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论文【范例4篇】
【导言】此例“国际市场论文【范例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国际市场论文范文【第一篇】
(一)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含义
证券市场国际化是指以证券形式为媒介的资本在运行过程中实现的证券发行、证券投资以及证券流通的国际化。
从一国的角度来看,证券市场国际化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国际证券筹资,指外国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以及国际性金融机构在本国的证券发行和本国的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在外国及国际证券市场上的证券发行;二是国际证券投资,指外国投资者对本国的证券投资和本国投资者对外国的证券投资;三是证券业务国际化,指一国法律对外国证券业经营者(包括证券的发行者、投资者和中介机构)进出本国自由的规定和本国证券业经营者向国外的发展。
(二)证券市场国际化的成因及影响因素
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发展。二战后,主要西方国家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收入和国内储蓄的不断增大,资本积累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新兴工业的崛起,都有力地推动了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发展。尤其是80年代以来,频频出现的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使许多国际银行的信用受到怀疑,产生了转移信用风险的必要,国际融资证券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国际银行货款呈下降趋势,而国际债券的发行额则不断增加。据统计,1981年国际债券总额仅占银团贷款总额的%,到1984年已为倍。
国际金融管制的放松。70年代以来,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各国政府审时度势,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放宽对资本市场的管制,允许外国金融机构与投资者买卖本国公司股票以及政府与公司债券,并取消了对外国投资者政策不同于本国投资者的双重标准。例如:1974年美国政府废除了实行达十年之久的、限制外国居民在美国发行证券的利息平衡税;1979年10月英国取消了外汇管制。
证券行业国际竞争的加剧。为了扩大交易量,世界各主要证券市场纷纷利用最新科技手段,简化证券发行手续和改善上市管理环境,降低交易成本,完善投资风险管理系统,改革结算交易程序,以此来吸引外国公司和政府发行股票与债券,并吸引外国投资者。
另外,下列因素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了投资组合机会和风险管理手段,不仅增加了交易量,还增加了市场流动性;现代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证券市场国际化提供了技术保证。电子交易系统的应用意味着:交易场地已通过远程终端扩展至整个世界;交易营业时间由8小时延长为24小时;世界统一市场与价格形成;节省交易成本,提高结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证券市场国际化的一般规律
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其内有的规律,任何超越市场条件的活动终究要受到市场规律的惩罚。证券市场国际化也不例外。总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经验,我们发现:首先,证券市场国际化是一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及其在国际经济活动中所占份额的增长和地位的加强对其证券市场发展所提出的客观要求;其次,证券市场国际化是以一国国内市场一定的规模和一定的发展程度为基础,并与证券市场的规律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第三,证券市场国际化是有步骤、有计划、分阶段进行的。一般情况下,发展中国家证券市场的国际化从利用证券市场筹集外资开始,然后逐步过渡到证券市场的全面对外开放;第四,证券市场国际化过程是一国政府不断放松管制的结果。
二、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现实障碍分析
我国证券市场作为一个新兴的证券市场,起步于80年代初,在至今不到20年时间里,相继发行了国际债券、B股、H股、红筹股、N股、ADR并对买壳上市、借壳上市及设立国家基金等多种筹资方式进行了尝试,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严重影响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发展,并成为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现实障碍:
1、上市公司整体素质不高。由于我国股份制经济不规范,现代企业制度难以真正贯彻,宏观经济运行中缺乏真正的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我国的股份公司大都是在《公司法》颁布之前经改制设立的,而且改制之前这些公司都拥有大量的下属企业,有的是通过划拨兼并而来,有的则以集体所有制形式成立,有的还受到地方机构和部门的管理,这些都导致企业的产权和管理结构不清晰,存在较多的关联交易;而且许多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尚未真正建立起来,股东大会和监事会形同虚设,董事长总经理实际上仍由上级主管部门任命,董事长总经理权责不清,信息披露极不规范。
