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会进行曲优质4篇
【导言】此例“运动会进行曲优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运动会进行曲【第一篇】
关键词 插图;曲线;动态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7-0116-03
1 运动的感觉能吸引目光
当艺术家想要描述某个物体的时候,总是会选择一个比较吸引人的瞬间来展现其魅力,吸引受众的眼光。人的眼睛喜欢看动的东西,当我们注视着一片宁静的海域或者是空旷的草原时,有一条鱼跃出水面或者有一只野兔窜出草丛在旷野上奔跑然后又窜入另一堆枯草,我们的视线一定会跟随着这些小动物,并为它们的行为发出不同的感叹。所以,艺术家在展现某样物体时,会选择它最具动感的一面来展现。如果画海,便要波涛汹涌;如果画人,最好是情绪波动的时候;就算是画宁静的山岭,也要描绘里面流动的烟雾缭绕与光影斑驳。因为“动”的东西,更容易吸引受众的眼光,激起他们的感慨,引发他们的共鸣。球赛进球的瞬间,整个赛场都会沸腾;谜底被揭开的时刻,观众的心会高高悬起;音乐最激昂的时刻,你感觉都无法呼吸。每一种艺术形式都会有一个高潮部分,静止的画面也一样。
插图作为一种游走于商业与纯艺术之间的类别,更是需要去吸引受众的眼球以达到其商业目的。插图,是对于文字的注解以及扩展。一个故事总有起承转折,插图作为一个静止的画面如何去传达故事的起伏,表现其高潮呢?通过画面的动态展现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 静止画面中的动感表达
动态来源于真实的运动,既运动着的人或物体上下起伏以及其他跟随运动共同体现的一种状态。而在画面上,在一个静止的二维空间里,这种真实的运动状态是不可能出现的。所以,艺术家们在静止的画面上传达的动感,并不是真正的由于运动而产生的感觉,而是通过描绘运动着的物体或生命所表现出来的状态,使受众产生一种静止画面在运动的错觉。描绘动态,传递动感。
人的眼睛在看,可所见并不就是所知所感。在视知觉中,人的记忆,也可以说是在见到当下物体之前的知识会影响当下对于此物体的认知。二人看见的是同一实物,但是各人有各人的眼睛⑴,各人还有各人的知识结构。在我们进行艺术学习的最初阶段,总会有这样一个小试验。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然后鼓励大家发挥想象力去思索这是什么。这是一个圆吗?还是一个馅饼,一个下水道口,一个气球?当你看到这个圆时,你曾经见过的类似物体会从记忆中出现,告诉你它是什么。视觉经验在我们的认知、辨认活动中有很大作用。所以,当我们看到画面中柳叶纷飞,就会感到微风拂面;当我们看到画面中有人脸颊红肿用手捂着,就知道他刚被打过,并视其画面的表现力度有不同的感受;同样的,当我们在画面上看到一个人衣袂翻飞,头发向后扬起,身后的景物呈现虚化状并向后延展,就会认为这个人是在奔跑。这种用静止的物体组合出运动的感觉就是插图画面上动感表现的方式。套用一句佛教箴言:风不在动,帆不在动,是我们的心在动。受众因所见的画面加上视觉经验的作用产生错觉,并因此而产生情感,插图家们要使受众产生情感共鸣,再使他们感受到“动”。
3 曲线对于画面动感表现的作用
如何在静止的画面中表现动感,有很多种方式,有很多影响它的因素。画面的构成元素中,点、线、面和色彩、构图等都会对其产生影响。本文意在分析曲线在静止画面中对于动感表现的作用,所以对于其他元素不作赘述。
直线的动感表现
