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听课笔记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高三地理听课笔记5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高三地理听课笔记篇1

高三地理教学总结

魏小民

现就我个人的高三地理教学复习情况,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夯实基础,构建以主干知识为框架的知识体系

1、加强知识的归纳整理

重视复习基础知识,准确、全面掌握考点基础知识。知识是能力的载体,离开基础知识,能力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要准确理解每一个基础概念、基本原理的含义和限定条件,认真研读考试说明中的知识点,不以个人喜好来决定知识的取舍,更不能为了盲目地赶进度而放弃对某些知识点的复习。地理试题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非常注重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考查,要求学生能牢固地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强化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高考强调对基础主干知识的考查。所以,在复习中,我们必须抓住各部分的基础和主干知识,以主干知识为线,按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因果关系、逻辑关系把凌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从而形成知识框架,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知识更具价值。

二、重视地理能力的培养

1.培养地理计算能力。

用数字说明地理、描述地理,可增加地理的精确度,运用数字是研究地理不可或缺的手段。因此,学习地理要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如时间、日期、太阳高度、比例尺、海拔、气温、气压、人口增长、经济数据的统计等,都涉及到计算问题。地理计算实质是地理与数学的综合,是在地理原理指导下的数学运算过程,其中掌握地理原理是培养地理计算的关键。

2.培养读图分析和空间思维能力。

以图为载体考查地理知识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点,对考生运用图表获取地理信息能力的考察一直是高考的重点。在地理试题中,出现较多的图形类型有:日照图、模式图、等值线图、地理数据统计图(表)、区域地图、景观图和逻辑框图 等等。在复习时要求学生围绕地图展开,学会读图和用图,将相关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注重图文转换训练,从枯燥无味的图表中找出规律,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措施。

读图、用图主要掌握五点:①明了各类地图的构成和表达方法;②会从图中读出相关信息;③会用地图表达相关信息;④会判断地理区位;⑤会运用地图的直观性,解答抽象的地理问题。

3、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和地理表述能力。地理学科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地理学科注重对规律、原理的实践运用。在复习中,对于规律、原理不仅要加深理解,更要学会灵活地迁移应用。表述不准确也是高考中失分较多的一个因素,教学中,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尽量使用地理术语。三、二轮复习阶段地理课堂教学

1、回归教材。

通过回想教材内容,理清思路,适应高考。可以让学生从某一知识点出发,尽可能多地回想以前复习的内容,形成知识块。如从“降水”出发,想到其成因、影响因素及该因素对天气、气候、农业、工业、交通等方面的影响,还要想一些相关的练习,这种方法虽然零乱,但往往对应着考题,实用性强。

2、善于记录,“看”与“想”相结合

要善于记录、整理错题和典型题目,并经常翻阅过去分享的“高三地理听课笔记5篇”,要有针对性地看看学习过程中的错误类型,分析导致错误的原因,可以增强防范意识,避免重蹈覆辙。

3、加强课堂限时训练,重视审题和解题技巧的训练

(1)限时训练:习题训练时,要注意在精编试题的基础上限定答题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课堂上及时反馈,让学生学会读懂各种图表资料,巩固主干知识,掌握解题技巧。(2)做好解题方法的训练:选择题主要方法有比较法、排除法、图解法、计算法、分析法、联想法;综合题注重语言的组织方式,回答条理的清晰。对于一些可从多角度思考的地理问题,要从整体上把握,注意发散思维的训练。解题中注重加强一因多果、一果多因问题的研究,充分利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训练解题思路,提高应变能力,促进知识的迁移。(3)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具体做法有:慢审题,快答题。就是让学生一字一句地读懂文本材料和题意要求,一个图例一个注记地看清图幅内容,然后提取有效信息,并根据掌握的知识、技能、方法进行整合,形成答案,最后较迅速地规范书写。慢审题有两个作用,一是找出“题眼”,即解题钥匙,二是找出最有效的信息。

