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论文范例(优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儿童文学论文范例(优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儿童文学论文【第一篇】

关键词:文学;儿童文学;语文教育;文学教育;语言艺术

文学教育历来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础教育中,由于学习者的接受特点,儿童文学在文学教育中占据着特殊位置,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习者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在目前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中,儿童文学的重要性已引起了教育界的充分重视,在课程设计、教师培训I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令人鼓舞的现象。比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在编写新版小学语文教材时,将儿童文学理论家王泉根教授的《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材选文工作研究》作为整个教材编写工作的理论支持,同时在教材中选人多篇中外儿童文学的名家名篇。又比如,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的儿童文学专业“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相关的教师培训课程,为教师编写儿童文学教材,向小学教师普及儿童文学理论知识,介绍儿童文学的内容、特点、功能、作用,介绍中外儿童文学的发展历史、代表作家作品等,组织教师在实践中摸索儿童文学的教学方法,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以全面提高小学教师的儿童文学修养”。此外,依据教育部2001年月7日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阶段目标中对小学一至二年级的阅读目标提出了lO项要求,其中第6项明确指出学生的阅读文类为“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由此可见,儿童文学的重要文体之一的童话、寓言已经受到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视与关注。根据有关学者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人教版、北师大版、江苏版与河北教育版的四种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文体在整个语文教材篇目中所占的比例明显提升,比如,人教版的一年级下册中,“童话文体的篇数由年版的7篇增加到2001年实验版的14篇,上升了个百分点,占到课文总数的4l%。儿童文学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文学在学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学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是人类价值观的体现。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可以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了解人类的历史与文化、弥补自身经验的不足。文学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具有德育、美育、智育等功能。具体地说:文学作品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具体化,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高度的精神感召力,可以净化人的心灵,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文学作品是人类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和审美体验的集中体现,它可以传达给处在成长期的学生,并且经由学生自身的情感和经验内化为他们自己的审美体验;文学是人类的精神创造,文学的欣赏需要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需要丰富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它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育。

由于文学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德育、美育、智育多方面的发展,因此它应该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我们常常提到,2l世纪呼唤新的人才观,那么,新型人才的素养应该包括一定的文学素养,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文学素养也应该是一个健全的人的基本素养。文学历来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人类早已认识到文学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世界范围内,许多世纪以来文学课就是学校课程的一部分。以往,学生主要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学习识字,或者学习外语——例如拉丁语,或者获得宗教知识,或者学习阅读方法。直到世纪,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文学教育才走上关注文学自身的道路。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主要是为了体验、感悟和学会评价。

西方的母语教育一直有重视文学教育的传统,虽然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人们日益感到应加强母语教学的实际应用色彩,但文学教育仍然受到普遍的重视。一种共同的看法是在母语教学中把语言教育与文学教育加以区分,这和张志公先生提出的从初中开始在语文课之外增设文学课的看法是一致的。例如在美国,由全美英语教师委员会制定、对美国中小学的英语教学具有指导意义的《英语教学纲要》(1982)指出:“英语研究包括语言知识本身,包括作为交际手段的英语应用的发展,以及对文学作品所表现的语言艺术的欣赏。”这份纲要把语言应用与文学欣赏区分开来,要求通过文学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文学是人类经历的一面镜子,把文学当作与他人联系的方式,从与文学相联的复杂事物中获得洞察力。德国的母语教学分为德语课和文学课,法国也十分重视文学作品和文学史的教学。至于前苏联,十年制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一直采用两套教材,即俄语和文学。文学教材又分为《祖国语言》(一至三年级用)、《祖国文学》(四至七年级用)和《俄苏文学》八至十年级用)。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学传统,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等都是我们宝贵的文学遗产。中国传统语文教育也是十分重视文学教育的,能够吟诗作赋一直是显示一个人有文化的重要标准,不过,传统的文学教育是和历史、经学教育等揉和在一起的。本世纪以来的文学教育则是作为语文教育的一部分存在的,我国的语文教材中也选用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1956年,我国曾经学习苏联母语教学的模式。把语文课分为语言和文学两科,并为此编写了两套教材——语言教材和文学教材。现在语文界一种普遍的看法是:1956年的分科是失败的。但是究竟失败在哪里,有没有合理的成分,却很少被研究。其实,即使那次分科教学不成功,也不能因此而否定文学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应有的位置。目前在基础教育阶段应当重新认识文学教育的地位、功能,应当重视基础教育阶段的文学教育。

