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学位论文评阅意见【实用11篇】
论文结构合理,研究方法科学,数据分析充分,结论清晰,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是否能进一步深化探讨?以下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的硕士学位论文评阅意见相关范文,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硕士学位论文评阅意见 篇1
教学理念在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新形势下英语硕士点建设的几点思考
3.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问题思索
4.英语专业硕士毕业论文的语言错误分析研究
5.医学硕士研究生互动式英语教学方法的探讨
6.英语硕士论文文献综述中转述动词的对比分析
7.我国英语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标题的词汇句法特征研究
8.中外英语硕士论文转述动词对比研究
9.商务英语硕士学位论文撰写情况分析
10.硕士研究生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
11.英语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能力现状调查与培养途径分析
12.主题-任务教学模式探究——以地方高校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为例
13.中国学生英语硕士论文引言部分转述语使用情况的语类分析
14.中国应用语言学专业英语硕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体裁特征
15.“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
16.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科技英语翻译能力分析
17.学术论文体裁教学不可或缺——英语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引言写作情况调查
18.英语报刊与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课外英语阅读
19.基于新媒体支撑的面向硕士研究生实用英语教学的探索
20.论英语硕士学位论文中的参考文献问题
21.中国学生英语专业硕士论文“前言”部分的语类结构模式分析
22.硕士研究生EAP习得模式探索——武汉科技大学某研究所硕士生学术英语习得个案研究
23.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需求分析
24.英语专业语言学类硕士论文英语标题的对比研究
25.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学习构成与自我认同关系的实证研究
26.批判性思维能力对英语写作水平影响的调查研究——以某大学2012级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为例
27.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调查分析
28.中外大学生英语硕士论文中四词词块的比较研究
29.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关系的实证研究
30.中国与北美硕士论文英语标题的对比研究——以农学为例
31.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情况调查研究
32.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研究——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生为例
33.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34.学习者英语硕士论文中的转述动词
35.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现状调查及教学建议——对浙江工商大学的调查分析
36.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观念的对比研究
37.香港与内地高校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38.法律英语在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的定位与教学组织
39.英语硕士研究生第二外语的学习策略探究
40.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探讨
41.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通用学术英语需求分析
42.影响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因素的实证研究
43.英语硕士论文中模糊限制语的对比研究
44.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核心、目标与措施
45.医学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分析及其教学启示
46.人文社会科学类硕士学位论文英语标题句法特征的对比研究
47.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分析与启示——以赣南医学院为例
48.新课改下高校教育硕士(英语)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反思
49.英语硕士研究生教学之我见
50.英国TESOL专业硕士和我国英语教育硕士人才培养比较与思考
51.实施“流利领先法”,培养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能力——以报刊、学术杂志文章为课程材料
52.英语教育硕士教育实践中课堂观察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
53.波兰华沙大学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及启示
54.师范院校英语教育硕士培养问题与对策思考
55.少数民族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56.媒体英语素材在法律硕士专业英语教学应用中的探究
57.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位课程考试之我见
58.中国英语专业和英语本族语者硕士论文题名的信息结构对比分析
59.“模块+选修”:转型期专业硕士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60.水利英语方向翻译硕士培养的可行性研究
61.英语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自主性培养的课堂教学策略初探——以悉尼大学硕士TESOL专业课堂教学为参照
62.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语用能力调查分析
63.对比分析我国英语专业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的语言错误
64.国内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研究现状述评
65.在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66.论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
67.浅谈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位课程考试改革
68.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设置改革构想
69.英语硕士研究生科研阅读现状与能力培养途径探讨
70.从课程本质透视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以西藏民族大学为例
71.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72.说写并重 全面提高——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改革与实践
7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工程硕士英语教学的启示
74.硕士研究生使用英语学习策略特点的实证研究
75.理工类院校英语本科与翻译硕士(MTI)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76.论英语专业硕士论文致谢辞的语用失误
77.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与自我认同关系的实证研究
78.试论工程硕士英语课程交际能力培养的若干问题
79.河北省高校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调查与分析
80.工程硕士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
81.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硕士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
82.车辆工程专业工程硕士英语教学存在问题及EPBEP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83.英语专业本科至硕士英语词汇学课程三级分级教学设计
84.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实践
85.广西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论文调查和分析
86.浅谈英语翻译硕士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87.英语专业语言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创新特征研究
88.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89.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写作中重述话语之语用功能习得研究
90.专业硕士学术研究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启示——以英语学科教育硕士学位论文为例
91.人际关系管理论与工程硕士英语教学模式
92.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需求分析与课程评析
93.英语硕士论文写作方法论要
94.西华大学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
95.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学习与自我认同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96.基于教育语言学对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思想与学术能力发展的思考
97.民族高校医学硕士对医学英语需求的调查分析
98.自助式讲课学习模式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学习中的运用
99.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设置的思考
100.基于ESP教学理念开展公共卫生硕士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101.医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
102.从中介语视角分析工程硕士英语会话的句法范式
103.研究生英语学习动机与EAP教学——以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为例
104.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改革与实践
105.从英语教学法的视角探讨硕士英语教学改革
106.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状况调查研究
107.浅议工程硕士英语教学改革
108.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109.涉海院校硕士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110.农林院校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教学的优化——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111.中国高校英语专业应用语言学硕士论文引言的体裁分析
112.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英语入学水平综述——兼谈英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113.关于提高理工科硕士研究生英语阅读教学的想法
114.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思考与构想
115.论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
116.基于网络和多媒体环境的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研究
117.工程硕士英语实践教学途径探索
118.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体系建设初探
119.构建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专业特色——关于西部地区英语教育硕士的培养
120.英语学科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调查分析——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
121.浅谈英语专业硕士论文的选题
硕士学位论文评阅意见 篇2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提升路径
硕士学位论文评阅意见精编13篇
一、培养和提升研究生专业基础素养及科研能力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对研究生在校学习成果的一种衡量和检验,是对学生专业研究和思考能力的综合检测,是研究生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集中体现。通过读书思考、确定选题、查阅资料、组织框架,以及写作、导师指导反复修改的过程,使学生对本专业有较为深刻透彻的理解和研究,亩为日后开展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但随着研究生招生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及规模的快速增长,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有下滑趋势。为保证论文质量,促进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有必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学校要提倡学术批评,形成崇尚诚实劳动、鼓励科研创新、遵循学术道德、保护知识产权等良好学术氛围。学术把关人和研究生自律的学术道德也是不可或缺的。有理由相信在合理的制度和自律的学术道德下,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将会逐步提高。同样,当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水平不高,与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有很大的关系。现在有些高校的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较为陈旧,培养方案多年不变,即使在某些时候调整培养方案,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存在因人设课的现象,而不是从专业的角度出发而开设课程。因此,为提高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水平,必须对课程进行整体的规划,规范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设置,改变不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因人设课”的局面,真正从专业的角度来开设课程。落脚点和最终目的是培养和提升研究生专业基础素养及科研能力。
二、重视导师队伍建设
要提高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导师队伍。一名合格的导师可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加强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倡导求真务实的学术作风,以德修身、率先垂范,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魅力教育和感染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养成恪守学术规范的品质。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导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比如导师素质层次不齐、学缘结构不合理等。研究生和导师作为教育保障体系的两个主体,是高校科研产出和学术发展的宝贵资源,打造名师和培育高徒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高等院校应明确导师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直接责任,同时使导师享有招生权、分配权、资助权、论文审查权等权利,激励导师参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管理,引入良好的竞争机制,实施导师动态管理,逐步打破部分院校只上不下的导师终身制,着力打造高素质、高水平、高质量“三高”导师队伍。导师应不断丰富自身学术水平和实践经验,提升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搭建与研究生互动交流平台,主持领导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促进科研团队建设,激励研究生自主发展,争先创优。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创造性科研活动的结果,导师是影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导师是否有明确的意识,履行自己的职责,形成自己的风格,是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必要条件。导师是否具有合理的教育理念、敏锐的学术视角以及较强的创新素质都深刻影响着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
三、加强学位论文写作的过程管理
学位论文写作是一个过程,必须加强对整个学位论文写作的过程管理。提高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水平,必须做好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工作。一般说来,开题报告包括选题的目的、依据、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包括选题的基本内容、基本结构、研究方法、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主要参考文献等等。同样,也要加强学位论文写作的评阅工作。为了增加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可以借鉴有的高校对学位论文进行一定比例的“双盲评审制度”,被抽查的学位论文首先隐去导师及学生的姓名,然后由研究生管理部门从已拟定的专家库中选择一定比例的校外送审专家,导师以及研究生本人并不知道哪些专家在评阅论文,评阅意见由研究生管理部门“统一回收”很多高校通过这种抽查送审的制度,加强对学位论文的质监督。另外,建立激励机制,做好优秀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评审工作,建立优秀学位论文评审和奖励制度,有利于形成一种激励和督促学生、导师和学校努力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从而有效地促进学位论文质量的提高。目前国家建立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选和奖励制度,已起到了十分积极有效的作用。很多高校和省级学位委员会也在积极开展校级和省级优秀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评审工作,并把优秀学位论文的获奖情况作为评价和考核各学位授予单位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学科建设和学位建设的重要参考指标。这些措施都体现了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过程管理的重视,也必将进一步促进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马灯秀,王辉,徐加放。高教论坛。 2015(07)
[2]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及保障措施探析[J].贾桂玲,刘晓华。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3)
[3]近十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与发展态势研究[J].张丁杰。劳动保障世界。 2016(15)
硕士学位论文评阅意见 篇3
作者简介:
张俊峰(1981-),男,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空间钢结构非线性研究,(E-mail)。
关键词: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2)01-0041-04
2009年3月19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充分认识开展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要从科学定位、教学要求、实践要求和学位论文四方面创新培养模式,确保培养质量。教育部决定在已下达的研究生招生计划基础上,增加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5万名,而且以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1] 。2009年9月,教育部决定2010年在保证研究生总招生规模不变的前提下,从以往安排的学术型研究生招生计划中划出5%~10%的比例安排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之中,并计划用5年时间,将学术型硕士与专业硕士的比例调整为1∶1[2] 。
教育部的这一系列战略性举措将为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但是,针对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这一新型研究生培养形式,如何在全日制工程硕士招生的同时保证培养质量、突出工程特色,成为政府、企业、高校共同关注的问题[3-5] 。从2009年开始,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对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对2009级学生进行了全过程跟踪培养。2011年招收的第一届19名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已顺利毕业,文章阐述了近两年来关于全日制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和毕业等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思路,内容涉及报考与招生、指导教师、实践环节和学位论文等。
一、 报考与招生
据统计,首届19名专业学位研究生均报考的是科学学位,后来在科学学位招满的情况下,调剂到专业学位。而研究生导师在填写招生计划时约有34%的导师不愿意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实际招生时约有80%以上的导师首先考虑
招三年制的科学学位研究生,个别教授和副教授在招不到科学学位研究生的情况下,甚至放弃当年招收研究生的指标。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和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都还不了解,从观念上还没有接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学生不愿意上,导师不愿意招[6] 。从2011年的报考情况看,也只有5名学生报考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约占研究生总招生人数6%,情况稍有好转,但仍然不容乐观。
二、 指导教师
郑州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有教授22名,副教授18名,高级工程师15名;博士生导师5名,硕士生导师59名;校外合作导师29名,均为高级工程师。
(一) 校内导师情况
2009年招收的19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校内指导教师15人,其中有教授7人(1人为博士生导师,其余均为硕士生导师),有4位教授每人分别指导了2名专业学位研究生,其余每人指导1名;另外还有5名副教授,1名高级工程师,2名讲师(博士)。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校内导师职称比例分布如图1所示,2009年指导专业学位的导师情况见表1。
第一,教授指导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总数为11人,约占当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总数的58%,教授中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导师占教授总人数的55%,比其他职称都高,这主要归结于以下几个原因:(1)学生更愿意选择教授作为其研究生导师;(2)教授的科研项目较多,需要一定数量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来完成这些课题;(3)相对而言,教授和研究院、设计院、企业交流更多,可以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更多、更合适的实践场所。
第二,讲师(博士)中担任研究生导师的占讲师总数的50%,也比较高。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中有5位副教授,其中两位是年轻博士,从中也可以看出,年轻博士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比例很高,这归结为两个原因:其一,由于科学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名额在减少,相对于教授,年轻博士招到科学学位研究生的机会要少,在一定程度上,他们愿意招收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其二,年轻博士观念转换快,能很快理解教育部开展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政策,并积极进行实践。
第三,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作为校内导师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占其总人数的比例低,虽然在随后的调查中有一部分高级工程师作为合作导师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但总体来看导师积极性不高。
(二)校外导师情况
对2009年招收的19名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校外导师进行了调查,在研究生实践基地中,约有60%的校外导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指导工作,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三方面。
第一,在校外导师的管理上存在缺失,学校对校外导师无法进行约束,缺乏研究生培养方面必要的管理措施。
第二,由于工作原因,校外导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指导,仍需加强与校外研究生实践基地的沟通和协调。
第三,通过与研究生管理人员、校内导师和研究生的沟通,校外导师虽然已逐渐熟悉了研究生培养方法,但他们对研究生培养特点还缺乏深入的认识和全面的了解。
三、 实践环节
(一)实践地点
对19名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地点的调查显示,有3名在郑州市以外,约占总人数的16%;16名位于郑州市,约占总人数的84%。学生的实践地点比较单一,学校签订的实践基地也反映出这个问题,这样导致学生参与复杂工程的机会少,实践活动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二)实践类别
直接参与施工现场实践的有14名专业学位研究生,约占总数的74%。其中施工技术与管理工程2人,复合地基与基坑支护工程3人,工程结构鉴定加固1人,道路桥梁工程1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1人,桩基检测1人,工程项目管理5人。
没有直接参与施工现场实践活动的有5人,约占专业学位研究生总数的26%,其中,施工技术与管理1人,道路与桥梁工程3人,建筑材料检测1人。
从实践类别可以看出,直接参与施工现场实践活动的约占专业学位研究生总数的74%,没有直接参与工程现场但参与工程设计管理等实践活动的约占专业学位研究生总数的26%,实践技术类别比较广泛。
(三)实践单位
学校签订的实践基地共11个,包括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河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化工部郑州地质工程勘察院、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河南省第五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第二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郑州市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河南建达工程建设监理公司、河南省地基基础工程有限公司,学校与实践基地签订相关实践基地协议并挂牌。
通过对19名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调查显示,在签订的实践基地实习的共10人,占专业学位研究生总数的53%;在其他单位的有9人,占总人数的47%。这9人分别在7个单位实习,其中有交通规划、勘察专业的设计院和公司、铁路通道类的咨询公司、加固公司,也有基础工程检测公司和建筑工程公司。
在签订的实践基地实习的10名研究生中,分布在4个实践单位,其中有6人集中在一个单位,签订的11个实践单位实际参与培养的占实践基地总数的36%。
以上调查说明如下问题。
第一,实践基地虽然签订并挂牌,但还没有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可靠、便利的平台,有一半以上的实践基地还没有参与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第二,
实践基地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还需要细化,与实践基地单位的合作还很松散,虽然签订的实践基地涉及地基基础和建筑工程,但仍有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没有去这些实践单位。通过了解发现,与实践基地的签订是基于学校合作的层面,而研究生的培养是基于导师开展的,一些导师与这些单位并没有合作和来往,导致不能与这些单位联合培养,只好自己再联系其它单位。
第三,实习基地单位覆盖面不够。校内导师的横向项目以及研究方向很多,而签订的实践基地涉及的专业面还不够全面,有待进一步的建设,如加固类、道路桥梁类等。增大实习基地覆盖面既可以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又能保证签订的实践单位有足够的能力来参与培养。
(四)实践效果
笔者对19名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内容进行了调查,对实践情况进行了考核。调查结果显示:专业学位研究生所从事的实习与校内导师研究方向相符的共14人,约占专业学位研究生总数的74%,有差异的有5人,约占专业学位研究生总数的26%。而从考核的结果也发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所从事的实习与校内导师研究方向相符的研究生,考核结果比较好。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1)校内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仍然起着主导作用,直接决定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2)校外导师从时间和精力上还不能很好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不能从专业深度上系统地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培养;(3)实践基地的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导师还不能为自己的研究生找到合适的实践基地,因此培养效果不理想。
四、 学位论文
(一)论文审核
为了准确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情况,学院组织了5名各个专业方向的校内专家集中对19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进行了第一轮盲审,基本情况如下。
论文选题均来源于工程实际,但约有26%的论文存在研究内容缺乏创新,研究深度不够,论文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53%左右的论文写作不规范,主要表现在各级标题使用不当,参考文献及索引不规范,图表表达不规范,论文出现比较明显的错别字等。这些现象反映出学生写作不认真、态度不端正、导师要求不严格等问题。
论文形式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约占论文总数的79%,其余约21%的论文涉及调研报告、项目管理和结构设计。这说明学位论文的形式还比较单一,学位论文思路还没有完全从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中转变过来。
论文研究深度不一。约有30%的论文与实践结合得很好,论文比较系统、研究深入,但10%左右的论文深度不够,反映出学位论文考核标准不具体,执行不严格,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少数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缺乏正确认识;因此,研究生管理部门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考核和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的考核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论文评阅
19名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都被返回并要求对盲审提出的问题进行修改,修改后参加论文评阅。答辩前共送出了40份评阅书(2名专业学位研究生由3位评阅专家盲审,其余论文均为2位评阅专家),评阅成绩为优的共6份,占评阅总数的15%;评阅成绩为良的数量最多,共33份,占评阅总数的%;评阅成绩为一般的为1份,占评阅总数的%。
(三)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由来自校内外的5名专家组成,19名专业学位研究生均通过了学位论文答辩,95份答辩成绩如下:优共30份,约占%;良共55份,约占%;一般共10份,约占%。从19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评阅结果与答辩成绩可以看出以下问题。
第一,评阅结果与毕业答辩结果大体相符。成绩为良的居多,占一半以上,其次是优,有少部分研究生的论文和答辩成绩一般,与学院组织的第一轮盲审结果也基本一致。
第二,论文完成后,部分学生对答辩很重视,进行了认真准备,答辩结果比较理想,而有少部分学生论文没有完成得很好,也没有认真准备,答辩成绩一般。毕业答辩环节虽然是研究生对毕业论文的汇报,但却是研究生考核的重要环节之一,应严格考核、加强管理。
五、 结语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已成为中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进行了该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对2009年招收的首批19名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了培养全过程调查,分析了在报考与招生、校内外指导教师、实践环节、学位论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从观念上还没有被学生和导师所理解与接受,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宣传和引导。校内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起着主导作用,还需要积极鼓励参与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中来,不断加强与专业实践的结合,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基础。实践基地建设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加强实践基地建设的广度与深度,设法让优秀的校外导师积极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一环。学位论文应结合实际工程,但同时也应注意选题的深度,加强学位论文的考核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的关键,对加强毕业答辩管理和监督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2009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安排工作的通知[EB/OL]. (2009-03-21)[ 2009-03-26].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编制 2010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的通知[EB/OL]. (2009-09-03)[2009-03-14].edu.省略/kaoyan/2009-09-14/
[3] 李忠, 熊玲, 陈小平。 建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奖助体系、实践教学基地的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0 (2):8-12.