总之,高三地理复习中有法而无定法,只要我们紧扣考纲,立足基础,切实落实双基,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答题的策略意识,在平时的训练中,让学生多想、多思,在想、思的基础上,加强看和练的针对性,体现“平时是高考,高考是平时”的训练思维,对答题速度、答题规范做出严格要求,才能使学生适应高考,取得好成绩。

本文地址:http:///zuowen/

高三地理听课笔记篇2

浅谈高三地理复习的教学实践

浅谈高三地理复习的教学实践

刘兴兵

(重庆市奉节中学校)

摘 要:高三是高中最关键的一年,学生开始对之前的知识进行系统地复习,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地理作为高考的一个重要科目,怎样进行有效地复习是地理教师必须要重视的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制订符合学生的复习方案,让学生在地理复习中能够温故知新。

关键词:高三;地理;复习

高三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学生开始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总体的复习,但是如果将每章都复习一遍又太过繁杂,缺乏

复习的有效性。所以,地理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订复习计划,帮助学生学好地理,让学生在巩固学过的知识的基础上学到新的知识,让学生对地理有一个更深的认识。首先,教师要掌握地理考试中的重点、难点,对学生不太明白、不能掌握的知识点要重点复习,让学生对于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并培养学生的能力。本文主要论述高三地理的第一轮复习,找到适合学生的复习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

一、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因为对地理概念的不理解或者理解模糊,使学生在做题时往往会对题意产生错误的理解,从而与答案大相径庭,可谓“失之毫厘,差以千里”。对于这个问题,教师要让学生重点理解地理概念,并且对于容易出现差错的知识点,教师要带领学生将这些知识点进行重点复习,以让学生不会再因为这些简单的问题而失掉分数。有时候学生对于地理没有一个连贯的知识链,使学生在对地理

问题进行解答时,不能对问题进行举一反三。教师在对地理进行复习时,要注意对知识的整理,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形成一个立体的思维方式。现在学生缺乏的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但是高考题目一般都是考查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组织复习时要进行专门的训练,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三是非常重要的时期,教师不仅要找到学生存在的不足,还要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让学生能够全面地应对高考。

二、根据学生情况,制订复习计划

高三主要是对之前的知识进行系统地复习,教师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制订一个合理有效的复习计划,由教师主导学生进行复习,使学生以更好的状态备战高考。对于地理的第一轮复习来说,教师要有自己的一套复习方案。

首先,教师要有自己的一个复习计划,不能盲目地组织学生进行复习,要

注意时间的安排,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复习。然后,教师要根据考纲上的要求,明确要复习的范围,要仔细研究历年的高考题,对题目的调整和变动及出题的大方向进行分析,教师要把握好考题可能出现的知识点。

结合考纲和历年的考试题,教师要对教材做一个整合,将每个章节的重点列出来,让学生必须掌握,使学生打好基础,前期不要让学生去进行大量的习题练习,最主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有一个熟练地掌握,另外,就是要将这些知识点有一个整合,将具有关联性的知识点整理在一起,让学生重点理解记忆,在后期的做题中也会由一个知识点联想到其他知识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锻炼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和解题能力。同时,复习课也不能只是将这些知识按照教材的内容在给学生讲一次,教师要有自己的创意,让学生在复习课上能将这些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在制订复习计划时要和学生

多多的沟通,将学生不理解的知识点总结出来,同时,教师也要结合学生的考试试卷,对试卷中学生比较薄弱的地方进行整合。这种通过学生的学情,制订的复习内容能够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契合,教师这种有针对的复习方式,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地理水平,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复习效率。

三、在课堂上提高复习效率

第一轮复习比较重要,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全面的复习,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总结出的内容带领学生进行复习。让学生对教师的复习计划有一个更为清晰的了解,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对这些内容进行复习时,才能抓住重点,在解题过程中才会更好地解答,举一反三。这样也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对这些知识点有了更为深刻的记忆。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尽量多用图片,这样不仅会让教师方便教学,也会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点。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等值线图、饼状图、折线

