲个法度、规范,大家何不定个规矩、章程出来,把水调配好,按先后秩序轮流放水,不就成了吗?他思考了片刻,吩咐手下把两村的田亩面积、分布情况如实查清上报,自己四下走走,仔细地勘查了一遍地形,然后对两村的头人说,从明天开始,大家按他的调配,燃香放水,一柱香一亩田,谁也不准违反,大家齐心协力抗旱,共同渡过难关!
第二天,两村百姓早早来到源头,等候刺史大人分水,却见井水汇集处,已筑了一道石坝,两侧开了几道水渠,将水一分九支。清清的泉水像是称量过似的,一点不多一点不少地流向四面八方。细看那道石坝,两村的人都惊叫起来,那不是宗祠大门的门槛吗,回去一看,两村宗祠的门槛都还真的不见了。两块门槛都立在坝上,锲合得一丝缝隙都看不见。有眼尖的,发现那石板上隐约有字。拨开水帘细看,见两块石上赫然刻着两行大字:“神泉天赐,水流同源;世代共有,永享太平!”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和水流的磨蚀,现在,这些字已经模糊不清了。等大家明白过来,要谢这位爱民如子、秉公办事的刺史大人的时候,四下寻遍了,哪里还有元结的影子,原来他把事办好后,连夜动身回府,又去处理别处发生的争水纠纷去了。
从此以后,两村百姓按照分水石的调配,再没有发生纠纷械斗,大家和睦相处,友善如初。
好了,请大家随我一同走进这片神奇的森林,揭开她神秘的面纱。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九龙井的核心位置了,大家是否感受到了清宁幽静,绿意沁脾呢?闭上眼睛,轻轻呼吸带着芬芳的空气,仿佛置身一个绿色王国;睁开眼睛,聆听小鸟用清脆歌喉跟您打招呼,看着太阳从浓浓的林上射下千万条彩色光芒,仿佛置身一个神话世界。
咱们九龙井有四绝,第一绝就是刚刚咱们看到的马口分水石,这第二绝则是咱们四周的古木。木这种植物成长速度非常缓慢,也长不了很大,而且是世界上濒临绝种的植物。所以这174株千姿百态的古木不仅是九龙井一绝,也是世界一绝。这174株古木每一株都造型独特,有的似喝醉酒的老人;有的像一支修长的玉手;有的像身段婀娜多姿的少女;请看您的脚下,到处都是拱土而出的树根,好像是专门为您设计的休息凳似的;每一处都是一钵盆景,那么精致,那么耐人寻味......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片“袖珍森林”还有一棵庞然大物,他支手遮了“半边天”呢!就是这棵古樟,它叶茂茎粗,根系发达,盘根错节,已经三千多岁了呢!胸径有米,四个大人合抱都显困难。高有20米,冠幅18米×16米,树荫覆盖了半片林子。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试试抱一抱九龙井四绝的第三绝――千年古樟。这棵古樟绝在不仅是硕大,而且本是同根生,却分枝长成了两棵一大一小的古樟。民间还流传着许许多多关于九龙井的美丽传说,都是歌颂九龙太子与荷花姑娘的动人爱情故事,传说这两棵古樟就是九龙太子与荷花姑娘的化身,他们终日为爱厮守,一起守护这片神奇的森林。
请大家顺我手指的方向往下看,可以看到古樟下面不是泥土,而是泉眼,这就是九龙井四绝最绝妙之处了。整个九龙井原始木林共有九个泉眼冒水,而这棵古樟下面的泉眼是最大的泉眼。它长流不息,源源不断,从来都未曾干涸。九龙井也是因此而得名。大家可以掬起泉水尝一尝,这水才是真正的矿泉水、纯净水啊!凉气从口而入会一直抵达五脏,甘甜爽口。就是这汪水养育和灌溉着七村八洞九百九十九亩田地。
九龙井不仅仅只有四绝,还有好多蕨呢!不要误会,这个蕨是蕨类植物、蕨菜的蕨。春天的时候,漫山遍野,随手可得。可是纯天然没有污染的绿色食品喔!
