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写作 医学写作论文【参考4篇】
【导言】此例“医学论文写作 医学写作论文【参考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医学写作论文范文【第一篇】
关键词:医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培养;医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G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9-0024-02
面对海量的数字资源,信息化社会要求人们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还要能够创造性地从丰富的信息资源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积极主动地将自己在实践工作中的经验积累撰写成文。论文写作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名大学医学生的专业水平和业务技能,甚至决定了他的事业发展高度。大学阶段是学习的黄金时期,在大学阶段就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对他们的学习工作和将来的事业发展都是大有帮助的。
一、大学医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论文写作能力是医学类大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大学医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完成实验报告、医学综述、毕业论文的撰写,参加工作后需要撰写大量的病历,以及完成科研论文,甚至包括与病人、同事的交流能力等都建立在良好的医学论文写作能力上。医学论文写作能力的欠缺,使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和就业之后,不能充分表达医学研究的成果,成为个人发展、事业成就的重要障碍。因此,医学论文的写作是医学院校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以适应工作需要的一门必修课。通过系统规范的学习,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写作心理、学习必要的写作技巧并形成良好的写作文风,将会使大学生终身受益。
二、大学医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原因
虽然医学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今天,它并没有得到众多医学院校的高度重视,医学论文写作课程在有的医学院校几乎是个空白。部分大学医学生畏惧写作,教师布置的实习报告、开题报告和毕业设计,被当成一件相当困难而迫不得已的任务,常常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发现常常由于论文写作知识与能力的欠缺而限制个人在医学事业上的发展,此时往往又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深入学习这项技能。
造成论文写作能力培养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部分高校教学理念落后,忽视对大学生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二是医学院校采用被动的教学模式,以知识传授为主要教学方法,使大学生学习模式单一、思维方式僵化和创新精神淡薄,跟不上当今医学科学飞速发展的步伐。三是教材建设有待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等。这些综合因素,导致大学医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低,创新思维不足。
三、大学医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方法
1. 提高思想认识,建立一个广泛的支持体系
在大学医学生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工作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一方面,各医学院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以更严肃的态度来审视大学生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它不仅仅是考核大学生学业的一个指标,更应该是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和一项基本的职业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大学生明白论文写作能力的重要性,由此才能激发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愿望。在此基础之上,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完善相关服务配套设施。要从技术平台、资源建设、服务模式、人力配置等方面综合考量,统一规划,建立一个从学校到各部院系到个人,从形式到内容都相辅相成的比较完善的服务体系,为大学医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培养工作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2. 转变教学模式,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
在我国,绝大多数院校的主要教学方法是传统的讲授法,即便是实践性较强的医学科学教育也是如此。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创新性思维能力不足。而医学论文的写作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具有创新性。因此,如何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在大学医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培养过程中需要审慎思量的问题。在这方面,欧美国家有许多值得学习的成功经验。比如,美国的医学院校在教学活动中十分重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个性发展,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我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以及标准化病人模拟教学、临床实学生互评等教学方法得到广泛应用。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大学生是主动参与者,具有更高的学习热情,自己对学习负责,这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交流能力、信息管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习惯。这些综合素质的培养,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医学论文写作能力。
3. 开设论文写作必修课程
调查发现,目前很多大学医学生基本不了解论文的基本写作方法、写作规范,文字表达能力差,尤其是不能正确使用医学术语,不能熟练运用医学文献检索工具。这主要是由于大学医学生在校期间缺乏论文写作方面的系统教育。将论文写作设为必修课程,有助于所有大学生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使整体论文写作水平得到普遍提高,为以后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科技论文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相应地,课程内容的设置、教材的编写与选择、师资队伍的建设、成绩的考核等等都需要加强建设与管理,努力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医学类论文【第二篇】
