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富差距论文实用4篇
【导言】此例“贫富差距论文实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贫富差距论文1
关键词:私有财产;贫富差距;社会正义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揭示出了私有财产的真正来源“私有财产的产生是人类历史进步的标志,是决定社会向前发展的力量。私有财产的消亡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无产阶级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私有财产的最终消亡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1。”认为消除贫富差距就是要消除现有的私有财产,有失偏颇。私有财产有其必经的发展过程,贫富差距的消除也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当整个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蒸蒸日上时,人们在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时候,应该更理智的对待社会问题,逐步弥合贫富差距的鸿沟,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促进社会的安定和谐。保护私有财产,可以增进社会福利,提高人民生产生活的积极性,在此过程中,需要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稳步缩小贫富差距。
一、私有财产的存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此著作中,马克思以私有财产的历史演进为出发点,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的历史条件下“资本和劳动之间所表现出来的形式和本质、客观和主观的现实关系,并在对象性的活动中完成共产主义的构想,从而将现实的经济学批判和理想的人道主义追求结合起来2。”马克思在对私有财产的论述中,批判了国民经济学家的主张,提出了共产主义的理论构想,认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地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3。”私有财产有特定的发展规律,应该在掌握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这一发展规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共产主义社会的完成,需要社会的成熟发展,需要足够的物质基础做奠基。如果将贫富差距问题归结于私有财产的存在,将会影响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如果私有财产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人人都可以侵犯别人的私有财产,这样社会容易处于无序状态,私有财产得不到保护,会极大的削弱人们的工作意识,而无人愿意从事自己的本职工作,社会将陷入停滞不前抑或倒退的状态中。在市场经济产生之前,社会中弱势群体的私有财产无法得到很好地保护,他们的利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而保护私有财产需要发展市场经济,只有确立明确的私有财产观念,才能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很好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在我国资源分配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目前,对于人们所拥有的私有财产给予肯定和保护具有现实性意义,私有财产不仅是现阶段社会主义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贫富差距的问题
贫富差距,是指一个群体或社会中个人拥有的财富的差距。贫富差距若超过一定范围,会引起诸多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的长期发展。这一问题的产生是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改革开放初期允许一部分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但是在一部分人已经发展起来以及城市建设取得很大进展的情况下,落后山区仍然贫困,挣扎在温饱线下,基本的受教育权都无法落实。2016年新年伊始,网上最热的话题便是“上海籍女友陪江西山区男友回家过年,女孩提出分手”。且抛开价值观的评判,事件及随着事件的发酵后折射出来的问题在拷问着人们。贫富差距的影响是什么以及该如何面对?贫富差距的鸿沟是否可以填平?我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经济依然保持中高速的增长模式,但是人均GDP并不高,而且城乡差距很严重。中国有为数众多的富豪,然而数量更多的是社会底层人民。他们生活于社会的最底层,从事着最辛苦的工作,但是却工资微薄,生活水平远远低于小康水平。罗尔斯在《正义论》中强调关注“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他们的基本权益得到维护,生活水准得到提升,才有利于社会的前进发展。针对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情况,“立即消除由非选择的偶然因素导致的贫富差距虽然可以实现正义,但无疑将会带来每个人的福利的下降,而在获得更多福利是当下大多数人的追求的情况下,立即消灭贫富差距是得不到支持的。所以,我们目前能做的就是在不使福利降低的情况下尽可能地缩小贫富差距4。”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消灭贫富差距的客观条件并不具备。当前我国应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社会主义财富,进而推动我国的政治及文化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成熟完善。贫富差距问题的解决有助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并不强调绝对的平等,但是应该将差距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三、社会正义的实现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大同社会所号召的与马克思宣扬的共产主义社会有着同样的人文关怀。共产主义社会“是指在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和最广大共识范围的基础上,实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原则的劳动者有序自由联合的社会经济形态。”一个理想的社会肯定是一个充满公平正义的社会,人人可以各取所需,各尽所能。社会正义的实现,将有助于削弱贫富差距,增进人民的福利水平。关注社会正义的实现,需要重点关注社会底层人民,将政策尽可能的倾斜,使得他们可以拥有基本的权益和平等的机会。关注弱势群体,需要倾听他们的需求,满足他们基本的物质需求,摆脱贫困的束缚。马克思指出:“一切私有财产,就它本身来说,至少都对较富裕的私有财产怀有忌妒和平均化欲望,这种忌妒和平均化欲望甚至构成竞争的本质。粗陋的共产主义不过是这种忌妒和这种从想象的最低限度出发的平均化的顶点。他不仅没有超越私有财产的水平,甚至从来没有达到私有财产的水平5。”寻求社会正义并不是要求社会人人的均等,这一提法是不符合实际的,而且很难达到,强调均等将会严重打击人们的生产积极性,进而导致整体效率的降低,会降低社会的整体财富,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平。私有财产的存在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生产积极性,调动社会财富的创造,增进社会的总体福利,因此在寻求实现社会正义的过程中,关注贫富差距,努力缩小二者的差距的同时,不应该急于消灭私有财产。私有财产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消灭它的条件尚未成熟,因此,我们应在保护私有财产的同时,尽量缩小贫富差距,使其保持在可控的范围内,不影响社会的安定和谐。
