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培训课程推广精编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企业管理培训课程推广精编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企业管理培训课程推广范文【第一篇】

一、指导思想

按照《*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20*年工作情况及20*年工作意见》的要求,20*年全省中小企业培训工作要以提高中小企业管理者现代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员工劳动技能为重点,以推动中小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目标,为增强中小企业竞争力、推进做强做大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全面提高中小企业的综合素质。

二、目标和原则

(一)主要目标:

——通过整合社会专业培训资源,初步构建起全省中小企业培训体系,形成财政支持与市场资源有机结合的中小企业培训运行机制。

——通过培训,使广大中小企业管理者了解国家相关经济政策,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使广大员工掌握岗位专业知识,进一步提升劳动技能。

(二)基本原则:

——按需施教、务求实效。要根据广大中小企业的特点和发展的需求,分层次、分类别、有重点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时间灵活的培训,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培训质量。

——面向市场、服务企业。要充分发挥社会专业培训机构在培训工作中的基础作用,积极培育和规范中小企业培训市场,为开展管理者和员工培训提供有效服务。

三、工作重点

(一)继续实施好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要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司“银河培训工程”的要求,在去年取得较好效果和影响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使广大中小企业充分意识到经常参加培训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广大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广大员工主动参与并接受培训,推动中小企业形成自主培训、终身学习的企业文化氛围。

(二)建立完善中小企业培训课程体系和师资库。要根据中小企业的普遍需求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建立完善中小企业培训师资队伍(培训师资人才的招聘细则见附件一),为全省中小企业培训工作提供丰富的课程和师资资源,确保培训质量。

(三)整合社会专业培训资源,初步构建起全省中小企业培训网络。要充分发挥社会专业培训机构的积极作用,通过认定一批中小企业培训示范机构,引导社会专业培训机构积极参与中小企业培训(培训示范机构的认定细则见附件二)。要充分发挥社会现有培训设施的作用,通过设立一批中小企业培训示范基地,推动中小企业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培训示范基地的认定细则见附件三)。通过培训示范机构的认定和培训示范基地的设立,逐步建立健全全省中小企业培训网络,使培训工作日常化、规范化、市场化。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建设中小企业网上培训平台,使广大中小企业从业人员随时可得到培训,从而扩大中小企业培训覆盖面和受益面。

(四)推进适合中小企业需求的个性化培训。要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制定出适合中小企业实际的培训工作计划,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人员的实际需要,多形式、分类别地开展培训。针对当前中小企业碰到的融资难、人才匮乏、管理水平不高、宏观经济政策不了解、财税知识缺乏等突出问题,重点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人力资源管理、现代企业管理、电子商务、宏观经济政策、财税知识以及专项劳动技能等培训,满足中小企业急需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的需求。

(五)加强与省外、境外培训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一是要分批组织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人员以及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到中小企业发展较好的兄弟省市或地区参观学习,实地了解学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成功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增强感性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二是要积极拓展境外培训渠道,根据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及广大中小企业的需求,开展与境外培训机构的培训项目合作,探索选派优秀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及中小企业经营者到境外培训学习的方式和途径。

四、组织领导

省中小企业局主要负责全省中小企业培训工作的宏观指导,重点组织设计科学的课程体系和向社会公开招聘师资,建立完善中小企业培训课程体系和师资库;开展中小企业培训示范机构认定、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建立健全全省中小企业培训网络;实施好出省、出境培训项目,抓好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和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各市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参照本方案制定适合本地区实际的中小企业“培训计划”,在本辖区内针对中小企业尤其是产业集群中的中小企业的普遍需求开展培训。各培训示范机构和培训示范基地要根据本方案和各自的优势制定适合培训市场需求的“培训计划”,积极为中小企业开展个性化培训服务。其他培训机构和培训基地也应积极参与中小企业培训工作。

各地级以上市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以及中小企业培训示范机构和培训示范基地应于20*年5月底前将“培训计划”报我局备案。我局将加强对“培训计划”实施情况的检查和指导。实施“培训计划”取得的培训效果作为财政给予资助的依据。

附件一:

*省中小企业培训师资人才招聘细则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粤发〔2003〕4号)精神,扎实推进全省中小企业培训工作,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培训师资库,特向社会公开招聘有志于为中小企业培训事业服务的专家、学者以及职业培训师资人才,组建一支高水准的专兼职师资队伍。

一、师资条件

有志于为中小企业服务,愿意积极参加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项目;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比较了解,能为中小企业管理人员提供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培训课程,或者为中小企业员工提供专项技能培训课程,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

(一)在MBA或EMBA课程任教2年以上的。

(二)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已积累并建立企业发展案例库,并从事企业管理专业教学5年以上的。

(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含同等学历)获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相关职业从业资格证书,在相关专业有一定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

(四)从事某特定行业10年以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且能根据行业实际编制课程的。

