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案例【汇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产品设计案例【汇编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产品设计案例【第一篇】

关键词专业定位;金融工程;实验教学体系;专业特色

一、地方本科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及专业定位

金融工程发源于美国,其专业开始主要设置硕士学位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人才培养,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包括设置在工程学院强调数学建模培养金融工程师、设置在数统学院强调数学理论培养数理金融理论人才、设置在金融学院或商学院强调职业导向和案例教学培养金融机构工作的实用型人才三个方向[1]。目前将近300所院校开设了金融工程本科专业。国内金融工程专业大多数开设在经管学院、金融学院或商学院,各个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也有所区别,具有金融硕博点的重点高校主要培养理论型兼顾应用型人才,地方性普通高校主要培养应用型、管理型人才,然而在地方性普通高校由于师资力量、生源基础限制,基本以描述性与定性内容进行教学,缺乏数理分析和定量分析内容,人才培养更多强调实践,培养操作为主的应用型金融人才,与金融学专业化、差异化不明显[2]。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尤其是西部地区地方本科院校应该定位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金融人才,探索并完善“办学特色与社会需求相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实践教育与行业协同相融合、素质教育与核心价值观相融合、个性化培养与质量标准相融合”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根据贵州商学院金融工程专业能力定位上就低掌握金融产品交易与分析能力、金融机构业务操作与管理能力,掌握金融计量和数理分析能力,培养具有大量从事最基本金融业务操作型应用型人才,逐步了解金融量化交易与分析能力、计算机编程与金融建模能力、金融产品设计能力、金融风险管理能力,培养少量理论型兼顾应用型人才,为其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通过“一低一高”专业能力定位和“3+4”能力培养模块培养大量应用型基础人才,少量理论兼顾应用型高端人才。

二、金融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

(一)基于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二个课堂”实践教学体系。根据人才培养定位,金融工程专业既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操作分析能力、管理能力、设计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又需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这些能力需要通过课堂内和课堂外“二个课堂”共同完成,这些能力同样需要专业实验教学和专题实践“二个课堂”来共同完成[3]。专业实验课堂通过课程实验、专题实验、项目实验、案例教学等,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专题实践通过专业学科竞赛、社团活动、创新创业活动、认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专题讲座、社会实践、公益服务、毕业论文、科研项目、文体活动等,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二个课堂建立“实验、实训、实践、实习”四实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4]。(二)基于金融工程专业能力定位的“七个模块”实验教学体系。金融工程专业尤其应当坚持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除了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也要进行一定的实验操作才能将理论知识进行应用,培养学生在金融计量和数理分析、金融产品交易与分析、金融机构业务操作与管理,金融量化交易与分析、金融建模、金融产品设计、金融风险管理七个模块的动手能力。金融产品交易与分析实验包括股票投资交易与分析、外汇交易与分析、期货与期权交易与分析,主要是指通过股票、外汇、期货与期权的仿真模拟交易平台给学生开设虚拟账户,学生运用所学投资交易的策略技巧和方法等知识分析金融产品基本面和技术面,进行模拟交易操作,总结投资策略,掌握投资技巧。金融机构业务操作与管理包括商业银行柜台业务实验、商业银行管理决策实验、互联网金融综合实验、个人理财规划实验、企业投融资实验、保险业务综合实验、投资银行业务实验,主要是通过实验平台模拟案例,完成若干业务任务,熟悉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投融资企业、互联网金融企业、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应用型和操作型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金融计量和数理分析是向学生介绍Eviews软件的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异方差性、序列相关性等,使学生学会使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技术科学数据分析与评价、金融分析、经济预测、销售预测和成本分析等。并在此基础上从现实问题研究出发,选取多个财经类热点方向,以相关的经典文献和最新优秀成果为学习对象,变换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模型进行深入学习,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实证论文写作和课题申报。金融量化交易与分析是学生通过数量化方式及PY-THON计算机程序化进行量化投资技术投资处理,包括量化选股、量化择时、股指期货套利、商品期货套利、统计套利、算法交易,资产配置,风险控制等,最终发出买卖指令,以获取稳定收益。金融建模是以实际建模案例为基础,运用MATLAB软件以解决实际金融问题为主题,训练学生在金融数据环境下运用计算机建模方法解决实际的能力。金融产品设计是通过案例实验形式让学生掌握金融产品准入标准、融资主体信用评级、项目尽调、法务审核、产品协议、产品设计与定价、商家销售与资金募集、产品运维、投后风险管理和产品兑付等。金融风险管理是运用风险管理理论,联系中国金融市场实践,收集信息,分析数据,进行金融市场风险分析与管理、金融模拟风险投资与控制等。(三)基于地方本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实际的“四种形式”实验安排。在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专业实验分为课程实验、专题实验、项目实验和案例实验四种形式[5]。课程实验是在理论课程学习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需要进行相对应内容的一定实验以加深理论知识掌握,比如金融工程专业国标规定的专业核心课中证券投资学、金融风险管理、金融工程学、金融计量学,还有国际金融、期货与期权、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互联网金融、个人理财、保险学、投资银行学、PYTHON语言程序设计、MATLAB语言、计量经济学等课程中根据教学进度安排一定的实验课时。专题实验是在证券、期货、基金等公司行业使用较多的应用课程,主要是一些计量软件和量化投资或金融建模软件如EVIEWS、PYTHON、MATLAB等软件应用。项目实验是作为专业能力项目单独安排一定的独立时间进行实验,一般放在一个学期的单独几周完成,如证券投资模拟交易、金融量化投资实验、金融建模实验、金融产品设计实验、企业投融资决策实验等。案例实验是以案例形式引导学生进行验证实验并让学生模仿操作,掌握实验项目的操作及相应知识,进而进行创新性解决问题。如实证分析与写作实验、金融建模实验和金融产品设计实验,都可以以已发表的实证论文、已完成的金融模型和金融产品为案例,引导学生完整的进行流程操作,让学生模仿熟悉掌握每个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而进行创新性撰写实证论文、金融建模和金融产品设计。地方本科院校可以根据师资水平、生源基础、培养目标定位等决定专业实验体系的内容,同样可以根据学校制度和学时等安排实验项目的实验形式,具体实验形式如表1所示。金融产品交易与投资分析、金融机构管理与业务操作、金融计量和数理分析3个模块作为金融工程必须掌握的实验课程安排在课程实验中,也可以安排在第3~5学期的最后两周集中进行项目实验,金融建模、金融风险管理、金融量化交易与分析、金融产品设计4个模块作为学生可以区别化侧重学习的实验课程由学生自主重点选修,地方本科院校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其中一两个模块作为本校金融工程的专业特色重点打造。所有实验内容在每项实验教学过程中均可以学科竞赛形式开展。

三、地方本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及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特色

在贵州金融市场快速发展背景下,贵州商学院实施“新商科”学科体系建设,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金融工程专业以此为引领逐步形成了“新商科”+专业实验教学+案例教学的专业建设特色。(一)人才培养方案基本立足于“新商科”建设。所谓“新商科”是在金融工程专业除了专业知识以外,还需要通过技术支撑、法商融合和人文渗透进行全方位打造,即专业+技术+法律+人文。在专业建设上,确立“一低一高”定位和“3+4”能力模块培养目标。一低通过金融产品交易与分析、金融机构业务操作与管理、金融计量和数理分析能力3个能力模块着重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操作银行柜台、证券投资交易分析等传统金融业务、数理统计方法和计量软件使用;一高通过金融量化交易与分析、金融建模、金融产品设计、金融风险管理4个能力模块使学生了解金融工程解决实际问题方法。主要课程围绕这些能力模块开设。在技术上,加强数理分析和计算机软件学习,分别开设了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统计学、计量经济学、金融计量学、Python等必修课程,增设Excel在金融中使用、MATLAB、C++、人工智能、数学建模等选修课程。在法律上,主要开设民法典、民商法等,使学生掌握经济金融领域经济法律规则,通过金融专题讲座了解金融监管现状。人文渗透主要是通过开设的人文通识选修课和学生第二课堂加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二)专业能力训练主要通过专业实验课程弥补。由于金融机构的特殊性,学生很难进行大规模的进入金融机构集中专业实践,即使进行实践,在实习实践过程中也很难接触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在每个学期开设围绕金融工程专业七个专业能力的理论课程后,学院借助于先进的实验平台、虚拟仿真系统以及合作的金融机构将其如表1所示全部通过专业实验的形式进行训练,将理论知识进行应用,转化为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目前申报了《金融量化投资课程设计》《金融产品设计课程设计》《科教融合教学方案设计》等教改项目,组织编写了涵盖七大能力模块的《金融综合实验教程》。(三)实际问题解决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强化。金融工程专业的案例教学主要通过两个层次进行,一是在理论课程中通过案例教学掌握和巩固理论知识,二是通过案例实验如前所述的实证论文写作实验、金融建模实验和金融产品设计实验让学生掌握综合性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贵州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正在逐步从部分课程理论章节有案例教学到所有专业课程所有章节案例教学全覆盖,案例教学由案例补充理论向以案例剖析理论转变,有步骤有侧重地进行案例库建设的过程中。

参考文献

[1]邓鸣茂.金融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创新与思考[J].中国证券期货,2012,2:184~185

[2]王鹏.金融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探索[J].中国证券期货,2012,7:239~240

[3]程潘红.基于“三个课堂”的金融工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3:83~85

[4]唐恩林,华小全.科技金融视角下金融工程专业“四实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4:135~138

产品设计案例【第二篇】

一、当前项目制工业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以课堂案例教学代替项目制教学

在实施“项目制”工业设计教学过程中,许多院校对项目制教学认识不足,以课堂案例教学代替项目制教学。工业设计教学中课堂案例多为教师根据经验拟定的设计项目,常见的名称有“汽车设计”、“牙科椅设计”、“车床设计”等。其实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这种不够真实的设计项目的理解往往比较抽象,仅凭借教师对某一产品原理描述以及网络参考资料,展开所谓的“市场调查”,然后给出一个设计概念。设计概念产生的过程中,“约束”学生思维的因素(如功能原理、人机标准尺寸等)很少,因此设计方案产生比较容易,而到设计后期阶段,一个简单的尺寸数据变更都可能将此方案推翻。此外,在案例教学中,设计方案的评审是虚拟化讨论,这种脱离实际的讨论是肤浅的,不能发现产品化阶段的工艺性、经济性等问题,另外学生对老师的一些判断和指导也可能存在一些疑惑与不服,但又不能从其他途径获得解决。这种运用虚拟设计案例进行课堂教学的方式,模拟了设计实务,学生能掌握设计基本方法和流程,但在提高其实际设计能力方面尚有缺失。若在项目制工业设计教学中,所选课题改为企业实际项目,师生及企业相关人员参与教学全过程,才能有效弥补上述案例教学中的不足。

(二)项目训练内容缺乏完整性

来源于企业的工业设计项目比较广泛,有的侧重于外观概念设计,有的侧重于结构设计,也有一些是比较完整的工业设计创作项目。前两者无法对教学大纲中的知识点进行全面覆盖,会形成教学盲区,项目训练内容缺乏完整性,也就达不到教学目标。比如现实中多数企业认为工业设计就是外观设计,所以非常乐意委托院校开展外观改良,以为外观设计仅仅是制作几张效果图,所以给予院校的设计周期往往较短。而教师引入这种设计项目之后,在训练内容方面只能斩头去尾,仅围绕效果图制作开展草图绘制、草模制作等内容的训练,往往将产品设计课程中所规定知识点如市场调研、人机工程学、结构、材料工艺及成本等内容忽略。这种项目制教学没能发挥其应有的教学价值,导致学生缺乏对产品设计实际流程的基本认识,更谈不上提高学生对各种学科知识的整合设计能力。项目制工业设计教学完整的训练内容应该包括项目接洽、市场及企业资源调查、设计定位、概念设计、效果图设计、人机尺寸设计、模型制作、材料与工艺、成本估算、设计评审、样品试制与小批量试制对接等方面。(三)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不均衡项目制工业设计教学是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而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它是一种校内外或者课堂内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有效教学。当前很多教师在开展项目制工业设计教学时,能够按照教学计划完成课堂教学工作,讲授设计程序、设计原理、工艺基础等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开展项目的前期网络调研、草图绘制、效果图制作、模型制作等实践环节,但忽视了在课外接受企业专家指导的环节。由于企业专家参与的引导式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与设计能力、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不容忽视。当然,课外教学包括很多形式,从项目制工业设计教学角度来讲,包括设计相关法规学习、新产品市场调研、设计方案生产可行性调研等形式。只有通过课外教学延伸,学生加强隐形知识学习,才能使完成的设计方案更具完善。