古树、古井、古蕨构成了一幅远大古而神秘的自然风光图,地上蕨类植物密布,而且四季常青,一泓清泉汨汨流淌,透明清澈,这片原始群落更具灵气,更加秀美。让人无不称奇叫绝,是世人休闲、观光、避暑的最好去处。
各位游客,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湖南省导游词视频【第二篇】
(白羊古刹)我们现在要参观的景点叫普光禅寺。请大家抬头看,这座大门上方的匾额为何写着“白羊古刹”呢?相传500多年前,这一带森林繁茂,古木参天,小地名叫白羊山。早在宋代,道家便在此建高贞观,但规模很小,不成气候。
到了明代永乐年间的一天,驻永定卫指挥使雍简在这山坡上看见一群白羊,便骑马追赶,不料白羊一下钻入土中,他感到十分奇怪,便命人挖掘,竟挖出了一堆白花花的银子。他把这件事奏明当时的永乐皇帝,皇帝大悦,敕命就地取材建寺,并赐名普光禅寺。后来,一些官宦豪绅借此风水宝地,纷纷仿效,先后在这一带建起了嵩梁书院、城隍庙和文庙等古建筑,统称为白羊古刹。“刹”是梵文音译,指佛塔、佛寺。普光禅寺属于白羊古刹建筑群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普光禅寺古建筑群在1959年被省人民政府颁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普光禅寺)普光禅寺始建于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据考证,该寺比北京故宫早建7年,比武当山金顶早建3年。普光禅寺属佛门五宗之临济宗,原管辖本境80余座佛寺200余僧侣,常住僧侣达50多人。1919-1943年,曾先后六次在这里举行龙华大会,湘、鄂、川、黔数省近千名教徒在这里摩顶受戒,故有江南名刹之誉。全寺占地面积1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300多平方米。整个建筑采用传统斗拱和藻井结构,设计精巧、宏伟壮观,由大门山、二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罗汉殿、观音殿、玉皇阁、高贞观、武庙、牌坊等组成一个庞大的古建筑群。具有宋、元、明、清各朝的建筑风格和特点。同时,集结构学、力学、文学、美学、风水术、建筑学之大成,融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儒家文化于一体,是古代劳动人民超凡智慧的结晶,在建筑和宗教方面都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大山门)这大山门上有四个烫金大字“普光禅寺”,据说是乾隆皇帝的御笔,左右两边耳门分别题着“慈云普护”、“觉路光明”,按佛教的理解是佛法无边,庇护众生;慈悲为怀,普渡众生,一旦觉悟便前途光明。寺门为什么又叫山门呢?历代名寺古刹,大都藏于深山之中,“天下名山僧占多”,进了山就等于进了寺,所以寺门又叫山门。这大山门里面站立着两个守门神,称为哼、哈二将,闭口者为哼,张口者为哈。
(二山门)在二山门里供奉着四大天王,是佛祖释迦弁尼的外将,又称四大金刚。手持琵琶者是东方持国天王,持剑者是南方增长天王,手缠蛟龙者是西方广目天王,手持宝伞者为北方多闻天王。四员护法神将,威风凛凛,恪尽职守。请大家仔细瞧瞧,值得称奇的是四大天王的法宝,琵琶无弦,宝剑无鞘,蛟龙无鳞,宝伞无骨,是什么原因呢?按照佛经解释,琵琶上弦会地动山摇,宝剑入鞘会盗贼四起,蛟龙有鳞会兴风作浪,宝伞上骨会天昏地暗。反之,则可安享太平盛世。又有一种说法是宝剑有锋、琵琶有调、伞能遮雨、龙蛇有鳞,隐喻“风调雨调”,国泰民安。
女士们、先生们,有了哼哈二将门,四在天王把关,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地信步在这佛门净地,去感受渐离尘世的超脱了。
(大雄宝殿)正殿大门上有楣有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大雄宝殿”金字巨匾。“大雄”是佛祖的德号和尊称。殿前檐柱上雕有两条金色盘龙,张牙舞爪,叱咤风云。据《永定乡土志》载,清雍正年间,寺内一僧人被派往对面的天门山执事,两地路途较远,且崎岖难走,可他很快办完事回来了,众僧都觉得奇怪,问其原因,他说是骑这条龙往返的。传说信不信由你,这两条龙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却是不假。大家再仔细看这门扇上刻着许多人物故事,是佛教里的一些典故,如唐僧取经、鉴真东渡、顺治皇帝出家、李自成爱将野佛到天门山修行、怀素写蕉等。还有门上的浮雕把释迦弁尼从出生到成佛的全过程描绘得淋漓尽致,是其它寺院能比拟的。大雄宝殿供奉着三尊金佛像,叫三世佛。正中间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弁尼,又称佛祖;东侧药师佛,西侧阿弥陀佛。
在大雄宝殿东西墙壁原有两块水磨石碑,磨制精细,光滑如镜,每当明月当宝,石碑反射月光照影,大殿一片银辉,故有“月点灯”之说。又因设计诡奇,常有清风拂地,一年四季大殿地面吹得干干净净,“风扫地”由此得名。“月点灯”与“风扫地”是普光禅寺引人入胜的奇景之一,它体现了古代工匠对光学、建筑学的深刻领悟和科学应用。可惜“月点灯”因石碑丢失而不复存在。大雄宝殿是普光禅寺的核心建筑,单檐歇山顶,通宽米,进12米,高9米,全殿5间共365平方米。不知大家是否已经注意到大殿内外为何这般宽敞明亮,这多亏头上的六架梁和斗拱。斗拱是我国建筑传统建筑造型的主要特征,它有逐层挑出支承荷载的作用,可使屋檐出挑较大,既易于采光,又有装饰功能。在大雄宝殿背面有三个菩萨,中间有观音菩萨男身像,在过亭两侧有水、火二池。无论大旱干渴,水池四时不涸;火池虽大雨滂沱,池中滴水无存,与水池相得益彰,成为普光禅寺又一奇观。
