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析“十二五”优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专家解析“十二五”优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规划主要任务【第一篇】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推进加快发展为总揽,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实际问题入手,创新发展模式,把握前进方向,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进一步明确我县“十三五”发展思路、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举措,切实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在编制过程中,要突出五个方面要求:

一要突出体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充分衔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深入分析支撑条件、突出问题,实事求是地确定目标任务,明确战略举措,在确保经济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

二要突出体现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总体部署和县委对全县改革工作的具体安排,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规划的一条主线贯穿始终,细化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完成各项改革任务。

三要突出体现经济提质增效的要求。在优化产业结构、壮大主导产业、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管用的新思路和新办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着力在推动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破解深层次矛盾上取得新进展,努力实现经济提质增效。

四要突出体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统筹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施一批重大民生工程,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五要突出体现以项目为支撑的要求。重点谋划一批转方式、调结构、管长远的重大项目,争取将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的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市“十三五”规划。

二、主要任务

(一)编制总体规划。全县“十三五”总体规划是指《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是编制全县各专项规划以及制定各项经济政策和年度计划的主要依据。“十三五”总体规划的规划期为五年,总体规划由县发改委组织编制,经县政府审议后,提请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后公布。

(二)编制专项规划。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指导该领域发展并决定该领域重大项目和安排政府投资的依据。“十三五”专项规划的规划期原则上到2020年,可根据需要展望到2025年或2030年。各专项规划由县政府有关部门负责编制(具体规划任务见附件),报县政府审定后印发。一般专项规划由有关主管部门与县发改委进行充分衔接,报县政府同意后,由主管部门或县发改委自行印发。各专项规划原则上在2015年底之前完成,2016年6月底之前印发。

(三)编制乡镇和开发区规划。各乡镇规划由各乡镇政府直接编制,开发区规划由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和桥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直接编制。适当控制规划数量,不强求上下对应、以规划落实规划。规划编制进度以及规划中的地区支柱产业、跨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和重要资源开发项目等要与上一级规划有效衔接。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各乡镇可以探索编制集经济社会发展、主体功能区、城镇建设、土地利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于一体的总体发展规划。

三、工作步骤

我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现在开始到2015年1月底,“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起草阶段。一是开展规划重大问题研究。二是起草我县规划基本思路。初稿形成后,听取各方面意见,修改完善形成规划基本思路,报县政府和市发改委。三是按国家和省、市发改委要求,将我县拟纳入国家和省、市“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的重点内容报国家和省、市发改委。四是制订专项规划编制方案。

第二阶段,2015年2月~6月底,形成规划纲要框架阶段。从2015年初到县委规划建议出台之前,围绕重点问题进行调研,研究提出规划中的一批重要指标、重大工程和项目、重大举措及政策导向,形成我县“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基本框架。同时开展县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第三阶段,2015年7月~12月底,规划纲要(草案)编制阶段。根据县委规划建议,组织起草规划纲要草案,开展规划咨询论证,做好乡镇与县规划的衔接,修改完善后报县政府常务会议、县委常委会议审议,形成“十三五”规划纲要正式文本,提交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四、有关要求

一要做好前期工作。前期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决定规划的质量。做好“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必须全面总结“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经验,深入分析“十三五”时期内外部的环境变化,准确把握我县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前进方向,深入研究、充分论证本地区、本领域“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基本思路、指导原则、重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要从实际出发,提出关系未来发展的重大前期研究课题,抓紧启动研究工作。各有关课题承担单位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确保完成研究任务。

二要科学编制规划。要坚持开门编规划、民主编规划,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市场主体和网民等作用,问计于民,集思广益,汇聚民智,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突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大项目,科学论证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

专家解析“十二五”【第二篇】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推动“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为帮助读者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本刊特别摘编了这组文章。

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曹立――“十二五”历史方位: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五中全会公报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这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作出的基本判断。这样的判断令人振奋,催人奋进。

