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海外离岸孵化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2024年海外离岸孵化器5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海外离岸孵化器篇1

江苏离岸孵化器探索:江苏省高度重视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全省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已突破400家,国家级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已达96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已达80家,全省孵化器数量、孵化场地面积、在孵企业数量等多项指标均继续雄踞全国第一。此外,为加快建设江苏省扬子江城市群和创新名城建设,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和长三角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有必要借鉴国内外离岸研发、离岸创业、离岸孵化器的有益经验和做法。通过南京、常州、无锡、苏州、南通等面向跨境创新的离岸孵化器建设调研,总结发展模式、有益经验和做法,提出江苏离岸孵化器建设未来发展战略、规划与路径,以精准施策。

面向跨境创新的离岸创新创业孵化器建设是加快我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国家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中国2025苏南城市群试点建设在“双自联动”中增强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构成部分。鉴于跨境离岸创新孵化器建设在江苏省是创新探索,国内深圳、武汉和上海等地探索起步较早,有必要加强前瞻性研究,为“十三五”时期“强福美高”新江苏开拓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新格局,提供思路和载体准备。离岸孵化器建设示范效应:离岸孵化器探索实践,作为打造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重要举措,是江苏省建设科技强省的重要探索,通过跨境创新的离岸孵化器建设运行模式及实践探索,整合境内外创新创业资源,在海外预孵化和加速器基地建设、海内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和激励、突破物理时空限制的跨境孵化创业上,进行新探索,形成可推广、可复制模式,形成示范和引领。为此开展江苏跨境创新离岸孵化器建设科研攻关,具有非常重要的创新理论价值和实践示范意义。

(一)省外部分城市跨境离岸孵化器建设做法

(1)深圳所设离岸创新创业孵化器以市场需求为推动力,以专业化服务为手段,打造离岸与落地相结合、立足深圳、服务全国的海外创新资源聚集平台;其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做法,一是引进海外优质创新创业资源汇聚深圳;二是加强与科学技术协会的合作;三是实施整合存量和增量资源的“三个结合”即产学研相结合、孵化器建设和创业需求相结合、离岸创新和在岸创新相结合。

(2)武汉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孵化创业中心,整合武汉各渠道的优质资源,把离岸创业基地建成一个服务海外科技人才来本地创新创业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其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做法,一是政府支持下的公司制运作;二是以市场需求引导资源配置;三是以才引才,建立人才库。

(3)山东青岛李沧区聚集全球创新创业资源,着力培育“国际特别创新区”离岸孵化科技创新体系,从海外孵化、筛选项目到产业化,将引人才与引项目、引企业相结合,搭建海外人才创新创业新平台。

(4)上海开展的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一是外联发、药明康德的万众创新中心案例。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与上海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等共同创立万众创新中心,主要打造“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全生命周期培育体系;提供环境保障;利用保税优势,推动海外人才创新创业活动;二是美国机械制造技术协会(amt)的“预孵化”amt提供的离岸创新创业模式主要特点有:聚焦对象是协会会员,主要是机械领域中小企业主和创业者,充分利用自贸区离岸或保税优势开展“预孵化”。

(二)省内部分城市跨境离岸孵化器建设探索

(1)泰州市创新创业离岸孵化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四个结合”:挂牌与自建结合,除了和高等院校、大院大所、各类孵化器合作建立一批孵化基地外,已在南京、上海等地自建了一些孵化基地;境内与境外结合,除了国内多处布点外,还在法国、以色列等国建了孵化基地;实体与虚拟结合,除有形的孵化器和基地外,还主动合作、跟踪服务的对象;基金与服务结合,除了充分发挥基金的作用外,更重视为项目孵化的服务。对于项目孵化和产业化过程中的注册登记,用人用地等提供全方位、一条龙服务,真正做到与研发人员同成败,与在孵项目共成长。运行模式有自建自运营、自建代运营、借基地代运营等等。

