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初中语文教案推选与解析汇聚【实用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精编初中语文教案推选与解析汇聚【实用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初中语文教案推荐与解析【第一篇】

1.理解、积累“惶恐、荒僻、滞笨、愧作”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老王的“苦”与“善”,把握他的性格特点。

过程与方法

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老王这个人物身上,理解他的爱心、善心、同情心,品味作者的仁爱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2.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领会从文章语言及人物刻画中渗透出的爱的博大。

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让你难忘的人吗?嗯,有同学说他们的爸爸妈妈,还有同学说他们的邻居。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知道你们遇到过让你难忘的人。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写作者对她的邻居的怀念,让我们一起走进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学生通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3.了解作者简介。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1)作者一家对老王怎样?具体表现在哪些事上?又表现出他们具有怎样的品质?

明确:送水,车费减半;送钱先生去医院,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临终前还给“我”家送香油和鸡蛋。作者一家尽力帮助老王,给他钱救济生活;女儿给他买鱼肝油治好了夜盲症。这些事情表现了杨绛一家人与人为善、厚道仁慈、知恩必报的美德。

(2)这篇课文叙述的事情较多,作者是怎样组织的?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编排。开头三段写老王的基本情况,按逻辑顺序编排,一是职业,老王的谋生手段;二是生理缺陷,老王谋生的困难;三是居住条件,这是前两点的结果,收入少,生活就苦。下面的内容按时间顺序安排,回忆与“我”老王的交往。

(3)作者夫妇已经很关心老王了,为什么还在结尾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明确:作者愧怍自己作为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的、应有所同情、有所宽容的人,却没有理解他们的高贵品性,甚至连感觉也没有,就那一点感动也是在他死之后才有的;作者的愧怍还因为人家在生命最后时刻来关顾自己的时候,却没有感觉,没有感动她的惭愧、她的内疚集中在当时自己只对人家病态的外貌描写有感觉,而对人家崇高的内心没有感觉。从这个意义上说,才可以理解杨绛为什么全文都没有什么描写,偏偏到了老王最后送鸡蛋来的时候,大大的描写一番,而所写的相貌又是那么的丑陋,令人毛骨悚然。政事他的丑反映出了他的病情十分严重,同时又反映出他对别人的无条件的,丝毫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健康状况。

(4)老王是怎样的形象?

明确:老王是一个车夫,是一个穷苦的劳动者,他孤苦伶仃,却朴实善良。“我经常坐老王的三轮”中以看出老王是个车夫。他生活艰难,居住在“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几间塌败的小屋”里。虽然老王的日子过得很艰苦,但他依然惦记着我们,在他在病危之际,亲自来谢谢好心人。

(四)拓展延伸,理解难点

在社会生活中,应愧怍的仅是作者吗?这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呼声?

出自

对不幸者、卑微者要持一颗爱心,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同情他们,关心他们,多给他们以善心,这样一来社会就更加发展和文明了。(平平淡淡中孕育着真情,平平凡凡中折射出人性的真、善、美。一个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让我们为老王喝彩!为老王那颗金子般真挚而诚恳的心喝彩!)

(五)小结作业

试以老王为第一人称,改写文中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这一部分。

初中语文教案推荐与解析【第二篇】

a、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b、学习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c、体会山市的形成(是以什么为顺序的?)及神奇壮丽的幻境(山市的变化是迅速还是缓慢?)。

d、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道理。

:反复朗诵,积累文言词语。

探究山市形成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

一、导入(展示几幅海市蜃楼的图片)。

提问:你见国这样的景象么?你知道它是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

提示:在夏天,沿海一带或沙漠地区,经常可以看见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远处事物的影像,古人无法解释,误认为是大蛤蜊吐气形成的,因此,就称为海市或海市蜃楼。这种现象,有时人们在山区也可以看到,人们就称之为山市(出示课题)。

二、介绍作者、作品:投影补充、

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早岁即有文名,但屡应省试皆落第,七十一岁才补为贡生。他用数十年的时间写成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白居易在香山/欧阳修六一欢/李清照号易安/王安石住半山/苏轼爬东坡/李白采青莲)。

作品:《聊斋志异》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作品近500篇,以短篇小说为主,此外还有散记特写、随笔寓言等,主要写鬼狐精怪的故事,也收录一些奇特的事。构思奇妙,语言生动。

三、指导朗读:

3、齐读课文一遍。

四、理解课文:

1、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画下能解决的句子。

2、四人小组交流疑难句子,合作解决。(未能解决的全班交流)。

3、山市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是以什么为顺序的?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这表现了山市的变化是迅速还是缓慢?)。

4、山市的具体变化如何,画出描绘的词语?