横向坐标――国际形势新变化。国际金融危机后,尽管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没有改变,但整个世界面临着自冷战以后最大的经济萧条的冲击与发展模式的转型。从美国政府推行的经济新战略到欧盟倡导的低碳经济,世界各国都把振兴实体经济,推进科技创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能源作为调整的重点。这些调整一方面催生新的技术革命,使我国在一些新技术和新产业上面临发展机遇。如我国的物联网产业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应用示范等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进入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另一方面,通过产业转移、跨国并购,为我国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

纵向坐标――国内发展与改革新阶段。改革开放30多年,特别是“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科学发展理念渐入人心。一方面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高度,也面临新矛盾新问题。我国已经积累了庞大的物质生产能力,为进一步改善民生、调整结构奠定了基础,同时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也探索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甚至教训。例如,工业化进入中期后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沿海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与缩小地区差距的问题、城市化水平提高与消除二元结构的问题,如何解决老百姓面临的住房、医疗、养老等问题。另一方面改革进入攻坚时期。收入分配体制、财税体制、金融体制以及行政管理体制等深层次矛盾与问题也日益暴露,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制度创新与深化改革。

历史交叉点――大有作为。在“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将要作出重大调整,体制改革深度推进。“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因此,“十二五”规划将是跨越危机、引领未来、奠定基础的战略部署和行动纲领。如何把这一战略付诸实施,必然要求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路上大有作为。

著名改革理论家、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十二五”将是历史性的关键五年

“十二五”是我国下一个30年改革发展的起步五年。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突出矛盾和未来走势看,至少可以从五个方面来理解。

“十二五”是扩大居民消费、构建消费大国的关键五年。在出口导向模式不可持续、投资主导不可持续的特定背景下,“十二五”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出路在于加快推进相关改革,扩大居民消费、构建消费大国。对此,中央已有清醒认识,五中全会公报首次把消费排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首,这是非常明智的。2009年我国最终消费率仅为%,而发达国家和地区一般都在70%以上,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一般是60%。如果“十二五”能够在形成有利于扩大消费的收入分配格局上取得重要突破,未来十年左右,我国居民消费率将从当前的35%左右提高到50%―55%左右,最终消费率从不足50%提高到60%―65%,使得消费成为经济内生增长的主要动力。

“十二五”是推进城镇化的关键五年。我国已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但由于制度安排因素尤其是行政区划的壁垒,使城镇化进程难以有效推进,还远远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同时,城镇化的滞后又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这使中国扩大内需、构建消费大国缺乏载体。城镇化是未来发展的一个大战略,若能使城镇化率从当前的47%提高到60%左右,将为扩大内需提供巨大的支撑。

“十二五”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关键五年。建国60年后的今天,计划经济时代“反城市化”政策所造成的城乡二元制度结构依然存在,且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城乡失衡日趋明显,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不同的公共服务制度。2009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7175元和5153元,相差倍;恩格尔系数分别为%和41%,相差个百分点。与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体超过15000元和恩格尔系数总体低于40%仍有较大差距。为此,“十二五”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打破城乡二元的体制机制,走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的健康城镇化道路,着力改革户籍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及城乡公共资源配置方式,为城镇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十二五”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五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稳定城乡居民对未来的预期,减轻预防性储蓄倾向,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也有利于在危机中化解社会矛盾,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平衡不同利益群体关系,在危机中化解社会矛盾。“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制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国性规划,统一城乡、区域和不同社会群体的公共服务体制,并由此加大基本公共服务的投资力度,力争把城乡、区域人均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投入差距控制在两倍以内,在实现制度公平的基础上使全体居民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致相当。

“十二五”是推广低碳经济、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五年。“十二五”在构建低碳经济体制方面将有明显进展,将使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知名国情专家、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中国“十二五”将在全球转型中先行一步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制定《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基本指导方针、基本思路、重要原则和发展目标等。五中全会公报首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予以清晰界定,由“十一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为“十二五”的“五位一体”新格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这为21世纪上半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构建了基础性和全面性框架。