[4] 马永红, 赵世奎, 李晔。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跟踪研究思考[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1(1):74-77.
[5] 张东海, 陈曦。研究型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状况调查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 2011,32(2):83-90.
[6] 赵军, 张猛, 王建强,等。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的研究与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 2010, 19(2):140-144.
Postgraduate education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ZHANG Jun-feng, ZHAO Jun, WANG Jian-qiang, CHEN Huai, GE Su-juan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1, P. R. China)
Abstract:
硕士学位论文评阅意见 篇4
四川大学2014年博士生招生只招收一次,2014年博士招生报名采取网上报名采集基础信息和现场确认的方式进行。
网上报名时间:2013年12月20日至2014年1月20日(逾期将不再补报);
现场确认时间:2014年2月24日至25日
考 试 时 间:2014年3月29日至30日
所有考生均需参加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并需在网上支付报名考试费。网上报名前请仔细阅读四川大学博士生招生简章和博士生招生专业,并请仔细阅读以下说明:
一、博士报名分两个阶段
(一)网上报名采集基础信息阶段
凡报考四川大学博士者(含硕博连读者和提前攻博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登录报名网站 填写基础信息。基础信息填写完毕后,记录下网上报名号和密码,再次登录进入报名系统打印博士报名登记表、专家推荐书、硕士成绩单等。如报名后发现信息有误,在网报时间内凭报名号和密码登录报名网站进行修改。
没在规定时间内网报的一律不再补报。没在规定时间内网上支付报名考试费的其报名信息无效,现场确认时不收取报名考试费。网上支付报名考试费请登陆四川大学缴费平台,关于网上支付相关详细说明请参照《四川大学2014年博士生研究生招生报名网上支付说明》(链接),支付证件类型必须选择身份证。
(二)现场确认阶段
1、 提交材料:
(1)已打印的博士报名登记表
特别提醒:以下人员的博士报名登记表中单位意见栏必须由单位签署意见和盖章:
应届毕业硕士生;
拟报考定向培养的考生;
正在履行合同服务年限内的在职人员考生;
我校在学研究生申请硕博连读学生,必须经我校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审查并签章。
(2)专家推荐书(两位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推荐书各一份)两份
(3)硕士或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生不提供,但需提供研究生证复印件)
(4)身份证复印件
(5)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单及硕士学位论文评议书
同等学力考生还应出示英语六级证书原件并提交复印件、出示发表的论文原件并提交复印件及修读硕士课程成绩单。
2、确有特殊原因不能到校确认者,需在网报时按要求上传照片,并在现场确认截止时间之前将应提交的材料邮寄至四川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3、准考证采取网上打印。2014年3月25日至30日考生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 ,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正反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
二、 网上信息填写注意事项
1、应准确填写各项数据,特别是姓名、导师、身份证号和考试科目、毕业证和学位证书编号等;
2、获硕士时间的填写:已获硕士学位和应届硕士填硕士学位获得时间;同等学历者填学士学位获得时间;硕博连读者填硕士入学时间;
3、硕士单位的填写:同等学历者填获学士学位单位,其他填硕士学位获得单位。
硕士学位论文评阅意见 篇5
关键词:过程管理 硕士学位论文 影响因素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学识功底、学术造诣、逻辑思维能力、文字修养水平和科学探索精神的综合反映,是研究生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的集中表现,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随着近几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特别是提高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1]
强化过程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质量保证体系和监控机制,是保证和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学位论文工作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从选题开始到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评阅、论文答辩,到最后学位评定,包括一系列相互衔接而又密不可分的环节。在论文形成的各个环节建立质量监控和保证制度,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并反馈和处理有关信息,通过规范化、科学化的过程管理,保证学位论文质量。
一、学位论文过程管理分析
(一)做好学位论文选题
选题是学位论文成功的关键。做好学位论文选题是完成1篇高水平学位论文的首要和关键环节,关系到学位论文的成功。
1.选题要有创新性。创新性是论文质量的生命所在。创新性体现对研究课题的新见解,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重视相关领域的学术动态,瞄准学术前沿,密切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既要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又要有一定的探索性和深度,
2.选题要具体。选题的灵魂在于论文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位论文的整体水平。论文选题要范围适宜、目标明确。盲目求“大”是研究生尤其是文科类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选题过大,超出了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和研究能力,难以进行深入的、创新性的研究。
(二)实施开题报告制度
开题报告是学位管理部门对论文质量进行监控和管理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我校要求举行公开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分析;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案;进度安排;预期目标;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主要参考文献,等等。评审小组听取报告人的陈述与答辩,对开题报告进行考核评定,通过者进入学位论文研究、撰写阶段,未通过者在三个月内再次进行开题报告答辩。通过开题报告,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对课题进行更加科学的论证,有利于学位论文工作的开展。[2]
(三)完善中期检查制度
学位论文撰写工作进入中期阶段,要及时了解学位论文的课题研究进度,中期检查是必要和重要的。研究生在答辩前五个月左右进行中期检查告会,学生向导师,以及有关教师汇报自己论文的写作进展情况。中期检查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并规划好学位论文后半期的工作,严把学位论文质量审查关。我校通过研究生学院工作人员抽查和专家督导组检查等方式,落实中期检查制度,发挥中期检查承前启后的作用。
(四)加强学位论文评阅
论文评阅是学位论文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有效途径。
首先,建立科学合理的评阅指标体系。客观公正的论文评价,应建立在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之上。[3]我校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学位论文评审指标体系,在评阅意见书上,明确列出论文选题、论文的创新性、论文的写作和组织等方面细化评分指标,要求评阅专家严格按照评阅指标体系进行评审。科学合理的评阅指标体系,有利于实现论文评阅意见的客观性,减少非学术因素对论文评阅的干扰,准确地反映出学位论文的质量,这是实现论文科学评价的前提条件。
其次,实行硕士学位论文抽查盲审制度。我校硕士学位论文评阅根据不同的学科专业,采取不同的比例进行随机抽查。抽查的论文由我校学位办公室根据学科特点送到不同的学校进行匿名盲审。抽查盲审制度,避免了学位论文评审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保证学位论文评审的客观性和严肃性,对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起到了积极的监督作用。[4]
(五)严格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是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只有严格答辩程序才能真正起到控制论文质量的作用。我校规定答辩委员会由5或7名相关学科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组成。论文指导教师不参加答辩委员会。论文答辩会坚持学术民主的原则,以公开方式进行。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答辩会;答辩人报告;答辩委员会成员提问,答辩人回答问题;答辩委员会内部会议;宣布答辩委员会决议。
(六)重视学位评定工作
学位论文答辩结束后,从论文作者和导师来讲,学位论文工作告一段落。但从学校学位管理的角度,学位论文工作还没有结束。学位评定是学位论文工作的最后环节。我校的学位评定委员会分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和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两个层次,对学位授予的重要依据――学位论文进行最后把关审查。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学位申请者的学位论文和评定材料,对学位论文出现的问题,以及学位管理工作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决定授予学位,至此,学位论文工作才算最终结束。
二、影响学位论文过程管理的相关因素分析
(一)学科建设是学位论文质量的基础
大学是 学科建设是研究生培养的依托和平台,学科建设的水平决定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学位论文质量。高水平重点学科是孕育优秀学位论文的肥沃土壤。截至目前,我校有52篇论文被评为河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其中38篇分布在我校的省级重点学科,占总数的73%。由此可见,学科建设是影响学位论文质量的基础性因素,加强学科建设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中之重。
(二)导师队伍是学位论文质量的关键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在学位论文工作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导师的水平直接影响指导学位论文的质量[5]。
1.导师遴选。研究生导师是培养研究生的一个重要岗位,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由以招生任务定岗定编转为从学科需要定岗定编,打破导师终身制,实行优胜劣汰的聘用制。[6]
2.岗位培训。岗位培训是导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实行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相结合的岗位培训制度。我校对新增硕士生导师进行岗前培训,明确研究生培养目标和要求,交流研究生培养经验,掌握研究生培养制度和培养规律,更好地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同时,还对已培养硕士生的导师进行多种形式的在岗培训、交流,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
3.岗位考核。通过招生资格审核、师生双向选择等,对硕士生导师招生、培养、论文指导等进行考核,引入竞争过程的动态管理,确立激励与淘汰并举的考核原则,有效地激发导师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三)学位管理是学位论文质量的保障
1.加强学位管理的规章制度建设。近年来我校先后修订了《燕山大学学位授予实施细则》、《燕山大学学位论文撰写规范》、《燕山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查评阅暂行实施办法》、《燕山大学研究生培养校院两级管理暂行办法》、《燕山大学研究生与指导教师互选办法》等一系列符合我校实际的学位管理规章制度,从制度上加强学位论文的监控和管理。
2.实行校院两级管理,调动各方积极性。燕山大学学位办公室是学校层级的学位管理部门,负责全校的学位管理等具体职能。二级学院一般设有研究生管理科,配备专职管理人员,负责本学院研究生学位管理等工作。
3.提高管理人员管理水平。提高学位管理的水平归根结底在于提高学位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通过学习、培训、调研、交流等多种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尤为重要。我校先后多次对工作人员进行计算机技术等现代教育方式的培训,大大提高了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三、结语
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近年来硕士研究生连续扩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滞后于研究生招生的速度,研究生培养质量在一定范围内有下降的趋势。加强对学位论文的选题、开题、中期报告、评阅、答辩和学位评定等全过程进行管理,并从学科建设、导师队伍、学位管理等影响学位论文过程管理的因素进行探索,不断提高硕士学位论文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宏翔,顾云深。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12):22-26.
[2]李阿利。从加强管理着手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1,(2):71-73.
[3]陈勇,王道红。保证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过程管理[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4,21,(4):88-89.
[4]廖薇,梁晓珍,陈媛。加强过程管理,提高硕士学位论文质量[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5,22,(4):86-87.
[5]鲁萍。对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思考[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18,(11):120-121.
[6]陈勇,王道红。试论影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两个因素[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11):58-61.