(罗汉殿)大家看,殿两侧十八罗汉有的满脸慈祥,有的呲牙裂嘴,有的张口大笑,有的双目怒视,各具形态,栩栩如生。罗汉是古印度语,指已灭一切烦恼应受天人的供养者,永远不再轮回,并弘扬佛法,他是佛教修行的一种低于菩萨的果位,佛、菩萨、罗汉三者之间的果位虽有区别,但同是修成正果的众生。
罗汉殿的建筑有其独到之处,它保存的一斗三升贰斗拱为明代原始风格的斗拱,特点是“曲柱弯梁屋不斜”。传说这是白羊入土化身的地方,建正殿的木材取自这里,而时隔43年之后建此罗汉殿的时候,白羊山已无粗大直木,工匠们本着就地取材的原则,以歪就斜,殿堂的立柱、横梁等43个主要构件全用歪材。在工艺上斗拱全由木铆衔接,不用一颗铁钉,而且牢固非常,天衣无缝,实为建筑中一大奇观。罗汉殿的上层是“圆音楼”,正北面塑有韦驮菩萨像,手持金刚杵,气势威仪。圆音楼曾经是存放经书的地方,并供有佛像。楼中藻井与罗汉殿相通,信徒在殿内焚香烧纸的烟气袅袅上升,飘散楼上,既防虫蛀又防潮气。保护经书真是别出心裁。圆音楼实为罗汉殿向北凸出的一座抱厦,纯木结构,其造型精美,结构复杂,与罗汉殿构成两层重檐歇山顶,正视一顶,斜看则出现三层飞檐。上层瓦面水汇流二层山尖,在交接处各设计一个开口木龙头,龙口置吊珠。雨水排注时,吊珠前后自然弹动,如同真龙戏水,既调节了注水流连,起一定缓冲作用,又避免山尖受到冲洗,其欣赏价值与实用价值兼备,堪称一绝。《湖南省建筑志》曾把这里的歪材、斗拱、梁柱、驼峰、工艺等作为古代建筑成就的范例进行了介绍;著名古建筑学家陈从周教授称赞普光禅寺是中国古代流的建筑。
(观音殿)观音殿是普光寺内佛教建筑中轴线上后的一幢建筑。殿内供奉着女身观音。她端坐莲台,左胁侍是善才童子,右胁侍是龙女菩萨,据说观音慈悲为怀,随缘而化,可变男变女,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化身。
(龙眼井)这口井叫“龙眼井”,它与东200米处原城隍庙里的另一口井,并称龙的两只眼睛。据说两井相通,一井打水,另一井里水波荡漾。
朋友们,刚才游览了普光寺里的佛教建筑,顶礼膜拜了如来佛祖和观音菩萨,相信您一定得到了一份超脱和升华,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相邻的道教场所。道教是我国汉民族固有的宗教,尊先秦道家学派创始人李耳为教祖,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认为“道”是“万物之母”,是无所不在的力量,“神异之的,实而有性”,可以“因修而得”,人若得道,可长生不老,成仙归正果。自金元以为至今,全国道教形成全真道与正一道两大教派。
请大家随我上玉皇阁一同参拜玉皇大帝吧。
(玉皇阁)玉皇阁建于明朝晚期,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重修。三层重檐歇山顶,高米。下层供奉的是五岳神和道德祖师,上层是玉皇大帝及金童玉女。你看那玉帝老儿,正襟危坐,一副道貌岸然、我独尊的模样。过去曾有文人登楼远眺,面对脚下的古城和天门山的雄姿,即兴吟诵出“万千户尽收眼底,十六峰宛并肩头”的佳句,不知您此刻的感觉如何。
(高贞观)高贞观是普光禅寺早的建筑,建于宋末元初,它的特点是单檐歇山顶,全用大斗拱托梁,枋下垫特大雕花角背,殿内有两根象征方土方术的全栓;殿后两根檐柱与柱础之间承垫了一块厚约3公分的饼状木质,它可以散发上升的潮气,降低木桩直接受潮的系数,沿袭了唐宋建筑的特征,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高贞观很早以前就没有道士,香火由和尚代管,这是因为道教中分全真道和正一道两个主要派别。全真道以观为家,不能结婚,常炼丹习武,而正一道平时在家,常操民间祈祷、禳解、葬仪之事,可以婚配,不必长住道观,高贞观属正一道。所以道者不必出家,只逢神圣节日,集中到观礼拜一次,平日里佛门弟子不忍道观殿堂冷落,便“一视同神”拜敬香火,久而久之,佛门僧众相沿成习。普光禅寺是江南名刹,香火十分旺盛,佛道相安无事,和睦共处,成了一大特色。
(武庙)武庙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又叫关庙,它主要由寝殿、正殿、前殿、佛殿、前门构成。正殿端坐着被称为“武圣”的关公,两边站立的是关平和周仓,威武肃穆。四周封火高墙,形成四合院格局。前门内有戏台,正殿前四合院两侧是钟楼和鼓楼,按八角攒尖设计,巧妙地附角于墙。乍看像完整的楼,其实只有半边,这种破中见整,虚实结合突出正殿的设计造型,与普光寺内的钟鼓楼有异曲同工之妙。殿外空坪是过去习武、看戏、祭祀的场所。空地两边的偏殿陈列着永定区的部分出土文物和民间收藏的古代家具以及木雕花板。
(石牌坊)这里有两座牌坊,分别为嘉庆道光年间建造。牌坊上刻着“朱买臣负薪读书”、“李密牛角挂书”、“匡衡凿壁偷光”、“车胤囊萤奋读”等我国古代圣贤勤奋攻读的故事,时隔80多年后宣统元年修文昌祠,这个道教建筑又巧妙地将牌坊空隙作大门,牌坊空门填石后作前墙,于是整个普光寺形成了集寺、观、祠、坊、阁为一体和格局,这在国内实不多见。1990年,毛泽东主席的秘书李锐参观普光寺后即兴题写了一幅对联:“寺、观、阁、祠、坊一体,儒、释、道、文、武合流”。十几个字对普光寺的个性特点作了的。
湖南省导游词视频【第三篇】
湖南位于长江中游以南,因区域的大部分在洞庭湖以南,而称湖南,又因省内最大河流湘江贯穿南北,而简称湘。
湖南地处东经108°47’一114°15’,北纬24°39-30°8'。毗邻七个省市:东邻江西,西连重庆、四川、贵州,南按广东、广西,北界湖北。全省土地总面积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其中耕地面积4900万亩,丘岗山地亿亩,水画20___万亩,幅员在全国居第11位。全省辖14个地市州,136个县市区,2350个乡镇,64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35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
