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管理模式实用5篇
【导言】此例“经营管理模式实用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经营管理模式范文1
关键词: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规范化
从根本上来说,同传统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所不同的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模式慢慢从生产型管理,转变成经营型管理,其主要是一种以经营为核心的决策性管理模式。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将企业管理范围扩大至整个经济领域中,通过各项经营管理决策的制定,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并运用市场经营思想,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概述
就针对于企业的管理工作而言,经营管理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简单来说,企业的经营管理的根本目的,指的就是企业通过内部资源的优化与整合,来实现经营价值与经济效益的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贯穿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始终,把企业效益的提升当做企业经营的总目标,在尊重企业自身生产规律的同事,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从本质上来说,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着显著的综合性与关联性以及指导性特征。在这里面,企业经营管理的综合性是指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并以此来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也就是说,经营管理活动始终贯穿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能够对企业的经营与生产环节产生有效的管理控制。而指导性则主要值得是,在实际的经营管理中,通过制定相关的制度与目标,来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加以完善。最后,关联性指的是经营管理与企业管理水平之间的关联,这两者之间并不只是单纯的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其往往能够直接决定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
二、目前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问题
1.组织机构不够健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组织机构的建立,是确保企业经营模式有效性与功能性的重要基础。现阶段,在部分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其所重视的往往更多的是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追求,而对于企业管理机构的建设与管理还比较欠缺,导致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过于简单,这样一来,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进而使得企业的发展难以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2.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现阶段,就针对于大部分的企业而言,虽然其已经初步完成了传统生产模式到现代化生产模式的转变,但是因为受到计划经济的负面影响作用,导致其自身的经营管理还比较粗放,质量与效率也比较落后,再加上其缺乏品牌意识等,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发展与效益提升。此外,尽管部分企业已经建立起了经营管理制度,不过制度本身还缺乏足够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使得其难以顺应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3.管理人才素质欠缺。目前,多数企业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都存在着人才的缺乏问题。再加上企业本身不愿意在这方面投入过多的精力与财力,使得其呈现出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底下的现状。此外,目前企业并没有真正形成一个有效而又完善的激励机制,来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导致员工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现代化发展。
三、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规范化策略
1.创新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我国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相对来说好比较低下,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理念的落后所导致的。但是,品质的高度主要是由思想理念所决定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实现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规范化,就必须要进行管理理念的创新。并且,要求相关的管理者必须要树立起先进的管理理念,强化自身对于企业经营活动的指导作用,以此来为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营造出一种良好的经济氛围,增强企业的发展动力。此外,就针对于目前的现代企业而言,要求我们应当强化战略管理理念的运用。