硕士学位论文评阅意见 篇6
第二条中国科学院所属各培养单位,按照国家招生政策规定、招收录取的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研究生,符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授予暂行条例》规定,均可按本实施细则的要求申请相应的学位。学位申请人在向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以下简称研究生院)申请学位的同时,不得向其他学位授予单位申请相同学位。
学位申请
第三条资格审查
学位申请人的资格审查由各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按照《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授予暂行条例》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论文答辩资格规定》(附件1),结合学位申请人的培养计划进行。
第四条学位申请人通过资格审查,且其学位论文经审查符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论文撰写要求》(附件2),可向培养单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同时提交下列材料:
(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申请书》(附件3•表1)一式2份;
(二)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论文撰写要求》(附件2)撰写的学位论文,需提交的份数由各培养单位根据需要自定,博士学位论文应附电子版;
(三)已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抽印本、接受发表(有正式录用函)的学术论文复印件或取得的其它学术成果证明材料;
(四)学位论文详细摘要(具体上交份数,由各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确定)。
学位论文评阅
第五条学位论文评阅人,由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确定。
第六条硕士学位论文一般需聘请2—3位同行专家评阅。评阅人应具有副研究员(或相当的专业技术职务)以上职务。
博士学位论文一般需聘请3—5位同行专家评阅,其中至少有1—2位为外单位的同行专家。评阅人应具有研究员(或相当的专业技术职务)职务。
学位申请人的导师不能作为评阅人。
评阅人应对学位论文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供论文答辩委员会参考。
第七条学位论文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论文评阅书》(附件3•表2),应由培养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负责寄送,评阅意见及有关材料应密封传递,申请者本人及导师不得参与。
第八条学位论文评阅过程中如有l位评阅人持否定意见,则由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再增聘2位评阅人进行评阅。如累计有2位评阅人持否定意见,本次学位申请无效。
学位论文答辩
第九条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论文答辩委员会的组成由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本学科专业和相关学科专业的正、副研究员(或具有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组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应由5-7位本学科专业和相关学科专业的研究员(或具有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组成,其中至少应有2位外单位的同行专家。答辩委员会成员士生指导教师一般不少于2/3。答辩人导师不作为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学位论文的评阅人一般应参加该论文答辩委员会。
第十条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应由副研究员或具有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担任。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应由博士生指导教师担任。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的主席应是该学位论文所涉及学科领域中学术造诣较深的专家。
第十一条学位论文答辩程序
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授权相关人员介绍答辩委员会人员组成情况,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答辩会议。
(一)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开会;
(二)研究生报告学位论文(硕士论文报告不超过30分钟,博士论文报告不超过45分钟);
(三)答辩委员会成员和到会人员提问,答辩人回答问题;
(四)答辩人答辩结束,答辩人导师可就学位论文及答辩中提出的问题作补充说明;
(五)答辩会休会,答辩委员会成员开会(答辩人导师和教育管理干部可列席):
l.答辩人导师向答辩委员会介绍研究生的基本情况、学习成绩、科研成果、情况及其它需说明的问题;
2.答辩委员会结合论文评阅人对学位论文的评阅意见、达到的水平以及答辩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评议答辩人的学位论文是否达到所申请学位要求的学术水平;
3.投票表决(表决票见附件3•表4),获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2/3以上(含2/3)票数同意,方可做出建议授予硕士、博士学位的决议:
4.讨论并通过答辩委员会的答辩决议;
5.答辩委员会成员填写《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论文答辩情况和学位授予决议书》(附件3•表3)。
(六)答辩会复会,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委员会决议,答辩人发言,答辩会结束。
第十二条答辩委员会设秘书1名。答辩委员会秘书应由责任心强、办事认真并具有中级以上职务人员(或在学研究生)担任。答辩秘书参加答辩工作全过程并对答辩过程中答辩委员的提问、答辩人的回答及答辩委员会决议等情况做客观、详细的记录。答辩秘书没有表决权。
第十三条论文答辩委员会的成员应出席答辩会和答辩委员会会议,在答辩前必须审阅论文,答辩时进行提问和参加投票表决。未出席答辩会和答辩委员会的委员不得委托他人或以通讯方式投票。论文答辩除有保密要求外,一般应公开举行。
第十四条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未通过,但经答辩委员会成员过半数同意,可作出半年后至一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的决议。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未通过,但经答辩委员会成员过半数同意,可作出半年后至二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的决议。
若答辩委员会未作出修改论文重新举行答辩的决议,或申请人逾期未完成论文修改,或重新答辩仍不合格者,一般不再受理其学位申请。
学位初审
第十五条各培养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的基本情况(附件3•表l——表4)和学位论文摘要一并提交本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阅。
第十六条各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出席会议的人数应不少于全体委员的2/3。学位评定委员会按照学位授予标准,对学位申请者的情况进行全面审核,并以不记名投票方式(不能采取通讯投票的方式)表决(表决票见附件3•表5),经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全体成员过半数通过,方可作出拟授予学位的决定。
第十七条各培养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分别于每年1月l日和7月1日之前,将拟授予学位人员名单(以文件形式并附软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授予信息数据库(通过互联网上传)上报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对拟授予博士学位的人员还需提交博士学位论文(附电子版)l份。
学位授予
第十八条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原则上每年2月和8月分别召开全体会议,审核、通过各培养单位上报的拟授予学位人员名单,同时对各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提出的本单位学位授予中有争议的事项做出处理决定。
第十九条学位获得者名单由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发文公布。学位证书的发放办法见《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证书认购和填写办法》(附件4)。学位授予日期,为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终审做出同意授予学位决定的日期。博士学位获得者名单由研究生院发文公示3个月,对无异议者方可颁发学位证书。
其它
第二十条本实施细则经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之日起执行。
硕士学位论文评阅意见 篇7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是1999年设置的一种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新的专业学位,它是对全日制农科研究生教育的一种补充,我国部分农业院校从2000年开始招生。其目的是根据特定职业的需要培养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对于我国的“三农”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具有直接的关系和重要的意义。因此它与全日制研究型的研究生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且由于农业推广专业学位处于初创阶段,在培养过程中也必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就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学位培养的特点进行了说明,并对我国农业推广专业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农业推广硕士培养的特点
由于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在生源、入学方式、学习方式、培养目标等方面与全日制农科硕士有很大的差异,这也决定了它有自己独特的培养特点。主要有:(1)自由性较大。大多数在职研究生都为单位上的技术、管理骨干,工作较忙,必须在自由的时间中进行学习,其自由性较大;(2)年龄跨度大。同一届的学生年龄相差很大,造成了他们的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别,我们发现我校的学生年龄最大的50多岁,最小的只有20岁;(3)专业对口性较强。对于推广硕士学位的研究生一般都是本着“干什么,学什么”,具有比较明确的学习目的,在我校就存在着许多选修课程的开设都是根据学生提出的意见进行综合而成的;(4)学习方式不同。相对于学术型的硕士学位研究生在校课程学习时间一年至一年半而言,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在校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半年,时间更短;(5)学历结构差别大。从目前的招生情况来看,有些学生是本科毕业,有些则是大专毕业,还有的是中专毕业后通过函授获得大专文凭,这样就决定了他们的知识层次存在较大的差异性[1]。
二、我国农业推广专业学位论文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针对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和特点,全国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委员对农业推广专业学位制定较为统一的培养方案及教育管理制度,如全国的农业推广专业学位课程设置相对固定,注重实用性,整体性、综合性[2]。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设立的目的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根据该目标,其论文的质量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综合应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难度和工作量;是否提出了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所提出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能否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评审的基本要求。从这些基本要求出发,农业推广硕士主要培养的是“实践型”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这有别于我国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论文评审的基本要求。但从目前存在的现状来看,在培养目标上,两者有着明确的区分,但在论文评审时,却存在着两者论文评审要求混淆的情况,有许多学校,特别是许多地方院校没有明确的推广专业学位的论文评审条例和要求,严重制约了推广专业学位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如何把握学位论文的开展和写作。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选题过于学术型。从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和培养目标看,是为了培养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其本质特征是“实践型”。但目前大多数学位论文还是以学术型为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部分学生为本科学历,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也较强,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认为应该从事学术性论文的研究;部分指导老师具有较多的研究课题,需要学生参与并通过学位论文来完成;还有一部分是因为第二导师也是从事科研工作,这样也会导致学术型论文的比例偏高。李占华等[3]报道,该校2005年前通过答辩的农业推广硕士的研究生学位论文有69.7%为学术型论文。我校目前获学位的论文中也有近70%为学术型论文。
2.选题不明确或分析深度不够。选题直接关系到学位论文的质量和能否近期完成,有人认为,一个好的选题可以占到整个成果的30%甚至更多。由于受培养模式的影响,多数学位论文是在企业或通过调研完成的,但选题则大多数是由第一导师来决定的,第二导师和学生主要负责学位论文完成的过程,这样会导致两者衔接不畅。更为甚者,有时第二导师仅为一种形式,很难对学生学位论文的完成提供足够的建议和意见。同时由于受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的限制,部分学生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题目;还有的是部分学生工作前所从事的专业与目前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的专业对口性不是很强,也造成了他们对整个研究的深度把握不够;目前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的论文完成都是由学生自己承担研究或调研经费,这也造成了有些研究论文在完成时与选题时出现一些偏差。另外,也切忌在论文选题时论文题目过大、内容空、研究周期过长等问题。
3.开题报告和中期考核流于形式。论文开题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和能否按时完成论文的重要措施。通过开题,学生可以在导师和学科点相关专家的共同指导下,完善选题,明确论文所能达到的预期目标,同时也可以发现选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避免或少走弯路;还可以通过交流使导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所研究的内容和对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论文的研究内容。但目前许多学校对全日制农科研究生的开题和中期考核都开展得很好,制度也较完善。中期考核是为了保障论文质量的的重要环节之一,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具体所在学院(专业)对论文工作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及时发现学生在论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对学生在论文开展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以后的研究方向。它对论文顺利完成和质量保证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但对于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的研究生的开题和中期考核,有些走过场,流于形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在开题过程中对论文的基本思路、技术路线和方案、实验手段、预期的结果都不是很了解,却由于专家或导师对学生的放松或要求不高,就轻易通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学生自身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由于学生的学习自由性较大,没有足够的时间,准备得很匆忙,而导师或专家又碍于面子或关系,导致开题报告和中期考核流于形式。#p#分页标题#e#
4.论文初审和评阅不严格。论文初审是论文评阅的前提基础,也是保证论文评阅顺利通过的重要步骤。论文初审是导师或学生所在院系导师组的工作[4],但目前有些学校或院系在论文初审过程中存在不严谨的现象,一些明显的错误都没有修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学生与导师之间的交流不畅,导师没有及时和有效地了解学生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导师或导师组对学生的学位论文没有认真审阅。笔者曾审阅了某一高校的4篇学位论文,其中1篇就判为不合格,1篇及格,其中不合格的论文除了论文的学术性之外,更为明显的是通篇存在语句不畅,错别字多。笔者了解到不合格论文的导师根本没有看过论文,更不要说修改,由此可见论文的初审是关系到学生的论文能否顺利通过的重要一环。阅读和修改论文是导师或导师组指导研究生的重要工作,通过不断地修改论文,可以发现论文存在的不足与差距,为以后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帮助;也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追求完美的思维方式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导师的治学态度将对学生以后从事科研或其他工作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5]。论文评阅是匿名专家对学位论文质量控制的最后的环节,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都对学位论文进行双盲审,这对于提高学位论文的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譬如学位论文在盲审时,由学生送到指定的评阅专家手中而不是通过邮寄,这事实上是有背于盲审的初衷。因为大多数专家都与指导老师具有一定的联系,而这种做法会使得评审专家自然了解是哪位导师学生的论文,影响学位论文评审的公正性[6]。另外还存在许多其他问题,如有些专家的评审意见是寄给学生所在的院系,这样导师或者是院系领导在第一时间就知道评审结果和意见,有些导师甚至由于评阅意见不好重新送审,这也不利于学位论文质量的提高,也浪费了专家的时间和精力。而最好的做法是由学校从事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部门(研究生院/处)直接进行寄送学位论文和接受评阅意见,并将相应的意见反馈到相关的导师。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论文评阅意见反馈到指导老师和学生后,指导老师并没有要求学生按评审专家的意见进行修改,这也不利于论文质量的提高[7]。
5.论文答辩。论文答辩是学位论文质量控制的最后环节,同时也是全面检查学生知识结构和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所研究的问题、分析问题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表达能力的关键环节。切实有效地把好这一关,对于提高农业推广学位教学质量和学位论文质量都有重要的正面导向作用,否则将带来负面影响,为部分混学位或者认为自己掏了钱理应拿到学位者大开方便之门,严重损害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声誉。但事实上目前部分高校在农业推广学位论文答辩方面把关不严格,表现在人情味重;所问问题过于简单[8];不注重学生利用相关的基础理论和知识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仅是就事论事,为学位申请人大开方便之门。
6.学位论文的修改。通过前面专家的评审、答辩专家的诘问,自然会对论文提出一些修改意见或发现一些错误,这些对于学位申请人和导师来说都就认真作好记录,之后根据相关的意见进行修改。但部分学生甚至导师在某种程度上都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对于容易修改的问题则是进行相应的修改,而对于一些需要一定时间进行修改的问题则避开,这些都是对学位论文质量不负责的行为。对此需要相关的研究生管理部门严格把关,一旦发现答辩后未纠错、未修改的学位论文不予接收,甚至取消学位申请人当年申请学位的资格。
7.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不合理。从目前来看,大多数学校都没有对农业推广专业学位论文制定相关的论文评阅质量和论文答辩质量控制标准,大多沿用全日制研究生论文评阅质量和论文答辩质量控制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提高,也是对农业推广硕士的一种不公正的对待。因为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设立的目的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相应的其论文的质量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综合应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难度和工作量;是否提出了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所提出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能否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评审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应在实践中完成[9]。
硕士学位论文评阅意见 篇8
一、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存在问题
二、(一)选题不合适,缺乏创新性
良好的选题是学位论文成功的一半。有些硕士研究生没有认真对待学术论文选题,在开题报告前没有阅读大量参考文献,急于开题,匆忙拟定论文题目。选题不到位,科学研究就难以开展。有些论文题目没有实用性,学术价值不高,失去了研究意义;有些论文题目选题范围过宽或过窄,论文内容空泛,无法深人研究;有的论文无法体现学术论文前沿性,缺乏创新。
(二)基拙知识不够扎实
有些硕士研究生在校三年期间,心思没有全部用在学业卜,放低自身要求,对本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缺乏深人了解,写学位论文时,常常陷人“无米下炊”的困境。这样如何保证学位论文质量?另外,有些硕士研究生是跨专业考研,理论基础不足,而没有及时补足,学位论文质量自然难以提局。
(三)学术行为不端,存在抄袭和拼凑等问题
有些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因为选题不恰当、专业知识不牢固、平时缺少论文撰写训练等原因,在撰写学位论文时,临时抱佛脚,变相或直接抄袭他人论文。
二、影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因素