湖南地处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岭山脉向江汉平原过渡的地带。东南西三面环山,东有罗霄山脉,南有南岭,西有武陵、雪峰山脉;北部为洞庭湖平原;中部多为丘陵、盆地。整个地势南高北低,为西南东三面向中部北部倾斜、朝北开口的不对称马蹄形。全省地貌以山池、丘陵为主,山地面积占全省面积的%,丘陵盆地占%,平原占%,水面占%,大致构成“七山一水二田土”的格局。
湖南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气侯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热量富足、冬寒期短、无霉期长等气候特征。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6一18摄氏度之间,年较差大;全年无霜期261一313天,日照1300一1800小时,年总辐射量一万焦耳/平方厘米,10摄氏度以上活动积温5000一5800摄氏寅,持续238一256天,能满足作物生长耐热量的需求。湖南是我国多雨地区之一,年降水量在1200一1700毫米,雨水集中,其降水分布呈明显阶段性。由于光、热、水基本同季,对农、林业空产极为有利。
湖南水利资源蕴藏量大。全省境内多年平均水资源量253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为2756立方米,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倍。湖南是一个河流比较稠密的省区,水系主要力湘、资、沅、澧四水及洞庭湖,全流域面积25万平方公里,本省流域面积占92%左右。全省有流长5公里以上的河流5341条,总长度万公里,流域面积大于5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7条,其中湘、资、沅、澧、潇、耒、洣、(左氵右舞)、酉等水的流域面积均在10000平方公里以上。全省总径流量1623亿立方米,加上客水,总量达亿立方米。湖南诸水不仅水流量大,而且水能丰富,水质良好,含沙量少,冬季不结冰。全省5341条河流的水能蕴藏量达万千瓦,年发电量亿度。全省可能开发的总装机容量可占水能蕴藏总量的70%和发电量的%左右。
湖南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生物品种较多的省份之一。高等植物约有5000种,占全国总数的1/6,其中木本植物种数占全国的1/4;有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66种,莫中一级保护植物3种,即银杉、水杉、珙(左王右同)。全省林业用地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森林覆盖率为%,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个百分点,林木蓄积量亿立方米,在全国位居前列。杉、松、竹等用材林和木本油料等经济林,更是闻名全国的中心产区。其中,杉木林、楠竹的画积占全国的1/3,油茶面积占全国的40%,油桐是全国4个重点省区之一。全省已建立森林保护区23个,张家界森林公园属国家级森林公园。湖南草场资源也很丰富,现有可利用草场8499万亩,载畜量可达704万个黄牛单位。丰富的植物资源为动物的生长繁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湖南动物种类繁多,分布较广。
共有野生哺乳类66种、鸟类500多种、爬行类71种、两栖类40种、昆虫类1000多种、水生动物200多种。其中有华南虎、云豹、金猫、白鹤、白鳍豚等18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湖南是全国著名的淡水产区,天然鱼类共160多种。湖南物产特别是农产品非常丰富,是久负盛名的“鱼米之乡”。目前,全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粮总产的6%左右,稻谷占全国总产1/10,稻谷和苎麻、茶油产量居全国第1位;生猪、茶叶、柑桔居第2位;棉花、烤烟、甘蔗、油料和淡水产品的产量均居全国前列。
湖南矿产资源种类繁多,是全国有名的“有色金属矿之乡”和“非金属矿之乡”。湖南矿藏不仅品种多,而且品位优,共生、伴生的矿产多。现已发现的矿种达134种,探明储量的有91种,是全国矿产品种较多的省份之一。其中锑、钨的储置居世界首位,铋、铷、石煤、雄黄、萤石、海泡石、重晶石、独居石等居全国首位,锰、钒、铼、芒硝、高岭土及锰矿石工业储量居全国第2位;锌、铅、钽、石墨、金刚石、水泥配料等储量居全国第3位。
湖南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境内有10大旅游区和100多处旅游景点。“东边一线”,有南岳衡山有古城长沙、革命圣地韶山以及岳阳楼、炎帝陵等。“西边一片”,有被联合国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的武陵源自然风景区和桃花源、夹山寺、猛洞河等名风景区,是全国有名的旅游胜地。
湖南省导游词视频【第四篇】
桃花源是我国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笔下奇文《桃花源记》所描述的避秦绝境原型,后人所称“世外桃源”真迹,距今已有1600余年的历史。下面是本站带来的湖南省桃花源。
导游词。
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来桃花源旅游观光!
