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分析(精彩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览】优质的范文能让您的写作方便快捷,远离加班,以下这篇“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分析(精彩10篇)”是由阿拉题库网友整理分享的,供您参考之用,希望对您有些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优秀9【第一篇】

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引言:中国在建国初,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策略,中国与苏联站在了一起,与资本主义阵营为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也对中国进行了各种封锁。20世纪60年代,随着中苏交恶,中国周边的社会主义国家与中国的关系也不如从前。自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以“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中国的经济也迅猛发展。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周边国家也对中国起了防范之心,美国也开始重返亚太,不断向亚太地区增兵,进行各种军事演习,加强在亚太的军事存在,不断挑拨中国周边国家与中国的关系。所以,就现在而言,中国周边表面上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

正文: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中国周边的环境:。

一、中国与朝鲜半岛:。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8月底朝鲜北方军队已摧毁南方军主力,控制南朝鲜90%以上土地和92%以上的人口;7月1日美国进入南朝鲜对北朝鲜军作战;9月15日美军成功进行仁川登陆,朝鲜北方军被拦腰截断,整建制被美韩军俘虏,战争形势逆转。10月21日,美军及南韩军队推进至中朝边境。10月19日首批中国人民志愿国26万人入朝作战。1953年7月27日,美国在“朝鲜战争停战协定”上签字。至此,朝鲜半岛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为了朝鲜和韩国两个国家。

自韩国成立(1945年)到20世纪80年代初,中韩的关系一直是一种对峙与冲突的关系。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建交,中韩关系有所缓和。1992年8月24日,中韩建交,这使的朝鲜有一种“失落感”,故中朝90年代关系陷入一种“不冷不热”的状态。2001年初、江泽民访朝,标志着两国关系达到高级友好水平。朝鲜作为中国的缓冲地带,中国一直对朝鲜大力支持,中国每年对朝鲜进行大量的粮食援助。朝鲜一直奉行金日成的“主体思想”,对外闭关锁国,金正恩担任最高领导人后,外界期望他能有所改变。而韩国一直与美国结为同盟,与中国关系一般。

二、中国与日本:。

1931年9月18日,日本进攻中国。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那场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中国人民光人员牺牲就达3500万之多,几乎占当时全国人口总数的9%。面对二战后期遭到原子弹袭击,同样灾难深重(自作自受)的日本人民,中国人民以德报怨,放弃了日本的赔偿,目的是希望感化日本人民,使中日两国人民能世世代代友好下去,60多年过去了,日本不但不感谢中国的恩德,反而一而再再而三地伤害中国人民,拒不承认侵略中国,伤害中国人民的罪行,搞出了教科书事件,钓鱼岛事件,参拜神社事件,东海能源事件,远东能源事件,化学武器事件,等等,中国人民稍稍表示不满还遭来了日本人,特别是日本媒体的埋怨。所以,大多数中国人民对日本非常不满。近段时间以来,日本人又公然声称钓鱼岛为日本领土,进一步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日本近期经济发展缓慢,政坛动荡不安,近期不会对中国构成威胁。

三、中国与台湾: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于1946年发动全国内战。结果蒋家王朝土崩瓦解,败逃台湾,“中华民国”成为历史,造成了两岸分离分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中央进行了一系列和平解放台湾的努力。随着大陆的改革开放,两岸间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根据新形势的变化,1979年元旦,全国人在常委全《告台湾同胞书》公开提出中国政府和平统一台湾的方针,同时,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的构想,前提就是一个中国。1995年,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的八项主张,1997年9月12日,他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分裂,反对„台独‟,反对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反对外国势力干涉,决不许任何势力以任何方式改变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地位。”2005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4月至7月,中国国民党,亲民党,新党领导人相继访问大陆举行“和平之旅”,“寻根之旅”和“民族之旅”,2005年5月3日,国务院又宣布向台湾赠送大熊猫,近期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台湾水果准入并对其中10余实行零关税。正式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海峡两岸接触交流,不断发展,两岸互补互利的局初步形成。特别是在马英九政府时期,两岸开放“大三通”,开放台湾自由行,两岸关系迅猛发展。

四、中国与东南亚:长期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国家关系起起落落,与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时期存在着不同的发展模式,呈现出一种错综复杂的发展轨迹。因历史、政治、国际形势等原因,在一个相当长的发展时期内中国与越南的关系左右了中国数个东南亚地区国家的关系,甚至影响了东南亚地区整体局势的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中越两国关系类似于中苏两国关系,受中越两党关系的变化所左右。中越双方分歧的种子在日内瓦会议时就早已埋下,当时越共方面希望在中国帮助迅速解决南方政权,建立统一的国家。中共领导人考虑到朝鲜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巨大损失和中国自己也需要迅速开展国家建设后,拒绝了越共方面的要求。可以说日内瓦会议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方案被越共所接受是迫于中共压力的结果。在随后的越南战争中,中国向越共提供了难以估量的军事、经济援助,不仅帮助越南方面顶住了美国的进攻、实现了国家统一,而且越南能成为当时的地区“小霸王”、入侵柬埔寨都源于利用中国向其提供的军事援助建立了一支战斗力较强的武装力量。越共夺取其全国政权后,逐渐暴露出对中国方面的不满和嫉恨,倒向了与中国关系敌对的苏联,这时中越关系出现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向,由并肩战斗的“无私战友”演变为剑拔弩张的“世代仇敌”。在柬埔寨国内局势出现动荡之后,越南不顾中国的劝阻与警告,悍然入侵柬埔寨。越南入侵柬埔寨是中越关系走到最低点,边境战争爆发和近十年边境冲突的重要原因。越南入侵柬埔寨和中越之间的边境战争恶化了中越关系,但使中国与泰国等国家关系发生质的变化,中泰两国关系由不同阵营所造成的相互敌视转化为友好协作。从中国向泰国提供大量武器装备这一点就可看出双方关系的良好程度。

