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调查报告的经济影响样例【通用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林业调查报告的经济影响样例【通用10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林业调查报告的经济影响【第一篇】

为进一步查找当前阻碍和制约市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不利因素,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调整林业生产关系,最大限度地释放林业生产力,调动广大林农、林业经营者积极性,加快现代林业发展步伐,市林业局于8月15日下发了《关于开展“加快现代林业发展”主题调研的通知》,明确了主题调研的目的、范围、内容、时间、责任单位。

截止10月15日,共收到各旗县区林业局、局机关各科室、所属各单位和局领导班子成员提交的调研报告50篇,其中林业建设类20篇,资源保护类14篇,林业产业类5篇,林业改革类7篇,基层基础建设类4篇。

市林业局通过召开调研报告评审会,评出优秀调研报告26篇。这些优秀调研报告涉及林业建设、资源管理、湿地保护与利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林场改革、林业生态工程资金管理、公益林管护机制、林业产业、森林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等内容。

从增加生态建设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角度提出拓宽投资渠道、理顺资金运转渠道的建议。

提出了提高征占用林地定额指标、下放审批权限、提高林地补偿标准等建议。

在规范森林公安执法方面,提出了加强信息化建设、强化执法培训和执法监督等切实可行的对策。

对林改后如何创新机制加强森防工作,提出了建立区域间联治联检机制、建立社会化防治机制等八个方面的对策;提出了加强基层扑火队伍建设的建议。

三是在林业产业发展方面,针对目前林产业基地化水平低、产业政策体系、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提高产业基地建设质量、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品牌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等对策。

提出将林业专业合作社组织纳入新型市场主体管理,实行备案登记,出台扶持林业专业合作社组织发展政策,安排专项资金,扶强扶大一定规模的林业专业合作社等建议。

在国有林场改革方面,提出创新经营机制、盘活林地资源、承揽绿化工程、化解债务等对策和建议。

提出了加强科研推广、加强林木种苗信息服务网络建设的对策。

林业调查报告的经济影响【第二篇】

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直机关各单位,各人民团体:

为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着力提升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加快推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进程,根据《******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xx林业生态省建设提升工程规划(-)》要求,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总目标,紧紧围绕生态和民生两条主线,着力构建“一区两带三网多点”的林业生态网络格局,促进绿色、循环、低碳经济发展,全面提升林业服务经济转型水平,为打造生态、宜居、美丽******提供生态基础。

1.森林资源培育160700亩。其中人工造林107900亩,飞播造林30000亩,森林抚育22800亩。人工造林按工程分:山区营造林工程9亩,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15000亩,农田林网工程17000亩,社区绿化美化工程932亩,用材林及工业原料林8000亩,经济林4000亩。

2.林业育苗10000亩。其中普通育苗7000亩,花卉苗木2000亩,设施育苗1000亩。

三、重点工程。

1.绿化基地工程。建设以全民参与生态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绿化基地12个,总面积14500亩。其中市南太行生态景观带建设工程10000亩;县(市)绿化基地6个,每个面积不少于500亩;区属绿化基地5个,每个面积不少于300亩。

2.道路绿化工程。绿化面积3600亩。一是完成人民路、林邓线、新洛路等重点道路的高标准绿化,绿化长度80公里;二是按照省政府3年完成高速公路绿化提升工程要求,确定******四条高速公路绿化任务。

3.城市绿化工程。******市中心城区加快推进西部万亩森林生态园建设;启动建设******、******三个城郊森林公园。县级城区主要建设******公园、******森林公园、******公园、******公园、******公园等10个公共园林项目。

4.社区绿化美化工程。完成新型农村社区绿化美化14个,其中:******各一个;******各两个;******各3个。社区全部按照园林式绿化要求设计施工,绿化面积932亩。

5.花卉苗木工程。在******建设苗木花卉基地6处,面积5000亩。以生产高档绿化苗木和花卉为主,为全市林业生态建设提供保障。

四、保障措施。

1.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深刻认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的重大意义,要把林业生态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将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责任单位。形成四级书记抓生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

2.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指挥部要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各相关部门要树立全局意识,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出绿化目标和工作措施,共同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发展改革部门要将生态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突出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基础地位;财政部门要保障对林业生态建设的投入;林业部门要做好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和技术服务;交通运输、水利河务、旅游、住房建设等部门要分别做好公路、河渠、堤防、风景区、城市建成区和新型农村社区的绿化工作。形成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生态建设的格局。

3.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以奖代补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从20开始,高速公路两侧30米内绿化每亩每年奖补1000元(市级财政600元,县级财政400元),连奖三年;林邓线两侧及南太行生态景观带山脚线以南范围的绿化,每亩每年奖补1000元,连奖三年。鼓励林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每年奖励一个规模达到2000亩或产值达到1000万元的`林业科技示范园。积极探索和建立多种形式的投入机制,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林业专业合作社贷款、()林农小额免评估贷款等金融服务业务,支持引导林农及各类经济实体扩大造林、营林规模,实现林业产业化经营,最大限度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林业。

4.加强督导,严格奖惩。建立完善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督导体系、考核体系和奖惩机制,严格按照督导办法和考核标准对各县市区生态建设目标进行督导与考核,并按照《关于建立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考核奖惩机制的意见》兑现奖惩。大力开展国家级绿化模范城市、绿化模范县、绿化模范单位,以及省、市级绿化模范乡(镇)、绿化模范单位创建活动,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林业调查报告的经济影响【第三篇】