2、金融管制较严,人民币尚未实现自由兑换。我国目前仍实行比较严格的金融管制,其中对证券市场的管制主要是对证券机构建立的限制、对证券上市规模的限制、对外国投资者投资证券活动的限制、对在华外国金融机构业务的限制等。其中,影响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一个主要障碍是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造成A、B股市场分割。这种资金不自由、货币不自由的壁垒在很大程度上排斥了国际证券资本。虽然外国投资者可以通过外汇调剂中心把所得部分利润汇回本国,但这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没什么吸引力。
3、对证券市场的管理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公司股票的发行与上市,迄今实行的是额度分配和审批制度。这种以行政手段分配资本市场资源的制度,排斥了企业以业绩和成长预期竞争进入资本市场的平等机会,为寻租行为提供了空间,给绩劣公司以“公关”和虚假包装等手段挤入上市公司行列开了后门,导致上市公司良莠不齐,增加了证券市场的风险。4、证券市场投机过度,风险过大。理论上说,证券市场应是一个投资场所,由于其收益高,故具有较高的风险是理所当然。但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受多种利益机制的内在驱动,其中的风险被明显放大,从而使我国证券市场相对正常、成熟的市场有更大的风险:1政府缺乏管理经验和行为规范,对资本市场干预不及时、不果断或进行不必要的干预,造成市场震荡;2部分机构投资者人为地操纵市场,还有些投资者为谋取暴力,四处散布虚假信息,造成争购或争售某种股票等种种违法违规行为,往往使广大的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3证券中介机构自律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5、现行的财务会计、审计制度与国际标准不相统一,资产评估缺乏合理性和权威性,不能公正、有效地反映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这些都挫伤了投资者的积极性。
三、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发展所遇到的障碍并结合证券市场国际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笔者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1、逐步谨慎地开放资本市场。从各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经验来看,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于开放国内证券市场及对国内投资者到境外进行证券投资的推进,都经历了一个逐步开放的过程,一般来说,发达国家步幅较大,而发展中国家则相对较谨慎。我国证券市场的不完善,股份制改革的不彻底以及人民币资本项目的不可兑换都要求我们必须逐步谨慎地进行证券市场国际化建设。
2、规范企业的股份制改造。首先,充分认识到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是关系到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前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将规范股份公司作为规范证券市场的首要任务来抓;其次,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及其议事规则,积极引导“三会”充分发挥对公司运作的监督作用,做到“三会”各司其职,相互制衡;第三,及时、严格检查公司股权变动、增资扩股、利润分配和资金的投向,适当提高配股的条件;第四,强化社会公众对股份公司的监督和约束、严格财务纪律和建立规范的披露制度。
3、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扩大金融对外开放,适当放宽金融管制,有步骤地实现利率市场化,为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考虑到我国已经积累了巨额外汇储备而且宏观经济基本面良好,应适当加快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步伐,以更好地适应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要求;同时鼓励商业银行在国外广泛设立分支机构,开拓国际金融业务,按照国际惯例实行规范化管理并扩大、完善国内经营外币业务的国际业务部。通过商业银行的国际化为资本的引进和流入提供配套服务、提高资金的流动性,从而促进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发展。
4、建立防止资本外逃的早期预警系统。总结90年代以来大量国际资本拥入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教训,可以看出那些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资本外流的国家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避免实际汇率长期升值;高的国内储蓄率;经常项目逆差较小;较少依赖于短期资本流入;大量投资于外贸部门,出口增长迅速。因此,为避免资本外流冲击,可以考虑从以上几个方面设计一套综合指标衡量我国金融状况,并通过关注以上预警信息,发现危机潜伏点,早日梳理,从而防患于未然。