关键词:医学独立院校双语教学英语教学改革
1双语教学的本质含义和现状。
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源于美国,意思是“TwoLanguages”,即两种语言。在我国,双语教学主要是指汉语与英语相结合。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目的主要在于提高医学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能力,提高医学生查阅英文医学文献,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使学生不仅掌握必要的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学会用外语进行思考和表达,最终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的医学专业知识的人才。特别在医科类独立院校,存在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学生必须掌握更多的技能才具有市场竞争力。
2医学院校实施双语教学的难点表现。
学生人数多、英语水平不平衡难以因材施教。
众所周知,教育的最佳境界就是“因材施教”。可是目前中国的医学院校因为年年扩招人数众多,以我院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为例,如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常常一个教师的课堂上有八九十名学生,有的甚至还存在一堂课有100~200的学生,还怎么样针对学生的英语程度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因材施教?而欧洲和美国的师生比例要低很多,一个教授的课堂上也就是20个学生左右。并且欧洲和美国的高等学府,都很注意国际留学生的引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往往更能快速的提高的英语,同时专业知识的提高也很快。而我们的课堂上,很少有国际留学生,都是众多中国本土的学生,没办法创造很好的英语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意境。
担任双语教学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实施双语教学,师资是关键。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外语水平较高的教师越来年轻化,他们具备的医学专业知识及教学经验一般不够丰富,很难准确地把握专业课程的理解与传授;而医学知识丰富的教师其外语水平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相对低下,在使用英语讲解课程方面存在着诸多障碍,教师本身都无法实现“英语思维”,就更别提对学生“英语思维”的培养了,因而难于胜任双语教学任务。鉴于此,实际目前的双语教学主要是对英文教材内容进行翻译,使专业课成了变相的英语课,既影响了专业内容的信息量和讲解深度,又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双语教学的课程目标。
教学方法陈旧单调。
师资的匮乏导致双语课程的开展勉为其难,多数教师已经无暇顾及双语教学方法的探索与革新,同时由于受传统外语教学观念的影响,大多数教师习惯于借助语言工具单纯传授专业知识,沿袭“以译代讲”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式比较常见,缺乏师生互动,没有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双语教学的氛围中来,教学效果难尽如人意。
内容实用的外文原版医学教材匮乏。
教材选择很重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使用原版教材是双语教学的应有之义。直接采用原版教材,虽然有语言优势,但是存在价格昂贵、内容陈旧、重复引进等弊病,而且其编写体制与我国现有规划教材差距很大,比如某些基础医学教材中的正常值范围等与国内有很大差距,有些则篇幅往往很大,专业词汇过多,内容与我国现行教学基本要求不太一致,有时还相差较大,因此实用性较差;如果将中文版规划教材翻译成英文,优点是与现有教材匹配,且价格便宜,缺点是难以保证英文的质量[5]。
3提高双语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学校须对学生外语基础、师资情况、课程教材等因素综合考虑,逐步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并推广双语教学。
突破瓶颈,深化改革,科学发展。
加强双语师资培养、课程的开发、教材的建设、理论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寻求政策制度支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公务员之家
双语教学是“国策”,更是高校一项重要的教学改革,决策者应从人才培养和提升学生社会竞争力的角度出发,对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给予积极的支持和参与,不断激励高校进行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鼓励高校逐步建立并完善有效的双语教学体系,使高校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增强其内在体魄,从而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重点在师资和教材上。
理顺关系,注重实效,服务社会。
处理好双语教学与母语教学、学科教学的关系,使之相互促进,达成共赢。同时,注重实施效果,为社会发展服务。
双语教学是我国教育领域的新举措,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与国际接轨,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高等医学独立院校实施双语教学是实现高等医学教育国际化,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医学类独立院校的双语教学还处在起步和尝试阶段,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还存有较大的分歧。我们应当在积极的探索实践中,及时总结经验,取长补短,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双语教学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还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努力找到一条适合我国医学类独立院校发展的双语教学之路,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培养出高水平的、适合我国社会全面发展需要的医学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世泽,杨晔琴,王公旺。医学院校实施双鱼教学的困惑和对策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2006,(6):72~73.
[2]何兴祥,刘伟。医学双语教学探析[J].医学教育,2004,(3):23~24.
[3]吴升华,陈辉,陈庆吉,吴元俊。对七年制医学生双语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6,(6):177~178.