(五)相关行业高级管理人员或专业技术人才,且具有较高知名度的。

(六)熟悉国家、省现行经济政策的。

师资资格以师资人员授课课程的特色、授课技巧、沟通能力、案例分析水平、互动程度、授课效果等为主要依据,每三年重新确认一次,实行动态管理。

二、招聘程序

(一)应聘人员以文字形式,将个人简历、专业特点以及主要业绩向省中小企业局报名。

(二)省中小企业局对应聘材料进行真实性、完整性审查,其中通过初审的,提交由有关部门领导、著名专家学者以及专业人士组成的工作小组复审。复审通过的,取得师资资格证,归入省中小企业培训师资库。

三、师资待遇

(一)省中小企业局颁发《*省中小企业培训师》证书。

(二)课酬按实际上课课时计算,标准参考市场价格,由主办方与培训师商定。课酬包括培训期间市内交通费,赴外地培训的食宿费、差旅费由培训主办方负责。

四、授课要求

(一)为了保证培训质量,省财政资助的培训项目,原则上从师资库中选择老师。

(二)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年度培训计划安排的培训任务,各培训师应全力支持配合,无特殊情况,不得无故推辞。

企业管理培训课程推广【第二篇】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大学;销售模式;APP终端

doi:/ -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6-00-01

1 外资药企和国内药企的销售模式存在差异

进入2000年后,国内药企在处方药品市场的得到蓬勃发展,在2000-2010年国内药企如雨后春笋,在国家大环境政策下得到迅速的发展和壮大。2010年后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不断调整以及药品零售电商模式的产生,国内药企药品销售日渐困难。其主要原因在于销售模式产生了巨大差异。

外资药企其重点主要以学术推广为主,以市场为第一核心,相比而言,国内药企销售队伍则是鱼龙混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其主要重点是以销售为第一核心。这就决定了外资药企更关注是否在未来一段时间稳占国内市场更大份额,而国内药企只注重在短期内是否最大产出。

要想改变这一差距,让国内企业得到良好可持续发展的方向,除了改变经营管理观念,在经济管理上给这些机构带来新的思想外还需要着重建设销售队伍,转变销售模式,实现由原来的销售产出模式向市场化、学术性的战略层面的转化。由于国内药企销售人员的思想僵硬,人员遍布全国各地,空暇时间少,疲于与医生交流而无法得到有效的、系统化的学习。笔者所在的药企管理者已经意识到上述问题,并在最短时间内作出切实有效的方案。通过“互联网+企业大学”模式,有效地利用手机APP终端,让市场部的产品经理通过企业大学后台产品知识讲座视频,让遍布全国的零散销售人员充分利用营销过程中的碎片时间进行学术学习,力图用最短的时间让公司内部销售团队由销售型转向学术型。

2 通过“互联网+企业大学”模式实现国内药企内部员工的自我提升

在租用云平台基础上结合企业内部管理需要进行二次功能开发。企业大学系统可稳定运行在局域网、互联网上,通过音视频交互、屏幕广播、课件共享、文件传输以及网页协同浏览等功能,为公司内部用户提供了网络视频会议、远程实时互动式教学。

企业大学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分不同场景针对不同层次的企业内部员工进行相关知识的教学。企业面授流程,将非正式学习、移动学习融入到传统面授培训过程中。一方面,通过直播课程,进行异地同步授课、网络课程答疑等,从而实现身临其境、直观真实的现场效果。另一方面总公司和分公司使用同一管理平台,可实施总部与下属机构分级管理,与现实教育培训管理体制相适应。下属单位能够独立管理、资源向下共享,统计分析至上往下逐级剥离。另外,企业大学具有很强的学习过程跟踪评估功能,通过岗位培训与个人自主学习相结合,创建员工在线自主学习环境。

企业大学将培训学习与知识管理相结合,通过课程资源的积累、沉淀、重复使用、组合使用,实现企业内部知识管理体系的建立。相对于传统的企业内部培训,企业大学可以让企业内部员工自主课程报名与在线学习,人力资源部门根据培训计划实施课程安排。在重大重点项目的培训(如新员工、领导力或混合式培训)项目上通过依托平台来实现对培训的全过程管理和数据监控,并提供新的培训体验。

重点强调在企业内部实施岗位胜任能力的学习过程中,企业大学相比于传统内部培训可通过岗位梳理,划分岗位层级明确各层级重点能力项,基于企业内部不同岗位能力,构建销售队伍的不同岗位课程与虚拟内部认证体系,利用游戏化模式及晋级式场景帮助员工建立体系化的岗位学习地图,从而有效地吸引学员的兴趣,抓住学员的眼球。