5、加强对资产评估和证券评级机构的组织管理,要求资产评估和证券评级机构真正成为自主经营的企业法人,脱离主管单位,以保证评估评级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建议引进境外资产评估机构和证券评级机构,或组建中外合资评估机构,提高评级的专业水平,避免国外投资者产生不必要的顾虑。
参考文献:
1、龚光和:《国际证券融资》,中国金融出版社
2、霍文文:《证券市场的规范与发展》,上海证券期货学院出版社
3、陈彪如:《国际金融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国际市场【第二篇】
未来的包装产业,从包装材料而言,应是以两型社会的绿色环保、资源节约为前提,重点研发纸质包装,以纸代木、以纸代塑、以纸代金属的新技术、新工艺。就株洲三新来说,将致力于研发高标准、智能化、一体化的环保水墨印刷装备,这也是未来印刷装备的发展方向。
在新的一年里,公司将启动环保水墨智能化印刷装备第四代产品的研发,为我国印刷领域的绿色认证提供装备平台。我们将打造一个具有高质量、具有世界水平的环保水墨印刷成套装备的研发、生产基地。继续完善“中国环保水墨印刷成套装备研发中心”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研发中心”的研发成果,打造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印刷装备。让“三新”产品冲出亚洲,落户欧美。
刘为成:
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中南工业大学本科机械工程专业。2000年创建株洲三新包装技术有限公司,现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总工程师;同时担任中国包装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包装联合会纸制品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包装联合会副会长等职务。曾获国家专利43项,在部级刊物上发表《瓦楞楞型及特性》等30余篇论文。曾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包装科技工作者”、“中国优秀企业家”、“中国纸包装工业十大影响力企业家”等称号。
株洲三新包装技术有限公司:
国际市场论文范文【第三篇】
关键词:国际化进程;阶段化模型;中小企业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9-0049-03
国际化进程,就是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的全过程,主要表现为企业国际化经营决策的日渐深化,经营方式的演进以及国际化程度与层次的不断提高。
在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的今天,对企业国际化进程的研究具有理论及实践的双重意义。从理论层面来看,国际化进程理论的出现是商业理论研究的重大发展,国际上对该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且方兴未艾;而在国内,即使是对邓宁在国际直接投资领域中折中理论的研究,也只是对大型跨国公司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对于中国所大量存在的中小型公司的国际化道路却缺乏适宜的指导。从实践发展的层面来看,中国的中小企业在其国际化道路上希冀与迷惑并存,渴望具有本土特色的理论范式的指导。
一、国际化进程理论的演进
(一)阶段化模型
1975年,北欧学者Jan Johanson和Finn Wiedersheim-Paul对四个瑞典公司进行了历史性的研究,展示了它们达到当时的(1975)国际化水平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阶段化理论。该理论认为,绝大多数公司按照“不规则的出口行为一经独立的机构出口一销售子公司一海外生产制造”这一“建立链”发展,其中:“不规则的出口行为”阶段,企业基本无市场投入,缺乏正规的获取市场信息的渠道,多为外商来采购,企业从外商处获取国际需求信息,但无法知道售后情况如何,是国际化的最初阶段;“出口”阶段,企业有部分市场投入,通过销售影响因子获取产品需求等市场信息,派专人到出口国/地区了解情况,并与当地各利益集团建立起初步关系;“销售子公司”阶段,企业在出口国自己销售,直接面对国际市场,可以通过资源影响因子获取直接经验,建立了受控的信息流通渠道,可以监测从市场流入公司的信息数量和类型,销售量大幅增加,在此阶段及之前,公司更关心心理距离,而不是市场规模;“生产子公司”阶段,企业进行了更大的资源投入,直接在海外生产制造,这时考虑的因素则主要是市场规模。
(二)IP模型
1977年,Jan Johanson和Finn Wiedersheim-Paul经过两年的研究,在阶段化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IP模型(international process model),提出了“市场知识”与“市场投入”的概念。他们认为国际化在本质上就是一系列不断深化的决策的结果,当前的国际化是公司随后的国际化状态的重要影响因素,即:
In+1=f(In……)其中,I=国际化的状态,n=0、1、2、3……
(三)修正的IP模型
尽管在20世纪90年代初折中理论仍占据主导地位,但国际上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利用组织行为理论研究国际化进程问题。在这种趋势下,1990年北欧学者Jan Johanson和Finn Wiedersheim-Paul对IP模型进行了修正,引入了工业网(Industry net)概念,弥补了模型解释上的部分不足,表明国际化更多的来自于组织外部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修正的IP模型将原IP模型中的四变量机制修正为多边的网络关系模型,即公司通过其当前的经济行为在经营环境中建立内外部两个网络系统:在公司内部,投入与知识同其经济行为相互促进,推动公司本身组织的发展;在公司外部,对外部市场(与其相关的任何团体/个人)的了解和投入改变着公司当前的经济行为,反之,经济行为的改变又推进其对相关部门的了解与投入,在两因素的相互影响中,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得以推进。