图、地形分布图、地理示意图等等,有些内容背诵是非常多的,并且不容易记忆。所以,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整理成图表,让学生通过对这些图表的理解和记忆来加强对这些内容的印象,这样也会加强学生对图表的理解能力,为学生在以后的解题奠定基础,也使教师达到了教学的目的。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复习指导时,要努力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好的复习效果。

高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作为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有计划地帮助学生巩固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为以后的高考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陆良中。如何提高高三地理复习课中课堂检测的有效[j]。长三角:教育,2012(05)。

[2]丁佐明。浅谈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两个方面[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2(10)。

[3]卢中华。浅谈提高高三地理复习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原则[j]。新课程:上,2012(12)。

高三地理听课笔记篇3

高三地理复习课教学反思

[

我任教高三多年,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下面,结合高三地理复习课教学的实践,谈谈地理复习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虚心好学,不断提高地理教育教学水平

高三地理教学任务繁重,时间很紧张。而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状态不一,如何提高地理教学的实效性呢?

1、认真备课。认真参加高三教师培训、及市、区、校级教科研等活动;认真研究近几年高考文综卷“地理部分试题”,使高三地理组资源共享,从而提高地理教学水平。了解学生。针对班级的学生实际,如学习地理的基础和兴趣;高三入学摸底考试、联考、摸底、文综考试的成绩及试卷分析;学生学习地理的心态和方法等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有针对性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地理课的教学质量。认真做好反思工作。如反思每一次考试成绩的缘由(从自身和学生方面),并找到好的解决方法。可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是上好每一节地理课的最基本的前提。

2、精编习题。首先,让学生每人准备好“地理改错本”,教会并督促学生自己做好地理知识的查漏补缺和地理解题方法的积累。从复习资料《三尺讲台》中,挑好课堂的同步训练题,当堂巩固每节课的地理知识点。其次,精编单元检测题。选题范围是《三年高考五年模拟》、《中学地理教参》、《北京四中的地理题》中为学生挑选习题,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为“培优班”的学生选好练习题,做好“培优辅导”工作。可见,选好地理练习题,并训练学生,是夯实地理基础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地理成绩的一个途径。

3、用专题教学教会学生构建高质量知识结构的方法 首先,向学生讲明构建高质量知识结构的重要意义。即,从文综的考核目标和要求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历史、地理、政治各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从高考试题的命题宗旨看,“能力立意”:重在“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重在知识的迁移和重组。而结构性的知识易于迁移和重组。其次,用实例教学教会学生构建高质量知识结构的基本思路。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复习。

4、答题训练。在此环节,需要训练学生答题技巧和方法。避免不必要的丢分现象。如: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审题、做题、反思与总结);在答题技能与技巧上,训练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技能与技巧,训练学生熟练简答题答题的思路和方法,形成答题的基本模式(思维、应用、语言);同时,要学会使用标准答案。

5、做好考前冲刺阶段的工作: 考前冲刺阶段,“文综”进行了有重要意义的几次测试。老师及时地从综合的角度、学法辅导等方面,进行查漏补缺的工作。另外,此时期,学生的学习状态极不稳定。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有空或发现问题就要及时沟通,帮学生调节好状态,迎接高考。综上所述,只有学习,总结,地理教师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高考要求,才能不断提高地理教育教学水平。才能使地理高考成绩逐步得到提高。

二、把学生对地理学习的需要转化为兴趣并上升为动机则是提高地理成绩的着眼点。

1、教师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心理上的相容效应告诉我们,“教育对象只有先接受你这个人,才能接受你的观点。”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朋友式关系,才能让学生真正接受你指导的学习方法,提高指导的有效性。