线条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无尽的地平线,矗立着的电线杆,飞机飞过的轨迹云,或者是小朋友随意画的歪曲的线条。每一条线,每一种线都有着不同的特征,对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情感领悟。现实的线条可以表现静态的感觉,也可以表达动态的感觉,同样的,静止画面中的线条也可以,甚至还能有更丰富的表达。
直线,是点与点之间最近的距离,毫无转折,毫无累赘的一通到底。表现一种一往无前的孤勇,一种虽千万人吾往诶的决然。单独直立的线表现一种孤傲,一种大漠孤烟直的冷漠;成片的直立的线又在冷淡中夹杂了一丝傻气,仿佛水泥森林的无奈;各种方向的直线又有了一种慌乱而没有方向的情感表达。
“在艺术和自然界中,我们可以把线条考虑为运动轨迹――纪录运动的点的能量痕迹”⑵。对于使用直线来表现动感,在漫画领域已经有很好的范本。运动感是一种位置移动。⑶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经历:火车在你眼前远去,最后化为一条灰线直至消失;昆虫近距离从眼前飞过,只能看见一个模糊的黑影;黑夜里会车,对面的车辆从你身边擦过,你看不到车身,只能看到车灯在黑暗中划过一道明亮的光线。这是因为物体的快速移动超出了眼睛的识别范围。快速运动在形态上的变化,最常见的是顺着运动方向,在主体和背景之间出现的线性模糊,运动体的边缘也变得模糊⑷。在漫画表现手法中,为了展现物体或人物的速度,会使用速度线,即顺着运动的方向在物体后添加平行于速度方向的直线,并根据透视效果需要改变速度线之间的平行关系。另一种方式,是直接将运动着的物体的某条边缘虚化成一组平行直线。这种模拟真实生活中运动行为的视觉效果并将其平面化的方法,也可以运用于插图的绘制(如图1)。
曲线的动感表现
仅有直线的世界是单一的,仅有直线的表达是苍白而生硬的。甚至在自然界中,难以寻找到单纯的直线。曲线是必不可少的存在。相对于直线的干脆与直接,曲线多了一份迂回前行甚至是徘徊不前的慵懒。描绘女人总是用曲线,因为女人相对柔软;描绘江南水景,总是河道蜿蜒,因为江南也是柔软的;可是曲线也可以混作一团,再也理不清头绪;也可以化作硬汉身上的纹身,狰狞而危险。
有着无数脸孔的曲线也是可以展现各种动态的。一粒石子落入平静的水面,水面泛起的波纹是曲线状的;狂风吹过山林,树枝被压弯,树丛如海浪般起伏,也是曲线状的;一个四方的砖块不会滚动,只有浑圆的石头才能“行走”;人在站立的时候是比直的直线,在奔跑的时候却变成了蜷曲的曲线。因为有动,直线变成了曲线,那么反过来,有了曲线,受众就能感觉到动态了。
曲线状笔触的使用
组成一个画面的最基本元素是笔触,艺术家们使用各种各样的笔触,在画面上制造质感或表现气氛。表现粗糙的肌理或是激烈的情绪,需要使用粗鲁明显的笔触,而表现精致细腻的肌理或是安逸祥和的氛围,则不需要明确的笔触,反而要将之巧妙地隐藏。在运用笔触制造动感方面,梵高是个中翘楚,他的绘画作品普遍被认为拥有较强的视觉运动感。
梵高的作品在后期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张扬的力度,画面极具吸引力,除去他大胆的用色,他不拘一格的笔触也为画面增色不少。他开始使用扭曲的线条来表现云朵、树冠以及麦田等等事物。这种独特的笔触使他所创作的云朵、树叶、麦浪像是火焰一般跃动在画面上,以及受众眼前。梵高对柏树有一种特别的喜爱,在他写给他的兄弟提奥的书信里,有这样一段他对于柏树的描述:“他们宛若黑色的音符,跳跃在阳光明媚的风景中。这些黑色音符既富于神韵,却又及其难以演奏好”。这段对于柏树的描述适用于任何想要在静止画面上表现的动作。梵高使用一种蜷曲的曲线,将树叶的摇动转化成一种毛发的卷曲以及火焰的形状,他的作品形象化地展示了云卷云舒这个词语(图2)。而他对曲线笔触的使用并不仅仅停留于笔触的表现上,他的所有蜷曲的笔触都是有着一个内在的方向指引的,这种排列使相邻的曲线段以一个中心相互产生追逐感,进而引起视知觉旋转的运动感⑸。