5、请学生以这个过程,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以图画或语言的方式展示自己脑海中的山市。

6、再次朗读课文。

五、探究山市形成的原因。

开头,我们提到了海市蜃楼,这种奇观古人是无法解释的,才有了大蛤蜊哈气而成的想象。可我们现代人已经懂得了它的科学道理,你知道么?(课后查阅资料:参考高中物理第二册191页)。

六、布置作业。

1、课后朗读课文。

2、课后课后查阅资料。

初中语文教案推荐与解析【第三篇】

教学目标:

1.了解本单元的课文的内容及组文主题。

2.明确本单的学习目标。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看到第二单元。

生:齐读。

二.师:读完单元说明,我们可以发现第二单元仍以春生为主题组织课文。选文也同样。

兼顾诗文,兼顾古今,兼顾中外。

但探讨人生的侧重点却不同。第一单元主要是从生命的角度探讨人生的。这点从2、3、4、课都有反映。本单元主要是从理想和信念的角度来探讨人生。

《理想》是一首哲理诗,打种种比方,用种种意象,阐述理想对于人生的决定意义。《短文两篇》中的〈〈行道树〉〉借行道树的形象表达无私奉献的'人生信念。〈〈第一次真好〉〉则通过两个事例抒写人生中对第一次的体验。

〈〈人生寓言〉〉选了两则,〈〈白免和月亮〉〉一文,通过叙写白免在拥有了月亮后反而引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感,告诉我们好事也可以变坏事的道理。而〈〈落难王子〉〉说的则是坏事也可以变好事——多愁善感的王子因落难面变得坚强起来。

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向世人敞开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她认为要成就一番事业,目标必须始终如一,要坚忍不拔,满怀信心,勤奋工作。

〈〈〈论语〉十则〉〉是1篇文言文,全都是人生格言,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

三.师:那么学习这个单元要完成那些学习任务呢?,请举手回答。

四.师:本单元与上一单元有延续性,所以本单元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中前两点与上单元相同:

学习目的:1。内容上:理解课文的主题,联系自已的生活,体验人生。

2.阅读方法上:提高朗读能力,做到音准,入情。

3.阅读方法上: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这点其实我们在第一单元已有涉及,比如我们在上第三课短文两篇时曾比较过〈〈蝉〉〉与〈〈贝壳〉〉写法上的不同:〈〈蝉〉〉欲扬先抑,〈〈贝壳〉〉则直入主题。

4.基础知识上: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点也与一单元相同,而且每个单元都有这一点)。

五.作业:预习第六课《理想》。

初中语文教案推荐与解析【第四篇】

1.抓好学生的书写习惯。老师不仅要在习字时间进行必要的巩固训练,更要在平时强调、要求,抓出成效。

2.狠抓基础知识落实。学生错别字较多,词语解释、翻译等问题(特别是文体常识)的解决只能靠落实,但一定要注意科学的方法,首先要给学生讲清意思,切忌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对于易错的词句,老师一定要加以强调,反复落实。

3.要广阅读,多积累。学生每天应不少于半小时的阅读、积累。在进行阅读训练中,教师要针对不同文本,注重对解题规律、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和训练,要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必须要掌握的解题步骤、解题规律、方法和技巧。

4.加强对学生写作的指导。利用学生中的范文给学生讲解写作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并让学生通过日记、随笔等写作练习,在多看、多练、多比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老师们关键要在重视、指导、讲评(批改)、坚持上下功夫。

通过上面对语文教学建议的分析讲解,希望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对语文考试的进行,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

初中语文教案推荐与解析【第五篇】

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2、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3、《氓》的情节和主题。

1、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

3、《氓》是一首叙事诗,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

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领头的羊,共产党是我们的领路人。”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

《卫风氓》是一首叙事诗。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氓》在回忆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比兴手法的运用,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诵读时要注意,《诗经》是典型的四言诗,它的节奏韵律非常明显,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注意一些重点字词的注音和解释。

《氓》是一首叙事诗。叙事诗有故事情节,在叙事中有抒情,议论。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手法,请一位同学说说故事情节。 全诗分六章,第章十句(十个分句,可分成五个复句)。