东南亚地区的共产主义运动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逻辑主线的另一重要因素,上世纪六十年代东南亚共运风起云涌,各国共产党受到了中共的广泛支援。印度尼西亚的政治发展最具典型意义,苏加诺执政时期的民选政府与共产党中国发展着一种较亲密的协作关系,在政治理念和对世界、地区局势的发展上达成了普遍的共识。苏加诺表现出一种亲共倾向,并与中共领导人保持着良好的私人关系,这段时期被后人称作两国之间的一段“蜜月外交”。同时期印尼共产党发展势头迅猛,在印尼国内形成了较大影响力。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根据其情报机关提供的资料,敏感的觉察到印尼国内乃至东南亚地区的共产主义运动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集团构成了严重威胁。特别是美国当时处于越南战争之中,并且其以海权论为主要国家战略,十分重视东南亚地区的地理战略重要性。美、英、澳国家情报机关策动了苏哈托的军事政变,颠覆了原有的民选政府,建立了军人独裁政权,对印尼共产党人和印尼华人展开了血腥的屠杀和镇压。随之共产党中国与印尼关系急转直下,“930事件”的最终结果就是1967年的双方断交。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意识形态的淡化,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站在现实主义外交的基点上,务实的发展双边国家关系。但以中越关系和东南亚共运为主要因素的逻辑主线,也带来无法忽视的现实后果。中国与当时共产主义运动活跃的国家至今都处在一种若近若离的状态,既有全面合作的现实需要,又有历史问题造成隔膜与忌惮。这些国家都存在着排华反华的残酷历史,当地华人长期被边缘化,即使在民主化的进程中这种排华情绪也未完全消退,仍是一股不小的暗流。与此成为明显反差的是,早期属于西方阵营的东南亚国家当前与中国建立起了一种务实、信任、共赢的战略合作关系,当地华人也有主流的社会地位。

东南亚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对中国参与国际市场极为重要,而且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东南亚地区内经济也高速发展,不仅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市场,而且在劳动密集型产业领域与中国形成了国际竞争,双方在吸引这类投资方面存在利益矛盾。中国在战略选择上首先要确保与东南亚国家形成一种战略上的睦邻友好国家关系,周边区域安全是中国将全部精力投入国家建设、保证国家安全的必要条件。特别是东南亚地区可以为中国南边在战略安全上提供一个广泛的中间地带。但是,近来一些东南亚国家自恃有美国撑腰,公然侵犯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南海地区局势持续升温。

和发展的进程。两国在政治、经贸、科技、议会、军事和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

中印之间存在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中印边界全长约2000公里,分东、中、西三段。双方争议区共约万平方公里,其中东段约9万平方公里,中段约2000平方公里,西段约万平方公里。最大的争议在东段,印度占领着大约9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土地。1989年6月至2000年4月,中印边界问题联合工作小组共举行十二轮会谈。1993年9月,双方签署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1995年,双方互撤了驻扎在中印边界东段旺东地区的两对哨所,基本解决了两国军队过于接近问题。1996年江泽民主席访印期间,两国签署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控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为落实两国达成的协定,双方于1994年成立了中印外交和军事专家小组。2000年11月,该小组举行了第八次会议,双方交换了边境中段实控线走向的样图。2001年6月和12月,该小组举行了第九和第十次会议。2002年3月、6月和10月,该小组举行了第十一、十二和十三次会议。

保持中印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对维持亚洲及世。

中印作为亚洲及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大国,界和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平解决两国边界问题是中印关系发展关键。然而中印边界问题仍然困扰两国战略合作向实质性方向迈进,同时也制约中印关系的纵深发展。

六、中国与俄罗斯:。

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是十分微妙的。在西方眼前,双方是盟友关系,但是不是盟友,只有两国心里清楚。表面上,两国是上合组织的主导国家,又是军事演习,又是友好年的,显得十分热络。然而,从驱逐华商事件,到审判中国间谍,俄罗斯方面经常出现不和谐的声音,让人摸不着头脑。

中国和俄罗斯由于受西方的挤压,结成了一定程度的战略盟友,是国家现实的需要。可由于双方的需要追求不同,自然表现出的力度积极性就不同,俄罗斯就曾有人指责中国不愿意真正成为其盟友。这个问题,既有俄罗斯的原因,也有中国自己的原因。实际上,中国若和俄罗斯结成所谓的“盟友”,不仅对中国不利,对俄罗斯也同样不利,两国就会陷入孤立。

冷战结束之后,因为不用惧怕两个超级大国用“非友即敌”来划线,世界各国的关系大多变得和睦起来。自然,过去国家间的那种坚定的盟友关系,也同时不大见了。同时由于全球化的浪潮,已使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都相互交叉联系在了一起。除非生存的切实需要,一般人是不愿与人结盟的,因此,现在世界上真正的铁板一块的盟友是少之又少。

中国现在谋求的是发展,并为此在世界上广交朋友。虽然和谋求霸权的美国、和谋求一直站在世界顶层的西方诸强有一定的冲突,但不是根本利益的冲突,经济上的联系已远远超过俄罗斯。从某方面说,中国与西方的关系,要比和俄罗斯的关系更密切更成熟。

俄罗斯现在经济发展很快,是所谓的“金砖四国”之一,并野心勃勃的提出了要进世界前五名的目标。但其经济发展的动力,不是制造业的发展,而是能源经济。主要是由于国际资源价格上涨引起的,不利于形成市场经济,也不利于发展商业文化。俄罗斯出口的东西,一是能源,一是军火。前者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不可能持久发展,油价总有下跌的一天。后者容易引起国家间的矛盾,遭人记恨。国民经济要是只依靠这些,无疑是很不健康的。中国的迅速崛起,不仅美国为首的西方害怕,俄罗斯更是害怕。这里有历史的原因,生怕中国强大了对沙俄侵占去的大片国土旧事重提。尽管两国的边界已经划定,但谁都知道一纸条约的能力有多大,对大国有时候是一点约束力也没有的。更重要的是现实的原因,俄罗斯对中国的警惕是出于本能,因为谁都不愿意自己身边站着的是个大个子。按照目前的情况,中国只能是越来越大,越来越强。双方就是结盟,中国也将会是领导者。

尽管如此,面对西方的打压,中国和俄罗斯还是某种程度的携起了手,利用上合组织来阻止西方对两国腹地的进攻,是很有成效的。出于共同的战略利益考虑,中国俄罗斯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会继续密切合作的。可对中国来说,单凭自己是决定不了的,只能是走一步说一步。如果俄罗斯维持着长期的稳定,就依然保持着近似盟友的关系,如果俄罗斯发生了变化,则应该预作准备,作出一整套应对的计划。

结束语: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邻国众多的大国,我们应该正确处理好与邻国的关系。既要尊重它国主权,不干涉别国内政,与别国和平共处,营造和平的周边环境;又不能允许别国侵犯中国主权,干涉中国内政。要在与周边各国的交往中做到和平共处,不卑不亢。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中国经济继续快速的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东亚和南亚地区的共同繁荣。

当前我国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论文通用5【第二篇】

随着当前全球气候的逐渐变暖,世界上各个国家对于二氧化碳的排放都有一定的控制,现如今低碳生活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经成为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工作。为保证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为使我国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都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低碳农业的发展也被提到日程上。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状况进行分析,提出建议性管理措施,以供参考。