2、环境美,风气正,和谐生活就是顺。

3、绿化美化生态化,人美景美家乡美。

4、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西昌生态城市。

5、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6、优化人居环境,共建绿色社区。

7、生态兴则文明兴。

8、建设生态市,推进生态文明。

9、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10、农业原生态、工业可循环、服务业可持续。

11、美化生态家园,家庭生活美满。

12、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

13、生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抓生态就是抓发展。

14、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家园。

15、保护环境是责任,建设生态是美德。

16、打造优美环境,共享碧水蓝天。

17、重环保,建家园,男女老少齐动员。

18、家家生态好风光,人人幸福保安康。

19、保护生态功在千秋,美化环境造福后代。

20、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碧水蓝天。

林业调查报告的经济影响【第四篇】

1、森林资源现状。

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林业用地面积219万亩,按地类划分:有林地167万亩,疏林地万亩,灌木林地万亩,未成林造林地万亩,苗圃地万亩,无林地万亩(其中宜林地万亩)。另外林网、四旁树木折算面积70万亩。按林种划分:用材林万亩,防护林万亩,经济林万亩,薪炭林万亩,特用林万亩,竹林万亩。

2、国有场圃与森林公园情况。

全市现有国有林场10个,总经营面积万亩,在职职工人数633人,离退休职工人数334人。全市现有国有苗圃4家,职工总数227人,总经营面积2400亩。全市现有森林公园5家,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4家,省级森林公园1家,总经营面积万亩,20xx年森林旅游收入537万元。

3、林业产值。

全市20xx年林业产业总产值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亿元,第二产业亿元,第三产业亿元。

从目前来看,我市林业存在的问题矛盾与可持续发展要求差距较大,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森林资源总量小。

我市森林资源总量在全省属于中等位次,但总体上偏小,人均森林面积仅亩。森林覆盖率低于全国近1个百分点,低于全省9个多百分点。在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需求不断增长的双重压力下,森林资源面临着保护与治理、开源与节流的双重矛盾。

二是林业经济效益差。

我市的森林以中、幼林为主,缺乏集约化经营,经济效益低下,林业总产值占gdp不足3。有些经营者采取自然放任的粗放经营方式,“靠天长树,自然成材”的做法较为普遍,林地的直接经济效益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国有场圃经济效益大都较低,有的非常困难。

三是林火管理难度大。

全市林区人口众多,密度大,成分复杂,群众森林防火意识普遍较弱,野外用火点多且分散,火源管理难度非常大森林防火交通车辆、扑火工具老化,故障率高,装备水平难以适应森林防火的实际需要。

四是林木流转不规范。

林木流转过程存在着随意性,流转程序还不够成熟。林业经营机制不活,市场潜力得不到有效发挥,吸引社会资源能力弱,林业投融资渠道狭窄。此外,少数经营商在林木采伐与林地占用上未履行报批手续。

五是林业产业化进程较慢。

林业内部的一二三产业不能协调发展,一产林木生产比重大,二、三产业林产品加工服务比重较小。产业基础薄弱,由于林产品加工企业多而散,小而全,没能形成特色产业或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少,牵动力小。林业科技含量低,我市木材及其它林产品以销售原材料为主,精深加工很少,产品转化能力弱,资源消耗量大,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不明显。

六是林业服务体系不完善。

主要表现在“四难”:森林资产评估难。在林地、林权流转方面缺乏权威的森林资产评估和转让中介机构,使流转基本上处于无序状态,很难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相关信息传递难。实际工作中缺少为投资者了解和掌握林业政策、市场信息的平台。林业实用技术与投资者衔接难。林业开发者多以高投入、高产出为经营理念,传统的粗放式、经验式的技术服务已很难满足投资者的需求。合法权益维护难。一些地方还存在着“山绿了,眼红了”的现象,承包造林合同得不到充分落实,非公有制林业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

林业调查报告的经济影响【第五篇】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前段时间我就全省先期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试点地区的林改情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以供全省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参考借鉴。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2007。

4

我省在怀化全市及浏阳市、安化县、绥宁县共。

16。

16。

个试点县市区的林改工作已经省级检查验收合格,林改工作已进入主体改革扫尾和配套改革全面深化阶段。调查发现,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具有五个显著特点。

2000。

多名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和。

5

均山到户。

7

21。

日止,全省试点地区已完成产权明晰现场核实面积。

万亩,占任务的。

%。

产权明晰工作基本完成;发证林地面积。

万亩,占任务的。

%。

调处权属纠纷面积。

万亩,占任务的。

%。

放活经营,就是在坚持森林采伐限额管理的前提下,按照分类经营、分类管理的要求,改进商品林采伐管理办法,确保经营主体享有充分的处置权。为放活经营权,我省林改试点工作主要抓了两个方面:

1

开展了林木采伐管理改革试点。

我省在沅陵等五县市各选定一个乡镇开展了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和林木采伐管理改革试点木材采伐管理改革实际上就是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木材采伐管理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使木材采伐管理更为科学合理,让人为因素,暗箱操作行为全部曝光,通过阳光工程使指标分配更为公正、公平、公开,接受全社会监督把原来滞后的分配环节提前,把从上往下分配采伐指标变成由下往上申请,通过农户置换,适当集中指标怀化市围绕林农平等享有林木采伐计划分配权,变过去自上而下分配指标为