第一、二章追述恋爱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劝氓“无怒”;“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是一个热情、温柔的姑娘。 第三五章追述婚后生活。

第三章,以兴起,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第四章,以兴起,概说“三岁食贫”,“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情节)恋爱婚变决绝 (章句)第一、二章第三、五章第六章 (诗句)秋以为期无与士耽亦已焉战 载笑载言士贰其行 至于暴矣 (基调)热情、幸福怨恨、沉痛清醒、刚烈 诵读全诗,要安排好抑扬顿挫的语气语调,反映情节发展的节奏,表现女主人公感情的基调。

1、回忆和对比 《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忆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对比。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我”纯真、热情。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更突出的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氓,婚前婚后也形成了对比。婚前,“氓之蚩蚩”,婚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凶暴起来。在恋爱、生活的对比中,女主人公还认识到了有恋爱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从痛苦的经历中等到了教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尤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她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她清醒、刚烈的性格特点。

2、《诗经》开创比、兴手法 《氓》中第三四章用了兴的手法。 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又桑叶鲜嫩,不要贪吃桑葚。这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诗意是相连的。 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 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

初中语文教案推荐与解析【第六篇】

3、领悟作品语言,感受鲁迅先生独特的语言魅力。

对比手法的运用及作品的内蕴

领悟学习作品独特的语言

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研讨、总结

幻灯片

一课时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几个学生分别从不同方面对鲁迅作了介绍,我们今天就来再次领略一下鲁迅的博大的胸襟与坚强的斗志。打开课本,翻到第六课。(板书:雪 鲁迅)

二、学习文章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划出不理解的生字词,查字典词典解决。(出示幻灯片上的生字词)(博识、处子、粘结、粘连、消释、褪尽、凛冽、旋风、旋转、脂粉奁)

下面找一位学生来朗读一下这些字词。

2、把握文章结构

听录音朗读,看看作者共写了几个地方的雪,段落层次应怎样划分。

(板书:江南的雪 朔方的雪)

3、理解文章主旨

作者在《雪》这篇文章当中写了江南雪与朔方的雪,那么作者是怎样对它们进行各自的描绘的呢?又是怎样地把它们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下面我们就具体来探究一下这些问题。认真阅读课文,运用圈点勾划及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以下问题,每个小组任选一至两题。(出示幻灯片)

(1)诗中所表现的江南雪与朔方雪的美,有怎样不同的特色?

(2)江南雪的“美艳”具体表现在哪里?作者从哪些角度表现朔方雪的形态和气势?

(3)关于江南雪和朔方的雪,作者是怎样将它们联系在一起的?

(4)写江南雪和朔方的雪与表现作者思想倾向有什么关系?

小组内分析讨论,而后派代表进行发言。

(1)(2)之后:你们能不能把描写江南雪与朔方雪的有关句子朗读一下?

(4)之后:齐读最后两段。

4、教师小结:

本文作者对江南雪与朔方雪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江南的雪是温润的美,但不长久,相比而言,作者称赞的是在孤单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北方的雪。我们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既欣赏到了优美的江南雪景和壮美的朔方飞雪,又从中感受到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因此,这篇散文诗不仅是一支不同凡响的雪之绝唱,更是一曲响彻云霄的人的精神的赞歌!(板书:博大的胸襟 坚强的斗志)

三、品味语言,感悟鲁迅的文章风格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的语言确有他的独到之处,让我们一起来讨论下面的几个问题,感受鲁迅语言的魅力。(出示幻灯片)

(4)第四自然段中的“但是”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讨论之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所有的文字都是为文章的主旨服务的,我们在平时的作文过程当中,也应学习鲁迅的这种严谨的文风,注意语言的运用。

四、拓展延伸

以前我们也学过不少关于雪的诗歌,请大家回忆一下,说出几句有关“雪”的诗句。

五、课外练笔

学习了鲁迅的《雪》,我想同学们一定对雪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吧。课余请以“雪”为话题写1篇作文。

六、板书设计:

雪(鲁迅)

江南的雪 滋润美艳、优美 怀念、向往衬托朔方的雪 独立不羁、壮美 赞美、追求(博大的胸襟、坚强的斗志)

初中语文教案推荐与解析【第七篇】

17船。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船的演变,体会人类的智慧和科技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独立识字。

2以读为主,逐段阅读,扶放结合,引导自学、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从船的演变,感悟人类的智慧与社会的发展。

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对未来的向往。

重难点、关键: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船的演变。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17船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3学习课文1、2自然段,认识船演变的最初阶段。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如果让你出去旅游,你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为什么?

