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对诸葛亮的评价范例【优秀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后人对诸葛亮的评价范例【优秀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评价诸葛亮范文【第一篇】

在无数的三国英雄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诸葛亮了,他在《三国演义》中可以说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诸葛亮,字孔明,南阳人士,号“卧龙”。他曾辅佐刘备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诸葛亮之所以让我印象深刻,就是因为他是一位足智多谋的天才军事家。比如说在“草船借箭”的故事中,他能够根据自然现象,巧用大雾天气。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枝箭。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军士和草把子。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天还不亮,诸葛亮下令开船,并让军士擂鼓呐喊。曹操只叫弓弩手朝来船射箭。船两边都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师,这时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10万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我真不如他!还有,诸葛亮利用司马懿的多疑,巧施“空城计”,使司马懿误以为城内有伏军,使其撤下了十五万大军。

诸葛亮不仅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发明家。他为了解决大军粮草运输的困难,发明了“木牛流马”,使军粮运输的问题得以解决。“连弩” 类似假设在兵车上的武器,是一种可以连续发射的弓箭,在当时是很厉害的武器,一次可以发射十枝箭,魏将张合就死于这种武器。这也是诸葛亮的发明之一。

历史上许多人物对诸葛亮都有过高度评价。唐朝著名诗人杜甫曾对诸葛亮的事迹甚为欣赏,曾作过数首诗有关于诸葛亮的诗篇。当中《蜀相》中“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成为日后讲述诸葛亮一生的名句。

后人对诸葛亮的评价【第二篇】

关键词君主;刘禅;继位;能力

三国乱世,英才辈出,天下英雄,各领风骚。但后世每每念及蜀汉后主刘禅,不外乎提及“扶不起的阿斗、乐不思蜀”二词,一说后主昏聩无能,朽木不可雕;二说后主毫无雄心,国破身囚尚不知自哀。然蜀汉自刘备称帝到刘禅降魏,国祚四十三年,昭烈帝刘备兵败猇亭,白帝城病危托孤,仅在位两年;后主刘禅继位,经建兴、延熙、景耀、炎兴,在位长达四十年有余,数三国帝王,莫出其右。身处乱世,能在位如此之久,实属不易。是否刘禅真的昏弱无能?且刘备并非只有刘禅一子,为何非要选择刘禅继承大统?这些问题都引人深思。

一、刘禅继位问题

三国志蜀书载刘备三子,除后主刘禅外,还有鲁王刘永(后改封甘陵王),梁王刘理(后改封安平王)。有说刘禅也并非刘备长子,但是史料无确切记载,不足以为据。

从刘禅出身及成长经历来看,他相对于他的兄弟刘理、刘永来说,有着自身的优势。

首先,刘禅(207-271)、刘理(约215-244)、刘永生卒年月不可考,但《三国志》载其乃刘备次子,可知应比刘禅年少且长于刘理。刘禅于公元223年继位,年仅17岁,而此时刘理8岁,刘永应也只有10岁左右。刘禅继位之时,北有曹魏压迫,东有猇亭之败,南有蛮族为患,内有新旧势力之争,正如诸葛亮出师表中所说“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于继任之事上不可再生事端,于是刘禅继位,至少在年龄辈分上,顺理成章。