外轮廓中曲线的使用
汉代的石刻画一般被认作我国最早的插图样式,这些石刻画多被用来描绘神话典故或是表现皇朝威武盛世太平之景,多刻画歌舞升平之貌。
汉代石刻《嫦娥奔月》(图3)将人物的外形曲线化,以此来表现“奔”的动作。作者将嫦娥的下半身刻画成了的蛇形,加上下凹的背部,整个人物外形就像是一条滑行的蛇,自然产生了动感的暗示,根据人们的视觉经验就会产生嫦娥前行的感觉。而嫦娥的广袖鼓起形成一个圆弧,受众的日常视觉经验告诉他们当人静止并且无风的时候,长袖委地,而当人奔跑并且风吹进衣袖时,长袖才会鼓起形成一个布袋状的外形。这幅石刻图利用曲线的外轮廓巧妙地制造了运动感和风感。
吴冠中老先生的作品也使用了很多的曲线外形来表现主题。他的作品中对于江南的刻画,并没有如其他艺术家去描绘水街十里,杨柳依依,而是将江南建筑的外形扭曲(图4)。提到江南,自然想到吴侬软语,小桥流水,江南的风都是软的,吴老先生将这种感受的东西通过曲线的视觉语言表现出来,将生硬的瓦片叠成的屋顶也揉成了曲线,屋顶、树枝、长廊都成了流动的河流的一部分,整个画面犹如一条小泾在延伸,展现出江南特有的似水柔情。
插图家sheep也是一位使用曲线外轮廓展现画面动感的作者。他的作品多使用水彩,色彩柔和雅致,喜爱留白。这幅作品中,他通过无数的弯曲的丝带,柔顺的发丝来展现人物的轻盈感以及自由感,由此暗示一种飞行的动作状态(图5)。
曲线在构图中的使用
构图对于一幅绘画作品而言,其重要之义不再赘述,好的构图可以引导受众的视线,抓住受众的眼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插图家们熟知的S型构图,C型构图,螺旋形构图都是展现插图魅力的好帮手。
插图家初山滋的这幅作品就使用了螺旋形的构图(图6)。画面中右上角一个人脸,他的手中握着一个托盘,盘中像是盛着水,拇指大小的姑娘在其中滑动一叶扁舟。托盘中的螺旋形线条暗示着水的流动,水流的方向与小舟行驶的方向不同,更是以一种对抗展现出画面的动感。
《凯尔经的秘密》这部动画片是一部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影片,除去它别致的造型和缤纷的色彩,它使用的大量螺旋形构图以及S型构图也是吸引受众的一个方法。这个场景并不是典型的曲线构图,但是可以看到它将树林明显地分为近、中、远三个层次,每一层的树木顶端组合成一条较为平缓的曲线,这种层层递进的曲线很容易就和海浪联系到一起,涌动感自然而生,气势磅礴(图7)。
4 结论
曲线在静止画面中表现运动感的运用还有很多,很多的艺术家在不经意间就已经开始使用了。像是达利的作品《记忆的永恒》,就是使用曲线的外形表现一种融化的进行感,进而表现画面的时间感。中国画强调“势”,有动才有势,有直白的以曲线表现河流,也有隐晦的以水墨曲线边缘展现动感,这些都与本文观点有着相通之处。
曲线在静止画面中表现动感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插图家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增强画面的吸引力,使自己的作品更加充满魅力。
参考文献
[1]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浙江摄影出版社,1987,11:12.