3 “互联网+企业大学”模式在提升学员的参与率上具有显著的优势

企业管理培训课程推广【第三篇】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日益普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企业远程教育也日渐兴起。自2010年以来,广州市主要依托广州电大,对面向企业的远程教育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专门开发了“广州职工教育网”,利用专业化远程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企业远程教育实践,在企业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学习服务模式、课程资源开发模式和管理模式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实践证明只有深入分析企业和职工需求,进行个性化、针对性培训,面向企业的远程教育才可能有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关键词 企业;远程教育;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2)10—0025—07

一、引言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诸多大型企业开始建立专门的培训机构或者企业大学来负责本企业的职工教育工作,构建属于本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以提升企业职工的素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通讯技术的普及,基于网络的企业远程教育模式逐渐改变了企业传统的培训习惯和学习环境。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建数字化学习环境,为企业职工提供终身学习的远程教育服务平台,开展网络教育和数字化学习;积极完善有效的企业教育培训体系,实现职工和企业的和谐发展,探索数字化学习型企业的创新模式。

二、广州电大开展面向企业的

远程教育实践探索

(一)确定教育对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 以工会干部带头,带动基层职工参与学习

广州市作为改革开放的大前沿,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对人才的需求也剧增,在加大引进高新人才的同时,广州市企业也开始重视自身人才的培训和人才的长远规划。在企业培训中,广州电大采取“骨干带一般,干部带群众”的做法,培训初期主要以企业骨干人员为主,具体包括工会干部、班组长、劳动模范、技术骨干、岗位能手、优秀职工和新上岗管理人员为教育对象,开展企业管理通用能力培训、职工心理健康管理、工会干部上岗和专项能力提升培训。在资源、经费等有限的条件下优先搞好工会干部、技术骨干的培训,进而带动职工的全员培训。

根据国家提出的在“十二五”期间劳动者都有机会接受培训的目标,广州电大进一步扩大了培训范围,实行工会干部教育与一般职工学习并重,从一般工人到高层领导者,从在职职工到下岗职工,都纳入企业职工教育对象的范围,发展学习型企业,创建知识型员工。为满足企业规模化培训和职工越来越个性化的网络培训需求,企业学习中心、数字化企业大学、广东职业教育网络学院以及工会干部培训网络学院,今年还推出将培训项目送进企业,用远程网络手段将培训、学习、考试送到职工身边,极大地推进了企业的全员培训。此外,职工教育网络教育项目还惠及职工子女,协助做好职工子女教育和学习。

2. 引入新技能认证课程,尝试“立交”沟通衔接机制

在电大开放教育和远程网络学历教育中引入继续教育和新的技能认证课程等非学历教育,促进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标准的有机衔接,构建知识与能力并重、专业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建立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有效沟通与衔接机制。将职工在继续教育中取得的各种结业证书按照对应的学历教育专业和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目标的相关性折算为一定课程学分,实现学分互换,最高可置换电大专业教学计划中12学分的课程(如下图)。学员可享受“一次培训拿双证”。

在非学历继续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领域,整合国家职业技能认证培训、政府行业培训和企业行业从业资格培训的资源,相继推出了企业班组现场管理、员工关系管理、汽车维修电工(高级)等国家职业技能认证项目,新增了企业管理、汽车工程、传统服务、数码IT、现代服务和外语等六类11个工种22项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在学历教育领域,汇聚名校优质教育资源,为职工提供专业的远程高等学历教育服务,包括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本、专科理工、管理、财经、文史、艺术、外语等六大类36个专业,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高升专、专升本12个专业。

(二)构建网络平台,创新学习服务模式

1. 开发“广州市职工教育网” [2][3]

2. 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模式

一是基于网络的学习模式。完全采用网络教学,让学员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主安排学习,大大方便了在职人士就读深造。学习者足不出户就能实现报名、选课、缴费、获得学分。学员进入网上学习平成网络课程学习学习任务完成网上课程考核完成学习问卷反馈获得学习成绩等整个学习流程都是在网上进行,成绩合格后即可领取学习证明。

二是送教进企业辅导模式。传统的面授课具有师生交互性强,学习者的学习疑难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等优势。在网络教学中提供一定的集中面授辅导,能有效弥补网络教育中的不足。为满足职工的就近入学,降低职工的学习成本,广州电大充分利用系统和资源优势,在基层电大和企业内部设置学习中心,实行送教进企业。在学习中心配备专人管理学习和考试,方便职工实地体验教学,为职工线上线下学习提供服务,有助于企业落实职工培训福利。目前已构建了以网络远程教育为主,学习中心实地教学为辅的企业职工教育模式,成为企业培养职工的实用手段。

三是聘请行家开设“名师优课”。职工是带着经验来培训的,喜欢基于问题和任务的专家引领式教学,为此,广州电大一方面聘请省市工会领导干部、省职业技能鉴定专家、省知名高校(如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专家教授,参与教学研究并亲自授课,实行专家一对一引领教学,提供线上、线下教学服务,满足职工提升理论知识的需求;另一方面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行家担任实践教学辅导教师,开展一对一的个性化专业辅导,解决学员业务能力、操作技能方面的疑难,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企业高级人才与职工之间有了沟通的渠道,有助于形成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促进企业职工素质的整体提升。