未来十年是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最后十年,未来五年的“十二五”时期因此至关重要。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进入到所谓“改革疲劳期”,各方面利益格局调整也形成改革的胶着状态。

同时,经过30多年高速发展,中国已从极低收入、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也会遇到所谓“中等收入陷阱”,各类要素价格迅速上升,靠大量生产要素投入驱动经济增长难以为继,依靠大量出口国际市场维持高增长受到极大限制,各个利益集团进一步分化,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社会凝聚力下降,环境污染问题突出,迫使中国必须主动转型。

发展必然引起转型,转型也是发展。从历史角度看,中国发展最快时期正是转型最快时期,转型成功时期也正是发展成功时期。

总之,中国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发展带动了转型,转型促进了发展。转型是发展的结果,也是发展的手段,还是发展的途径。未来十年中国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均前所未有,但机遇大于挑战,仍有可能将挑战转化为新的机遇。

世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中国在“十二五”时期将更注重发展质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是整个“十二五”时期的重点,这不仅对于未来五年,甚至对未来十年、15年的中长期发展都非常重要。目前,发达国家需求相对以往有所减弱,中国以出口为导向的增长方式难以持续下去,这要求经济增长从出口拉动转变为内需为主。

另外,全球气候变暖和高碳的经济增长方式密不可分,这要求中国在未来发展中,必须着力实现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

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相对经济发展来说,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城乡差别、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十二五”规划应从注重经济增长速度转向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着力实现以人为本的目标。

近年来,中国收入分配差距越来越大,主要表现为劳动在一次分配中所占比重越来越低。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出现,与中国渐进式改革进程中一些旧体制尚未完全改变有关。

加快推进收入分配改革,三个领域非常重要。一是金融领域。我国金融体系目前仍以大银行和股票市场为主,主要为大型企业提供资金服务,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以及小农户很难从中得到资金服务。二是改革中财富转移的不公。比如资源开采税费很低,国家所有的资源转移到资源开采企业,造成财富转移中的分配不公。三是垄断性行业也加剧了分配不公的问题。总的来说,这些问题都是改革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坚持市场经济的方向,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来解决。

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主任、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十二五”期间有五大发展动力

展望“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有五个。

产业升级、自主创新是第一个动力。即使外需旺盛,也只有在自主创新的前提下才能拉动经济增长,而自主创新的重要方面是科技创新。“十二五”期间,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环保产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将是科技创新的着力点。

城乡一体化和加速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大动力。我们的城镇化在建国初是20%左右,现在达到45%左右,这对于中国扩大内需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这一次中央全会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假定城镇化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30年之后,中国的城镇化率可以从现在的45%左右提高到75%左右。提高一个百分点的城镇化率,意味着每年有1000多万人要进城,大城市容纳不了,大量人口将进入县城和镇,那么住房和道路、水、暖、电、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将带来巨大的市场,带动大规模的就业,使企业从中获得商机。

第三大动力在于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今后30年改革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山田承包制”。农民承包山地后,在林地里养鸡、种中药材、种蘑菇的“林下经济”将迅速发展,不仅可以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还可以通过林地抵押、树木抵押,甚至宅基地和住房抵押的方式,获得贷款,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因此林权制度的改革会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多活力。

第四个推动经济重要的动力就在于环保产业的发展。低碳经济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关键是取得环保技术的突破。环保产业不是狭义的环保产业,而是包括治沙、造林、土壤改良等在内的广义化环保产业。如果技术取得突破,我国不但可以创造产值,还可以抓住该行业的主导权,在未来国际经济竞争中领先。