就针对于企业的战略管理来说,创新管理是其根本,因此,我们应当从根本上来实现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确保其能够合理分散到企业的各个管理层面当中,树立起企业的危机管理意识,有效地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2.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第一,要求我们及时转变经营管理模式,并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与市场经济现状,来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经营管理模式,以此来推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第二,要求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制度的规范与创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企业的管理制度,是确保企业管理规范化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与保障,良好的管理制度能够从根本上帮助企业提高生产经营效率,整合企业的内部资源。因此,企业应当及时更新管理制度,并充分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来进行人性化的管理,并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与发展平台,促进企业员工的发展进步。此外,企业还要多加研究,并及时汲取外国发达企业的成功管理经验,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的修订与完善,确保企业经营管理系列文件的规范与落实。
3.建立企业人才管理模式。现阶段,随着企业人才管理理念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其已经逐渐从原先的以“管”为主,变成现阶段对于双赢与合作的关注。与此同时,人才管理模式也要向着“人性化”与“柔性化”的方向发展进步。在这种新型的人才管理模式当中,企业将更加注重员工的人格培养,并为其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让员工可以在无形中形成一种归属感与依从感,并以此来凝聚企业的向心力。此外,在进行实际的管理工作时候,企业应当尽量减少对于员工的机械化控制,加强引导,提高员工的自我管理能力,促使员工能够在和谐的企业环境中,来实现自我价值的创造,并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四、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规范化的经营管理模式,能够帮助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获得更加快速的发展进步。也就是说,就针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其只有建立起一整套规范化的经营管理模式,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来确保企业的快速发展与稳定进步。因此,企业应当及时进行经营管理理念的转变,并在此基础上,来进行经营管理模式的优化与创新,推动企业经营管理的规范化。
作者:孙冬清 单位:桂林归鹤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上面这5篇经营管理模式就是山草香为您整理的公司经营管理模式描述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
经营管理模式范文2
关键词:水库;经营;管理;改进
一、发展水库多种经营的指导思想
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水库的管理需要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因此,水库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发展水库的多种经营。在这个过程中,要秉持科学发展理念,做好水库的综合经营,同时对水库进行开发,从而发展壮大水库经济,这是新形势下水库发展的必然之路。
(一)深化认识与解放思想
要想与时俱进,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就必须要加强水库的经营管理,大力发展水库经济。这就需要水库管理单位对管理理念进行创新,并解放思想,将水库与市场经济互相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水库的可持续发展。
(二)抢抓机遇与加大投入
在水库经营管理中,要加大投入,抓住发展机遇。一方面水库管理单位在争取国家投资的同时,要落实地方配套资料。另一方面要加强管理水库相关的机电设备,使得水库经营与管理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以及途径来吸引各方投资,从而加大对水库机电设备的改造以及维护,为水库经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三)利用资源优势开发新型产业
在水库经营管理中,要利用水库自身的优势资源来拓展新兴产业。不但要巩固基础产业,同时也要加强改造与维护灌溉区的设施以及节水设备,在加大经济开发的同时也加大技术方面的改造力度。
二、水库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从现阶段来看,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应当大力加强水库工程建设投资,充分发挥水库资源的优势,这样不但能够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还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但是,在水库建设以及管理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很多问题,包括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缺乏经营管理资金等,这些都会对水库管理产生不良影响。
(一)技术落后且发展观念不强