2、地理教学的困难和挑战。高三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状态差异很大,基础参差不齐。地理教师遇到了机遇和挑战。如何让学生爱学地理呢?本人只有不成熟的点滴做法,愿意与感兴趣的同行一起探讨。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课后反思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一课的引入,我采用问题引入法。我先问学生:“你们看电视里的天气预报主要关心什么要素?”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有的说最关心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有的说最关注是晴天还是阴雨天,是大雨还是小雨;有的则说最关心风大不大等等。我接着问:“你为什么最关心这项指标?你知道什么样的天气属于灾害性天气(或气象灾害)吗?”这时多数学生沉默了,有个男生说:“气温太高或太低,风力太大,降水太大或很长时间都不降水,这些都是灾害性天气。”我充分肯定了他的观点:他实际上是把天气要素出现异常极端值的现象概括为气象灾害,分析的思路是完全正确的。我们之所以关注天气预报中的晴雨冷热,说明它们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如果它们出现异常,当然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不好的影响。但是,我们还应从国民经济生产的角度去思考同样的问题,即这些天气要素异常极端值的出现会对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对此,人类应该如何应对呢?本节课就是让同学们一起共同探讨什么是气象灾害?它们有何危害?人们应如何防御?

开始学习台风时,我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从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气流运动形式与形成的天气现象等方面比较气旋与台风,再结合99年14级台风下面袭击厦门时自己的所见所闻讨论台风的危害,并以列表的方式归纳出台风对生产生活产生了哪些灾害及其应对措施。同学们兴趣盎然,讨论热烈。大约七八分钟后,开始小组汇报,各组对“台风从本质上讲就是气旋,它是一个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这个结论没有异议,但对台风的危害的归纳却有不同说法,多数小组汇报时即将课文中的相关叙述加以要点化,如,“拔树倒屋、掀翻巨轮、破坏建筑物和通信设施、淹没农田村镇、破坏海堤等”,也有的小组谈到“破坏网箱养殖和滩涂养殖,摧毁路桥,摧毁渔船,造成停水停电,海上航运被迫停止,刮倒广告牌伤人”等等。在谈到应对措施时,同学们谈到了许多当年厦门市政府指导市民采取的措施。我这样启发:我们能否将台风的危害先粗略地概括为风灾、洪灾及其引发的瘟疫等三个方面,再将三个方面的灾害加以细化,这样就有了一个思维的框架。接着我要求同学们在课后完成两项作业,一是根据大家讨论的结果,每位同学改写或补充教材中的相关文字;二是书面回答1。“台风能发源于赤道洋面吗?为什么?”2。“温带地区会受台风的影响吗?”

由于降水形成的原因在前面已经学过,这里我只是提出两个问题供学生思考:一是除了台风外,还有哪些情况会引起暴雨?二是采取哪些措施可以减轻因暴雨而引发的洪涝灾害?这些措施对减缓旱灾和台风灾害有何作用?(用电子幻灯展示)我让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阅读课文“暴雨洪涝”和“干旱”。同学们很快看出“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和分洪区等”工程措施和“加强土地管理、建立预警系统、拟定应急预案、实行防灾保险”等非工程措施对减轻台风灾害、暴雨洪涝灾害、旱灾都是非常重要的措施。我问:“还有没有其他措施?”有学生回答:“植树造林可以涵养水源,减轻水土流失,减少河道淤塞,对于防涝防旱都很重要”。“非常好,这是一项重要的非工程措施,同学们可把它补充到课文中去”我兴奋地加以肯定。这时,我发表了自己对教材关于“如何应对干旱”的论述的“不満”:对于干旱,我认为应从水源的“供”与“求”两方面考虑。从“供”的方面看,由于长期不降水,表土干涸,土地龟裂,农作物严重抽水,因此必须植树造林、修建水利工程、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行水源的季节性调配或跨流域调水,以解燃眉之急;从“求”的方面看,要在不降低农业生产效益的前提下,设法减少农业的需水量,即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选种耐旱作物,改进耕作制度,改善灌溉技术,以缓解水源的“供求矛盾”。此外,建立预警系统、拟定应急预案、实行防灾保险等也是重要措施。