国外有学者通过对研究生学习经历进行调查研究,得出了研究生学习过程中的6个重要因素,分别是导师、能力发展、研究氛围、研究的基础设施、论文评审、对自身任务的明确程度。国内有学者认为,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科研条件、所属的学科水平、导师科研指导能力等都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有一定的影响。综合国内外研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可总结为3个方面:研究生自身因素、导师的因素、科研环境因素。
(一)研究生自身因素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自身因素从根本卜影响了学位论文质量。部分学生对学位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学位论文只是走形式,随便写写,参加答辩就能获得硕士文凭。因此,对专注科研不以为然,学习态度不认真,等到临近答辩才匆忙拼凑,草草了事,学位论文的实践性根本无法得到保证。一些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忙于各种兼职,无心专注科研。还有些研究生不愿意付出艰辛劳动,在研究过程中偷工减料,减少调查数据,缩小研究范围,甚至伪造实验数据。而有些研究生论文写作技能训练不足,不懂检索,不会构思论文,语言I乏,使学位论文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二)导师因素
全日制硕士学位论文应该是硕士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导师角色定位、自身素质和对学术论文指导都是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论文质量的有力保障。
首先是导师的角色定位。在学术卜,导师首先应该是硕士研究生的指导者和评论者;在生活中,导师应该充当研究生的支持者和朋友,与研究生充分交流,对研究生形成良N}指导,对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发挥最大限度的积极影响。
其次是导师自身的素质。导师是否具有较强的创新素质和较高的学术水平对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影响颇大。高素质的导师往往能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指导研究生进行论文选题,选题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硕士研究生是否可以创作出高水平且有实用价值的论文。 最后是导师的学术指导。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学术论文撰写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离不开导师的指导。然而,由于近年来多数高校导师的增长数量跟不卜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大,从而出现“一师多生”的现象。同时,有些导师忙于自己的行政公务或者科研工作,对硕士研究生的指导投人精力不足,指导较少,阻碍了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提高。
(三)科研环境因素
科研环境是影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科研资源环境和学术环境有利于提高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
学位论文撰写的过程是硕士研究生在批判吸收现有知识的基础卜创造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有充足的图书期刊资料、必要的实验设备以及必需的经费投人等条件。充足的能反映当代科技前沿的图书期刊资料是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创新性的重要保障;必要的先进的实验设备是硕士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的前提条件。否则,完成高质量的学位论文根本是不可能的。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撰写过程是创造新知识的过程,很难一个人完成。如果有研究方向相同或相近的科研团队,成员间可以相互交流,这将为学位论文的进一步创新提供思路,从而产生高质量的学位论文。同时,也可以就某一热点问题邀请专家学者和研究生一起讨论,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使硕士研究生融人更广泛和更深刻的研究中。
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一)加强招生环节管理,提高研究生个人素质
招生环节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第一关,优秀的研究生生源是高质量学位论文的重要基础。因此,在招生卜,高校要以提高人才选拔质量为出发点,坚持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原则,根据学校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招生计划,严格监管招生计划的实施,突出科研创新能力和思想政治品德的考察,提高硕士研究生录取质量。
(二)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1.严格导师遴选。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中坚力量和前提保障。高校应建v.灵活的导师遴选制度,打破职称限制,突出学术水平和科研条件,唯才是举,鼓励优秀青年导师脱颖而出,建v.一支能卜能下、富有竞争力的创新型导师队伍。作为硕士研究生的第一责任人,导师必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和把握学术前沿信息,在专业领域有丰富的研究成果。结合高校教学和学科的发展优势建v.学术研究特色,具备较高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学术素养。只有这样,导师才能有效地指导硕士研究生,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
2.坚持导师负责制。作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负责人,导师必须对自己的硕士研究生负责任,要切实将导师负责制落到实处。在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整个写作过程中,导师要严格把关学位论文的选题、撰写、修改等各个方面,不断激励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学术敏感性,进一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强对导师的考核。对导师进行科学合理的考核,不仅为导师的晋升、奖惩提供了基本依据,还能提升导师队伍的水平,调动导师指导研究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导师为培养高质量的科研接班人贡献力量。因此,要加强对研究生导师的考核评价,对导师进行一定程度的奖惩。
(三)规范论文过程管理
现有的学位论文过程管理体系大多只有4个质量控制节点:论文选题、中期检查、论文评阅、论文答辩。然而,仅有这4个质量控制节点还不足以提高硕士研究生学术论文的质量,应对现有的学位论文过程管理体系进行完善。高校应在原有的体系基础卜,进行改革创新,增加4个质量控制节点,形成新的拥有8个质量控制节点的学位论文过程管理体系,以提高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
1.论文选题。合适的题目对学术论文的顺利撰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校组织硕士研究生按学科或者研究方向分组进行集体开题报告论证会,硕士研究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开题报告的规范形式进行汇报,开题报告会的导师对研究生学术论文的选题要严格把关,题目应该具有可行性、创新性和实用性,还应具备一定的研究难度和工作量,同时导师要客观切实地为开题报告内容提出修改建议,保障学位论文顺利开题。
2.工作月报。为了激发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参与学术科研活动的积极性,硕士研究生应该每个月对自己的科研情况进行总结,并向导师提交《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工作月报》,主要说明自己这一个月的工作情况,比如完成了什么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果,遇到了什么问题,接下来怎么做,等等。对于工作月报,学校应进行电子管理,录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阶段管理系统,记录每次提交月报的日期和时间以及缺交名单。这可作为论文答辩的一个准人条件。
3.中期检查。论文中期检查制度是保障研究生学位论文的一个重要举措,它可以使学校和导师对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工作有较全面的了解,及时发现硕士研究生科研工作中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明确下一步研究方向,避免研究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走弯路。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工作会对学位论文的顺利完成起到一定的监督和促进作用。
4.工作评审。由导师根据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的科研态度、技术水平、科研能力等表现以及科研成果给出量化成绩,填写《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工作鉴定表》,导师在鉴定表卜签署意见,鉴定成绩不合格的硕士研究生将没有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权利。
5.论文格式审核。在保证和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论文的形式和格式。虽然论文格式不能直接反映论文的学术水平,但也是评价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参考。高校可以制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格式要求》和《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参考模板》等相关文件,明确规定学位论文、文章摘要的格式以及论文的字数等要求。学校应在论文提交前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格式进行严格审查,不合格的不予提交。
6.论文评阅。为了增加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首先要建v.论文盲审制度。可以借鉴有些高校对学位论文的双盲评审制度,即全日制硕士学位论文隐去导师及硕士研究生名字,高校研究生管理部门从已拟定的专家库中随机抽选2-3名审评专家来评阅。评审人具有一票否决的权利,只要评审专家认为该论文不能通过评审,硕士研究生就必须推迟学位论文答辩。同时,评审专家在评阅论文后给出评阅意见,硕士研究生根据专家意见在导师的指导下修改论文。双盲评审制度加强了对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监督,因此,要加大对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双盲评审的比例。
7.答辩辅导。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通过盲审之后,在正式答辩之前,学校应组织相应专业或研究方向的导师对硕士研究生进行集体答辩辅导,让硕士研究生在模拟答辩过程中了解答辩中该注意的问题,提前适应答辩环境,克服紧张心理。同时,在模拟答辩中,导师可以发现研究生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修改意见。硕士研究生根据此建议完善自己的学位论文,为正式答辩做好充足准备。
8.论文答辩。教育部规定硕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时必须完成学位论文答辩,这也是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保障。论文答辩一般由校内导师、校外专家、企业外聘导师组成论文答辩委员会,一起审核硕士研究生的论文质量。各评委教师对硕士研究生进行提问,并对研究生的论文进行评议和审阅。硕士研究生则根据评委教师的意见对学位论文做最后的修改,确保论文质量。
(四)增加研究生教育资源投入
硕士学位论文评阅意见 篇9
关键词预审制度;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监控
Pre-thesis master's degree in software engineering system of quality control role
Lin Bin-xuan,Zhu Hong-ming,Li Jiang-feng
Abstract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urrent software engineering master's degree thesis problems and current master's thesis defense system reviewers and the limitations put forward the need for pre-trial system. This paper describes our use of pre-trial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ractice, by the actual results and lessons learne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re-trial system to ensure that the system function of the pla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apers presented some thoughts.
Key wordsPre-trial system; Master’s degree thesis; Quality control
1. 引言
软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立,是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经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我国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专业硕士学位之一。随着数量的不断扩大, 软件工程硕士生的培养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如导师难以对每一个硕士生进行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 而且招生生源有着不同的理论及实践基础。在这种情况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难以提高,因此, 确保软件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对培养质量进行审视,并采取切实措施,保障培养质量。
2. 预审制度的必要性
硕士学位论文是综合衡量软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它体现了研究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科学方法、解决行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反映具有新思想,新方法或新进展的创新能力。在数量不断扩大、培养质量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科学公正地评价软件工程硕士学位申请者的学位论文, 是保证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目前软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主要存在如下的问题:
论文缺乏自己的实际创新点和具体工作。部分论文停留在对以往研究内容的重组或综述的水平,缺乏对自己实际工作的阐述和验证,技术难度和工作量不够。论文写作缺乏整体性思路,很多学生论文撰写结构欠合理,对本领域内的工程和学术动态了解不全面,缺乏实用价值和社会效益。论文格式不够规范。主要表现在各级标题字号、错别字、参考文献引用格式不够规范、图标排版不符合要求等方面。
目前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制度存在以下问题:
校内外评阅制度难以切实起到监控作用:以往硕士学位论文评审实行的是校内外专家的实名评阅制度,校内、校外两位专家评审意见中有一人没有通过的,就不能直接进入答辩阶段;如果两位专家评审意见都是可以通过的,就可以直接进入答辩阶段。评阅制度是对论文质量的一种监控方式,是对硕士生是否达到培养要求及质量的检验,但目前现实情况是对评审专家没有一套严格、完整的遴选机制,往往评审专家都是圈内熟人, 甚至是硕士生指导老师的好友、课题合作人等,他们事先知道论文作者和导师是谁, 碍于情面,论文一般均可顺利通过评审。即使觉得论文不符合评审要求的,也不会直接给出不同意进行答辩的意见结论。
“双盲”抽检制度不能全覆盖所有硕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双盲”抽检制度(即评审专家不知道被评人、被评人也不知道评审专家),在多年实践中的确是提高学位论文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实现并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但由于实行的是抽检机制,并不全部覆盖所有的学生,抽中参加双盲审的学生比例有限,大部分学生和导师在得知未抽中参加“双盲”后,往往对论文的重视程度不足。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流于形式:学位论文答辩成员组成尽管回避了导师,聘请了一些校外企业专家,但由于答辩专家通常是由导师聘请,会导致答辩专家们答辩时往往留面子,缺乏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 即使有些专家坚持原则认真负责的, 但在投票时少数比率起不了作用, 结果常常是评审结论与实际水准不符, 答辩流于形式。目前硕士学位论文一旦进入答辩程序,就很少有不通过的,使得论文答辩本应该具有的权威性大有所失。
无法确保论文修改质量:答辩专家即使指出论文中有些较大的缺陷和问题,需要进行修改,但是由于答辩已经完毕,并且决议通过答辩,在申请学位之前,学生就没有动力也不会去花时间对要求修改的论文内容去做充分的修改和完善。答辩专家组也很难在答辩之后继续跟踪确保对原答辩论文进行修改质量的监控。
目前学位论文评审方式与答辩方式不足以及时发现和有力遏制以上所述的问题,而学位论文作为全面衡量软件工程硕士生培养质量的主要指标,因在各环节上予以严格要求,并在制度上给予切实的保证。因此,有必要在正式答辩之前建立一套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以确保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
3. 我们的预审制度和执行效果
预审,就是在硕士学位论文成型之后论文正式评阅之前进行的一项审查过程,采用匿名方式请专家对论文进行评审、以决定是否可否进入答辩阶段的一项论文评审制度。对于达不到要求的,就要求其继续修改或者下一次再申请。设立预审制度的目的是想通过匿名评审专家组对硕士学位论文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审查,发现问题,查找缺陷,提出改进意见,并决定可否提交正式评阅并进入答辩流程,以保证论文写作和论文答辩的较高质量。这是对以往论文答辩制度的一种修正、补充。它把对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监控重心提前到评阅前,使得学生拥有充足的时间修改论文,并采用匿名审核,力争做到公平公正。对保证论文质量有较大的作用。
预审制度的主要内容
预审由硕士学位候选人提出书面申请, 经导师同意并签署书面意见后,于每学期开学后第3周之前(大致在每年3月31日前、9 月30 日前)向学院软件工程硕士教学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提交完备的申请材料。申请材料包括学位论文一式2份以及已发表的符合学校有关规定要求的论文复印件, 并由管理中心形式审查相关培养环节是否全部完成。符合条件者进人预审程序。管理中心根据论文研究内容,选择2名以上相关领域的教授或副教授组成预审小组进行匿名预审。导师不得作为本论文预审组成员。论文预审的主要内容是审查论文选题、分析框架结构、研究方法、工作量、引用资料文献数据和写作规范、基本结论,并进行原创性审查,看是否存在抄袭、剽窃等问题。预审组在规定时间内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严格把关论文质量,对预审中提出的问题要求进行书面记录并填写《软件学院--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预审意见表》反馈至管理中心,由管理中心及时反馈预审结论至相关导师告知答辩申请人。硕士生根据预审小组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认真修改论文。
预审结论分为以下几种:
(1)可以参加答辩:认为论文达到了硕士学位论文水平,且不需要修改,可以直接参加答辩;
(2)修改后再审:认为论文及课题工作接近硕士学位水平。但论文需要修改,并给出具体修改意见。学生需根据预审意见认真进行修改,修改后的论文经导师审查确认后,再提交管理中心提请原预审专家组审核。符合要求的,可正常参加答辩,否则就不能参加本次答辩,需整改后下一学期再重新申请。逾期未提交修改论文的,视为自动放弃本次答辩申请;
(3)不通过:认为未达到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要求,不能参加本次答辩。导师应指导答辩申请人完善课题工作,修改论文,下一学期再申请参加论文预审和答辩。
(4)涉嫌抄袭:发现论文涉嫌抄袭、并经查实的,则一律退回,并至少一年内不得再申请答辩。如果以后再次发现抄袭,则直接取消答辩资格和申请学位的资格。
预审制度实施效果
预审制度实施以来,迄今已经完成了对1367位硕士学位论文申请者的审查, 其中通过预审的629人、推迟答辩的167人、需要修改的544人、抄袭27人,共授予学位1143人。从总体上看,预审制度真正起到了对论文质量的监控、提高作用。由于论文预审不是最终性的,且匿名进行评审,排除了论文本身之外的因素,预审专家组本着对学生负责任、帮助提高论文质量的态度对硕士学位论文提出问题和修改建议,有助于硕士生多方位思考并对论文进行有效改进,起到了协助其导师把住质量关的作用。论文预审不仅对当事人有很大的帮助, 并且对其他准备提交论文的学生也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导师们也更加重视论文的质量和指导。
4. 预审制度实施的总结和思考
预审制度最主要的优势是对硕士学位申请人的论文质量进行事前监控,在正式答辩前,学位申请人能够在导师指导下根据预审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和完善。预审未通过的论文不许提交答辩,这在制度上将那些质量差的论文隔离在外,有效地把好了硕士生出口的质量。
在看到预审制度效果的同时,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要最大限度地发挥预审的功能, 必须同时严格硕士生的开题工作,只有抓牢抓实开题工作,才能在论文工作的源头保障论文的质量;同时引起导师及其论文作者对论文质量的重视,导师是保障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只有导师和论文作者共同重视,才能保障培养的质量。为了更好的完善论文预审制度,我们觉得今后还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1)落实论文预审的后续检查机制,预审结束后, 学位申请人应该严格按照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认真仔细地修改论文。在评阅和正式答辩阶段, 评阅专家及答辩专家除了对论文的主要工作给予评价外, 也要评判硕士生的学位论文是否按预审意见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如果后续的检查机制落实不彻底, 预审专家所提的修改意见得不到严格贯彻, 预审也难免会流于形式。
(2)预审过程中,为了避免论文预审的偏颇,尽量做到同一位导师所指导的学生论文分送到不同的预审组,以尽量提高论文预审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3)进一步细化预审复议环节的工作,对导师、学生提出的论文预审复议要求交由学科专业委员会复议,并指导导师、学生对论文做后续的修改。
(4)增强预审奖惩机制管理,促进导师持续关注论文质量,对预审结果优秀的老师予以适当的奖励,反之则需对导师增强后续再培训,鼓励导师改进研究生培养质量。
预审制度在我院已取得一定效果,我们将继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和完善预审制度,切实提高我院的研究生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别敦荣,赵映川,闫建璋。专业学位概念释义及其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9,6(30):p107-109.