自下而上、上下结合、逐级把关、两榜定案。

5

年计划内的指标跨年度调剂使用,从而进一步完善了林木采伐管理机制。我省在怀化靖州县坳上镇和沅陵县陈家滩乡两个试点乡镇已完成森林资源调查和经营方案编制工作。

2

着力完善林业分类经营机制。

林业分类经营机制就是实行商品林、公益林分类经营管理的办法。对商品林,农民可以依法自主决定经营方案和经营模式,生产的木材自主销售。对公益林,在不破坏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可依法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开发林下种养业,利用森林景观发展森林旅游业等。怀化市出台了《商品林管理办法》和《公益林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科学管好商品林。在鼓励流转、放活经营的同时,根据消耗量低于生长量的原则,严格编制、执行森林限额采伐计划。实行用材与造林挂钩、采伐与营造挂钩,木材加工企业要建立造林基地,没有造林能力的每消耗

1

立方米木材缴纳。

20。

300。

800。

万亩公益林,每亩按照。

5

谁受益,谁补偿。

的原则,从水电、供水、废气排放企业、生态旅游等收益较大的企业中,按经营收入提取一定的生态收益补偿金,用于提高公益林的资金补偿标准。

规范流转,就是在不改变林地所有权、林地用途的前提下,鼓励森林、林木的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合理流转。我省在做好产权明晰工作的同进,为规范林地、林木流转行为,进行了配套措施的及时跟进。

1

打造了森林资源流转平台。

一是出台了森林流转管理办法省人民政府出台了《湖南省森林资源流转办法》,对森林资源流转行为进行了规范,便于基层单位实际操作同时,省物价局制定出台了《关于林业技术服务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等收费标准进行了明确;二是设立了林权登记管理机构怀化市所属各县(市、区)设立了林权登记管理机构,像房产部门管理房产证一样管理林权证三是成立了森林资产评估机构各试点地区以现有森林资源调查技术队伍为基础,成立了森林资产评估机构四是建立林业要素市场在产权流转上,试点地区建立了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开展林业产权信息发布、变更鉴证、许可验证等综合性服务,引导农户所有的林权进入产权交易中心交易,实现森林资源变现通过建立要素市场,鼓励规范流转,在分山到户的同时,鼓励土地相对集中,实行规模化经营怀化市根据林业资源量,共同或单独建立林权交易平台,全市设

13。

个林业产权交易中心。今年。

1

6

月,全市实施林地林木资产评估面积。

16。

万亩,规范流转。

31。

万亩,实现交易额。

亿元。

2

建立了林业融投资平台。

主要是通过林权抵押贷款和森林保险制度创新,来解决融资困难和森林保险的问题在林权抵押贷款上,明确了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条件,规范了贷款程序,完善了金融支林配套制度,初步形成了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合作支农的局面怀化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的指导性意见》、《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管理办法》、《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登记管理办法》

3

个文件。据统计,林改以来,怀化市金融部门已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

6800。

2007。

年通过与财产保险合作,对洪江市范围内的集体林进行防火专项保险,每年投保。

80。

万亩,每亩赔付。

100。

元,保费为。

3

‰,每年投保。

万元,保费按商品材每立方米。

5

元标准收取,统一投保,当年理赔。

万元,今年上半年由于火灾较多,申请赔付资金达。

45。

万元。浏阳市等也相继开展了林权抵押贷款和森林火灾保险业务。

3

建立了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上,试点地区按照服务组织网络化、行业协会专业化、中介机构社会化的要求,在乡镇建立了林业咨询和服务中心,在村里建立了林业理事会,形成了乡村互动互联的服务网络。明晰产权,分户经营后,林农纷纷自发成立了

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互助合作。

政府主导、自主自愿。

的原则成立村级林业理事会,组织和承担本村范围内的森林经营、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制止乱砍滥伐等工作,构建了群防群治体系。怀化市大部分县市区成立了村级林业理事会。与此同时,民营林场应运而生,不少林农自愿以家庭联户和股份合作形式租山造林兴办民营林场院。绥宁县成立了专业造林公司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林业经营方式正在由分散化、破碎化向集约经营、规模经营转变。

[2007]200。

20%。

征收,但我省调低了计费基价(按。

400。

/

立方米计算)。如怀化市育林基金征收标准由改革前的每立方米。

元降为现在的每立方米。

元,因降低育林基金计费基价而减少育林基金征收额。

3200。

万元,每立方米减少育林基金。

25。

2993。

万元,减幅达。

30%。

;三是取消不合理收费和。

搭车收费。

项目。怀化市取消了乡村自行收取的费用(每立方米。

30。

元),减少财政收入。

4032。

万元。仅我省怀化市就因降低育林基金计费基价、取消在木材采伐环节征收。

两税。

和一切不合理收费及。

搭车收费。

项目,全市每年向林农返利。

亿元。

为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使林业部门从一切包办代替的繁重事务中解脱出来,走出大包大揽的。

怪圈。

把工作重心转移到规划指导、行政执法、公共服务上逐步实现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的历史性转变各试点市县大胆创新、锐意进取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林业行政体制改革促进了林业部门职能的转换。

