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巡视整改后半篇文章的调研与思考
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巡视整改“后半篇文章”的调研与思考
巡视巡察,是发现问题的政治体检;整改,是解决问题的政治担当。巡视巡察与整改是巡视巡察工作的两个不同阶段。如果把巡视巡察视为巡视巡察工作的“前半篇文章”,那么整改和成果运用则是巡视巡察的“后半篇文章”,也是整篇文章的重心所在。因此,党中央不断强调,要切实做好巡视巡察整改这个“后半篇文章”。2022年10月16日的中共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发挥政治巡视利剑作用,加强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发现问题是巡视巡察工作的第一步,解决问题才是巡视巡察工作的最终目的。如果发现问题不整改,那么巡视巡察就是“走过场”“摆样子”,是一种新的形式主义,是对巡视巡察工作的权威性、严肃性的挑战。高校是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前沿阵地,担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输送人才、提供智力支持的重要职责。高校巡视巡察整改工作能否抓出令群众满意的成绩,既是检验各高校领导对党是否忠诚的重要标尺,也是考量各高校领导的立场品质、能力意志,检验各高校党员干部“四个意识”和“两个维护”落实程度的政治标尺。然而,据调查,个别高校对巡视巡察提出的问题不认真落实,“纸面整改”问题严重。
一、巡视巡察的内涵
“巡”与“视”的联系,出自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一书,“巡,视行也”。在现代汉语中,“巡”指的是到各地去,来回地查看;“视”主要是“看”的意思,在有些地方,也有“考察、视察”之义。关于“巡视”一词的含义,《周礼·司谏》将它解释为“巡问而观察之”。巡视巡察在中国古来有之,最早可追溯到尧舜禹时期的天子巡狩制,夏商周时期的“四方巡视”,春秋战国时期的“巡县之制”,秦的御史府制,西汉的刺史制度,隋的司隶刺史制度,唐的十道巡按制度,宋的监司出巡制,元的二十二道肃政廉访司制度,明的十三道巡按御史制度,清的十五道巡按御史制度。党内巡视巡察制度在批判继承古代巡视制度和马克思、恩格斯与列宁有关党的巡视巡察理论基础上,适应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需要,逐渐发展和完善。巡视是中央以及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党组织对所管理的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进行监督检查的制度。巡察是市、县级党委向被巡察单位派出巡察组,依照授予的权限和巡察内容,以被巡察单位及其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为对象,围绕党的建设和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而进行的体检,通过督促整改,达到全面从严治党的目的。纵观中国历史,历代王朝都对巡视巡察工作十分重视。根据相关巡视巡察文献记载,无论古今,对做好巡视巡察的“后半篇文章”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纸面整改”现象。
二、高校巡视巡察问题的主要表现
通过对某省十五所高校的整改资料的梳理,及对学生和教职工的访谈与问卷调查,发现高校个别党员干部面对巡视巡察,仍抱着侥幸心理,存在“纸面整改”现象。经过归纳总结,“纸面整改”问题与表现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应付式整改
根据调查,发现部分巡视巡察对象对所反馈的问题,不是积极面对、深入认真细致地查找问题的根源,而是让相关工作人员闭门造车,随意杜撰,然后提交整改方案来应付整改。更有甚者,个别巡视巡察对象提交的整改方案存在网上抄袭现象,有的在巡视巡察工作开展前已经把整改草案拟定好,或者在巡视巡察反馈后短短几天时间内就出台了整改方案。通过查阅部分高校的整改方案,发现有的整改方案中提出的整改措施,内容空洞无物,喊口号,表决心,缺乏针对性、对应性。比如,针对部分高校发现的“党员干部教育活动开展不深入”问题,方案中提出的整改措施仅是“加强党员学习监管,采取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等等,而对于如何监督、谁去监督,每年集体学习多少次、学习什么内容,每次学习最少时间是多长,学习效果如何评估等没有具体规定,整改措施显得十分空洞,好像在整改,又好像什么也没有整改。调查中还发现一种就事论事式整改现象。就事论事式整改,就是针对具体的问题所提出的相应的整改措施缺乏整体性、系统性思考,没有做到“举一反三”,不能针对同类问题建章立制、堵塞漏洞。这种就事论事式整改,较上面两种整改方式而言,虽然在表面上表明了一定的态度,针对问题提出一定的措施,能针对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纠正措施,但是缺乏深化,不彻底。
(二)以解释代替整改
