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心得体会范文与感悟【精彩4篇】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心得感悟(篇1)
要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只有紧紧围绕战略定位,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全力营造人才发展最优环境,夯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人才根基,才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提供人才支撑。
厚植成长沃土,营造良好环境。高水平创新人才成长需要良好的环境,就像植物需要阳光、空气、水分和土壤一样。良好的环境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的关键所在。如果一个区域、一个地方大环境好,集聚的人才就多,留下的高手就对,人才成长的就快,在自身领域作出的贡献就大,事业发展就会跟着蒸蒸日上,反之,人才没有良好环境的滋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难以激发,本地的事业发展会举步维艰。因此,必须下大力气营造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完善科学的管理机制,为高水平人才创造参与竞争的公平机会。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用人观念,进一步完善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任用和激励机制,保证人才在竞争中始终保持优化状态。
突出人尽其才,搭建干事平台。若想让高水平创新人才发挥出自身最大潜力,充分彰显才华,就一定要为其提供人尽其才的干事平台,让潜力有地方激发、才华有地方施展、活力有地方迸发。人才只有放在合适的岗位,才能得到充分尊重,发挥最大作用,创造最大价值。实现人才使用效益最大化,必须突出人尽其才,始终坚持以事择人、按岗选才,全面了解人才的工作经历、学习能力、德才实绩、专业特长、性格特点与兴趣爱好等,通过对人才“学过什么、干了什么、擅长什么”的全面掌握、通盘了解,增强人岗匹配度,力求把最优秀的人才用到最合适的岗位上,也让高水平人才到自己心之向往的舞台上施展。
注重拴心留才,做优人才服务。“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常言道,留人不如留心,留心才能留人。要想让人才心无旁骛地贡献才智、施展才干、创新创业,关键在于贴心服务。倘若只有金梧桐,凤凰即使飞来了,还是会飞走。有些地方留不住高水平人才,归根结底就是服务没有跟上、没有做到位。做优人才服务工作,需要建立各级领导干部联系人才制度,通过一对一联系、定期谈心、定点交流等方式,认真倾听人才的心声,随时了解人才的所思所想所盼所难。聚焦人才最关心的问题,对人才多关心、多支持,切实解决人才面临的事业进步、子女教育、治病就医等现实问题,帮助人才更快转化成果、更好地落实项目、更全面地了解情况,让人才安心工作、专注事业,最大限度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聪明才智。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心得感悟(篇2)
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坚忍不拔的定力,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九字铿锵有力,蕴藏着担当、创新、坚韧的“精神密码”。
坚定“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担当。科技事业在党和人民事业中始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在疫情防控、民生发展、国防科技等领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大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实践充分证明,我国自主创新事业是大有可为的,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大有作为的。广大青年和科技工作者一样,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是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需要时刻铭记党的殷切希望,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不负盛世、担当作为。
坚持“察势者智,驭势者赢”的创新。党的__确立了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目标,__提出了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离不开“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的创新精神。面对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带来的一系列新机遇新挑战,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拓荒牛”精神,在平凡的岗位当中不断创新与进取。
坚守“攻坚克难,集智攻关”的韧劲。在“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的钱学森、“为祖国隐姓埋名28年,贡献全部才智和精力”的邓稼先、“为让中国人吃饱饭而奋斗”的袁隆平等伟大科学家身上,我们深刻明白巨大的科学成就来之不易,凝结着不畏艰险的勇毅、坚持到底的韧劲和倾其所有的奉献。迈上新征程,我们越发展壮大,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会越大,面临的风险挑战就会越多,必须坚守“攻坚克难,集智攻关”的韧劲,为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打下坚实基础。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心得感悟(篇3)
重要文章《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进军指明了战略方向和行动路径,提供了根本遵循。
从“科技自立自强”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党中央把握时代潮流、立足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科技工作者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是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一代,是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己任,勇担自主创新重任、解决创新发展难题的“生力军”。广大科技工作者尤其是青年科技工作者要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把人生理想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中,当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排头兵,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
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科技报国之志。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百业待举。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等一大批中国科学家放弃海外优越的生活条件,冲破层层阻力、克服重重困难,毅然回到祖国,缘于他们的坚定理想信念、拳拳爱国之心、赤子之情,成为建设新中国的栋梁。“禾下乘凉梦”的袁隆平,以“一粒种子”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一株青蒿”拯救万千生命的屠呦呦,不顾肝脏中毒一心只为找到对抗疟疾的有效药物;“天眼之父”南仁东,一生为国造重器,踏遍乱石密布的喀斯特石山……中国科技事业的每一个里程碑都刻满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新征程上,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奋进力量,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敢于挑战“无人区”、勇于攀登“新高峰”,奏响“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时代最强音,不断砥砺科技报国的初心和使命,在科技创新中建功立业,书写人生精彩华章。