从我国水库来看,大多数的水库都是集中在20世纪60、70年代修建的。由于当时经济给水水平的制约,很多水库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有些水库甚至是病险水库。在计划经济管理的模式下,水库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缺乏科学发展的意识,在水库经营管理方面,局限于传统的防汛抗旱中,缺乏水库多元化发展思想。时至今日,仍然有很多水库沿用传统经营管理理念,不能与时俱进,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水库的要求,从而无法将水库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二)设备工程老化且管理效率低
由于我国现有的水库有相当大的一部分都是在20世纪60~70年代建成的,且其中很多小型坝都是土石坝,这种坝型的寿命大约在50年。经过几十年的运行与使用,水库多数都存在严重的问题,并且有很多病险库。由于经营管理不到位,加上管理维护资金不足,使得很多水库都没有及时解决其中的问题。由于机电设备也过于简陋,大部分附属设备出现严重老化问题,不但无法发挥水库防洪蓄洪的能力,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三)资源优势未得到充分开发
尽管我国水库众多,有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且土地以及山场资源广阔,但是在水库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经济效益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水库经济发展总量以及投入产出比不高。一部分水库的基础较好,且发展早,在经营管理中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一部分水库都处于收支平衡的状态,更多的水库处于亏损经营的状态。在水库经营管理中,水产养殖是常见且比重较高的行业。私人承包水库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水库经营形式只注意眼前利益,忽略技术投入,存在水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另外,在农业灌溉方面,缺乏完整的收费机制,很多水费无法收回,从而影响了水库的发展。除此之外,很多水库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适合大力发展养殖业,但是由于科技含量不高,管理过于粗放,导致无法形成规模产业。
三、水库多种经营模式
(一)开展多种养殖方式
在水库经营管理中,要开展多种经营模式。将传统行业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实现水库多种养殖,增加基础收入,充分将水库水资源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包括库湾养鱼、网栏养鱼以及网箱等。由于水库水体较大,可以在库区发展多种名特优水产品种的养殖,从而将水库水体空间的作用充分利用起来,扩大传统行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比重以及规模,提高竞争力,同时也增加养殖附加值。
(二)开发农业产业项目
在水库多种经营模式中,还可以开发农业产业项目。很多库区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在不影响库区正常蓄水能力的前提下,可以在空余土地上发展农业产业项目,这样不但能够增加水库经济效益,同时农作物的种植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因此,水库可以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将其作为增加收入的重点项目,加强堤田修护,增加种植面积,引洪淤地等。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蓄洪功能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水库的水位变化会较大,需要根据蓄洪的时间来对种植结构进行调节。将农作物以及青菜种植在消落区。
(三)注重林业发展
在水库多种经营模式中,要加强库区林业的发展。在政策方面,可以出台绿化种植方面的优惠政策,从而提高水库管理人员种植绿化植物的积极性,具体来说:一方面可以出台相关规定,优化水库经营管理承包荒山的政策,水库单位的人员拥有荒山承包的优先权,并确保20年的所有权;另一方面,对于承包荒山的人员,可以提供资金以及技术方面的支持,以鼓励人们绿化种植,发展林业经济。
(四)实现渔牧结合
在水库实施渔牧结合的方式,将库区的空间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发展畜牧业。由于水库地区沿岸具有丰富的湿地资源,从而为水库开展多种经营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可以利用库区空地种植青饲料用于畜牧养殖。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水库水面养殖鸭、鹅等家禽,而家禽的粪便又能作为养鱼的肥源,从而实现良性循环,提高水库经济效益。
(五)发展库区旅游业
很多水库地区拥有天然风景区,山清水秀,因此,可以将水库旅游资源充分发挥出来,发展旅游业。充分利用库区多种资源,形成绿色旅游产业链,利用水库养殖资源,发展垂钓,捕鱼、划船等娱乐项目,同时利用水库地区丰富的山林资源开展野外生存等富有趣味的活动。除此之外,还要提高水上交通的安全度和舒适度,确保渔家客栈的服务质量,增添特色旅游景观。拓展渔业发展,拉长渔业产业空间,达到为库区增收的目的。
四、结束语
不可否认,水库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面对新经济发展形势,必须要加强水库经营管理,发展多种经营模式,从而提高水库运行效率,增加水库经济收益。一方面转变传统经营管理理念,利用水库自身优势,结合市场需求,以水兴库,多业并举。另一方面要合理开发利用山水资源,做到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的发展方式,从而促进水库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跟东。浅谈新荣区小水库存在的问题及管理[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12(02).
[2]周斯祥。浅谈水库管理经营之现状[J].新材料新装饰,2014(10).
[3]王春艳。浅谈水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风,2013(14).
经营管理模式范文3
关键词:土地开发;项目管理;经营模式