[2]廖湘阳,研究生教育质量观演变与发展战略选择、忠告[J].高等教育研究,2004,f9):p25.
[3]同济大学软件学院 关于同济大学软件学院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预审制度(试行)
[4]陈运平,颜长青。规模迅速扩张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问题探析[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p8-13.
[5]谭跃进,王军民。对研究生教育中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0,23(3):p4-6.
[6]王丽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保障途径的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4(9):p154-156.
作者简介:林冰轩(1977-2),女,汉族,同济大学软件学院,硕士研究生,教务办主任,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改革;
朱宏明(1980-2),男,汉族,同济大学软件学院,硕士研究生,讲师;
硕士学位论文评阅意见 篇10
定大纲
除最后一学期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外,其他形式的毕业设计(论文)需要在学生拟订的提纲的基础上,由指导老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修改、完善提纲。最后一学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应在顶岗实习的第3周,完成提纲的草拟和修订。大纲一经教师确认,中途不得以任何理由变更。提纲确定后,由指导老师向学生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
指导
在1~5学期就开始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由教师全程进行跟踪指导。最后一学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教师对其指导的时间是1~15周。指导途径:面对面集体指导、面对面个别指导、网络指导(组建QQ群集体指导、QQ或MSN交流指导、电子邮件交流指导)、电话指导。指导内容:题目修改与确定;大纲修改与确定;文献检索与应用;论文调研;论文初稿的修改;定稿与排版;答辩PPT的制作;毕业实习与就业。
中期检查
就学生毕业论文完成的情况进行中期检查。
评审
第16周周一,学生应向指导老师提供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整版。指导老师将学生论文汇总后提交专业主任。专业主任在指导教师回避的前提下,组织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评审小组,评审小组根据评审标准,做出能否通过的结论,写出评阅意见并打分。每个专业在专家评审小组推荐1~2篇优秀毕业论文的基础上,收集优秀毕业论文参评学校展示性优秀毕业论文评比。
评审意见反馈与修改
专业主任将汇总的评审意见提交毕业论文指导老师,论文指导老师将意见反馈给学生,并指导学生修改。
答辩
答辩程序为如下。
(1)答辩人报告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内容,时间5~8分钟。对于集体项目,可以采取如下两种方式进行答辩。①项目组的每个成员都要参加答辩,时间适当延长予以保证,项目组的每个成员得到同样的答辩得分。②现场指定或抽取项目组的其中一个成员参加答辩,该答辩成绩为项目组每个成员的答辩得分。
(2)答辩委员提问,答辩人答辩,时间5~8分钟。
(3)答辩委员给答辩人打分(百分制)。
(4)答辩小组根据答辩委员的打分给出平均答辩成绩(百分制)。答辩前应积极创造条件,邀请专业管理委员会委员、或行业专家、或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参加。
答辩见反馈与修改
答辩小组秘书将专家答辩意见汇总,提交毕业论文指导老师,论文指导老师将意见反馈给学生,并指导学生修改。
展示
优秀毕业论文通过展示性答辩、论文进专门橱窗展览、学院网站和相关课程网站进行展示。展示性答辩要制度性地邀请低年级学生参加。
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的流程简化
基本流程虽然规范,但较为烦琐。现实执行中,也可以有两种简化流程。
1省略掉中期检查、答辩、答辩见反馈与修改、展示三步,简化为定成员、定选题、定大纲、教师指导、家评审、评审意见反馈六步
(1)省略掉中期检查环节。
中期检查既不切合学生顶岗实习的实际,又会增加大量组织、管理的工作量。
(2)省略掉答辩环节。
之所以省略掉答辩环节,主要是基于以下两方面的考虑。
①根据我国学位相关规定,答辩是针对研究生层次的,专科生不应该答辩。1980年2月12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决定》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成绩优良,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学士学位:(一)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通过硕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硕士学位:(一)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通过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博士学位。”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对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获得者没有提出毕业论文要求,只对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获得者提出了毕业论文要求。而且硕士学位获得者只需要论文答辩,不一定需要论文评审。
②从多年执行答辩的情况看,效果不理想甚至是差强人意。高职的毕业论文答辩逐渐沦落为形式。在答辩现场,老师一般只能问最简单的诸如“在什么单位工作”“主要工作职责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等问题,一问到概念哪怕基本概念、论文思路、创新等方面的问题,大部分学生一头雾水。这使教师陷入两难:毕业答辩如果标准过严,大部分学生难以获得毕业资格,而且还得安排时间辅导、答辩;毕业答辩如果标准过于宽松,学生当儿戏,论文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也等同于虚设。但遗憾的是,现实让教师们选择了后者。如近3年,深职院经管学院5000多毕业生中毕业论文一次答辩未通过的仅5人,比例不到千分之一,二次答辩未通过的为0,其把控论文质量的作用已经基本丧失。
(3)省略掉答辩见反馈与修改环节。因为学生毕业论文已经通过,学生已经没有修改的积极性,而且学生答辩完毕就已经离校上班,再修改也存在时间上的困难,所以省略掉答辩见反馈与修改环节也完全可以。
(4)省略掉展示环节。因为在现在的毕业论文与顶岗实习结合后,一旦优秀的毕业论文网上公示出来,来年会出现大批抄袭者,而且学生反驳抄袭的理由还振振有词“:我们在同一个岗位上,干的工作当然是大同小异啦!”
2省略掉中期检查、答辩、答辩见反馈与修改、专家评审、评审意见反馈、展示五步,简化为定成员、定选题、定大纲、教师指导四步
(1)省略掉专家评审环节。
1981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本科学生完成教学计划的各项要求,经审核准予毕业,其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或其他毕业实践环节)的成绩,表明确已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的,授予学士学位”。对于硕士学位获得者“,学位授予单位应当聘请1~2位与论文有关学科的专家评阅论文。评阅人应当对论文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供论文答辩委员会参考。”“硕士学位论文答辫委员会由3~5人组成。成员中一般应当有外单位的专家。”“论文答辩委员会根据答辩的情况,就是否授予硕士学位作出决议。”“硕士学位论文答辫不合格的,经论文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一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这也就意味着,即使学士学位,也不以毕业论文成绩为前提,毕业设计、其他毕业实践环节的成绩都可以替代毕业论文的成绩;如果有其他毕业实践环节的成绩,毕业论文也可以不做,只要能够证明“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就行;即使学士学位要毕业论文,也仅仅是要个成绩,评审、答辩都可以省略。硕士学位的获得者,才既需要专家评阅,又需要答辩。
(2)省略掉专家评审意见反馈环节。
专家评审的环节已经去掉,专家评审意见反馈环节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
(3)加强对教师指导的管理。
在最简化的流程中,只剩下“教师指导”这一质量监控环节。如何保证教师指导的质量?可以建立如下的质量监控机制。
①加强主题的把关。
一是选题来源的控制,从来源上要体现“工学结合”——来源于企业,来源于项目,来源于现实问题。二是选题名称要体现出“工学结合”,如XX案例分析、深圳XX行业岗位能力的分析,或副标题体现“以深圳XX公司为例”。
②加强内容的把关。
一是内容的“工学结合”,要体现出现状、问题、对策三板块,体现出对区域的聚焦研究而非全国的泛泛研究,要有具体的案例和数据而非纯粹的文字描述,要至少创新地揭示三个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且问题、对策要得到企业指导老师的认同;二是应用的“工学结合”,要体现出问题、对策或建议能够得到企业指导教师的认可,能够提供给企业或行业参考或借鉴,或能够商业化运营或商业化出售,或直接使社区、社会受益。
③指导过程的把关。
指导教师可以集中指导或分散指导,可以见面指导或通过网络、短信、电话指导,可以召集学生到办公室指导或上门指导,可以建立QQ群遥控指导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中,指导教师要进行全程跟踪、持续指导、进行关键点控制。
④质量保证的改革与创新。
为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出三种督促教师保证学生论文质量的方法。交叉检验机制:一是通过软件,如果某篇毕业设计(论文)与网络、期刊库上的文章相似度超过40%或发现大段抄袭,直接判为零分,需要推迟一年答辩;二是如果两个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有超过40%以上的文字相似,如果排除互相抄袭的嫌疑,直接判为零分,需要推迟一年答辩,如果是一位抄袭另外一位的原创作品,则抄袭者直接判为零分,需要推迟一年答辩。
硕士学位论文评阅意见 篇11
(一)招生与培养
中国海洋大学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规定……………………………………………………2
2,中国海洋大学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规定…………………………………………………4
3,中国海洋大学硕——博连读执行办法……………………………………………………………7
4,中国海洋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为硕士研究生的办法……………………………9
5,中国海洋大学关于从香港,澳门,台湾人士中招收研究生的规定实施细则…………………11
6,中国海洋大学关于招收外国来华留学研究生的规定实施细则…………………………………13
7,中国海洋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17
8,中国海洋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20
9,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与成绩考核管理办法……………………………………………22
(二)学位
10,中国海洋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26
11,中国海洋大学关于研究生相关论文成果及外语考试要求的规定……………………………32
12,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的统一要求………………………………………………33
(三)综合管理
13,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条例……………………………………………………………35
14,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普通奖学金发放办法……………………………………………………39
15,中国海洋大学优秀研究生评选办法……………………………………………………………40
16,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优秀奖学金评选办法……………………………………………………42
17,中国海洋大学"优秀研究生论文奖"及"优秀研究生论文指导奖"评奖办法……………44
18,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违纪处分的条例…………………………………………………………46
19,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结婚问题的规定…………………………………………………………50
20,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校徽,研究生证管理办法………………………………………………51
21,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兼任教学助教工作的规定及实施细则…………………………………52
22,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兼任管理人员的规定及实施细则………………………………………54
23,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兼任助研人员的规定及实施细则………………………………………55
24,中国海洋大学自行审定增列博士生指导教师实施细则………………………………………57
25,中国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审核办法…………………………………………………60
26,中国海洋大学关于研究生导师教书育人工作的规定…………………………………………61
27,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条例………………………………………………………63
28,中国海洋大学校外博士生指导教师条例………………………………………………………65
29,中国海洋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工作职责……………………………………………………66
30,分管研究生工作党总支副书记工作职责………………………………………………………67
31,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条例………………………………………………………68
32,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教育中心工作职责………………………………………………………72
33,中国海洋大学院(系)有关研究生工作的职责…………………………………………………73
34,中国海洋大学院(系)研究生秘书的工作职责…………………………………………………74
35,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业务费管理规定…………………………………………………………75
36,中国海洋大学关于研究生业务出差的规定……………………………………………………76
37,中国海洋大学关于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费开支费用的规定…………………………………77
中国海洋大学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规定
(2003年6月修订)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人才。
二,招生类别
1,非定向生:培养费用来自国家财政拨款,毕业生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就业。
2,自筹经费生:由学生个人或招生导师支付培养费用,毕业生由学校推荐,双向选择就业。
3,定向委培生:由用人单位向学校支付培养费用,毕业生须回定向委培单位工作。
三,报考条件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品德良好,勤奋学习,遵纪守法,身体健康,年龄一般不超过四十五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学生年龄不限。
2,已获得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硕士生(最迟在录取前,能获得硕士学位)或符合同等学力有关要求的考生(具体要求见每年的招生简章).
3,有两位与本门学科相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书面推荐。
4,我校符合硕-博连读条件的硕士生。
四,入学考试或考核方式
统一考试和硕博连读。
1,统一考试:其对象为应届硕士生和已获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及同等学力考生。
2,硕博连读:在通过中期考核的硕博连读生中选拔。(见《中国海洋大学硕-博连读执行办法》)五,报名
1,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须凭单位介绍信(属定向委培的应届硕士生,还须由原定向委培单位出具同意报考的证明信,同时注明在读博士期间是否继续定向委培),并缴纳报名费;外地考生可函报(须寄交单位同意报考的介绍信和报名费)并准备一寸正面免冠近照三张,即可获取报考博士研究生有关材料(也可在网上获取报名材料).
2,报名时间:见当年招生简章。
3,报名地点: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4,考生应于规定时间内提交下列材料:
①报考博士生登记表;
②两封专家推荐信;
③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单;
④政治审查表;
⑤对已获得硕士学位者须提交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毕业硕士生可先提交硕士学位论文或论文摘要,评议书及硕士学位答辩委员会决议书的复印件;
经审查合格发给准考证。
六,资格审查
根据考生提供的材料进行资格审查,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不准参加考试。
七,考试日期及地点
1,考试日期见准考证。
2,考试地点:中国海洋大学。
八,初试
初试科目为外语及两门业务课。
九,复试与体检
初试合格考生参加复试,体检,复试为综合口试(含专业英语),主要考查考生掌握所学专业理论的程度,科研工作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等学力考生加试自然辩证法和两门业务课。
体检由学校统一组织。
十,录取
1,非定向生,自筹经费考生在录取前调取个人档案。
2,定向委培考生,自筹经费生,在录取前必须签订定向委培或自筹经费协议书。
3,根据考生初,复试成绩,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选拔后发给录取通知书。
十一,入学
1,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入学前交验硕士学位证书原件。
2,委培生,自筹经费生在入学报到时,按照协议规定交纳有关费用。
十二,本规定如与国家有关文件不一致,以国家文件为准。
中国海洋大学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规定
(2003年6月修订)
一,培养目标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本门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报考条件
(一)报名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者,需出具自考,夜大或函授等方式所学与报考硕士专业相近的五门本科主干课成绩;
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报考;
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也可报考。但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5)应届本科毕业生须经所在学校同意;在职人员须经本人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同意;其他人员由人事档案所在单位同意。
(二)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我校为在职人员组织的单独考试:
1,符合(一)中第1,3,4各项的要求;
2,高等学校本科毕业后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连续工作四年以上,业务优秀,在核心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发表与报考专业两篇以上相关的研究论文或已�
(三)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我校可以推荐本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为硕士研究生。推荐标准和办法由学校根据国家教育部有关规定制定。推荐免试生需在国家规定的时间内报名并办理报名相关手续。(四)在学研究生,在学攻读第二学士学位的学生,无正当理由退学以及被取消学籍或被取消毕业分配资格不满五年者,均不得报考。
三,报名日期
由国家教育部统一安排。
四,报名地点
青岛地区的考生,到我校研招办报名,其他地区的考生在各省(区,市)高校招生办公室确定的报名点报名。申请参加单独考试的在职人员直接到我校研招办报名,报名工作截止日期与统考报名截止日期一致。
五,报名手续
1,考生本人在规定的报名日期内到报名点交验报考的有关证明材料,交纳报名费,领取并填写有关表格,现场拍照。
填写报考登记表时应当注意:
(1)参加统考的考生可以填写一个学科专业的两个招生单位;
(2)参加单独考试的考生只能填写一个学科专业的一个招生单位;
(3)应试的外语语种按每年招生专业规定任选一种。
2,考生自己填好报考登记表后,交所在单位签署意见,再由报名点(统考考生)或所在单位(单考考生)按规定日期寄送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3,经审查合格后发准考证。
考生在报考期间因事外出,可持所在单位证明就地报名和考试。
六,考试
1,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
2,初试日期:由国家教育部统一安排,参加全国统一入学考试;参加单独考试与国家组织初试的时间一致。
3,初试科目:目前为政治理论,外国语和二门业务课。每门科目的考试时间为3小时。
4,全国统考初试中的政治理论,非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英语,俄语,日语和部分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由国家教育部统一命题,其他科目由我校自行命题。
单独考试的初试科目由我校组织命题。
5,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6,初试地点:青岛地区考生在我校考试,外地考生到各省(区,市)高校招生办公室指定的考场参加考试。参加单独考试的考生在我校考试。
7,复试时间,地点,科目及方式待初试成绩公布后通知(可在网上获取信息).