四、正确对待私有财产
马克思认为,“自我异化的扬弃同自我异化走的是一条道路6。”这意味着,自我异化的发展必然会导致自我异化的最终扬弃。而这种异化的发展,也为自身的扬弃创造了充分的基础和条件。“异化扬弃的结果就是人的解放、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就是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历史运动的最终结果7。”因此伴随着我国最终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私有财产也将被消灭。届时将不再存在贫富差距这一现象,人人生活得富足自由,整个社会和谐友爱,而社会正义显然已不再困扰人们。贫富差距问题的解决不可以毕其功于一役,因此,人民有理由相信加以时日的解决和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这一差距可以被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解决贫富差距,并不是要求完全的公正平等,这样很难达成,即使消除私有财产也是没有办法确保的,因此更多的是寻求相对的公平正义。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各项条件并不成熟,因此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总财富的不断增加。我们需要正确理解马克思的私有财产观念,理解私有财产具有两面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既要对公有制经济加以巩固和发展,也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的发展,对私有财产进行保护和利用,促进社会公共财富的增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更多的是强调机会的平等,因此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贫富差距这一问题。但与此同时,人们的私有财产得到极大的丰富,生活水平也得以提升,追求尽可能多的私有财产仍然是社会成员积极性的推动力。如果人们没有办法占有自己的财富,将会极大地削弱他们劳动的积极性,追求绝对的平等,只会导致整个社会陷入贫困,相应的是整个社会的生活水准的降低,人民普遍生活得不幸福。“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这种结合意在把市场经济高效配置资源的优势与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有机统一起来,用社会主义优势扬市场经济之利、抑市场经济之弊,以促进生产力发展,发挥社会主义以人为本、共同富裕、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和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相统一的优越性8。”发展市场经济,保护私有财产,并不能因此否定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也不可以将私有财产视为贫富差距解决的障碍。我国当前存在的贫富差距问题虽然很严重,但是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相信通过各方的协同努力,贫富差距问题可以得到很好地遏制,人民生活水平可以得到提升。“市场本身并非原罪,但是其所产生的社会后果却具有两面性。市场既孕育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公平价值观,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果,市场在兼顾公平方面确实需要共产主义价值观的理性引导。中国在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道路上仍任重而道远,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需要我们乘风破浪,敢于迎接挑战9。”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整个社会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因此我们应该坚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保障弱势群体工作的不断开展,贫富差距将会得到合理的解决,而私有财产依然具有积极的作用。
五、总结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私有财产的存在和发展有其特定的价值和必要性,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说明,私有财产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私有财产的消亡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10。”私有财产的消灭是一个及其艰难和缓慢的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因此现阶段,虽然我国社会存在着贫富差距,但是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并不够成熟,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消除私有财产的条件并不成熟。贫富差距影响着我国社会的安定和谐,对我国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应该尽可能弥合二者之间的鸿沟,缩小人们之间的差距,确保每个人最低的生活需求。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在追求做大蛋糕的同时,应注重社会公平,从而使人民可以共享改革开放发展的成果,共享社会主义发展的财富,人人都可以享有基本的权利,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初次分配注重效率,有利于社会财富的稳步增长,再次分配注重公平,在现阶段显得尤其重要,这有利于促进社会正义。私有财产的存在固然会影响人们之间的差距,但是在各方面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消灭私有财产,却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消极作用。当前,我国仍然要抓住社会发展的机遇,稳步提高社会的总财富,让社会主义财富充分涌入,让每个中国人都可以生活幸福,实现各自的人生价值。在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私有财产会因循它自身的发展规律而消亡,与此同时,当我国高度关注社会正义问题,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时,贫富差距可以得到有效地控制与管理。因此,面对贫富差距问题,我们不应悲观,这一问题会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而得以解决。私有财产与贫富差距并不是尖锐的对立,处理好社会问题,实现社会正义,尊重私有财产的存在,逐步缩小贫富差距,可以促进社会的前进发展。
引文注释:
1朱解放。简述马克思的私有财产理论[J],商业时代,2011(14):6.