(2)苏州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苏州高铁新城(北京)离岸孵化器通过发挥北京的区位及人才优势,结合苏州高铁新城产业发展规划,进行优质创业项目的早期发掘和孵化;此外,苏州离岸基地与美国两所世界顶级名校核心研发机构签订协议,共同设立海外离岸创新创业基地。

(三)中白工业园

中白工业园坐落于丝绸之路經济带中贯通欧亚的重要枢纽白俄罗斯明斯克州,园区主要产业定位是以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仓储物流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中白双方在筹建工业园之初,就明确提出要学习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的成功经验。中白工业园被称为苏州工业园的“白俄罗斯版”,它秉承了苏州工业园“借鉴、创新、圆融、共赢”的发展理念,借鉴了创造性定位建设方向、高标准规划发展目标、高规格搭建管理体系等苏州工业园的成功经验,中白工业园就是定位就是高端孵化器,入驻企业要求是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招商局集团、中国机械集团一拖农业机械、中兴通讯、华为、中联重科等8家中国企业正式入园,30家中国企业签署了意向入园协议。最终形成结构布局合理、产业协调发展、科技含量高、社会经济效益明显的综合性开发区。

研究评述。以上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现有研究鲜有聚焦某一工业产业领域进行深度解剖,也缺乏离岸孵化器建设发展视角开展的产业集聚的专项研究,而有关离岸孵化器建设运行模式的研究又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协同发展上缺乏针对性,这为本研究的开展留下了空间。因此,以“江苏跨境创新的离岸孵化器建设与实践”为主题的科技攻关研究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江苏跨境创新的离岸孵化器建设管理模式、运行机理研究与理论构架

拟采用全球价值链理论、产业发展、战略管理和企业国际化理论等主导分析方法,并形成离岸孵化器建设与运行管理的多维理论分析框架,为后续课题的问题调研、演化机制和实现路径等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二)江苏省离岸孵化器建设运行模式问题研究

(1)专题研究:在江苏省现有各类孵化器400多家调研基础上,对江苏省综合型和专业型等离岸孵化器做专题调研,总结运行模式经验及存在的问题。

(2)江苏离岸孵化器建设运行效率评价研究:构建模式和数据调研及实证分析。

从科技投入与产出角度,应用dea和超dea评价方法对现阶段江苏省跨境创新的离岸孵化器建设运行模式效率进行评价研究。

(三)创新驱动下江苏跨境创新离岸孵化器建设的发展方向、总体规划与布局研究孵化器发展思路与目标,实现路径与发展路线图

(1)发展方向:提出江苏跨境创新的离岸孵化器发展战略、思路与目标,以及集群区域优化与园区部署。

(2)总体规划与超前布局;“一带一路”战略下孵化器建设的海外布局与战略调整

(3)江苏离岸孵化器建设技术发展路线图:集群模式。

(四)江苏省离岸孵化器建设运行有效路径模拟仿真分析

在分析江苏跨境创新离岸孵化器建设的发展方向、总体规划与布局的基础上,建立跨境创新的离岸孵化产业集群创新的因果关系图和系统动力学模型,并用vensimple对所构建模型进行仿真。采用跨境创新孵化调研分享的“2024年海外离岸孵化器5篇”,对模型的调控变量进行灵敏度分析。

(五)江苏离岸孵化器建设运行效率提升的精准施策、机制与政策支持

江苏省跨境创新的离岸孵化器发展方向、实现路径研究。摸清江苏跨境创新的离岸孵化器发展现状,提出创新驱动下江苏跨境创新的离岸孵化器发展路径安排以及创新能力提升对策。

(1)江苏跨境创新的离岸孵化器建设模式及机理理论构建。聚焦江苏现有园区及孵化机构产业发展问题,有效构建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离岸孵化器建设运行模式多维理论构架模型。