我的这番分析旨在给学生一个分析问题的示范,即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辩证地去分析问题,而且头脑中一定要有一个知识结构,不能简单地“硬背”教科书上的结论。

关于寒潮,我先复习了冷锋系统,强调强冷锋之后往往形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大风、雨雪和冻害现象。再要求学生仿照台风危害的归纳方法,边读教材边归类整理寒潮的危害,并思考我国南北方农业生产可分别采取哪些防寒措施。课后作业:

1、继续完成本节课内未完成的整理归纳工作。

2、上网查找还有哪些教材中未介绍的气象灾害。

3、上网查找气象灾害的应对措施。

课后反思:本节课是按照“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来设计的,坚持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从学生所熟悉的天气预报切入气象灾害的主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指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思考地理问题,在明确讨论主题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自由发言,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并设计了一个发动全体同学共同修善教科书的活动,以此激励学生树立自信、挑战权威,同时暗示学生教材不是不可逾越的真理,也不是学习内容的全部,只是学习的媒介。通过讨论,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科学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而促进合作学习,通过自读教材,归类整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教师富有逻辑性的分析讲解,向学生作了一个科学思维和规范表达的示范,以期使学生将这种思维方式和表述方法迁移到解决其他的地理问题上去。

本节课总体看,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小组讨论时虽然已经明确了讨论的主题,但在实际讨论中,仍有一些同学在谈到厦门那次强台风所造成的危害及其防御措施时,大谈自己亲身感受的细节,甚至跑题了。自由发言阶段,由于是不须举手的自由发言,有几个同学一直说,有些想说的同学没机会说。另外,尽管我已经强调后面发言的同学不要重复前面同学的观点,但却无济于事,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带着问题自读教材整理归类阶段,也有一些同学不会归类或不动手整理,只是在书上划线。问他为什么,回答是只要将来背住划线部分就可应付考试了。可见学生对学会学习是学习的重要目标没有清醒的认识。看来下次要结合考试来说明学会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因为试题的答案是难以在教材中找到现成答案的,而且为了促进学生思考问题的科学化和表述问题的规范化,在考试评分标准的制定中,除了知识点占分值外,知识要点的结构逻辑性也要占一定的分值。地理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反思

反思是一种自我评价, 是学生以自己的学习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 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学习方式以及学习结果进行审视判断, 从而分析、研究、解决存在问题的过程, 是一种通过提高学习主体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它注意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及进行反省、分析和总结, 找出存在的问题, 并及时进行调控学习和改善学习的策略。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总结学习的体验、体会和收获, 分析利弊得失, 并及时概括、提高为新的体验与收获, 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反思

学习活动总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 因此在学习某部分内容时, 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知识储备是否达到了活动所要求的程度, 包括对地理知识记忆的熟悉程度, 对知识本质属性的理解程度, 对知识的各种表达形式掌握的程度。在经历一些学习活动后, 要反思自己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这些新知识与自己原有的认识结构是如何联系的, 反思自己原有的认识结构有无欠缺, 若有, 这些欠缺是如何造成的, 如何尽快补救。如学习“俄罗斯”这一节后, 学生通过与“ 日本”所学内容的对比反思, 得出俄罗斯工业分布与原料、燃料产地有关。而日本工业分布与优良港口、海运相关。这越完善, 而且知识可迁移性越强。

二、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探究过程反思

在教师的引导下, 将学生带入知识再发现过程的教学, 让学生观察研究对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利用已有的知识, 经过深思熟虑对问题做出猜想, 提出自己的假设;设计调查或实验方案;实施调查或进行实验验证假设;利用各种形式交流得出科学结论等, 是探究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探究活动结束之后, 教师应要求学生尽力回忆自己从开始到结束的每一步探究活动, 开始是怎样想的, 走过哪些弯路,碰到哪些钉子;为什么会走弯路, 有什么教训可以吸取;自己的思考与老师或同学的思考究竟谁对谁错, 哪种方案最优;自己在一些思考中能否做某些调节, 为什么当时不能做出这些调节;自己在思考中有没有做出某种预测, 这种预测对自己的思考是否起到了作用, 自己在预测和估计方面有没有带普遍意义的东西可以归纳等, 这样不仅使探究课题的方案、过程直接得到了改进, 而且在评估和改进方案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 提高了相关技能, 为今后对类似课题方案的优化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三、要求学生对探究活动中相关的问题反思