二、从学习者的接受特点出发,儿童文学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文学教育中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不论是从文学在人的发展中所产生的重要作用这一角度出发,还是从中外母语教学的历史演变来观察,文学教育都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基础教育中,考虑到学习者的心理发展、审美趣味等特点,儿童文学应该成为文学教育的主要载体。

什么是儿童?1989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界定:“儿童是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什么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是指专为18岁以下未成年人精神生命健康成长服务并适合他们审美接受心理与阅读经验的文学。众所周知,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对象正是18岁以下的学生,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儿童文学与语文教学可以说是“一体两面”之事。儿童文学理应成为语文教学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体教学资源。

儿童文学作为语文教学主体资源所具备的特别优势,来自儿童文学自身的性质与特征:第一,儿童文学是以儿童为本位的文学。儿童文学是指“在文学艺术领域,举凡专为吸引、提升少年儿童鉴赏文学的需要而创作的且具有适应儿童本体审美意识之艺术精神的文学。”儿童文学独立于成人文学之外,从本质上是因为它将儿童当作首要的读者对象,对儿童文学的儿童中心、儿童本位立场,儿童文学作家们都有明确的认同并反映于他们的创作中。特别是现在的儿童文学作家经过长期的探索已经认识到,为儿童写作并不是把成人的思想、信条强加给儿童,儿童文学必须要让儿童读者能够理解和领会,儿童文学的内容和结构都应该符合并激发儿童的兴趣,儿童文学作家必须了解儿童读者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特征、思维特征与社会化特征。在具有文学才能的同时还需持有与儿童共鸣的思想和心绪。

作为儿童本位的文学,所有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都会尽可能贴近儿童的生活和心理,反映儿童的现实生活和想象世界,表达儿童的情感和愿望,具有儿童乐于体验、能够接受的审美情趣,尤其对于学龄初期的儿童,儿童文学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和吸引力,是其它品种读物不可替代、无法比拟的。

第二,儿童文学是具有教育性的文学。

虽然儿童文学已不再被视为教化儿童的工具和手段,现在的儿童文学也摆脱了过去教育和想象矛盾冲突的处境,教育性还是隐含在儿童文学的内容和形式之中,当然,人类社会,包括儿童文学世界,对教育的理解业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认为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最充分地发展儿童的个性、天赋、智能和体能;培养对人权和基本自由以及《联合国宪章》所载各种原则的尊重;培养儿童对其父母、自身的文化背景、语言和价值观、居住国的民族价值观、原籍国以及不同于本国的其它文明的尊重;培养儿童本着各国人民、族裔、民族和宗教群体以及原为土着居民之间的谅解、和平、宽容、男女平等和友好的精神,在自由社会里过有责任感的生活;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尊重。

事实上,早在公约签订之前,世界儿童文学已经多样化地呈现了上述理念。与19世纪的儿童文学相比,20世纪的儿童文学明显更具有社会的、文化的责任感,注重沟通儿童与现实、历史、未来的联系,注重向儿童表达人与人相互问的平等、友爱、宽容、理解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注重培养和增进儿童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以全面促进儿童精神和个性的成长。儿童文学之所以和先进教育思想同步,因为它是人类提供给后代的精神产品,传达着社会的理想,也凝聚着人类最进步的文化和文明,即使儿童文学不再承担宣传成人的思想、向儿童进行直接的道德教育的任务而转向想象和娱乐,但其陶冶性情、培育心智的作用,它对儿童审美的熏陶和浸染,对儿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也是非常突出的。

小学的语文资源,需要直接呈现给成长期的儿童,对思想性、教育性有着很高的要求,在这一点上,儿童文学已经具有明显的优势。与此同时,由于儿童文学向儿童传达的多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美德、共同理想,不会受到意识形态的专制影响,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背景的儿童文学在传播、交流方面享有更为广泛的自由,儿童文学这一资源也因此更为丰富,应用上更为便利,可以很大程度上满足语文教学的需要。