(2)江苏省离岸孵化器建设运行模式和有效路径实证研究。从科技投入与产出角度,运用dea和超dea评价方法对现阶段我省离岸孵化器建设运行模式效率进行评价研究;运用vensimple对所构建模型进行仿真,建立跨境创新的离岸孵化产业集群创新的因果关系图和系统动力学模型。

(3)江苏省跨境创新的离岸孵化器发展方向、实现路径,提出创新驱动下江苏跨境创新的离岸孵化器发展路径安排以及创新能力提升对策。

(一)研究方法

本文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理论基础研究,特别注重以下研究方法的应用:

系统分析法:本研究拟运用管理学、产业经济学、复杂系统理论与数理模型等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研究江苏省离岸孵化器建设运行模式集群发展的各种复杂关系。

耦合研究法:对国内外离岸孵化器建设模式及运行模式进行系统梳理,使本研究得以站在时代前列战略思考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依据。

案例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相结合:研究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发展产业集群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通过对比发现问题、总结江苏省该离岸孵化器建设发展的现实、特点规律,得出启示,以供借鉴。

结构方法与系统分析法:本研究将离岸孵化器建设看作是一个构成要素多元的技术—经济—社会网络系统,在归纳统计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融合在一起,更好地分析孵化器各行为主体之间如何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交互创新的过程,进而把握离岸孵化器建设演化的趋势和方向。

实证研究:从项目源、离岸对标孵化园、离岸孵化标准本身特性、企业入孵情景因素等角度,进行离岸孵化园区及入孵企业进行离岸转移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拟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实证分析,以揭示企业转移的影响主因和离岸孵化器本源。

(二)技术路线图

产业集群培育路径研究,越来越成为学术界和政府关注的熱点,本文遵循现实问题→理论研究→建立模型→分析比较→政策建议的思路,具体技术路线如图:

(三)创新性

(1)视角新颖。基于产业集群和创新驱动战略视角,研究江苏省跨境创新的离岸孵化器建设运行模式问题,提出范式、发展模型与路径,通过仿真和耦合模型构建,提出一种新颖的研究视角和方法,一定程度上弥补国内该领域的研究不足。

(2)研究特色鲜明。总结跨境创新离岸孵化器模式和经验,聚焦江苏离岸孵化器建设发展战略、规划与路径,结合“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机遇与挑战进行前瞻性研究,形成示范和标杆,加以推广,提出创新驱动下江苏离岸孵化器建设运行效率提升的路径、机制创新与政策支持,对提升江苏省江苏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借鉴。

本文地址:http:///zuowen/

海外离岸孵化器篇2

创新资源不足、创新能力不强是泰州科技创新工作最大的短板。近年来,围绕这一瓶颈,我们重点在线上和线下两个方面求突破。线上,与科易网合作,搭建了“泰科易”网上技术交易平台,通过独创的双向奖励政策和科技专员队伍合力推进,打造了永不落幕的科技洽谈会。一年多时间,“泰科易”网上技术成交额就突破了亿元。线下,全市上下正全力推进“离岸孵化”工作。

我们所说的“离岸孵化”不仅指有形的“孵化器”,更是无形的“器”,是一种思路、一种机制、一种方法。由于泰州本土创新资源不足,难以孵化出大量优质的高科技项目,必须探索“非对称”赶超战略,跳出传统的孵化模式,用超常规的手段来抓创新,也就是把孵化环节和产业化环节进行空间上的分离,将孵化环节放到市外创新创业要素集聚、高校和科研院所集中的城市和地区,把加速成长和产业化环节放到泰州,充分利用国内外顶尖科创资源,有效提高项目孵化的含金量。搞离岸孵化,既是补齐创新要素短板的战略选择,也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式的升级换代,还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途径。用创新的方法抓创新,让创新服务向市外拓展、让创新孵化向源头延伸,目的就是要让更多的优质科技项目落户泰州、更多的高端人才为我所用。