若要避免“一知半解”式的学习, 必须将思维的触角伸展开, 在活动结束后我想应该..”等激活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如在学完“大洲和大洋”提出“关于地球名字我想应该..”在学完“美国”提出“对于乳畜带在五大湖附近我以为..”等拓展性的问题, 使学生带着问题, 带着探究的欲望离开课堂, 把对问题的研究延伸到课外, 既延长学生思维的时间, 扩大其思维的空间, 同时也暗示创新没有止境,探究没有尽头。

四、要求学生对学习中的认识、观点反思

“知识只有触及人的精神领域时,才会变得鲜活而富有生命。” 这一环节, 就是让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将所学知识与个人经验结合起来, 触及学生的态度与情操, 发展智慧, 提升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并非是虚无缥缈的, 应通过各种教学活动过程来体验、培养。如学完“中国气候”后,有的学生总结说:“冬季风在条件发生变化时, 可以形成寒潮。这说明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都在发展变化之中。”学习了“台风”后, 有的学生说:“台风有时对人们有益, 有时对人们有害, 因此我认为对待一个问题或一个人, 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要辩证地看问题, 要善于从不利中找出有利的方面, 还要从逆境中看到希望。”学生的语言虽然显得有些稚嫩, 对道理的感悟略显生硬, 但是它毕竟是有感而发, 说明使学生的思维有了质的飞跃。

高三地理听课笔记篇4

高三地理复习策略

进入高三,各个学科都已进入了一轮复习,学生普遍感到学习时间紧、任务重,所以心理压力就大。因此作为指导学生复习的教师必须采取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来缓解学生的压力,减轻学生的负担,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和备考能力。一轮复习是整个高三复习的基础和关键,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轮复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后续的复习效果,甚至决定着学生的高考成绩,由此可见,一轮复习的效果是非常关键的。那么如何才能使高三的一轮复习效果更好呢?下面我就从地理学的角度简单谈一下复习策略。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地理课程标准》,严格依据《地理考试大纲》,围绕《地理考试说明》,依托现行教材,认真分析近三年吉林省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并参考全国各地模拟试题,运用新的课程理念,全面夯实地理基础知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强化地理思维过程,学以致用,促进知识迁移,关注生活,拓宽学生视野,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题技巧,以适应新的高考形式和要求。二、一轮复习目标

(1)依据课标、落实考纲规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对主干知识进行网络构建。

(2)通过填图、绘图、用图,提高获取和解读地理图表信息的能力。

(3)认真审题、规范答题,形成一定的解题思路,掌握基本题型的解题方法。

(4)能用学到的地理原理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做到活学活用。

三、时间安排

从2013年8月初到2014年3月初,大约6个月的时间复习三本必修、两本选修和一本初中区域地理,时间紧、任务重。其中必修一自然地理用时较多,大约花费两个半月的时间,初中区域地理穿插在必修一和必修二中间复习,选修以学生自学为主。

四、复习策略

1、研读考纲,明确主干,构建知识网络,夯实基础

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是高考的常考点,因此在一轮复习时教师要分析考试说明,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以及需要达到的能力,对目标明确的考点要细致落实,对隐含的考点要适当挖掘,注重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复习不是对已学知识的机械重复,而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加工过程。通过知识的横向对比和纵向拓展,对基本知识进行重新整理和归纳,帮助学生理清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构建学科知识网络着力体现学科知识的整体结构,从而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各个知识点。对于重要的知识点,比如气候、农业生产、工业布局、城市区位等学科主干知识,要作为复习的重中之重,要集中时间和精力来讲清讲透,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2、加强图表训练

