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论文范例 科研论文范例大全【实用5篇】
【导言】此例“科研论文范例 科研论文范例大全【实用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科学研究论文【第一篇】
一、借助教育游戏,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游戏对学生的吸引力来达到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越来越高,让学生的全面素质都能得到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以愉快的心情去上课,不要让紧张压抑的气氛围绕在整个课堂中,多创造轻松愉悦的上课环境,在讲解知识时应该注意为学生传授多种多样的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会使学生在课堂上更专注,在教师为学生讲解科学时,学生也才有学习科学的兴趣。另外,语言是教师教授学生知识的唯一武器,是知识传播的途径。在教学中,幽默的语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挖掘教材中的趣味性故事,加上生动形象的比喻,就会使课堂氛围得到良好的改善,进而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游戏化的实验教学
在小学科学的授课过程中,一些小的实验室必不可少的,学生通过做实验,可以提高对科学实验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加入实验课中。一般的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师都不注意学生的动向,实验活动吵闹烦杂,真正动手做实验的学生少之又少,实验课都如走马观花一样,讲讲就过,所以应加强这一方面的内容,把游戏加入到实验教学中,以游戏的形式来调节课堂的活跃性与积极性,让游戏带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参与实验的操作,提高学生在科学上的活跃度。例如,在讲解有关于物质在水中是如何溶解的这一知识点的时候,这一节的实验内容主要是将高锰酸钾溶于水中,观察高锰酸钾刚进入水时、搅拌之后、完全溶于水后这三个时段的现象。教师可以在做完实验示范之后,为学生加入比赛内容。比赛内容是学生要为在做完实验之后所看到的现象做描述,所描述的现象精确就能得到一定的奖励。通过这样的比赛方式开展的课程,会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全身心投入到实验教学中。
三、游戏化的小组活动
在通常情况下,做游戏时都会分组活动,而在上课时,也可以引用做游戏的方法,通过合理地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探讨与科学有关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小组的讨论来达到对科学问题更深切的了解与解答。除此之外,小组讨论的方法没有老师的严厉看管,可以自由发挥,这样常常会使学生感到愉悦,从而更热衷于对科学问题的探索,在不知不觉中,也更加热爱科学,更加喜欢上科学课。在各小组的讨论中,学生都有不一样的意见,而通过学生的讨论、协商、最后得出更精确的答案。这不但会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还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整体提高课堂的活跃性,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蚯蚓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观察蚯蚓的身体形态、颜色、爬行等特点,每个学生看待事情的方式都不一样,所看到的蚯蚓也不一样,通过小组的形式观察蚯蚓,可以使学生对蚯蚓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也对科学产生更多的兴趣。
四、总结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思想去禁锢学生,反而应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让学生对科学充满兴趣,久而久之,对科学的学习就会更加有效。把游戏加入到教学中,让游戏与小学科学相结合,可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使学生在科学这一条路上越走越远。
作者:朱新娜 单位:河北省迁安市第四实验小学
第2篇: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研究
一、科学教师素养的提高
科学的性质是源于实践,作用于实践的一门科学,而对于农村学校而言,学习科学的条件得天独厚,学生的日常生活、居住环境更贴近于自然,这正为我们更好地学习科学、探究科学、实践科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有利时机。我在科学教学中把握时机,拓宽思路,走出课堂,亲身经历,使学生在广阔的背景中观察科学现象,学习科学知识,锻炼科学能力,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经历,为学生日后乃至终生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把自己在农村学校科学教学中的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二、以丰富的素材对学生进行科学入门教育
三年级初学科学,学生的心理年龄和生活经验较低,但他们此时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对科学课报以极大的热情,同时也是形成科学学习方法的启蒙阶段。结合教材内容带领学生亲历自然,实地观察、亲自栽培、饲养等活动,取得真实可靠的第一手信息。如,在学习水生植物这一单元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校附近的池塘进行寻访,找到了有水生植物生长的水域,考察了路线和池塘周边的安全因素后,带领学生去池塘实地观察水葫芦、水花生、浮萍的生长状况和环境。学生兴致勃勃,十几分钟后我们来到了池塘边,学生惊奇地发现了生长在池塘内的各种植物,在教材中图片的比较下,大家很快就认识了水葫芦和浮萍,还有水花生。大家通过对比观察明确了这几种植株的外形结构特点,认识较深刻。这时有学生发现了问题,问:“老师,为什么水葫芦漂浮在水面,而水花生部分在水下,部分在水上呢?”这个问题的提出使课堂顺势进入下一个探究环节。师:“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要亲自动手揭开谜底。”每小组领取水葫芦、水花生、小刀等材料,这时小组开始剖开水葫芦膨大的叶柄,呈现在眼前的是较大的海绵体气囊,又拿起茎细叶薄的水花生,不约而同举起手:“我们找到了它浮在水面的原因了。”有的学生甚至提出水葫芦是带了“游泳圈”。但大家也不要小瞧水花生,它的茎也是中空的,也会有部分露出水面。学生还观察到芦苇、莲、菱等不知名的水生植物。通过本次野外观察活动,学生懂得了,他们也可以像科学家一样通过亲自观察、实验答疑解惑。只要用心观察,就会有所发现、有所收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又能培养学生愿意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和善于观察的优良品质。
三、建立开放性的科学课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科学课程要打破纯应试教育,真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广泛开发和利用科学课程资源,多途径给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这部分内容与农村生产劳动密切相关,我就和家长沟通得到帮助,选择到农户庭院中找寻科学的“印迹”。
(1)安排小组进行起铁钉、螺丝钉、大头钉比赛。
这时就会发现有些学生工具选择科学,动作熟练,也有部分学生工具使用不当,动作笨拙。完成后优胜组介绍经验,落后组查找原因。这一环节中正确使用工具很关键。
(2)师:谁的力气大,能掐断6号铁丝?同学们面露难色,可瘦弱的张同学不知在哪拿了一把管钳,自信满满的,难不倒我,不仅轻松掐断了铁丝,还说明了原理:省力杠杆帮了我。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3)找寻简单机械活动。
在农用拖拉机上找到了轮轴类工具:摇把,后箱安装了定滑轮;还发现了墙角边的木梯;不甘示弱的同学干脆在台阶上搭木板推独轮车;还撬动大石头;牛棚内还用上了铡草刀。用压杆井打水。大家可为是各显神通。最后同学们还一一说明了每种工具包含的原理。一堂大家动起来的科学课在普通的农户院内结束了。通过此次活动,让大家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具体而真实,我们的父辈们一直在运用着科学知识,提高了生产效率,工具的灵活运用也减轻了过繁重的劳动负担。
四、总结
科学只有与生产生活联系起来,并发挥作用,才能体现其价值所在,所以,科学课的教学要将学习、探究与实践相结合,而农村大背景下,为科学实践探究提供了广阔天地,只要教师善于选材,调动、引导、组织、帮助学生,就会实现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