二、国际化进程理论的发展趋势
尽管国际化进程理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日趋完善,但仍然停留在研究产品的国际化层次。事实上,跨国公司在实现了产品的国际化后,会相继进入研发的国际化、财务的国际化及企业文化的国际化等。
研发的国际化阶段。经历了销售子公司、生产子公司后,跨国公司将进入研发的国际化阶段,但要视公司及产品的性质而定。如果产品的当地化要求高,且东道国的研发资源丰富,则必须在当地建立研发机构,以适应本土顾客的特殊需求;相反,如果产品趋于标准化,则可以在国内研发,支撑全球各生产子公司使用,当然同时还要考虑研发的设备、人员、当地的融资能力以及研发技术的性质等其他因素。
财务的国际化阶段。实现研发的国际化后,企业会自然而然进入财务的国际化阶段,即实现在全球范围内的融资。跨国公司可以在各国建立财务子公司,以便在世界各地筹集资金,利用建立起来的财务网把各地的子公司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现金流实施有效的控制。这样既能克服跨国经营分散、难于统一管理等弊端,又能拓宽筹融资渠道,是企业跨国经营的高级阶段。
文化的国际化阶段。企业文化的全球化是跨国公司经营的最高阶段。使全球的顾客从文化上接受某一产品,是企业实现了真正的国际化的标志。在文化的国际化阶段,企业需要将一国的文化推向全球,用全球理念运营各子公司,实现文化上的一体化。从这个意义上说,跨国公司在多少个国家建立了多少个运营机构只是企业开始并持续其国际化的外在表现,单纯从数量上的多寡并不能充分说明其国际化程度的高低,而一种文化在多大程度上被各国的消费者所接受,却是体现其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在这方面仍然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三、中国中小型企业发展国际化的启示
(一)研究中小型企业国际化的必要性
据中国统计年鉴显示,1998―2006年间,中国中小型工业企业占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数的比例基本保持在95%以上。依据国家经贸委、国家财政部、国家统计局联合颁布的各行业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截至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数目已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9%,全国工业总产值的60%、实现利税的40%、出口总额的60%,并提供了75%的就业机会。如果我们能够使绝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成功地实现国际化,在国际市场上、国际规则下参与竞争,这将对我国产业竞争力及国家竞争力的构建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大部分仅仅满足于生存的中小企业是远不能适应国际化趋势的,而研究其如何发展、升级的问题则变得势在必行。
企业国际化的动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指向型,即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出现了资源、市场等方面的束缚,为了寻找更丰富的原材料供应、更廉价的劳动力及更广大的市场,而开始其国际化的第一步;二是带动型,即企业受到外力,如客户、竞争者或市场等的带动,被动而无准备地实行其国际化。显然,大多数中小型企业走的是后一条路线。因此,作为中小企业,与其仓促的应付这场国际化之战,不如仔细分析自身优劣,应用国际化进程系列理论,做好充分准备,主动出击。
(二)中小型企业的国际化路径
1.分析是否进行国际化。尽管我们一直强调国际化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但并非所有中小型企业在现阶段都具备国际化的条件和能力。因此,在企业建立或运营进入正轨后,必须对其是否国际化这个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分析的重点主要分为企业外部及内部两方面:对本国环境进行SWOT分析及详细的企业内部状况分析(麦肯锡公司提出的7-S框架)。经过详细的内外部分析后,我们可以得出是否进行国际化的结论。如果企业现在不具备国际化的条件,则应制定长远规划,为将来必然要面对的国际化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时机成熟则应适时、果断地进入。
2.选择目标市场。依据国际化进程理论的一系列模型,在国际化初期,市场知识与心理距离应是中小型企业首先考虑的因素;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关系网络对中小企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现有的关系,并在加强现有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关系,并以此来降低投资前的摸索成本;同时,利用PEST模型对东道国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环境进行分析以及波特的五力模型分析目标市场的竞争环境,在此基础上确定合适的目标市场。我国中小企业所获得的市场信息是十分有限的,而对周边的第三世界国家或文化较相近的国家的了解相对较多,因此可以考虑先向这些国家发展,将不确定性降至最低。