其次,刘禅的生母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志·二主妃子传》载“先主临豫州,驻小沛,纳以为妾。先主数丧嫡室,常摄内事。随先主于荆州,产后主。”而刘永和刘理的生母是穆皇后,“兄吴壹,少孤,壹父素与刘焉有旧,是以举家随焉入蜀。焉有异志,而闻善相者相后当大贵。焉时将子瑁自随,遂为瑁纳后。瑁死,后寡居。先主既定益州,而孙夫人还吴,群下劝先主聘后。先主疑与瑁同族,法正进曰:‘论其亲疏,何与晋文之于子围乎?’于是纳后为夫人。”由此可见,穆皇后是刘备入蜀后才被纳为夫人的,且穆皇后原是刘焉子刘瑁的妻子,她的感情或多或少的偏向于原蜀中刘璋旧势力。刘备入蜀后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平衡荆州旧部所谓“新势力”以及益州“旧势力”之间的矛盾。不知道刘备纳穆皇后是否或多或少的是为了调节新旧势力之间的关系,纳蜀中旧人,安抚刘璋旧部。而昭烈皇后甘氏跟随刘备多年,患难与共,“常摄内事”,刘备称帝追封皇后且最后合葬惠陵,都说明了刘备对她的感情及重视。刘禅生于荆州,从刘备兵败长坂到成都称帝,一路坎坷、荣誉,都亲身经历,甚至几经生死。这些经历相对于生于安乐的刘理、刘永来说,都是继承大统十分重要的优势。刘禅生于荆州,与刘备的荆州旧部一起经历成长,而刘理、刘永生于入蜀之后,在他们身上是不是也能看出所谓“新”与“旧”的区别。田余庆先生在他《蜀史四题》中曾提到“刘备托孤之时,蜀国真正地祸患不在于颛臾,而在萧墙之内。蜀国臣僚中潜伏着新旧纠葛,是蜀政中最大的隐忧。”“在蜀国文武臣僚中,论潜在力量,李严一方即刘璋旧属居于多数,不弱于诸葛亮一方即随刘备入蜀居于少数地位的新人。刘备倾覆刘璋,把新旧之间本来的主从关系颠倒过来了。刘备寻思万全之策以巩固新人的统治地位,绝不能让已被颠倒了的主从关系在他自己死后出现再颠倒。”因而刘禅继位更显必要和无可争议。

二、刘禅的能力问题

纵使刘禅相对于他的兄弟来说有种种优势,如果他真如后人所传的那样昏聩无能,颇有知人之明的刘备恐怕不会将帝位传给刘禅,以诸葛亮秉直刚正的性格也不会赞同刘禅继位。由此而推,历史上的刘禅并不愚笨。首先,就刘禅的成长经历来看,《三国志·二主妃子传》载:“后主生于荆州”。紧接着,建安十三年刘备败于长坂,弃妻子走,《赵云传》载:“云身抱弱子以免”。从此而后,联吴抗曹、争夺荆州、西取巴蜀等等,刘禅经历了刘备的种种挫折坎坷,在这样的成长经历下,刘禅不太可能形成软弱、怯懦的性格。

其二,选择继任者、尤其是未来的一国之君,刘备不可能不经过多方考察、仔细掂量。《先主传》注引《诸葛亮集》载遗诏敕刘禅曰:“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这段话是诸葛亮对射援称赞刘禅的智慧,射援又将这赞辞告诉了刘备,刘备很高兴的予以勉励。所以可以排除了诸葛亮当着刘备的面夸赞刘禅、碍于君臣之分恭维刘备的成分,所以比较可信。另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评价刘禅说:“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晋书·李密传》中记载,李密认为刘禅作为国君,甚至可与春秋霸主齐桓公相提并论,齐桓公得管仲而成霸业,刘禅得诸葛亮而与强魏抗衡。此记载虽可能有失偏颇,但由此亦可见刘禅并非鲁钝之人。