第五个动力是扩大内需。要改变主要依靠投资来拉动增长的发展模式,坚定不移地走扩大内需的道路。要解决三个方面问题:一是要解决就业问题,因为人有了就业才有收入和消费。二是劳动收入在收入分配中的比例要上升。三是要解决住房问题。政府的责任是建中低收入家庭可以买得起的社会保障性住房,或是可以租得起的廉租房,这样可以让百姓的财力转移到消费上来拉动内需。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杨伟民――从“国富”到“民富”是执政理念的转变

“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规划(计划)将会有本质差别,过去的规划(计划)更多地追求“国富”,“十二五”规划则会更多地追求“民富”。

过去,我国发展过于强调GDP的增长速度,侧重于“国富”而有所忽略“民富”。加之重投资、出口拉动,消费比重偏低,重工业劳动高,服务业比重偏低,收入分配结构,收入分配状况的不合理等因素影响,导致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行业差距加大,贫富分化严重。而这些因素不利于我国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民富”目标的提出,意味着国家将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改革收入分配体制提升到更重要的战略高度。这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缩小贫富差距、区域差距、行业差距,提高国家发展质量的战略转变。

要实现从“国富”转向“民富”的顺利接轨,必须由效率优先向追求公平正义方向转变。

要实现由“国富”到“民富”的转变,还必须化解好既得利益群体阻碍社会改革的这个重要障碍。“包容性增长”这个新概念的提出,为化解这个障碍提供了新思想、新思路。所谓包容性增长,寻求的就是社会和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让更多的人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重视社会稳定,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这与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是一脉相承的。

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张希贤――让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翻一番是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之一

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美好蓝图中,如何使我国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翻一番,既是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之一,也是将来检验“十二五”规划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

农民的目前人均年纯收入是5153元,能否实现翻一番,达到一万元,对落实五中全会精神至关重要。因为,目前城镇人均可支配年收入达到了17175元,比农民多三倍。而且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居民收入迅速提高是显而易见的趋势。城镇的政府公共服务、社会化服务、市场化服务,也会明显快于农村。所以,顺应八亿多农民的新期待,便是尽快将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翻一番。

首先,要在加快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努力提高两亿多进城就业农民的科技素质,只有科技素质的迅速提高,才能快速提高进城就业农民的收入水平。

其次,要努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与各种专业协会,走“现代农业+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的发展道路。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已经不可能再有大的作为,必须积极推进土地科学、合法流转,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农村专业合作社”,把农村农民向农业工人方向发展。只有这样,生活在农村的农民,才能平均每年提高15%―20%的收入水平。

第三,必须推进农村社会“集聚式”社区化发展,如山东省诸城市的农村社区化那样,使农村的公共服务、社会化服务、市场化服务,通过社区这一新的平台来提供。农民的素质,通过社区这一新的平台来培训与提高。千百年来的农村文化生活,通过社区实现嬗变,转向社区文化、社区文明,进而创造农民城市化生活的新港湾,创造农民精神归宿的新家园。

细品五中全会公报,农民问题,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核心。对此,共产党人应坚定不移,为八亿多农民的幸福生活,开拓创新,勇于进取。?笊

(本刊综合摘编自《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习时报》等媒体)

规划主要任务【第三篇】

市政府决定召开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体现了对规划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刚才,Xx同志传达了国家、省会议精神,并提出了我市开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我完全赞同,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主要就进一步落实国家、省部署要求,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以及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工作,再强调几点。

一、充分认识“十二五”规划的战略意义

规划是政府履行宏观调控、经济调节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区域发展的指向标,对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统领作用。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编制好“十二五”规划,对于今后一段时期内保持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一)编制好“十二五”规划,对我市实现“保二争一”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对全国各地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十二五”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加快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很多。近年来,省内各市发展势头迅猛,我市处于“前面标兵越来越远,后面追兵越来越近”的形势,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排第二的地位需要进一步巩固。因此,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如何实现“保二争一”,推进科学跨越,这是我们编制“十二五”规划面临的新任务、新课题。我们要通过编制规划,提出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以推动我市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