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包含了大量的地理信息,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利用图表资料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逐年在加强。但是在高考中,很多学生不能提取图中有限信息或对图表信息理解不透进而失分的现象也很普遍,所以在一轮复习时必须加强图表训练。如何从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是有规律可循的,在复习时,要通过多种类型图表的训练,培养学生如何观察图表上的基本要素,掌握各种图表的阅读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图表信息提取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规范答题

在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的习题训练中,要格外注意学生解题技巧的训练,注意养成认真审题、规范答题的习惯。审题时要细心,关注每一条有效信息,找出关键词,必要时用下划线标注。注意一不看错题,二要看全题,三要审准题。在答题时,要使用规范的地理术语、正确书写,答案要有条理、尽量保证准确、全面。通过适度的答题训练,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规范学生的答题技巧。

4、关注生活,理论联系实际

现在的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试题,很多题目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作为命题的背景材料,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因此,在一轮复习时要关注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运用所学的地理原理分析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做到活学活用。

总之,高三地理复习是一个连续而且艰难的过程,尤其是一轮复习,需要学生坚强的毅志。只有采取恰当的方法,缓解学生的压力,引导学生稳扎稳打、脚踏实地,才会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底,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

高三地理听课笔记篇5

通过一学期的复习实践,我觉得多从高考对地理知识、能力的要求上反思教学活动,不断探索改进、优化教学环节,可提高第一轮的课堂复习效果。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命题者往往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为重点的试题。试题具有时代性、基础性。所以在复习中,应注重立足基础、加强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掌握和运用,并注意提升学生能力的教学。

我们知道夯实基础不是简单地重复记忆知识。在复习中,我们一方面要注重对基础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建构知识网络,弄清内在联系;同时还要注重对地理成因、地理规律、地理演变的归纳和总结,避免死记硬背。不同类型,复习侧重点也不同。

在自然地理复习中,一些重点基础知识,如地球运动、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和运用、各种日照图的判读、大气运动、气候、洋流、等值线等内容,地理原理和规律性都较强,复习时要侧重对地理原理、规律的理解、归纳和总结,同时联系实际举例分析,并配有针对性的练习进行训练。在试题讲解时,重视解题思路的训练,调动学生积极动手动脑以加深理解,突破难点,夯实基础。

在区域地理复习中,要掌握某国家或区域方面的知识,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其位置、范围、地形,然后分析得出气候特点,进而得出当地的植被、水文、土壤的分布规律;再通过这些自然特征推导出该区域的农业、工业、人口、城市、国土整治等社会经济特征。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在学习时,注重寻求知识间的纵向联系,进而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

从近年高考试题分析可知,有关地图的分值越来越大,地图类型形式多样,越来越复杂,这是学生最为棘手的问题,为了提高学生对地图的掌握和熟练程度,利用区域空间定位判断法、区域特征分析法等方法来巩固地图基础知识,提高能力是不错的选择。由于高考试题提供的地图形式多样,要做到以不变应万变,需借助于一些重要的经纬线、海陆轮廓形状、山脉、河流等地理事物。所以在复习中,我们要求学生常看地图,手不离图,尤其要掌握重要经纬线穿过的大洲、主要国家、主要地形区、主要气候区、主要城市、热点地区等。并记住各个地区大的山脉、河流及某区域的轮廓等。这不仅夯实了基础,做到胸有成图,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在人文地理复习时,引导学生在多看书,熟悉掌握课本知识要点、考点的基础上,理清教材的脉络、主要思想,多思多想,多总结,并结合实际、例题进行运用,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一定要遵纲守本,不留死角,配合《名家指路》练习册,一课一练,夯实基础,关注差生。同时,加强知识的纵向联系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提升综合能力。

48 20189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