2学生发言。

3教师小结导入新课。

4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默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读读、记记。

2分段指名读课文。

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4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5指名强调识字重难点。

(1)字音。

棍喷稳舰扁。

(2)字形书写。

喷舰。

6回到课文,同桌合作练习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找一找:船的演变经历了哪几个变化?

四学习课文的确1、2自然段,了解船的发展变化。形式。

1具体指导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文中介绍了船的哪几种发展形式。

各有什么特点。

(3)朗读这段。

2小结学法:默读课文——找出船的发展形式——弄清各自特点——认真读文体会。

3学法导读,放手自学第二自然段。

独木舟:又快又安全,可以放东西。

配船桨:走得更快。

帆船:借助风力跑得快。

五总结课堂,初步感悟。

1学生齐读课文1、2自然段。

2说说:你从船的这些演变中,体会到了什么?

3设问,引导课后自学:接下来,船的发展又经历哪些变化呢?请大家课后继续读文,并查找有关船的其他资料。

4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7船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继续学习课文的内容,了解船的演变。

2体会人类的智慧和社会的发展。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与探索欲望。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各种船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出示文中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并扩词。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导言: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船的几种发展形式,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二学法导读,自学课文3——5自然段。

1回忆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1)指名介绍学法。

(2)教师强调:默读课文——找出船的发展形式——弄清各自特点——认真读文体会。

2同桌合作,运用学法自学课文3——5自然段。

3独立填写自学反馈表。

船的发展形式多样。

特点。

体会。

4指名反馈:展示、介绍表格中填写的内容,评议。

(1)船尾大轮上装桨:轮子转动就能走。

(2)蒸汽机带动轮桨:速度更快。

(3)原子能发动机:大、先进(客轮、货轮、军舰。

油轮、潜水艇……。

5总结感悟。

(1)教师引读板书内容,加强感知船的演变过程是日益先进。

(2)思考、交流:从船的演变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人类的智慧与探索;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创新。

(3)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三拓展激励,结束课堂。

1拓展:说说你知道哪些船?向大家介绍介绍。

2激励:正是因为人类的聪明才智、不断探索,才使得船从一根树干演变成为今天豪华的客轮、庞大的货轮,威武的军舰,神奇的潜水艇。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相信同学们也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加上勤奋努力,为祖国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3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8祖冲之。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祖冲之对科学的执著与探索精神。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独立识字。

2以读为主,抓住重点字词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祖冲之对月食的执著探索和研究。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

重点、难点、关键: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祖冲之对月食的执著探索和研究。

课时划分。

两课时。

18祖冲之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读通课文,学习文中生字、新词。

2读好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3学习课文1~~3自然段,了解祖冲之对月食发生的时间的研究。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月食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认识人物。

板书课题介绍祖冲之。

二读通课文,学习文中生字词。

1学生自由轻声读文,并标出段落序号。

2从文中找出本课生字新词,读读认认。

3分段指名读课文。

4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5认读生字词。

(1)字音。

资证州置剩准。

(2)字形。

敲剩。

6同桌互读课文。

三读好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学生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

2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祖冲之的一件什么事?

3指名反馈,评议、补充。

4学生根据提示,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

(1)祖冲之研究月食发生的时间。

(2)祖冲之用事实向人们证明月食是自然现象。

5指名分段,评议。

(1)第一部分;1——3自然段。

(2)第二部分:4——6自然段。

6男女分段比赛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体会祖冲之对科学的执著探索。

1教师导言:祖冲之是著名的天文学家,在这1篇课文中主要讲他研究什么呢?(研究月食发生的时间)。

他为什么想研究月食发生的时间?又是怎么研究的?结果呢?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的2——3自然段,边读边想。

3交流。

(1)研究的原因:人们的愚昧——发生月食慌作一团,认为月食不吉利。

(2)研究的过程:刻苦认真——翻阅、分析、研究、验证。

(3)研究的结果:清楚月食发生的原因,准确推算月食发生的时间。

4指导朗读。

五总结课堂,设置导读。

1谈谈:读了课文1——3段的内容,你对祖冲之又有哪些新的了解?