桃花源位于常德市西南部,东晋诗人陶渊明先生的《桃花源记》使桃花源名扬天下。千百年来,桃花源以其幽静秀美的独特风貌,吸引了无数慕名而来的游客,曾令多少游人迷恋,陶醉!她以红树、青山、斜阳古道闻名,山中幽谷深深,曲涧潺潺,藏凤聚气,泻灵溢韵,“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当大家沉浸在“偶闻黄发石中语,时有白云衣上生”之意境时,自会有一种幽深恬静之感。
传说武陵渔郎所逢桃花林,正是这片林子。每当桃花盛开,红云飘浮,赤霞腾飞,与沿溪松涛、竹风映照,瑰丽多彩。可谓“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现在登上的这座桥,叫“穷林桥”,以《桃花源记》“欲穷其林”而命名。桥下流水潺潺,桥畔桃花灼灼。传说当年武陵渔郎沿溪而行,置身于一片桃花林中,十分惊讶。历经沧海桑田,桃花溪虽已没当年那么宽、广,但“桃花依旧笑春风”。
前面那座精美的建筑物就是菊圃,建于明万历年间,原为渊明祠,因陶渊明爱菊,遂改名菊圃,门口有副。
对联。
:“却怪武陵渔,自洞口归来,把今古游人忙煞;欲寻彭泽令,问囵园安在,惟桃花流水依然。”是说当年武陵渔人,从世外桃源出来以后,把人间仙境透露出去,引来了古往今来的游人想找陶渊明先生问良田美景究竟在哪里,只有桃花流水千古不变。
走进菊圃大门,仔细观赏一下菊圃的建筑,菊圃四周环以垣墙,数处开窗,分前后两进,前进入门为鱼池,池旁绕以回廊。两旁随地形高下,雕栏疏棂,修竹垂影,兰桂飘香。池上石桥纵跨,狮象猴麟,分蹲左右;池后为花圃,金菊竞放正中是一块渊明东篱采菊石刻,后镌《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栋古朴典雅、雕梁画栋、耀碧流丹的建筑,就是渊明祠。
正门廊柱上,挂着一副概括了陶公秉性的楹联:“心爱菊,睥睨荣华,难为斗米折腰,辞去彭泽县令;性嗜酒,不汲富贵,甘愿南山种豆,归来五柳先生。”写出了陶渊明心爱菊花,厌恶荣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去彭泽县令;他特别喜欢喝酒,从不追求富贵,心甘情愿归隐田园,种豆南山,好个五柳先生啊!渊明祠正中,供有汉白玉雕刻的渊明像,右边是他自传体铭文《五柳先生传》。这30多幅画,以历代名家所写陶渊明为依据,介绍陶渊明这个伟大诗人61个春秋的人生旅途,他五次出仕为官,五次归隐田园,不为五斗米折腰,41岁辞去彭泽县令后,乐道清贫,安居田园,终老一生。
这里有他自己的《挽歌诗》的一部分:“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从这里我们仿佛看到陶渊明先生以极为淡泊的心态,视生如死,视死如生,超凡脱俗的高风亮节。
历代文人贤达颜延之、杜甫、韩愈、白居易、苏轼、黄庭坚、朱熹、辛弃疾、顾炎武、王夫之、龚自珍、梁启超、鲁迅等对之予以高度评价,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陶渊明先生的敬仰之情。颜延之的“畏荣好古,薄身厚志”,就道出了陶渊明高洁的人品。游览菊圃,就像阅读了一本有关陶渊明的书。穿过圆门,来到碑廊。千百年来,游桃花源者,骚人墨客多览物兴怀,写景抒情,碑碣传世颇多,惜为风雨剥蚀。现存唐代诗人杜牧、胡曾、李群玉以及明代袁宏道、江盈科等名家石刻,虽历经沧桑,尚可摩读,弥足珍贵。
方竹亭,原名“桃川八方亭”,建于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为八方三门四窗砖石结构。亭方8米,墙厚1米,上覆琉璃瓦,内为穹隆顶,有古今石刻8方。亭侧方竹,依依滴翠,为桃花源珍品之一,亭因此而得名。1995年,游览到这里,抚摸方竹后,连声说:“还真是方的呢!”
品玩方竹之后,前往遇仙桥。桥原系横卧涧上的天然巨岩,传为渔郎遇仙之处。桥柱上有对联一副:“花藏仙溪,落英何许流出,水引渔郎,春风不知从来。”是写桃花源藏于仙溪之内,正是那和煦的春风和这流着落英的桃花溪,引武陵渔人进人这样一个神秘奇异的境地。走过遇仙桥,循着飞瀑流泉,拾级而上,来到山腰的“白云轩”,轩因“时有白云衣上生”而得名,轩后古木参天,轩下碧潭澄澈,潭上小桥横跨,白霭漂流其间,另有一番意趣。
穿过雾霭,踏着古朴的石板小径,经乱石向右,就到了“秦人古洞”,相传为武陵渔人从此口人。洞口嵌“秦人古洞”古匾,洞门半启,“初极狭,才逼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给人一种“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感觉。
现在尽收眼底的这些房屋,古香古色,都是村民的住宅,他们世世代代在这块乐土里,繁衍生息,“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有趣的是,这里许多人家都姓秦,大概是为“避秦时乱”,就以朝代为姓吧。他们非常好客,“每逢客至,必设酒杀鸡作食”,并“咸来问讯”。
沿齐整而古朴的石级下行,首先到达秦人居。秦人居为秦代建筑样式,古窗幽壁,雕梁画栋,飞檐斗角,室内陈设极富先秦风味,室外田园桑竹,古意苍茫。在这里不妨欣赏一下美妙的楹联吧:
“豁然敞五百奇踪,祗山上白云,尽堪怡悦;到此空古今疑案,彼天涯黄绮,未免尘嚣。”
它是说桃花源突然敞开了神秘境界,像无心出岫的白云,舒卷自由,可以使人留恋、快乐、消忧解愁;到了这里,把心中存疑的古今关于桃花源的渔樵仙隐种种说法,都搞清楚了。想起秦末嵩山四皓夏黄公、绮里季他们,晚年还出山辅太子,未免欲心太重了,只有这儿的避秦人,才是真正的隐者。