2刘国胜。马克思对私有财产批判的真实意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存在论意蕴[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5卷(1):14.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81.
4段忠桥。当前中国的贫富差距为什么是不正义的?——基于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的相关论述[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1):13.
56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79,78.
7王永战。私有财产、异化劳动和共产主义的内在关系探析[J].理论观察,2013(7):8.
8杨军。从马克思未来社会理论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9):109.
9胡绪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共产主义思想的出场路径及原则高度[J].长白学刊,2015(1):31.
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以上这4篇贫富差距论文是来自于山草香的贫富差距论文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
贫富差距论文2
关键词:贫富差距 原因 对策
贫富差距的扩大日益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和社会稳定的不和谐因素。对于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研究,也随之成为学术界研讨探析的热点。探明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研究其原因,并寻求对策是探析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核心内容。
一、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
我国贫富差距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地域之间、行业之间等三个方面。
1、城乡之间
虽然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直是我国的基本政策,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亦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农村的发展水平仍滞后于城市,城乡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我国城乡之间贫富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居民收入间差距。国家统计局在“21世纪论坛”2005年会议上提供的数据显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1997年之后明显扩大。尽管国家采取了多种惠农措施,但城乡差距还维持在:1;而根据《2007年农村经济绿皮书》,2006年中国平均的农民工生活质量指数为0. 532,这表明农民工生活质量仅相当于城镇居民平均水平的%。
教育卫生差距。截至目前,城镇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乡村的3. 4倍、6. 1倍、13. 3倍、43. 8倍、68. 1倍;而在公共卫生方面,全国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仅有10%左右,90%以上的农民只能自费医疗,而城市合作医疗的覆盖率则为42%。
政府公共投入差距。用于农业的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下降,到2003年仅占%。而2003年,仅是针对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用品的财政性补贴支出,就超过了国家财政用于农业基本建设支出。
社会保障差距。城镇的社会保障制度较为完善,使城镇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而在农村,几乎没有任何切实的社会保障制度,农村居民的贫困人口仅能依靠自食其力或乡邻周济勉强维持生计。
2、地域之间
我国地域之间的贫富差距主要表现在东部和中西部之间。
从生产总值上看,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2005年,作为人均生产总值最高的上海,已经达到51429元人民币处于上中等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而最低的贵州省仅为5206元人民币,仍处于低收入国家水平,两者相差近10倍。
从投资上看,2005年,上海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达19458元,其次依次为北京、天津、浙江、内蒙古、江苏、辽宁和山东,而排名末位的贵州省仅为2720元,不足上海的1/70。
从消费看,2005年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最高的北京,已达到18873元,最低的贵州仅为1627元,不到北京的1/110 。
从出口看,2005年上海人均出口额多达5102美元,名列第一,而贵州省仅有23美元,排名最后,两者相差228倍。人均出口额排名前10位者,大为东部地区省市。
3、行业之间
我国行业之间的贫富差距主要表现为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收入差距悬殊。当前我国的垄断行业主要包括集中在电力、电信、民航、铁路、石化、金融、保险、烟草、煤炭、房地产等部门。这些垄断性行业凭借其垄断的经营地位及国家的特殊保护,攫取了高额的垄断利润,使行业之间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以2006年各行业职工年平均工资为例,垄断行业已达到4万元,而最低的农林牧渔业不到1万元。
二、中国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
我国贫富差距是由多重因素造成,概括起来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因素
我国地域辽阔,地貌复杂,不同的自然条件对当地经济有着直接的影响。我国大部分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环境恶劣,资源匮乏、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自解放以来的50年间,西部地区平均受灾面积达9000多万亩,约占西部地区耕地面积的近1/5。近10年来,年均受灾面积达1. 16亿亩,其中仅旱灾就占80%。
而我国贫困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通常要高于其他地区。过快的人口增长直接导致了人均收入和人均资源的减少,社会设施的相对缺乏,引发资源滥采、水土流失、土壤质量恶化、沙漠化和自然灾害频发。调查显示,%西部生态脆弱县是贫困县。许多地方陷入了“贫困――人口增长――环境恶化”的贫困恶性循环的怪圈。