扬科学家精神,磨砺科技创新之能。科技创新需要创新人才,需要人才创新,人才既是科技发展的领路先锋,也是科技发展的坚实后盾。任何一件精益求精的科技“匠品”问世,科研事业的长足发展都离不开科技工作者的迎难而上、自强不息。“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一“潜”30年、“农民院士”朱有勇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糖丸爷爷”顾方舟以身试药,以子试药……“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这十二字科学家精神内核,既是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价值取向,也是广大科技工作者自身发展的要求。青年科技工作者要主动挑大梁、当主角,以“一辈子全心全力只干一件事”的恒心毅力安心致研,用实干托举梦想,把自己的奋斗和努力与国家的发展、时代的脉搏紧密联系在一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当仁不让地肩负起科技兴国的重任,以科学家精神为坐标,瞄准“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磨砺、涵养“大国工匠”之能,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增强创新自信,走好自立自强之路。科技创新的前沿永无止境,科技创新的前景鼓舞人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科技自立自强愈显其重要性,增强自主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而科技创新没有捷径,走好科技自立自强之路,是一种使命,也是一种责任。从山河破碎到团结统一,从积贫积弱到全面小康,从问计求索到自立自强,科技创新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神舟”飞天、“蛟龙”入海、“嫦娥”奔月、“墨子”传信、“北斗”组网、“天眼”巡空、“天问”探火……近年来,一大批重大创新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照亮民族复兴之路的充分体现,彰显我国科技创新巨大潜力,提振科技创新信心。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要砥砺“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的勇毅担当,以创新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跑好接力长跑,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当树青年旗帜,在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里,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赶考”力量,乘势而上,大展宏图。我国自主创新事业是大有可为的!我国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是大有作为的!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心得感悟(篇4)
5月28日,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坚忍不拔的定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四个面向”,既是新时代科技创新的目标方向,也是广大科技工作者肩负的使命责任。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贡献中国智慧。科技创新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源泉。当今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世界既需要中国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也需要中国科技工作者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发展科学技术必须拥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敢为天下先,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争取更多原创性成果,从而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潮流,抢占全球科技竞争先机。科技工作者只有胸怀“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豪情勇气,坚守“见人之所未见”的战略眼光,潜心钻研、求真探索、开拓创新,才能最终脱颖而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不断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立足优势谋新机,对标先进补短板,抢占科技创新高地,努力建设科技强国;要大力激发首创精神、创新潜力和创造动力,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的前瞻谋划和统筹布局,围绕“卡脖子”技术问题,持之以恒推进原始创新;要不断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立足自主创新,促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更高起点上提升我国创新实力,牢牢把握科技创新的战略主动权。
面向经济主战场,推动科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实用性是科技工作的首要属性。科学研究除了探寻未知,也要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科技工作者必须具备将自身科研实践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奉献精神与现实情怀。要抓住科技创新这一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解决科技创新和产业需求脱节问题,形成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拉动科技创新的正反馈效应,打通从科技强到国家强、从科技事业发展到国家全面发展的通道;要善于运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技术成果改造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使其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加强创新创造与民生改善需求对接,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让科技创新成为人们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源泉。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找准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只有看准方向,才能行对路。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与国家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是科技工作者成就科学事业、追求职业理想、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然选择。科技工作者只有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放在首位,使科技创新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需要、人民的利益同向同行,才能让科技创新始终走在符合国家核心利益和重大需求的康庄大道上。