1

将林业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纳入财政供养,解决了。

收费养人。

的问题。

怀化市各县(市、区)林业局内设机构、基层林业站、木材检查站、林业公检法、林业要素市场等,按照每

6000。

亩林地核定。

1

名编制的标准核定编制总额,从今年。

4

1

日起纳入财政全额供养范围。目前除沅陵、中方两县外,其他。

11。

个县(市、区)的。

4100。

多名林业行政事业人员已经拿到了全额财政工资。

2

调整充实林业内设机构,解决了机构重叠和职能交叉的问题。

怀化市所属各县(市、区)通过调整充实林业内设机构,将原来

20。

多个机构精简为。

6

个行政机构和。

7

个事业单位。通过职能整合,增设了公益林管理站、林地林木产权管理站、产权交易管理站、林业综合执法大队。通过改革,林业机构设置更加科学合理,变得精干高效,从而提高了行政效能。

3

进行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解决了。

多头执法。

交叉执法。

的问题。

怀化市各县(市、区)整合资源林政、森林公安、森林防火、野生动植物保护、种苗、木材检查站等单位的行政执法职能,成立统一的林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遏制乱罚滥收现象,提升执法形象。

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改革,对照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精神,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无论从深度上看还是从广度上说都是比较彻底的,走在了全国前例。从深度上看,对林业产权进行了非常明确的界定,同时建立了林改档案;从广度上说,我省这次改革触及了约束林业发展的所有体制性障碍,对所有约束林业的体制性障碍都进行了尝试性的突破;从结果和效率来看,我省林改试点工作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和阶段性成果,几项改革都符合中央的要求。可以说,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林业生产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进一步释放了林业生产力,林业综合效益进一步提高,林改的示范带动效应初步显现:

第一,林农造林护林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经过确权发证,还权于民,广大林农获得了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真正成了山林的主人,造林积极性明显提高据对

16。

个试点县的初步统计,林改后年造林面积达。

万亩,同比增加。

倍。中方县林改后年造林面积达。

万亩,是林改前的。

倍。通过改革,农民爱林护林的意识切实增强,护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已成为林农和林业经营者的自觉行动。

第二,林农增收致富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通过林改,林农获得了大量生产资料,增加了就业机会,增收致富的步伐明显加快一是增加了农民收入全省试点县集体林地

万亩,平均分配给。

90。

万林农,人均拥有林地。

亩,人均可增加收入。

132。

亿元。三是盘活了森林资产。据统计,怀化市改革前平均每亩林地租金为。

元,改革后升值到。

元,增幅达。

%。

改革前每亩山林流转额为。

元,改革后升值到。

元,增幅达。

%。

第三,社会资金向林业聚集的势头进一步增强。

林改使山林权属清晰,责权利明确,林业税费减轻,经营市场进一步放活,森林资源流转逐步规范,林业经营效益不断提高,各种社会经营主体投资林业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大量社会资金正在加速向林业聚集。据初步统计,各试点县林业开发吸引社会资金投资

61180。

万元;组织林权交易。

3236。

宗,实现交易额。

万元;开展林权抵押贷款。

118。

宗,贷款额。

9632。

亿元,同比增长。

23%。

5

月以来,怀化市实现林权抵押贷款。

6800。

万元,完成森林资源流转交易额。

亿元,为前。

5

年的总和。

第四,农村社会秩序进一步和谐稳定。

林改过程是一次全面、深入、生动的民主法制教育过程,使干部懂得依法行政,村民们懂得依法维权,知道

光村干部说了不算,村民代表会议通过了才算数。

四至。

范围,推倒了干群。

隔心墙。

架起了干群。

连心桥。

24673。

起。

2007。

年怀化市林业行政案件比上年下降。

%。

各地乡村形成了睦邻友好、和谐文明的良好氛围。

第五,政府职能进一步得到转变。

林改后,试点地区林业行政事业经费全部纳入了财政预算,彻底改变了林业部门长期以来靠规费供养的历史,林业部门的执政理念和服务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职责进一步明确,履职的方式进一步优化,执法、管理、服务三大职能进一步加强。目前,全省试点地区通过建立新型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经营实体、县级林业服务中心、林业行业协会、产权交易中心等中介机构,为林农提供方便、高效、优质的服务。

尽管我省林改成效显著,但在调查中也发现改革中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正在凸显出来,需要加大力度予以妥善解决。

由于大部分林区县财政困难,政府对林业投入有限,林业基层机构经费本身就严重不足,加上林改的工作量非常大,仅主体改革的外业勘测(聘请技术人员、踏界划定四至、勾图等)、内业整理(附图附表绘制、公示、登记台帐、签订承包合同)、林权纠纷调处、档案管理、培训(对林改工作人员、技术人员、乡村干部、村组林改工作小组、农民的政策和技术培训)等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基层政府和部门普遍感到经济压力极大。经测算,每亩林地需要林改工作经费

元,全省共需林改工作经费。

亿元。中央以。

1999。

年国家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为依据,我省有林地面积。

亿亩。中央财政按每亩。

1

元的补助标准,已安排我省林改工作经费。

亿元。但由于退耕还林等原因,全省现实有林地面积。

亿亩,这样还有。

2600。

万元的工作经费缺口。同时,按照中央的要求和参照外省的做法,按每亩。

1

元的标准由省里予以配套。

(1:1。

配套。

)