作者:王凤兰 单位:吉林省敦化市官地镇中心校
第3篇: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现状与思考
一、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困惑
综观小学科学教学,尤其是农村小学特别是初级小学的科学教学现状并不容乐观:课程开设不规范,教学设施与教学材料不足,师资配备不尽合理,教师教学热情不高,教学活动不够规范。经调查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观念理念有偏差。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领导和教师仍然被传统的教育教学的旧观念严重束缚着,在小学都是把科学当作非基础学科(副课)。在日常的教学中,很多学校存在着挤课、占课现象,领导在管理上也不够重视,严重影响了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2.师资弱,不稳定。
从小学科学课程的任职教师方面,大多数学校的担任科学课程教学的教师中绝大部分是兼职教师。缺乏科学专业素质,属于“半路出家”。此外,多数小学科学教师很少受过任何的专业培训;科学教师流动性很大。
3.资源缺装备不足。
一种情况是,虽然为学校建设装备了小学科学实验室和相应的器材,但多数实验室大多只有一个,只能轮流上课;另一种情况是,初级小学校原来仅有的少量实验器材,也因仪器陈旧或者管理不善而损坏和丢失,没有及时添置。因此,要保证实验教学正常开展困难大,实验教学的开出率不高。
4.学校教学管理不到位。
学校对实验教学的管理措施不力,具体表现为实验教学的随意性较大、计划性不强。学校每学期、每周对实验教学缺少周密的安排,缺乏对实验教学的过程管理,实验教学全凭老师的兴趣。
5.实验教学华而不实。
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实事求是,但是,有一部分教师为了图省事,总喜欢统一的答案,听写并统一填写实验报告单。由于学生在操作过程、实验材料等方面的偏差会有不同的实验结果,不是认真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而是对不同的结果就进行轻易否定,使实验教学实实在在地走了过场。
6.教学程式化。
(1)是教学内容方面,深浅难易把握不够恰当。教材活动设置,操作有难度,尺度难把握。
(2)在教学模式和方法方面,不注意将书本知识与科学实践联系起来,忽视科学教育过程的复杂性,不通过科学研究来引导学生学习。而学生不喜欢小学科学课程则大多数要归结于比较单纯的上课方式,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很难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二、关于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一些建议和探索
综上所述,我认为农村小学科学的教育现状亟待改变,而且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提升科学课的学科地位。应该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实施课程管理纲要,切实认识到小学科学教学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严格执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开齐上足科学课时。认真利用一切条件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堂科学课,让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使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并形成浓厚的学习科学的良好氛围。
2.增加对科学教学的投入一方面,加强师资力量的配备,设立专职的科学教师,同时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提高科学教师专业水平;针对科学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我县科学教学现状和教师的实际,以及科学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可以定期对教师进行课程理念、专业知识、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另一方面,结合科学课程配置相应实验器材,学校定期进行更换和添置,同时检查师生的使用情况,使科学教学的实验不再流于形式。
3.抓好实验教学,提高实验开出率。实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作用是巨大的,认真做好小学科学实验,不仅有利于小学生更好地获得各种科学知识,而且对提高各个方面的技能和能力,培养学习兴趣与爱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拥有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观等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认真地抓好科学实验教学,是每个科学课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4.灵活选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1)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农村小学虽然没有城市优良的科学教育资源,但农村的孩子每天与鸟兽虫鱼为伍,与山川草木相伴,生活的内涵一点儿也不比城市的孩子逊色。科学课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联系他们的社会生活实际,发挥孩子们丰厚的感性认识来服务教学,充实教学内容。(2)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丰富科学课的教学途径。教师可以尝试在用足用活现有的教学仪器、设施的前提下,深入挖掘地方的物产资源,就地取材,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开展教师自制教具,发动学生制作学具等活动。(3)开展科学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外,到大自然中去进行考察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农村科学教师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5.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一个广阔、丰富、神奇的科学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化教育技术应运而生,互联网、多媒体、电子白板也走进了小学课堂,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农村初小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广播、电视等,为学生提供许多无法亲身体验的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
三、总结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善于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因素,广泛结合农村教育资源,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只有立足于农村实际,充分发挥农村有利的自然条件进行教学,才能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
作者:周光鑫 单位:甘肃省灵台县星火中心小学
第4篇: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学生正确学习习惯研究
一、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好习惯
通常情况下,小学生在科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更喜欢动手,在动脑方面就不够了。小学生在面对形形色色实验仪器的时候常常急于动手操作,却没有去想想每一实验环节的意义所在。因此小学科学老师要培养学生动手与动脑结合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在动手的时候动脑,帮助他们来开展科学探究,并养成思考的习惯,这样小学生才能在实验的同时透过表象看到本质。比如,教师在讲授小学三年级科学的《我们周围的土壤》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比如:土壤的构成物质都有什么?土壤的用途有什么?然后老师可以给每位学生发放一个放大镜、一些土壤和一小桶水,老师让学生准备一些白纸、一根木棍、一个透明杯子。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观察土壤。在观察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来做笔记,将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的问题以及在实验中自己的感悟都及时记录下来。这样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学生养成做记录的习惯都有好处。学生间通过自己记录的笔记还可以讨论他们遇到的问题,对于学生更好地学有益处。