二、基于创业能力培养的项目制工业设计教学实施策略

(一)项目遴选

项目遴选首先要考虑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在工业设计教学中,以很多院校设计类专业开设的《产品设计》课程为例,若采用项目制教学方式更能贴近实际,更好地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其项目制教学方式如下:首先,《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以某一产品为设计对象,开展项目接洽、设计调查、产品功能分析、造型元素整合、批量化制造实现跟踪等一系列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系统化产品设计的方法,培养一定的创业能力。其次,教学内容包括项目管理实践、市场调研与分析、产品设计实施、生产可行性分析、批量化制造跟踪实践等环节。工业设计项目来源比较广泛,应该选择训练内容比较完整的项目作为《产品设计》课程的设计对象,但不能一味追求设计对象的“新、偏、难”,可根据当地产业特点选择比较常见的产品如剃须刀、理发剪、面包机、吸尘器等小家电。这类小产品设计工作量不大,能够保证在大纲规定的课时内完成项目的各个训练内容。笔者项目制教学实践中开展了项目遴选并最终确定以理发剪作为设计对象。首先是项目遴选的准备阶段。查阅本专业的校外实践基地名单,在网络上寻找当地的产品设计竞赛信息以及企业的工业设计人才招聘信息,目的是发现具备潜在设计需求的企业。通过开课前半年时间的关注,最终联系上某电器公司,其年度开发计划中有一项为理发剪开发设计,经过电话初步确认合作意向,并说明以项目进课堂的方式开展项目实施,企业方接受了这种做法。事实表明,在企业与院校取得双赢的基础上,即企业希望得到有用的设计方案,而学校则希望以实际项目进行教学,让学生受益,这时项目合作是很容易达成的。

(二)项目教学内容分解与实施

笔者根据经验,以理发剪为例,将本课程98课时的教学按项目制教学内容分解为项目管理实践7课时、市场调研与分析7课时、产品设计实施70课时、生产可行性分析7课时、批量化制造跟踪实践7课时,分布在7周时间内。除产品设计实施在课堂完成以外,其它内容主要在课外完成。项目教学实施步骤如下:一是项目管理实践。教师与企业沟通确定设计项目以后,项目组长与指导教师共赴企业参加项目接洽,包括设计费用确定、明确双方承担的义务与权利,拟定合同;按照合同所规定的设计期限,制作项目实施进度表,明确责任人;根据项目实施进度表和教师统一安排,组长组织设计评审会(校内与企业召开若干次),并组织设计方案修改及后期跟踪。二是市场调研与分析。通过市场调研与分析,学生能对设计方向有准确的定位。首先要求学生根据设计合同拟定的设计要求,通过网络、商场开展现有理发剪的款式调研,分品牌、设计风格等类别进行造型元素的归纳分析,找出可借鉴点。其次通过网络收集各种除理发剪外的图片,以手机、MP3等电子产品为佳。最后邀请企业专家进行理发剪结构原理讲解,提出一些限制性的尺寸或结构。三是产品设计实施。此阶段可分解为草图、效果图、人机分析、机械制图、模型制作、版面设计等环节。由于《产品设计》课程都安排在《快速表现》、《计算机效果图》、《人机工程学》、《机械制图》、《模型制作》、《编排设计》等课程之后,产品设计实施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各单元基本知识,指导教师只需针对理发剪进行各环节间断性的指导,学生自主性完成设计方案。四是生产可行性分析。设计方案完成以后,经过指导教师初步评审后,被提交至企业,由企业专家、师生共同开展生产可行性分析。从制造工艺、装配、材料、运输、成本等方面进行论证,并对方案提出修改建议或停止开发的裁决意见。五是批量化制造跟踪实践。包括样品制作、配色实施、结构设计、模具制作、小批量试制、销售推广等环节,由企业专家指导,学生参与。此阶段根据项目开发实际进程在教学时间上做适当的弹性安排。

(三)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效果评价中,应当注意几个问题。首先评价主体多元化,指导教师、学生、企业专家都将参与到各组设计方案的评价中。其次评价内容多元化,项目管理实践、市场调研与分析、产品设计实施、生产可行性分析、批量化制造跟踪实践都将成为影响学生课程成绩的重要因素。

三、项目制工业设计教学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优势

有关文献指出创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可分解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实践证明,基于创业能力培养的项目制工业设计教学模式(见图1)可有效训练学生这三方面的能力。

(一)“真枪实战”式项目设计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

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创业方式多为创办个人设计工作室,这就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岗位专业能力,包括设计能力、新技术运用能力、本行业法律法规运用能力。一是促进设计能力提高。“真枪实战”式项目要求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创意草图、完成逼真的设计效果图、绘制无误的外观或结构制图以及完成样机模型,这些训练内容提高了学生的设计表达能力;学生通过头脑风暴法产生的“从无到有”的方案构思,需要其拓展思维,从各种角度设想方案,提高了设计思维能力。二是促进新技术运用能力。“真枪实战”式设计项目方案的提出,需要学生把握技术发展趋势,从新技术运用的层面进行设计方案创意。比如,软质LED触摸屏技术发展,可以提出可卷曲()手机的设计;纳米重塑性材料的发明,可以将其运用于手残障人士的餐具设计。三是促进本行业法律法规运用能力提高。开展实际设计项目中,学生能够接触专利法规、环保标准等法律知识,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本行业法律法规运用能力。比如,项目成果在申请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过程中,会接触相关知识产权内容;在木质家具设计过程中,会接触密度板、夹层板、各类实木的国家或国际环保标准以及油漆、粘合胶水的环保标准。

(二)项目管理理念在教学中的渗透有助于学生掌握创业方法

图1基于创业能力培养的项目制工业设计教学模式工业设计学生创业的主要形式是创办个人设计工作室,经营业务范围包括产品设计、模型制作等,开展企业委托项目的设计或者自主开发产品的专利转让。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从把握新产品市场商机、设计收入与支出的理财、信息处理与分析、项目协调等方面提高自身创业能力,即有助于学生掌握创业方法。项目制工业设计教学过程中,以3至5名学生及企业专家组成项目组,并设立一名学生项目组长,共同参与项目开发。在项目接洽阶段组长可以参加各类项目承接会议,全体学生可以参加企业新产品开发战略会议、学习设计合同拟稿与签订、查看设计收入与开支情况、学习发票开具途径等。

(三)通过与企业深度接洽有助于培养学生社会能力

有学者指出,社会能力是创业的核心能力,包括人际沟通能力、谈判能力、企业形象策划能力、协作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学生通过与企业接洽项目初步培养了社会能力,因为学生不但要和合作的同学、指导教师打交道,还要与企业专家沟通。这种沟通贯穿整个开发过程,利用面对面、电话、在线聊天等方式进行设计与技术方面的交流。每次完成阶段成果需要评审时,要学会将完成的设计方案进行“包装策划”,以良好的视觉效果手册展现给企业。同时也将面对评审苛刻的专业质问,如零件加工能否实现、成本如何等,很有可能方案被否决,这些也锻炼了学生的受挫能力。

产品设计案例【第三篇】

关键词:人性化设计;需求;人主体

在工业设计的发展史上,出现过很多创新的设计理念,比如工业设计发展成熟后期出现的人性化设计理念。之所以出现很多创新设计理念,就是因为在创新设计概念下指导的产品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用户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人类的需求是工业设计向前发展的原动力,一直推动工业设计向前发展,在工业产品设计的内容和方式上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和制约能力。为了满足人类的精神需要,平衡情感方面的问题,产品人性化设计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所以说在产品设计中注入人性化设计理念,绝不是设计师的空想,而是人类的需求所决定的,产品的人性化设计理念是未来工业设计的发展方向之一。从马斯洛需求层次角度进行分析,人们感情上的内在需求也正要求产品具有人性化,人们感情上的需求比生理上的需求更加细致,所以说产品具有人性化可以增强人们感情上需求的满足。从设计的本质来说,产品设计是为人服务的,在产品设计中任何设计理念的形成都会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以人性化为主应被看作是首要的设计观念。

一、人性化设计理念

在设计发展的过程中,在设计师进行产品设计的时候,设计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产品本身,更多的是为人的使用而设计,随着人们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人的因素,把人作为设计的主体,这也就是我们在设计中一直提倡的人性化设计。人性化设计是指设计师在产品设计中,充分考虑人的行为习惯、生理结构、心理状况、思维方式等等,基于对使用者生理和心理需求的满足,运用科学技术在产品原有的基本功能上,对产品进行改良优化处理,让使用者更加舒适地使用产品。在产品设计的初始阶段,设计师设计的重点一般是解决产品的功能问题,致力于产品使用者在使用产品的时候发挥产品本身的作用,以至于忽视了人的本质需求,更没有意识到设计是为人而设计,设计活动不应该脱离人而进行,人是设计的主体。人性化的概念并没有引起当时的设计师和厂家的重视,以至于走了很多的弯路。然而在产品可迅速大量复制生产的现代社会,整个社会因为消费水平的提高、市场的扩大和技术的变迁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消费者对基本物质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后,随之而来人们就会提出更高层次的社会需求。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设计师的设计思路也需要随时做出相应的变化,人性化这一观念在各个领域被重视起来,在设计中应用人性化理念将会是生活品质提升的一大关键。我们在设计中使用“人性化”这一设计理念,充分体现了产品设计中提升人的价值,尊重人的需求,改善人的生活的重要性。因此,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任何一件产品的出现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人性化设计理念就是以人为中心展开设计思考,即将人的因素放在首位来指导设计,在此基础上开展设计工作,通过人性化设计理念的运用,使人们在生活中使用产品更加方便使用,更加符合人们与产品的情感交流,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体验。以人为中心不是指单一的人,而是综合考虑社会中的群体,使群体中的人更加融合社会,只有这样人性化设计才能在社会的发展中长远的和人类生存环境相统一。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当今设计中受广大设计师的喜爱,人性化设计不仅重视用户的物质需求,更强调用户心理层面的满足。优秀的设计就是更加符合人的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这也是设计师在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出发点。

二、生活中人性化设计案例

由于社会经济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性化设计理念在产品设计中起指导作用,设计的目的是更加方便用户使用,而不仅仅是产品本身。设计师也应该转变设计观念,从产品的功能性中寻求突破,使设计的产品和人的生存环境更加融合,使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更加愉悦,真正达到用户和产品的统一。下面我们来看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人性化设计的实例:(如图1)所示,对比这两款耳机,这款互相吸引的耳机的优势显而易见。这款耳机在造型设计上非常有特点,在功能上又巧妙的解决了生活中耳机线缠绕的问题,是一款非常实用的设计。收纳的时候可以缠绕在手机上,把耳机暂时吸附在手机的背面,或将两个耳机吸附在一起挂在脖子上,使用过程很方便。这正是人性化设计理念在设计中发挥了作用,使产品在人们实用的过程中,非常方便实用。(如图2)所示,这款名为S-UPPORT的拐杖在造型上抛弃了传统拐杖的直线型,而采用S形的曲线设计;中间采用间断式镂空设计,不仅美观,而且还起到独特的减震作用,在使用时可以对双臂与地的相互力进行缓冲。底部还采用了高摩擦系数的橡胶材质,有充分防滑的作用。这款拐杖在造型上非常吸引人的眼球,在功能上又能优化传统拐杖的不足,无疑是运用人性化设计理念的成果。(如图3)所示,由JowanBaransi设计的砧板刀架,顾名思义,这款刀架是把厨房中最常见的砧板和刀架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一款产品。这款刀架主体材料是木制板材,经过变形,一体化制作,前半部分是平整的砧板,后半部分凸起来做了一些小的切割缝隙,巧妙的结合了刀架的造型,方便用户把道具放在里面。这款产品的设计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用户在使用的时候,很方便地取刀之后就能在前面的砧板上切水果等。这款设计也是人性化设计理念运用的代表性作品,充分考虑用户使用情况,设计出的一件人性化产品。生活中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小问题,这也是设计师在设计中采用人性化设计理念的切入点。对于人的物质和精神的满足,对于各种特征的人群,人性化设计理念在设计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比如说理查德•萨伯在1983年设计的9091水壶,水壶的把手采用易于把握的锯齿状的耐热材料,上方还有一个金属钩用于打开壶嘴,充分体现了人性化设计理念。在男性使用产品和女性使用产品的造型设计中,区别也是很大的,男性的粗犷大方,女性的纤巧优美,都是设计师在设计中所考虑的问题。正常人和残疾人在心理上是有很大区别的,同一个产品两类人使用,功能一样,但是使用方式却大不一样,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人性化设计理念以及设计的通用性。