其三,刘禅在继位后政务上的表现也可圈可点。《三国志·后主传》载:建兴元年,“遣尚书郎邓芝固好于吴,吴王孙权与蜀和亲使聘,是岁通好”;二年春又“务农殖谷,闭关息民”。内政外交都有不错表现。刘禅在对待北伐问题上也表现的非常清楚。蜀汉政权是豪族政权,且坚持王业不偏安,所以诸葛亮急于北伐,但却徒劳无功,后主刘禅曾规劝:“相父南征,远涉艰难;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劳神思。”尽管诸葛亮置自己的规劝于不顾,但北伐决议一旦形成,刘禅还是全力支持诸葛亮的北伐,以国为重、头脑清醒。诸葛亮死后,刘禅马上停止了空耗国力、劳民伤财的北伐。可惜大将姜维继续在外长期用兵,在没有做到十足准备的前提下,轻言出兵、讨伐曹魏,虽互有胜败,但相对于占据中原地区的曹魏来说,蜀国给养困难、国力相对羸弱。加之大量的国力财力被消耗在战场上,愈战愈弱。司马懿率大军征伐辽东公孙渊。刘禅恐蒋琬轻率出兵,专门下诏告诫蒋琬不要轻举妄行,并清楚的分析局势:“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衅。”

为了防止权臣权力太重问题,刘禅以费祎为尚书令和大将军,主官政务,以蒋琬为大司马,主管军事,两人的权力相互交叉,相互牵制,但又各有侧重。蒋琬死后,刘禅“乃自摄国事”,大权独揽,彻底解决了蜀国多年“事无巨细,咸决于丞相”的政治体制。

其四,刘禅作为君主,亦颇有识人之明。除却对“相父”诸葛亮的信任,他还重用了费祎、蒋琬及姜维等人,都可称贤臣名士。《三国志·后主传》载:建兴十二年八月,“征西大将军魏延与丞相长史杨仪争权不和,举兵相攻”。魏延造反在先,却表奏杨仪造反。后主听完魏延表奏,马上提出疑问,曰:“魏延乃勇将,足可拒杨仪等众,何故烧绝栈道?”冷静分析、挑出破绽。后魏延叛乱被杀,刘禅也没有对魏延一概否定,而是降旨曰:“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赐棺椁葬之。”不以偏概全,亦可见其仁主之心。

最后,刘禅不仅分析问题有头脑,而且处理问题也很果断,且有人情味。《三国志·刘琰传》载:“建兴十二年正月,琰妻胡氏入贺太后,太后令特留胡氏,经月乃出。胡氏有美色,琰疑其与后主有私,呼卒五百挝胡,至於以履搏面,而后弃遣。胡具以告言琰,琰坐下狱。”此事后刘禅接受教训,马上废除了大臣妻子母亲宫廷朝贺的礼节。又《三国志·后主传》载:“(延熙)十二年春正月,魏诛大将军曹爽等,右将军夏侯霸来降。”《魏略》载:“蜀闻之,乃使人迎霸。初,建安五年,时霸从妹年十三四,在本郡,出行樵采,为张飞所得。飞知其良家女,遂以为妻,产息女,为刘禅皇后。故渊之初亡,飞妻请而葬之。及霸入蜀,禅与相见,释之曰:此夏侯氏之甥也。”片语之间,冰释仇恨、拉近了关系。

三、小结

总之,后主刘禅绝非特别昏聩无能之辈,至少比之“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等,有很大区别。所以他的继位也显得毫无争议,以致后人多产生刘备只此一子之错觉。后人对后主之错误评判,主要出自《三国演义》。而鲁迅先生曾评《三国演义》:“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忠君正统思想浓重的罗贯中可能无法接受后主刘禅的降曹保爵,所以才对后主加以编排、贬低;也可能是为了弥补诸葛北伐无功的弊短,以求塑造更加完美的武侯形象,才拿刘禅做了牺牲品。由此而见,看历史人物,做历史研究,应该将史料和小说区分开来,不应受小说情节的影响甚至误导。

参考文献

[1](晋)陈寿撰,(南朝)宋裴松之注, 易行,孙嘉镇,校订。三国志·蜀书·先主传[M].线装书局,2008.

[2](晋)陈寿撰,(南朝)宋裴松之注, 易行,孙嘉镇,校订。三国志·蜀书·后主传[M].线装书局,2008.

[3](晋)陈寿撰,(南朝)宋裴松之注, 易行,孙嘉镇,校订。三国志·蜀书·二主妃子传[M].线装书局,2008.