土地整理是指采取诸如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的耕地面积,同时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质量,改善土地的利用环境和条件;土地复垦主要是指对因生产建设破坏的土地,采取相关的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土地开发主要是指对未利用的但是非常适合进行土地开发的相关的活动。土地开发整理根据对象的不同又分为农用地整理和建设用地整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站在全局的高度,提出了一项重大的举措,它的要求就是要大力加强农用水利建设,改造中低产田,搞好土地整理。它是一项造福农民,功在千秋的宏大工程,是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促进农村的重大的决策,对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土地开发整理的内容和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管理模式实行一种新型的项目代建制,通过招投标方式,从中选择合适的单位对土地进行开发和管理,在项目投资、管理质量以及日期确定后,进行实施,竣工后交给使用单位。我国土地开发和管理工作始终存在着政企不分的现象,政府对于土地开发管理项目的管理工作也始终流于形式无法深入的落实,代建制度的实施,能够有效的增强土地开发管理工作的前期工作的有效性,提高土地开发管理项目投资的风险意识。土地开发整理的内容应当包括: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几方面。土地整理指的是对现有土地进行综合整治,在整理中增加耕地的面积,使土地的利用率得以提高。土地复垦指的是对由于生产或者建设等原因而被破坏的土地,采用一定的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能够提供农业生产的状态。土地开发指的是对没有被利用的荒废土地进行开发和利用,使其具有使用价值。
2、土地开发整理的经营模式
土地开发整理的经营模式指的是土地开发整理的实现形式,也就是土地开发整理的组织形式。目前,我国采用的土地开发整理经营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农户开发整理、政府给予补偿的形式。这种模式在农村有着广泛的应用,其适用于开发范围小、工程量小的田间闲散土地和零星荒地的开发。这种经营方式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开发者同时也是使用者,即农户本身,因此他们会在开发的过程中尽最大的力量保护土地。这种经营模式主要投入的是劳动而非资金,能够有效的缓解政府的资金压力。集体组织开发管理的模式。这种经营模式适用于具有一定规模土地,并且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农村和乡镇。其特点在于集体组织投资,由农民进行开发,然后承包给农民经营,这样就能将收回的承包费用再次投入新的土地开发中,形成滚动式的发展,使土地开发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国家组织大规模开发与管理的模式。国家组织的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和管理往往要涉及到经济、生态、财政等多个方面的诸多因素,所以才需要由国家统一组织和进行,比如吉林省农安县洼中高盐碱地的综合开发, 就需由政府部门组织土地、农业、水利、规划、林业、畜牧、财政等部门共同配合, 同时争取国家、省、市政府的财政支持, 才有可能全面实施。这种经营模式的特点在于其对技术要求特别高,同时需要巨额的开发资金,一旦处理不当,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效益的破坏,因此通过一个单位或者部门是无法实现的,必须要由国家进行组织。
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管理措施
建立组织领导机制
为搞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政府要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市长任市领导小组组长,市国土、财政、水利、审计及各镇主要负责人为市领导小组成员;项目所在地局长任镇领导小组组长,局国土、财政、水利、审计部门等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市国土资源局领导小组由分管局长任组长、耕保、规划、地籍、开发所、财务、监察等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市、局两级政府及国土局领导机构的成立,一是体现了市、局两级政府的重视,二是加强了对项目工作的领导,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制定实施方案
项目申报入库前,市国土资源局抽调耕保、地籍、规划、开发所、测量队等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每个项目区核定项目区范围、确认新增耕地面积、测算施工的工程量,核算工程所需资金,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和施工方案,确保项目能够按设计方案完成。为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能够按照省、市要求,严格程序,规范实施,市国土资源局聘请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公司专业骨干作为技术指导,对项目的规划设计、现状图、规划图等资料进行全面审核修改,并亲临现场指导施工中出现的一些技术问题,确保了项目能够按照规划设计,规范施工、科学实施。为确保项目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项工作实行了分工负责,耕保科负责内业资料整理、项目审验工作;开发所负责外业施工工作;测量队负责项目勘测定界工作;规划科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复垦专项规划的审核工作;地籍科负责审核确认新增耕地面积的数量及图斑变化、地籍台帐核对工作,各项工作分工细致,责任明确,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4、结束语:
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很多的方面,比如行政与管理、工程与技术、经济与法律等等。它是促进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限途径,也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一个立足点,是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之一。实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还可以推动土地开发整理向规范化操作、产业化经营方面发展。土地开发和整理是我国农业发展中一项基础性的事业,只有不断的完善土地开发和整理的管理经营模式,才能够使我国土地的使用率不断提高,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经营管理模式范文4
关键词: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经验模式
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与模式的创新是当前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重头戏。本文针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传统模式的弊端,结合企业经营的内涵和特征,分析其资本经营的巨大作用,提出国有企业资本经营的选择模式,为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经验。
一、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创新
1.股份制经营
股份制作为股权经营的一种最普遍形式,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管理国有资产中被广泛采用。所谓股份制经营,就是以资产入股的方式把分散的、分别属于多个所有者或占有者的经营要素集中起来,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并对经营成果在货币形式上按入股比率分红的一种企业经营形式。国有企业的领导者以股东的身份通过持有企业股份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并通过任免董事、董事长以及同企业签订计划目标等方式来掌握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经营方针。总的来说,股份制实现了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是一种有效的经营方式。
2.计划合同制经营
股份制经营方式虽然有很多优势,但是却不是适合于所有的国有企业,计划合同制经营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种全新模式。计划合同制经营不是传统的计划经济,而是真正的经济合同制,是把计划与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这样的合同制度,可以将国有企业的经济发展计划变为千百万社会经济活动主体的自觉行动。这样的合同制度是依据国家的计划即市场需求的预测来不断完善的,可以计划层层分解,具体落实到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计划合同制经营,发挥了市场机制作用,整个市场的活动,又可以真正置于计划的指导之下。这样的管理尽管在现阶段计划与市场还是既相联系又相独立的两种运行轨道,但通过经济合同就可以把计划和市场、把统一性和灵活性巧妙地结合起来。
3.租赁制经营
当前。部分企业实行租赁、承包经营,其目的是为了明确法人及经营管理人员责权,激发生产人员的积极性,发展生产力。以国家授权单位为出租方,将国有企业有期限地交给承租方经营,承租方向出租方交付租金,并依照合同规定由企业自主经营。这种租赁制经营管理方式不是对国有资产的一种轻视,反之是合理利用国有资产,实现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这样的经营方式,可以很快地聚拢资金,化解国有企业暂时的资金困难,为企业的发展谋得时间和资金。可以说,这种一直延续至今的租赁制经营方式较好地发挥了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4.系统承包制经营
当国有经济的载体或存在形式是国有企业时,政府通过对国有企业的直接管理来实现对国有经济的管理也就是顺理成章的。而且,由于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是由多个政府部门分头实施的,因此,通过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来实现的对国有经济的管理,自然也只能是由多部门分工进行的。层层转包或分包而形成的按系统工程原则组织、以某一产品或建设项目为中心的分工协作系统,是系统承包制的核心内容。采用系统承包制的经营管理方式,国家既能贯彻宏观经济政策,保证公共产品的供给,又可以保障混合制国有企业的经营自,调动其生产经营的积极性。
二、国有企业的管理策略
1.加强国有企业资本经营的内部监控力度
国有企业的内部监管力度是保证资本经营管理的有效策略,我国应建立集国有企业内部会计监管、国家外部监管、企业领导层独立监管三个方面于一体的监管模式,健全国有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加快管理控制步伐。要想加强资本经营内部监控力度,必须要建立完善的资本监控体系,主要是要加强会计监督管理,加强企业的成本核算制度管理。实施企业资本经营一般有两类不同的指标,即实现规模扩张、提高市场占有率的目标和实现资本获利最大化目标。
2.开发新产品,增强竞争力
经营管理模式范文5
关键词:演艺场馆;管理模式;剧院0引言
从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扇形露天大剧场出现歌剧的雏形,到1637年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歌剧院――圣卡西亚诺歌剧院,使得歌剧这一艺术从贵族沙龙和宫廷走向了市民阶层。西方国家经过300多年发展和演变,今天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如法国巴黎大剧院、英国伦敦皇家该剧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俄罗斯莫斯科大剧院和美国的纽约百老汇剧院等一大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剧院,这些剧院不但作为艺术殿堂一直都见证和体现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审美意识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1国外剧院的经营模式