三、人性化设计的发展趋势

人性化设计理念作为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设计理念,联系着设计师与用户、用户与环境,是现代设计的需求和召唤。设计师通过对产品设计中设计形式与功能的统一,融入人性化设计理念,赋予产品情感与生命,更加注重实用性、注重环保,把人们的情感融入到产品设计中,从而体现人性化设计理念。在产品设计中,比如消费类电子产品设计、家具产品设计、老年人产品设计等,都需要融入更多的人性化设计理念。在设计的初步阶段,就应该充分考虑用户的情感,把用户体验作为首要考虑,注重用户在使用产品时与产品的情感交流;在设计的实施阶段,应该注重功能与造型的关系,考虑用户的使用方式,设计出符合用户使用的造型;在设计材料与工艺中,采用环保材料是很重要的一个趋势,这样能更加符合人们的选择。总之,在设计的初期阶段到设计的完成阶段,充分考虑到产品设计的方方面面,充分考虑人们的心理精神需求,这样才能保证设计出的产品受到用户的青睐。设计不同于艺术,设计出的产品必须在商业成功以及用户使用中体现设计的价值。同时设计必须注重人的情感及心理因素,设计师在设计产品的过程中,不仅设计了产品的造型与功能,同时也赋予产品以情感的表达,而且也规划了人与产品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同时也照顾到了用户的情感、审美和心理的基本方面,也即设计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设计是协调人与自然社会,结合科学与艺术的一种催化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新产品被开发出来,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心理影响也越来越大。我们周围的高新技术成果越多,就越需要人的情感和技术的协调与相互平衡。产品设计中人性化设计理念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也体现了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产品的人性化设计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产品的功能需求,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心理精神需求,设计在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中快速发展,产品的人性化设计理念也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运用人性化设计理念设计出的产品才能更好地为人们服务,同时也影响着设计理念的发展,所以说,人性化设计理念在设计中的意义将显得越来越重要。

人性化设计理念是一种结合了科学技术、艺术、人性的设计理念。在设计中,科学技术是坚实的技术支持,艺术和人性化理念是情感、美感、情趣和活力的来源,科技、艺术、人性的结合给予了人的心理需求和精神追求。我们要正确地看待人性化设计的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设计的进步,设计理念的先进与否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符合大众需求的人性化设计将是未来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人性化设计理念在未来产品设计的发展中将会继续产生重大影响,因而人性化设计理念也是设计发展史中的里程碑。

参考文献

[1]沙强,周美霞。使用情境视角下的儿童推车人性化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7,38(18):104-108.

[2]徐力。将人性化设计理念导入产品设计[J].艺术教育,2017(16):130-131.

[3]马广韬,周铎。浅析婴儿车的人性化设计[J].设计,2015(04):26-27.

[4]程安萍,乔丽华,范旭东。浅析人性化设计理念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设计,2015(13):56-57.

[5]张宏波。我国老年益智健身玩具人性化设计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

[6]徐璐,王燕。论人性化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5(24):61+63.

[7]屈芳娟。展示空间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J].设计,2015(15):124-125.

产品设计案例【第四篇】

美术类院校社会实践课程(也称下乡或者采风)是传统的课程之一,是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观察人、自然、社会并通过专业手段采集创作素材、题材,为将来的创作打基础的课程。在设计学科中,由于专业方向不同,社会实践课程的课程计划、教学过程组织与评价都会围绕专业目标方向展开。不同专业的社会实践课程内容与目标各有差异,其中蕴含的细节直接影响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如果缺乏细节,那么教学本身必然是空洞而缺乏内涵的。

一、社会实践课程的层级结构与目标

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在社会实践课程教学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艺术类工业设计专业社会实践课程从整体结构上看分为两种类型,即考察实践和设计实践。其能力培养与提高的过程可以分三个阶段的教学来实现:第一阶段是以写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基础能力培养,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写生造型训练(该能力培养在进入专业学习之前就已展开,对于艺术类学生来说是基础的能力,在文章中不作详细分析)。第一阶段考察解决的是写生能力与表现能力的提高问题(基础教学部分的主要内容),此阶段的教学在表现上可以保留绘画表现的手法,重点关注对象和画面的表现性效果,如线条、形体、色彩、构图、画面的表现力等,是对造型能力的培养。第二阶段是在上一层次基础上对能力的提高,实现形式依然是考察,通过考察报告撰写的辅导教学实现,侧重培养陈述现象与事实的能力。如,通过对考察对象所包含的信息的梳理、整合与表达,提高考察能力、叙事能力与说明能力;关注的角度侧重人、事、物、场的相互关系和事物的内在属性。在考察技能上侧重于专业手段训练,通过现场教学实现。如测绘能力、专业性的草图记录能力(速写能力)、拍摄记录能力、观察能力、采访访谈速记能力等。如,在一次对浙江临安青柯鸟笼艺人的考察中,其工作室中有一把钢制无刻度三角板,既不是45°角尺,也不是60°的三角尺。在没有学生对此工具的用途提出疑问时,笔者作为带队教师向学生提问,提示学生遗漏了此工具的信息。手工艺人向学生解答了该三角板的用途,这把非标准化的钢制三角板在鸟笼制造过程中用于统一鸟笼竹丝斜度的模板。此时,学生对鸟笼制造工艺有了更加深入、细致的了解,同时也认识到要收集完整的信息不能仅依赖拍照和摄像的方法。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是从表现技能、技法的训练与表达转化为对叙事、说明能力的提高。考察教学的组织主要通过两类板块实现:第一,对传统民间工艺的考察,围绕对传统造物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展开。学生在学习了考察程序与表达陈述技能的同时,对设计、制造、生活、文化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第二,以当代工业产品设计与制造为考察内容,可围绕企业或产业群展开,企业则包括制造商和设计公司。通过以上两个板块实现从传统器物制造到当代设计制造的整体认识。第三阶段是建立在产学合作基础上的设计实践能力的提高,是理论、方法、实验等综合应用能力和对未来职业适应能力的提高,侧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对解决企业市场问题、设计生产实际问题以及其他问题有所认识。

二、考察类社会实践教学组织、内容结构与目标能力培养

考察,《辞海》释义为调查勘察、思考观察。《汉书•平帝纪》云:“二千石选有德义者以为宗师,考察不从令、有冤失职者。”“察”又有细看详审之意。《现代汉语词典》对考察的释义为实地观察调查。实地性作为考察活动的基本属性,是考察报告内容的重点与核心,其内容包括影像、图、文字和数据等。对考察活动的安排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方式又可分为驻点式与散点游历式。驻点式则是现场研究型考察,此类考察中时间相对充裕、考察条件相对完善,可采用多种方式对对象进行深入观察与研究,保证资料来源的正确性、确凿性与真实性。考察选点场所允许测绘考察对象,相关专家也有时间接受采访和回答相关专业性问题,这有益于深入考察对象,为考察报告的写作与绘制准备充分的资料。

1.以民间手工艺为对象的考察社会实践

由于受到时间、经费、考察选点、整体教学安排以及教员组织教学的个人喜好的影响,教学组织如果没有约束,社会实践计划则容易偏离教学目标。要在共性的基础上体现个性。在散点游历式考察中,如果安排不当,容易出现考察过程走马观花和考查内容设置偏离培养目标的情况,前者在规定时间内考察点过于密集,后者则演化为仓促的游历,容易造成考察手段单一且不深入的情况。民间手工艺考察选点对考察教学的影响较大。考察内容涉及考察点的设定,关系到后续教学,考察资源既是考察内容也是教学内容。考察教学是以校外资源为核心的教学。考察计划直接影响考察教学切入的角度与内容,选点基本分为两种类型:第一,博物馆考察。被考察对象已具备系统信息,此类选点考察侧重对现有信息的学习与掌握,也可作一些必要的信息补充。博物馆通常有两种类型:其一,由政府主办的公立博物馆,该类博物馆信息权威、史料相对完整,因此考察报告指导、写作绘制相对容易。其二,由民间机构或个人主办的博物馆,该类民办性质的博物馆往往是以某一类器物或某种地方民俗为专题的博物馆。这类考察侧重对于已整合呈现的信息展开学习或对某一类别和个别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民办博物馆为场点展开考察具有针对性强的特点,此类展馆通常集中收藏某类工艺品,呈现数量大、种类齐的特征,是学习和认识民俗、民间手工艺知识的绝好空间。以此类博物馆为对象进行考察,考察者在现场对专项器物或民俗的感性认识深刻,亦有条件对某类器物展开深度剖析,提高对单件器物乃至器物群的整体认识;切身感受传统工艺、传统文化的厚重,提高审美能力。民营博物馆办馆条件参差不齐,一些展馆陈列条件相对较差,器物说明信息不全,但优势在于有机会与收藏家交流。第二,民间传统手工艺作坊考察。这类考察对象大都分布于乡野、集市。如前例所述,青柯鸟笼制作工艺考察就属于该种类型。该类预设与选点的优势有:其一,更为直观,现场感强,可激发考察者学习研究的欲望,考察场所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建立感性认识的机会;其二,有条件全流程地考察器物生产的过程,可使考察活动更为深入;其三,亦有机会结合地域环境、生活环境、使用环境将考察对象作为生动鲜活的“用具”去认识,更为全面地建立感性认识,为理性梳理创造良好的条件。考察现场展现了器物的生产乃至使用的现实状态。该类场地是以生活、环境为本源进行工艺考察的绝佳场所。不足之处在于:其一,该类考察的地点往往选取乡镇集市或偏远乡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该类考察过程中的踩点可能出现分散的状态,对考察课程教师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二,考察者需要以更敏锐的目光和对现场的直觉锁定考察线索,对于现场把握参差不齐的现象会更为明显,因而需要指导者有更好的引导能力。其三,现场没有直接呈现理论线索,如具体的分类资料和解说等,仅呈现零星的碎片化的信息。考察报告的写作和绘制需要大量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补充,所用信息的比例较难控制,容易出现现场信息走弱的现象。考察的内容根据年级不同亦确定了不同的对象,对考察采用的方法与表述方式也有不同要求。信息采集与过滤在大数据时代更有其意义,有益于提高学生在纷杂的信息中概括、分类、组织信息的能力与表述信息的能力。