离岸孵化是一个新生事物,必须攻克组织推进难、基地建设难、政策配套难这“三大难题”。为此,我们通过创新工作方式,构建“三个网络”,立体式推进。

1、构建以四个部门为重点的工作网络。以跨界融合的新思路推进离岸孵化,科技局与商务局“双牵头”,金融办、人才办“双联动”,四部门联合推进。科技局与商务局为项目孵化、产业对接提供交流和资源整合服务。金融办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引导,着力优化金融配套服务。人才办则突破条条框框的限制,将各类人才政策向市外延展。

2、构建以四个一批为重点的基地网络。以创新的思维全方位推进孵化基地建设,通过在高校院所孵化器挂牌一批,地方优质孵化器合作一批,国外创新集聚区驻点一批,重点产业集聚区自建一批的方式,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离岸孵化网络,加快创新成果的招引、落地和产业化。

3、构建以四个基金为重点的配套网络。以强有力的配套政策支撑从项目孵化到落地转化,设立总规模达20个亿的离岸孵化基金,包括12个亿的离岸孵化投资母基金、6个亿的离岸孵化信用保证基金、1个亿的离岸孵化贷款风险补偿基金、1个亿的离岸孵化成果转化和引进奖励基金,形成金融服务支撑离岸孵化的集成效应,让在孵企业得到最好的“离岸环境”。

离岸孵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上下协调、协力推进。2016年10月,泰州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推进创新创业离岸孵化工作会议”,市委书记亲自进行了动员部署,在全市吹响了推进离岸孵化工作的号角。

1、明确目标,强力推进。印发了《泰州市推进离岸孵化促进创新创业行动

计划

》,明确了奋斗目标:“十三五”期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创新创业离岸孵化网络,全市建设离岸孵化基地100个以上,保持在孵项目2000个以上,每年落户创新型项目300个以上。市、区两级都成立了专门工作班子,出台了《考核办法》,将离岸孵化工作纳入对各市(区)政府、医药高新区管委会及各类园区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落实了离岸孵化的主体责任、相关部门的服务责任。

2、方法灵活,注重实效。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四个结合”:一是挂牌与自建结合。除了和高等院校、大院大所、各类孵化器合作建立一批孵化基地外,我们已在南京、上海等地自建了一些孵化基地;二是境内与境外结合,除了国内多处布点外,我们还在法国、以色列等国建了孵化基地;三是有形与无形相结合。除有形的孵化器和基地外,只要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的好项目,不管是在基地内还是基地外,都是我们主动合作、跟踪服务的对象;四是基金与服务结合,除了充分发挥基金的作用外,我们更重视为项目孵化的服务。对于项目孵化和产业化过程中的注册、登记,用人用地等提供全方位、一条龙服务,真正做到与研发人员同成败,与在孵项目共成长。

3、狠抓落实,成效初显。围绕我市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发展,强力推进离岸孵化,已取得阶段性进展。目前,全市已建离岸孵化基地63个(国外7个)、落实在孵项目69个、落地转化项目11个。孵化基地建设主体有政府、园区、科技部门、中介机构等。合建的单位有高校院所、科技园区、专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科技社团、大型企业集团等。运行模式有自建自运营、自建代运营、借基地代运营等等。下一步我们将牢固树立“抓离岸孵化就是抓创新驱动,抓离岸孵化就是促产业转型”的工作理念,继续在基地建设上下功夫,在项目遴选上下功夫,在深化合作上下功夫,在优化服务上下功夫,加快推进各项工作。

海外离岸孵化器篇3

创新资源不足、创新能力不强是泰州科技创新工作最大的短板。近年来,围绕这一瓶颈,我们重点在线上和线下两个方面求突破。线上,与科易网合作,搭建了“泰科易”网上技术交易平台,通过独创的双向奖励政策和科技专员队伍合力推进,打造了永不落幕的科技洽谈会。一年多时间,“泰科易”网上技术成交额就突破了亿元。线下,全市上下正全力推进“离岸孵化”工作。