二、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好习惯
小学进行科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是科学这门课程的学。科学教育通过引导学生科学探究来提高其科学素养,才能更好地实现科学教育的宗旨。可是,大部分学生并没有主动探究的习惯,虽然学生从能够讲话开始就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几乎没有父母会有意培养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大部分时候我们的父母会把答案完全告诉学生,而且还担心自己说的不够清楚。进入学校以后,大部分老师也是通过各种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会按照老师的教授来做,并没有进一步探究。慢慢的学生习惯了从老师和家长那里获得省力的知识,对于问题越来越缺乏探究精神。所以我们的小学科学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为首要任务,学生遇到问题不能依靠老师和家长,而是自发去探索去追寻问题的答案。比如:植物的根茎是不是在吸收水分?怎么才能证明呢?一个物体的滚动摩擦和滑动摩擦比哪个大呢?如何证明?学生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不应该首先想到去跟老师寻求宝珠,而是应该想到如何做如何设计一个实验来获得自己想知道的答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去探索并不是说就不需要老师了,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好引导工作。要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精神,才能让学生对于探究充满兴趣。
三、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教育中帮助学生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将为学生以后的科学学习和其他科目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是每位老师的责任,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鼓励学生探索,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
作者:母利萍 单位: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文村乡小学
第5篇:小学科学教学水平研究
一、研读教材,制定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及学生实际而制定的一种具体要求和标准,教学目标可以将教学目的更加具体化,教学目标会指引着我们教学的方向,更是一堂课的教学灵魂,它会成为判断我们一堂课是否有效的标准,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进行小学科学教学的时候,首先要确定好新课改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要把科学这一学科的教材研究透,并且准确无误地把握重点难点和关键,使教学中的总目标、分目标细化、落实到每一个章节中,还要考虑学生的基础差异,制定分层的目标。这样我们的教学效率才能有保证。
二、优化教法,发展创新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当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目标要求、学生学情、环境条件等因素灵活选择,可以考虑下列常用的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为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要创设和谐、平等、民主的愉悦教学情境,用导入问题的设计引发学生的思考,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教师要善于研究问题的设置,通过恰当的话题让学生能够考虑到多个为什么,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备课中要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为学生发掘更深层的知识。比如领着孩子们到阳光下,把水滴到他们的手上,一会儿就没有了,引发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2.实验操作法。
实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更能使学生养成动脑动手的习惯,使他们的实验技能得以提高,更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比如把装满水的玻璃罐放到零度以下冷冻后就会出现玻璃罐破裂的现象,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激起学生的探究的兴趣。
3.联想引导法。
联想是指通过拓展思维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展开丰富的联想,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去拓展思维。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的思维会动起来,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如酒精灯在被灭火盖盖上后为什么会自然灭?由此而联想到燃烧需要氧气,从而得出火的熄灭应该与空气有关的推测。
4.评价激励法。
评价体现在各个学科中,小学科学课具有探究为主的性质特点,在学生学习的时候评价就更为重要了。我们作为小学科学教师,要紧紧地抓住评价这一环节,让学生能够在积极的评价中发展能力。当学生有些新奇的想法时,不能给予全盘否定,而是应该给予积极的肯定,以欣赏的眼光对待学生的“别出心裁”或“与众不同”,要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出发点。
三、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已经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这是无可非议的事情了。特别是《科学》这门学科,它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一味地使学生游离于书本和黑板之间,既不利于开发学生的科学潜能与探究意识,又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科学课堂教学的本质。科学恰当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标。作为小学科学教师的我们要利用多媒体把视、听、说融为一体,把声、形、色、动态和静态安排在不同的界面上并进行组合兼容,使抽象、枯燥、单调的知识变成形象、生动的PPT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尽快进入我们所创设的学习境界中,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更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解决教材中的重点,突破教材中的难点,比如我在讲《叶和花》时,通过播放幻灯片把植物利用叶子制造食物的过程展示出来,学生很容易地就掌握了这一难点知识,更进一步地了解了植物叶子的光合作用。
四、总结
总之,在小学科学课教学过程中,我们科学教师只有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才能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科学课程的改革实践中,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使小学科学教学向着更有益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方向健康发展。
作者:张兴丹 单位:敦化市大石头镇第一小学
第6篇:新课改小学科学教学探析
一、以科学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主动性