2、经济因素
社会的经济制度决定了人们对社会财富的占有、分配和消费。在我国,所有制变革、分配制度创新、市场体制改革、经济结构调整等,是贫富差距问题产生并扩大的根本原因。
从所有制上看,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必然使拥有经济资源的主体多样化,从而使社会财富占有的差异化。所有制结构格局的变化,使得不同所有制单位职工的收入对比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可以说,所有制转型的过程,就是贫富差距问题产生乃至激化的过程。只要制度允许人们不平均地占有社会经济资源,那么贫富差距的产生和扩大就是一种必然。
从分配制度上看,无论是按劳分配,还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贫富差距的产生都是必然的。尤其由于强调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而生产要素上明显的不平均,收入差距必然迅速扩大。且现阶段,通过劳动报酬分配的比重己大大减少。在宏观和微观调控手段乏力,社会再分配机制极不健全、远未到位的情况下,按照市场经济原则进行收入分配,必然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
从市场体制上看,市场经济是一种优胜劣汰的竞争经济体制。在竞争中占有一定优势的市场主体就能获得越来越多的资源,积聚越来越多的财富;在竞争中失败者支配的资源会越来越少,成为弱者。因此,市场经济自身就有扩大贫富差距的作用。并且,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仍未完善,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难免为一些人获取不正当利益留了一些余地,而同时剥夺了另一些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使贫富差距急剧扩大。
3、政治方面的原因
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仅有几十年的历史,许多具体政治制度仍处于草创阶段。一方面,政治体制的不完善使行政垄断十分严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步正发在一次会议上指出:“目前,电信、电力、保险、金融、烟草、水电供应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3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可能在5-10倍之间。”另一方面,政治体制的不完善,为“权力寻租”创造了条件。 现在,我国的民主监督制度不健全,民主监督渠道不畅通,政府的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金钱化现象严重。“权钱交易”以及由此所带来的触目惊心的腐败现象,是导致中国贫富差距的扩大化的一个不容回避的因素。
三、贫富差距问题解决的对策
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带来了许多的社会问题,成为社会不稳定的诱发因素。要解决这一问题,须从改革税收制度、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等多方面入手。
1、改革税收制度
在我国现行的税收体系中,直接税占的比重很低,不利于通过税收来缩减贫富差距,应扩大直接税的比重。且我国个人所得税征收对象是个人,未能充分考虑每个居民的家庭负担和支出等不尽相同的现实性因素,“一刀切”的纳税政策,产生了纳税人之间实际的税负不均问题,不利于缩小各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
截至2007年底,我国个人资产超过了100万美元的居民已有万。这表明在我国开征遗产税等新税种,已经具备了现实的经济基础和税源条件,从而可以调节高收入者的财富水平,弱化财富的累积效应,缩小贫富差距。
2、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正如阿瑟・刘易斯所说:“政府的失败可能是由于它们做的太少,也可能是由于它们做的太多。”而在我国,由于受传统思维的束缚,政府过多的介入经济的现象严重干扰了市场的正常发展。因而,在市场经建设济过程 ,资源配置应逐渐由政府主导转向由市场机制主导转变。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就必须减少不规范的行政干预,积极建设有限政府。同时建立有效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最终形成“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
3、完善公务员申报制度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建立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这个国家的反腐败就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加强对个人特别是公务员收入的法律监督,对于阻止权钱交易,控制贫富差距扩大,进而促进社会公平有着积极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反腐形势日剧严峻,迫切需要将公务员的收入申报公示从纪律性要求提升到法律的强行性规范。其监督范围不应仅限于公务员个人的收入和财产,还应包括家庭及近亲属的各种财产收入。同时,加强立法,形成科学的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滋生和权力寻租的“空间”。
四、加强初级分配监管
贫富差距的产生,不仅与我国再分配制度不完善有关,而且初次分配及其不公平也是极其重要的原因。 保障初次分配上的公平,对缩小收入差距意义重大。因此,国家进一步要规范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工资的发放,尽快使职工福利和收入货币化、工资化,逐步将暗补转变为明补,将个人消费从社会集团消费中剥离出去。增强国企负责人薪酬的透明度,推广年薪制,使岗位收入与经营业绩挂钩,形成内部的分配约束机制。
参考文献
[1]高佳:《当前我国贫富差距问题探析》,载《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李琳、刘一良:《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与对策研究》,载《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3]张理海等:《我国贫富悬殊的现状、成因及解决的建议》,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1年第2期。
[4]王小鲁:《灰色收入的主要来源》,载《中国宏观经济分析》2007年第09期。
贫富差距论文3
论文摘要:我国居民个人收入差距拉大,是我国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必然结果。防止收入差距过大和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建立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那么在矫正个人收入差距上,应采取什么样的税收政策呢?