(二)编制好“十二五”规划,对我市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意义。规划编制工作首要的任务就是要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谋划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战略。从“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看,我市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绝大多数目标已经或接近达到,多数目标提前完成,部分目标超额完成。但我们还应该看到,发展仍然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如:经济结构不够优、重大项目支撑不足、需求拉动不够强、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全面进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时期,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产业政策、投资方向都会有重大调整。只有适应国家形势的变化,才能推动经济社会顺利发展,否则既得不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又争取不到国家投资的支持,必将陷入被动。我市迫切需要在规划中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加强研究和解决一些不协调、不全面、不均衡的问题,为实现科学跨越、建设和谐Xx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三)编制好“十二五”规划,对我市做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全面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是我市“十二五”时期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我市被国家批准为综合配套改革试区,既是重大发展机遇,又是一个严肃的政治任务和历史责任。根据国务院批准的方案,我市无论在发展速度方面,还是在发展方式的转变,发展质量的提高方面,任务都十分艰巨。特别是改革进入深水区,诸多困扰、约束"两型"社会建设的深层次问题都需要突破。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怎么体现“两型”?怎么建设“两型”产业体系?怎样形成有利于“两型”的体制机制?等等,这些都需要在编制“十二五”规划中来回答和破解。

总之,编制和实施好“十二五”规划意义重大。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性,创造性开展工作,确保“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注重把握“十二五”时期发展的关键问题

编制“十二五”规划,相对于以往难度更大,主要是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完全结束,世界经济已进入大调整、大动荡时期,经济发展不可预见的因素很多;国内也面临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我市如何正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征和在长株潭城市群乃至中部地区的定位,如何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都需要深入研究、重点把握一些关系全局的问题。

(一)科学制定规划指标体系。市委确定的“保二争一、科学跨越”战略目标,为全市今后一段时期开展各项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因此,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要围绕这一战略目标科学制定指标体系。一是规划目标的总体项目要与战略目标相吻合,即:怎样才能确保Xx的综合实力居全省第二的位置、各项工作争创全省一流。二是要合理设置发展指标,根据规划总体目标,合理设置指标项目。要更加重视民生指标、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等,重点突出约束性指标。各职能部门尤其是统计、发改等部门要加强沟通衔接,对指标参数要作细致论证和测算。

(二)合理优化发展空间布局。我市城市定位已经明确为:“建设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我国的城市化是推动全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我国扩大内需的一个关键措施。推进城市化要保持空间协调和均衡,将人口的分布和经济的分布结合起来,将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基础设施配套、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落实到空间布局中。在“十二五”规划中要认真研究我市城镇体系布局、中心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并明确具体措施。

(三)明晰产业发展重点。产业发展是规划工作的重中之重。产业升级化、集群化、“两型”化应该是发展的方向。在编制“十二五”规划中,要认真研究突出工业主导地位,着重规划好传统产业的提质改造、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壮大、千亿产业集群的形成、园区平台的建设、中小企业的发展;要认真研究加快服务业发展,规划服务业发展区域、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力争使服务业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要认真研究现代农业,着重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形成现代农业经营体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四)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协调是编制科学规划的一个重要原则。“十二五”期间,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可能处于社会矛盾的多发期、敏感期,统筹协调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编制“十二五”规划中,要特别重视社会发展,要将民生方面的规划作为“十二五”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来体现。同时,要认真研究城乡发展、居民就业、社会保障、生态建设、收入分配调整等方面的问题。

(五)重视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是始终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强大活力的法宝,是激活发展活力、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手段。“十二五”时期,改革更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我市作为全国新时期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负有为全国下一步的改革探索路子、提供经验的责任。规划中要认真研究深化企业改革、建设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等问题;同时,要更加关注农村综合改革、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对如何把握好改革的时机、力度和节奏都要在规划中予以总体设计和安排。在对外开放上,要深入研究我市的优势和差距,理清思路,找出特色,创新方式。