作为小学科学教师的我们,就应改变以往“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转而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探究方式,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以此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比如,在学习《比较沙土、黏土、壤土的不同》这节内容时,我就将班里学生进行了分组,事先采集的三种土壤样本(每组一份)。每组提供工具: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笔,一个放大镜,然后,让各小组观察三种土壤,先用眼睛看,再用放大镜看,体会观察结果的不同,并根据观察结果,写1篇观察日记。这样,我通过让学生以科学探究的方式对教材内容进行学习研究,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主动性,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认识到,从图片上获取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才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二、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使学生感受学习科学的价值意义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课程要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科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鉴于此种理念的提出,作为小学学科教师的我们,就应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科学的价值意义,从而变得乐于学科学、喜欢学科学。比如,在学习《我们关心天气》这节内容时,上课开始后,我就对学生说:“同学们,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天气,你们有没有关心过天气的变化?看过天气预报吗?接下来,请你们自告奋勇地说一些你们曾遇到过哪些天气,在不同的天气里,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待学生阐述完自己的想法后,我继续说道:“天气的好坏,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十分密切,那么,今天这节课,就请大家跟随老师一起学习《我们关心天气》。”这样,我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科学的价值意义,从而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对本节内容的学习中。
三、总结
总之,在新课改之风日益推进的今天,我们必须严格遵循新课改理念,努力寻求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从而获得高效的小学科学教学课堂。
作者:曹桂娟 单位:辽宁省朝阳县根德乡中心小学
第7篇:小学科学教学探微
1.培养孩子敏锐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小学科学课是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其特点是有较多的科学实验,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操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意创设了良好的实验操作活动的氛围,从而达到实验的目的。作为小学科学教师我们要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去设计一些自己能动手的简单制作,如在教学《铃儿响叮当》这课时,有一环节需要自己亲自动手制作电磁铁。所需要的材料是一些日常生活中材料:铁钉、漆包线、两节2号电池、一些小铁钉或订书钉。同学们再按照课本上所说的操作方法,先将漆包线缠绕在铁钉上。在长线单中可能出现始终不按一个方向缠绕,就出现没有磁性产生的结果,同学们可以进行多次的缠绕进行验证,在一点也十分重要:“用砂纸把导线头磨光亮。”这样才能通电产生磁性,只要实践,就会成功。知识会深深埋在心中永远不能忘怀。在小学科学课教学,教师要让孩子们大胆的发挥,勤于动手,绝不能把理论强加在他们的身上,作为一个科学教师,应当抓住一切时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让学生动手操作,从做中学,在做中乐,在做中有所收获。
3.学会做好实验记录和课堂笔记
在科学课堂上探究活动中,合作小组成员往往进行相应分工,记录工作就由小组记录员来完成,但大多数学生喜于实验而轻于记录,记录便成了记录员个人的事,长此以往,学生将会漠视记录,懒于动笔,在对待科学问题上容易轻信他人,记录员记错、记漏也得不到及时纠正。既然培养科学记录也是科学课学习的目标,那记录就不是个别人的事,而是应该人人动手,都来记录。在每个小组中的角色要时刻更换,不要有固定的角色,还要知道做笔记和记录实验数据不单单是记录员的事,人人要做并且要做好,要把错的地方及时更正。课下小组之间要更具内容及时整理,当天的记录本加以整理,这样不仅能起到消化并理解课堂上所学的内容,有利于对基础知识的学习的巩固。
4.做好科学小实验
小学科学,是一门动手动脑相结合的学科,如果只停留在课本的理论层面,学生的思维也会长时间停留在同一水平的问题上,往往阻碍学生思维的充分展开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任何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都在于该事物所包含的内在矛盾,教师要能设计出激发学生认知冲突的实验情境,使这种认识冲突转化为推动教学过程不断展开的根本动力。教师要善于利用知识的内在联系,提出问题,揭示矛盾,激发学生不断探究的欲望,构建拓展的平台,为今后的学习开启窗口。课例: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我们似乎都达成了共识,书本的电路图也是这样的:电压表接在被测电阻的两端,这种电流表外接法。学生也都默认了。教师如果设计问题:这样的设计对电阻的大小是否有影响?可以让学生再设计另一组实验:电流表内接法,即电压表测电阻和电流表的电压。通过这样的探究实验学生会发现,两组结果是不一样的。学生的学习动力得到了催化,迫切想知道其中的原因。教师分析原因,我们一般在初中阶段将电压表的电阻当作无穷大,电流表的电阻当作零。同样,电流表的电阻也不为零的,它两端也有一定的电压,所以内接法时,电压读数偏大,因而电阻偏大。增加这一实验活动,不仅让学生思维上有一定的跨度,同时也为高中的后续学习开启了窗口。
5.总结
发挥实验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科学的自然观、科学态度的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做好探究性实验不仅是新课程的要求,更是科学课堂的基本内容。
作者:张欣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
第8篇:小学科学教学激教学探究
一、以情导学,发现创新的魅力
在教学中,笔者较多通过引入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这样做,学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科学探究的欲望。有了探究的动机,整堂课就能事半功倍。新的课程标准对于科学教学有着明确的要求,强调科学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探究式学习”为核心。而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用探究科学奥秘的求知欲来滋养童心,是学生品德形成和智力发展的有效载体,是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有效途径,能让学生的心灵世界充实,情感生活丰富,想象天地广阔。新课程所追求的理想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主阵地,师生学习、讨论、交流、合作的最佳场所。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如何才能使小学科学教学富有生机、充满童心童趣呢?笔者认为,要不断丰富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为学生开辟一条与他的生活世界交互作用、持续发展的渠道。我们应让学生走入生活,亲近科学,体验科技,在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中增长科普知识,发现创新魅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科学与人文的相融。
二、以趣激学,激发创新的意识