我们所说的“离岸孵化”不仅指有形的“孵化器”,更是无形的“器”,是一种思路、一种机制、一种方法。由于泰州本土创新资源不足,难以孵化出大量优质的高科技项目,必须探索“非对称”赶超战略,跳出传统的孵化模式,用超常规的手段来抓创新,也就是把孵化环节和产业化环节进行空间上的分离,将孵化环节放到市外创新创业要素集聚、高校和科研院所集中的城市和地区,把加速成长和产业化环节放到泰州,充分利用国内外顶尖科创资源,有效提高项目孵化的含金量。搞离岸孵化,既是补齐创新要素短板的战略选择,也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式的升级换代,还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途径。用创新的方法抓创新,让创新服务向市外拓展、让创新孵化向源头延伸,目的就是要让更多的优质科技项目落户泰州、更多的高端人才为我所用。

离岸孵化是一个新生事物,必须攻克组织推进难、基地建设难、政策配套难这“三大难题”。为此,我们通过创新工作方式,构建“三个网络”,立体式推进。

1、构建以四个部门为重点的工作网络。以跨界融合的新思路推进离岸孵化,科技局与商务局“双牵头”,金融办、人才办“双联动”,四部门联合推进。科技局与商务局为项目孵化、产业对接提供交流和资源整合服务。金融办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引导,着力优化金融配套服务。人才办则突破条条框框的限制,将各类人才政策向市外延展。

2、构建以四个一批为重点的基地网络。以创新的思维全方位推进孵化基地建设,通过在高校院所孵化器挂牌一批,地方优质孵化器合作一批,国外创新集聚区驻点一批,重点产业集聚区自建一批的方式,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离岸孵化网络,加快创新成果的招引、落地和产业化。

3、构建以四个基金为重点的配套网络。以强有力的配套政策支撑从项目孵化到落地转化,设立总规模达20个亿的离岸孵化基金,包括12个亿的离岸孵化投资母基金、6个亿的离岸孵化信用保证基金、1个亿的离岸孵化贷款风险补偿基金、1个亿的离岸孵化成果转化和引进奖励基金,形成金融服务支撑离岸孵化的集成效应,让在孵企业得到最好的“离岸环境”。

离岸孵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上下协调、协力推进。2016年10月,泰州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推进创新创业离岸孵化工作会议”,市委书记亲自进行了动员部署,在全市吹响了推进离岸孵化工作的号角。

1、明确目标,强力推进。印发了《泰州市推进离岸孵化促进创新创业行动

计划

》,明确了奋斗目标:“十三五”期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

创新

创业离岸孵化网络,全市建设离岸孵化基地100个以上,保持在孵项目2000个以上,每年落户

创新

型项目300个以上。市、区两级都成立了专门工作班子,出台了《考核办法》,将离岸孵化工作纳入对各市(区)政府、医药高新区管委会及各类园区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落实了离岸孵化的主体责任、相关部门的服务责任。

2、方法灵活,注重实效。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四个结合”:一是挂牌与自建结合。除了和高等院校、大院大所、各类孵化器合作建立一批孵化基地外,我们已在南京、上海等地自建了一些孵化基地;二是境内与境外结合,除了国内多处布点外,我们还在法国、以色列等国建了孵化基地;三是有形与无形相结合。除有形的孵化器和基地外,只要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的好项目,不管是在基地内还是基地外,都是我们主动合作、跟踪服务的对象;四是基金与服务结合,除了充分发挥基金的作用外,我们更重视为项目孵化的服务。对于项目孵化和产业化过程中的注册、登记,用人用地等提供全方位、一条龙服务,真正做到与研发人员同成败,与在孵项目共成长。

3、狠抓落实,成效初显。围绕我市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发展,强力推进离岸孵化,已取得阶段性进展。目前,全市已建离岸孵化基地63个(国外7个)、落实在孵项目69个、落地转化项目11个。孵化基地建设主体有政府、园区、科技部门、中介机构等。合建的单位有高校院所、科技园区、专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科技社团、大型企业集团等。运行模式有自建自运营、自建代运营、借基地代运营等等。下一步我们将牢固树立“抓离岸孵化就是抓创新驱动,抓离岸孵化就是促产业转型”的工作理念,继续在基地建设上下功夫,在项目遴选上下功夫,在深化合作上下功夫,在优化服务上下功夫,加快推进各项工作。