走出秦人居,便是竹廊。竹廊全用竹子精工做成,廊亭相连,结构精巧,造型奇特。远观蛇行龙腾,气势非凡,古意野趣,淋漓尽致。廊内高挂。
诗词。
对联,两旁栽植各类花竹。一览可饱平生之眼福,一行意越千年之沧桑。
不知不觉,来到公议堂,这公议堂为回廊穿斗式木构古典建筑,传为秦人所建,内有院坪、戏台和鱼池。公议堂是秦人议事之处,凡祭祀、婚丧、营造等大事,均在此处理。
走出公议堂,又踏进了奉先祠的门槛。奉先祠传为蓁人奉祀祖先的祠堂,后多次重修。今之祠堂,疏窗画棂,保留了先蓁建筑风貌。祠旁田园桑竹,祠下阡陌交错,恍人蓁代。每逢佳节盛会,婚丧嫁娶,秦人均于此祭祀祖先。再往前就是“余荫堂”,因陶诗“桑竹垂余荫”得名,堂周桑竹掩映,古树茂密,风景奇幽。传说秦中孤寡、无生养者均居于此堂,所需由村人聚献四时供养,无生活之忧。
真如陶诗中所说:“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是一个平等、互助的理想社会,只有父子,不知君臣,过着平等自给自足的生活。
现在来到“自乐桥”,因陶诗“怡然自乐”而名。桥下池水清澈见底,桥上清风习习,“黄发垂髫,怡然自乐”,茶余饭后,村中男女老少常聚于桥上,望天谈月,轻歌曼舞,怡然自乐。再往上走,就是奇踪馆了,它因陶诗“奇踪隐五百”而名,馆前良田美池,馆后松竹垂荫,风景甚佳。
前面是一段起伏曲折的竹廊,正所谓曲径通幽过了这段竹廊,就到了延至馆。延至馆地处归鹤池,因陶文“各复延至其家”句得名。它半倚青山半出湖,树皮为顶竹为壁,建筑别致,古趣盎然。馆后高潭流水,钟鼓声声;馆前池水荡碧,鱼草相乐,传说渔郎被秦人宴请,于此盘桓数日。游客到此,不妨临窗近水,品一品风味独特的擂茶,看一看世外桃源的风光,蝥高远望,观沅水漂流天际,看青山泛翠,福地洞天,是否有世内看世外之感慨呢!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世外桃源----桃花源旅游观光!
桃花源位于常德市西南部,东晋诗人陶渊明先生的《桃花源记》使桃花源名扬天下。千百年来,桃花源以其幽静秀美的独特风貌,吸引了无数慕名而来的游客,曾令多少游人迷恋,陶醉!她以红树、青山、斜阳古道闻名,山中幽谷深深,曲涧潺潺,藏凤聚气,泻灵溢韵,“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当大家沉浸在“偶闻黄发石中语,时有白云衣上生”之意境时,自会有一种幽深恬静之感。[传说武陵渔郎所逢桃花林,正是这片林子。每当桃花盛开,红云飘浮,赤霞腾飞,与沿溪松涛、竹风映照,瑰丽多彩。可谓“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现在登上的这座桥,叫“穷林桥”,以《桃花源记》“欲穷其林”而命名。桥下流水潺潺,桥畔桃花灼灼。传说当年武陵渔郎沿溪而行,置身于一片桃花林中,十分惊讶。历经沧海桑田,桃花溪虽已没当年那么宽、广,但“桃花依旧笑春风”。
前面那座精美的建筑物就是菊圃,建于明万历年间,原为渊明祠,因陶渊明爱菊,遂改名菊圃,门口有副对联:“却怪武陵渔,自洞口归采,把今古游人忙煞;欲寻彭泽令,问囵园安在,惟桃花流水依然。”是说当年武陵渔人,从世外桃源出来以后,把人间仙境透露出去,引采了古往今来的游人想找陶渊明先生问良田美景究竟在哪里,只有桃花流水千古不变。走进菊圃大门,仔细观赏一下菊圃的建筑,菊圃四周环以垣墙,数处开窗,分前后两进,前进人门为鱼池,池旁绕以回廊。两旁随地形高下,雕栏疏棂,修竹垂影,兰桂飘香。池上石桥纵跨,狮象猴麟,分蹲左右;池后为花圃,金菊竞放。正中是一块渊明东篱采菊石刻,后镌《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栋古朴典雅、雕梁画栋、耀碧流丹的建筑,就是渊明祠。
正门廊柱上,挂着一副概括了陶公秉性的楹联:“心爱菊,睥睨荣华,难为斗米折腰,辞去彭泽县令;性嗜酒,不汲富贵,甘愿南山种豆,归来五柳先生。”写出了陶渊明心爱菊花,厌恶荣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去彭泽县令;他特别喜欢喝酒,从不追求富贵,心甘情愿归隐回园,种豆南山,好个五柳先生啊!渊明祠正中,供有汉白玉雕刻的渊明像,右边是他自传体铭文《五柳先生传》。这30多幅画,以历代名家所写陶渊明为依据,介绍陶渊明这个伟大诗人61个春秋的人生旅途,他五次出仕为官,五次归隐田园,不为五斗米折腰,41岁辞去彭泽县令后,乐道清贫,安居田园,终老一生。
这里有他自己的《挽歌诗》的一部分:“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从这里我们仿佛看到陶渊明先生以极为淡泊的心态,视生如死,视死如生,超凡脱俗的高风亮节。历代文人贤达颜延之、杜甫、韩愈、白居易、苏轼、黄庭坚、朱熹、辛弃疾、顾炎武、王夫之、龚自珍、梁启超、鲁迅等对之予以高度评价,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陶渊明先生的敬仰之情。颜延之的“畏荣好古,薄身厚志”,就道出了陶渊明高洁的人品。游览菊圃,就像阅读了一本有关陶渊明的书。穿过圆门,来到碑廊。千百年来,游桃花源者,骚人墨客多览物兴怀,写景抒情,碑碣传世颇多,惜为风雨剥蚀。现存唐代诗人杜牧、胡曾、李群玉以及明代袁宏道、江盈科等名家石刻,虽历经沧桑,尚可摩读,弥足珍贵。
方竹亭,原名“桃川八方亭”,建于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为八方三门四窗砖石结构。亭方8米,墙厚1米,上覆琉璃瓦,内为穹隆顶,有古今石刻8方。亭侧方竹,依依滴翠,为桃花源珍品之一,亭因此而得名。1995年,江泽民主席游览到这里,抚摸方竹后,连声说:“还真是方的呢!”