林改工作经费。

亿元。两项合计共需林改工作经费。

亿元。

2007。

年省财政已补助试点单位。

1700。

万元。建议由省财政厅补齐林改工作经费。

亿元。其余。

亿元资金缺口,由市(州)、县(市、区)财政自筹解决。

由于进行林业行政体制改革和规范林业税费征收,使得各级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加大,特别是重点林区,影响更为明显。一是林业行政事业人员经费和公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后,市(州)、县(市、区)财政支出增加;二是育林基金计费基价降低标准后,市(州)、县(市、区)财政收入减少;三是规范税费征收减少税收(增值税、所得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后,市(州)、县(市、区)财政收入减少;四是取缔所有违法违规的涉林收费项目,特别是取消县、乡、村自行收费项目后,县(市、区)、乡镇、村级财政收入减少。为巩固林改成果,帮助市(州)、县(市、区)分担因林改而带来的财政压力,保证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建议省里参照农村税费改革的做法,研究出台我省林改专项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对林业依赖性较大的林区市(州)、县(市、区)给予重点倾斜,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对试点地区省财政要安排资金先行实施转移支付。其中,前三个部分建议按市(州)、县(市、区)财政实际增支额计算;后一部分建议比照江西、云南等省的做法,按每年每乡镇

10。

万元、每个行政村。

1

1

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财政补助。

改革试点地区虽在投融资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但由于相关配套政策未能跟上,致使林业经营者从金融机构融资仍然困难。据了解,银行不愿放贷款主要有四个担心:一是林木处置问题,主伐期长,且受采伐限额限制;二是森林保险问题,目前尚无保险政策;三是林木管护问题,容易遭受自然灾害;四是林木抵押问题,林业专业评估机构不键全。为此,建议进一步完善林权流转和抵押贷款配套政策,着力解决林业融资难问题。一是建立林业产权交易中心,为林农和林业经营者提供森林资源资产流转和抵押贷款平台。二是建立林权抵押物监管体系,防范金融风险。重点是要建立森林资产评估办法,建立健全林权抵押物合法性审核制度、林权流转变更登记制度、林权抵押登记管理制度等。三是积极协调金融部门针对森林资源和林业产业发展特点,开发必要的林业金融产品,积极推进

村镇银行。

小额信贷组织。

试点,出台林业贷款抵押管理办法,简化贷款审批程序。建立财政林业贷款贴息制度,加大贴息支持力度。四是出台推进森林资产货币化的评估政策规定。由于森林资产货币化需要评估,而目前对林木林地资产评估的门槛很高,需要评估师资质;另一方面评估的标准、方法还缺乏法定依据,导致目前的评估既无法律效力,又无作价依据,影响双方的利益。因此,省里要对林业工程师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以取得合法森林资产评估资格,并出台评估标准和实施办法,以及交易办法和规则。

公益林补偿标准过低,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给生态保护和长远发展带来巨大压力。目前国家对公益林补偿标准仅为每亩每年

5

元,而目前荒山林地租金每亩都达到了。

15。

20。

10。

元,江西从。

2008。

年起连续三年增加安排生态补偿资金。

3

亿元,到。

2010。

年提高至。

10。

15。

倍。建立地方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也是守住生态环境底线的重要保障。省里要尽快出台地方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从水电、供水、废气排放企业、生态旅游等收益较大的企业中,按经营收入提取一定的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探索建立生态受益者补偿生态林所有者补偿机制,以保障生态安全。

今年初我省遭受历史罕见冰雪灾害天气,致使全省林业损失达

600。

多亿元,有些地方。

10。

年都难以恢复。由于没有保险,林农得不到一点补偿。调查中一些林农心酸地说。

别的地方受灾都有政府保险理赔,可这林业损失却没有一点救助。

因此建议尽快出台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着力解决林业抗风险能力问题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降低森林灾害风险,有利于增强林农恢复生产能力要按照低保费、低保额的原则,通过政府引导、财政扶持、市场运作、自愿参加的方式,推进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的建立。

主要体现在:一是分山到户后,林业建设呈现出林权结构分散化、经营主体多元化、经营形式多样化的特征,林业生产建设的组织管理难度明显加大。如何根据形势变化,加强各级林业工作部门及其林业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必须高度重视的紧迫问题。二是从林业的特点和规律看,适度规模经营是提高林业效益的重要途径,分山到户后如何引导群众开展适度规模经营与生产合作,也是一个需要值得注意的问题。三是林业产业发展滞后。目前我省林区主要靠采伐木材获取收入,缺乏其他主导产业,林业经济效益未能充分发挥。为此建议:一要加大对林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根据中央

10。

立方米,全国平均水平为。

立方米,世界平均水平为。

立方米,发达国家每亩达。

12。

20。

%。

成果转化率只有。

%。

三是建立林业经济合作组织浏阳张坊镇通过入股、联户等方式组建股份制竹林林场,克服林权到户后小农化经济倾向,实现林业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

2008。

11。

4

2008。

10。

号)精神,我认为,当前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基本思路是:

当前的重点工作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进行,做好省长讲话材料的整理、会议的宣传报道、各地贯彻会议精神情况的收集、林改进度报表统计汇总、林改督查督办工作和全省林改业务培训工作。

全省林改工作铺开后,工作重点要转向对各市州林改工作的督查督办,层层落实林改工作目标责任制。同时,要加强对先进典型县市区的宣传报道,督促落后县市区的林改工作,形成抓两头带中间的林改工作格局。

重点跟踪林业要素市场的建立、两站人员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分流富裕人员的社会保障以及林业规模经营、集约经营等配套改革政策的落实等。