论文关键词:个人收入差距贫富差距分配制度个人所得税流转税矫正征税范围纳税人财产税税收政策取向
个人收入是居民个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人总和。我国个人收人包括:工资和薪金收人;奖金和单位福利收入;兼职收人;资本性收人;灰色收人甚至黑色收人。税收只能对前四项收人进行调节,最后一项需通过其他法律、法规来加强管理。
一、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现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迅速提高,我国居民的个人收人也有了非常快的增长。但是,由于分配制度和劳动就业体制不完善,在初次分配中就存在诸多不合理,致使居民个人收人差距不断扩大。具体表现在:
(一)居民之间个人收入差距拉大。依据统计部门对城镇收人水平的划分,城镇居民家庭年均收人共分为五个层次:贫困型家庭年收入在5000元以下,占全部家庭总数的%;温饱型家庭年收入在5000元一10000元之间,占全部家庭总数的%;小康型家庭年收人在10000元一30000元之间,占全部家庭总数的%;富裕型家庭年收人在30000元一100000元,占家庭总数的8%;富有型家庭收人100000元以上,占家庭总数的1%。富有型家庭与贫困型家庭相比,其年收入相差竟达20倍之巨。考虑到统计数据的不全面性,实际的收人差距可能更大一些。
(二)城乡之间个人收入差距过大。国家统计数据显示,1978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为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元,两者相差倍;而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为628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为元,两者相差倍,差距也呈扩大趋势。
(三)不同行业之间个人收入差距过大。1999年各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为:金融保险业12046元,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1513元,制造业和建筑业分别为7794和7782元,农林牧渔业4832元,最高行业为最低行业的倍。可见不同行业,特别是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的职工收人差距悬殊。
判断居民个人之间收人差距大小有两个标准:一是基尼系数,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小于为收人的高度平均,大于为很不平均,大于为高度不平均。2001年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人的基尼系数为,低于的警戒线。二是库兹涅茨的“倒U假说”,即发展中国家在向发达国家过渡中,收人分配将经历“先恶化,再好转”的过程。我国目前的个人所得收人差距有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是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结果。但要注意,在拉开分配差距的同时,还要防止两极分化,这与邓小平理论是一致的,邓小平一再强调,“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
二、税收在娇正个人收入差距方面的局限性
我国现行税制是在1994年税制改革的基础上建立的,它是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以财产税、行为税、资源税为辅的税制结构。我国现行税种在调节个人收人差距方面,主要是通过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实现的。另外,消费税、营业税也承担了一部分调节功能。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分配制度的不合理性,税制不健全,征管力度有限,使税收政策在矫正贫富差距方面尚存在不足,表现在:
(一)税制结构不合理
我国现行税制结构是以流转税、所得税为主,以财产税、行为税、资源税为辅。其特点是:流转税重,所得税轻,财产税相对缺失。
1、流转税方面。我国现行流转税是以增值税为主,消费税、营业税为辅。这三个税种的收人额占税收总额的%左右(2000年数据)。由于我国流转税追逐效率,所以流转税在组织财政收人、优化资源配置方面作用巨大,但在追求公平方面相对弱化。