3.市场细分。确定目标市场后对其进行细分时主要利用营销学知识。依据不同产品的不同性质,选择合适的细分变量(通常按与销售量的相关性由大到小依次选择),在不同的空间维度内进行重复细分,使变量不断细化,以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中小企业的资源相对有限,只有在足够细化的小块细分市场上集中投资,才有可能获得局部的竞争优势。
4.选择进入模式。依据阶段化模型,在建立链上的任何一环节都是企业可供选择的进入方式,但考虑到中小企业的特殊性,直接设立海外销售子公司或生产子公司的可行性很小,而以产品、贸易的国际化作为开始是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的最佳选择。其优势主要在于可降低市场投入的风险,增强行动的灵活性;缩短心理距离,使产品或服务在目标市场上更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节省成本,减少技术、资本等要素的投入;利用贸易关系获取更多的国际市场知识,建立成熟的销售网络等。在全面进入一个新的市场前,企业可先在东道国建立一个或几个运营机构,作为其获取国外市场知识、捕捉信息和建立本地关系网的触角,为以后的国际化进程积累经验、创造条件。另外,中国企业要进入国际市场,合资是最直接的手段。在合资企业的中方必须明确,合资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进入国际市场后要努力保护好自己的合资优势(技术或资本等),同时利用合作伙伴的关系网络尽可能迅速、准确、全面地获取国际市场信息,以最低成本建立起自己的营销渠道,迅速占领国际市场,实现国际化这一最终目的。
国际市场【第四篇】
双星集团拥有90多年发展历史,目前已发展成为以鞋业、轮胎、机械等为支柱产业的跨国、跨行业集团。面对国际品牌竞争的压力,该集团在加快经济转型,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加工、设计等能力的同时,更注重了自主品牌培养,加速品牌建设。
双星集团总裁汪海认为,名牌是市场经济的“原子弹”。面对西方列强的品牌剥削、技术壁垒、反倾销制裁和打压、跨国集团侵略——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压在中国人身上的“四座大山”,我们应该增强国际竞争力,打造中国人自己的民族品牌。如果没有品牌,或不能以自己的品牌去闯世界,仅靠代工,赚的永远是血汗钱。只会制造,没有品牌,即使制造得再好,技术再好,也只能被整合在别人的平台上,从而失去自己的自和主动权。随着目前国内生产经营成本的全面上升,只有自主创新才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只有自主品牌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因此,双星一直致力于发展自主品牌,加速推进名牌战略,培育自主品牌,以自主品牌出击国际市场。
像轮胎这样的传统产业,目前虽然国内企业数量众多,但重量级的自主品牌较少,工艺和技术相对落后,导致市场大部分掌握在跨国公司手里。双星轮胎树立民族志气,弘扬民族精神,创造民族品牌,始终坚持以自主品牌打天下,注重培育和锻造自有品牌,依靠创新驱动提升核心竞争力,根据安全、高速、智能的国际市场需求特点,加大低滚动阻力全钢胎、无内胎全钢胎、抗刺扎防弹轮胎、“三王”(耐磨王、载重王、驱动王)轮胎、防湿滑雪地轮胎等高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力度,特别是开发出彩色轮胎,打破了轮胎百年黑色历史,标志着轮胎工业发展史上的重大变革,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品牌形象。近几年,双星轮胎加快海外市场开拓步伐,组织召开海外市场客户座谈会,在迪拜、俄罗斯、波兰、南非、尼日利亚等建立双星自主品牌直销库、专卖店等,使双星自主品牌建设成绩斐然,出口额不断攀升。2011年,双星轮胎出口总额实现近3亿美元,其中,“双星”、“名人”、“远征”、“奥森”等自有品牌轮胎出口份额不断增大,自主品牌已占到90%以上。在国际市场上双星轮胎已打响知名度,树立起卓越的品牌形象。
双星鞋业创建了全国制鞋业第一家部级技术研发中心,打造了国内首家由企业自主创办的部级制鞋检测站,注重轻量化、功能化、环保化等国际市场新诉求,特别是瞄准硫化鞋世界顶级市场,提升产品
“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双星硫化、冷粘、皮鞋、注射工艺“四鞋渗透”,创出了硫化式防静电冷粘鞋;推出了顶尖时尚休闲鞋和将照片、卡通、盆景等图案印制到帮面的个性化鞋;双星硫化鞋和冷粘鞋联合创新,攻克新材料的粘合难题,顺利完成了高档硫化工艺滑板鞋的出口任务……顶尖、个性、时尚、休闲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到了美国、意大利等市场,具备了“叫板”世界鞋业名牌的实力。
双星机械以打造具有核心技术、产品附加值高的自主品牌为目标,发挥拥有技术研发机构和技术升级攻关团队优势,自主研发出了世界第一台四模硫化机,中国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V”法造型线,中国第一台不锈钢带抛丸清理机;研发出了中国最大的树脂混砂机等行业“高、精、特、新”产品,并创新国际营销方式。如,双星橡机公司推行了“技术+装备”的销售模式,大胆承接国外轮胎、输送带项目整体大包工程,帮助客户最终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改变了双星橡机过去只卖单机设备的路子,走出了以服务提升品牌形象的路子,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品牌形象。双星铸造机械、橡塑机械、锻压机械、环保机械,靠卖品牌、卖技术、卖服务、卖文化,卖向全国,走向世界,使“双星机械”自主品牌光芒闪耀。
上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汇集4篇】
下一篇:煤矿机电论文精编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