第三,儿童文学是特别重视语言艺术的文学。

儿童文学对于小学语文的资源优势还突出表现在语言方面。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一样,都是语言的艺术。在文学中,语言是第一要素,它和各种事实、生活现象一起,构成文学的材料,文学中鲜活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作者深刻的思想和感情、艺术风格和个性,都必须通过语言呈现和表达。由于儿童文学是以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文学,因而对语言美有着更高的要求。

俄罗斯着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晚年专门为乡村儿童写作,这位语言大师吃惊地发现,他需要花在语言上的功夫比创作成人文学作品时更多。为了让故事字字句句都做到“精彩、简洁、淳朴,最主要的是明确”,他转而向民间文学学习语言,努力让自己的故事语言“明确、清晰、美丽和温和”。实际上,儿童文学的语言必须把简明、规范和鲜明、生动结合起来,同时还要符合儿童的审美趣味,这样才能吸引儿童,让他们感悟到语言的艺术魅力、感悟到文学语言的艺术美。从世界范围看,各个国家的儿童文学作品,都显示了其本民族语言特有的个性,具有较高的艺术品质,成为儿童学习语言最理想的范本。

儿童文学在儿童成长的各个年龄段,都直接参与儿童的语言学习。学龄前期,儿歌、童话、故事,由教师或家长以口头讲述方式提供给儿童;学龄初期、中期,儿童则自主阅读童话、小说,在口语、书面语言两个领域,儿童文学对儿童语言学习的影响都非常深刻。

小学语文作为为儿童开设的基础教育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特别强调语言学习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针对我们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即使小学阶段,语文的学习也开始注重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生需要直接接触大量的语言材料,通过具体的语言学习活动,掌握本民族语言运用的能力。在语感、整体把握,在人文与工具的统一方面,文学作品尤其是儿童文学作品较之一般的语言材料,优势相当明显,也更形象、更生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和主动性。大量的调查证实,小学阶段语文素养较高的学生,都有从小阅读儿童文学的经验。要将小学评议建设成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推动小学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评议学习,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重视开发和选用儿童文学资源,以促进课程目标的最终实现。

第四,儿童文学是传递人类价值的文学。各国的儿童文学当然也是具有意识形态性,“有着自己明确的美学原则”,但同时也反映一些共同的国际主题,如亲近自然、保护环境、热爱和平、国际理解、种族和解,儿童们阅读安徒生的美丽童话,并不只是度过愉快的时光,他们也从中自觉到做人的准则,以及作为人改变必须承担的重担责任。“希腊儿童文学作家洛蒂。皮特罗维茨在1986年日本IBBY发言中也强调,儿童文学是一座桥梁,是沟通儿童与现实、儿童与历史、儿童与未来、儿童与成年人、儿童与儿童之间的精神桥梁,在这个“桥梁”的概念中,包含了理解、抚慰、拯救、引导等不同的功能。在社会道德的价值上,儿童文学中传达的也多是人类共通的基本美德,如诚信、勇敢、合作、宽容等。公务员之家

结语日本社会活动家池田大作曾谈到,童话往往成为构建人性的重要方式,如果幼年时期受过相同童话的熏陶,那么在人格最根本的部分,仍保持着共同的成分。《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儿童文学在人文性上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儿童文学在陶冶性情、增进美感,对儿童情感、态度恶劣、价值观产潜移默化的影响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从而在语文教育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参考文献:

[1]王泉根,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255.

幼儿文学论文【第二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 文学素养 幼儿教师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6-0137-01

幼儿时期的教育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启蒙阶段,该时期幼儿所接受的文学作品熏陶将直接影响着其性格志趣的形成,并对其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起着奠基性的作用。幼儿园教师作为幼儿文学的引导者,其可以利用丰富的文学内容及多样的文学形式对幼儿进行深刻的幼儿思想启蒙教学,以便支持幼儿精神的正常发育。

一、幼儿园教师幼儿文学素养的现状

就我国目前幼儿园教师幼儿文学素养的现状来讲,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儿童文学素养的普遍缺乏。