林业调查报告的经济影响【第六篇】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林业建设放到重要位置,同时把兴林之计、富民之策作为重要地位,在抓好实施通道绿化、交通沿线绿化、镇村绿化、环城绿化作为大造林绿化工程,提出建设生态的战略目标,通过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创新营造林机制、经济林产业富民、强化资源管护的四大战略,整体推动绿色林业建设进程。目前,全县有林地面积达到4306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83%,林木绿化率达到%。

(一)退耕还林工程。xx年开始试点,xx年全面实施,各级党委、政府把退耕还林作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切入点,明确把退耕还林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作为检验各级领导班子是否具有战斗力的试金石,退不下坡耕地就退官退位。截至xx年底,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2万亩,封山育林29293公顷。

(二)天然林保护工程。xx年启动后,进一步加强管护工作,建立森林管护站20处,竖立护林宣传标语30个、小型固定标志牌117块,配备专职护林员108人;累计完成封山育林29293公顷,为4个国有林场的1180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社会统筹,使天然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恢复和发展。

(三)四大造林绿化工程。两年来,全县累计完成重点通道绿化648公里,补栽路段公里,植树 483万株,在出县际交界处,高标准建设绿化树120公里,绿化面积2100亩;完成交通沿线绿化1900亩,环城绿化1200亩,村屯绿化82个,渠系校院绿化101个。

xx年以来,**县采取超常规举措,高起点定位,高标准投资,高质量施工,相继实施了四大林业重点工程,推动**林业建设步入了快车道,成为**林业史上发展最快、投入最多、质量最好的时期。

林业调查报告的经济影响【第七篇】

1、统筹三大效益,主攻两大体系建设。

林业既是承担生产物质产品、文化产品、生态产品三大产品,又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大效益的重要部门。林业的两大属性、三大效益,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协调好,关键要建设好林业两大体系。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是林业建设的一鸟两翼,缺了哪一个,林业都飞不高、飞不远,都是残缺不全的林业,都是“小林业”。当前,一是从我市林业发展自然经济条件和现状出发,按照生态规律进行林业生产,建立一个多功能、高效益、结构完整、功能完备、点线面相结合的林业生态体系。二是加强引导和宏观调控,优化森林资源配置和林业产业结构,逐步建立起布局合理、类型多样、资源节约、效益良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林业产业体系。

2、把握三大抓手,拓展林业发展空间。

一是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深化林业发展内涵。我市林业用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相当于耕地面积的一半,充分利用好山地和森林资源,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必须大力发展林业,必须加速村庄、“四旁”、丘陵岗地、隙地绿化及农田林网建设。必须加快林业迹地的更新造林步伐,建立造林、采伐、更新造林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按照我市新农村建设规划,到20xx年,全市村庄绿化覆盖率要达到45以上,集镇绿化覆盖率达到25以上,实现“村庄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农田林网化、岗坡林果化、庭院花园化”的目标,林业部门任重而道远。二是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提高林业建设成效。坚持项目带动战略,一是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项目编报制度和项目库的储备工作。二是加大跑省跑部的力度,争取更多的林业项目落户我市。三是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吸引社会和企业投资林业项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重点实施长江__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重点公益林工程,绿色长廊工程及农田林网建设项目,速生丰产林建设项目等十个方面重点项目。三是以新型产业为抓手,延伸林业产业链条。一是要加强林工企业的发展。按照“工业强市”的战略部署,重点建设以杨树、松类、栎类、竹类等为主的、周期短、高密度的工业原料林和速生丰产林。二是积极发展苗木花卉业。按照“东向发展”的战略要求,以国有和私营苗圃为龙头,加大苗木花卉基地建设,争取5年内苗木花卉业产值翻一番。三是加快森林旅游观光业发展。呼应我市滨湖旅游城市的发展定位,组建森林旅游协会,加强宣传,优化服务,发展观光林业、休憩林业,构建森林旅游业发展平台。在全市现有5个森林公园的基础上,争取使一批林场成为新的森林公园。四是建立能源林基地。适应我国能源紧张的'新形势,依托国风集团等企业,结合我市自然地理条件,逐步建立黄连木等树木的能源林基地。

3、推进三项改革,激发林业发展活力。

一是实行林业分类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按照主要用途的不同,将林业区分为公益林业和商品林业两大类,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政策措施。深化国有林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权责利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森林资源管理体制。二是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林地、林木“三权”政策,稳定所有权,放活使用权和经营权,调动民营资本投入非公有制林业的积极性。加快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完善林业产权制度,确保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目标。三是推行林木采伐制度改革。对公益林、商品林分别实行不同的采伐政策,管住一块,放活一块。放宽对商品林采伐的限制,实行采伐限额单列,打破制约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瓶颈。

4、建立三项机制,完善林业市场体系。

一是森林资产评估机制。以县级以上林业部门为依托,建立专门的森林资产评估机构。在此基础上,规定今后所有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流转必须经森林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后方可进行。二是林权流转机制。鼓励和引导林木、林地所有权、使用权通过拍卖、租赁、承包等形式规范、有序地流转。三是融投资机制。协调银行、财政等部门对非公有制林业融投资问题进行研究,制定相应的办法,允许以山林权证抵押贷款,解决非公有制林业融资贷款难的问题。