温室效应已经成为当前世界上最受关注的话题,同时也是人类将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并且在人们在生活生产中对于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没有有效的控制,从而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较多,从而导致全球变暖。由于气候的全球性变暖,从而导致人类在农业生产发展中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实现农业经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低碳农业被广泛的推广,因此在我国的农业生产过程中被广泛的运用。但是低碳农业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的发展不是很均衡,从而使我国的低碳行业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因此低碳行业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正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低碳行业的开发过程中,要对其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并且在能源的利用方面也要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能够进一步扩大循环农业的发展空间。然而我国的人口数量众多,因此在我国的人口比例中,农民占据较大的比例,并且我国农民的总体素质相对较低,并且缺少低碳农业这方面的意识,从而导致我国的低碳农业不能够较快的发展。由于我国的低碳行业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主要面临一系列问题,如下所示:

(一)农业资源分布较为分散。

我国的农业资源的分布较为分散,从而给我国的农业带来极大的困扰,随着我国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粗放式的管理经营模式,从而导致农民群众对土地及环境不能够有效的管理。在农业生产中最为重要的管理经营方式就是集约化经营,在集约化经营模式下,农民群众可以更好的对土地和环境进行保护,并且还能够有效的降低农民对于土地的依赖,并且对我国农业经济的集约化发展带来巨大的推进作用。

(二)财力物力投入不足。

由于我国在农业生产中没有给予较多的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支持,从而导致有大量的基础设施受损严重,并且各级政府的支持力度还略显不足。各级政府在财力支持上不能够做到均衡分配,从而导致当地的节能、节水与减排等举措无法有效地施行。

(三)劳动群体的总体素质不高。

因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大国,并且在我的人口比例中,农民要占据较大的人口比例,因此我国农业的开发与改造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并且在对农业科技进行推广时,也不能够介绍的很全面,从而是我国的低碳农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并且在对于一些比较先进的技术的应用时,也不能够科学的使用,由于劳动群体的农业发展意识及节能减排意识的普遍不高,从而导致低碳农业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一)体制方面。

当前,我国土地流转制度正在试行,这是一种在现行体制下的制度创新,对土地规模化经营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应该充分利用制][度创新尽快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在土地流转方向上加强控制,对流向低碳农业生产用途的土地加强政策倾斜,对流向高碳投入和高化学投入用途的土地实行政策限制。另外,加强农业生产组织化建设,建立和扶持各种农业生产协会和生态农业合作社组织,是目前克服分散经营模式下主体众多难于实现低碳农业规模经营比较现实的方法。

(二)生产方式方面。

在低碳农业的生产方式上,要积极引导并推广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并且在推广的过程中要重视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

1.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

在农业生产中要对化肥和农药进行有效的控制,并且降低农业生产对化工能源的依赖性,注重绿色有机生产,并建立起绿色有机的生产模式。例如,在农业生产中,可以使用家产的粪肥等有机肥料来替代化肥,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土壤进行有机改良,使土壤的有机成分含量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2.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

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对其成产方式进行改革,还要重视节约型农业的建设。可以将农作物的秸秆充分利用,这样一来,既可以防止环境污染,又能够节约资源,并且对秸秆资源还能够重新加工利用。

3.是开发和推广使用新能源。

太阳能集热器的有效使用时低碳农村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能够大幅度减少资源的浪费,同时还能够对农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有效的控制。

(三)技术支持方面。

在低碳农业的发展过程中,首先在节能减排的工作中要加以重视,并且对于节能减排工作中的要给予相应的先进技术支持,同时要有效提高能源的附加值,并且在对于能源的使用时也要对温室气体的排放做到有效的控制。将一些低碳能源进行大范围推广,并给予一定的技术支持,低碳能源的有效利用是建立环保型农业的重要基础。

(四)工作人员素质方面。

低碳农业的发展中,要注意对农村低碳技术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并且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起全新的理念及发展模式。另外在农业发展中还需要广泛的招收低碳技术专业人员和相关的管理人才,积极组建一支高水平的低碳专业技术团队,并且形成发展低碳行业的良好氛围。

由于当前全球气候的复杂多变,从而导致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并且在农业的可持续生产计划中,低碳农业的发展势在必行。低碳农业是在全球温室效应的作用下新生的农业生产模式,并且在低碳农业生产模式是一种以低能消耗并且环保的的绿色循环农业经济生产模式。发展低碳农业可以是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发展低碳农业也是我国农业方面的重大改革工作之一。

新形势下我国开发区优势比较分析【第三篇】

摘要:全球性经济危机下,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通过回顾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分析其优势,为电子商务今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经济危机;电子商务;优势。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率逐渐提高,中国的网民数量快速增长,截至到2008年底已达亿,已经超越了全球平均水平,随着网民的队伍发展壮大,他们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一股重要力量。与此同时,中国电子商务发展迅猛。中国电子商务始于1997年。中国商品订货系统(cgos)、中国商品交易中心(ccec)、虚拟广交会等大型电子商务项目在1997年相继推出,拉开了中国电子商务的序幕。1998年首都电子商务工程的展开和1999年8848网上超市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电子商务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中国电子商务由此正式启动。2007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万亿元,比上年度增长90%。中国网络购物发展迅速,2008年6月底,网络购物用户人数达到6329万,半年内增加%。截至2008年12月,电子商务类站点的总体用户覆盖已经从9000万户提升至9800万户。未来10年,将有70%的贸易额通过电子交易完成,电子商务将成为主流商业经济模式。

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莫迪格亚尼曾提出著名的“5美分论断”:假定劳动收入不变,财富每增加1美元,就会导致消费者支出增加5美分;反之亦然。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我国产品的外需急剧减少,出口增速明显下滑。面对日趋严峻的形势,扩大内需,拓展和挖掘国内消费需求成为生产企业及商家的当务之急。同时由于经济低迷造成了劳动者收入减少、就业困难及失业等问题,必然会影响消费者的偏好,导致消费者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消费策略以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经济危机下,消费者不仅注重产品的质量也关注产品的价格。消费者会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了解自己所需商品的价格及相关信息,即所谓的“货比三家”。而电子商务因其自身的优势已经成为商家和消费者的不二选择。

(1)价格优势。电子商务充分利用互联网不受空间限制的优势,通过网络将不同地域的商品信息提供给消费者。商家不仅减少了在店铺租赁、装潢及人力资本的投入,而且扩大了产品知名度。生产商家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与消费者进行联系,这样就减少了流通环节和交易费用,及时了解市场需求,调整生产计划,减少产品库存,降低经营费用。商家在获得更多利润的同时,消费者也获得了价格优惠。