二、幼儿园教师在幼儿文学素养中存在的问题

1.系统幼儿文学知识学习的缺乏

虽然随着新课改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但是大多数幼儿园的语文教师缺乏对幼儿文学的系统学习,只有少部分接触过系统的幼儿文学学习;同时由于系统学习的缺乏导致很幼儿老师在进行幼儿文学教学时多偏向于教材,并没有针对幼儿的特点采取生动化、形象化的幼儿教学模式,很难吸引到幼儿的注意力。

2.幼儿文学体裁选择面过窄

大多数幼儿教师在选择幼儿文学作品时,相对比较单一,倾向于选择童话故事,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缺乏对中国传统优秀儿童文化的传颂,如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等;也缺乏体育、艺术等幼儿文学的教授,这些方面对幼儿德智体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3.幼儿教师幼儿文学内涵理解的不到位

就我国目前现存的幼儿教师幼儿文学素养状况来看,多数教师的幼儿文学阅读比较窄,一是对于有些幼儿文学作品的理解并不充分;二是往往将幼儿文学故事中的道理置于成人的角度思考,忽略儿童的主动创造性,往往会造成幼儿文学的教学质量较差。

三、提高幼儿园教师幼儿文学素养的途径

1.体现在职前教育上。从我国幼儿园目前教师的在职情况来看,大多数的幼儿教师均毕业于高校,因此教师的职前教育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高校相关儿童文学课程的设计上,二是对幼儿教师在入职前的培训。

就我国普通高校及师范类高校的课程设计来看,儿童文学课程的开设并不普遍,有些高校的中文系及教育系压根就没有这方面内容的课程设计,这是造成往后幼儿教师从业人员儿童文学知识及素养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儿童文学其本身具有很高的文化及研究价值,完全可以自成学科并受到高校的重视,与台湾、西方国家等地区相比,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欠缺,因此,各大高校及专科类院校在往后的课程设计中应把儿童文学作为一级或者是二级学科加以重视,并自成体系。

在准幼儿教师的入职前,应加强对其儿童文学素养的培养及相关知识的扩充。在此阶段要注重对准幼儿教师儿童文学理论知识的传授,使其得以准确区分出儿童文学与其他文学之间的差别,并掌握多样的儿童文学体裁,拥有扎实的儿童文学功底,以便在幼儿的教育阶段能够快速的辨别出儿童所适合阅读及学习的文学作品,并引导其进行作品内容的学习,从而促发幼儿进行儿童文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授课魅力及别具一格的教学风格。

2.体现在在职教育上。加强幼儿教师儿童文学知识及素养的培育,不仅体现在职前教育上,理应在入职后继续完善。幼儿教师在结束校内系统知识的学习之后,多数会因为忙于工作和生活,会相应的中断对儿童文学的学习,这就需要同行的从业人员加强就儿童文学转头的交流沟通,相互探讨,并最终实现儿童文学资源的共享。在交流的过程中,由于受学历、年龄、教龄等方面的影响,不同的幼儿教师对于儿童文学有着不一样的理解,例如新入职的幼儿教师因为刚脱离书本,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在对幼儿进行儿童文学的教学时,可能会局限于课本理论,但他们重在年轻,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强,在此过程中就会重视对儿童文学所表达的道理进行新解,其亦可利用新颖的授课方式吸引儿童积极主动的进行儿童文学的学习;而较为成熟的幼儿教师则更加重视对儿童故事的讲述,在儿童文学知识的新解方面可能会次于年轻教师,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儿童想象力的充分发挥。因此,同行之间的交流沟通则有利于各幼儿教师之间教学经验的相互借鉴,从而为自己的教学方式注入新的活力,从而更加全面的认识儿童文学。在实践形式上可以采取园内各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各幼儿园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专题培训及讲座等。

结语

儿童正处于人生的启蒙阶段,因此,幼儿园阶段的教学质量理应受到国家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儿童文学作为儿童乐于接受的一种知识传授形式,各幼儿教师要加强对其基础理论知识及文化内涵的学习,从而在幼儿的教学中,以更好的引导儿童对相关文学知识的学习,为其良好品格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程维薇。幼儿师范学生幼儿文学鉴赏教学研究[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儿童文学论文【第三篇】