[4](晋)陈寿撰,(南朝)宋裴松之注, 易行,孙嘉镇,校订。三国志·蜀书·张飞传[M].线装书局,2008.

[5](晋)陈寿撰,(南朝)宋裴松之注, 易行,孙嘉镇,校订。三国志·蜀书·赵云传[M].线装书局,2008.

[6](晋)陈寿撰,(南朝)宋裴松之注, 易行,孙嘉镇,校订。三国志·蜀书·刘琰传[M].线装书局,2008.

[7](唐)房玄龄。晋书·李密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

[8]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M].中华书局,2011.

后人对诸葛亮的评价【第三篇】

关键词 诸葛亮 后主 政治拍档

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君明臣贤式的政治拍档,如齐桓公和管仲,刘邦和萧何,唐太宗和魏征,他们彼此惺惺相惜,相得益彰,彼此成就了对方,为后世统治者和史家所推崇。其实,细细考究,历史上还有一对君臣政治拍档,相处融洽,相得益彰,为后世忽略。那就是后主刘禅和诸葛亮的君臣拍档。

众所周知,公元223年(蜀汉纪年章武三年)刘备驾崩,但其临终给诸葛亮和后主都设置了一坐政治大山,交代诸葛亮的是“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若其不才,君可自取。”这样的托孤遗言太有深意了,其实质是诸葛孔明要老老实实辅佐我的儿子,不要存有异想,不能篡权自立,而且还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否则你就辜负了多年的君臣恩情,要背负背主的道德十字架,要不耻于天下人。这座大山占据封建社会忠义的道德制高点,以诸葛亮的为人和当年的政治抱负不会也不可逾越,只会更加肝脑涂地的继续为蜀汉政权效力。但是,此时诸葛亮要辅佐的新君刘禅才十七岁,自古以来,少主老臣,尤其托孤重臣,臣如何自处,是很困难的。

刘备给后主的政治帽子是这样的:“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这顶帽子看似平常,只要你新皇帝敬重相父放权给他就是了。其实不然,实质还有警告儿子,你太年轻,不要有非分之想,蜀国离不开诸葛亮,你不能君权独大,甚而君臣不能相处,有杀戮行为。相对而言,刘备给诸葛亮的这顶帽子更重些。

且看阿斗和诸葛亮各自是在自己的政治帽子之下如何相处的,是如何博弈的。

首先,在后主主政初期,小皇帝下了一招好棋,刚一继位就下诏群臣“政由葛氏,祭则寡人”,意思是政事无论大小都由丞相打理,我只负责祭祀祖先的事情。紧接着又“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等于把国家大权全部交给丞相府,自己做个甩手掌柜,把球踢给了诸葛亮。对于这一点,满朝文武也心知肚明,新皇帝把你捧得可够高,对你可够尊重,如果你诸葛亮不尽心辅佐后主,何以对先帝,何以对天下啊!那诸葛亮又是如何做的呢?第一,先是给新皇帝一个道德勉励,据《三国志﹒先主传》注引《诸葛亮集》记载::刘备在给刘禅的遗诏中说:“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早年就给后主一个较好的评价,而且是通过第三者之口,先示好于嗣子。后主登基第二年诸葛亮在《与杜微书》评价刘禅说:“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明确肯定了阿斗天资聪颖,是一个有道明君。有了这句话,对于新登基的十八岁小皇帝而言有着多大精神动力可想而知。第二,诸葛亮充分施展治国才能以报答两代君主之厚恩,对内“务农置谷,闭关息民”,恢复农业生产;“南征四郡,四郡皆平”国内政局平定。对外,“吴王孙权同恤灾患,潜军合谋,犄角其后”,吴蜀联盟重修旧好;“凉州诸国王各遣月氏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余人诣受节度”,友邦良将纷至沓来,外交成果令人瞩目。可以说,在后主主政前几年,由于新君对诸葛丞相的充分信任和放权,使得诸葛亮在刘备死后独当一面,充分展示了其杰出的治国才能。二人彼此和睦相处,各司其职,是一对最佳政治拍档。