2、所得税方面。包括法人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其收人额占税收总额的%左右(2000年数据),所得税在本质上是追求公平的,矫正贫富差距作用显著,特别是个人所得税,调节个人收人分配,使之合理化,对经济起到“自动稳定”的作用。但我国现行所得税存在收人规模小,征收项目少等先天不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税收对个人收入的调节力度。
3、财产税方面。我国现行财产税由房产税、车船税、契税等税种组成。目前,我国财产税的收人额只占税收总额的%(2000年数据)。财产税在本质上也是维护公平的,它调节经济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收人(或财富)的再调节,促进公平,缩小贫富差距。而我国现行财产税存在税负轻,征税对象少,收人规模小,税种单一等问题,缺少遗产赠与税,对个人非生产用的房地产均未征税,出现税收调节的真空。
4、其他税方面。缺少社会保险税,难以对市场危机做出对应。另外资源税的征税范围过窄,比重过低,这些都妨碍了税收矫正贫富差距的功能。
(二)税种不完善。弱化了税收矫正贫富差距的功能
1、个人所得税。(l)个人所得税实行分项课征制。存在问题:一是分项课征制即分项确定收人、分项扣除、分项计算,易使纳税人收入化整为零,分解收人,逃避税收。二是分项课征制在税收制度上,不能体现所得多的多征,所得少的少征,无所得不征的累进税收制度,不能真正体现公平原则,不能体现富人缴税,穷人享受福利的思想。(2)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过窄、调节力度有限。(3)个人所得税免征额过低,易使富人税变成穷人税。(4)个人所得税工资所得采取个人申报缴税,未考虑家庭人口问题。(5)个人所得税在征税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公民纳税意识差,征管手段落后,收人多样化且采用现金结算多,个人财产收人不明晰、不确定,容易出现富人不缴税、少缴税、穷人缴税的现象,影响税收矫正贫富差距。
2、房产税。(l)房产税征管范围和纳税人不全面、税基狭窄。如,城市征,农村和涉外企业不征,造成城乡不一样,内外不一致。(2)房产税的免征税范围过大,且不规范。除机关、军队和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用房外,对个人的非营业用房也免税,只对从事盈利活动的企事业单位用房、个人用房和出租房征税。广大农村的企业和规模庞大的城市住房不在征税范围之内,使税收调节功能难以发挥。(3)房产税从价按房产余值征税,房屋升值税收不变。造成财政收人不能随房产的增加而增加;出租房按租金收人征税和营业税有重复征税之嫌,再者房屋租金收人中既有土地贡献,也有房产贡献,一律按租金12%征税,很难划清,会出现税负差距过大的现象。
3、消费税、营业税。消费税是对价大利大的高档消费品征税,对高消费具有调节功能。消费税存在问题是征税范围过窄,我国只对11种商品征税,调节力度弱,需加以适时调整。营业税是对不同行业盈利水平调节,存在征税范围窄、税率过低、不适应经济需要。如高档服务业和普通服务业税率相同,许多高档美容、洗浴等新型行业,未纳人征税范围,其对收人的调节力度相对较弱。
(三)税收征管存在问题
1、打击偷税逃税不力。由于纳税意识和征管水平不高,社会上存在大量的偷逃税行为,特别是高收人者偷逃税,对拉大收人差距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加之近几年全国真正查处个人所得税的案件很少,法律威慑力不够,使许多纳税人产生攀比心理和法不责众的思想,严重影响了税收的调节功能。
2、没有全面建立个人收入监控体系。没有真正建立起金融资产实名制,个人财产来源不明晰。因此,很难将应收的税及时足额人库,调节功能随之弱化。
三、娇正个人收入理距的税收政策取向
矫正个人收人差距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首先要规范初次分配的各个环节,用法律手段保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整顿不合理收入,限制垄断行业的利润及其职工的过高收人;其次通过完善税制和加强征管,建立起一个多税种协调配合,筱盖个人收人运行全过程的税收调控体系,以充分发挥税收矫正贫富差距的功能。
(一)完善现行税制结构
针对现行税制结构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进一步扩大所得税尤其是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税基,提高其在整个税收收人中的比重,强化税收调控功能。
2、利用流转税税种,对垄断性行业价大利大产品规定较高税率,提高其税负水平,消除不同行业、产品利润悬殊现象;利用资源税、土地使用税来调节级差收人,排除客观因素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个人所得税、财产税、遗产赠与税、社会保险税等对个人收人再分配进行调节。转3、具体税种设置上,在个人取得收人时征收一道个人所得税;为保持社会稳定,还要征一道社会保险税;个人消费时,征收一道消费税;对现存财产征收相应的财产税;最后在遗产赠与环节征收一道遗产赠与税,形成对个人收人的全方位监控。