3. 健全网上教学管理和支持服务体系

建立需求分析与反馈制度,开展定期与不定期对学习用户的问卷调查研究。培训项目启动前对企业和职工进行学习需求问卷调查,基于数据设置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此外,还建立了网络督学、网络辅导教师、网络班主任的三位一体教学管理服务体系,以及相应的教学管理流程与服务规范,并针对服务用户及网上学习特点,强化网络督学机制和网络班主任的跟踪服务机制。网上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及其成效得到了用户的充分肯定,问卷调查显示,网上培训效果满意率平均达95%以上。同时,还根据企业培训提供各种学习支持服务,面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培训教师和学员构建了全方位、多渠道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具体包括满足教学组织需要的“教学教务支持系统”、支撑学习用户服务管理的“客服管理系统”、面向学习用户的“互联客户帮助中心”以及客服专线系统“969300教育服务热线”等,通过多种形式让企业和员工了解和接受网络学习新模式,以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

(三)以职工为本,创新课程资源模式

1. 实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机制

利用电大和社会优质师资资源,整合远程教育、网络教育、职业教育及企业行业实践专家,构成一支学科结构合理、老中青结合、实力雄厚的课程开发团队。并充分考虑广州市各类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组织结构和业务岗位需求,为企业不同岗位的职工整合各类学习资源和学习内容。学历教育资源主要是整合电大和相关合作高校的优质课程资源;非学历教育资源携手权威行业机构和知名专家共同打造,采取自主开发项目制,即“申报—立项—建设—试用—验收”的流程来确保课程资源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2.形成立体化、实用性课程资源

广州市职工教育资源开发团队建设定制的面向企业人才培养需求的职工数字化课程资源和教育项目,不仅涵盖教学目标、教法、学法等教学要求,而且注重管理和服务,是体系完整的一体化教学资源。既保证了学员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又将丰富多彩的学习案例把学员的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紧密联系起来,使学员能够学以致用。目前已投入网络教学应用的课程资源和教育项目有:面向企业班组长素质提升的EBA初级工商管理培训项目;面向企业基层管理者的EAP职工心理健康管理培训项目;面向企业职工学历继续教育提升的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项目;面向企业职工职业能力提升的国家、省、市级专项职业能力鉴定和认证培训项目;面向企业依据自身需求自我规划开展的E-Learning培训项目等。针对各类教育项目,开发了相应的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出版了与课程对应的文字教材和授课讲义。课程围绕每个知识点设计学习目标案例导入和方法等一系列的学习栏目,形成丰富多彩的学习情景模式。在学习方式上,以开发仿真、模拟、多媒体自助式学习课件和设备来提高学习效果,让学员通过视频就能掌握实操技术。立体化的教学资源体系增强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习渠道和知识容量,丰富了学习内容,得到了职工学习者较好的评价。

(四)开放合作,创新管理模式

1. 建立“四维”管理体制与多元化运行机制

创建“工会+市电大+远教中心+基层电大、企业学习中心”业务管理模式,在体制上保证面向企业远程教育正常开展,体现多方分工协作、责任分担、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的特点。市总工会充分发挥工会的组织优势和主导作用,负责培训统筹、规划和政策制定以及培训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等工作,引领、吸引和组织企业和职工积极参加远程培训。市电大作为牵头单位与实施主体,承担公共服务平台及学习资源的建设统筹、教学组织及过程管理等。广州远程教育中心作为专营机构,实行企业化管理和市场机制,承担公共服务平台技术支持和运行推广工作。基层电大和企业学习中心承担具体教学组织实施,为学习者提供从咨询、报名到考试全过程的学习支持服务。

2. 建立广州市职工终身学习档案

为打造职工个人终身学习的权威凭证,职工教育网设立了终身学习电子档案库。职工只要注册成为职工教育网的学员,就可拥有职工终身学习的档案。该学习档案包括职工的个人基本资料、学历教育、职工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企业培训、获得的荣誉等,翔实的记录了职工职业发展的轨迹,构建了职工个人终身学习体系的基础和依据,是职工应聘、就业、转岗、升职等有效的凭证,为职工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提供参考。

三、促进面向企业开展远程教育的建议

(一)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培训体系

了解企业培训现状和需求是开展企业培训的前提,对企业培训需求进行分析将会使培训更加有针对性,提供的项目、课程资源和教学服务更加满足企业和职工的学习和培训需要。广播电视大学应在广泛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企业培训的需要和员工的需求,做到课前“临床诊断” + 课中“对症下药”+ 课后“跟踪复查”。对企业岗位和业务内容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有针对性的提供与企业战略和业务契合的最佳课程体系、学习活动、学习内容、学习路径、资源配置和评价标准,帮助企业员工通过持续学习和培养,最终实现既定的培训目标。