2.以工业园区、企业为对象的考察社会实践

以企业、工业园区、集群产业为考察对象的社会实践为学生提供了了解生产工艺、设计实践的场所。基本包含以下几类:针对制造企业的考察;针对设计公司的考察;针对工业园区或产业集群的考察。针对企业、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的考察,预设对象在教学难度与能力培养上亦存在差异。对隶属制造业的生产企业和服务业的设计公司的考察相对具体。考察又可分为两类:其一,以专门的生产线和材料加工为主的工艺制造厂家,如压铸厂,其为上游企业提供压铸零件的配套生产服务,不直接面对消费者终端市场。学生参观此类企业能够了解工艺的整体流程和相关制造工艺,从而在原有基础上产生感性认识,巩固原有知识。其二,对品牌产品企业的考察,如天堂雨伞厂。该类企业面对终端用户,考察相对具体,针对产品的生产制造体系,往往以流水线为主要目标,以企业正在进行生产的产品为核心内容展开;此外,针对企业的考察还可以关注企业文化、品牌营造等相关内容。以产业集群为考察对象的社会实践,考察可以踏足产业集群展开,也可以通过相关介质,如行业性大型展会展开。以展会入手考察,可较为便捷、宏观地看到并把握行业发展现状、技术与风格发展流行趋势。如,上海国际家具展包含了原材料加工设备板块和家具展板块,考察者不但可以看到产业集群中的代表企业,而且可以感受到产业上下游相互协作、依赖的关系,以及产品制造背后所暗藏的庞大体系。直接对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的考察虽然现场性、直观性强,但存在设置管理难度,如,上下游企业类型不一、分散等对于考察计划的可操作性会产生影响。考察目的侧重的角度可以小见大地从微观入手,从以产品为中心的相关内容展开,在能力培养上,针对企业考察报告的表述主要侧重对产品制造流程、企业产品系统及具体产品的分析与表述。如果脱离产品展开宏观性强的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考察,其难度在于数据来源渠道的可靠性和统计上的科学性。这些产业宏观数据往往掌握在行业协会或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手里。如果数据仅来源于互联网且缺乏依据和具体分析,那么实地考察的作用就被虚化,图表与各类绚丽的表达形式便沦为没有考察实质内容的躯壳。考察教学的目的性也会显得模糊,以学习设计和发现产品设计问题为主导的教学转向以发现产能问题与产业问题为主导的经济类考察。

三、以产学合作项目展开的毕业社会实践的内结构的复杂性与人才培养

以产学合作的项目制方式实现的社会实践,有利于缩小大学毕业生所持技能与企业岗位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减小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偏差。偏差集中体现在人才培养的效果与社会需求间的偏离上,也就是毕业生就业能力与社会现实要求的差异、专业技能与岗位技能的差异、职业意识与岗位要求的差异。构建实践教学模式,教师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还要鼓励和组织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验证理论,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可见,社会实践课程在人才能力培养与发展中的内涵是丰富的。产学结合的社会实践是本科阶段实践课程的高级阶段,该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在学习知识、巩固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实践能力,产、学结合是展开实践课程的主要方式,展开形式有以下两种:第一,以“走出去”的方式展开。课程直接在企业内部以实习的形式展开,由企业出资主导实践目标与方向,该种方式组织管理存在诸多难点。如,合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利益纠葛或评价标准不统一导致相互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企业的市场化、商业化评价标准与校方的办学方针和前瞻性的学术化标准存在矛盾。因而商业化与学术化的结合对课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正是难度所在。其优势在于可以存在一个相对完整的,从设计方案到现实样品或市场化产品的设计实践过程,产生最接近市场化商品的成果。企业可以提供专业的实验、实践平台,有利于学生了解企业的设计、制造与管理,提高学生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第二,以“请进来”的方式展开。由学校承担展开过程的经费,聘请企业资深设计师将项目引入课堂,在商业性和市场化基础上兼顾学术性与研究性,或是以研究为主,兼顾商业性。其优点在于容易按照学校人才培养方向展开,缺点在于缺乏对企业运作、产品设计开发与市场运作的深入了解,在实践上无法与常规设计课程拉开差距,容易出现同类化、同质化倾向。院校与产业界的社会实践课程跨界教学包含复杂性、挑战性、机遇性。其中的复杂性根植于学术传统、教学传统与整体培养目标,课程的结构设计只能围绕评价规则展开并受到深层体系的影响,两者互为资源,回避矛盾无疑是不利于课程与教学发展的消极表现,管理层面的结构性调整是校企联合展开实践课程的关键。结语文章通过论述产品设计专业社会实践课程教学的整体结构与分层结构中的相关细节和状况,探讨社会实践课程的规划、开发、编制、实施和评价课程的各种实践活动,课程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层次、现象、问题以及在教学与人才培养上的价值追求倾向。文章谈到许多教学过程和课程规划中的细节,因为教学活动的过程是由细节组成的,如果缺乏细节性的把握,最终会使教学活动偏离目标。课程结构的系统性与内容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情况,只有厘清课程教学的结构性问题,才能合理定位社会实践课程在产品设计教学体系中的位置与角色,实现良好的课程生态系统,保证课程教学发展的合理性、科学性。

作者:张煜 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第2篇: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

在河北美术学院开展的产品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切实把真实的项目作为研究对象,参考学院的相关设计理论课程,分析产品设计课程中引入实际项目的重要意义,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系统的完善、教学过程的优化与教学资源的丰富。河北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产品设计专业教研组认为,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要积极倡导教学秩序的稳定、教学设施的完善、教学方法的提高等,从而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文章相关论述符合当前阶段的教育状况,能让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检验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使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

一、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背景分析

虽然当前许多高校开设了产品设计课程,但是一些高校所采用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比较陈旧,不注重循序渐进,墨守成规,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教学方法的完善,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无法应用于实际,设计的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当前,在产品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部分大学重复灌输给学生一些旧的理论知识,数十年间教学内容毫无改变,缺乏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教学方法等存在一些问题,忽视了项目化教学在产品设计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等,这些问题导致我国当前产品设计课程教学质量不够理想。

二、产品设计课程项目的实施方案和计划

1.产品设计课程项目的实施方案

项目化教学需要引入真实的案例,从而让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项目实施的流程,增加实际操作经验,有针对性地探索与实践产品设计,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动性、理想信念和综合能力。通过教学改革探索,在教学原则上进一步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坚持教学整体推进的教学目标,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完善符合本专业发展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要想在产品设计课程教学中实现项目化教学体系的介入,就必须在教学和管理两个方面下功夫。

2.产品设计课程项目的实施计划

在产品设计课程教学中引入具有实践性的项目,应针对产品设计的具体操作性因地制宜地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了解和掌握产品设计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产品设计能力。河北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的产品设计课程教学中引入具有实践性、可操作性的项目由来已久,但从目前取得的教学效果来看,还存在一些关键性问题需要解决,如,教学内容的合理调整、课程设计的统筹安排、实践项目的选择、项目档案建立的系统性与实践性项目的延续性等问题。只有解决以上问题,才能真正实现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目标。

三、以实践案例对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进行分析

1.课程项目设计流程

本次产品设计课程引入的实践案例是日常家用电磁炉这一产品设计。实施这个案例进行产品设计的前提是与相关设计公司达成战略共识,通过合作的设计公司介入产品项目进行设计研究。以企业的项目作为导向,将其引入具体的课程教学,将项目名称定为家用电磁炉,将项目定位为市场所需的中端主销产品电磁炉(400~600元价位段)。产品要包括创新性、简洁性、设计感、科技感等特征,课程教学对象为河北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产品设计专业学生,课程教学要求是与合作设计公司一同进行项目的产品设计。设计公司要全面监督与评判学生在该项目的各个设计阶段和环节的表现,切实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完成课程项目设计,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真正了解和掌握产品设计的流程和方法。

2.课程项目设计方式和目的

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该项目的整个设计环节和整体性认识市场需求,在本次课程项目设计的两个阶段集中安排两次集体答辩环节。第一次集体答辩环节是在学生对该项目产品设计的市场调研结束后,确定该项目产品设计的定位和设计方向,该环节由教师和设计师进行可行性评估和分析;第二次集体答辩环节是在该项目产品设计最终完成后,每一个小组要完成产品设计报告,并现场进行集体答辩,该环节由教师和设计师对该项目产品设计的整体效果与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分析。本次课程项目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与设计公司合作,要求学生对实际项目进行产品设计,使学生在实际的案例实践中体验和掌握项目设计流程、设计方法、设计趋势等,进一步促进学生熟悉项目的前期探索、需求定位、用户体验调研分析等基本的工作流程,并对项目的整体设计进行客观的分析,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自主能力,提高学生对项目产品设计的操作能力,强化学生对实践目的的认识。

3.课程项目设计实施过程

其一,对课程项目进行市场调研和用户体验分析。在产品设计前期,学生要做的就是市场调研和用户体验分析工作。市场调研要按照项目的需求和最终目的形成小组,负责项目的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拟定具体的调研方向,并提出具体要求,辅助学生设计好调研所需要的问卷。问卷通常针对销售市场、消费用户、使用环境等进行调研。也可以选取专业调研市场网站进行网上调研,根据任务计划和成员分配严格执行,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调研。调研前期要邀请专业的设计人员与学生进行沟通,对项目的相关要求进行明确的解释,说明设计任务,并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完善设计流程,切实让学生针对各种各样的消费对象与市场环境进行科学调研,真正掌握消费者对产品需求的第一手资料。在进行充分市场调研的同时也要进行用户体验分析工作,教师和设计人员在这个环节要辅助学生进行用户体验分析,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种类的电磁炉使用中进行自我体验,进而在实际的操作和使用过程中萌发出更多的使用体验感受,掌握设计理念和体验信息,这种自身的体验能够为下一步的产品设计提供科学、合理的设计思路和解决措施。其二,对调查数据和用户体验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在进行产品设计前,各项调研数据的总结和分析是至关重要的,要根据数据分析确定产品的设计风格和市场定位。学生进行数据汇总与分析需要教师和设计人员的科学指导,教师和设计人员要从设计理念、设计定位、用户调研、产品使用环境等各个方面辅助学生,确保学生能够对客观的调研与体验数据进行合理分析,找准产品的市场定位和设计方向。数据总结是形成调研报告的前提,学生在完成调研报告的过程中,要从社会消费人群和产品种类、功能、材质、结构和工艺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定位,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产品的简要介绍、产品工作原理、产品市场分析、产品规格、产品操作规范等方面,确保报告的全面性和合理性。其三,拟定产品设计草图。形成调研报告书后,要对该项目的产品设计进行合理定位,拟定具体的产品设计方向。学生要在教师和设计人员的指导下根据形成的调研报告书进一步拟定设计方案和设计草图。这个阶段学生要根据消费者提出的产品需要,发散思维,对该项目产品设计的结构创新、使用舒适度、市场潮流、日常维护等内容进行分析,并根据调研数据中对产品各方面提出的宝贵意见进行总结,进行最后的修改和完善,确保产品设计符合大众化要求与市场定位。学生通过设计方案和设计草图形成最初的设计定位与方向,进而理解产品设计思路,汲取好的数据和报告资料,摈弃不够成熟的设计理念,最终形成成熟的设计构思,从而进行下一步的产品设计。其四,建立产品设计效果图。拟定设计方案和设计草图是进行产品设计的前提,只有完成这两项工作,才能对设计目标进行下一步的操作,而实施产品设计之前还需要用相关辅助设备以数据化的方式对设计效果进行呈现,这就是建立产品设计效果图。效果图具有仿真化和三维化的特点,它的建立与制作能够更为直观地体现产品设计的整体构思,可以进一步检验设计方案和设计草图的合理性,进而及时进行修改和完善。但效果图的建立是比较烦琐的工作,其要体现产品设计的全部内容,不能缺少或摒弃某一部分。建立效果图时,要根据设计方案和设计草图严格按照规划进行绘制,运用数据、文字进行直观表达,赋予产品合适的材料和色彩,体现产品的尺寸和结构等,充分体现数据的准确性,以便取得合理的三维布局效果,使效果图符合设计的整体创意,只有完成这几项内容,才能完美地建立产品设计的效果图。其五,对产品设计的细节进行论证。在将所设计的产品正式投入生产之前,需要对产品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最后的论证,确保不出现任何差错和失误。此环节要通过现场集体答辩的形式进行,对产品设计的效果图进行展示,分组进行讨论,每组要根据效果图提出修改意见,最终形成陈述报告,分别进行发言。教师与设计人员要站在全局的角度看待问题,对各组的发言报告进行评估和研判,分别作出点评,并现场答疑,对学生提出的修改意见逐项进行论证,对合理的意见要积极采纳,根据需要及时对产品设计整个环节或各个部分进行修改、调整,确保产品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