品玩方竹之后,前往遇仙桥。桥原系横卧涧上的天然巨岩,传为渔郎遇仙之处。桥柱上有对联一副:“花藏仙溪,落英何许流出,水引渔郎,春风不知从来。”是写桃花源藏于仙溪之内,正是那和煦的春风和这流着落英的桃花溪,引武陵渔人进人这样一个神秘奇异的境地。走过遇仙桥,循着飞瀑流泉,拾级而上,来到山腰的“白云轩”,轩因“时有白云衣上生”而得名,轩后古木参天,轩下碧潭澄澈,潭上小桥横跨,白霭漂流其间,另有一番意趣。穿过雾霭,踏着古朴的石板小径,经乱石向右,就到了“秦人古洞”,相传为武陵渔人从此口人。洞口嵌“秦人古洞”古匾,洞门半启,“初极狭,才逼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给人一种“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感觉。
现在尽收眼底的这些房屋,古香古色,都是村民的住宅,他们世世代代在这块乐土里,繁衍生息,“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有趣的是,这里许多人家都姓秦,大概是为“避秦时乱”,就以朝代为姓吧。他们非常好客,“每逢客至,必设酒杀鸡作食”,并“咸来问讯”。沿齐整而古朴的石级下行,首先到达秦人居。秦人居为秦代建筑样式,古窗幽壁,雕梁画栋,飞檐斗角,室内陈设极富先秦风味,室外田园桑竹,古意苍茫。[在这里不妨欣赏一下美妙的楹联吧:“豁然敞五百奇踪,祗山上白云,尽堪怡悦;到此空古今疑案,彼天涯黄绮,未免尘嚣。它是说桃花源突然敞开了神秘境界,像无心出岫的白云,舒卷自由,可以使人留恋、快乐、消忧解愁;到了这里,把心中存疑的古今关于桃花源的渔樵仙隐种种说法,都搞清楚了。想起秦末嵩山四皓夏黄公、绮里季他们,晚年还出山辅太子,未免欲心太重了,只有这儿的避秦人,才是真正的隐者。
走出秦人居,便是竹廊。竹廊全用竹子精工做成,廊亭相连,结构精巧,造型奇特。远观蛇行龙腾,气势非凡,古意野趣,淋漓尽致。廊内高挂诗词对联,两旁栽植各类花竹。一览可饱平生之眼福,一行意越千年之沧桑。不知不觉,来到公议堂,这公议堂为回廊穿斗式木构古典建筑,传为秦人所建,内有院坪、戏台和鱼池。公议堂是秦人议事之处,凡祭祀、婚丧、营造等大事,均在此处理。
走出公议堂,又踏进了奉先祠的门槛。奉先祠传为蓁人奉祀祖先的祠堂,后多次重修。今之祠堂,疏窗画棂,保留了先蓁建筑风貌。祠旁田园桑竹,祠下阡陌交错,恍人蓁代。每逢佳节盛会,婚丧嫁娶,秦人均于此祭祀祖先。再往前就是“余荫堂”,因陶诗“桑竹垂余荫”得名,堂周桑竹掩映,古树茂密,风景奇幽。传说秦中孤寡、无生养者均居于此堂,所需由村人聚献四时供养,无生活之忧。真如陶诗中所说:“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是一个平等、互助的理想社会,只有父子,不知君臣,过着平等自给自足的生活。
现在来到“自乐桥”,因陶诗“怡然自乐”而名。桥下池水清澈见底,桥上清风习习,“黄发垂髫,怡然自乐”,茶余饭后,村中男女老少常聚于桥上,望天谈月,轻歌曼舞,怡然自乐。再往上走,就是奇踪馆了,它因陶诗“奇踪隐五百”而名,馆前良田美池,馆后松竹垂荫,风景甚佳。
前面是一段起伏曲折的竹廊,正所谓曲径通幽。过了这段竹廊,就到了延至馆。延至馆地处归鹤池,因陶文“各复延至其家”句得名。它半倚青山半出湖,树皮为顶竹为壁,建筑别致,古趣盎然。馆后高潭流水,钟鼓声声;馆前池水荡碧,鱼草相乐,传说渔郎被秦人宴请,于此盘桓数日。游客到此,不妨临窗近水,品一品风味独特的擂茶,看一看世外桃源的风光,蝥高远望,观沅水漂流天际,看青山泛翠,福地洞天,是否有世内看世外之感慨呢!