8,对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的考生,待初试成绩合格后加试两门本科专业主干课程。
七,体格检查
复试时统一进行体格检查。
八,录取
根据考生入学考试的成绩(初试和复试的总成绩)并结合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确定录取名单。
参加统考的考生可按报考志愿被录取为非定向硕士生,也可被录取为定向委培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定向委培和自筹经费硕士生,必须在录取前分别签订定向委培协议书和自筹经费协议书。
九,学习期间的待遇
按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发的"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奖学金办法》的通知"(教财[1994]50号)办理。
定向委培研究生的待遇,按协议执行。
中国海洋大学硕—博连读执行办法
(2003年6月修订)
为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促进早出人才,出优秀人才,出高水平的成果,我校施行由应届本科毕业生中招收培养硕—博连读研究生。
一,专业及导师
试点专业以全国高校重�
招收培养硕—博连读的导师应具备以下条件:
(1)为博士研究生导师。
(2)有重大或重要的科研项目及足够的科研经费。
二,硕—博连读研究生的选拔
1,对象:免试推荐为硕士生的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及参加全国统一招收硕士生入学考试成绩优秀者。
2,条件:(1)品德优秀;(2)身体健康;(3)外语通过六级考试。
3,程序:需由符合资格的考生本人提出申请,拟接收导师同意经院系(所)考核小组考核,研究生教育中心审定报学校批准。
4,数量:为保证质量,硕—博连读研究生数量约占当年硕士生招生数的20%.
三,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五年至六年。
四,培养要求
第一,二学年主要安排课程学习和教学实践,适当进行科学研究。
第四学期初与硕士研究生同时进行中期筛选。
第五学期初,由院,系(所)考核小组进行学科综合考试。凡业务知识和科研能力考试考核合格者,再根据其课程学习,政治思想,品德,纪律,学风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考核,符合条件的,则进入博士论文阶段。凡达不到要求的按硕士生中期筛选标准进行分流。
作为博士生继续培养的,综合考试合格后,转入科学研究和撰写博士论文阶段;作为硕士生培养的,自第三学年开始转入科学研究和撰写硕士论文阶段。
五,课程设置
1,必修课程
硕博连读生总学分理科不低于45学分,文科不低于50学分。
(1)学位公共课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2学分(理科必修)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2学分(文科必修)
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2学分
硕士研究生外语4学分
博士研究生外语3学分
(2)学位基础课12~15学分
(3)学位专业课8~12学分
(4)前沿讲座2学分
(5)教学实践(只限应届统招生)1学分
2,专业选修课10~14学分,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选修课是供研究生进一步拓宽专业基础理论,扩大知识面及相应能力培养而设置的课程,除了设置一定数量的专业选修课程外,还应要求研究生选修部分跨专业或跨学科的课程。
硕博连读生需要有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环节,并可计1学分。
六,待遇
硕—博连读研究生,入学后享受硕士生待遇。分流后为博士生的,享受博士生待遇;转为硕士生的,仍享受硕士生的待遇。
培养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应根据本试行办法制订本学科,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每个学生都应制订硕—博连读培养计划,并经研究生教育中心审核,予以施行。
中国海洋大学推荐优秀应届
本科毕业生免试为硕士研究生的办法
(2002年10月修订)
为贯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本科教学,鼓励学生为国家建设而发奋学习,根据国家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我校实行在应届本科毕业生中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工作,具体办法与要求如下:
一,推荐条件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品德优良,遵纪守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2,学习勤奋,具有较强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学习中表现了较强的创造精神。
3,前三年业务课(以教学计划为准)成绩总平均在班内属前15%(基地班为前50%,转专业同学在原专业的学习成绩合并计算总成绩).一般情况下,公共必修课,专业主干课成绩在90分以上的课程占50%以上(含50%),单科成绩不低于70分;英语通过国家组织的六级考试。
4,身体健康,并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标准。
5,在校期间连续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获取专利或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竞赛活动并获奖励(除第6条外)者优先推荐。
6,满足下列条件之一且三年业务课学习成绩总平均在班内属前50%者可直接获得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
(1)在校期间被评为三好学生标兵;
(2)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学术作品制作竞赛获得以下奖励者:①特等奖前三名;②一等奖前二名;③二等奖第一名;
(3)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获得以下奖励者:①特等奖前二名;②一等奖第一名。
7,推荐免试研究生第一志愿原则上应报考本校。推荐免试研究生所学专业一般应与本科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不服从安排者不予推荐。
二,推荐比例:
推荐免试人数一般占在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人数的2%(基地班视情况倾斜,具体名额依照国家当年下达的推荐免试指标进行分配).
三,推荐方法与步骤:
推荐工作主要由各院(系)组织实施,具体做法是:
1,各有关学院成立由院党政领导,系负责人,班主任及有关人员组成推荐小组,根据推荐条件提出推荐名单,经初审后在本院(系)范围内张榜公布,广泛听取师生意见。
2,各院(系)有关负责人在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推荐名单,并整理材料,填写推荐表(附学历成绩总表),报送研究生教育中心,由研究生教育中心分别会同教务处,学生处审核成绩及获奖情况。
3,研究生教育中心,教务处,学生处和团委根据国家教育部下达的推荐免试生名额及院系推荐情况统一审核,确定初步推荐名单并经主管校长批准后上报山东省招生办公室审批。
4,山东省招办批准推荐名单后,在校内张榜公布。
四,质量保证及要求:
1,为保证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的公正,合理,各院系要对推荐免试研究生的材料进行认真核实,严格把关,发现有不实或弄虚作假行为取消推荐资格并给当事人以纪律处分。
2,为考核推荐免试生的入学质量,要求被推荐的免试生必须参加当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中的部分课程考试(英语和一门基础课).对考试成绩不合格者,进行适当处理,直至取消研究生入学资格。
3,推荐免试生毕业前若出现课程考试或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不合格,违法违纪或不能取得学士学位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五,本办法的解释权归研究生教育中心,教务处,学生处和团委。推荐免试工作由研究生教育中心统一协调。
中国海洋大学关于从香港,澳门,台湾人士中
招收研究生规定实施细则
(2003年6月修订)
一,报名
(一)资格
报考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硕士生)须具有与内地(大陆)大学相当的学士学位或同等学力,年龄一般在四十岁以下。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须具有与内地(大陆)硕士学位相当的学位或同等学力,年龄一般在四十五岁以下。
考生应品德良好,身体健康。
必须有两名副教授以上或相当职称的专家,学者书面推荐。
(二)报考类别
公费生(即国家计划内定向生)
自费生(即自费全日制研究生)
自费兼读生(即自费在职研究生。在香港,澳门或内地(大陆)供职的香港,澳门,台湾考生可报考自费兼读生)
奖学金生(国家教育部为香港人士设立的奖学金生,只限香港人士报考)
(三)报名时间
一般为每年的十二月一日至三十一日
(四)报名地点
广东省高校招生办公室,北京理工大学,京港学术交流中心,澳门基金会。
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可任选一地报名,也可到我校报名,但报名点必须与初试点相同。
(五)报名手续
报名时考生须交本人居住地身份证副本,近期正面半身免冠同一底片的二寸照片两张;学士学位证书或硕士学位证书副本(应届毕业生可于录取前补交)或同等学力文凭;大学本科或攻读硕士学位的成绩单;体格检查报告。报考费为500港元(台,澳考生参照港元交费).
二,考试
入学考试分初试,复试两个阶段
(一)初试科目:硕士生考生须应试报考专业指定的三门业务课及外语,均为笔试;博士生考生须
应试报考专业指定的二门业务课及外语,其中至少有两门为笔试。详见当年的招生专业。笔试科目的考试时间均为三小时。
初试合格者,复试与否及复试方式由我校确定。
(二)初试地点,时间
地点:由报名点安排。
时间:一般为每年的四月二日至八日。
(三)复试地点,时间
地点:由我校确定。
时间:每年五月二十日之前。
三,录取
根据考生的报名资料,考试成绩,导师意见及体检结果综合审查后,确定录取名单。录取通知书于七月初开始函寄考生本人。国家教育部向获奖学金的香港考生函寄通知书。
四,入学
新生于九月中旬前到校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报到入学,办理交费,居留等手续,具体时间以发出的"入学通知书"为准。新生报到时,由学校进行身体复查,不符合入学条件者,取消入学资格。手续齐全者,凭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介绍信到研究生教育中心报到。
新生应按时报到,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报到者,须以书面形式提前向我校请假,无故逾期两周不报到者,取消入学资格。
五,学习年限
根据就读专业的不同,攻读全日制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二年半至三年;攻读全日制博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至四年。攻读自费兼读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不超过六年。
六,学位
课程学习合格,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者,可获相应的学位证书。
七,经费和待遇
公费生在学期间与内地研究生相同,获国家教育部奖学金者除免交学费外,还要按国家规定发给奖学金,享有公费医疗。自费生在学期间按当年规定交学费,其他费用自理。
八,其他
(一)已在内地学习的港,澳,台应届本科生,硕士生或在内地供职的港,澳,台人士,拟攻读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者,均可按内地高等学校招收内地硕士生,博士生的办法报考研究生,即包括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硕士生入学考试和我校组织的博士生入学考试。入学考试科目不设政治理论课。
(二)新生入学报到时,所持出入境证件的有效期应与学习期限相适应,或至少应持有效期为一年的出入境证件。台湾省新生还应办妥途经香港返回台湾的香港再入境手续。
(三)学生学业结束后,应返回香港,澳门,台湾原居住地,或港,澳,台在大陆的机构中工作。
中国海洋大学关于招收
外国来华留学研究生的规定实施细则
(2003年6月修订)
招收和培养外国来华留学研究生是扩大对外开放,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其暂行实施办法和原国家教委《关于招收和培养外国来华留学研究生的暂行规定》,参照国内招收研究生的有关规定,现就我校招收和培养外国来华留学研究生的有关事项作如下规定:
一,申请条件
1,学习成绩优良。
2,品德良好,愿意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及学校纪律和尊重中国人民的风俗习惯。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我国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外国来华留学生健康检查标准".
4,汉语水平考试(HSK)已达到六级标准(英语授课班考生除外)的外国人。
5,申请攻读硕士学位者,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下,应具有与中国大学学士学位相当的学位或同等学力。
6,申请攻读博士学位者,年龄一般在45岁以下,应具有与中国大学硕士学位相当的学位或同等学力。
7,报考英语授课的研究生除符合相应的条件外,应具有良好的英语水平。
二,招生专业和申请办法
我校有权授予硕士,博士学位的学科,专业均可以招收和培养外国来华留学研究生。各有关院(系)应积极创造条件,作好对外宣传工作,扩大招收外国来华留学研究生的数量。
1,政府计划内的来华留学研究生
(1)我驻外使领馆向所在国主管派遣部门提供我接受计划后,由该派遣部门根据我国政府计划和我国对来华留学研究生的资格要求,择优选拔。经我国教育部同意后,将申请人有关材料寄送我校;(2)已在华学习的符合来华留学研究生资格的申请者,应首先与所在国政府驻华使领馆联系,再持其使领馆出具的同意报考的函件到我校办理申请手续。申请者必须经其驻华使馆确认纳入政府奖学金计划后,方可享受我国教育部的奖学金。
2,政府计划外的来华留学研究生
(1)根据校际间或两国其他部门间的交流计划拟来华攻读研究生学位者,按校际或其他部门间达成的协议办理申请手续;
(2)在国外或已在华的符合来华留学研究生资格的个人,申请自费攻读我校研究生学位者,应直接向我校留学生工作办公室提出申请。除本文规定的其他条件外,还需提供担保机构出具的在华事务,经费担保证明,并应有在华常驻机构的委托人。
3,申请人应缴验的材料
(1)"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申请表";
(2)"外国人体格检查记录";
(3)经公证后的学位证书及最后学历阶段的学业证书,所学课程及成绩表(复印件);
(4)两名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学者的推荐信。
以上所有材料均应是中,英二种文字之一或附有此类文字经公证后的译本。
4,申请时间
(1)政府计划内的申请人的申请材料,必须于入学当年的二月底以前送抵国家留学基金委来华事务部;
(2)政府计划外的申请人的申请材料,必须于入学当年的二月底以前送抵我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外国留学生工作办公室;
(3)经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核实申请材料后,由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于三月三十一日前寄出准考通知或免试通知。
5,报名
符合上述条件者,持我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的介绍信到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办理报名手续,经审查合格者,准予报考。
三,入学考试
1,对来华应届本科毕业生申请攻读我校硕士学位者,应通过考试录取,可参加我校招收国内研究生的统一考试,亦可由我校单独命题。对其中品学兼优,符合我校推荐免试条件者,可采取免试推荐的办法录取。
2,对原在我国大学本科毕业,申请再次来华攻读硕士学位者,由本人向我校提出申请。我校可根据该生在校时的学习成绩和表现,采取考试录取或免试录取的办法。考试用汉语命题。
3,对外国大学本科毕业生申请来我校攻读硕士学位者,须先向我校提交本科毕业证书,大学学习课程及成绩单,两名副教授以上的专业教师的推荐信。经资格审查,考试合格后录取。考试科目用汉语或外语命题。
4,凡申请攻读博士学位者,须具备相当于中国硕士学位的学历,并向我校提交学历证书,研究课题计划和两名教授的推荐信。经资格审查,考试合格后录取。考试科目用汉语或外语命题。
5,报考硕士研究生者免试马克思主义课程,但需应试报考专业指定的三门业务课,初试时间一般在每年5月份或6月份。
6,报考博士研究生者须应试报考专业指定的二门业务课,初试时间一般在每年5月份或6月份。
7,每科目初试时间均为三小时。
8,报考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复试地点,时间由我校通知考生。
9,考生来华手续由本人办理,所需费用自理。也可以先申请来校进修半年到一年,在进修期间参加有关的考试。
四,录取
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根据考生的申请材料,考试成绩,导师意见及体检结果综合审查后,确定录取名单,并于每年6月底前将录取名单与具体安排通知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由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办理录取通知书及有关事宜。
五,入学
被录取的来华留学研究生持来华学习签证和录取通知书到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办理交费,居留等有关手续。具体时间以"入学通知书"为准。新生报到时,由学校组织健康复查,复查不合格者,取消其入学资格。手续齐全者,凭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介绍信到研究生教育中心管理部报到。
新生应按时报到,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报到者,须以书面形式提前向我校请假,无故逾期两周不报到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六,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为二至三年,博士研究生一般为三至四年,具体培养计划由招生专业制定,经院(系)同意后报研究生教育中心审定。留学研究生的培养过程,要求和管理与国内研究生相同。
七,论文与答辩
对毕业于我国大学本科的外国来华留学研究生,入学后用汉语授课,其论文的撰写和答辩用汉语;对非我国大学本科毕业生,参加英语授课班的外国来华留学研究生,其论文的撰写与答辩可采用英语,但必须有中文摘要。
八,学位
外国来华研究生通过硕士学位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后,达到我国硕士学位要求的,可授予硕士学位。未达到硕士学位要求的,改作进修生结业。
攻读我校博士学位者,通过博士学位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后,凡达到我国博士学位要求的,可授予博士学位;未达到博士学位要求的,但已达到硕士学位要求的,且本人又未获得过该学科的硕士学位,可授予硕士学位。
九,经费
由我校留学生工作办公室提供经费来源,留学研究生的业务费由研究生教育中心负责分配。
1,来华留学生报考前,由留学生工作办公室向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提供考生的经费来源情况。
2,对享受我国政府奖学金的来华留学生,按照教育部规定的留学生经费标准,研究生教育中心将参照我校关于国内研究生业务费的分配原则,进行分配。
3,对来华留学研究生,按照国家教育部规定,须以外汇向我校缴付各项费用。每一学年的费用可一次付清;也可分两期缴纳,每学期开学前各缴一半。经费的分配原则与我国政府奖学金的业务费相同。
十,其他
招收来华留学研究生既要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又要兼顾派遣国和留学研究生的实际情况,适当放宽要求。
来华留学研究生的报名,考试,录取,培养,学位授予等工作由研究生教育中心及各院(系)及导师负责管理,其他工作由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管理。
以上内容如与国家教育部的规定和下达的文件有矛盾之处,按国家教育部的规定和文件执行。
中国海洋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
(2003年6月修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教育部关于加强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有关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订本暂行规定。
一,培养目标:
博士生培养,必须全面贯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总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具体要求是:
1,博士生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论;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自觉遵纪守法,品德高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2,在本门学科上具有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掌握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掌握一至两门外国语;具有严谨的学风,能够独立从事学术活动和科学研究,并取得创造性成果;
3,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培养方案
具体要求见《中国海洋大学关于制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
三,培养计划
博士生入学以后,导师在三个月内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及博士生的具体情况,共同确定该生的培养计划。由导师签字后并报学院(系)和研究生教育中心培养部备案。
四,学习年限
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至4年。非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6年。
五,培养方式
博士生的培养方式以科学研究�
博士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成立由导师负责的,以博士点学术梯队为主体的指导小组,具体负责博士生的课程学习,能力培养,论文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指导小组成员可以包括博士生主修专业领域不同研究方向的专家和相关学科的专家。
六,课程设置
博士课程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前沿讲座和补修课。博士生学位课程考试一般按百分制记,以70分为合格。非学位课60分为合格。
1,学位公共课
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课程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教学采取博士生自学,讨论和教师专题讲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讨论和专题讲授安排课内50学时,在一学期内完成。学习结束后采取撰写课程论文的方式进行考试和评定成绩,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工作。
外国语课内安排108学时,在第一学期内完成。要求达到读,写,听,说四会。能够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在本课程修完时要进行过关考试。其中笔试成绩占80%,平时考核成绩占20%.