巡视巡察所发现的问题千变万化,既有共性问题,也有个性问题。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也是千差万别的,有的一因一果,有的多因一果。对于高校党员干部及一般党员教师来说,如果政治站位不高,思想认识不深刻,整改中不能从自身找原因,而是千方百计从客观因素中寻找各种原因来为单位、为自己开脱责任,自然就会在整改方案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解释,这是对整改落实缺乏勇气和真心的表现。如有的高校把整改工作落实不到位、延期归因为人手不足,把严肃党的政治纪律不给力归因为大环境因素,把组织生活搞成走过场归因为业务繁忙,等等。
(三)以“下不为例”代替整改
在查询相关整改方案中,发现整改方案中经常以提出“下不为例”的方式来代替整改工作,好像在整改措施中提出“下不为例”就算完成了整改,尤其是涉及单位违规发放各种奖金、福利、补贴问题时,害怕整改起来得罪人,不愿把违规发放的奖金、福补追回,于是以“下不为例”作为整改措施来代替对已发生违规问题的整改。如某高校二级单位工会针对在年底违规发放超市购物卡问题,在整改方案中提出的整改措施就是“下不为例”,并没有说明采取何种措施来追回违规发放的购物卡。
(四)以出台制度代替整改
有些高校在规章制度方面不健全或有缺失,导致党的纪律没有很好地被贯彻执行,这就需要完善建章立制。建章立制是整改措施中很重要的方面,但是高校如果仅仅以出台制度来代替问题,然后继续不落实,这样的整改也是不彻底的,或者说是形式主义的变异。如某高校的年度评选优秀教师、优秀党员等,普遍存在一把手“一言堂”的现象,完全由一把手决定,缺少规章制度的监督制约。问题被巡视巡察发现后,在整改过程中,虽然制定了相应的考评制度,但是工作中并没有认真贯彻实施。这就是典型的以出台制度代替整改。
(五)边改边犯、整而不改
针对巡视巡察反馈的问题,部分高校虽然已经建章立制,并采取了相应的整改措施,取得了部分成效,但是受“巡视巡察是阵风,整改是运动”错误认识的影响,等一轮巡视巡察工作结束后,整改行动却无影踪。如民主生活会流于形式,组织生活不能按要求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抬头,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很多高校在巡视巡察问题反馈后,都进行了集中整改或整治,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时间久了,有些高校又放松了思想警惕,制度执行又开始松懈,这些老问题死灰复燃。
以上部分高校对巡视巡察反馈的问题所采取的“纸面整改”方式,都是消极的、敷衍的,是缺乏担当和责任的表现,是对党不忠诚、对人民不负责任的表现,影响恶劣。
三、对策与建议
高校巡视巡察“纸面整改”问题表现各异,这些不作为、懒作为的表现在广大学生、教职工中间造成了不良影响,需要巡视巡察组、高校党委与个人三方同时发力,及时治理、综合治理。
(一)完善“回头看”制度,加强巡视巡查队伍建设
首先,建立跨省多轮异地巡视巡察及异地“回头看”制度。目前,各省对高校的巡视巡察及“回头看”制度,采取省巡视组对负责高校开展巡视、各高校纪委巡察本高校二级单位的方式。虽然中央出台了巡视巡察的相关法律,要求十分严厉,但这种巡视巡察及“回头看”仍好比老子监督儿子、哥哥监督弟弟,不可能完全避免高校及高校二级单位人员“找关系”“走后门”等现象。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开展对各高校及高校的二级单位异地、多轮巡视巡察,并坚持对巡视组、巡察组人员终身追责十分必要。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人情因素对巡视巡察工作的影响。建立跨省多轮异地巡视巡察制度,增加了采取“纸面整改”、蒙混过关的难度,让那些在巡视巡察工作中发现问题的党员干部因畏难而不敢实行“纸面整改”。其次,采取公开与不公开相结合的巡视巡察“回头看”制度。通常在开展巡视巡察“回头看”工作前,纪检监察部门都会通过媒体公布“回头看”的单位名单,“回头看”的时间,“回头看”小组的电话、邮箱、组长、进驻时间等,这种公开会为被巡视巡察单位、被巡视巡察人员提供时间和思想准备,以便做足工作应对“回头看”。因此,除了采取公开“回头看”外,还需要采取隐蔽式“回头看”制度,就是不公开“回头看”人员名单、“回头看”时间、“回头看”办公地点、“回头看”的人员身份,在巡视巡察中“回头看”人员采取不公开身份对最基层的工作教师、后勤人员和学生进行谈话的办法,督促被巡视巡察单位及人员落实整改。公开“回头看”巡视巡察与不公开“回头看”巡视巡察可以同时运用,也可以单独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对被巡视巡察的高校形成无形的、持续的监督,才能促进认真落实整改。最后,加强巡视巡察队伍建设,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巡视巡察如今已经实现常态化、全覆盖,意味着被巡视巡察的高校会面临再次被巡视巡察的机会。如果第一轮巡视巡察有漏洞,通过多次巡视巡察就能够堵漏,形成持续的威慑力。为了减少巡视巡察的次数和漏洞,节约资源,促进整改,需要加强巡视巡察队伍建设。一是要加强巡视巡察队伍政治学习。通过不断加强政治学习,提升巡视巡察队伍政治素养,促其不折不扣地完成党对高校巡视巡察的政治体检任务。二是要加强巡视巡察队伍的业务培训,不断学习新的经验。对于巡视巡察队伍来说,参加巡视巡察业务培训,可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遵守业务流程,也能得心应手地开展工作。三是开展巡视巡察队伍的业务交流。只有不断通过业务交流,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应对不断变化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的能力。