四、结语

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是一项大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和设计公司的大力配合与相互支持。虽然在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但只要学生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加强产品设计的社会实践,就能在实际项目实践中积累知识,提高对产品设计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推进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化的教学改革。

作者:贾卫 单位:河北美术学院

第3篇:产品设计“以赛促教”教学模式分析

分析长期的实践工作以及教师的教学经验发现:在产品设计专业中应用“以赛促教”教学模式,可以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教学理念,还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自身学习效率。而产品设计专业是一门边缘性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泛。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意识也逐渐提升,因此,社会对产品设计类人才需求量逐渐加大,学校应该培养出一批专业能力强、实践操作水平高的应用型人才。在产品设计专业中,教师可以采用“以赛促教”教学模式,在教授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以赛促教”教学模式在产品设计专业中应用的意义

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策略

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科竞赛,可以将设计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比赛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课题内容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主动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参与比赛的整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可以互换,有助于学生与教师间的换位思考,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另外,比赛是以参赛为形式,把完成任务作为学生的共同目的,这样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将日常学习到的设计理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总的来说,“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策略。

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产品设计专业通常采用课程制教学模式,因此上课时间和上课内容都受到限制。尽管教师已经将专业课时集中在一起,但是课外学习效果不高,从整体上看产品设计专业教学效果并不高。同时,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都是采用灌输式教学,以便总结知识点,但是这种方式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而“以赛促教”模式的应用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和深入学习,从这一点来看,比赛活动实际上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另外,参与比赛的学生会受到严格的内容要求和时间限制,这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1]

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

在产品设计专业中应用“以赛促教”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应用自身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引导能力等教学业务能力。教师必须在组织参赛的过程中,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很好地教,学生可以很好地学,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且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业务能力,可以树立良好的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以示范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以赛促进”教学模式在产品设计专业中的实际应用

选择竞赛内容,调整教学计划

将“以赛促教”教学模式应用于产品设计专业中时,首先教师应该对竞赛有细致的了解,然后对国内与国外的产品设计专业相关的竞赛进行透彻的研究与分析,并挑选出适合自己学院现状的赛事,进而组织学生参与竞赛。所谓与自己学院现状相适应,第一就是参赛时间与课程实践相契合。只有保证参赛时间与教学实践的一致性,才能最大限度使课程与参赛内容保持一致,为竞赛奠定基础。如果赛事有固定的举办周期,教师应该在保证自身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将课程时间安排与赛事时间相协调。只有各方面都保持协调,才能不打乱教学计划,将参加比赛落到实处。第二是教师应该选择竞赛内容与本校产品设计专业特色相适应的比赛。这是因为产品设计专业设计范围广,综合性较强,不同设计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并不相同。例如,如果学校是以鞋类产品设计为特色,则选择竞赛时应该选择国内外以鞋类设计为主的设计赛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保证学生的市场竞争力。第三,教师应该对竞赛水平进行细致的选择,根据自己学校的专业发展水平和教师教学水平,选择适合自己学校师生水平的赛事。具体来说,如果学院开办专业水平不高,参加了国际权威比赛,则会影响参赛学生的积极性,如果学生在比赛中失利,自信心受到打击,反而得不偿失。

合理安排流程,保证竞赛顺利

在选择好竞赛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然后严格根据教学计划实施教学。首先,教师应该立足于国内外各类艺术竞赛的选题和举办时间,预先设定模拟竞赛机制,将竞赛内容与课堂内容相结合,合理安排教学流程,以便保证竞赛能够顺利开展。[2]其次,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学情,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水平将学生分组,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另一方面,以团队协作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最后,由于产品设计类的相关竞赛涉及面广、持续时间长,所以学校应该重视“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的应用,将竞赛内容以及竞赛相关环节归入学校工作职责范围内,进行统一管理,以便从专业、生活和管理层面保证竞赛能够顺利进行。

全面评估竞赛,转化教学成果

制定系统的、全面的考核评价制度在“以赛促教”教学模式中十分重要,教师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机制,邀请校内专业教师、企业设计师对学生参赛的全过程进行多角度的评价。学生根据评价不断提高自身设计水平,教师通过评级反馈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院教学质量。例如,国内有许多设计类的竞赛都由行业协会举办或者企业冠名赞助,这些设计竞赛都是希望学生从竞赛中获取成果,并将成果转化为价值。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的全面评价有助于提高成果的价值度。从这一层面上看,教学成果转化为价值,一方面可以帮助学院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学院的发展和进步;另一方面,全面的评价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学生在竞赛中就算没有获得胜利,但是全面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潜在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除此以外,教学成果转化后,学生设计的成果转化为了社会价值,无论是学院、企业还是学生个人都得到了发展,形成了良性的循环。

3结语

在产品设计专业教学中应用“以赛促教”符合当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还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因此,教师应合理选择竞赛内容,调整好教学计划,尽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安排竞赛流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竞赛活动能够顺利进行,让学生在竞赛活动中巩固自身的专业能力,锻炼实践操作能力;对学生的竞赛全过程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价,转化教学成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林晓芳 单位:闽南理工学院

第4篇:现代教育技术对陶瓷产品设计教学的作用

伴随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对人们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影响在陶瓷产品设计领域的表现为人们对陶瓷产品设计要求的提升,以及陶瓷产品设计发展白热化时代的到来。在陶瓷产品设计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传统的纸和笔绘图不再适应时展的需要。为此,如何实现陶瓷产品设计现代化发展成分设计领域研究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在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理论的不断推广下,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多门教学领域得到了应用,包括在陶瓷作品设计领域的应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在陶瓷领域的应用能够为陶瓷产品设计创造新的视觉领域和发展空间,降低陶瓷设计者的工作负担,提升陶瓷设计的艺术化视觉效果。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陶瓷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

从20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逐渐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陶瓷产品设计教育领域。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陶瓷设计领域得到了大量的应用,比如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三维技术在陶瓷产品设计领域的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主要是指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制作陶瓷实物设计,从而在外形、结构、色彩等方面展示出新的陶瓷作品。陶瓷设计作为现代产品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包括色彩和造型设计,在计算机软件的辅助下能够对陶瓷外形和色彩设计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研究,促进了陶瓷产品的更好设计。

二、现代教育技术对陶瓷产品设计教学的作用

(一)实现对传统陶瓷产品设计教学方式的优化

教学活动的过程在本质上是对信息的处理,即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学生在接收到信息之后对信息进行反馈。陶瓷产品设计教学核心是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重视陶瓷形态教学的创造性发展。可见,陶瓷学科的教学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陶瓷专业教学是一个更为注重实践的课程。但是传统陶瓷教学采用的是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教师对陶瓷教学信息的传递主要是通过图形展示、操作示范等方式。计算机技术在陶瓷产品设计教学的引入,第一,能够打破传统陶瓷教学的局限,提升陶瓷教学信息的传递速度,实现灵活性的陶瓷教学。第二,计算机软件支持下的专用软件为陶瓷产品设计中的修改设计提供了便捷的修改方式,展现了更为精确化的陶瓷产品制作效果。第三,能够将陶瓷产品图纸设计、陶瓷制作、陶瓷生产加工、陶瓷产品销售管理和经济效益获得等信息连接成一体,促进陶瓷产品生产设计的高效化发展。第四,实现对学生陶瓷制图、表达过程的针对性指导。陶瓷产品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对学生陶瓷制图、表达过程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这种技能指导在传统的陶瓷产品设计教学中采用的是手把手方式。伴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的发展,教师能够对陶瓷产品教学方案进行全面的分解。在陶瓷产品设计实体教学中,在计算机三维建模和技术的渲染下能够提升视觉的流动化体现,在充分展示物体各个侧面和细节的同时,在空间视点的作用下对陶瓷产品形体进行整体修改。计算机辅助软件的使用能够引导学生从虚拟角度观察现实中不方便观察的陶瓷物体整体或者局部,进而在观察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创造夸张的陶瓷变形效果。第五,实现对陶瓷产品设计物体原型运动状态的把握。通过虚拟技术加强对物体空间变化的真实感受,从而实现陶瓷产品的生动化设计。第六,实现由单向式指导方式向互动式教学指导方式的转变。计算机辅助软件的应用能够改变传统教师单一化的陶瓷教学方式,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实现师生之间的共同进步。表现为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对陶瓷产品设计课题的讨论,教师能够聘请陶瓷产品设计大师到虚拟演播空间和学生进行座谈交流,拓展学生的陶瓷设计思路。

(二)完善陶瓷产品设计学习方式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现代教育教学的基本思想是以人为本,强调了教的手段地位以及学的最终目的,加强了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重视。计算机辅助技术在陶瓷产品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各种资源利用的更新,促进了学生交流和认知的深化发展,完善了陶瓷产品设计学习方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在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下,陶瓷产品设计所需要的知识内容不断得到更新,陶瓷设计知识呈现了学科交叉式发展,计算机辅助技术在陶瓷产品设计领域的应用能够为陶瓷产品设计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持,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实现学生对多种专业知识内容的整合,拓展学生的陶瓷产品设计视野,丰富和完善学生的陶瓷产品设计知识结构。第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能够为陶瓷产品设计最新发展动向进行把握,从而减少因为信息落后带来的陶瓷产品设计滞后和重复。同时,信息辅助手段能够为学生的陶瓷产品设计提供更为生动、形象的交互式人机关系,在和计算机互动学习的同时提升自己的陶瓷产品设计学习兴趣。第三,在计算机辅助技术的支持下能够促进学生和学校之间合作学习方式的发展,表现为学生在计算机虚拟环境在加入陶瓷产品创作团队,在发挥自己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基础上组建一种虚拟化的设计小组,实现多样化陶瓷产品的生产。学生学习中的认知活动基本分为测试性和思考性两种,由于陶瓷产品艺术设计以视觉形态的创造为主,需要学生在陶瓷产品设计中具有反应性的认识,同时图片性资料对学生的影响要远远大于设计理论对学生陶瓷设计的影响,这也正是测试性认识方式的一种体现。现阶段,很多陶瓷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中青睐于这种认知方式,导致对陶瓷产品设计存在大量的抄袭和拼凑行为,陶瓷产品设计不具有创新意义。计算机辅助软件在陶瓷产品设计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种问题,加强对学生思考性认知学习方式的培养。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陶瓷产品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培养方向和课程设置之前不协调

在陶瓷产品设计教学中,由于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陶瓷产品设计中的计算机课程计划学时较多。一些教育人员认为通过对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培养就能代替学生在陶瓷造型学习能力不足的情况。这种认识是狭隘、错误的,因为单一化的计算机技巧教学不能代替陶瓷设计的造型能力。教师的这种想法是本末倒置思想的一种体现。

(二)计算机教学在陶瓷产品设计中比例过大导致学生忽视了陶瓷设计学习的本质

固然计算机教学能够在陶瓷产品设计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但是,很多学生盲目地追求计算机技术带来的表面技能,忽视了陶瓷设计专业学习的本质,妄想用计算机技能学习成果代替陶瓷设计方案的自我构思。这种想法不仅不能促进学生陶瓷设计学习,而且能够导致学生不愿思考坏习惯的产生。

四、总结

综上所述,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在陶瓷产品设计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陶瓷产品设计、生产和销售各个环节的发展,充分发挥出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陶瓷产品文化价值。但在这些积极作用的基础上,我们也应该看到如果没有科学地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陶瓷教学中,就会导致学生对技术的盲目依赖,认为依靠技术就能完成陶瓷设计作业。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为此,需要有关人员辩证地分析现代教育技术在陶瓷产品教学中的影响,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将现代教育技术和陶瓷产品教学充分结合,从而在真正意义上促进陶瓷教学的良好发展。