国外剧院的管理模式是取谁投资、谁管理、谁经营的一项原则。由于国外剧院大都是政府投资兴建并维修改造的,只有极少数的剧场是个人投资或民间组建的。因此,根据剧场的投资形式,大体上可以分为政府管理制、企业管理制、理事会管理制、股份制四种管理模式。(1)政府管理模式。所谓政府管理制就是政府组建的独资形式剧院经营管理公司,实行对大剧院的经营管理。例如,德国的美音兹大剧院,该剧院有3个剧团组成,共有管理和演职人员500多人。政府将剧院组建成国有独资公司,建立董事会,董事会高级管理人员是有政府派出的。在这个管理班子里设有一位总裁,负责剧院的各方面工作,另设一名技术副总裁和一名财务副总裁。这种管理制度的好处是政府把剧院列为公益性文化设施,政府不要求剧院以盈利为目的,不必要考虑经济收入。例如,德国德邵剧院,演出的收入占总支出的10%左右,政府补贴约占90%。在这种管理体制中,还有一种形式就是采用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方法。例如,维也纳国立大剧院,由政府派出财务管理人员在该剧院建立独立的票务管理机构,所有的票款收入扣除成本费用外全部上缴政府,剧院所需全部费用支出由政府出资。(2)企业管理模式。所谓企业管理制就是政府把剧院交给一个企业进行管理经营。例如,洛杉矶柯达大剧院,主要用于电视转播,建立的资金全部由好莱坞市政府出资,建成后交给一家公司进行全面管理,由该公司每年资助大剧院一定的日常经费,加上剧院的演出收入,是可以达到收支平衡的。(3)理事会管理模式。理事会管理制就是政府聘请热爱艺术的社会知名人士、专业人士组成的类似于企业董事会式的理事会,由该理事会招标或者选聘管理班子进行管理。这样的一种形式在国际剧院管理领域中被普遍采用。例如,日本东京新剧院、美国的卡耐基艺术中心等。(4)股份制管理模式。股份制这种管理模式的剧场是一种很少采用的管理制模式。例如,意大利的斯卡拉歌剧院实行公司制形式进行经营管理,剧院的股份被分成了国家股和私人股,其中私人股占50%,国家占50%。收支相抵后的差额部分,按照比例分别有私人和政府给予资助和补贴。
2国内剧院的经营模式
我国的剧院市场与国外的剧院市场相比起步较晚,有的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建立的老式剧院。例如,首都大剧场;有的是近几年建立的现代化大剧院。例如,上海大剧院、广州大剧院、重庆大剧院等。由于建设的年代不同,它们的管理经营模式也就带有各自时代的特征,各不相同。当前,国内的剧院主要有政府管理制、合作管理制、顾问管理制、委托管理制等四种经营管理模式。(1)政府管理模式。政府管理制模式是由政府文化部门自己经营、管理剧院的一种模式。这种经营管理模式是历史的产物,一般存在于剧场和旧的剧院之中。这些一般是隶属于政府文化部门,属于事业性编制,每年政府给剧院一定的财政拨款。我国的国家大剧院就属于这一种管理模式,它由北京市主管,每年政府的财政拨款是亿元人民币。这种管理模式的优点是它可以最大限度的执行政府指令,拥有充分的自;但是它的不足之处是面对市场的动力不足,演出的场次少,经营状况一般不是太好;与此同时,这种模式过多的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债权不清,员工也因为长期享受“铁饭碗”而是去追求上进的动力。目前,除了旧的大剧院和剧场采用此种管理模式,有一些新建立的大剧院也采用这种经营模式。例如,重庆大剧院,由于大剧院比较新、建设的档次比较高,经营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技术管理水平比较好,所在地区的文化市场相对繁荣,经营状况也相对较好。(2)合作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是指政府文化部门和专业的剧院管理公司合作,双方按照一定的比例出资建立有限责任公司,由新成立的公司对剧院进行全面经营管理。它的优点是剧院拥有演出的场所资源,专业的剧院管理公司拥有经营管理资源,双方可以优势互补;除此之外,这种管理模式还能在解决剧院管理人员出炉的同时引进先进的经营和管理方式,对于提高收益、改善剧院的经营是有益的。北京保利紫禁城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就是由于北京市文化局与中国保利集团公司的子公司保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进行合作成立的新公司,该公司主要经营管理北京市文化局下属的中山公园音乐厅。(3)顾问管理模式。顾问管理模式是指政府文化部门聘请专业剧院管理公司作为顾问,为剧院的经营管理出谋划策,或者政府文化部门只请专业公司进行管理人员的培训等单向业务。按照双方签订的协议,在规范的期限内,专业管理公司作为管理顾问负责对剧院的员工进行培训,建立剧院的管理体系,与此同时负责剧院的节目组织等经营层面的工作;政府文化部门负责技术方面和具体的物业管理,并向专业的管理公司支付所规定的费用。这种管理模式的优点是:在聘请专业公司作为顾问的基础之上,政府可以成立自己的管理机构,来培养自己的管理班子,为当地的文化管理队伍的建设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早就人才。例如,广东东莞的玉兰大剧院在成立之初就聘请了北京保利影剧院管理公司作为顾问,目前,北京保利影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已与东莞市文化局进行了合作,成立了东莞市保利玉兰大剧院管理有限公司,专门对该大剧院进行经营管理。(4)委托管理模式。委托管理模式是指政府文化部门委托专业的剧院管理公司对剧院进行经营管理。按照双方协议,政府文化部门不参加剧院的经营管理活动,经营管理公司以组织演出收入、剧场出租收入和一些其他的餐饮、各种卖店收入等为收入来源,对剧院支付租金,剩余的资金为管理公司的收益。这种管理模式最早是由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实践摸索出来的。他于2003年9月在全国范围内采用投标的方式寻找管理者,最终北京保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中标,并且与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共同组建上海市东方艺术中心管理公司,全面负责东方艺术中心剧场以及相关的附属设施运营和管理,这是我国首开剧院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管理改革先河。参考文献:
[1] 刘筠梅。公益性定位,市场化运作[J].前沿,2009(12).
上一篇:水调歌头原文精编5篇
下一篇:幼儿园大班家教知识 (精编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