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这是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根本。这个月,通过和学生一起“做实验,谈发现”,我就很有感触。特别是《制作生态瓶》这一课。生态瓶是需要课后长时间观察记录的,一节课达不到教学效果,我就让学生把生态瓶放在教室里,并让各组安排好记录员。有的瓶里的泥鳅养了几天死了,预示着生态瓶的失败,于是学生及时调整生物及非生物的数量关系。也有的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联想到了自己家养的金鱼,在科技兴趣小组上提出:鱼缸能不能也像自然界中的生态圈一样,可以不用人工换水喂食?我表扬了他这个创造性的想法,并让他课后自己先思考有没有解决的办法。果然在下一周的兴趣组活动上,在我照例为大家讲解了《玩中学发明》的案例之后,这位同学受到了其中的“宠物自动喂食器”作品的启发,立刻想到要发明一个自动喂食金鱼的自净鱼缸,还说了他的简单构想。我提示他,可以将构想化成简图,并且附上一定的说明。他信心满满,对创新充满了希望。这次的教学经历引起了我的思考:对于科学实验,学生都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如何让学生更主动、积极地学科学?课后的分析、反思,兴趣组上的讨论、启发也相当重要。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学生的一个想法得到了同学、老师的认可后,他们就更有信心,就从内心深处打破了一直以来对于发明创造的神秘感和距离感。同时,这也提醒了我们要尽快地帮助学生打开这扇创新之门,为学生建设一个科技乐园。
三、以习助学,提升创新的能力
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从教育为人生的角度来说,教育要培养习惯是其中的重要方面。习惯的养成即自我教育的机制形成,这便是基础教育的任务。以这样的出发点来思考教育,提升科学课堂效率,能更好地将发明创造的思想贯通课堂内外,使创新成为一种习惯。在我校,科技发明制作兴趣小组活动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同学们都养成了分组学习、合作交流的习惯。每节课上学生都很感兴趣,有时候做完一个小制作之后,还经常与我讨论改进的方法。比如,完成了牛顿摇篮的装置之后,各小组就开始比赛,看谁摆动的次数多,他们自己研究出了摆球高度和摆动次数的关系,有的甚至开始自己增减材料,改进这个装置。大家都玩得津津有味!创新意识就这样慢慢地在学生心中萌生,创新能力就这样慢慢地得到提升。一天课间,五年级的一名学生对我说,他发现同学们上厕所的时间往往很集中,下课时一拥而上,男厕里常因排长队而起争执,这样非但不利于同学之间的团结,而且候厕很浪费时间。我问他有什么办法解决?他说想设计一种新型小便池,它有三个小便位,可以同时供三个同学一起小便,这样一来不用排长队,省时间;二来能节约用水,只要按一次冲水按钮,就可以冲干净整个便池;三来提高了空间使用率……我当即表扬了他,并且鼓励他把想法写下来,把简图画下来。事后,我向专家咨询了这个创意的可行性,并且进行了专利查新,发现目前还没有对此类实用新型洁具的研究。于是,我们便开始了对这项创新作品的研究,希望将来能把这项创新发明广泛运用于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惠及更多的人。
四、总结
综上所述,概括为古希腊哲人普罗塔戈说的一句话:“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枝需被点燃的火把。”当今社会,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很重视科技创新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视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学校科学教学工作者,应该在科学教学中坚持“学为中心”,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者:杨茜媛 单位:江苏昆山市玉山镇同心小学
第9篇:小学科学教学措施有效性分析
一、转变教学观念,将科学探究作为主要学习方式
以往小学科学教学课堂,教师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认为小学生年龄小、自学能力差,因此总是乐于采取对学生进行“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科学的乐趣与快乐,对科学的学习兴趣日渐丧失。《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是儿童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这将有利于保护儿童好奇心,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主动性。”鉴于这一课程教学理念的提出,作为小学科学教师的我们,就应该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将科学探究作为主要学习方式,即让学生作为主体,对科学知识进行探索和研究,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主动性。比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中“植物的生长变化”这节内容时,我让学生从家里带来了不同植物,课堂上,将学生四人分为一组(前后桌),向他们提出了以下问题:(1)你们都带来了什么植物?它们的种子是哪部分?(2)这些植物是在哪里生长的?为什么它们的家在不同地方?(3)种子是如何旅行的?能否给大家介绍一下?(4)你觉得种子里面会有什么?能否将预测结果画在记录上?(5)(给学生提供镊子和浸泡过的蚕豆种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蚕豆种子内部结构,你看到了什么?尝试画下所观察到的情景。(6)种子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萌发?然后,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对这些问题进行自主研究、合作探索,如此,既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还能使学生深入地理解和认识本节知识,为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打下坚实基础。
二、践行生活化原则,让学生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课程要从学生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所以,作为小学科学教师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再将科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分离,否则学生就体验不到科学学习的价值和意义,自然也就提不起对科学知识进行学习的兴趣,而是践行生活化教学原则,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和意义,从而变得乐于学科学、喜欢学科学。比如,在学习“我们关心天气”这节内容时,因为四年级学生对天气已有初步认识,于是,上课一开始,我就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能不能跟老师说说自己曾遇到过哪些天气?在不同天气里你的感受分别是什么?你有印象最深的一次特殊天气吗?有怎样的感受?还有,在好天气里,我们应该怎么办?遇到恶劣天气时又该怎么办?”听到这些问题,因为与学生生活极为接近,学生都你一言、我一语地积极讨论起来……这样,我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科学的价值和意义,为我们本节课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为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三、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
常规下的小学科学教学,教师常常把学生拘泥于封闭式的环境中,而小学生有着爱玩、好动的性格特征,且对于富有新鲜感的事物持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一味地让学生在封闭式环境进行循规蹈矩的课程学习,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科学学习产生厌倦和抵触心理。所以,作为小学科学教师的我们,除了每周固定于教室的课堂教学,还应适时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体现科学课程的开放性、灵活性,如此,既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参与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科学实践能力。比如,在学习“食物包装上的信息”这节内容时,虽然学生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但是对于食物包装上的信息却不会刻意去关注,于是,在学习这节内容之前,我就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项实践活动:放学后跟父母或者其他学生一起,到超市对食物包装上的信息进行观察,如名称、商标、配料、营养成分、保质期、生产日期、保存方法、含量、食用方法、地址等等,然后将这些信息记录在本子上。因为和以往课堂形式不同,学生都对这项实践活动表现出了浓厚兴趣,这样既能使学生意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还能提高学生搜集、整理知识信息和科学实践的能力,为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创造有利条件。
四、总结
科研论文【第二篇】
为了更好的提高我科室护理科研技术水平,提升护理人员科研意识,护理科研小组为开展护理科研工作做好如下计划:
一、护理人员科研知识培训方面
(1)了解科室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以及科研工作开展情况,探索护理人员对科研培训方面的需求,为大家提供信息支持;
(2)定期组织科室护理人员护理科研知识培训课,了解护理学术论文选题、论文编写格式、护理信息检索、投稿要求等;
(4)科室添加护理科研相关书本(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中华临床护理杂志等)为大家及时了解国内外护理学术发展提供方便;
(5)组织曾经成功发表论文护理骨干分享科研及论文写作经验,调动全科护理人员科研积极性。
二、具体要求:
(1)护士长每5年主持一项科研课题;
(2)高年资护士,主管护师每年至少发表1篇论文;
(3)低年资护士,护师每年撰写论文,每2年至少发表1篇论文;
(4)任护士期间鼓励学习撰写论文。
三、奖惩措施:
按要求发表论文者按医院相关规定加学分,优先享有外出学习、晋升等机会。并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
护理科研发展
随着社会和医学的发展,对护士专业照顾能力有了更高要求。护士的视野和护理能力要与时俱进,我们通过从各种途径不断学习,积极撰写论文来提高我们的护理能力和临床护理质量。近年来,我科护理新技术、新业务也在不断发展,在20xx年我科护士长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2篇文章,并成功申报新技术-----早产儿微量持续喂养技术、护士习盼盼也在核心期刊发表了论文,同时有多名护士正在筹备当中,争取明年年初能够发表。不过这点成绩是远远不够的,要继续努力。
护理科研的发展大大推动儿科临床专科技能的发展,促进专科护理人才的培养,提高了临床护理人员的素质。
科学研究论文【第三篇】
创新是恒久不变的话题,是获得一定有效结果的行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研究,是对新课程改革的一种传承和延续,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解放,是对现代科学教学模式的一种追从。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氛围;自主探究;生活情境;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知识与情感传递最直接的途径,是发展素质教育的最纯粹的场所。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人文素养及传统素养的一种传承,是对学生思维、意识、行为、情感的一种调剂。传统的课堂教学,在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目标上均呈现出单一趋势,此种形势使学生陷于被动,严重阻碍了学生主体的发展与教学效果的强化。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探究,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解放,是对新课程标准的一种延续,是对学生发展的一种重视。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维系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课堂教学的效果不只在于教师如何教,也不只在于学生如何学,还取决于一定的教学环境,以及一定的教学氛围。课堂教学氛围,是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综合心理状态的一种现实反映,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情感、认知、态度、行为的一种体现特征,是维系师生和谐关系的重要条件。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远近距离,可以激进低落的情绪,可以焕发师生精神,可以激发师生的内在潜能,可以端正师生的教、学态度,可以使教学活动井然有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清语文教学的本质并非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以教师的人格、性情等的传递塑造高素质人才。教师要注重自身人格在课堂教学中的直接影响力量,抑制课堂教学中的本我冲动行为,自行监控本体情绪,要以现实原则调节课堂教学矛盾,要以自身高尚的人格品质调控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还要注重课堂教学中语言、行为的修饰,要以幽默的语言和趣味的肢体行为活跃课堂气氛,以此营造轻松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增添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
二、创设自主探究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主体主动求知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主体性的挖掘与培养。所以课堂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主体,必须着眼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就要充分创设自主探究活动,以自主探究方式带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协同发展,以自主探究形式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挖掘学生的积极本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知识内容创设自主探究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发问质疑,鼓励学生自主研究揣摩,鼓励学生在主体意识的支配下个性化地挖掘语文知识,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主动探究中了解语文真实的深厚内涵,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达到情感的递增。教师要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行为基础上给予适当的引导与点评,要以激励性的点评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与能动性,以此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小学语文《小石潭记》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设计这样的自主探究活动:同学们,请你们先自行读一遍《小石潭记》这篇课文,然后请你们告诉我你们喜欢作者描述的这个小石潭么?请你们告诉我你们最喜欢文章的哪一部分或者是哪一句话,并告诉我何故喜欢?等等。通过这样活动的创设,激发学生认真读取文章,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以此实现学生主体潜能的有效激发。
三、创设贴切生活的课堂情境,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
生活是炼就知识的重要场所,是强化知识掌握的主要阵地,是检验与融合语文知识的力量源泉。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贴切生活的教学情境,就要以适宜教学内容与学生发展的生活素材为依据,以学生主体的情感升华为根本,以情境的强化效果为最终目的。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找取素材,将语文知识的教学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将静态的语文知识以动态的现实生活形式展现出来,以生动的生活情境转化枯燥单一的文本内容。例如,在小学语文《失物招领》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同学们,请问大家有没有捡到过他人遗失的物品?大家都捡到过什么呢?对于捡到的物品大家都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们踊跃地谈一下吧。以此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快速回想,引发学生思维快速运转,激起学生情感与语文知识的共鸣。
四、创设融合科技的现代课堂,拓展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延伸发展,信息技术以辅助支撑的形式走进课堂,以其栩栩如生的图文形式及形象生动的动画形式冲击学生的视觉与听觉,为课堂教学活动增添与众不同的魅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语文知识与信息技术优化整合,以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理利用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以信息技术的可听、可视形态激发学生参与求知的兴趣,以信息技术的直观转化语文知识的抽象化,以信息技术的生动转化语文知识的静态化,以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拓展语文教学的宽度,延伸语文教学的广度,让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更加意趣横生。例如,在小学语文《观潮》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形式向学生展示具体的浪潮景象,并让学生将所观影像与课文词句进行对比,让学生在身临其中感知潮水的奔流勇进,在壮观的景象中感知课文词句描绘的形象与生动。
