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时代变迁感悟(精选3篇)

文秘 分享 时间:

春节承载着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习俗不断演变,团圆的意义愈加深刻,展现出时代的变迁与人心的向往。下面是阿拉网友整理编辑的春节的时代变迁感悟相关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春节的时代变迁感悟

春节的时代变迁感悟范文汇总 篇1

每当临近春节,在外的人们纷纷回乡过年,一场全年的迁徙活动开始了,这些天里人们东来西往、北上南下,这就是“春运”。从我记事起至今,春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读幼儿园时,春运交通工具只有拥挤的长途汽车、闷热的绿皮火车以及昂贵的飞机。我老家在南平,距泉州约三百多公里,回老家大多选择长途汽车,如果坐过当时的长途汽车,你才能真正理解什么叫“一票难求”!由于泉州是一个外来务工人员极多的城市,车辆运力不足,爸爸常是在出发前一周去车站“抢”票,即便如此也得排上半天的队,外省票就更紧张了,有人甚至为了一张车票直接睡在了车站里,排上几天队。一大堆人扎在窗口前排队,就像一条大河要流过一个小江口,后面推前面、前面再推前面,怎一个“挤”字了得!等到坐上车后,发现车里挤满人,这是因为连“过道票”也卖了出去,人如同沙丁鱼罐头一样挤得满满当当的,汽车内显得空间特狭小、空气质量差,并且开起来速度很慢,三百多公里得走上七八个小时,真找不出半个优点呐!

如今要坐长途汽车的话,再也不用担心买不到票了,只要打开手机,动动手指,票价、时间等数据全部一目了然。车辆的班次也增加了许多,而且不允许超载,“过道票”已成了历史,车厢无论空间大小还是舒适度等都大有提升。可是,现在已经很少人乘坐长途汽车了,这是为何呢?

因为我国高速公路、铁路发达起来,几年间高速公路和铁路的里程跃居全球第一!居民人均GDP也显著提升,多数人买得起汽车、坐得起高铁甚至飞机。春运期间,人们可以随时出发,开着车奔驰在平坦、宽阔的高速公路上,回家的路是一马平川。除了私家车出行之外,现在坐高铁出行的人最多,高铁四通八达停靠站很多,车内坐椅绵软、舒适,车厢宽敞明亮,速度极快,目前的速度达到300多公里。

像我回老家的时间,从坐长途汽车七八个小时缩短到坐高铁的一个多小时,使人感觉回乡之路短了不少。其实,路程没变,人数没变,思乡的心没变,变了的只是时代,人们不再需要拼命抢票,不再在脏乱拥挤中踏上归家之路,科技的进步,使得生活和出行更加便捷。相信在未来,更先进的技术能给人类带来更多福利。

春运的变化只是我国辉煌七十多年的一个缩影,在这七十多个春秋,中国人民从饥寒到温饱到小康。作为青少年,担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要怀着一颗中国心,努力学习,将来要让祖国攀上新的高峰,走向新的辉煌!

春节的时代变迁感悟范文汇总 篇2

春联往往是春节的装饰品,每逢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开始张灯结彩,将红艳艳的春联张贴出来,展示着一种新年来临的气象。但是,笔者从春联中却能够感受到更多有关春节变迁的故事。从最初的时代开始,到今天的结束。每年的春节似乎都在春联中有所领悟。

随着时代的变迁,春联的方式在不断地改变。从最早的手写春联到现在手写春联和打印春联相结合。当然,对于笔者来说,手写春联有着温度的价值,但是打印的春联却是工业时代的必然结果。这更是人们追求效率的一种表达。但是,从感情意义上来说,笔者仍旧喜欢手写的春联,因为只有这样的春联才能够保持着春节的固有气息,也注定有着更多的价值内涵。对于每个乡村世界来说,只有这样的手写春联才能够将一个乡村和另外一个乡村区别开来,也只有这样的手写春联才能够有着更多的欣赏价值。所以,在这样的变迁过程中,我们需要呼吁继续将这样的手写春联保存下去。

另外,春联的内容似乎也都在每年有着不同的变化。而在这样的变化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特征就是时代特色。也就是说,很多春联已经将每年的重大内容容纳在其中。比如“追求社会正义”和“维护社会安定”这样的春联其实就是一种与时代有机结合的产物。从这样的春联中,我们能够读懂的就是春节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内容,只有将春联的内容与时代有机机会才能够产生更大的效应,有鉴于此,在各地的春联市场上也就出现了这样的一些好的内容。从这样的内容中,我们能够看到的不仅是时代的缩影,更为重要的就是春节这种文化浸透的时代风貌。