(一)促进学前儿童的大脑发育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方式不断的培养孩子们的兴趣与爱好,又或是通过生动活泼的音乐活动来激发他们对于音乐的热爱,从而不断刺激学前儿童的大脑,促进大脑快速发育。

(二)可以更好地培养学前儿童的行为规范

教师可以循序渐进的引导学前儿童,并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体会音乐、感知音乐、从而领悟音乐中的规则,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行为规范,为其今后遵守各种行为准则和步入高年级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学前儿童的情感表达能力

情感的表达是人类社会化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音乐教育是传递审美感知的一种美学体验教育,它将曲调、声调、节奏、旋律等因素条件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幽美的旋律完整的将人们美好的情感表达出来,调动儿童的心灵感知,激发儿童的内心感受,将儿童的自身情感充分的调动出来,通过不同的音乐让学前儿童得到不同的情感体验。音乐教育在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情感体验上面具有非常明显的推动作用。

二、乌兰察布地区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一)学习音乐教育的盲目性

通过在乌兰察布地区音乐培训机构的实践考察和调查问卷显示,目前很多家长都忽略了学习音乐的真正目的,即在兴趣和爱好的基础上学习效果会更明显。大多数父母表示不想输在起跑线上,所以让孩子多涉及一些音乐方面的技能;有些父母则是看到很多孩子都在学习,盲目跟风;还有些父母则是由于自身的喜好而强加在孩子身上。如此行为只能是导致最终的学习效果不明显,学前儿童对于音乐的反感,适得其反,浪费了大量的精力和物力,却没有达到自身想要的结果。所以,家长们让孩子过早了解和学习艺术方面以外,更要考虑孩子的兴趣问题,要尊重孩子们的选择,否则只有适得其反,影响孩子们的学习成果。

(二)音乐教育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精神

虽然乌兰察布地区的一些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正逐渐被重视,但很多家长们却忽视了孩子的学习过程,只是盲目的监督学习,重视学习的结果。一般情况下,学前音乐教育的最佳时期是3到6岁,这个阶段孩子们刚刚开始产生认知能力。学前儿童可以自如的运用语言进行互动交流,大脑反射意识渐渐形成。但,此时不仅要让孩子体验和感知音乐,更需重视学前儿童兴趣爱好的培养。在儿童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传授知识、示范各种动作,学生主要是被动的学习和模仿,长此以往,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尤其是学前儿童无法长时间集中精力去学习,往往由于枯燥乏味而失去学习的动力,最后总是半途而废,学习效果不明显。除此之外,学习音乐不仅仅要提高音乐技能,还要在长期的努力学习中,培养自身的音乐修养。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不断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面进行创新,通过各种创新方法调动学前儿童的积极性。

三、发展乌兰察布地区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对策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笔者呼吁乌兰察布地区的教师要时刻严于律己,并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努力钻研学科内容,在教学质量上精益求精,重视教学的实践性,养成与时俱进、时刻学习的观念。对学前儿童教师而言,爱岗敬业和重视学前儿童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最基本条件。

(二)不断提高教师的音乐教育水平

教师的音乐水平与学前儿童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关系,因此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音乐水平和音乐技能非常重要。教师首先要在理论的基础上接受科学的音乐教育理念,才可以更好地进行学前儿童的音乐教育活动,从而努力钻研、不断创新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完善音乐教学过程中的科学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不断创造愉快、和谐的集体氛围,在音乐教学中不断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和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三)重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发展

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乌兰察布地区在学前儿童的音乐教育问题上面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造成了音乐教育方面的发展比较缓慢。只有政府不断重视学前儿童的音乐教育事业,才可以真正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师的音乐教学水平,为更多的学前儿童提供更广阔的音乐发展空间。