(二)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姻

广播电视大学参与企业的远程教育是一个双赢的过程,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广播电视大学办学效益的提高。校企联合是企业实现人才战略,品牌战略,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推进技术进步、产品更新的有效途径。广播电视大学在合作中可以获得企业的资金支持来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的实践性、科学性和针对性,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资格标准的有机衔接,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从而实现高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发挥两者间的最大优势,缩短两者间的距离,可以更好地推动现代远程教育快速发展。

(三)完善网络环境和资源建设

良好的硬件设备是开展企业远程教育培训的基础,广播电视大学要及时更新配备现代化教学设施,高标准地建设信息化教学环境,为企业远程教育提供一个高速的硬件传输平台。此外,教育课件资源也是影响远程教育企业培训的重要方面。企业职工调查显示,目前企业培训最大的问题是教学资源缺乏,不能满足职工的培训和学习需求。应采用引进吸收和自主开发的方式组织实用的优质的教育资源、特别是“微资源”,把多样性、丰富性、科学性的教育资源送到职工身边,让职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选择。同时,企业也应加大培训的经费投入,建立和完善企业学习中心的信息化环境,为职工的远程学习提供支持。

(四)配备双师型教师队伍

职工培训是典型的面向成人的学习,成人学习者喜欢以遇到的问题和任务为核心,而不喜欢讨论纯学术问题,看重教师的实践、管理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希望接受产业界、企业内部教师的言传身教。因此,广播电视大学开展企业远程培训的师资队伍应主要来源于各行各业富有经验的名师、专家和能手,以及电大自身具备双师资格、具有丰富的成人远程教育理论和实践、前沿的学科知识和一定的企业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此外,职工应积极了解企业战略和业务,对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培训效果的转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广播电视大学教师应主动争取企业的支持走进企业,真正融入到产业、行业的实践中去,了解产业发展脉络和企业发展脉络,研究企业的最佳管理实践,而不仅仅是新理论和新知识的传授,广播电视大学面向企业的远程教育培训才有可能走得更稳、更远。

(五)构建网上虚拟学习共同体

远程教育由于时空分离、师生分离、生生分离的教学特点,使学习者和教师之间以及学习者相互之间的沟通和影响减少。通过在面向企业的网络教育中构建虚拟学习共同体,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网络班主任等,通过强化网络教师、网络班主任的网上助学和督学作用,实现网上教学目标;学员通过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在互相帮助下达到个人或小组的目标。在网络教育的虚拟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不再作为一个孤立的学习个体,而是以团体成员的角色参与更加广泛的、讨论协商式的协作性学习活动。

[参考文献]

[1] 广州职工教育网[EB/OL]. ,2012-08-30.

[2] 王学珍。 职工素质教育:电大服务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新领域[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4).

[3] 李文斐。 职工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索与研究——以广州地区为例[J]. 继续教育研究,2011,(6).

企业管理培训课程推广【第四篇】

关键词:高职;机电一体化;省级精品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6-0033-03

项目研究的背景与理念

进入21世纪,我国的职业教育得到了空前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一方面,我院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龙头,建设了工业自动化生产设备、矿山机电、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加工技术等5个高职专业,拥有在校学生2 300余人,规模的不断扩大使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湖南及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巨大需求给专业建设带来了极好的机遇。在这种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前,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团队围绕“对接郴州及湘南片区机电行业产业,准确定位人才培养层次、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专业特色,突出人才质量”的专业建设要求,在推进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建设,造就一支“能讲、能做、能服务、高绩效”的教学团队,深化“六位一体”(课程教学以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确定明确、具体、可检验的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目标设计职业能力训练项目、构建教学模块;以真实的职业活动实例做训练素材;以职业能力训练项目为驱动;根据职业能力的形成和认知的规律及“教学做”一体化安排,促使和指导学生提高职业能力;课程考核以平时项目完成的情况和学习过程考核为主等六个要素紧密融合为一体)课程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

研究的主要方法

项目建设研究主要采用实地考察、文献研究、行动研究、规划设计等方法,并在研究与实践过程中,坚持以“依托行业、打造团队、优化资源、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专业建设的关键;坚持以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形成为核心,培育与发展“六位一体”课程教学改革;坚持以职业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平台;突出专业带头人作用,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应用技术研究等方面全方位开展团队建设。同时注意做到:(1)处理好团队建设、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关系。(2)处理好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关系。(3)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努力实现教学团队与创新团队的统一,课程体系改革与学术创新的统一,转变教学方式与促进学生“终身学习”的统一。