5、构建三大网络,夯实林业发展基础。

一是健全林业科技推广网络。加强林业科技工作,充实林业技术力量,加强林业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推广网络,加强市、县、乡三级林业科技队伍建设。二是建立森林防火网络。始终绷紧森林防火这根弦不放松,逐步建立起反应迅速、处置果断、报告及时、信息畅通的森林防火网络。三是建立森林资源监测和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网络。推进林业行政执法体制改革,逐步建立一支文明、严格、公正、高效的林业执法队伍,提高森林资源监测和保护水平。

林业调查报告的经济影响【第八篇】

(二)加强组织领导,促进了非公有制快速发展。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常委会、县长办公会,对我县的林业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确定了发展思路和目标,明确了工作措施,制订下发了《-林业发展规划》、《林业生产意见》、《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意见》以及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实行了县乡两级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县级领导包乡镇,县直部门包重点项目,乡镇领导包村队,乡镇干部、村级干部包路段、地块。层层落实责任,各级领导干部都在自己的责任工程里挂牌立标,示范带动。各乡镇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结合本乡镇实际,制定出本乡镇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工作措施,为全县林业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广泛宣传发动,转变了群众观念。以“适应发展新形势、更新观念抓调整、做大做强林产业”为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动员活动。一是各级领导带头宣传,切实转变了广大干部和群众观念。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乡镇领导逢会必讲,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宣传媒体宣传林业,使广大干部群众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新时期林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发展非公有制林业是大势所趋,是加速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二是由林业部门组织每个乡镇扎制宣传彩车,组成宣传车队统一在全县进行巡回宣传。同时,利用过路横幅、墙体标语、印发宣传材料和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发展林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是各乡镇采取召开动员会、乡村干部会、群众代表会等多种形式,宣传植树造林是调优农业种植结构,实现农业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使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对植树造林的认识实现了质的飞跃。

1、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对林业的认识不足。由于林业发展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有些群众只看到眼前利益,对林业具有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认识不足,缺乏发展林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规模小,投入少,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我县非公有制林业大多是个体分户经营的小生产和分散化的经营方式,一般规模较小,投入少,加上当前贷款难,贷款期短,从而使一些造林户还未得到林业开发的回报时,就疲于还贷,生产持续投入难以为继,使林业得不到有效的发展,难以形成集约化经营,与现代林业规模经营不相适应。

3、管理粗放,经济效益低。有些经营者采取自然放任的粗放经营方式,“靠天长树,自然成材”的作法较为普遍,树木生产缓慢,低产林比重大,有的形成了残次林,降低了林地的直接经济效益。

4、技术网络不健全,先进科技成果应用率低。林业主管部门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健全技术网络,技术指导和服务滞后,一些林业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得不到及时全面的推广和应用,使造林成效受到一定影响。

5、缺少龙头企业,加工能力低。境内缺少大型的木材加工、果品加工企业,缺乏林业发展的拉动力。

三、林业部门需要做的工作。

为使非公有制林业部能够得以稳步健康发展,必须遵循林业的自身规律和特点,从有利于促进林业整体发展和致富林农出发,积极对其加以扶持和引导。

1、突出非公有制林业的重要地位,营造发展氛围。要广泛宣传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重要意义及其在整个林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宣传非公有制林业在造林绿化、发展经济、促进改革、保持稳定等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使全社会形成共识,为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2、落实林业政策,为非公有制林业拓展空间。制定优惠政策是非公有制林业巩固和发展的根本保证,认真落实林业政策是调动群众造林积极性,推动林业产业化的动力源泉。要进一步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在坚持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利用竞标拍卖、承包、租赁、返租倒包等形式,公开转让林地使用权,并制定保护林农权益的相关优惠政策,使林地使用权和活立木可依法流转、继承,确保经营者的利益不受侵害。

3、加大在资金、科技上的投入,提高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质量。当前,我县非公有制林业存在着规模小、林分差、管理落后、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虽有总量的扩大,但质量和效益没有大的提高。因此,必须加大对非公有制林业的资金和科技扶持力度,将其做大做好,提高层次,实现质的突破,特别是一些公益林,国家补偿资金要及时到位。加强科技指导和服务,改变传统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使非公有制林业依靠科技进步来提升经营管理层次,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不断增强市场的竞争力。

林业调查报告的经济影响【第九篇】

回顾我省林业站建设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一是1956年至1987年的缓慢发展阶段。为适应林业建设需要,我省于1956年开始在重点林区设置区、乡(镇)林业站,但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到1987年底,林业站只有551个,职工仅1995人。二是1988年至1992年的快速发展阶段。1988年原国家林业部将林业站建设作为林业改革重要任务之一,提出利用3~5年时间把区、乡(镇)林业站建设好。我省即把建站设员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林业站建设步伐加快,发展迅速。截止1992年,全省已建有林业站1095个(占乡镇总数的%),站员4006人,其中正式职工2627人。三是1993年以来的标准化建设阶段。1993年6月,全省林业站工作会议在东至县召开,研究和部署林业站开展标准化建设,标志着我省开始了以核定林业站机构编制,提高队伍素质,加强站房、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制度、图表及档案管理建设为中心;以强化林业社会化服务职能,加快林业站自身经济建设及廉政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林业站标准化建设阶段。在这一阶段,我省紧紧围绕林业站标准化建设这根主线,巩固和完善前期建站成果,发挥林业站的多项职能作用,为实现“五八”造林绿化规划、林业第二次创业和绿色长廊工程目标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在正全力投入到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之中。