(2)时间优势。电子商务还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时间优势。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你我联系更加紧密。传统商务从考察商品到达成交易到最后消费者获得商品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并且,实体店铺的经营时间是有限的。这样的话,对于工作繁忙的现代人来说,消费购物也就成了奢侈之举。电子商务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二十四小时的满意服务,消费者的购物意愿得到满足商家也抓住了更多的商机。

(3)交易效率高。互联网络将贸易中的商业报文标准化,使商业报文能在世界各地瞬间完成传递与计算机自动处理,使原料采购、产品生产、需求与销售、银行汇兑、保险、货物托运及申报等过程无须人员干预,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传统贸易方式中,用信件、电话和传真传递信息必须有人的参与,这样增大出错机率及其他人为原因造成损失。电子商务克服了传统贸易方式费用高、易出错、处理速度慢等缺点,极大地缩短了交易时间,使整个交易非常快捷与方便。

(4)交互性。在电子商务中,交互性指的就是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传递的双向性。商家生存需要的`不只是售出产品获得利润更是满足和实现顾客的需求。通过交互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传媒资料,商家和消费者进行沟通和交流。虽然互联网在我国飞速发展,但传统的消费思想在我国仍然根深蒂固,买东西不仅要价廉物美还要“眼见为实”,消费者通过自己的主观感受或是与商家的对话、面谈才会放心。通过电子商务的交互系统使消费者体验和传统购物一样的实在踏实,使其产生的信任感与安全感。而对于需要定制的产品。通过交互系统使电子商务可以向传统商务一样满足顾客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

(5)以人为本。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实体的产品和价格优势已经难以满足消费者的购物心理和需要。并且,很多情况下,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实质是舒缓情绪、调剂生活。电子商务对于商家来讲,不仅是一种新技术、更是一种全新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商家必须适应这种变化,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为顾客竭诚服务。致力于提高客户满意率、回头率和客户忠诚度,体现对客户的关怀并实现对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快速响应,更好的识别和把握市场机会,而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享受到自由、便捷、高效都将为商家带来口碑和经济效益。

(6)电子商务为企业跻身国际市场创造了一个自由平等的竞争环境和更为广泛的合作空间。中中小企业实力弱、规模小、竞争力不强,自身的发展往往受到大企业的排挤,特别在营销策略上无法与大企业开展竞争。电子商务给中小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中小企业只要通过in―ternet就可在全球范围内物色贸易伙伴,寻找贸易机会,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电子商务为中小企业的成长注入了新的话力。对于大型企业来说,电子商务是其发展壮大的重要渠道。精美的页面、及时的产品更新信息加上周到贴切的网上服务,信誉良好品牌忠诚度高的企业在电子商务时代岂有不赢的道理。

(7)电子商务拓展了市场并能挖掘潜在的消费群体。传统商务通常符合“二八理论”,即百分之二十的顾客带给企业百分之八十的利润。因此,有许多暂时需求较小的产品难以出现在市场上,这部分产品的消费者的需求就难以得到满足。电子商务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状况。网络把百分之八十顾客的需求聚集在一起成为一个庞大的市场,在这个市场里实现了“长尾效应”,chrisanderson认为只要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需求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就可以和那些数量不多的热卖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同时,电子商务也对传统商务市场进行了拓展与挖掘。例如,传统服装业主要以女装为主,电子商务集合方便快捷的特点对男装这一潜在的巨大市场进行深入挖掘。从ppg到ppg、bono、到vancl,男装市场也向人昭示着其巨大能量。

新形势下我国开发区优势比较分析【第四篇】

纵观我国开发区的总体布局,我们不难看出,开发区的地理分布是由东向西逐步递减。东部开发区的数量甚至高于中部和西部的总和。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历史因素。在我国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中,东部从最初的“东夷之地”,逐渐演变为中国最为富庶的地区。1949年,我国70%以上的工业聚集在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地区,北京、上海、天津、青岛、广州等几个城市的工业产值占全国的90%以上。在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30年间,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中心出现了多次波动,国家投资开始向内陆地区倾斜。但大规模向中西部投资兴建的许多大中型企业属于增值程度较低的采掘工业和能源原材料工业,而出口加工主要还是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东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居民受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程度都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这是东部开发区多于中西部的最根本原因。对于开发区,特别是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完善的基础设施、便捷的交通、畅通的网络、优秀的人才都是必不可少的,而对重工业的依赖却相对很小,有的开发区还远离工业区。

第二,自然环境因素。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对自然环境和后天环境有比较高的要求。其产品的生产过程需要一年中温差不大,温度、湿度适中,空气清新的气候条件。不宜与重工业混建,更不能在风沙较大的环境下生产。因为这是支持高成品率的前提。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建设前期,就坚持走“生态型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而多项环境指标都明显优于城区和郊区。为确保环境质量良好,开发区提出“以绿引资,以资养绿”的发展目标。开发区审查入区项目的时候,第一个环节就是进行环保评估,对环境质量有负面影响的项目一律谢绝入区。东部沿海地区位于21世纪经济将发展最快的环太平洋,拥有通往世界各地的海运线路。另外沿海很多大城市都有优良的港口和先进的港口设施,例如大连、天津、上海、青岛、广州等城市,因此,自然的对招商引资有着诱惑力,而这种优势更是中西部不可比拟的。

第三,政策因素。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和地理上的原因,一直以来东西部的差距较大,要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还需要经过艰苦的努力。为此,中央在把握大局的前提下,提出了让东部地区先发展起来,然后带动西部地区发展这一政策。凭借这一有利的条件,东部地区充分享受到了国家的各种优惠政策。因此,不管对于国外企业还是对于国内企业来说,东部是首选的建厂地区。

二、目前开发区面临的问题。

我国的开发区创办的初衷是希望以开发区的核心聚集力产生巨大的经济力量来带动整个地区,甚至整个国家的发展。但在首批国家级开发区成功实践的示范作用下,1992年以后一度出现了“开发区热”,数量超过了实际需求和经济自身的承受能力,造成了一定的损失。目前我国的开发区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政策优势减弱。中国将逐步统一内外资企业的所得税,国家税务总局目前倾向将税率定在20%-30%。这意味着开发区将不再拥有税收等方面的特权,而必须与非开发区在政策方面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第二,法律保护缺乏。我国的开发区经过的探索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并没有在这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个完善的、全国性的'法律体系。我国的法律都是通过现有行政区划的政府部门来实施的,尽管开发区所在的省(市)人大都制定了开发区条例,但当开发区《条例》的规定与有关法律法规相冲突时,开发区的管理条例就失去了法律效力。同时,开发区的管理机构在中国的行政序列中并没有明确地位,在实施管理职能时存在着“名不正言不顺”的弊病。这些问题都会在开发区的发展中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同时也给一些外商造成错觉,误以为开发区建设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动摇其长期投资的信心。从法律上明确开发区的管理体制、管理职能和运行机制,这是保障开发区管理体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相对稳定性的重要条件,也是从根本上改善开发区的投资软环境、获得外商信赖的关键。