医学论文【第三篇】
医学护理论文2700字(一):探析临床医学中医学护理的地位与作用论文
关键词:医学护理;临床应用;地位;作用
医学护理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科学化、标准化和制度化的医学护理,不仅关系着患者的健康,同时也能够反映出整个医院护理队伍的精神面貌与职业素质。临床护理工作者的专业素质与技能在现代医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详细分析医学护理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并阐述在医学护理在临床诊断和临床治疗中的作用,为优质临床护理提供帮助。
1新世纪医学护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医学护理队伍整体专业素质不高
随着医学护理聘请制度的改变,医院普遍出现医护人员紧张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不少医院开始聘请一些合同制护士。合同制护士大多来中专院校,文化水平不高,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薄弱,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因此缺乏一定的专业素质。合同制医学护理人员的薪资普遍不高,但工作强度过大,不少合同制医学护理人员的并不具备合格的敬业精神。
医学护理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有效
有些医学护理管理人员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管理培训,仍是采用传统的方式管理医学护理人员。管理观念与方法都比较落后,无法跟上时期医学护理工作的要求,最终造成自己与被管理者没有足够的工作积极性。
医学护理人员没有理解新时期的医学护理工作
新时期的医学护理工作更关注病人的心理与预防护理,但有些医学护理人员并没有真正理解新时期医学护理工作的内容与要点,仍是采用传统的方式护理病人。不主动与病人进行沟通,只为病人提供基本的医学护理服务,造成病人与医护人员关系之间的不和谐,不信任。
2医学护理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
医学护理是医学治疗的重要环节
我国中医在治疗上强调的是“三分治,七分养”,这里的“养”指的就是护理,三分靠治疗,七分靠护理,治疗固然重要,但是没有科学的护理,也确保不了患者的痊愈,由此可见医学护理在医学治疗中的重要性。在“治”的过程中科学的护理也是必要的环节,它不仅可以帮助患者在实际治疗过程中解除躯体的痛苦,还可以帮助患者满足其心理需要,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合适的语言交流了解,再到安慰的话语沟通缓解患者治疗过程中焦虑、紧张的情绪,最后通过简单解释性告知来调动患者配合的积极性,尽可能使他们处于一个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
医学护理的质量影响临床治疗的质量
医学护理作为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护理人员需要学习掌握多方面的知识,而不仅仅是对患者进行简单的看护照料。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要求医学护理人员要掌握初级保健技能也就是临床干预,护理人员要学习病理学、影响健康的社会心理因素、管理计划,以及疾病诊断能力,护理人员具备了多方面的知识,可以在紧急或者突发状况下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会大大提高患者获救率,同时也会帮助医生减轻负担,成为医生的合作者,提高医院整体治疗质量,帮助更多的患者恢复健康。
3医学护理在临床医学中的方式
环境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治疗和护理环境,为此,护理人员对临床患者需要进行环境护理。具体而言,护理人员需要确保病房的干凈和整洁,进行定时打扫和消毒,及时更换患者用过的物品并进行消毒,避免出现院内感染;控制好病房内的温度和湿度,为患者提供相对舒适的住院环境;在查房期间,与患者进行积极沟通,并了解患者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积极解决患者的问题;为了预防跌落和摔倒现象的出现,护理人员需要确保病房、走廊、卫生间地面的干净和干燥,针对需要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在患者床边安置栏杆。
心理护理
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难免会出现一些不良情绪,为此,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服务,并结合患者的心理素质和基本情况,为患者提供针对性较强的心理护理。具体而言,护理人员需要就患者患病类型、治疗方式、护理方式、预期效果等基本情况,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另患者对自身疾病能够一个足够充分的认知,进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此外,护理人员可以组织患者参与交流活动,在活动中分享自己的疾病治疗情况,在为其他患者提供参考的同时,也能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并增进护患关系。
常规护理
常规护理主要包括例行进行各项身体检查、按照医嘱为患者提供治疗药物和静脉注射、密切关注患者身体指标变化、通知患者进行检查、组织患者参加健康宣教活动、引导患者就诊和检查等。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向患者家属讲述护理注意事项,通过和患者家属的共努力来帮助患者。总之,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并降低汇报给主治医师,以便主治医师能够更好的开展对患者的治疗工作,建立主治医师和患者之间的桥梁,为治疗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4医学护理在临床医学中的作用
医学护理与临床诊断
一般情况下,许多患者的病情是错综复杂的,这一方面需要医生正确诊断和治疗,另一方面还需要护理人员落实各项具体的治疗措施。患者接触时间最长的便是护理人员,他们对于患者的病情变化也就更加关注,医学治疗效果的提升仅仅依赖于医护人员的日常观察记录,便于医务人员更好地评估患者情况,为制定接下来的治疗方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医学护理与临床治疗