2学生发言。

3教师导读:祖冲之经过努力准确地推算出月食发生的时间后,又是如何让人们相信月食是一种自然现象呢,请大家课后继续读文、思考。

4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8祖冲之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继续学习课文,体会祖冲之对科学的热爱与执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与探索欲望。

教具准备。

课前观察月亮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出示生字卡,学生开火车认读并扩词。

2说说:人们刚开始是怎么看待月食的?祖冲之又是如何去研究月食发生的时间的?

3学生齐读课文1——3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体会祖冲之对科学的热爱与执著。

1导读:祖冲之又是如何让人们相信月食是一种自然现象呢?

2学生自由读4——6自然段。

3交流。

(1)人们的愚昧,不相信月食是自然现象。

(2)祖冲之对月食的胸有成竹,对科学的坚信与执著。

4分角色读书4、5自然段。

5结合朗读,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坦然、处置、皓月当空、灯火辉煌”——体会祖冲之的平静,及当时环境与月食现象的反差,感悟科学是不容置疑的。

6学生读6自然段。

7引导想象:众人为什么全呆了?你知道他们当时的心里回想些什么吗?

8学生自由发言,体会:愚昧的人们面对真实的科学难以接受又不得不接受的心里。

三总结全文,拓展了解。

1学生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2谈谈:学习这篇课文的收获。

3拓展延伸,了解月亮的变化。

4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9看门人的魔镜。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安东尼制作显微镜的认真、执著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独立识字。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朗读、感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安东尼的认真与执著,勇于实践探索的精神。

2体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重难点、关键:

1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安东尼的认真与执著。

2引导学生培养各自的兴趣爱好。

课时划分。

两课时。

19看门人的魔镜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读通课文,学习文中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的大意。

3理清文章段落,学习课文本、1、2自然段。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实物显微镜。

教学过程。

一观看实物,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显微镜,学生认识。

2说说:显微镜有什么作用?

3你知道显微镜是谁发明的吗?

4介绍安东尼,导入新课。

二读通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教师导读:那安东尼是怎么发明显微镜的呢?大家自读课文。

2教师出示有关阅读要求。

(1)正确朗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

(2)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读读记记。

(3)找出你不理解的词语,想想问问。

3反馈生字学习情况。

4分段指名读课文。

5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理解段落。

1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引导弄清题意。

(1)“看门人”指的是谁?

(2)“魔镜”指的又是什么?

3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谁的一件什么事?

(主要讲了安东尼由于自己的爱好,用玻璃磨制镜片,经过反复实践研究,制作成了显微镜,看到了各种微生物,因此闻名欧洲。)。

4学生根据提示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1)第一部分:1、2自然段。简介安东尼第一个看到了微生物。

(2)第二部分:3、4、5、自然段。安东尼由于自己的爱好,用玻璃磨制镜片制作成了显微镜。

(3)第三部分:6——12自然段。安东尼用显微镜看到了各种微生物闻名欧洲。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认识安东尼。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说说:读了课文,你对安东尼有了哪些了解?

3小结,引导感知安东尼身份的平凡与看见微生物的伟大。

4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五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9看门人的魔镜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继续学习课文,体会安东尼制作显微镜的认真、执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培养各自的兴趣爱好。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文中生字新词,开火车认读。

2全班齐读。

3说说:第一个看见微生物的安东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二、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体会安东尼制作显微镜的认真、执著。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3——5自然段。

2思考:

(1)安东尼有什么爱好?

(2)安东尼是怎样制作显微镜的?

3交流。

(1)安东尼的爱好是磨制镜片。

(2)安东尼由于自己的爱好,很快学会了用玻璃磨制镜片这门手艺,他心灵手巧,磨制出比芝麻大一点点的镜片,把镜片镶在铜片或银片里,并为此做了个架子,装上两个平行的镜片,就做成了一架精美的显微镜了。

4从中你认为安东尼是一个怎样的人?(心灵手巧、勤奋向进)。

5有感情的读3——5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体会显微镜给安东尼带来的影响。

1提纲导读,合作学习。

(1)认真默读课文6——12自然段。

(2)安东尼通过显微镜发现了什么?这些发现给安东尼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3)说说;从中你认为安东尼是一个怎样的人?