第三,体制优势。

[1][2][3][4]。

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论文【第五篇】

近年来,关于房地产的话题在各种媒体上议论不断、争论不休。不可否认的是房地产经济在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房地产业仍然是我国基础性、支柱性产业之一。

2、房地产业提供的产品,为国民经济许多部门和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场所。房屋能为商业、家具业、家用电器业、房屋装修业、园林花木业、家庭通讯业、搬家公司、房屋买卖中介业等的发展提供前提和发展场所。如果没有房地产业为这些部门和行业的发展提供前提和场所,这些部门和行业的发展难免会受到瓶颈的制约。

3、住房消费是综合性消费,它带动生活消费的方方面面。房地产的消费特别是住房消费是种综合性消费,涉及吃、穿、用、住、行、娱乐、健身、学习、发展等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发展房地产业,提高居民住房消费水平,从住房综合消费方面讲,为人们生活其他方面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促进生活消费水平全面提高。作为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之一的消费,它的增长和发展自然会带动经济快速向前发展。

1、房地产发展过程中资源浪费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的房地产偏重粗放发展,表现为效益增长主要依靠土地、水、能源等资源的过度消耗,其合理利用和开发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我国由于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并不丰富,尤其是土地、空间等资源在一些地区形势非常严峻。房地产发展过程中对资源使用效率低下,并影响其他行业发展的事件屡见不鲜。在房地产下一步的发展中,资源的机会成本及合理利用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2、房地产在发展过程中对于环境保护重视不够。开发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致使房地产在发展中建筑密度过高,容积率过高,产生钢筋混凝土丛林。城市缺少绿色空间,市区污染不易向周围散发,城市空气质量差;人们居住、生活感到压抑紧张;人们远离自然,使人类与自然隔离。

3、与房产发展相配备的金融基础体系尚不完善。我国的.房地产金融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虽然已完成了基本制度建设,形成了一定规模和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有些问题如不解决,将影响房地产经济的整体发展前景。首先是房地产信贷的结构还需要进一步调整,房地产贷款长期倾向于开发贷款。其次,住房消费信贷发展不足。住房消费贷款的发放也给银行资产安全带来隐患。再次,住房公积金缴纳范围和比率的扩大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制约,低进低出的运营方式使资金使用低效率和显失公平。

4、商品房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空置率居高不下。空置房地产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来有两大类。第一类是由于与外部客观环境不相适应引起的空置。第二类是由于内部因素造成的房地产空置,包括开发商资质较低,开发的房地产质量存在问题、销售不畅、与周围已有项目雷同,缺乏自身特点,由于没有特点,没有优势导致的空置等。

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优秀9【第六篇】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走共同发展的道路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加强世界各国间的合作与交流已成为时代的潮流。但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当今世界,某些冲突还在继续。因此,在世界处于和平发展的时期,我们仍应不能忘记这些威胁的存在。

我国是亚洲诸国中邻国最多、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近年来我国周边地区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事态。这些问题包括台湾问题、克什米尔问题、朝鲜半岛问题,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存在着国际因素卷入的背景。这些问题如处理不好就可能酿成重大冲突,对中国的安全带来严重威胁。这一直是我国领土问题中的头等大事。除此之外还有着很多更为复杂的领土和领海纠纷,包括钓鱼岛,东海问题,南沙群岛,中印边界等,甚至“藏独”分子也在也在叫嚣着。由此看出形势依然很严峻。

1、主要丢失的领土与海洋范围,以及外国军事势力对我国的包围。

现阶段,我国主要的丢失领土有被韩国侵占的黄海和日向礁、苏岩礁等岛礁,被日本侵占的东海和琉球群岛,台海与台湾岛,南海以及南海诸岛,藏南以及中巴阿边境的武装骚乱份子对我国边境安全的威胁。我们周边政策的有得有失:在黄海,韩国侵占日向岛、苏岩礁的行为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东海,海军突破了日本的封锁,舰艇突入太平洋,基本压制了日本对我国的叫嚣,但是没有实现钓鱼岛等岛屿的收复;在台海,通过一系列和平谈判与努力,压制了台独势力,但是国民党、马英九领导下的台海政治局势走势仍未明朗;在南海,实行了渔政正常巡查,但是军侦测船频频骚扰,并有向越南派驻空军的迹象,我们的行动力度与等级急需加大;在藏南,印度态度相当强硬,没有丝毫谈判余地,武力收复藏南几乎成为唯一途径;在中阿、中巴、巴阿边境,被美军与北约部队鼓捣的塔利班突入巴基斯坦,危及我国向西发展的通道安全。在保证领土安全与完整方面,和平统一与军事武力统一是我国收复领土与失地的两种政策,也是我国一贯秉持地原则。在能够和平统一的情况下,慎用武力,能谈则谈,能和则和;谈不了,谈不拢,就只有采取军事行动。

1、固有的安全隐性发展。

我国固有的周边安全问题一直是“多项并举”。一是台独势力的恶性发展。美台军事关系的跃升助长了台独势力的发展,增加了祖国统一的变数。二是南沙及其海洋国土被蚕食。美国军政官员有关南沙群岛的表态、与有关国家频繁的海上军事演习直接威胁着我对南沙的主权诉求。三是“藏独”、“东突独”隐性发展,战略对手肢解中国的意图阴魂不散。针对这些情况,武力解决是唯一手段。

2、朝核问题对我国军事武力统一行动的影响。

在提到收复领土问题的时候,不得不提到朝核问题:朝核问题,会不会引起东北亚军事冲突?这个冲突会不会影响我们在其他地区的领土收复行动?朝核问题经过国际社会的紧张磋商,以及在中国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下,联合国提出了一系列的制裁措施。中国在制裁协议中提出了制裁措施的限度,也是在朝核问题上为朝鲜提供了最大可能的保护。

3、四面出击,还是轻重缓急、先后有序。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从着手西部地区,考虑通过军事行动收复南海和南海诸岛、收复藏南地区、保证中巴安全与稳定,保持中巴通道的畅通。在东部关系朝鲜、黄海、东海和台海地区,高度关注朝核事态发展,关注美日韩的军事动态,进入高度戒备状态。在南海,加大战机、军舰和潜艇部队的行动力度:对于强行驻扎在我岛屿上的国家进行警告,从越南侵占的岛屿入手,对岛上人员限期撤离。从期限截止日开始,如果仍未撤离,则进行海、空、两栖联合攻击,逐一收复领土,加强被收复领土的驻防。同时加强中越边境的军事部署。中巴通道上,加强中巴军事互动,在中巴、中阿边境坚决消灭入侵的武装骚乱分子!