最后,衷心感谢省厅对我市科技工作的鼎力支持。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聚力创新”猛发力,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省份建设作出贡献。

海外离岸孵化器篇4

江苏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自1992年起步,经过20多年的建设发展,在数量、质量、种类以及服务功能、孵化效果等方面实现了全面提高,已初步形成具有江苏特色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与发展模式。

发展总体情况截止2013年末,江苏省已建成并纳入全省科技系统统计序列的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446家,国家级科技创业园达107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达93家;孵化面积达到2416万平方米,占全国的1/3;在孵企业24930家,占全国的1/4;服务和管理人员队伍达7411人;在孵企业从业人员570579人。江苏省孵化器数量、孵化场地面积、在孵企业数量等指标均位居全国第一。

主要成效

孵化了一大批高科技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以科技创业企业为服务对象,通过提供研发经营场地、共享设施和多元化的创业服务,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了企业成活率和成长性,成为江苏创办高科技企业的首选之地。2013年江苏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24930家,当年新增在孵企业4294家;累计毕业企业6496家,当年毕业企业886家。

吸引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凭借良好的创业服务和优良的创新创业环境,日益成为各地“筑巢引凤”和吸引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的重要基地。截止2013年底,江苏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共集聚了超20万科技人才,其中千人计划人才364人、留学归国人员6983人。

培育了一批高科技新兴产业以强化专业化、特色化产业创新服务能力为核心,积极推进专业孵化器建设,不断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截至2013年底,江苏省建有各类专业孵化器95家,孵化面积702万平方米,在孵企业4916家,覆盖软件、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动漫、环保、新材料、工业设计、微电子、光机电等多个产业领域。

探索了科技创业市场化运作新机制积极鼓励和支持各地探索孵化器市场化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新模式,推进江苏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由早期的政府主导向企业、高校、社会机构等多元化投资发展,采用企业化管理的孵化器数量逐年增加。截至2013年底,运行主体为独立企业法人的孵化器有273家,占全省%,以民营企业为主投资建设的有92家,为江苏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孵化能力和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目前,我省各地孵化器主要还处在载体建设阶段,数量多但质量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提升创业辅导、研发设计、实验测试、技术转移、市场营销、企业管理、投融资、政策咨询等服务功能,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

区域的发展和分布均衡目前江苏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多分布在经济发展较好的苏南地区,特别是综合发展能力较强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超过六成成立在苏南地区,虽然近几年苏中和苏北地区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数量和规模增长都较快,但是孵化器建设的区域不平衡性依然存在。

孵化器建设管理机制需要进一步创新江苏省孵化器建设主要依靠政府主导,存在专业化、市场化服务滞后等问题,需要鼓励引导更多企业、专业机构等投资、运营孵化器,更好地适应创业企业专业化服务需求。

加强标杆孵化器建设在全省范围内培育和建设一批区域标杆、独具特色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充分发挥优秀孵化器的示范带动作用,提升区域科技创新创业孵化能力。推动其他孵化器围绕区域标杆孵化器评价标准开展综合评价和自我评价,加强孵化服务能力建设。

打造“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创新创业孵化体系通过建立“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创新创业孵化体系,为不同发展阶段的创业企业提供不同类型的孵化服务,形成从项目初选到产业化的全产业孵化创业孵化体系条,最终实现产业集群。

健全孵化器的投融资功能鼓励各孵化器为不同孵化阶段的企业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充分利用省天使投资引导资金、创业投资引导资金、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资金、“苏科贷”等专项资金作用,进一步引导创投、金融等机构加大对孵化器创业企业的扶持力度。