当然,尽管春联在不断变化中,但是依旧有着其固有的价值。也就是说,变化中的春联有着不变的颜色。一个不变就是,春联表达的价值内涵没有变化。任何春联的内容表达都是对于过去的总结,对于新年的期待,都是充满着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没有任何变化的内容,也就是说,在变化中的春联中也有着这样的主旋律在内;另外一个不变的就是传统手写春联的方式一种被保存下来,固然有着打印春联的方便和便捷,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尤其是书法爱好者来说,这样的手写春联有着永恒的魅力,不仅能够展示自己的书法,更是能够表达自己对于生活的神往。所以,这样的手写春联的方式也就一直保留下去。

春联就是春节的“一张脸”,透过这样恋,我们能够看到春联方式上的变化,也能够看到其内容上的变化。但是在这样的变化中最为重要的还有这不变的内容。其实春节也是这样的一个过程,有着时代的元素不断加入其中;更有着对于传统固守的不变的内容在内。变化和不变共同演绎着春节的变迁。

春节的时代变迁感悟范文汇总 篇3

眼下已经进入农历腊月,离辛丑兔年的春节越来越近了。要是你来问一问我们老一辈土生土长的上海浦东人:年夜饭,你们最想吃的是什么?我们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浦东的“老八样”。

说起浦东“老八样”,让我想起了几年前看过的《吃吃浦东老八样》的演出,那亲切悦耳的乡音,欢快热烈的曲调,活泼风趣的表演,喜庆欢腾的场面,一下子让我想起了许多往事。

因为对浦东“老八样”有着很特殊的情结,多年前在我退休的那天,我特地请来我的侄子,他是一位厨师,请他精心地烹饪了两桌颇为正宗的“老八样”,另加一个什锦大冷盆,来招待我的几位同事和老友。离开供职多年的单位,告别朝夕相处的同事,我心中感慨颇多。但这两桌“老八样”,让大家大快朵颐,谈兴大发,我心中那种若有所失的感觉也就很自然地消散了,大家都陶醉在浓浓的乡情友情之中。

“老八样”是一种有地方特色的菜式。蒸三鲜、扣三丝、走油肉、扣鸡地栗、羊肉金针菜、咸肉水笋、红烧鲫鱼和肉皮汤,当年,人们也称它为“八样头”或者“硬八样”。旧时办喜事,经济条件差的人家,就是单用这八样菜来待客的,肉皮汤则可以任意添加。富裕一点儿的人家,会另加一个什锦冷盆。“老八样”制作上颇为讲究。一是讲究刀功,以扣三丝为例,其所选用的精肉丝、火腿丝和冬笋丝,都要切得细而均匀,出笼后浇上鲜汤,就成了一道形美味佳的功夫菜了。二是讲究油锅的操作,肉皮、走油肉和爆鱼都得下油锅,走油关键是火候,须恰到好处,开得好的肉皮吃起来松软爽口,一咬一口汤。三是讲究浓油赤酱,如走油肉,从油锅捞出来后,要用优质酱油、茴香桂皮等经文火长时间煨煮后,才会皮皱肉香,酥而不腻。煮走油肉、红烧肉要数用钱万隆的特制酱油为,故此民间有“一家烧肉满村香”之说。

而今,国富民强,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了,品尝浦东“老八样”已经成了再寻常不过的事了。如今农家置办酒席和乡间的酒水一条龙,“老八样”仍是习以为常的当家菜。就连上海老饭店、老正兴和德兴馆等名店,也仍以蒸三鲜、扣三丝、走油肉、肉皮汤等几样本帮菜作为店家的招牌菜,浦东地区的“老八样”餐馆更是随处可见。

浦东,沧桑巨变,在原来广袤的阡陌农田上,已经奇迹般地建成了一座现代化新城。五湖四海的人聚集到浦东来寻求发展,全国各地的特色菜系随处可见,而浦东的“老八样”尚能占有一席之地,不仅是因为它合当地人的胃口,更是因为它牵系着我们的悠悠乡情。

年夜饭,吃吃浦东“老八样”,感受时代变迁,品味乡愁和年味。

48 41795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