要自觉响应祖国的号召、时代的呼唤,将个人事业追求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紧密结合,以源源不断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回报祖国、人民的重托与期许;要瞄准“卡脖子”技术,全力打好科技重大专项突围战、攻坚战,加强联合攻关,加快突围进度;要坚持问题导向,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在重点领域抢占前沿高地,抢登科技制高点,下好战略先手棋。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增进民生福祉。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乎国运。科技既能够提升人的生活品质,也可以让人的生活更美好。科技工作一旦脱离对人的关照,背离对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将失存在的意义。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就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既体现了科技工作的人文关照和价值取向,也是党中央“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在科技领域的理论阐述和现实反映。科技工作者要以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济世安民的信仰信念、护佑生灵的使命意识,做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忠诚卫士,努力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将增进民生福祉融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光辉事业之中,实现科技工作应有的社会价值;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不畏风浪、直面挑战,勇于创新、顽强拼搏,让越来越多的前沿科技成果为健康中国助力。
“国家有需要,人民有需求,我必全力以赴。”广大科技工作者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中坚,是党、国家和人民可以依靠、可以信赖的战略力量,务必把握“四个面向”要求,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坚守“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初心使命,以赤子之心、拳拳之情投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努力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再立新功。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心得感悟(篇5)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深刻阐述了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为加强科技强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指明了方向。
科技自立自强,是各种风险挑战的“定海神针”,赢得可持续发展竞争优势的“制胜法宝”。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需要长期坚持、久久为功。全体党员、干部、科技工作者要深入学习领会关于科技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心怀“国之大者”,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举旗定向、打桩筑底,蓄满“源动力”。
坚持党的坚强领导,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为科技自立自强举旗定向。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高度重视科技工作,从“向科学进军”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从“两弹一星”成功研制到神舟十四号“飞天”,实现了一大批重大成果和科学技术“从0到1”的重大突破,科技实力迈上一个新的大台阶。历史和实践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科技创新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政治保证,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转化为创新效能是科技自立自强的有效途径。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性,全体党员、干部才能擎起精神旗帜,把准科技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举国之力推动科技自立自强,通过集中攻关让科技创新与时俱进,最终实现建设科技强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目标。
下好“先手棋”,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为科技自立自强打桩筑底。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是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提升基础研究水平,是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法宝”。下好基础研究的“先手棋”,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是一场“科学马拉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全体党员、干部、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久久为功,助力打造科技创新资源聚集的“洼地”和科技创新策源的“阵地”。加强基础核心领域的创新能力建设,为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提供重要设施保障;坚持问题导向,在瞄准基础研究前沿和关键领域的基础上,紧盯重点、难点、节点,勇于攻克“卡脖子”技术;准确把握科技攻关的内涵、特征、规律,着力提升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能力,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
培育多元创新主体,建设科技创新高地,为科技自立自强蓄满“源动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重点是培育多元科技创新主体,关键是靠人才。为科技自立自强蓄满“源动力”,需要全体党员、干部,助力打造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创新联合体,推动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和重大源头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形成共性技术供给体系和联合创新体系;助力形成热带雨林式科技创新生态,推动各类创新主体蓬勃发展,发挥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的多元创新主体作用,通过精心培育,增强企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扶持、壮大,形成更多本土创新型龙头企业、头部企业。还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下沉一线,将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应用至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促进多学科在应用上的融合。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唯有以革故鼎新的勇气挑战“无人区”、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攀登“新高峰”,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担当作为、贡献力量,才能将科技自立自强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从而助推“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心得感悟(篇6)