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 (1)提出并实践了“四坚持、四突出”(坚持就业导向,突出职业性与技术性;坚持服务经济建设,突出地方性与行业性;坚持校企合作,突出合作性与互动性;坚持理论与实操结合,突出关注前沿技术的最新发展)的专业建设新思路,形成了融入行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专业建设特色,建成了湖南省精品专业。(2)基本形成了“校企双元、工学耦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元”即在人才培养的方案设计与评审、方案实施与过程控制、实施条件与环境、质量评价与监控、方案优化与整改等方面,努力实现深层次、实质性的校企合作,形成“螺旋式”上升的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态势和动态调整机制。“工学耦合”即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紧密耦合,努力实现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群)能力需求、教学内容对接岗位职业活动、人才规格对接就业市场要求。(3)创新了“校中厂、厂中校”实践教学模式,政、校、企合作共建了一批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开展了广泛的来料加工、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活动,形成了专业教学系列产品。

构建了基于职业岗位的能力本位型专业课程体系 (1)提出了“三对接、三确定”(对接岗位设课程,确定课程体系;对接实践抓教学,确定教学内容;对接就业育人才,确定评价标准)的课程体系改革思路,构建了基于郴州机电行业典型工作任务、真实生产过程和工作现场的“432”能力本位型专业课程体系。“4”即课程结构以培养基础职业能力、核心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零距离”就业能力四层能力为主线;“3”即理论讲述、课堂实训、工程实践三重教学融于一体;“2”即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能证书双证结合。(2)对接郴州及湘南片区传统优势产业“两矿”和优先发展的装备制造产业,构建并实施了符合地方经济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建立并完善了促进教师队伍成长的有效机制,打造了一支优秀教学团队 (1)提出并实施了“三引、三进”(车间引入学院,产品引入校园,现场专家、技师、引入课堂,教师进入企业,学生进入岗位,教学进入现场)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新思路。(2)建立并完善了促进教师队伍合理配置与开发利用、促进优秀人才成长的系列规章制度,建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的“能讲、能做、能服务、高绩效”的湖南省优秀教学团队。培养造就了全国高校教学名师、湖南省高校教学名师、湖南省优秀教师各1人,湖南省学科专业带头人3人、教授2人、副教授新增10人,团队教师全部达到“双师”素质要求。

建成了集“教学、应用技术研发、社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创业体验”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和“机电技术创业园” (1)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新建、改建、扩建了一大批适应“六位一体”课程教学改革需要的校内实践教学场所。创建了既能满足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需要,又能基本满足相关专业群教学、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创业体验需要的“机电电子技术创业园”。(2)创建了华中电力监管局长沙电力监管所郴州“低压电工进网作业许可培训基地”、“郴州市电力人才培养基地”,开展了内容广泛的社会培训。(3)创立和完善了以课程项目、专业综合项目、生产性项目为基础,以多形式、多层次课外实践活动为补充,以顶岗实习为关键的实践教学体系。引进企业原材料和特殊设备,学生在企业技师和学院教师的共同指导下,按照产品加工工艺与流程,广泛开展来料加工等生产性实践教学,形成了专业教学系列产品。这种实践教学方式既解决了专业实训的设备、资金和效益问题,又使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得到了锻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零距离”上岗能力。

创建了“六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 (1)提出并实践了“六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改革模式。通过“六位一体”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学习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得到较大提升。(2)教学改革成果和成功经验在省内外得到推广应用。2007年,“六位一体”课程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首先在学院全面推广实施,并得到湖南省教育厅领导的高度关注与充分肯定,多次在全省职业院校领导会议上推介,2009年,先后两次指定我院院长在大会上作教学改革典型发言,省内外先后有十余所高职院校组队来我院学习交流。

丰富了专业教学资源 (1)提出了“以高职教育理念更新为先导,根据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和能力需求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实施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的教材建设思想。(2)编著出版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8种创新型系列教材、1种高职课程“六位一体”教学设计范例、5种专业核心技能模块化教学辅导教材。(3)基本完成了共享型网络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以素材资源为补充,以职教新干线为平台,将专业主干课程教学资源全部上传到职教新干线教学空间和精品专业、精品课程网络空间,满足了教学、培训、职业鉴定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为省内外同类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提供了借鉴。

提升了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 (1)专业的社会影响力逐步扩大,专业招生人数逐年递增,在校生人数由2006年的140余人发展到2012年的846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达到100%,对口就业率保持在85%以上,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远高于校内其他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2)面向行业企业的新技术培训卓有成效。专业依托校内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年均开展师资培训、职工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近千人次。(3)团队教师为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应用技术研究服务成效显著。近五年来,团队主要成员共主持国家、省、院级研究项目24项,其中,3项获国家专利,1项获国家软件著作权,1项技术通过省级成果鉴定,1项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铁道部高新产品创新铜奖,1项获广东科技三等奖。(4)取得了一批专业建设理论的新成果。发表专业建设研究论文共17篇。