(二)完善现有的税种
1、完善个人所得税
(l)改分项课征制为总额和分项课征制相结合。这一模式的具体做法是,在进一步规范目前分类所得的基础上,先以源泉预扣的办法预征分类所得税,在纳税年度终了时,由纳税人申报其全年综合的各项所得税,由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税毛所得额、调整所得额和应税净所得额,并据以计算出年度应纳税额,对年度内已纳的税额作结算调整,多退少补。这样做一是符合我国国情,二是将多元化收人纳人个人所得税的总控管理,以利于公平税收。
(2)扩大征税范围,严格控制减免税。现行个人所得税的课征范围过窄,仅列举n项,应适时扩展。对于一些个人的福利收人和从事农、林、牧、渔等个人收人超过扣除标准的所得应列为征税对象。对属于常规课征项目的国债利息、省政府和部委以上单位的奖励、股票转让等应考虑纳人计税范围。取消对偶然所得中一次中奖不超过1万元免税规定。
(3)合理确定费用扣除项目和扣除标准。扣除项目应包括纳税人为取得纳税所得发生的支出,基本生计费用和特别扣除费用,扣除标准要考虑纳税人的婚姻状况、赠养人口、年龄和健康状况、医疗、教育费用等因素,并根据收人、物价水平等因素适时加以调整,以体现公平原则。
(4)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由800元提高到1500元,以真正体现富人缴税、穷人享受福利。
(5)提高公民纳税意识。要加大对税法的宣传力度,严格执法、守法。对违法者,严惩不怠。完善代扣代缴与自行申报制度,并建立纳税人编码制度。个人所得税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机制。要在继续完善代扣代缴与自行申报制度的基础上,尽快建立纳税人编码实名制。以信息技术手段为基础,加强与银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海关、公安、法院的配合,对纳税人的账户实行全面的监控,以防止税源流失。
2、完善财产税
(l)将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农业税五税合一,开征不动产占有税。对不动产按用途不同设置差别税率,从价或从量征税;将车船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牌照税两税合一,由行为税改为财产税,开征动产占有税(对动产征税)。
(2)开征遗产赠与税。遗产赠与税是对财产所有人死后财产课税,为防止生前将财产赠与别人,分散财产,无遗产可征,而开征的一个辅税种,遗产税是主,赠与税是辅。要适时开征遗产赠与税,以发挥税收在这一领域的调节作用。
3、完善消费税和营业税
(1)扩大消费税的征税范围,新增一些税目,包括奢侈品、高档消费产品如高级时装、名牌表、高尔夫球设备等,并适当提高一些消费品如烟酒的税率。
(2)调整营业税的征收范围,将普通服务和高档服务的税率拉开档次,对高档服务实施高税率,调节高消费。另外扩大资源税的范围,向租借使用国有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征收资源消耗税,调节因占有资源而产生过高收入。
(三)新开征一些税种
开征社会保险税。社会保险税作为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财政来源,是以纳税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为课征对象而征收的一种税收。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就必须按照市场规律建立优胜劣汰机制,企业破产、关、停、并、转不可避免,失业人口增加,除了开展必要的社会再就业工程下,更重要的是解决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它是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关键所在。所以,就必须建立起以符合国际惯例和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障税为中心的社会保险制度。年轻给年老做准备,在职给失业做准备。
参考文献
[l]白书坚。中国收入分配格局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2]郭欣根。邓小平理论概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3]石坚。充分发挥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田。税务研究2002(9).
[4]贺众。收入分配理论、现状及调节措施田。税务研究。2002(12).