作者:周诚 单位:湘南学院

第5篇:本科院校产品设计专业人机工程学教学研究

所谓人机工程学,是指涵盖解剖学、人体测量学、劳动与管理科学、心理与生理学,以及工程设计学和美学等众多内容的综合类学科。其作为一门边缘科学,方向新颖且包含庞杂的信息量和知识储备。它需要学生在学习中文理兼顾,并以人为主体,通过发现和创造,将人们所使用的众多产品均与人性化结合,通过和谐的方式将人与物品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来,不断地促使人们潜能的激发和达到人体机能的平衡,起到增进健康、提升效率的作用。做个简单的假设,若通过人机工程学,设计的产品既包含人性化内容,又符合产品的物理或化学性质,并使两者能够和谐并存,说明此类产品即是具有人机工程学要素的良好产品,反之,则会给人们带来不便,甚至会影响到人们的安全。因此,对于“本科院校产品设计专业的人机工程学教学”研究,就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1本科院校产品设计专业人机工程学课程现状

首先,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对于人机工程学学科而言,其涉及的知识面广泛而庞杂,需要应用到大量的数学与工程公式、力学与生物学原理和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此外,在学习人机工程学的过程中,还需要查阅大量的数据资料以及核对多种形式的图表。这些课程内容对于学生而言的确是挑战,且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的相互穿插与交叠,极易使学生头昏眼花,出现厌学情绪,进而对此课程失去学习兴趣。其次,针对人机工程学课程,其理论根本在于“以人为中心”,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试验,才能在课程上有所收获。而现今的大学课程中,不仅安排给人机工程学课程的教学学时有限,且有些教师还在沿用传统的被动式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仅靠吸收理论知识,不结合实践设计,是无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设计思路和意识的。此外,由于此学科为新兴的边缘性学科,可应用的教学案例极少,加之教学内容的抽象、晦涩,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设计上的应用。最后,此学科虽为新兴学科,但我国的教材大多根据多年对人机工程学的理解和认知,结合国外教学内容所编撰的系列教材不仅数据陈旧,很多内容在现阶段已经停止使用,且各章节之间关联性较差,不宜使学生对人机工程学体系形成完善的认知。

2对于人机工程学课程结构的分析与改进措施

教学内容的整合

对人机工程学的教材进行合理的精简,去除陈旧知识点与老化的知识理念。同时,将传统教材中分散性的章节进行进一步的整合规划,依据当前人机工程学所涉及的领域,依靠由主到次,由集中到发散的方式,进行教材编排。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也更容易使学生理清学科的知识脉络,便于后期设计实践和知识梳理。

合理应用数据原理

对于人机工程学课程在结构上还要进行相应调整,将涉及的数据原理部分内容做进一步深化教学课程安排,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对学生进行数据应用方面的指导。一方面,教师在讲解人机工程学课程时,对于已知的数据信息(人体力学数据、尺寸数据,相关的工程数据或科学性数据)要做简要的介绍和讲解,多进行此类数据的应用讲解和实践活动。例如,对电冰箱进行合理的外观设计和内部机械结构的设计,使学生通过物理学、美学等方面的数据信息,并运用教材中涉及的机械尺寸数据对电冰箱的内外部数据进行有效计算,再结合学科重点,进而设计出具有人性化的电冰箱规格、结构和外形。

设计案例的增添

在传统的教材中,虽有涉及实践应用的案例,但大多较为陈旧或处于较为生僻的领域,不仅不利于学生对实践的结合,更会对部分学科内容产生反向影响。这就需要更新和完善现有教材,将近阶段国内外优秀的设计案例编撰入教材之中。并且在课程结构设计上,教师要利用先进的互联网工具查找出优质案例,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并从人性化中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入手,指导学生对案例中产品的创新与再设计。此种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对人机工程学的知识与案例有机地结合起来,还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为进一步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3人机工程学教学方法的改进措施

通过对课程结构的分析和优化,能够使学生更为清晰地掌握人机工程学知识,再从教学方法上作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便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此门课程的兴趣,也是从本质上解决教学问题的有效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

当前,世界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在此时代内,应当将教育教学改革与互联网技术充分结合起来,形成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人机工程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互联网技术,将所要阐述的知识点和设计案例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能够从视觉、听觉等方面接触和了解相关知识,并能使枯燥、晦涩的知识变得生动和形象。并且,大多设计案例中的产品都是日常生活中所能够涉及的,这样便更易使学生加深对实际产品的印象,进而使人机工程学的课堂气氛逐渐高涨。

设计案例教学法

对于人机工程学学科而言,基础数据及理论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具体的实践动手能力,否则一切的教学都是纸上谈兵。而本科院校学生不同于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较差,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也较少安排实践课程,这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针对此种问题,需要教师将实践课程与设计案例相结合,找出适合在课上进行的、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设计案例,交由学生进行设计实践活动。教师也不再成为教学的主体,而仅在实践过程中做从旁指导和协助的工作。此种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充分应用于设计案例之中,逐渐培养出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及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在提升学生能力的同时收到良好的课程教学效果。

4结语

人机工程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新兴学科,且其涵盖的知识内容较为纷繁与庞杂,不仅会使学生对此课程缺乏学习的兴趣,更会影响到学生对此类知识的认知。因此,教师需要从教学结构上增加实践案例、整合教学内容,并且补充相关的知识,才能使学生较易理解课程内容、掌握更多的设计实践素材。此外,教师还应在教学方法上多做文章,从而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此门课程的兴趣,并逐步形成对此门学科的探索意识。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于人机工程学的观念意识。也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巧妙地学习、灵活地运用人机工程学知识,从而达到教师的教学目的。

作者:张岩 单位:延边大学

第6篇:民办高校民办高校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索

现代产品设计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办学至今近30年间初见成效,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为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伴随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深化改革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单一并以物质性需求为主且相对封闭的产品市场日趋多元化、丰富化和信息化,由此产品设计学科的发展方向也变得愈加明朗,主要往几个方向转变:一是专业建设精细化。各大院校根据自身办学优势和特色由传统一而全的产品设计专业相继细分为家具设计、家电及电子产品设计、交通工具设计、交互设计等方向,行业相关者所涉及的领域更加精准。二是专业边界模糊化。从发达国家及自身发展情况来看,设计的直接对象由过去单一的产品本身转化为系统设计、服务设计等领域,即针对某一问题(或需求)提出综合解决方案。三是非物质化和虚拟产品设计。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和电子网络信息的繁荣,在完全市场竞争大环境背景下,产品数量种类的丰富性和较高的替代性快速缩短了产品生命周期,加速提升了市场消费和设计水平、水准,在产品研发过程中,更加地注重客户服务体验,更加注重人文及非物质属性设计。

一、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工作室教学方法源自西方传统教学体系,其前身就是“一对一的师徒式”的教学。19世纪初,包豪斯的创立被视为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了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近代设计教育也因此进入学院教育模式:将艺术与技术结合,将教室与车间结合,工作室发展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为解决设计才 人才培养问题,提供了良好的途径,也因此成为了近现代设计教学中的一种常规模式。[1]所谓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就是指以学生为本,以工作室为依托,以各种专题为媒介,在教师指导下,以准就业的方式在工作室完成专题设计课程。[2]具体做法是:工作室的教学科研管理由一名资深的专业教师主持,其专攻方向一般由主持教师的专长决定。学生进入工作室后,不仅在该专业方向上进行精深度的学习,而且在知识的系统性和宽广度教学方面也能得到足够的培养。[3]

二、“工作室制”教学方法在民办高校的实际应用与探索

我国民办高校办学已有30年的历史,截至2015年底全国独立设置民办普通高校超过456所,在校学生数量已经超过557万人,但发展速度和社会影响与公立大学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生源不足,人才培养投入不足,以及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产品设计专业在民办高校开设的时间并不长,属于新兴专业领域,其发展和建设都处于初始探索阶段。

(一)实施的必要条件。产业经济的新兴发展与改革创新,以及国家对工业设计的重视和促推,产品设计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其必然受到市场的青睐和热捧。另外,国内民办高校办学过程中,艺术与设计领域专业教育从相关专业设置发展到现在,视为特色办学而未提供特色资源该立场存在,所以产品设计专业既年轻又显局促,所有高校在热切尝试实践的同时,一方面可以继承国外及国内该专业的发展基础和经验,另一方面可以进行最大自由的全新专业建设,可以说是产品专业在发展上的一次再创业。

(二)框架构建与具体实施。以某民办高校下设产品设计专业为研究对象,该校该专业2009年开设招生,并组建产品设计教研室。此类院校最大的共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无专业发展背景和基础,所属专业方向性差,缺乏特色;二是缺乏完善的管理和教学机制,是以先模仿开设,后摸索建设;三是校方人才培养及教学资源投入不足,教学管理机制的欠缺和教学软硬件资源稀缺。限于以上因素,在自身专业建设时可以适当参考和借鉴固有常规模式,但绝对不能复制,只能实事求是自找出路。专业成立之初,为培养学生对专业的深入认识和专业兴趣,为加强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的课后交流,由专业教师带队,组建专业兴趣小组,从班级选择部分学习和设计能力较强的学生,并从其中选择一名组长负责组织管理,以专业竞赛为主、课外师生交流为辅为目的,由此经过一年的尝试,而发展为产品设计工作室,其构建与运作框架如图1。专业与工作成立处于初期建设阶段,无鲜明而且成熟的专业方向特色的条件下,只能从办学及教学特色入手并深入探索,具体实施方法:第一,以校方名义成立工作室,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与工作室管理教学正常运行的同时,校方予以监督、控制和参与管理,实时进行问题反馈与改善;第二,该工作室教学模式仅对部分学生开放,主要吸收二、三、四年级学生为主,在继承前期专业兴趣小组成员选拔模式的基础上,一是扩大工作室人员的数量规模,二是对工作室选拔人员进行定期考核淘汰,三是在相关学生中遴选一名负责工作室的日常管理和活动组织等工作,四是对进入工作室的成员进行兴趣和能力配置分组。第三,囿于专业发展初情,工作室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设计竞赛、设计课题和设计项目等组成,例如与相关公司合作成立企业产品开发项目,在校企之间展开设计合作、交流、实践等活动;第四,本专业共有五位本硕皆出身于国内产品设计专业名校的资深任课教师,且各具不同的研究方向,分别包括交互、交通、电器及家居,在无特色专业发展方向时,分别根据各小组所处阶段所处工作内容等情况,将其与各教师研究方向紧密联系起来,进行课下专人专业指导、带队和跟踪推进实施;第五,工作室每月进行两次工作例会,并由不同专业教师主持,对相关阶段的工作及成果进行疏导、总结和安排。

(三)实施成效。从工作室成立发展至今,成果颇丰。第一,在设计竞赛活动中,所获奖项包括德国红点奖、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广东赛区最佳组织奖等众多奖项,这在当地同类院校处于绝对优势;第二,在教学活动中,线上与线下师生之间的交流增多,使得课堂专业氛围、师生互动、到课率、学生专业水准等显著提高,学生对任课教师的信任不断增加,教师对专业建设及课堂组织的积极性、参与度显著增加;第三,在学生群体中,工作室的研究和竞赛成果流转形成口碑和标杆效应,全专业逐渐形成高年级带低年级为主,各年级高频率交流相互促进,工作室内外成员共同进步的学习风貌。

三、结语

在民办高校办学过程中,该校产品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仅是在探索过程中众多方法中的一种,无论是出于教师个人能力或是工作室教学机制,总的来讲其成绩是值得肯定的。当前工作室教学模式在同类院校皆处于探索阶段,相比成功的教学模式和丰硕的成果,勇于不断探索的精神显得更加的重要。工作室教学模式在不同阶段,因教学研究环境、社会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调整,并非一成不变,是一种动态发展过程,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作者:蒋飞 单位: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参考文献:

[1]朱有明.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模式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6

[2]龙安梅.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探讨[J].文化与艺术,2007,8

[3]陈江.工作室课题制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施———以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为例[J].装饰,2009,3

第7篇:虚拟现实技术在产品设计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创新型教学方式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教学活动中。虚拟现实技术是产品设计教学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计算机仿真技术,它以计算机为载体,创建了一种虚拟的环境,使用户沉浸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各种活动从而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产品教学中,可以使用户在虚拟环境中直接进行产品设计。