2,学位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
要求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一般要在原硕士学科基础上开设拓宽和加深学科理论和知识的课程。课程学习提倡以博士生自学,讨论班或自学和讨论相结合的多种方式进行。3,前沿讲座
为了拓宽研究生的视野,促进研究生了解和掌握学科前沿的进展,应在导师指导下以讨论班的形式组织博士生进行前沿讲座,并不少于6次。
4,补修课
补修硕士生课程,不计入总学分。
5,在学完全部课程后,在第3学期初举行一次综合性学科考试。
博士生综合学科考试,主要考查博士生在本门学科上是否基本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以及必要的相关学科知识,是否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成绩达到70分为合格,可进入博士学位论文阶段。成绩不合格者可在半年内再补考一次,如仍不及格则不得补考并终止学业。
博士生综合学科考试内容,应包括导师所指定学习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识,学科前沿知识。也应包括导师虽未指定,但作为博士生应该具备的知识,并结合论文开题报告,考核博士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博士生综合学科考试委员会应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五名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组成。考试委员会主席由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担任).导师是考试委员会的成员,但不担任主席。考试委员会须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审核同意,报研究生教育中心备案后方可进行考试。
综合学科考试时,导师应向考试委员会报告博士生的研究方向及培养计划所规定的学习和科研任务。考试委员会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博士生个人培养计划的要求,确定考试范围,拟定考试题目。七,筛选和分流
在开题报告证明科研能力不强,课程学习考试成绩不佳及综合学科考试证明基础理论不能达到要求者,由综合考试委员会提出意见,院(系)审核,报研究生教育中心后,经主管校长批准,取消该生的博士生资格并按学籍管理条例处理。
八,论文工作
1,在论文工作开始之前,应进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由导师负责主持,可吸收导师组成员及其他教授,副教授参加。开题报告结束后,应填写《开题报告表》,并交研究生教育中心培养部备案。
2,在学位论文完成过程中,至少应每个月向导师汇报一次论文进展情况,获得导师的及时指导。3,在实验或进入撰写论文之后,应以Seminar形式每季度与导师和同学交流一次,听取导师和同学们的意见。
4,论文题目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内容;确要更改者,应重新做开题报告。
5,论文进度应纳入研究生期中教学检查的内容。
中国海洋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
(2003年6月修订)
一,培养目标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2,在本学科内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掌握现代实验技术,具有运用计算机的能力。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承担专门技术工作或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的硕士研究生的学术水平。
3,身体健康。
二,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应按二级学科制订,具体要求见《中国海洋大学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三,培养计划
1,第一学期内,本着导师学生双向选择的意愿并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确定指导教师,并报研究生教育中心备案。
2,第一学期结束前,在导师主持下,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拟制订个人培养计划。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应对学习内容,选学课程,学位论文定题,开题报告及其完成的日期等作出具体的规定。由导师签字确认后,报院(系)备案及研究生教育中心存档。
四,学制和毕业
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2至4年,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4年。
五,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是培养研究生独立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为应届本科生考入的硕士研究生要求列入培养计划。教学实践完成后,由负责教师写评语,通过者取得1学分。
六,中期筛选
硕士研究生的中期筛选应在课程学习完成后,进入论文工作前进行。一般在第四学期初进行,中期筛选的内容包括开题报告,课程及学分完成情况及政治思想等综合表现。中期筛选不能通过者,按结业处理。通过中期筛选者,填写中期筛选表,由院(系)填写审议意见后报研究生教育中心备案。
七,外语学习要求
硕士研究生除完成学校规定的外语学位公共课学习并通过考试之外,在读期间还必须通过国家组织的六级外语考试(60分以上),否则,在达到此标准前不能授予学位证书。如在入学前已达到该要求,可予以承认。
八,论文研究
1,在论文完成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并以适当方式与同学交流以获得导师的及时指导和同学们的帮助。
2,论文题目一经确定,不可随意更改,确因特殊原因需要更改者,需要重新做开题报告。
3,论文进度应纳入研究生期中教学检查的内容。
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与成绩考核管理办法
(2003年6月修订)
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生掌握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专门技术的主要途径。加强和规范研究生课程教学与成绩考核工作是建立和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和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为此,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课程建设
第一条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前沿讲座,教学实践和补修课。
第二条研究生课程应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应在更高层次上反映本学科的基础理论,最新进展和学科发展的前沿,覆盖面广,信息量大。要有利于研究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以及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有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第三条研究生课程一般要有相应的教学参考书,可以选用国内外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学参考书或根据课程教学要求自编教学参考书。
第四条研究生课程教学要按照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进行,要编写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明确本课程教学目的,要求,授课内容,授课学时,指定主要教学参考书目(包括学术期刊)等。
第五条根据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需要而新开设的课程,应由开课教师或教研室提出开课报告,所在院(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论证同意后,报研究生教育中心批准,备案。
第二章任课教师
第六条研究生课程任课教师应具有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以上职称和三年以上本科教学经历,教学态度端正,治学严谨,教学效果优良,学术造诣较高的教师担任。
第七条每门研究生课程一般应安排1—2名任课教师。
第八条初次担任研究生课程教学的教师授课前应在教研室进行试讲,经院(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成员及有关专家听课评议合格,研究生教育中心批准后,才能上岗授课。
第九条研究生课程任课教师一经确定,中途一般不得调换,如确遇特殊情况必须调换时,须提出书面申请,说明原因,经院(系)和研究生教育中心批准。接替教师的水平一般不应低于原任教师。第十条实践证明任课教师学术水平低,教学态度不端正,责任心不强,教学效果差或学生反映强烈,有关院(系)应责成教研室及时调整撤换,并对其进行批评教育。
第三章教学进程安排
第十一条每门课程的教学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进度以及任课教师安排等。任课教师在开课前都要按照教学日历制定课程的教学进程表(教学日历).
第十二条教学进程要具体明确教学内容的顺序和教学方式(讲课,实验,讨论,录相等)及其学时分配等。
第十三条任课教师须在开课前一个学期末将教学进程表交所在院系研究生秘书和研究生教育中心培养部,编排课程表。
第十四条研究生教育中心培养部须在开课前一个学期结束时,将课程表发送到有关院(系),教研室和任课教师,作好开课教学准备工作。
第十五条课程表一经排定,任课教师不得随意更改授课时间和地点,如有特殊情况须经研究生教育中心批准。
第四章教学过程管理
第十六条研究生课程教学包括备课,课堂讲授,实验课,成绩考核等环节。规定任课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的职责和要求是搞好教学过程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第十七条备课要求:
1,备课是讲课的起始环节,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任课教师无论是讲新教材,还是熟悉的老教材,都要按照教学目的要求认真备课,及时补充新的内容,介绍学科新进展。
2,备课前,任课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先修课程的教学情况以及后续课程内容,处理好课程的衔接,加强相关课程的联系,避免重复和漏讲。
第十八条课堂讲授要求:
1,课堂讲授(习惯称为讲课)是课程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环节,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
2,课堂讲授的基本要求是理论阐述准确,概念清晰,条理分明,逻辑性强,分清主次,突出重点,讲透难点,揭示疑点,避免照本宣科,平铺直叙。教学内容要精,专业课要分专题着重讲前沿,讲进展,讲思路,讲概念的引入,讲理论形成的来龙去脉及其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猎取知识的能力;
3,课堂讲授要根据研究生自身和所授课程的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努力做到生动,活泼。倡导启发式,研讨式,交互式,撰写课程论文等形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指导学生学会系统地,独立评论和加工信息,培养学生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多思路地解决问题和大胆地质疑前人的成果;
4,教学形式应不断进行改革,提倡使用新方法,新手段,增加授课的信息量,研究生教学应较多地使用网络和多媒体课件。
5,课堂讲授要按时,守时,不得擅自停课或调课,否则按教学差错事故处理。课堂讲授的时数要求不低于计划学时的50%.
第十九条实验课要求:
1,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观察问题和搜集,处理,分析实验数据,判断实验结果等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技能训练。学校鼓励有条件的学科专业多为研究生,特别是硕士生开设实践教学课程;
2,实验课前,任课教师应认真准备,做好预备实验,并检查实验仪器设备,材料,药品,试剂等准确情况;
3,实验课必须对学生进行"三严"(即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和严密的方法)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学风和肃静,整洁,规范,有条不紊的工作习惯;
4,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第二十条成绩考核要求:
1,研究生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教学结束时,都要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分考试与考查两种。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必须采取闭卷考试方式。学位专业课可采取闭卷考试与考查相结合的方式;2,根据所授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和课程内容特点,成绩考核可采取笔试,口试或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方式以及闭卷,开卷或撰写论文等方式进行。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必须采取闭卷考试方式。学位专业课可采取闭卷考试与考查相结合的方式;
3,为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要重视学生实验课的成绩考核;
4,命题一般由任课教师或教学小组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拟出,由教研室审定,试题要难易适度,份量得当,以利于鉴别研究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
5,每门课程考核时间一般为2小时;
6,课程考核前不得指定考核重点和范围;
7,课程考核一般在每学期最后四周内进行;
8,研究生课程考核成绩采取百分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制,合格不合格两级制,重修合格重修不合格等多种经研究生教育中心认可的形式记分。研究生课程考核成绩和考卷应保存3年,以备核查;
9,若理由充分,研究生可以申请免修部分课程,但应事先向院(系)提出申请,并报研究生教育中心批准;
10,研究生因故不能参加课程考核,应事先提出缓考申请,经院(系)审核同意,报研究生教育中心批准。学位公共课的缓考事宜直接由研究生教育中心审批。缓考成绩按正常考核成绩处理;
11,研究生无故不参加课程考核,或申请缓考未获批准,也未参加考试者,其成绩以零分计算;12,研究生课程考试作弊,成绩以零分计,并按《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中有关规定处理;
13,研究生有课程不合格,应重修并交纳重修费,按每学分150元计算,每门课重修一般不多于两次;
14,研究生课程考核不合格或考核作弊者,按《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中有关规定处理。
第五章教学质量管理
第二十一条教学质量管理是教学管理的核心,建立和健全研究生课程教学检查与评估制度是教学质量管理的主要措施。
第二十二条学校成立研究生教学评估委员会,负责对研究生的课堂教学和论文进行评估。学校还将成立研究生教学督导委员会,对研究生教学,培养及研究生的管理实施督导。
第二十三条研究生教育中心每学期组织对承担研究生课程的任课教师的教案和讲稿进行抽查。对教学过程进行监督与检查。
第二十四条研究生课程教学结束时,研究生教育中心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抽查考核,并组织该班全体听课学生进行教学评价。
第二十五条研究生课程教学开课前和结束时,任课教师要召开课前师生见面会和课后师生座谈会,听取研究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学相长。
第二十六条凡经学校研究生教学评估委员会按照研究生课程教学评估程序,评价为优良者,优先上岗,若评价为不合格者,则一年内不能担任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研究生教育中心组织教学检查,效果较差者,责令其进行整改,若再次检查,教学效果仍不佳者,停止其承担研究生教学活动的资格。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七条本细则自之日起执行。
第二十八条本细则由研究生教育中心负责解释。
中国海洋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2003年6月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细则。
第二条本校授予的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等十二个学科门类授予。
第三条凡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并具有一定学术水平者,均可按本细则的规定申请相应的学位。
第二章学士学位
第四条符合本细则第三条要求的本科学生完成教学计划的各项要求,经审核准予毕业,其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或其他毕业实践环节)的成绩合格,表明确已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的,经审查符合《中国海洋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者,授予学士学位。
本校的本科毕业生,由院(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逐个审核其学习成绩和毕业鉴定等材料,对符合本细则第三条和第四条要求的,可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提名,列入学士学位获得者的名单。
第五条我校举办的函授,夜大学(可授予学士学位专业)本科毕业生,及通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本科毕业生向我校申请授予学士学位者,必须严格按教委规定的程序,组织资格考试,经二级学位委员会审批后报省教委核准,颁发学士学位证书。
第三章硕士学位
第六条硕士学位:通过硕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可授予硕士学位。
1,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译能力和基本的听,说能力。
2,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第七条硕士课程学习要求
1,学位公共课3门7学分
2,学位基础课3~4门8~10学分
3,学位专业课2~3门5~8学分
4,专业选修课4门8~12学分
5,前沿讲座4次2学分
6,教学实践(只限应届统招生)1学分
学位课程必须闭卷考试,考试成绩70分以上为合格。
同等学力学生和跨一级学科学生须补修覆盖本学科所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原则上不少于2~3门,学分另计,但不能顶替以上各项规定学分。
第四章博士学位,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第八条博士学位:研究生通过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可授予博士学位。
1,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要求能用第一外国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2,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能力。
3,论文具有创新性见解,并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上做出了创造性成果。
第九条博士学位课程
1,学位公共课2门5学分
2,学位专业课1~2门3~6学分
3,专业选修课1~2门3~6学分
4,前沿讲座6次2学分
学位课程必须闭卷考试,考试成绩70分以上为合格。
同等学力学生和跨一级学科学生须补修覆盖本学科所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原则上不少于2~3门,学分另计,但不能顶替以上各项规定学分。
第五章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评阅及答辩
第十条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内容一般包括,中英文摘要,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和必要的附录,致谢。
1,硕士论文:要求能掌握本学科专业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法和技能,在基本论点,理论分析,计算方法,实验技能某一方面有新的见解;或用已有的理论方法解决新的课题,在学术上应对国民经济建设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篇幅一般不少于3万字,文科一般不少于4万字,中英文摘要各1000字左右。
2,博士论文:要求在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必须重点阐明本领域前人已有的成果和自己创造性的贡献,在理论上实践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篇幅一般不少于5万字,文科一般不少于8万字,中英文摘要各1500字左右。
第十一条学位论文评阅
1,硕士论文:学位论文在答辩前一个月完成。应聘请二位以上专家评阅,论文评阅人应当是副教授以上的专家,论文评阅人的确定及评阅手续的办理,由各院(系)专人负责,研究生本人及指导教师不得介入。学校通过一定方式对论文评阅情况进行检查。
2,博士论文:学位论文在答辩前三个月完成。由导师组织校内同行专家进行预答辩。答辩前二个月,将预答辩通过者的论文,摘要,有关材料交校学位办公室,由学位办从专家库中聘请五位以上专家评阅论文,其他人不得介入。
3,学位论文质量定量评议计算办法
(1)学位论文定量评议指标共分五大项,满分为100分,其中:
①立论依据(15分);
②研究方案和实验设计(20分);
③数据处理与结论(15分);
④论文格式与写作(20分);
⑤论文创新性及学术成果(30分).