四、结束语

儿童文学论文【第四篇】

课前,李老师带领孩子们到野外寻找野花、认识野花,感受野花之美。这一堂想象作文课有如下教学流程:“环节1”,启发学生打开记忆的仓库,回忆观察印象,再逐渐聚焦于蒲公英,在学生自主拟题的基础上,择取《我是一棵蒲公英》为题,以“第一人称”口述;“环节2”,引导学生依次介绍“我”的名字、模样、住处、兄弟姐妹、家中常客等情况,教师折断蒲公英的茎,学生联想到土壤妈妈,说“我”长大后的去向;“环节3”,理清思路,讨论确定文章的中心;“环节4”,引导学生凭借观察印象,分段口述,先介绍名字、模样,再举例说蒲公英的品格,而后观察蒲公英飘飞的种子,展开想象;“环节5”,教师总结,学生连贯口述全篇。“回忆说整体印象———多角度介绍情况———拟题、提炼中心———分段口述———连贯口述”这五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如行云流水,推动儿童饶有兴味地投入回忆、思考、想象、口述活动。

二、教学策略赏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想象作文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如何凸显这一亮点呢?从上述课例来看,李老师的如下想象作文教学策略值得我们研习和借鉴:

1.带领儿童观察大自然,丰富表象,为通过想象重组表象奠定基础。

在本课例中,上课之前,李老师通过精选观察场景、组织开展观察活动。野外世界对于儿童来说,是一个新奇的、富有魅力的天地。通过观察,周围世界鲜明的形象、色彩、音响交织成一幅幅图画,会激起学生的热情,在他们的眼里,大自然的一切都可以是活的,任何没有生命的物体,都可以赋予它鲜活的生命。李老师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从表及里,按“叶———茎———花”或“花———茎———叶”的顺序观察植物,这种指导蕴含着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通过观察,大自然的美深深印刻在孩子们的脑海里,这些具有美感的丰富的表象为放飞儿童的想象力添上了有力的翅膀。

2.以“第一人称”口述,引导学生角色转换,进入想象性的童话世界。

李老师如何一步步引导学生完成角色转换的呢?首先,老师要求学生用第一人称即“我”的口气拟题目,拉近儿童与观察对象的心理距离(环节1);其次,以简笔画为抓手,告诉学生“现在你们大家就是蒲公英”,学生齐说“我是一棵蒲公英”,进一步缩短儿童与口述对象的距离(环节1);再次,教师提示学生观察、想象、口述的问题,均采用第二人称,让学生感到老师似乎在对“蒲公英”提出疑问,如“现在有许多同学还不认识你们,你们得自我介绍一下,你们准备先介绍什么?”(环节2)最后,在学生口述交流过程中,教师关注儿童以“第一人称”作拟人化表述的正确性,例如一名学生说:“我帮××改一下:‘雨过天晴,太阳出来了,树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阳光照得它们闪闪发光。’”李老师提醒道:“不要说树叶上,而说:‘我和姐妹身上滚动着露珠’,那就更好些。”(环节4)此时“,我”就是蒲公英,蒲公英就是“我”,儿童与口述对象蒲公英融为一体,主客合一,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在想象性的童话世界中自由驰骋。

3.顺应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以富有意蕴的直观情境,触发儿童的联想。

当学生介绍了“我”的名字、模样等情况后,李老师提醒道:“你们家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没介绍。”学生迷茫,思维陷入困顿状态,李老师就折断蒲公英的茎,在行间走动,让学生依次观察花茎里冒出的白色的乳浆,并提醒:“你们看到蒲公英里面冒出白色的浆,你们想还可以介绍你家的谁?”学生顿悟:“我知道了,蒲公英里面的浆是吸取的土壤妈妈的乳汁。”李老师又问:“你们长大了,准备到哪儿去?”学生的思维顺势拓展到“荒山”、“草原”、“森林”“、宝岛台湾”等地(环节2)。这样,教师引导儿童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展开联想。当学生描述了想去的地方,李老师走到窗口吹起蒲公英毛茸茸的种子,种子飘飘悠悠地飞到窗外,边描述边启发:“你抬头往上看,看见什么?低头往下看,看到什么?“”你飞呀飞呀,又来到什么地方?那儿你刚去的时候是什么模样?后来又是什么样子?”(环节4)教师引导儿童就像一部移动的摄像机,从不同的视角,以动态的眼光,创造性地观察、想象、描述。

4.以富有诗意的教学语言和直观情境所构筑的“情境链”,渲染出广远的意境,营造出广阔的想象空间。

48 21846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