创新点

实践创新 创建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省级优秀教学团队,造就了部级、省级高校教学名师、省级优秀教师各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3人;将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省级精品专业;创建了中央财政支持的教学实训基地、行业培训基地和区域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理论创新 提出了建设一支“能讲、能做、能服务、高绩效”教学团队、“四坚持、四突出”的专业建设理念;提出了“对接岗位设课程,对接实践抓教学,对接就业育人才”的课程体系和项目式、模块化教材建设新思路;实施了“六位一体”教学方式,构建了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在专业管理方面提出了以“六强化、六推进”为内涵的专业常规管理理念,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理念应用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

科研创新 经过4年的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共完成或主要参与完成教育教学与应用技术研究项目24项,其中,4项技术获湖南省科技成果鉴定,变形锌合金CONFORM连续挤压技术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获铁道部优秀成果铜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郴州市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项,获国家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1项。公开发表教育教学与专业研究论文43篇,编著出版了8种部级教材、5种校本教材、1种“六位一体”教学改革案例。

质量创新 近四年来,我院学生在省级以上职业技能大赛中获部级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获省级一等奖、二等奖各1次,三等奖2次;获省级就业知识抢答赛三等奖1次。

成果推广应用 项目建设研究的主要成果不仅使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受益,而且对全院各专业及省内外同类专业也有示范性作用。(1)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培养造就部级高校教学名师、湖南省高校教学名师、湖南省优秀教师的做法和经验在全校普遍应用,在全省有示范作用,在全国具有推介价值。(2)“六位一体”教学改革在省内外课程教学改革中有较大影响。教学改革的成果与经验多次在全省职业院校领导会议上推介,省内外十余所职业院校前来交流学习。(3)高职高专工作过程导向“六位一体”创新型系列教材被全国30多所高职院校采用,2万多师生受益;《电工基本技能》、《电气控制技术》、《机电设备故障论断与维修技术》等12门主干课程教学资源全部上网,对同类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具有促进作用。(4)团队成员开发的“义务教育督导评估系统”软件成为郴州市教育局教育督导评估指定使用软件,创造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良好的经济效益;为郴州市强旺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解决了“有色金属合金连续挤压加工”关键技术难题,获企业高度评价;沥青洒布车专利技术在郴州筑路机械厂推广使用,年实现利税近百万元;依托“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基地”、“低压进网作业电工培训基地”、“郴州市电力人才培训基地”每年培训社会进网作业电工近千人次,已经成为区域内行业技能培训中心。(5)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每年承办郴州市中职教师培训、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在郴州市职业院校中具有较大影响。(6)在国内外刊物上公开发表《浅谈地方性高职院校专业与企业的对接》等专业教学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论文43篇,在学术界有借鉴与促进作用。(7)引进企业原材料和特殊设备,利用课程实习开展来料加工,形成专业产品的实践教学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实训项目、资金、设备和技术等诸多矛盾,在全省乃至省外有较好的示范效应。(8)专业建设的各项措施在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稳中有升,毕业生供不应求。

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是国家及相关主管部门对于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行业办学与非行业办学创建精品(特色)专业的政策扶持与导向应当有所不同,因此,要进一步探索如何求同存异,既不降低标准和水平,又能促进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均衡发展。

二是教育主管部门、职业院校如何调动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建设的积极性,形成校、企、政三方联动的合作育人人才培养机制体制,打造专业特色需要进一步探讨。

三是随着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发展形势的变化,如何实现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有机衔接以及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方面的问题均有待继续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20.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57.

[3]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人才培养2011年度报告[EB/OL].[2012-03-28]..

[5]李军雄。地方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3):44.

[6]黄玲青。“六位一体”课程模式高职教材开发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36):124.

企业管理培训课程推广【第五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以技能培训为手段、安置就业为目的,积极开展家政服务人员业务技能培训,推动以城镇下岗人员、农民工为重点的家政服务就业安置工作,规范家政服务行为,提升家政服务质量,扩大家政服务消费,促进全市家政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二、培训组织与实施

市经贸委、市财政局和市总工会共同组成青岛市“家政服务工程”实施工作组,负责全市“家政服务工程”的组织实施工作。实施工作组下设综合组、考务组,具体组织培训、考核、办证、档案管理等工作。

(一)招生对象

准备从事家政服务工作的中国公民,男性16至55周岁、女性16至50周岁,持《健康证明》,均可报名参加培训。

(二)承办机构和企业

确定青岛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为我市家政服务培训承办机构;青岛市爱心大姐服务社、青岛多彩职业培训学校和青岛天虹职业培训学校为开展自主培训的大型家政服务企业。