五、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研究,要建立在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上,充分挖掘课堂教学中的亮点与关键点,注重学生主体各种能动性的综合培养,以生活与技术拓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以综合性、全面性的教学策略达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陈培旺 单位:固原市原州区西关小学
参考文献:
[1]金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科学研究论文【第四篇】
近年来,独立学院发展迅速,不少独立学院都设立了新闻学专业。与传统高校相比,独立学院在办学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都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以新闻学专业为例,独立学院即更加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以适应新闻传播实践的现实需要。从客观形势来看,目前新闻学专业人才供大于求,很多新闻媒体倾向于选择重点本科院校的学生,这使得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实习和就业的过程中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但现实的严峻恰恰是促使独立学院新闻学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的动力所在。独立学院新闻学专业在课程教学中,难度较大的是新闻学理论课程。现实的情况是,学生似乎对新闻实务课程更感兴趣,思想上更为重视,学习也更为主动,这主要是因为实践性课程有较明确的目标导向,学生能体会到参与感,并能在实践成果中获得满足感。而新闻理论课程参与度较低,无法使学生明显感受到能力的提升。面对这种现状,新闻学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随着新闻媒介传播格局的变化以及新闻传播领域对实践创新需求的日益迫切,独立学院在新闻学理论的教学过程中,应摆脱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求新求变,着眼于“理论促进实务,实务强化理论”,探索紧跟实际需要、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对此,笔者根据自己在独立学院的实际教学活动,谈一些看法。
一、独立学院新闻学理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生对理论学习有着畏难心理不少学生认为理论枯燥难学,“谈理论就头痛”,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一大障碍。这也许是独立学院的学生存在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解决的方法应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上。
2、部分学生认为理论无用一些学生认为,老师与其花时间讲授新闻学理论知识,不如传授几招新闻写作编辑技巧。他们渴望成为一名真正的新闻记者“冲锋陷阵”,却不愿意坐下来探讨“新闻是什么”、“新闻的特征和原则”这样的问题。一些学生不清楚理论如何应用于实践,他们认为理论是“纸上谈兵”,而不是“真刀实枪”地演练。殊不知,缺少理论指导的实践只能是盲目和肤浅的。没有理论功底,实践也难以企及一定的高度。“理论无用”这种观点的背后既有急功近利的心理在作祟,也归因于学生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认识不到理论对实践所具有的指导作用。
3、传统的“老师讲授要点,学生理解消化”的教学方法遭遇现实的尴尬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传统的单向式教学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的学生甚至游离于知识讲授之外,遇到有趣的内容听一下,感觉无趣便索性不听。在日益崇尚个性张扬的时代,学生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课堂的知识,而是渴望参与到课堂讨论当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再是绝对的权威,学生也不甘于充当单纯的听众,两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变得非常重要。
4、理论知识“学过就忘”,难以形成长久的印象一些学生在课堂上似乎理解了理论知识,但却无法灵活地将其应用于实际操作当中,于是形成了“理论实践两张皮”,时间一长,理论慢慢被淡忘。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视野狭窄,对现实问题缺少深度关注,思维方法存在局限性。
5、在理论学习中,缺少辩证和发展的眼光,缺乏质疑和批判意识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新闻传播实践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不少理论需要在时代的变迁中被赋予新的视角和内容。这一点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密切关注业界动态,为学生提供学科前沿的资讯,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启发,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
二、新闻学理论课程开放式教学的总体思路
所谓开放式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过程中,着眼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打破课程内容边界,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多种形式的课堂互动,体现出教学过程的延伸性和开放性的一种教学方法。开放式教学包括开放的教学环境、开放的教学内容、开放的互动探讨、开放的教学手段等。新闻学理论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掌握新闻现象和新闻活动的基本规律,理解新闻事业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新闻传播观,运用原理分析和指导新闻实践。新闻学理论课程虽然并不直接讲授新闻采访、写作、编辑技巧,但其重在培养学生的新闻观念和新闻素养,而这对于新闻实践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新闻观念和新闻素养的培养,不在于学生记住了多少名词和概念,而在于对新闻及新闻事业的本质和特点有清楚的认知和理解。这种认知和理解仅凭教师的单向讲授无法形成,它更多地依赖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体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吸引学生参与到对新闻传播现象和新闻实践的解析与讨论中,在讨论中掌握原理,在讨论中理清概念,在讨论中树立价值观。新闻学理论课程教学不宜从理论到理论,而应与新闻实践紧密结合。新闻传播领域的新现象、新课题层出不穷,大量鲜活的新闻实践案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新闻学理论中的原理和规律,而且能成为透视新闻事业的一面多棱镜,通过对各种“镜像”的分析,使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的社会角色以及社会责任,这对于新闻观念和新闻素养的培养无疑有着直接作用。
三、新闻学理论课程的开放式教学途径探讨
为了解决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教学改革中尝试了以下做法:
1、改革原有的案例教学法,鼓励学生寻找案例,创建学生案例库在新闻学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的使用是较为常见的。传统的案例教学法通常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具体案例,并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这种方法固然使得知识点的讲授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乐于接受,但学生仍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参与度不高。有时还会出现教师花了大量时间寻找或编写案例,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却只是昙花一现的现象,案例的价值未能充分挖掘出来。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了让学生自己寻找案例的做法。即鼓励学生在课后尽可能多地浏览各种新闻媒体,做个有心人,记录下那些具有典型意义或存在争议性的案例,然后拿到课堂上面与大家交流探讨。每次课都会预留一定的时间来作“案例交流”,学生提供的每一个案例经过整理后都会被汇总到学生案例库中。这种做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增强他们的信息选择、处理和分析能力,并将理论与实践有效地联结起来,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对现实的敏锐洞察力。例如,学生通过搜集国内外不同媒体对“神九”升空的报道并进行比较,更好地理解了新闻的客观性和倾向性等问题。还有学生反馈,通过这种方式,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看问题的角度更加多元了,对问题的思考也具有了一定深度。#p#分页标题#e#
2、创建网络教学互动平台,将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互联网已经成为重要的沟通和学习渠道。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网络教学互动平台具有便捷性、互动性、延伸性等优势。教师可将教学资源放置在网络教学互动平台上,学生也可借助这个平台与教师展开更灵活的互动。网络教学互动平台有助于学生从接受式学习变为自主式学习,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对课程提出疑问并进行在线交流,更好地实现了“教学相长”。笔者发现,学生通过网络平台提出的不少问题都对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启发意义。
科研论文【第五篇】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学校领导班子重视教育科研工作。
领导的重视,是学校顺利开展科研工作的前提。我校党政领导班子一如既往地把教育科研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还在时间、经费、教学设施等方面给予了保障,拨出专款作为科研经费,定期举办教育科研专题讲座,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还请专家对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做具体指导,使教师对科研的认识水平和知识水平不断提高。
学校领导走在科研的前列,以身作则。学校领导带头担任课题负责人,带动我校教职工搞课题研究。积极参与各类论文比赛活动,在各级论文评比中均获得好名次。詹漪君校长负责的省远程教育学会重点课题《高等教育大众化推进过程中电大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XX顺利结题,论文《县市电大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定位与思考》荣获省电大首届科研论文评比一等奖;宋德清副校长和张彩娟副校长都主持过课题研究,并全部结题,论文在各级评比中获奖。
“科研兴校”已深入人心,学校科研机构是使整体科研工作和课题研究实验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行政保证。我校在原来的基础上重新调整人员,根据教师不同的才能合理分工,XX年学校专门成立了科研信息处(原教学支持服务处),由一名副校长主管,设有一名主任,由一批热衷于教育研究工作、积极肯干的教研组长和教学骨干成为学校科研机构的主要力量。学校科研信息处负责学校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及指导各级课题的操作等。今年在学校迁入新校园,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下又增设了一名副主任。
二、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
为了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学校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为教师提供各类培训。如XX年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了论文交流,请了省市电大专家进行点评;XX年请了省电大科研处专家举行了论文撰写和课题研究的讲座;XX年组织了学校教研组长和科研骨干到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州电大)参观学习。现在全校教师的科研水平正在逐步提高。
三、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建立学习、研究制度。没有教育科研理论指导的教研活动,只能是盲目的实践,教研活动必须有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学校领导带头学习,坚持集体学和自学相结合的方法,鼓励教师关注教育动态,阅读教育著作,如学校组织学习了《第五项修练》,要求每位教师制订学习计划,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写心得体会。同时,为了让教师跟上时代的步伐,我校对全体教师进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校园信息化”培训培训,要求45周岁以下的教师建立自己的个人主页,开放教育的课任教师在完成教学辅导的同时,将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期末上交。
建立奖励制度。为了调动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我校把科研活动跟每年考核制度结合起来,对于积极参与科研活动者,学校还会在物质及精神上对其进行奖励,去年学校共奖励了近二万元。
建立档案管理制度。自XX年成立科研信息处以来,学校开始逐步将各科研成果的资料进行规范化管理。凡一年中教师的科研成果或获奖成果进行登记造册,同时要求教师提供复印资料二份、电子文稿,以此作为学校奖励的依据。另外,还在学校共享文件服务器上设有科研信息处栏目,专门存放有关的科研资料及各课题的相关资料。
四、积极参与论文评比活动
教师们在参与科研过程中,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学校每年都组织教师参与各类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也取得优异的成绩。三年以来,曾有54篇论文在省市电大评比中获奖,如詹漪君校长的论文《县市电大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定位与思考》荣获省电大首届科研论文评比一等奖,张彩娟副校长的论文在杭州电大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另有10多篇论文在萧山区科协和浙江省民办学校协会高教分会论文评比中获奖,如宋德清副校长的论文《专修学院党建工作重心前移的思考》获浙江省民办学校协会高教分会论文评比二等奖,陈懿伟老师的论文《基于web的考核系统的研究》获萧山区科协论文评比一等奖。学校每年都组织教师进行总结,颁发相应的奖状和奖金。
五、科研效果明显
学校从1999年开始创办校刊《萧山电大教育》,到现在已经出版了21期,共发表文章238篇,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校刊数量和质量均有较大提高。三年来学校共有57篇论文在国内公开发表,如詹漪君校长的论文《县市电大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定位与思考》、张彩娟副校长、冯凯等老师的论文发表在《中国成人教育》,宋德清副校长的论文《基层电大联合办学的实践研究》、汪敏里等老师的论文发表在《教育教学研究论丛》,吴信贤、姜红等老师的论文发表在一些大学学报中……。在研究中,教师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在各级各类论文评比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六、努力方向
1.继续创造性的开展形式多样的科研教研活动,不断探索符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以适应开放教育的需要。
2.继续加强对课题研究的指导与检查。积极争取各级各类课题研究,认真检查落实研究计划情况,严格把关,做到有检查有记录。
3.积极做好试点工作的典型经验的总结,写出总结报告。做好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
我校科研工作在上级电大的指导下,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以创新教育为主题,以课题研究为主线,开拓进取,不断提高我校科研水平,我校科研工作的明天将会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