贫富差距论文4
变量选取与数据对于贫富差距,本文选取了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并将其作为本模型的被解释变量。由于造成我国贫富差距的原因众多,包括我国政策导向、经济发展差异、市场竞争等一系列因素,其中很多并不能衡量并量化,所以本文的研究也仅限于选取少数重要且明显的影响因素纳入模型中。本模型中选取的影响贫富差距的因素除了加工贸易这一本文研究因素外,还选择了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失业率作为解释变量。由于基尼系数是介于0到1的小数值,而加工贸易额和国民生产总值又是一个上万上亿的大数,直接用其进行回归分析,其变动太小对于经济意义的解释不明显。因此,本文用加工贸易总额的对数衡量加工贸易,经济发展水平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对数代表。实证数据范围是2000~2009年十年间。由于GINI的官方数据缺失,笔者选取了胡志军2012年《基于分组数据的基尼系数估计与社会福利:1985~2009年》中计算的基尼系数,加工贸易数据来自于各年《中国贸易外经统计年鉴》,GDP、CPI和失业率数据来源于各年《国家统计年鉴》。
模型设定及参数估计显然,回归系数为相应解释变量对贫富差距影响的边际值。本模型选用作为操作分析工具。由于大多数经济变量都存在明显的趋势特征,因此为避免出现伪回归现象,对于时间序列数据首先要进行平稳性检验。通过扩展的Dichey-Fuller(ADF)单位根检验发现5个变量均不是平稳的,而它们的二阶差分是平稳的,且非平稳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因次,变量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接着运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由表1得到可决系数=,修正的可决系数=,这说明模型对样本拟合得很好。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F=>临界值=,表明拒绝的原假设,即解释变量整体对基尼系数的影响是显著的。而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对应的P值小于,说明拒绝、的原假设;反之,对应的P值大于,说明不能拒绝、的原假设。t检验结果说明失业率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对数对基尼系数有显著的影响,且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每增加1%,基尼系数上升,说明经济水平的发展推动了贫富差距加大,这和“倒U型理论”存在一致性: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区域化差距必然存在且加大。失业率每增加1%,基尼系数上升,失业率的主体来源于青年,本来就不富裕的生活由于失业会变得更遭,越来越穷,而富人在用现有的资金赚取更多的财富。于是富的越富,穷的越穷,贫富差距进一步显露。本文的实证表明了失业率和经济的增长都将加大贫富差距。而加工贸易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基尼系数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当我们稍微放大显著性水平时,例如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居民消费水平对基尼系数的影响就会变得显著,且居民消费水平每增加一单位,基尼系数就下降。而即使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LnPT对应p值仍旧大于10%,加工贸易对基尼系数的影响依然不显著。但我们可以注意到LnPT对应的参数为-,说明LnPT对GINI的影响是负的,即加工贸易并不会加大贫富差距。
2结论及建议
本文通过对2000~2009年加工贸易对我国贫富差距的影响的实证研究发现加工贸易不会加剧我国贫富差距,但对其进行的计量检验发现它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对于加工贸易作用于贫富差距的方向和大小并不明晰,还不能依此做出判定。针对我国日益拉大的贫富差距与加工贸易的关系仍旧有待实证检验。有学者认为是加工贸易扩大了我国贫富差距,但是我国正在大力促进加工贸易的发展,针对这两个方面本文有以下建议。(1)实现贸易结构的优化及产业结构的升级一直是我国的重点任务之一,而提高贸易结构意味着我们需要大量搞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为达到这个目的,我们用得最多的方式就是加工贸易。因此,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是我国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条件,不能因为加工贸易可能存在的拉大行业或地区的收入差距等负面影响而否定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国仍应继续鼓励加工贸易的发展。(2)导致贫富差距的原因有很多,学者们关于此的研究有很多,众多研究表明我国贫富差距并不是主要由贸易造成的。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无疑是贫富差距的根基,我们可以针对我国现有税收、优惠等制度,缓解改革带来的机会不平等、资源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同时完善市场机制,减小贫富差距。(3)根据倒U型理论,在经济增长的长期过程中,收入分配的差异呈现一种“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我国现在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出现贫富差距加大的现象是正常的。所以不必夸大但也不能忽略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在坚持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经济转型的发展步伐中也要密切关注发展带来的负面效果并针对性地缓解或解决问题。
上一篇:贫富差距论文(优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