(三)师资要求

高水平的师资是培训质量的保障。家政服务培训承办机构(企业),应根据专业设置加强师资储备和管理,配备不少于3人的专业教师队伍,授课教师必须具备本专业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要适应市场和消费者需要,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整体业务素质。

(四)培训内容

按照商务部《家政服务员培训大纲》要求,主要包括家政服务的职业道德、法律常识、安全卫生知识、礼仪习俗、家庭清洁、烹调、洗涤、家电使用、花卉宠物养护、老幼家庭护理等知识和技能,培训总课时不少于150课时,其中集中培训课时不少于80课时,自学课时不少于70课时。

同时,可根据市场需求适当增加调整部分专业课时,有重点的培训一批育婴、养老护理、医院陪护等方面的专业性家政服务人才。

(五)培训教学管理

1、开班备案。家政服务培训承办机构(企业)根据学员报名情况确定培训开班日期,备齐《培训开班审核表》(见附件1)、《培训学员花名册》(见附件2)、教学计划(包括课程设置和安排、考试主要内容等)、师资证明等材料,于开班前三个工作日向市经贸委提出开班备案申请,由市经贸委盖章同意后开始培训教学工作。每期培训班学员不少于30人。

2、培训教学。家政服务培训承办机构(企业)获得批准后,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及大纲组织开展培训工作,保证教学内容与《家政服务员培训大纲》要求相符。培训期间,要加强对培训学员上课出勤管理,认真填写《培训学员出勤簿》(附件3),每次组织学员培训不低于四课时,保证培训学员出勤率不低于培训总课时要求的80%。若因故需延时开课,当日上报市经贸委,待开课时间确定后,按程序重新进行申报备案。

3、鉴定考核。教学工作完成后,家政服务培训承办机构(企业:请记住我站域名)备齐鉴定考核有关资料,于鉴定日五个工作日前报“家政服务工程”考务组申请鉴定考核。鉴定考核工作于每月15日、30日各组织一次;如当期学员数量较多,可申请增加临时鉴定考核。基础理论考试由各承办机构(企业)自行组织,考务组统一阅卷;技能操作考试由考务组统一组织进行。

4、证书发放。鉴定考核结束后十五个工作日内公布鉴定成绩,基础理论、技能操作双合格的填写《申报办证花名册》(附件5),报“家政服务工程”实施工作组,由综合组颁发全市统一的培训合格证书。

5、安排就业。家政服务培训承办机构(企业)要确保在一个月内安排学员就业,就业合同期限原则上不得低于一年。学员与家政服务企业或消费者签订的合同,作为检查验收和资金拨付的证明材料备查。家政服务培训承办机构(企业)培训学员安排就业率不得低于95%。

6、检查验收。家政服务培训承办机构(企业)应在每月培训工作完成后,向市经贸委提出验收申请,并准备相应验收材料。在接到申请后的十个工作日内,“家政服务工程”实施工作组将按照《“家政服务工程”验收表》(附件6)有关标准进行检查验收,并出具《验收意见书》。

7、

档案管理。家政服务培训承办机构(企业)要将培训备案表、备案花名册、培训计划、大纲、师资证明(身份证复印件、学历复印件、职称复印件)、培训学员考勤记录、鉴定资料、颁证花名册、培训补贴申报、核拨资料等按期次归档,建立健全培训信息资料库。

三、资金拨付

按照《青岛市“家政服务工程”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市经贸委、财政局、总工会根据审核验收情况,及时拨付资金。

四、质量评估与监督检查

(一)建立内部质量评估考核体系,加强自我监督

培训期间,“家政服务工程”实施工作组将对家政服务培训承办机构(企业)培训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检,每班不少于一次,建立培训班抽查记录档案,认真做好记录。重点检查学员到课和教学计划、大纲的执行情况,了解学员对培训情况的信息反馈,对不按培训要求开班上课的,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对反映出的问题,督促家政服务培训承办机构(企业)限时解决。

(二)建立“家政服务工程”工作联系会议制度

“家政服务工程”实施工作组和家政服务培训承办机构(企业)每月中旬召开一次工作联系会。一是加强信息沟通,及时了解用工企业、学员对培训工作的反应和要求,改进和完善培训工作。二是研究掌握工作规律,探求改进工作方法,及时解决培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共同推动“家政服务工程”工作。

五、有关工作要求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

“家政服务工程”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实施“家政服务工程”不仅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解决当前就业困难,而且对提高家政服务业行业水平、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服务需求有着重要意义。家政服务培训承办机构(企业)要高度重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对各环节的管理,规范培训考核,不断提高培训水平,积极推动家政服务就业,将此项工作做实做好。

(二)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加强舆论引导

家政服务培训承办机构(企业)要在“家政服务工程”实施工作组的指导下,广泛利用报纸、网站、电视、广播等各种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和信息力度,增强家政服务企业、消费者、学员提高“家政服务工程”的了解和认知程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48 6244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