其次,当蜀国一切稳定之后,君臣二人如何相处则是非常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年轻的皇帝已长大,在君主独裁体制之下哪一个皇帝也不愿意一直做个傀儡,君权与相权(或权臣)的矛盾早晚是要激化的,处理不好是要乱政乱国的。同时期及以后的魏国和吴国都先后发生多起权臣乱政甚而改朝换代事件就是很好的教训。且看蜀国君臣是如何在国家形势大好之下相处的。

诸葛亮不愧是千古人杰,他知道如何避免君臣猜忌之悲剧,他选择了出征。他要离开成都那个政治中心,给少主以空间,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挤压和碰撞。诸葛亮把出征大本营设在汉中且长时期驻军于此,后期基本没有回过成都(史载,诸葛亮辅佐阿斗11年,只在后主初期在朝中三年,还有近一年南征)。对此,朝中大臣多数不理解,且一片质疑和反对之声。

但是,年轻的皇帝读懂了丞相的心思,他不得不佩服老臣谋国,深谋远虑。诸葛亮和阿斗都明白,虽然蜀国国力有所恢复,但和地广人多、物力雄厚的魏国相比,仍远远不及。川蜀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才是蜀国得以保全和自立的关键。远道北伐,以己之短攻人之长,几乎没有胜算。且蜀国人才缺乏,大将寥寥,也和魏国精兵强将无法相比。然而,蜀国君臣不管这些,仍然举兵出征。一者他们自认为汉室正统,恢复汉家天下乃是正义之所在;二者以进攻代替防守在国防上取主动,有利于保境安民,因为战场不在自己国内;三者皇帝行政于内,丞相领兵于外,避免君臣猜忌内斗。四者,朝中一旦有事,诸葛亮手握重兵,局面也不会不可收拾。在多种原因之下,诸葛亮率兵出征,六出祁山攻魏。阿斗在后方全力支持,要啥给啥,从不表露半点不满,哪怕是死伤了好多人马,耗费了大量钱粮,他也在所不惜。这样,君臣和睦相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十余载,奠定了后主后期三十余年的和平执政局面。只可惜诸葛亮死的太早了。

再次,从诸葛亮死后来看阿斗对其他大臣的任用,就会发现不是那麽君臣无猜了,后主明显是有顾忌的。第一,诸葛亮死后,北伐马上叫停;第二,不再设丞相一职。由此可见,他对位高权重的宰相一职是十分忌惮的,恐怕不是做过皇帝的人是体会不到的。第三,他将丞相职权一分为二:一为大司马,掌行政,一为大将军,掌军事。二者权力交叉,相互牵制。大司马蒋琬死后,阿斗更进一步强化了君权,“自摄国事”近二十年,直到蜀国灭亡。从这里可以看出,后主只对诸葛亮大权在握放心,对其他人是设防的。

最后,从阿斗对诸葛亮的情感上来说,也确实是“事之如父”,当诸葛亮因积劳成疾而病倒,消息传到成都时,阿斗心急如焚,立刻派平阳亭侯李福前去探望相父,同时自己日夜为诸葛亮祈福。当诸葛亮死讯传来,阿斗连日伤感难忍,不能上朝,竟哭倒于龙床。当灵柩运回时,他披麻戴孝,执儿子之礼,亲率文武百官出城二十里相迎,并下令全国素服发哀三日。还擢升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为长水校尉,任命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继承了爵位。可以说阿斗对诸葛一家是有情有义。当然诸葛一家为保蜀汉也是三代忠烈,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自不待言,其子诸葛瞻和其孙诸葛尚后来都血洒疆场。可以说两家虽是君臣,实是手足,几代恩情,先是刘备和诸葛亮交下的,后来则是阿斗和诸葛亮君臣延续的。