临床治疗的难度系数较大,仅仅依靠医生来完成治疗工作是不可能的,必须要有护理人员的协助,在此阶段护理人员的主要职责在于完成治疗的整理和准备工作,保证治疗场所的干净整洁,为医务人员传递医用工具,确保整个治疗过程能够顺利开展。对于优秀的护理工作而言,他们会时刻将临床治疗中涉及到的必需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归类放置,便于医务人员查找,也可以大大降低药物等拿错的风险,促进治疗水平的提高。
5结语
综上所述,医学护理在临床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有效的护理工作,会大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质量,而护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对治疗质量有重大影响,所以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后续教育,增强其护理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加深安全教育过程控制,完善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技术的应用能力。让医学护理在临床诊断和临床治疗过程中发挥较大的作用。
作者简介:孟媛媛,本科在读,就读于辽东学院医学院(罗丽芬形象健康管理学院),研究方向:护理学。
医学护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人性化管理理念在重症医学护理中的应用分析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理念在重症医学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方法:我院于2017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重症护理人员中,从中选择了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病例,采取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进行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病例数均为40例,后者接受常规护理,前者在其基础上接受人性化管理,分析比较二者护理后的总体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四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结论:人性化管理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将其应用于重症护理人员中,提高了护理质量,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值得推广。
关键词人性化管理;重症医学;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2-0237-02
重症医学护理中,护理内容和检查项目复杂,患者为危重病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对于护理人员有着较高的要求。人性化管理理念是近年来兴起的护理理念,能够根据患者情况实施个性化的护理,关注患者作为社会人的需求,为患者提供情感的服务[1]。本次研究对象为重症护理人员,对我院收治的80例接受不同的护理方法的患者进行研究,通过分组试验的护理结果对比来证实人性化管理的临床价值,如下所述:
1资料与方法
基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重症护理人员,病例纳入时间为2017年6月-2019年6月,从中选择了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病例,按不同的护理方法进行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病例数均为40例。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性与女性患者例数分别为22和18,年龄在30~75岁之间,年龄均值为(±)岁;观察组40例患者中,男性与女性患者例数分别为23和17,年龄在29~75岁之间,年龄均值为(±)岁。两组患者进行基本资料的比较,差异较小(P>)。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人性化管理:转变传统的护理理念,树立人性化护理理念,加强护患沟通,多与患者进行交谈,多关心患者,倾听患者的主诉,询问其病史、治疗史等,以获得患者信任;加强营养供给,保证每天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纤维等,尽可能不进食碳水化合物;对患者情况进行评估,定时检查患者的病情,加强病房巡视;实施舒适的护理服务,保持病房内温度和湿度的适宜,对患者家属开展健康知识宣教,尊重患者隐私。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的相关统计数据应用软件进行计算,统计学处理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用均数±标准差表达分析结果,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相关研究数据的对比用t检验。P<时,表明两组重症护理人员的相关研究数据对比,存在明显的不同。
2结果
分析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40例,满意24(),基本满意14(),不满意2(),总满意38();对照组40例,满意18(),基本满意12(),不满意10(),总满意30()。对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观察组为%,对照组为%相对较低,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
分析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
3讨论
重症患者的病情复杂,往往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是需要重点护理的特殊人群,对于护理工作的质量有着较高的要求。人性化护理管理理念强调对患者进行人性化心理疏导,做到细致观察患者病情,找出潜在高危因素,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挽救患者的生命。对重症患者及其家属实施人性化护理,注重患者的身心舒适度,改善其情绪状态,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重症患者的病情严重,心理异常,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的心理状态,人性化护理中加强了心理护理,让护理人员赢得患者的信任,积极配合医护诊疗操作。注重患者的身心舒适度,让患者更好适应医院环境,对潜在的风险事件进行分析、评估、预报,总结出预防措施,最终减少其发生。