一、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产品设计教学的必要性

虚拟现实技术融合多方面知识于一体,将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与虚拟仿真技术等综合起来,利用这些技术实现虚拟的环境,使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通过软件操作感受和认知事物。在产品设计教学过程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就是所谓的虚拟设计。以往的产品设计教学中,一些学生所设计的产品是不完整的,而虚拟现实技术恰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虚拟现实技术是把产品的整个设计过程(从设计雏形到放入市场的整个过程)运用计算机创建出虚拟的环境,以此让人们了解产品的形状、生产过程、设计技术和功能等。

1.虚拟现实技术在产品设计教学中的优势

虚拟技术的主要特征包括交互性、沉浸性、构想性。交互性指的是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如果运用了虚拟现实技术,那么所设计出来的产品将是一个符合真实产品特征的虚拟产品。交互性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共性。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所设计出来的产品不受现实情况的限制,人们可以像使用真实产品那样使用它,运用计算机仿真系统的虚拟环境实现自己对产品的创造性构思。沉浸性是虚拟现实技术所特有的特征。以往的产品设计技术需要大量的材料创建模型,设计过程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虚拟现实技术弥补了这一不足,不仅节约了物资,而且缩短了创建模型所需的时间。产品设计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从产品雏形到设计成品逐渐完善的过程。设计者运用计算机技术创建出虚拟环境,在虚拟环境中进行体验和总结。由此可见,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产品设计教学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设计效率。

2.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满足产品设计教学需求

虚拟现实技术在产品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产生了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即虚拟教学模式。虚拟教学模式使学生可以自主学习,这对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虚拟教学模式使产品设计教学模式更加丰富多样。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前景也会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而更加广阔。目前,一些计算机设计软件在教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虚拟教学模式必将在产品设计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产品设计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积极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充分掌握所学知识。在产品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传统教学模式与虚拟教学模式相结合。在掌握了基础知识之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和创造能力运用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创建虚拟环境,进行产品设计。通过这样交互式的教学模式,学生不仅可以系统练习所学知识,而且可以提高自身的设计实践能力,激发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因此,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满足产品设计教学需求。

3.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创新了教学模式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创新型教学模式被应用于现代教学中。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产品设计的教学过程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它在计算机上所实现的虚拟环境不仅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而且创建了教师与计算机交叉教学的全新模式。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提升产品设计教学质量。产品设计专业融合了各方面的知识。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产品设计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运用计算机技术将这些知识以图片和视频等形式展现出来并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这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改革的目标,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虚拟现实技术在产品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与以往的教学方式相比,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产品设计教学,节省了设计实际操作过程中所耗费的教学成本,为学生的设计实践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学生可以在设计灵感涌现时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产品设计而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但是,现阶段虚拟现实技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限制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前景。

1.虚拟现实技术所需软件的后续技术支持不够充分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产品设计教学主要依靠计算机软件,相关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支持程度直接影响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目前,计算机软件技术有待提高,图像生成速度也需要进一步提升。此外,教师和学生是使用计算机软件的主要群体,但是他们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因此,相关计算机软件开发者还应该充分考虑软件的通用性和使用的便利性,所设计的软件要易于教师和学生操作,只有使用者能够方便地操作相关计算机软件,虚拟现实技术才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2.教师和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影响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并不是一项大众化的技术,它对使用者的计算机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这影响了其在教学中的推广与应用。教师只有熟练掌握虚拟现实技术相关软件的各种操作,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将相关知识正确地传授给学生。而对于学生来说,计算机的魅力本来就大,再加上以往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较强造成部分学生的依赖性强、自制力差,这就导致教师在讲解虚拟现实技术的过程中,一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无法跟上教师的节奏,从而影响虚拟现实技术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3.只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教学手段对产品设计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反作用

产品设计教学不应该局限于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只是产品设计教学中的教学方式之一。产品设计专业的特点是多学科相结合,因此,在产品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进行产品设计教学并延伸学生学习的知识面,是现阶段产品设计专业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虽然虚拟现实技术能够辅助产品设计教学顺利进行,但是仅用一种教学手段不能达到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该认真研究产品设计教学的学科特点,找出适合该学科特点的教学方式。

三、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提高产品设计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1.教师在虚拟现实技术方面的专业技能需要加强

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产品设计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设计环境,是一种能有效提高产品设计教学质量的教学手段。虚拟现实技术对教师的专业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尤其是进行产品设计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技术。教师必须提高自身虚拟现实技术方面的专业技能,才能更好地将其应用于产品设计教学中。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行业本就处于领先地位,更新换代的频率相对较高,这就要求教师花时间学习和掌握这些全新的技术,认真研究如何将这些专业技术融入产品设计教学,并且使之容易被学生接受。另外,相关教育部门在引进虚拟现实技术相关计算机软件时,应该考虑这些软件相应的技术支持,要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培训,以确保他们独立完成软件操作的整个过程。现阶段,一些产品设计专业教师的专业教学技能有待提高,教学模式也需要创新。

2.虚拟现实技术的技术支持需要革新

目前,我国大部分虚拟现实技术教学软件的通用性不够强,对使用者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而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不能熟练使用虚拟现实技术的相关软件,再加上软件能实现的效果不尽理想、开发软件所需要的费用较高等,种种原因限制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因此,革新虚拟现实技术的技术支持势在必行。优秀的软件不仅创意理念新,而且后续的技术支持、开发软件所需要的费用与软件所能实现的效果等方面也很重要。虚拟现实技术要想广泛应用于产品设计教学中,还需要不断地改革创新,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只有这些问题得以解决,才能提高产品设计的教学效率。

3.虚拟现实技术的相关领域需要改进

我国虚拟技术相关领域的发展相对较晚,再加上所需费用很大、研究难度较高,因此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随着各教育机构对虚拟技术领域越来越重视,该领域得到了重点关注,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网站为虚拟现实技术开发者的互相交流提供了便利,使虚拟技术逐渐成熟,并且为其在产品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创造了条件。但是,现阶段我国虚拟现实技术仍然不够完善,它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怎样运用该技术进行实际性的操作还有待研究,一些技术难题制约了它的发展。如,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在硬件设备方面需要投入更多的物资进行开发、生成图形的速度还有待提高、如何实现三维模型的创建等方面。结语虽然现阶段我国虚拟现实技术在一些方面有待改进,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还存在差距,但是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逐步完善,虚拟现实技术在产品设计教学方面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在教学中的地位也会越来越重要。软件开发者应该努力加强后续的技术支持,为教师教学创建便利条件。教师也应该认真研究如何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更好地服务学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提高产品设计的教学质量。

作者:贾卫 周攀攀 单位:河北美术学院

第8篇:产品设计专业交互设计课程教学探索

一、引言

近年来,传统实体产品设计在极简设计风潮的引领下趋同化现象明显,尤其是以手机为代表的智能化终端设备。在此背景下,产品生产企业及设计公司,纷纷将产品差异化设计的突破口放在了人机交互方式及体验的改进上。为顺应设计行业的新趋势,国内高校的设计专业相继开设了交互设计相关专业和相关课程。此外,在物联网趋势逐渐被大众接受的基础上,产品外观及产品交互逻辑必然发生改变。为提高产品设计专业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必须针对课程安排及交互设计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二、物联网趋势下交互设计的研究及教学现状

交互设计是定义和设计人造系统行为的设计,其涵盖了系统逻辑设计、界面设计、用户体验三个方面的内容。如今,交互设计已发展成融合了设计心理学、产品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的交叉学科,并已形成比较完整的设计方法体系。在国内以小米、魅族、阿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相继成立了交互设计研究团队,不过其研究深度、广度及方法相对国际水平尚存在差距。但国内的新兴移动互联网公司以移动终端平台的开发设计为载体完成了跨越式的发展,进而带动了国内交互设计行业井喷式的发展。近年来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涌现出了大量以交互设计业务为主的设计机构,交互设计人才缺口也随之进一步扩大。国内外企业和设计机构对于交互研究的侧重点不尽相同。国外交互设计研究的重点是“人”,用户研究集中在用户认知、用户行为、用户体验等方面,多采用讲故事、任务分析、计算机符号学、人机交互系统等方法,研究对象多见于健康、绘本、儿童、教育以及文化等领域,如数字化文本互动和视觉设计方面,以及常见的APP应用设计,即数字化交互设计的典型研究对象。交互设计的进一步发展可向更多的应用领域拓展,如更多实体交互设计方面的用户研究。国外的交互设计研究领域已扩展到生活的诸多方面,如虚拟试衣、儿童教育相关的互动式读物等。而国内交互设计则集中在移动互联网方面,其中电子商务、社交网站的用户界面和需求研究是热点,用户研究多停留于用户行为分析,常运用3D交互计算机技术等数字化手段对人的心理及行为进行模拟。国内的研究领域相对较窄,多集中于互联网层面的数字界面设计,如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界面设计等方面。在高校教育方面,交互设计、信息艺术设计等专业最先在国外高等院校中建立了起来,较知名的有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设计学院等。我国许多高校也相继成立了交互设计相关的专业或研究方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信息设计专业方向基础上建立了信息艺术设计系,并在研究生教育层面开设了新媒体艺术研究方向;南京艺术学院也在工业设计学院下开设了信息交流设计专业,并在研究生教育层面设立了产品信息设计研究方向。此外,国内很多艺术类院校也都在工业设计专业或数字媒体设计专业中开设了与交互设计相关的专业必修课程。自我校产品设计专业开设以来,根据产品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开设有信息图形设计及界面设计两门与交互设计相关的课程。但课程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一直放在公共设施空间或展示空间的信息传达及产品界面设计上,在教学模式上也一直沿用传统产品设计的教学手段。如今,IoT万物互联的概念被雷军、马云、周鸿祎等互联网企业巨头一次次的提及,不难发现互联网的发展正由移动互联网向物联网方向转型。借由传感器技术及智能识别技术的发展,人机交互的概念被进一步扩展。未来的信息交换及通讯,不仅仅只停留在人与产品的交互层面,而且要让产品与产品之间也能够自主完成交互。因此研究产品设计中的用户体验变得更为复杂。用户体验设计从处理好产品工作原理与系统表象的关系变为了设计良好的产品与用户的交流方式。在此背景下,继续沿用信息图形设计及界面设计课程以公共设施空间或展示空间的信息传达及产品界面设计为侧重点的教学已有很大的局限性。将信息图形设计与界面设计课程合理的整合,并将教学内容扩展为交互理论、交互表象、交互设计方法及交互设计实践势在必行。国内交互设计行业井喷式的发展使得交互设计成为目前中国最热门的设计领域,优秀的交互设计师供不应求。深化交互设计教学与研究能为产品设计毕业生提供一条极好的就业途径。同时,通过交互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可带动产品设计的专业建设和发展,进而推动产品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物联网通过使用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产品与互联网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以实现对产品的智能化识别和管理。虽然现在仍处于物联网发展的初级阶段,但物联网趋势必然推动产品设计及人类生活方式的变革。在信息传感技术的驱动下,人与产品的交互方式日新月异,甚至产品也能拥有决策和执行权。这种由常规产品到智能产品再到智慧产品的发展更新势必推动设计师的思维方式发生变化,设计师将不仅是设计产品的外观表象,而是要同时设计好产品与物联网对接的形式及智能交互的方式。在此背景下,必须探讨和研究信息图形设计及界面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扩展及教学手段更新问题,并合理安排相关的先修及后续课程,甚至将其与大型产品设计等核心课程教学重新关联。

三、做好产品设计专业交互设计课程改革的现实意义

在产品外观设计趋同化的大格局下,做好交互设计能以较低的设计及开发成本提升产品设计的差异性。2015年,苹果在iPhone及MacBook系列产品中使用了3DTouch及ForceTouch技术,通过力度感应器将基于触摸的二维操作逻辑扩展到了三维层面。该技术立刻让苹果产品从一众竞品中脱颖而出。2016年初,新兴国产智能手机品牌锤子其第三款智能手机SmartisanT2,其继续沿袭锤子品牌经典的拟物化交互风格。这让看惯了极简的扁平化设计的消费者眼前一亮,甚至让用户感受不到其是基于Android的智能手机。以交互设计课程为载体,系统化的研究用户行为及认知特性可为家电产品设计、大型产品设计、公共设施设计等产品设计核心课程提供理论依据。在产品设计教学中,研究人、人与产品的关系是核心问题。通过交互设计课程,经由虚拟交互的角度来审视用户体验及操作逻辑问题能够从多维度的加强学生对人机交互的理解。在物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家居、办公及工程产品纷纷智能化、联网化。交互设计所涉及的产品品类越来越多,面临的新问题也越来越多。以交互设计课程为载体,让学生从物联网产业的支撑层、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全方位的理解物联网下的产品设计趋势能有效的提升产品设计专业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