广东要锚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目标,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广大党员干部要从“考察足迹”里解锁高质量发展的“密钥”,在“实现高水平科技”“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农业现代化”三大方面“下功夫”,真抓实干、奋发进取,让人民群众过上“向往的生活”。
解锁“开拓创新”密钥,在实现高水平科技上下功夫。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在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时,详细了解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等进展情况。在广汽研究院,仔细察看智能网联实验室、模型设计实验室等,并同科技人员、企业家、职工、外资企业代表等交流。他强调:“中国是个大国,要走自力更生之路。关键核心技术要立足自主研发,也欢迎国际合作。要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牢牢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坚持走“四个面向”之路,驱动创新发展的“动力引擎”,锤炼能创新、会创新、敢创新“硬功夫”,从而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解决“卡脖子”的问题。不断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激活科技人才的“一池春水”。
解锁“经济建设”密钥,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下功夫。只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夯实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在乐金显示广州制造基地,察看了产品展示和生产组装流程,对企业发展取得的成就表示赞赏。他强调,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情况下,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强营商环境建设,市场优势会更加明显。希望外国投资者抓住机遇,到中国来,到广东来,到粤港澳大湾区来,深耕中国市场,创造企业发展新辉煌。经济是发展命脉,我们要不断写好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结合文章”,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牢牢把握住实体经济这个“落脚点”和“着力点”,面对经济发展中的诸多“娄山关”“腊子口”,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扬实干精神、锤炼本领技能,迎难而上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从而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解锁“农业强国”密钥,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下功夫。农业现代化建设虽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在湛江市东海岛考察了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听取了广东省海洋渔业发展情况介绍,察看渔业良种展示,向现场科研和养殖人员询问选育技术、种苗长势、市场价格等。在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走进荔枝种植园,了解当地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和文旅产业等情况,并到柏桥龙眼荔枝专业合作社,听取了合作社运营和推进乡村振兴等情况介绍。“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我们必须牢记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严守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切实端好“中国饭碗”。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头戏”,做好“土特产”文章,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道路,让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让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越来越强。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心得感悟(篇7)
推荐原文:
实践证明,我国自主创新事业是大有可为的!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大有作为的!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坚忍不拔的定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来源出处:
《__》第二卷,《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2021年5月28日)。
学习笔记: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发展条件深刻变化,要紧紧围绕党的__确定的中心任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在建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国家的砥砺进程中团结奋进,用科技创新“金钥匙”,解决“卡脖子”难题,助力强国复兴伟业再上“新高地”。
涵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雅量,积人以用、积才以成,用人才优势积累技术胜势。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之计,要准确把握和认识到当前国际实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阶段都更加需要人才支撑伟大的事业。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稳步提升,越来越多的本土人才扎根祖国大地,也有不少的国外学者在了解了我们的政策后选择中国,我们集聚人才的环境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局面。要继续用“诚心满满”的政策吸引人才进驻,鼓励他们“揭榜挂帅”,努力去做摘取科技创新成果“桃子”的人。要用制度的红利集聚人才,用政策的福利留住人才,用发展的前景鼓励人才,积人才集聚之势为技术突破胜势,为建设科技创新高地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培养“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耐心,敢想敢为、善作善成,潜心攻关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当前,我国在基础科学的领域发力追赶、在关键技术领域集中攻关,用“诚意十足”的投入寻求核心技术上的突破。准确把握了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突破“卡脖子”技术对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意义,已经在武器装备、航空航天等领域走进世界一流方阵。要守住来之不易的研究成果,就要坚持一线科研人员在技术创新领域的主体地位,主动为他们破除体制机制上的障碍,鼓励和支持他们把心用在钻研技术突破上,把情留在壮美河山间,用十足的耐心突破千钧的壁垒,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做好科技创新“栽树工程”,为建设科技创新高地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持。