4、我国和美国的关系变化。

美国与我国有着根本的利益矛盾,存在着重大战略利益冲突,这是不可调和的。美国对我国的遏制表现在外交、政治、经济、军事四个方面,“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对外政策上的不同”。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可能共存于同一政府的。美国历来认为社会主义是一股红色的浊流,共产主义是一股邪恶的势力。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都很发达,自认为社会结构文化科技的文明都是世界第一,极其自满,认为其它国家都应该向他学习。其实不然,比如现在的俄罗斯,美国当年给叶利钦很多许诺,而如今引用美国一个国会议员的原话“美国已经把俄罗斯遏止成了一个三流国家”。另一方面,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美国对华政策一直有两个基本点:一个是促使中国“变”——由社会主义变成资本主义,减小对它的威胁。另一个是遏制中国“强”——无论在国际政治﹑经济﹑还是在军事上,只要我们想抓住什么发展的机会,他都会站在我们的对立面。而且美国在对华贸易和技术交流时有一条规定:只要牵扯到先进科技的外出口,就必须要经过美国国会的批准。这和日本与台湾的对华政策一模一样。台湾曾经有一个芯片生产厂家想迁移到大陆来,结果被陈水扁否决了。因为他们不希望大陆有芯片技术。当然了,我们现在也可以生产出来。美国的行政官员罗伯特。曼宁等属于不会随着总统更换却又掌握着国家立法大权的群体,他的基本观点是希望中国衰弱分裂,这也是他在议会上公布的对华政策。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对我们的威胁是相当大的。在中美关系上我们对美的方针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斗而不破”。在反恐问题上,我们还是应与美国合作,但这是有条件的。

在如今的和平年代,也暗藏着种种危机,因此当代大学生了解国防形势、增强安全意识,时刻做好迎接各种挑战的准备。同时我国要发展经济,加强国防建设,只有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优秀9【第七篇】

(莆田学院土建系)。

内容摘要: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所处的安全状况和面临的安全条件最复杂的战略主体。步入新世纪10年,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存在与发展使周边安全环境呈现出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并存的局面,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与此同时,周边安全环境在地缘方向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态势。在外部因素中,美国则成为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最主要因素。

中国作为邻国最多国家,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巨大问题,但进入21世纪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总体上是稳定的,形成这一稳定局面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因素决定的:首先,亚太地区安全格局在发展中保持相对稳定。美、日、中、俄、东盟和印度是决定亚太地区安全格局的六大力量。它们在亚太安全事务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形成既相互合作又相互制约的复合型战略关系,构成了“一超多强”、合作制衡的亚太安全总体格局。一方面,各大力量之间保持着程度不同的相互合作与协调关系。另一方面,各大力量之间又存在复杂的竞争关系,形成相互制约的态势。未来十几年,尽管亚太地区大国之间会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但由于在谋求地区安全与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存在共同利益,亚太大国关系将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一般不会出现全面性对抗。其次,促进地区稳定的多边安全机制不断发展。东盟地区论坛是东亚地区最重要的官方多边安全对话与合作机制,目前成员国已发展到23个,囊括东亚所有国家和地区,对推动亚太地区多边安全合作进程、促进东南亚和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2001年6月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对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三股恶势力”、维护中亚地区和中国西北方向的安全与稳定意义重大。这些地区多边安全机制的形成与发展为中国周边的和平与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在保持总体稳定局面的同时,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中仍呈现出局部动荡的态势。

周边安全环境是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我国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最直接和最主要因素。我国地处亚洲东部,陆上有15个邻国相接壤,与8个国家隔海相望,地处亚太地区的中心位置,特殊的地理位置早就了周边环境的复杂性。我国地缘环境可谓先天不足,有后天难补的一面,但也有后天可塑的一面,我国拥有世界第二长边界线,陆地边界长达万公里,海疆线长达万公里,邻国众多,强邻不少,领土领海问题自然存在不好分歧。我国安全环境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三大方向和两个重点地区”。三大方向:东北亚、中亚和海洋,既紧密联系,又相互交叉。

1东北亚方向:影响我安全环境的主要有两大问题,一是朝鲜半岛问题,朝鲜宣布退出六方会谈并再次进行核试验导致一度缓和的半岛局势再度趋紧。半岛局势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一方面,促进和解、推动谈判、制约战争的内外因素继续存在和发展,半岛和平进程有可能在曲折中前进;另一方面,朝鲜与美、韩之间的矛盾根深蒂固,各自的国家利益和政策目标大相径庭,不排除出现武力对抗和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二是日本问题。2如果说朝鲜半岛在我周边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仅次于台湾海峡的话,那么日本对我国家安全的威胁就仅次于美国。

3中亚方向:对我国安全来说,中亚方向的安全隐患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印巴问题,印巴冲突是包括领土、民族、宗教和军备之争的综合性、长期性矛盾与争端。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包括双方谋求稳定、发展经济的需要和因核武器而形成的不对称均势以及美国的介入等),印巴对话和双边关系的改善有可能在曲折中取得进展,但两国总体对立关系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根本缓解,今后印巴关系的发展仍然存在变数。二是面临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冷战结束后,中亚地区出现的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和国际恐怖主义三股势力的影响不断扩大。中国新疆地区的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分子,与境外(包括中亚国家)的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势力分子相结合,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动,使得中国的国家安全面临恐怖威胁。而伊斯兰原教育主义,以及泛突厥主义在中国西北边疆的传播,严重影响穆斯林群众的思想意识形态,如果这一思潮不能有效遏制,伊斯兰极端势力必将成为中国西北地区安全与稳定的大患,并危及到中华民族的最高国家利益和国家统一是“三股恶势力”的威胁;三是中亚五国未来的政局走向。特别是美国和西方势力正积极插手中亚国家的事务,企图发动一连串的所谓“颜色革命”,大力扶持那里的亲西方反对派通过“合法程序”的选举夺取政权,使独联体面临解体的危险,也使俄罗斯在这一地区的主导地位和核心作用被大大削弱。欧亚大陆地缘政治格局正在发生有利于西方的重大变化。这对以中俄为主导的上海合作组织、特别对我国的西部安全环境来说,无疑是新一轮的巨大冲击。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和警惕。海洋方向: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必然向海洋型经济方向发展,中国的海洋权益日益重要,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的冲突争议日益增多。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非法占领我南中国海的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中国和日本除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中国和朝韩在东海域划界问题上也有分歧,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南海问题,目前我国南海大部分岛屿被邻国分割占据,我国原为南海问题的长期稳定与互利合作而努力,但从目前来看,实现这些问题的公平合理解决,尚需长期艰巨的谈判。两个重点地区:台湾海峡。近年来,台湾岛内的政治生态持续恶化,台独势力铤而走险、制造台独重大事变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连宋访问大陆以后,两岸关系虽出现了某些缓和迹象,但总体严峻的局面没有改变。台湾问题仍处于可能爆发严重冲突的高危期。近来美日联手干预台湾问题的势头明显加强,这对我“遏独、止独”的战略意志、决心和战略能力都是历史性的重大考验。钓鱼岛。钓鱼岛的历史遗留问题及现今问题也是中日关系不断紧张。