人性化护理理念要求护理人员以患者为中心实施护理,改善护患关系,对患者的疾病进行全面的评估,提高自身的临床治疗操作技能,減少医疗风险发生。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相比,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情绪功能评分分别为(±)分、(±)分,认知功能评分分别为(±)分、(±)分,躯体功能评分分别为(±)分、(±)分,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分、(±)分,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说明常规护理与人性化管理两种管理模式的管理结果存在不同,人性化管理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减少了医疗风险发生,让患者积极配合医护诊疗操作,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2]。
医学类论文【第四篇】
当前人类健康观念相对于以往有了变化,社会对医学类学生除了在专业技术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医德等综合素质。但大学语文教学中主要借助工具,这种方式急剧降低医学生语文素养,因此改革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是必然趋势。首先改革教学是学生完善自我人格的需求;如果不培养医学生美育或健全人格,会造成思想上的迷茫和精神上的空虚。可以说不管任何专业都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正确的人生观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其次完善知识结构需要是改革大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医学生的主要任务学习医学技能,如果长期沉浸在医学专业领域中而忽视外界美好事物,会逐渐降低对社会的期待。医学教育专业教育要结合人文教育,以便在未来就业中满足患者及其家属心理及文化等方面需求。
2教学改革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现状
目前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忽略人文性,一度将大学语文教学变成书写医疗文书课程,特别去强调书写规范性,进而凸显工具性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弊端,学生的人文情感和人文关怀长期以往都会受到影响。在讲解方式忽略从宏观层面分析文选的深层含义,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由于高职院校在改革基础类课程方面没有花费较多的精力,导致多数教师停留在占据课堂主体地位的层面上,依旧实施“填鸭式”教学,不论学生是否有语言表示愿望,课堂气氛沉闷。
3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措施
更新教学方式
大学语文和中学语文不同的点在于前者更具有理论性和自由行,教书会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传授知识。而改革后的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在教学方式上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1)讨论式;传统教师模式造成学生思维模式统一化,依靠死记硬背学习知识。目前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是教育所崇尚的最高准则。大学语文可以借用此方法由教师提出问题或鼓励学生提出与他人不同的意见,以此探寻新的思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2)讲座式;语文课程内容较为广泛,不像医学知识有严谨的体例和程序。所以,可将医学类大学语文划分为独立部分,如应用文写作、文学欣赏、阅读与演讲,适当可举办相应的讲座,由此一来,不仅对教师专业特长满足了学生求知欲望,还能缓解医学生在专业课程方面的负担。
3)体验式;教师应鼓励学生在网上开设各种专题讨论论坛,参加文学社团,促进其将课程内容扩展到日常生活中。借助某项具体活动实现完善自我和走向社会的目的,增强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有利于塑造学生灵魂。
教材要结合学生专业特点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使用的是国家规划教材,只有少数学校使用自编教材。其中部分学生所编著的教材中仅有现代文学作品和古典文学作品,忽视了学生职业语文能力和写作知识、技能的训练。所以,改革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基本要素之一就是针对学生专业特点精心编写教材。首先教材要具有实用性;高职大学语文教材要适合职业能力需求,尽可能的贴近生活。高职院校就以培养学生实用性技能为主,对此其语文教学应倾向于实用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其中写作培养一方面考虑到学生今后就业应聘,一方面考虑到学生医学实验报告和医学论文的写作指导,为学生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口语训练重点培养学生该如何用语言正确处理医患关系。在教材内容上要是适当的增加优秀的文言常识及医古文,即能突出大学语文特色,还能与学生专业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其次教材要有针对性;目前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材忽略了不同专业所需语文学科内容和高职生学生职业特点。因此,教材编写要基于满足学生各自职业发展需求和体现专业特点。此外还要将语文工具性结合人文性,内容中实用写作、口语交际和具有典范性的文学作品要占据相同比例,让学生在接受文学熏陶的同时增强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要结合学生职业道德及职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