据调查统计,目前全省保留单独设立的基层林业站有806个,在农林水综合站加挂林业站牌子的挂牌林业站301个,另有综合站284个。全省各类站共定林业人员编制4001人,实有林业正式职工4517人。截止目前,全省已经有76个县(市、区)获得了国家林业部(局)确认的林业站标准化建设“合格县”称号。

二、林业站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分析。

(一)林业站机构不稳定。

州、合肥、蚌埠和淮北市的全部或者大部县(市、区)均为设立综合站;巢湖、安庆、六安、滁州市等的一些县(市、区)多为在综合站的基础上加挂林业站牌。全省单独设立806个林业站,较xx年底全省已建的1313个林业站缩减了39%。

形成目前局面的原因在于,自1992年开展撤区并乡及乡镇机构改革以来,我省林业站就一直受到“撤并”的影响。xx年9月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后,各地又开始撤并林业站机构,下放林业站管理权限,大幅度裁减林业站人员。据统计,到改革后第一年,也是最严重时的xx年底,全省实有基层林业站723个(较xx年缩减45%),落实核定林业站编制3035人(较xx年缩减43%,占省编委核定全省林业站编制数的52%),实有职工3221人(较xx年缩减39%)。与国家加快林业发展的形势,与多项林业重点工程实施的实际需要不相适应。林业站机构的不健全、不完善、不稳定难以保证各项林业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人员编制少,事业经费难落实。

本次调查,各地均反映林业站人员编制少,且多数山区县林业站人员事业经费不能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实行全额拨款,加重了林业部门的经费压力。如灵璧县有21个乡镇,设立6个中心站,核定编制才18人;宁国市是我省重点山区县,全市19个乡镇办均单独设置了林业站,核实编制113人,站均人,而该市有林业用地面积275万亩,站人均万亩。金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430多万亩,全县29个乡镇林业站,只核实编制89人,站均人,人均林用地面积近5万亩。都与《安徽省乡镇林业工作站人员编制标准(试行)》中山区乡镇站编制基数为3人,每万亩林业用地增编1人的规定要求有较大出入。又如重点山区县休宁县,全县39个林业站,定编128人,站均编制只有人。而且,该县林业站事业经费得不到保证。县财政每年总体上划拨给县林业局的事业经费只有42万元。导致该县32名农民技术员(包括从社会上招收的“林政员”、“林管员”和“林业基金代征员”),参加了黄山市人事、林业部门联合组织的考试、考核,被择优聘用;xx年又参加机构改革中的考试、考核竞争上岗,身份虽已解决,但其工资等待遇却一直不能兑现。近几年来,不时有上访发生。类似的情况在绩溪、岳西、潜山、霍山、金寨等县均不同程度地存在。

下达编制3033人,站均人;有18个县(市、区)设立301个挂牌林业站,下达编制666人,站均人;其它302个编制多属综合站中落实林业人员。全省各类站实有林业正式职工中还有23%的人员事业费未列入县级财政预算。

(三)管理体制不顺,林业站职工待遇低。

目前全省基层林业站管理体制多种多样。据调查,全省有35个县(市、区)483个林业站“三权”在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实行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主要分布在山区县和设立林业中心站的县;有23个县(市、区)157个林业站和89个挂牌林业站实行双重领导;还有20个县(市、区)148个林业站和212个挂牌林业站,18个县(市、区)18个林业站和284个综合站实行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

金寨、青阳、桐城、埇桥、萧县、濉溪等县(市、区)普遍反映,由于林业站现属乡镇以块为主的管理,存在下列弊端:一是林业站职工成了乡(镇)干部,要参加乡镇中心工作,成天包村下队,计生收税,无力投身林业工作;二是林业站职工待遇低,工资福利难保证;三是森林资源管理失控;四是造林质量难保证;五是林业主管部门落实任务不畅等等。同时,多年来一些地方将林业站“三权”下放与收回几经反复,动摇了基层林业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如在工资兑现上,林业站“三权”下放的青阳县,庙前乡财政只拨给林业站基本工资(占70%)的80%,而浮动工资(占30%)、123元津贴工资等一概不发,林业站职工在家扎大扫把卖,每月只能勉强兑现基本工资。

与此同时,省林业厅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市级和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内也没有统一的专门的林业站管理机构。林业站管理的职能分散在办公室(人秘股)、林业站(造林科)、资源科(股)、技术推广中心等部门。省、市、县三级林业站主管部门的管理体系也有待理顺与加强。

林业调查报告的经济影响【第十篇】

2月14日,我县召开林业生态建设工作会议。会上,县长武胜军对全县林业生态建设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要提高认识,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二要提升标准,全面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要以提升绿化水平为方向,加快推进生态城乡建设,在城区绿化上抓精品,在乡村绿化上抓扩面,在通道建设上抓完善,在林木管护上抓突破,使全县绿化水平有新提高、城乡面貌有新变化。三要强化措施,确保林业生态建设取得实效。要创新投入机制,加强督导考核,形成工作合力,高标准、高质量圆满完成今年的林业生态建设任务,为全面提升我县林业生态建设水平做出新的贡献。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范文卿,副县长史振彬分别对今年我县城区绿化、单位庭院绿化和林业生态建设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

各乡镇(街道)向县政府递交了《林业生态建设目标责任书》和《美国白蛾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目标责任书》。

会议还宣读了《长垣县人民政府关于表彰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的决定》。

48 20090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