(二)提高高校各级党组织的政治站位
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是立德树人的地方,是高级知识分子云集的场所。因此,在落实巡视巡察整改上,高校各级党组织应该站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本着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国家未来负责的高度责任心和决心,从严落实巡视巡察整改,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只有被巡视巡察高校的领导政治站位高,态度坚决,相关人员就不敢敷衍了事式地整改。
(三)落实责任到人
高校巡视巡察发现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件事都是由具体的人实施的,因此,要把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如果整所大学上下都严格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办学,加强领导干部、教职员工政治学习,认真贯彻党的各项教育政策,那也通常仅做到绝大部分教职员工、领导干部能够遵守党的纪律,偶尔出现个别人违法乱纪的情况难以杜绝。如果是一般教职员工出现违纪情况,个人要负主要责任,二级单位负有直接监督、领导责任的纪检书记则负有不可推卸的监督责任;如果是二级单位个别主要领导干部违法违纪,其个人负担主要责任,学校的党委及纪检书记负次要责任。如果大学不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办学,不积极组织教职员工进行政治学习,出现大面积、塌方式的违规情况,那么学校党委书记及纪检书记要负主要责任。只要把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责任清晰,无法相互推诿,被巡视巡察对象就不敢耍“纸面整改”的计谋。
(四)建立“一事一落实”制度
各高校应该根据巡视巡察反馈的问题,分出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然后分门别类建立台账。实行监督责任到人、整改责任到人,按照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规定每项问题整改完成的时间节点,一事一落实。如果到期没有落实,就要查明原因,根据原因再追责。建立一事一落实制度,是被巡视巡察单位对待整改的认真态度的体现,有利于避免“纸面整改”现象的发生。
(五)发动群众对整改工作进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监督
巡视巡察整改工作需要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原则,发扬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整改前,除了个别涉密问题,要充分利用校网站、微信群等方式,向所有教职员工、在校学生、行政后勤人员进行公示,发布巡视巡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让人人拥有知情权,做到绝不隐瞒、公开透明。整改过程中,动员愿意参加整改的师生参与整改台账、整改评价指标的制定及公布整改进展和详细过程,让人人拥有民主参与权。整改结束后,让师生、领导及第三方参与评估。只有发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作用,才能对“纸面整改”形成威慑力,利于整改工作的主动落实。另外,对于被巡视巡察出问题的党员干部来说,根据巡视巡察报告,按照党规党章、党中央的会议精神要求,应从灵魂深处挖掘违法违纪的原因,认真落实整改。在日常生活中,要自觉加强对党章党规及中央会议精神的学习,开展自我反思,提高自己的政治修养,避免思想懈怠、发生违法违规行为。
高校巡视巡察工作,是对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立德树人效果的检查,是对于高校党员干部是否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生活纪律、工作纪律、群众纪律、廉洁纪律的政治体检。然而,部分违规违纪党员干部不认真落实整改工作,存在“纸面整改”的现象。这既有巡视巡察制度不完善的原因,也有高校领导站位不高、包庇维护的原因,还有二级单位领导和个人心存侥幸的原因。为了营造风清气正的高校、建设一支遵纪守法的教职工队伍,高校党委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树立主体责任意识,采取一事一落实制度,建立责任落实到人、追究到人制度,促进整改工作落实,加强党规党章学习,做到“一日三省”。同时,巡视巡察组也要建立多轮公开与不公开的“回头看”异地巡视巡察制度,与高校各级党组织共同督促落实整改。只有避免“纸面整改”问题出现,才能实现高校的“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