三、美国是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球境的最主要外部因素。

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优秀9【第八篇】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周边海域一直处于纷争不断的状态,无论是岛屿主权纷争、海洋划界、海洋开发,还是渔业捕捞和生产方面的纷争接连不断,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从而造成中国周边海域安全形势进入一个双边摩擦日益增多的“多发期”。

周边国家与我海洋利益争端不断。

周边国家与我海洋利益争端不断,近年来,我国与周边国家在领海主权纠纷上进一步趋于复杂化。

1、黄海海域争端,我与韩国海上划界和岛礁主权上存在着争端。归我管辖的黄海海域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与韩国有万平方公里存在争议,特别是中韩在苏岩礁的争端上有热起来的苗头。中韩因捕鱼导致的摩擦,近年已愈演愈烈,韩国更加强了对中国渔船非法作业的打击力度。

2、日本与我争夺东海权益日趋激烈在东海,归中国管辖的海域面积有56万平方公里,日本与中国重叠的海域面积约21万公里,钓鱼岛之争对于中日海域的划界关系重大。近年来,中日两国在东海海域的主权矛盾明显上升,双边摩擦日益增多,围绕海洋油气资源的争夺十分激烈。东海面积77万平方公里,涉及中韩日三国。韩国根据自身利益主张不同原则,济洲岛以南要求自然延伸,向西又要求中间线原则;日本历来顽固主张所谓的中间线原则,并且以钓鱼岛作为基点,单方面在中间划了一条所谓的中间线,并开始对这条线采取实际控制;中国一直坚持自然延伸原则,主张在东海大陆架一直延伸到冲绳海槽中心线,中日所谓的争议区达21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三个渤海湾。其中,中日之间的钓鱼岛之争是影响中日关系未来走向的主要因素。钓鱼岛作为领土问题之所以变得格外严重,就在于钓鱼岛不是一般的陆地疆界,而是东海中的岛屿,其归属将决定中日两国在拥有岛屿后而得到的相应的海洋权利。

3、南海呈现“六国七方”纷争的格局南中国海也称南海,其范围北起台湾,南至马来西亚和文莱,西起越南,东至菲律宾。这片35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归我管辖的有210平方公里,但与多国存在划界交叉,周边一些国家先后发表声明,单方面宣布海洋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肆意分割属我管辖的海域。产生这些矛盾的源起是因为南中国海是一块海蕴藏丰富能源、也是航运要道的“风水宝地”,无论地经济上还是军事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针对南海这块“风水宝地”,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国纷纷宣称对我国南沙群岛拥有领土主权。目前,南沙群岛除我国控制的7个岛礁和台湾驻守的太平岛(南沙诸岛中的最大的岛)外,共有44个岛礁被其它国家所侵占。目前,我国南海已经形成“六国七方”军事占领的武装割据格局,而且这种分割和控制还有蔓延的趋势。

美军调整驻亚太的军事部署。

目前,美国在63个国家建有737个军事基地,这些基地结成了一张严密的军事网,把整个世界牢牢地掌控在手上。在这些海外军事基地中,亚太地区的基地群是美国全球战略中的最重要的军事部署。随着战略重心转向亚太,美军对其驻亚太基地群进行了重大调整:1.60%舰艇将部署亚太地区。随着战略重心东移,美国对其兵力的部署也重新进行了调整,减少了在欧洲地区的兵力,增加了亚太地区的兵力。目前,美国海军拥有各式舰艇285艘,其中半数以上将部署于太平洋地区。

2.加强在亚太部署远程轰炸机基于。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地区,美军加强了对亚太地区空军实力的财政投入,光是在武器装备一项上预算就达28亿美元。

3.加强在亚太的驻军。目前,美军几乎将所有的先进武器都部署在了关岛。美空军在关岛组建了一个“全球打击特遣队”。

4.海军陆战队网络化分散部署。由于远程精确制导武器对美国靠近中国的军事基地的威胁越来越大,近年来,美军一直想把驻冲绳的部分海军陆战队员转移到距离亚洲更远的关岛,使美军的主战力量移到远程火力的打击范围之外。根据美澳2011年底达成的协议,未来几年驻达尔文军事基地的美军内将逐步增加到2500人。可见,美国更深层次的战略目标,就是希望在他的同盟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编织在中国周边的网络,即遏制中国发展的包围圈。

当前我国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论文最新9【第九篇】

首先,低碳农业是实现固碳的最好方式。气候变暖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是由过度的工业化生产造成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过多造成的。固碳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还人类一个健康的自然环境。无数实践表明,生物固碳是最好方式。发展低碳农业,通过选种、育种等科学技术,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增强储碳能力。其次,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实现形式。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耕地正以每年万hm2的速度缩减,在世界上排名第四,而联合国的一项调查显示,低碳农业可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低碳农业是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方向。

现代农业是根据生产力发展而划分的,工业机器的应用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现代农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是科学与农业的整合。现代农业对农业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农业科学现代化、节能减排技术、环保技术、清洁能源等,都在现代化农业的范围之内。通过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土地覆盖率,减少化肥农药使用,进行安全、高效的农业生产是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方向。

农业基础薄弱。

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国家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较少。如果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就无法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特别是一些贫穷地区的道路条件较差,农产品无法顺利运输出去[1]。目前,在云南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缺乏投入,导致农田水利发展迟缓;种植物大多以自身需要为主,未形成规模化生产;农业机械价格高,在国家补助不足的情况下,很难进行大面积的推广。

农业科学技术、服务落后。

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仍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农业合作的较少,种植的产品较单一,对作物品种选择随意性强,缺乏专业的指导和种植经验。地方的龙头加工企业,主要致力于农产品的加工与市场流通,对初级农业重视不够,缺乏培育、服务理念。没有建立风险共担的先进管理机制,无法保持整体系统的良性发展,进一步影响了农业产业的纵深发展。