凝聚“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豪气,奋起直追、弯道超越,集中力量打造一流创新高地。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一个关键变量,早已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谁先占领科技制高点的竞争越发激烈,可以说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在关键技术领域先一步取得突破,谁就能占领先机、占据主动、赢得优势。当前,我国在5G通信、量子科学等领域取得后来居上、领衔世界的成果是数十万科技工作者潜心攻关、团结奋斗得来的。要想在其他领域实现同样的突破,在关键核心领域就要坚持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导向,坚持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导向,以基础研究引领应用研究、以应用研究倒逼基础研究,准确判断科技发展的趋势、看准未来战略竞争的方向、看穿新兴前沿科技发展的道路,增强技术敏锐度和理解力,集聚科技创新发展的力量,争取实现“弯道超车”,打造高水平一流创新高地。
从国防院校到稼先故里,我的身份在变,不变的是内心以身报国的信念;从一穷二白到国富民强,时代在变,不变的是中华儿女追求民族复兴的铿锵步伐。要把科技创新放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定不移下好创新“先手棋”,在人才集聚效应、关键技术攻关上取得突破,在建设一流科技创新高地上占得先机。我们站在新的更高历史起点上,拥有着更加宽广的历史视野,要坚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在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实践中,一定会取得让世界更加瞩目的科技创新成果。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心得感悟(篇8)
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大力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体现了党中央对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极大振奋了“三农”工作者的精气神,为稳住基本盘、迈出新步伐指明了方向。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战略部署。科技创新自立自强,是建设农业强国的根本动力。在耕地和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农业稳产增产,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根本靠科技。无疑,农业发展要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必须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支撑的内涵式发展之路,让高水平农业科技引擎“马力”强劲,更好稳住农业基本盘、夯实“三农”压舱石,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以“人才”为笔,撑起“农业强国”脊梁。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拥有一大批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和潜能。从袁隆平、李振声等老一辈农业战略科学家,到邓秀新、吴孔明、万建民、赵春江等新一代农业院士专家,无不深刻把握科技前沿和产业发展,领衔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在解决农业“保供、解卡、防风险、促绿色转型”等科技难题、指挥组织颠覆性重大科技任务上发挥着领军作用。如今,我国基本构建起梯次合理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即农业战略科学家、农业科技领军人才、青年农业科技人才、农业领域卓越工程师。从“卡脖子”技术攻关到先进科技转化落地,在农业农村发展的不同领域,构建起了一张覆盖农业农村的科技人才大网,正积极履行着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使命担当。
以“科技”发力,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农业农村发展的第一动力,解决好“三农”这一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强化基础问题研究,加快农业新兴与交叉技术创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聚焦生物育种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精准农业技术等领域,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瞄准关键技术“卡点”、产业链“断点”、产学研“堵点”。当前,我国“三农”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推动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确保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要主动挑大梁、当主角,以“一辈子全心全力只干一件事”的恒心毅力安心致研,用实干托举梦想,把自己的奋斗和努力与国家的发展、时代的脉搏紧密联系在一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地肩负起农业强国的重任,走好新时代中国特色农业科技现代化之路。
以“技”辅民,谱写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篇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所在,高水平农业科技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更没有捷径,走好科技自立自强之路,是一种使命,也是一种责任。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农业科技工作者既要加快强化生物育种原始创新和产业化应用,从源头科技上支撑国家粮食安全,提升我国农业生物育种的创新能力,推进我国生物育种产业化,健全现代种业科技创新体系,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也要强化与农村农户的协同,打通科技创新“最后一公里”,通过技术培训、农技推广等方式,把论文写在田埂里,把实验室建到地头上,推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落地生根,让农民学得会、用得上、真管用,让农业科技力量撑起国家“粮袋子”、鼓起农民“钱袋子”、稳住“三农”基本盘,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当树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旗帜,锚定目标,铆足干劲,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农业科技赛道上奋力跑出中国“加速度”,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强国之路。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心得体会与感悟8篇相关推荐文章:
关于科技自立自强心得体会范文10篇
最新实现梦想 实现梦想的励志句子(8篇)
最新广东财经大学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简章 广东财经大学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简章电话精编
最新东华大学高水平艺术团招生简章公示 东华大学 高水平艺术团精编
海南大学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简章 海南大学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简章官网(6篇)
上一篇:党委领导八一建军节演讲稿范文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