三、扎实推进“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编制“十二五”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创造性的事业、开拓性的工作,任务重,责任大。各县市区、各部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紧启动、扎实做好规划编制的各项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编制“十二五”规划,是依法行政、依规施政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各县市区各部门要把规划编制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编制工作的领导,抓紧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建立强有力的关注班子,抽调精干人员,充实规划队伍。市政府将成立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政府及有关市直部门也要尽快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并且主要领导要亲自参与,亲自把关,亲自协调,确保规划编制进度和质量。

(二)高度重视前期研究。前段时间,市里已经确定了31个重大前期研究课题,并明确了责任单位。各责任单位要按照要求认真扎实做好前期研究工作。各县市区也要围绕关系到本地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针对性的研究。

(三)坚持开门编规划。一个科学的规划,应当是一个以人为本、尊重民意、集思广益的规划,决不是几个工作人员加加班,少数领导拍拍脑袋,就能完成的事情。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广泛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代表、专家学者等一系列座谈会,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注重提高公众的参与度,使规划决策更科学、更民主。

(四)加强衔接,形成合力。“十二五”规划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各县市区和相关部门的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要加强上下左右的衔接,保持规划制定原则的一致性、政策导向的协调性。特别要注重规划项目的开发衔接,各县市区、各部门要加强与市发改委的衔接,市发改委及相关部门要加强与省发改委及相关部门的衔接,有的项目还要加强与国家发改委及相关部门的衔接,尽最大努力争取将我市重大项目更多地纳入到国家和省里的规划。

(五)保证工作经费。编制规划是各级各部门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工作,是宏观调控的最高形式,是项目开发的最大前期。各级财政必须予以重点保证、重点投入,尽快拨付给足工作经费,决不能因为经费影响到规划编制的进度和质量。

四、着力实施好中央新增投资项目

9月份,省政府扩大内需检查组及国家审计署驻湖南特派办,先后对我市贯彻落实中央扩内需新增投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检查组既肯定了我们贯彻中央新增投资采取的行动措施,同时也指出了当前存在的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部分项目不能按时开工;二是大部分配套资金未落实到位;三是有的项目涉嫌用已建工程申报国家投资;四是一些项目资金使用和财务管理不规范;五是个别项目存在违纪违规现象。

一要高度重视项目实施工作。各级各部门把这次中央检查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切实做好和完善基础工作,做到项目检查不出大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大的项目、民生工程和公益性项目是本次抽查的重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这次检查各县(市)区政府必须明确县(市)区长为第一责任人,负总责。

规划主要任务【第四篇】

也是档案事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围绕推进西部大开发、落实“314总体部署和推进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发展做好服务,十二五”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市档案部门的重要任务。同时,抓好“三个体系”建设、转变工作方式和手段、尽快缩短与东部发达地区差距,档案事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为确保我市档案事业按照科学发展要求,找准薄弱环节,提出科学发展目标,特提出以下编制工作实施意见:

一、明确工作职责,建立组织机构。

成立市档案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为加强编制工作领导。局(馆)长况由志同志任组长,其他副局(馆)长为成员,正厅局长级干部陆大钺同志为顾问。局(馆)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确定“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及编制主要框架;下设“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局(馆)办公室合署办公,由副局(馆)长李玳明同志任“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局(馆)办公室主任同志任“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人事处处长高健、馆室处处长曾金、经科处处长、法规处处长周青、信息技术处副处长刘学国、整理处处长何红彦、档案管理处副处长张雪艳、技术保护处处长刘泽利、编研处处长唐润明等同志为“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曾向前、叶莉同志为办公室工作人员。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的组织、汇总和修改工作,各处室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编写各自分管工作的十二五”发展规划。

二、明确编制方法,理清工作思路。

以及市政府与国家档案局即将签订的部市合作协议中提出的把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档案信息中心和西部档案事业发展高地、探索出统筹城乡档案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等目标来编制。市档案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必须紧扣全市“十二五”发展规划。

48 5370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