2交流。

(1)了解显微镜下的发现,体会安东尼制作显微镜的认真、执著。

a安东尼通过显微镜发现了什么?

b指名读7、10、11自然段,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认真、执著。)。

c安东尼是通过怎样的观察才成为第一个看到微生物的人呢?学生读6自然段。体会安东尼的认真、执著。

d抓关键句,体会安东尼的认真、执著。

“他喜欢把自己观察的东西放在显微镜下几个月,仔细看上几十次、几百次。”

(2)感悟显微镜下的发现给安东尼带来的成就。

指名说说这些发现给安东尼带来的成就,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齐读课文第8、9、12自然段。

有感情的读12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深刻感悟。

1学生齐读课文内容。

2说说:从安东尼制作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过程当中,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的?(认真执著、勇于实践、不断探索。)。

3谈谈;读了课文,你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4教师小节。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用玻璃制作显微镜。

19看门人的魔镜人类的眼睛更锐利。

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20海底世界。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独立识字。

2抓住课文的中心句、抓住段中重点词句来理解朗读体会,了解海底世界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与物产的丰富,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2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重难点、关键。

1体会海底世界的特点。

2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理解、感悟课文内容,体会写法。

课时划分。

两课时。

20海底世界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学习文中描写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的部分。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内容,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海底世界的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几幅大海的图片,引导欣赏,感受美。

2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词语来形容大海的美。

3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试读课文。

2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3交流。

4通过刚才的朗读,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三找出中心句,把课文分为三部分。

1哪一句最直接概括了大海深处。

初中语文教案推荐与解析【第八篇】

读下面几个同学的议论,然后回答1-4题。

甲:现在市场上刮起了称"王"、称"霸"风。好像称上了"王",称上了"霸",产品就能压倒一切,天下第一,我看这种做法对市场未必有好处。

乙:还别说,这事我也见了不少。面有"面霸",鞋有"鞋王",就连咱中学生复习资料都整出了个"考王"。

丙:人家这样做不过是一种促销手段,市场经济嘛,我看这事也没啥不可以的。

甲:你说得不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是这样。"王"和"霸"可不是自封的。

丁:你们几个纯粹是吃饱了撑的!哪条规定说不让称"王"、称"霸"来着?市场上还有叫"王中王"的呢!

甲:称"王"、称"霸"是一种虚假的宣传,这是一种自封权威的做法,本质上是欺骗消费者,这是法律上明文禁止的。

丙:不要说得那么严重,能把产品卖出去就行呗!

乙:那可不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是呀,称"王"、称"霸"也不符合中国人民谦虚求实的美德,广大消费者心里都有一杆秤,不是你说啥就是啥!

1.他们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两处横线上分别填上有针对性、有说服力的话。

3.根据谈论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甲和__观点一致,其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和__观点一致,其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有一句话不得体,请在原句下面用横线表示出来。

[分析]。

1.答此题应注意区分论题和论点。

论题不同于论点,它们之间有质的区别,论题是作者提出来要进行论述的问题,并不表明作者的看法;论点是作者对提出来要进行论述的问题发表的见解和主张,有作者的看法,比如:"怀疑与学问"、"做学问必须善于提出疑问",前者不表明作者的看法,只表明作者要论述的问题,是论题,后者表明作者的看法,是对论题发表的看法,将二者区分清楚,答此题就比较容易了。"他们争论的焦点"即本文的论题是:靠称"王"、称"霸"的做法来推销产品是否正确。

2.答此题应注意填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和说服力,仔细读本文不难看出,甲是针对丙的,乙是针对丁的,甲处应针对丙的看法提出反对意见,说出"不对"的理由;乙处应针对丁的错误观点说出称"王"、称"霸"的危害或进一步揭示其本质,此题无唯一答案。

3.通过答上题已经明确甲和乙观点一致,其观点可用文中的话来回答,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即:称"王"、称"霸"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或称"王"、称"霸"是一种欺诈、违法的行为;或称"王"、称"霸"毒害市场,有损消费者的利益。丙和丁观点一致,其观点可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即:称"王"、称"霸"有利于促销产品;或称"王"、称"霸"不违法,别人管不着。

4.语言得体是本题考查的内容,得体即说话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身份、年龄、文化修养、职业),说话方式(直言、婉言),场合(喜庆、哀愁、严肃等),而本文中有一句话说得不得体,缺乏礼貌,即"你们几个是吃饱了撑的。"。

48 2050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