农产品加工与营销服务落后。

农民生产的方式传统,注重量的生产,轻视产品质量。在市面上看到的农产品大多是初级产品,没有外部包装,更没有形成有价值的品牌,所以,附加值十分低。产品的保存周期较短,在市场波动出现问题时,很容易造成损失。在销售方面,没有形成系统的营销体系,营销手段匮乏,渠道不够畅通,使农产品的效益大打折扣。

做好调整规划,增强低碳意识。

相关部门应统一组织机构,以低碳为主题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对农业结构进行重新规划,优先发展具有战略地位的农业经济,同时,还要注重优势资源的利用。在农业基础建设方面,财政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基础设施的完整性,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模式,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对于贫困地区,应加大投入力度,尽快推进机械化进程,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和服务能力。以农业科技为依托,不断提升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农产品生产,实行标准化管理,走品牌化发展之路。

积极推广农业低碳技术。

建立低碳服务农业推广中心,帮助农民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废弃物等,形成可循环的生态农业。加强优质丰产、种苗优良、农产品加工等先进实用技术的集成与推广普及。大力推广先进的农业机械,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加强产学研结合,利用高校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先进的农业生产力。积极推广秸秆还田、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等先进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减少温度气体排放。

构建现代农业组织经营体系。

首先,大力发展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着力提高覆盖面,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其次,实施农业规模化经营。转变传统的家庭作业方式,以土地承包关系为基础,发展集中型的规模经营生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最后,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是产品竞争力的体现。在农产区建立集群的加工企业,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形成巨大的竞争力。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形成品牌,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总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的必然选择。我国农业经济低碳化发展任重道远,是一项长远而持久的任务,必须持之以恒,优化农业经济结构,使之可持续发展,创造美好的家园。

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优秀9【第十篇】

随着中国自身的发展以及国际和地区形势的变化,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重要性对我国更加突出。从政治上看,周边国家是我国维护主权权益、发挥国际作用的首要依托;从经济上看,周边国家是我国对外开放、开展互利合作的重要伙伴;从安全上看,周边国家是我国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和睦的直接外部屏障。周边环境历来对我国国内形势以及发展战略有直接牵动作用,维护周边安全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同世界其它大国相比,中国的周边地缘环境最为复杂。首先,我国是世界上拥有邻国最多的国家,陆地边界22000多公里,海岸线18000多公里,我国的陆地邻国共15个,东北与朝鲜接壤,东北、西北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为邻,正北方是蒙古国,西部毗邻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与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相接,南面有缅甸、老挝和越南,现在是14个。今天的中国,正处于近两百年来最好的发展时期,能否抓住这个机会,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周边的国际形势。

(一)、总体分析:从我国的周边环境看,还存在着一些不确定因素。一是我国要进一步的崛起,会受到外部地缘环境的强力制约;二是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因素,我国和周边国家在领土、边界、海域的划分及归属等问题上有过结。

中国要崛起成为世界性大国,必将受到外部因素的强力制约,因为中国的崛起必将改变世界战略力量的对比,从而引起大国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和分配。西方大国,特别是美国,必然要尽一切可能阻挠中国的崛起。与此同时,中国周边的其它国家,如俄罗斯、日本、朝鲜半岛、东盟以及印度等国,也会从自身利益出发竭力扩大自身的利益空间。

目前,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突出而又迫切的问题主要是:中日关系存在历史问题、钓鱼岛主权之争和东海大陆架划分问题,南海地区与东南亚国家存在岛屿主权和海域划分问题,朝鲜半岛核危机问题,中印关系存在严重领土争端以及“西藏问题”,美国力图建立新的反华包围圈以全面遏制中国。

(二)、具体分析:

1、对我国安全形势复杂性的基本判断:总体稳定,局部严峻,安全问题趋于复杂且风险加大。

如果做一个历史比较,冷战阶段的安全环境,其基本特点是:总体严峻,局部改善,安全问题相对单一。而21世纪初,我安全环境的变化在于:总体稳定,局部严峻,安全问题趋于复杂且风险加大。因此,当前我面临的安全环境,既不同于冷战时期,也有别于冷战后初期。要求我们必须以实事求是的精神,辩证的态度,复杂的眼光,尽可能做出全面准确的判断。在看到机遇的同时,更要看到挑战和不利的一面。

2、我国安全环境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三大方向和一个重点地区”。

三大方向:东北亚、中亚和海洋,既紧密联系,又相互交叉。

(1)、东北亚方向:影响我安全环境的主要有两大问题,一是朝鲜半岛问题,二是日本问题。

串的所谓“颜色革命”,大力扶持那里的亲西方反对派通过“合法程序”的选举夺取政权,使独联体面临解体的危险,也使俄罗斯在这一地区的主导地位和核心作用被大大削弱。欧亚大陆地缘政治格局正在发生有利于西方的重大变化。这对以中俄为主导的上海合作组织、特别对我国的西部安全环境来说,无疑是新一轮的巨大冲击。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和警惕。

(3)、海洋方向:进入21世纪初,我周边的海洋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响我周边安全环境的主要方向之一。

(4)、重点地区:台湾海峡。近年来,台湾岛内的政治生态持续恶化,台独势力铤而走险、制造台独重大事变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连宋访问大陆以后,两岸关系虽出现了某些缓和迹象,但总体严峻的局面没有改变。台湾问题仍处于可能爆发严重冲突的高危期。近来,美日联手干预台湾问题的势头明显加强,这对我“遏独、止独”的战略意志、决心和战略能力都是历史性的重大考验。因此,台独发展是我国安全面临的现实重大威胁,东北亚方向的挑战仅次于台湾海峡,中亚地区的潜在威胁有上升之势,海洋安全的地位在不断提高。而在“三大方向和一个重点地区”,都始终存在着“美国因素”,美国是我面临的最大外部威胁。在重点做好反台独军事斗争准备的同时,也要做好应对两个甚至多个战略方向同时发生危机的战略准备。

3、我所处的地缘环境是影响周边安全不容忽视的长期性制约因素。

我国的地缘环境可谓“先天不足”,有“后天难补”的一面,但也有“后天可塑”的一面。我国拥有世界第二长的边界线,陆地边界线是万公里,海疆线是万公里,而且邻国众多,强邻不少,情况复杂。因此,地缘环境是影响我国家安全的长期性因素,“先天不足”的特点警示我们:无论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努力做到未雨绸缪。

三、结论。

从以上对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分析可以看来,中国的周边政治格局总体态势良好,局部地区比较动荡。我们只有与周边和睦相处,才能共同繁荣发展,只有贯彻“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才能有长期稳定与和平。但我们还应注意到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和矛盾所激化的隐患,扫除和平发展的一切障碍,积极参与亚洲多边及双边机制适用本国强大的综合国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发挥地区大国的作用,尽而实现中国的崛起。

48 2867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