各位朋友,桃花源景区就给大家讲解到这里,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
桃花源因桃树成林而得名,她在湖南省常德市的桃源县。
每年桃花盛开,这里到处弥漫着浓郁的醉人花香。许多游人便成群结队的来到这里。这样多的桃花恐怕一生都很难见到,踩着石卵路,慢慢地在桃花林穿梭。桃花正艳,枝头上都挤满了大大小小的桃花,有的还只是花骨朵,有的却已在争奇夺艳,有的花只是粉色,有点花却已是红的耀眼!看!这一朵花儿真像一张可人的小脸,粉嘟嘟让人心动得想去捏捏,但又怕震落花瓣儿。
桃花源还以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而驰名中外。读过陶源明《桃花源记》的人都记得,探得先秦遗民,终识桃花源的陶渊明就是借助一个秦人古洞而大功告成的。只见古洞前凉气飕飕,洞内灯光暗淡,洞宽起初只能容下一人摸索前行,但走着走着,一会儿变宽、一会儿又变窄,曲曲折折颇有探险韵味了。行走间敛气静听,周边似有泉水滴答,但分辨不出究竟来自何方。这样走了不到3分钟,眼前豁然开朗,呈现在眼前的是另一番天地,不远处是一个被四周山体层层包裹的山坳。放眼打量,水田、茅舍、竹楼、土鸡、家犬,一切都是原生态模样。
千百年来,桃花源这超尘脱俗的人间仙境,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政坛要人和成千上万游客来观光游览.朋友,百闻不如一见,请到这里领略桃花源神奇迷人的景观吧!
湖南省导游词视频【第五篇】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参观。
我馆是1964年建成开放的。初的馆名为“韶山毛泽东同志旧居陈列馆”,全国人大会副委员长郭沫若题写了馆名。1982年11月,中央批准改为“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现在的馆牌是1983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题写的。现在大家所在的位置是序厅。这尊毛泽东汉白玉雕像是序厅的主体,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雕塑家刘林创作。选择的是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以前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形象。
这幅巨型油画《日出东方》,由军事博物馆青年画家李如创作。
序厅顶部采用浅拱造型和弧形灯带,寓意毛泽东思想光照千秋;两边红色花岗岩斜柱形似红旗,寓意毛泽东思想的光辉永不褪色。
纪念馆现有12个展室,有《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基本陈列和《毛泽东遗物展》、《毛泽东一家六烈士》两个专题陈列。《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主要介绍毛泽东的生平业绩,采用声、光、电、场景制作和多媒体等高科技和现代化陈列手段,使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达到高度统一,系统、生动地反映了毛泽东的丰功伟绩和人格风范;《毛泽东遗物展》主要介绍毛泽东1949年6月15日入住中南海到1976年9月9日逝世,27年零3个月中留下的部分遗物,反映毛泽东崇高的人格精神和丰富的生活情趣;《毛泽东一家六位烈士》展,介绍的是毛泽民、毛泽覃、杨开慧、毛泽建、毛岸英、毛楚雄6位烈士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舍家为国、英勇牺牲的感人事迹。
现在请大家随我到展室参观。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这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民歌,唱出了亿万人民对毛泽东的崇敬与怀念。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他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探索的一生。他集政治家的睿智,理论家的谋略,诗人的豪情于一身,把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中国和世界。他为中国各民族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为维护世界和平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的名字,他的思想,他的精神,他的品格,将永远鼓舞中国共产党人和各族人民继续推动中国历史的前进。
毛泽东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部分立志救国追求真理。
毛泽东诞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韶山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在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他通过孜孜不倦地学习、思考和探索,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终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1840年中英战争后,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文)。
面对内外压迫,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这组浮雕反映的战争后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情景(浮雕)。
地处湖南省中部的湘潭县韶山冲,偏僻闭塞,但也同样无法远离近代中国深重的苦难。
组走出乡关。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在韶山冲上屋场(油画)一个农民家庭。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是一个精明能干的农民。他早年因为家贫当过兵,回乡后,一边种田一边做些小生意。到毛泽东出生时,家境渐渐富裕起来。这是1911月毛泽东与父亲在一起(照)。
毛泽东的母亲姓文,是湘乡县凤音乡唐家坨人,在家排行第七,因此,大家都叫她文七妹。文氏心地善良,终生信佛,对穷苦的乡亲充满同情,时常提供帮助。这是1919年春毛泽东与母亲在一起(照)。
毛泽东8岁开始在南岸私塾读书。他在韶山读了6年书,换了7处私塾。这是他读过的《诗经》、《论语》、《中等适用算术教科书》(书)。他常常偷偷地读被称为“杂书”的《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书。
19到19春,毛泽东辍学在家务农。这是他耕种过的稻田(照)和大雨来临之际,毛泽东在帮邻居家抢收谷子(画照)。
辍学期间,毛泽东白天劳动,晚上帮父亲记帐。夜深人静时,就在桐油灯下如饥似渴地看书,经常通宵达旦。他读遍了韶山冲所有能借到的书。
1909年春到第二年春,毛泽东到乌龟井、东茅塘私塾继续求学,拜毛简臣、毛麓钟为师。
19秋,毛泽东离开韶山,到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临行前他改写了日本人月性的这首诗留给父亲(文),表示自己发愤求学的志向: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第二组上下求索。
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是一所新式学校,除传统的经史子籍外,还新设了自然科学、英语等课程(照)。在这里,毛泽东接触到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这是他读过的《新民丛报》(文)。
19春,毛泽东考入湘乡驻省中学。为了表示与清政府彻底决裂,他带头剪掉了辫子。同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毛泽东投笔从戎参加了湖南新军,在二十五混成协五十标营左队当了一名列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