四、产品设计专业交互设计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法

我校产品设计专业此前开设有《信息图形设计》及《产品界面设计》两门与交互设计相关的课程。同时,《二维设计基础》《人机工程学》《设计心理学》《平面计算机辅助设计》《产品设计基础》《版式设计》等六门课程可作为交互设计课程的先修课程。

(一)针对交互设计相关先修课程的教学内容调整

《人机工程学》及《设计心理学》作为产品设计专业最为重要的理论课程同样适用于虚拟交互设计。《人机工程学》课程共48学时,《设计心理学》课程共48学时,均开设在第三学期。此前,这两门设计理论课程全部围绕着人与实体产品展开。为此,笔者将《人机工程学》课程的后16学时教学内容调整为针对数字虚拟交互中人机关系的讲解。将《设计心理学》课程的后16学时教学内容调整为如何寻找用户盲点、用户痛点、用户痒点,如何提升综合用户体验的讲解。《平面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共64学时,开设在第四学期。该课程主要针对如何使用Photoshop进行传统平面设计、图像处理及鼠绘产品效果图进行讲解。为此,笔者拟将《平面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学时增加至80学时。利用后16学时增加手机App界面临摹及切图方法的教学内容。《版式设计》课程为选修课程,共48学时,开设在第四学期。该课程主要针对书籍装帧、海报及其他传统平面版式设计方法进行讲解。为此,笔者拟将该课程中后16学时的教学内容调整为针对网页、软件界面及手机App的页面布局、视觉效果设计的讲解。

(二)针对《信息图形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调整

《信息图形设计》课程共48学时,开设在第六学期。在此前《信息图形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一直放在研究公共设施空间及展示空间的信息传达方向上。笔者基于对交互设计及其行业发展现状的认识,将《信息图形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转向针对交互设计基础知识的讲解,为后期的《产品界面设计》提供技术支持。在该课程教学中,主要讲授交互设计的概念及发展历程,共4学时;产品设计中交互设计的应用现状,共4学时;产品设计中交互设计的目标,共2学时;物联网时代的交互设计新趋势及应用探索,共4学时;界面设计的基本流程与方法,共8学时;Axure原型制作软件的操作方法,共12学时;Skech软件的操作方法,共12学时;乎之原型及Mockups软件的操作方法,共2学时。

(三)针对《产品界面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调整

《产品界面设计》课程共48学时,开设在第七学期。为加强该课程与先修课程《信息图形设计》课程的延续性。笔者将该课程调整到第六学期《信息图形设计》课程之后。并将此前侧重于产品软件界面设计的教学内容调整为iOS及Android平台的手机App界面设计。在该课程教学中,主要讲授iOS系统交互设计规范,共8学时;Android系统交互设计规范,共4学时;iOS及Android切图规范及方法,共8学时;iOS系统App界面设计实践,共24学时。

(四)增加《App快题设计》课程

在第七学期《产品界面设计》课程之后,增加《App快题设计》课程,共32学时,并将本课程作为《信息图形设计》《产品界面设计》等交互设计相关课程的总结和实践。在本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依托于实际App开发项目或大赛指导学生进行命题实践。并以分组协作的形式,指导学生完成从竞品分析及前期调研到用户痛点痒点研究,再到原型设计、界面设计及切图的整套App前台开发任务。

五、结语

在进行产品设计专业交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三年时间,笔者针对交互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不断调整及完善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计划。在强调基础重视实践的原则上力图为学生提供一套完整的交互设计知识体系。交互设计作为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仅仅依托于产品设计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在接下来的教学改革探索中,笔者会更加注重跨专业教学及合作,与视觉传达、软件工程等专业通力合作,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优秀交互设计人才。

作者:黄瑞 单位:武汉设计工程学院

第9篇:卫浴产品设计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一、卫浴产品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意义

以厦门和泉州为中心的“福建卫浴基地”是中国最大的卫浴生产基地,卫浴产业是福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福建省政府已经把卫浴产业纳入到了福建省“十二五”规划八大“千亿产业”的行列,作为高职院校,应该为这一目标提供智力资源的支持,作为工业设计专业应该为卫浴行业的结构升级、产品创新贡献专业的智慧。对于在校师生而言,专业教学资源库提供给学生有针对性的自学资料,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基于工作过程教学实施的资源保障,同时通过资源库可以了解卫浴产业行业以及工业设计师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对于卫浴产业领域在岗设计人员而言,系统性的产品开发设计教学资源方案,丰富的立体化教学资源素材,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库,培训认证库能满足其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需要。

二、教学资源库设计思路

围绕福建省重点支持发展的卫浴产业,从行业需求出发,以企业岗位的要求、国家标准,规划、建设卫浴产品开发的教学资源库。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学科理论、企业案例、岗位技能等教学资源集成、共享,为教师教学、学生和企业工业设计岗位人员自主学习服务。

(一)整合卫浴行业企业优质资源,实现内容前瞻性

联合卫浴企业、卫浴专业设计公司组成资源库建设团队。聘请工业设计行业企业有影响力的设计师担任项目建设专家,根据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卫浴企业设计师的职业发展需求,参照企业的技术标准和岗位要求,整合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建设成果,吸收卫浴企业在材料研究、产品前沿设计理论及设计实践、生产技术等资源,保证教学资源的时效性和前瞻性。

(二)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基于工作过程开发教学资源,确保资源的系统性

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对行业发展背景、企业设计人才需求状况和毕业生就业能力进行充分调研,在此基础上,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基于工作过程,系统性地建设适应最新需求的基础性与拓展性相结合的教学资源。

(三)探索资源更新机制,保障运行持续性

在资源建设过程中,明确参与建设各方的权责,使建设者和资源使用者在资源库的建设、管理、运用、维护和更新等方面积极合作。探索教学资源开放性建设机制,实现学校的专业教育资源与企业的设计项目与生产制造等实践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确保卫浴产品开发教学资源内容动态更新、资源库持续有效地运行。

三、资源库建设内容

(一)资源库内容框架

资源库面向用户,强化应用。卫浴教学资源库实施架构如右图所示,校企合作打造优质行业应用资源库,实现学生、教师、设计师、社会人员资源共享。以行业需求、就业需求、教学评价、用户评价等信息为基础,以教学规范、行业规范、基础素材开发规范以及案例资源开发规范为标准,搜集相关图片,制作视频及动画,形成资源素材,由此构成资源库的基础;然后,依此为基础按照案例资源的开发规范,通过整合开发出5个应用资源库:职业信息库、规范标准库、教学资源库、培训认证库和素材资源库,由此形成教学资源库的核心库;同时,构建工业设计技能库、卫浴行业典型案例库、用户消费心理研究数据库、行业新技术新工艺库、卫浴发展趋势研究库等相关知识库构成拓展库。

(二)职业信息库

职业信息库是教学资源库的基础。为专业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提供依据;提供企业工业设计岗位要求等资源,使学生明白学习目标,提高对课程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了解毕业后的就业岗位、职业发展等信息,以便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成为社会用户了解卫浴行业动态、新技术、新工艺、技能提升的窗口。

作者:余君平 单位:厦门城市职业学院

第10篇:产品设计专业犀牛软件课程教学研究

一、犀牛软件简介

犀牛软件是由美国RobertMcNeel公司研发的一款基于NURBS造型方法的三维建模软件。NURBS可以为曲线提供更好的平滑性,当有多个控制点时,依然可以通过调整控制点制作平滑的曲线,因此,犀牛软件在曲线和复杂曲面的制作上表现十分优异。同时,犀牛软件具有非常强大的插件功能,还可以与Keyshot、V-Ray等渲染器实现对接。

二、犀牛软件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犀牛软件课程开设在本科二年级第一学期,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Photoshop等软件的基础命令,对于计算机软件的操作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1.部分学生对模型物体不同操作面的认知存在一定的障碍在犀牛软件的操作界面中一共有四个展示模型的视窗,分别是顶(top)、右(right)、前(front)和透视图(perspective)视窗,可以对模型的顶、右、前各面进行编辑,并且可以在透视图中实现对模型的全方位编辑。但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经常混淆顶、右、前三个视窗,出现了很多误操作。

2.不同学生对操作命令学习的时间差异较大,影响课程进度在犀牛软件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效率表现出较大差异。有些学生看教师演示一遍操作命令就可以掌握,而有些学生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或者注意力不集中,往往需要教师多遍演示才能掌握,这影响课堂教学进度和课程目标的实现。

3.基础命令部分内容枯燥犀牛基本建模命令由点、线、面、实体四大块组成。学生刚接触软件时,需要学习许多基本的点和线命令,但往往只会制作点和线,无法制作实体模型,并且难以和真实的产品联系起来,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此外,学生到后期才开始接触实体建模,会导致基础曲线建立不规范等问题,无法做出漂亮的曲面。

4.练习针对性不强,学生只会建模方法,没有建模思维

课程中的一些练习只针对命令中的某一部分,特别是前期学习,包含变动命令或综合使用点、线、面的练习较少。如,讲曲线命令时,练习内容只实现了曲线的互相剪切组合,并没有进一步探究面或实体,无法培养学生建模的全局观,使其明白建线的目的就是建面和体,导致后期学生拿到一个模型,不去分析具体的线面结构,而是直接用实体布尔运算将实体互相剪切组合,很难做出连续的曲面。

三、犀牛软件教学改革策略

针对以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种解决策略:

1.从课程安排上实现学生由二维到三维认知的过度

在先修课程中安排机械制图和AutoCAD软件课程,使学生了解三视图的概念。AutoCAD的操作界面中很多命令的原理与犀牛软件的类似。先期学习过AutoDAD软件的学生再学习犀牛三维建模软件,就不会出现不同视窗认知混乱的问题。

2.营造开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互相学习

针对学生学习进度差异较大的问题,教师应将课堂演示之后的练习时间交给学生,允许学生离开座位互相学习,教师负责巡场答疑。在此过程中,学生互相帮助,主动向学得好的同学请教,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当出现三人次以上询问同一问题时,教师会将这个步骤再次公开演示一遍,查漏补缺。实践证明,这样的方法比教师单纯授课效率更高,而且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3.打破固有的授课顺序

大部分的犀牛软件教材的授课顺序都是先“点”命令,然后“线”“面”“体”命令。但是“点”“线”命令无法像“实体”和“面”命令一样,带给学生直观的三维视觉感受,所以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较低。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打破原有授课顺序,先教学生做实体,然后“炸开”实体来讲面,提取面的边缘和结构来讲线,从线再讲端点、中点等。这样的教学顺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点、线、面彼此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完整的点、线、面、实体的建模思路,使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看待整个软件。

4.把握学生兴奋点,不照本宣科

在挑选练习时,教师应尽量挑选囊括点、线、面、实体等多种命令的练习。如,在讲解挤出命令时,教师可教学生制作小型的收音机,先挤出实体,然后通过线对面的剪切建立显示窗、音箱孔。这就在教学生挤出命令的同时,将切割、阵列等更多命令也教给了学生。同时,每次讲新练习,教师可先根据效果图提问学生有什么建模思路,鼓励学生互相启发,然后,教师对个别部分进行讲解。学生自己探索,教师辅助,有效把握了学生的兴奋点。

5.分水平测试,因材施教

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强有弱,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安排测试内容,可将测试分为3到4个档次,让学生在发挥各自最好水平的基础上,既被自己的学习成果鼓励,又保有继续学习的上进心。

四、结语

48 16357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