五大项按设定的分数打分,然后五项之和作为总分。
(2)依据上述总分,将论文综合评价等级分为四个等级:"优良"(≥85),"合格"(70~85),"基本合格"(60~70),"不合格"(<60).
4,学位论文评阅结果执行办法:
(1)博士学位论文:对于五位评阅专家反馈的学位论文评阅意见及"综合评价等级",若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则延缓答辩。
情况一:两位以上专家(含两位)评阅意见为"不合格";
情况二:一位专家评阅意见为"不合格"且另外两位以上专家(含两位)评阅意见为"基本合格".(2)硕士学位论文:对于两位评阅专家反馈的学位论文评阅意见及"综合评价等级",若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则延缓答辩。
情况一:两位专家评阅意见为"不合格";
情况二:一位专家评阅意见为"不合格",再送一位专家,若意见为"不合格"或"基本合格".(3)其它情况,可以进入论文答辩阶段。毕业研究生应就论文评阅中修改意见认真做出修改,填写《学位论文修改书》.对评阅结果出现"不合格"或"基本合格"的学位论文,请导师严格把关,按评审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指导与督促学生修改,学位论文答辩会上由答辩秘书宣读所有的评阅意见,导师发表申述意见。
(4)延缓答辩的期限为六个月以后至二年以内,再次专家评阅及答辩在此期间完成。延缓答辩期间不再发放奖学金,学生可落实工作岗位,边工作边修改论文,规定期限内仍不能进行答辩者,则取消学籍,按《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二条论文答辩
1,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一般由副教授以上专家五人组成,其中外单位专家不少于二人。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由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推荐,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审查批准。
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一般由教授以上专家五至九人组成,其导不少于三人,外单位专家不少于三人。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由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推荐,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审查批准。若有不同意见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裁决后决定是否聘请。
2,指导教师不参加答辩委员会,但在答辩时可以列席,在讨论表决及形成决议时应离席回避。答辩委员会对论文进行评议,写出评语,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对是否授予学位进行表决,经全体成员的三分之二及以上同意为通过,由主席签字。会议要有记录。
3,答辩委员会作出决议后由答辩委员会主席向学位申请人宣布论文答辩结果(具体讨论过程,内容及投票表决情况应向学位申请人保密).
第十三条论文答辩程序
1,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开会,宣读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申请人姓名,论文题目等;
2,导师简要介绍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成绩及从事科研工作情况;
3,研究生报告论文的主要内容(硕士论文半小时,博士论文不超过一小时);
4,与会者提问研究生答辩;
5,休会:导师,研究生,列席旁听人员退场,答辩委员会举行会议,答辩秘书宣读论文评阅人的学术评语及《学位论文修改书》,委员就论文及答辩情况交换意见,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就论文是否通过,是否同意授予学位进行表决,并作出书面决议;
6,复会:导师和研究生回到会场主席宣布论文是否通过和对论文的评语。
论文需经全体答辩委员的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方为通过,未出席答辩会的委员不得会外委托他人或以通讯方式投票。答辩委员会决议,会议记录需经主席审阅签字。
第十四条学位论文未获得通过,答辩委员认为可以进一步修改时,也应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经半数以上通过,作出允许作者在规定时间内(硕士论文一年,博士论文二年)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的决议,交校学位办备案。
第十五条如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多数成员认为申请人的论文已相当博士论文学术水平,除作出同意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外,还可以建议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进行授予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在补上博士学位课程后,办理博士学位授予手续。
如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多数成员认为申请人的论文未达到博士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但已达到硕士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而申请人又尚未获得硕士学位者,可以作出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
第六章学位申请及审批手续
第十六条应届毕业研究生,完成了培养计划所规定的各项要求,通过论文答辩,即可向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提出学位申请。
分管院长指定专人(一般为各院,系研究生秘书)负责将已通过论文答辩的学位申请人的有关材料:学位申请书,学位论文及中英文摘要,论文评阅书,论文答辩会议记录和决议书,答辩表决票,课程成绩单,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或其他成果提交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对申请者材料进行审议,并对申请者作出是否授予学位建议(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以全体成员的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方能作为通过),经分会主席签字,连同有关材料由专人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根据学位申请人整个学习期间德,智,体全面表现情况,讨论并以无记名投票表决,决定是否授予相应的学位,开会出席人数应为委员会总数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表决结果是委员会总数半数以上同意方能作为通过。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作出决定后,经主席签字,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向申请学位者发出授予学位通知,并颁发学位证书。
第十七条学位申请人自提交论文及有关表格后,在整个论文评阅,答辩讨论及院,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期间严禁进行非正当活动,一经发现要从严处理。一切有关人员要严守纪律,申请者本人不应了解的一切内容,严禁泄露,违反者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未通过授予学位的研究生,不得再提出复议。
第七章名誉博士学位
第十八条对于国内外有卓越成就的学者或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提名,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可以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第八章学位评定委员会
第十九条学校成立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会由九至二十五人组成,任期二至三年,委员会设主席一人,副主席二至三人。委员会成员除在指导博士研究生的教授中遴选外,应有各学科的其他带头人和有关党政领导参加,成员名单经校长同意,报国家教育部备案。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下设学位办公室,负责处理本校授予学位的日常工作。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按院设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分委员会由七至十五人组成,任期二至三年,分委员会设正,副主席各一人,配专职或兼职秘书一人,分委员会协助学位评定委员会工作。
第二十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职责
一,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
(一)作出授予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及学士学位的决定;
(二)通过授予名誉博士学位的人员名单;
(三)审定本校有关学位和研究生教育的规章制度<>和办法;
(四)审批申请学位授予权的专业及指导教师名单;
(五)作出撤销违反规定而授予学位的决定;
(六)研究和处理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授予学位中有争议的问题和其他事项。
学位评定委员会就有关重大问题作出决议,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委员参加并需经全体成员半数以上(含半数)通过。未出席委员不得会外委托他人,或通讯方式投票。
二,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对以上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负责,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提出报告。因此,尚需履行以下职责:
(一)审定研究生学科,专业建设,导师队伍建设,专业培养方案,学位课程建设等有关本院研究生教育工作中的新问题;
(二)审查并通过接受学位申请人员名单;
(三)确定硕士学位的考试科目以及博士学位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的考试范围,考试委员会名单;(四)审批免除部分或全部课程考试的学位申请人名单;
(五)提出论文评阅人和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六)审查学士学位获得者名单;
(七)建议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名单;
(八)将有关授予学位的有争议问题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反映并提出处理意见。
学位分委员会就有关重大问题作出建议,至少应有全体成员的三分之二出席,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出席委员的半数以上(含半数)通过。
第九章其他
第二十一条在我校学习的外国留学生和从事研究或教学工作的外国学者申请学位,参照本细则办理。
第二十二条本细则如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规定或下达的文件有矛盾之处,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规定执行。
中国海洋大学关于研究生
相关论文成果及外语考试要求的规定
(2003年6月修订)
为了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论文成果水平,参照兄弟院校的做法,从我校实际情况出发,我校申请学位必须修满规定的全部学分,通过论文答辩并符合学籍管理中其他规定;除此以外,学位证书获得者还必须达到如下要求:
一,申请博士学位
1,从事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的理,工,农,医各学科的博士,至少要以第一作者在《中国海洋大学认定的重要核心学术期刊(A类)》上发表两篇(包括两篇)以上学术论文,其中被SCI或EI收录的文章不少于1篇。
2,对于应用学科中具有保密性质的成果不便于多发表文章时,应至少在一级学术刊物上发表1篇(包括1篇)以上学术论文,但必须同时提供一项(包括一项)以上获得的国家专利,省部级以上鉴定或验收成果,以说明其学位论文成果水平。在专利,鉴定或验收成果中,研究生应为主要完成人员之一。
3,从事文科,管理科学,经济学的博士至少应以第一作者在一级学术刊物发表两篇(部)以上学术论文或专著。
4,发表的文章或完成的成果,内容要与学位论文相关,作者单位署名中国海洋大学。
5,如文章第一作者为研究生的导师,研究生作为第二作者可视该生为第一作者。由于时间原因,学术论文不能正式出版,需要递交审稿修改意见,编辑部接受函和版面费通知复印件等证明材料。
二,申请硕士学位
1,要求以第一作者在《中国海洋大学认定的重要核心学术期刊(A类或B类)》上发表1篇(包括1篇)以上的学术论文或提供一项研究成果,在成果中研究生应为主要完成人之一。
2,发表文章或完成的成果,内容要与学位论文相关,作者单位署名中国海洋大学。
3,如文章第一作者为研究生导师,研究生作为第二作者可视该生为第一作者。由于时间原因,学术论文不能正式出版,需要递交审稿修改意见,编辑部接受函和版面费通知复印件等证明材料。
三,为了保证研究生的外语水平,除参加并通过研究生外语课程考试外,还要在博士或硕士阶段通过国家组织的六级外语考试要求及格。如果在读期间参加了WSKORPETS,成绩在95或55分以上(4年内),可代替六级考试成绩。如在入学前即达到该要求,可予以承认。
四,对已通过学校学位委员会学位审核,但不能达到一,二,三项要求者,施行"缓授学位证书制",即毕业时,暂不发给学位证书,两年内达到要求者,随时补发学位证书,两年内仍达不到要求者,学位证书作废。
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的统一要求
(2003年6月修订)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具有创造性研究成果或在研究工作中具有新的见解,并据此申请博士学位,硕士学位的重要文献资料,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为了进一步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特制定本统一要求。
一,学位论文书写的一般格式
1,论文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简明,恰当,引人注目。题目应力求简短,一般不宜超过25个汉字。
2,中文摘要:论文第一页为内容摘要,1000—1500汉字,应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要重点突出其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语言力求精练,准确。摘要最下方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5个。
3,英文摘要:论文第二页为英文摘要。上方应有题目,内容与中文摘要相同,摘要最下方另起一行为关键词3—5个,与中文关键词一一对应。
4,: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
5,引言(或序言):内容为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该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实用价值与理论意义。
6,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写作内容可因研究课题性质而不同,一般可包括:理论分析,计算方法,实验装置和测试方法,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本研究方法与已有研究方法的比较,结论。结论应该明确,精练,完整,准确。认真阐述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应严格区分本人的研究成果与导师或其他人的科研成果的界限。
7,参考文献:按学位论文中所引用文献的顺序列在论文后面,一般使用5号字。
书写格式为:
期刊——〔序号〕作者1,作者2……,作者n.题(篇)名。刊名(版本),出版年,卷次(期次):起止页码
图书——〔序号〕作者1,作者2……,作者n.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次
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1,作者2……,作者n.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
止页次
8,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分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的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9,致谢。
二,学位论文和论文摘要的书写,装订要求。
1,封面采用230克羊皮卡纸,博士论文为深兰色,硕士论文为金色。封面内容按照校学位办提供的格式进行。
2,学位论文用纸规格为A4复印纸双面打印,正文用小4号宋体字,文中标题用4号黑体字。使用时左侧应注意留出装订线。
3,论文必须打印,标点符号清楚,工整,正确。凡层次不清,错别字较多,语句欠通顺者,应予以重新整理。
4,文中的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或分章)编号。图序及图名置于图的正下方;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正上方;论文中的公式编号,用括弧括起写在右边行末,其间不加虚线。
5,文中所用计量单位一律采用国务院的法定计量单位,单位名称和符号的书写方式,可以采用国际通用符号,也可用中文名称,但全文应统一,不要两种混用。
6,学位论文一律用中文书写,外文或部分外文均不被接受。
7,指导教师应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书写质量全面负责,应进行认真审阅。经审查合格的论文由导师签字后,才能报研究生教育中心进行通讯评议。
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条例
(2003年6月修订)
为了保证研究生工作的正常进行,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提高培养质量,必须加强研究生学籍管理。现根据原国家教委教学[1995]4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校情况,制订此暂行条例。
入学与注册
第一条新生必须持录取通知书等有关证件,按规定日期到校报到,办理入学注册手续。
第二条新生入学后,在三个月内将按照招生规定进行复查,复查合格,发给学生证,校徽,取得学籍。
经复查,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由院,系(所)提出,研究生教育中心审核,报主管校长批准,取消其入学资格。
1,无故逾期两周不报到者;
2,健康复查结果,不符合招生体检标准者;
3,发现入学前有严重政治问题或刑事问题者;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