不断创新孵化形态,鼓励多形态孵化器创新发展大力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鼓励民营企业、投资机构、大学等创办孵化器,支持专业化民营企业运营孵化器,提升市场化服务水平,积极探索孵化器自我发展、持续发展的模式。

海外离岸孵化器篇5

江苏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自1992年起步,经过20多年的建设发展,在数量、质量、种类以及服务功能、孵化效果等方面实现了全面提高,已初步形成具有江苏特色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与发展模式。

发展总体情况截止2013年末,江苏省已建成并纳入全省科技系统统计序列的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446家,国家级科技创业园达107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达93家;孵化面积达到2416万平方米,占全国的1/3;在孵企业24930家,占全国的1/4;服务和管理人员队伍达7411人;在孵企业从业人员570579人。江苏省孵化器数量、孵化场地面积、在孵企业数量等指标均位居全国第一。

主要成效

孵化了一大批高科技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以科技创业企业为服务对象,通过提供研发经营场地、共享设施和多元化的创业服务,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了企业成活率和成长性,成为江苏创办高科技企业的首选之地。2013年江苏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24930家,当年新增在孵企业4294家;累计毕业企业6496家,当年毕业企业886家。

吸引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凭借良好的创业服务和优良的创新创业环境,日益成为各地“筑巢引凤”和吸引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的重要基地。截止2013年底,江苏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共集聚了超20万科技人才,其中千人计划人才364人、留学归国人员6983人。

培育了一批高科技新兴产业以强化专业化、特色化产业创新服务能力为核心,积极推进专业孵化器建设,不断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截至2013年底,江苏省建有各类专业孵化器95家,孵化面积702万平方米,在孵企业4916家,覆盖软件、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动漫、环保、新材料、工业设计、微电子、光机电等多个产业领域。

探索了科技创业市场化运作新机制积极鼓励和支持各地探索孵化器市场化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新模式,推进江苏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由早期的政府主导向企业、高校、社会机构等多元化投资发展,采用企业化管理的孵化器数量逐年增加。截至2013年底,运行主体为独立企业法人的孵化器有273家,占全省%,以民营企业为主投资建设的有92家,为江苏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孵化能力和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目前,我省各地孵化器主要还处在载体建设阶段,数量多但质量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提升创业辅导、研发设计、实验测试、技术转移、市场营销、企业管理、投融资、政策咨询等服务功能,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

区域的发展和分布均衡目前江苏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多分布在经济发展较好的苏南地区,特别是综合发展能力较强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超过六成成立在苏南地区,虽然近几年苏中和苏北地区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数量和规模增长都较快,但是孵化器建设的区域不平衡性依然存在。

孵化器建设管理机制需要进一步创新江苏省孵化器建设主要依靠政府主导,存在专业化、市场化服务滞后等问题,需要鼓励引导更多企业、专业机构等投资、运营孵化器,更好地适应创业企业专业化服务需求。

加强标杆孵化器建设在全省范围内培育和建设一批区域标杆、独具特色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充分发挥优秀孵化器的示范带动作用,提升区域科技创新创业孵化能力。推动其他孵化器围绕区域标杆孵化器评价标准开展综合评价和自我评价,加强孵化服务能力建设。

打造“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创新创业孵化体系通过建立“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创新创业孵化体系,为不同发展阶段的创业企业提供不同类型的孵化服务,形成从项目初选到产业化的全产业孵化创业孵化体系条,最终实现产业集群。

健全孵化器的投融资功能鼓励各孵化器为不同孵化阶段的企业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充分利用省天使投资引导资金、创业投资引导资金、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资金、“苏科贷”等专项资金作用,进一步引导创投、金融等机构加大对孵化器创业企业的扶持力度。

不断创新孵化形态,鼓励多形态孵化器创新发展大力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鼓励民营企业、投资机构、大学等创办孵化器,支持专业化民营企业运营孵化器,提升市场化服务水平,积极探索孵化器自我发展、持续发展的模式。

48 18276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