从以上四个方面可以得出,诸葛亮和后主刘禅是很合拍的一对君臣搭档,只是因为后人对后主的误解而没被发现而已。

参考资料:

罗贯中著。三国演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年11月版

李殿元,李绍先著。《三国演义》悬案解读。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评价诸葛亮范文【第四篇】

新《三国》开播以来一直稳居电视剧收视榜首位。不少观众表示,追看新《三国》,是因为喜欢那个战火纷飞时代的英雄人物和故事,深深感受到这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从中领悟到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也有观众表示,《三国》俨然一出职场大戏,从中能汲取不少智慧。高希希导演也表示,在新《三国》创作时确实加入了不少现代观点,因此才会被观众联想到“职场秘笈”。

刘备

评价:刘氏集团董事长

特点:最擅长空手套白狼

刘备这人,武力有,不太强;谋略有,不太多。但他为人宽厚、礼贤下士,企业文化搞得颇有成效。他不似曹总(网友对曹操的昵称)好面子、喜奉承,也不似袁总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导致官渡之战的惨败。正因为刘总(网友对刘备的昵称)的谦卑,才能“三顾”求得诸葛亮这样的人才。当关云长在华容道放走了曹操获死罪时,刘总亲自跪求诸葛亮,如此做法,怎不令人为之诚服呢?

不过刘备不算是天生的领袖,能够招到的人才终究有限,虽然有关羽、张飞、赵云及诸葛亮、庞统这样的精英团体,但与曹氏集团的“豪华阵容”相比还是稍逊一筹。因此,刘氏集团还是很快走向衰落。

曹操

评价:曹氏集团最佳的执行董事

特点:500年才出的杰出领袖

作为曹氏集团的总裁,曹操被认为是500年才能出一位的杰出商业领袖。他通过打造的“诗赋”企业文化,与员工共同进退。他善于挖掘人才,因此集团内人才济济。他与麾下众人既是上下级,也是兄弟关系。为此,手下人也没有不为他卖命的。

像处理关羽的问题时,曹操充分展现了自己爱才、惜才的一面。他曾说:“赵子龙,吕布死后,很多年没有这样的战将了,我爱死他了!”但也有说法认为曹操作为企业领导还是“太可怕了”,原因是他知错改错但从不认错,下属没法猜出他的想法。

孙权

评价:尚属争气的“富二代”

特点:自己不行,用人得当

孙权有点像现在幸运的“富二代”:父兄舍命打下的江山,交到了他的手里。可他在产品研发、经销、企管统统都外行,幸好此人有一个优点,就是用人得当。他任命的几任CEO,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人有才又忠心,因此东吴集团虽然没能扩大市场份额,但也保住了原有的蛋糕,这就很不容易了。

诸葛亮

评价:史上最优秀的CEO

特点:最明白老板的需要

三顾茅庐也许仅仅是个传说,但诸葛亮在营销整合和替企业运筹帷幄的能力绝对是一流的。当年诸葛亮到刘备那儿面试的时候,拿出的是一份商业计划书,清楚标明刘氏集团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具体策略。正是这份量身定做的计划书打动了刘总,让诸葛亮立马当上集团CEO。诸葛亮的成功之处在于吃准了刘备,知道刘备的问题是什么、希望是什么,那就是说,他知道老板需要什么。

身为CEO,诸葛亮还是有其自身魅力的,征服了一些像马超这样的有才之士,也使得刘氏集团迅速得以发展。很多人甚至认为没有诸葛亮,就没有刘氏集团的宏图伟业。但也有观众认为,在识人用人上,还是有所欠缺。不然,他也不会错看马谡失了街亭;因不喜魏延,觉得此人日久必反,屡次排挤、怠慢他。

周瑜

评价:恩威并施的总经理

特点:忍辱负重

48 5219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