[2]帕特里克,弗兰克。视觉艺术原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2:41.
[3]王令中。视觉艺术心理。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3:87.
运动会进行曲【第二篇】
知识目标
1、知道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它在某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在曲线这一点的切线上.
2、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合外力与初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有两个知识点: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和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材一开始提出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明显区别,引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问题,紧接着通过观察一些常见的现象,得到曲线运动中速度方向是时刻改变的,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是曲线的这一点(或这一时刻)的切线方向.再结合矢量的特点,给出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关于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材从实验入手得到:当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做曲线运动.再通过实例加以说明,最后从牛顿第二定律角度从理论上加以分析.教材的编排自然顺畅,适合学生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知规律,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相互渗透,适合对学生进行探求物理知识的训练:创造情境,提出问题,探求规律,验证规律,解释规律,理解规律,自然顺畅,严密合理.本节教材的知识内容和能力因素,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重要补充,是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进一步理解和完善,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教法建议
“关于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的教学建议是:首先让学生明确曲线运动是普遍存在的,通过图片、动画,或让学生举例,接着提出问题,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速度的方向呢?可让学生先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展示录像资料,让学生总结出结论.接着通过分析速度的矢量性及加速度的定义,得到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关于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的教学建议是:可以按照教材的编排先做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提问题: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得到结论,再从力和运动的关系角度加以解释.如果学生基础较好,也可以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先从理论上分析,然后做实验加以验证.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难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主要教学过程设计:
一、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一)让学生举例:物体做曲线运动的一些实例
(二)展示图片资料1、上海南浦大桥2、导弹做曲线运动3、汽车做曲线运动
(三)展示录像资料:l、弯道上行驶的自行车
通过以上内容增强学生对曲线运动的感性认识,紧接着提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问题:
(四)让学生讨论或猜测,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应该怎样?
(五)展示录像资料2:火星儿沿砂轮切线飞出3:沾有水珠的自行车后轮原地运转
(六)让学生总结出曲线运动的方向
(七)引导学生分析推理:速度是矢量速度方向变化,速度矢量就发生了变化具有加速度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二、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方案一]
(一)提出问题,引起思考:沿水平直线滚动的小球,若在它前进的方向或相反方向施加外力,小球的运动情况将如何?若在其侧向施加外力,运动情况将如何?
(二)演示实验;钢珠在磁铁作用下做曲线运动的情况,或钢珠沿水平直线运动之后飞离桌面的情况.
(三)请同学分析得出结论,并通过其它实例加以巩固.
(四)引导同学从力和运动的关系角度从理论上加以分析.
[方案二]
(一)由物体受到合外力方向与初速度共线时,物体做直线运动引入课题,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思考:如果合外力垂直于速度方向,速度的大小会发生改变吗?进而将问题展开,运用力的分解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力改变运动状态的两种特殊情况:
1、当力与速度共线时,力会改变速度的大小;
2、力与速度方向垂直时,力只会改变速度方向.
最后归结到:当力与初速度成角度时,物体只能做曲线运动,确定物体做哪一种运动的依据是合外力与初速度的关系.
(二)通过演示实验加以验证,通过举生活实例加以巩固:
展示课件三,人造卫星做曲线运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曲线运动的相关知识.
课件2,抛出的手榴弹做曲线运动,加强认识.
运动会进行曲【第三篇】
1、运动会入场式歌曲运动员进行曲。这是一首创作于1971年的进行曲,由当时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工作的三位音乐家吴光锐、贾双、李明秀,共同完成。这首乐曲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流传久远,在中外均有一定影响,在军乐艺术的历史中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2、1971年,为了迎接在北京举行的亚洲乒乓球友好邀请赛,有关部门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创作一首《运动员进行曲》。不几天就有七八位同志分别谱了一首《运动员进行曲》单旋律谱。经过一番评议,大家一致认为业余创作员吴光锐写的主旋律比较好,但还需进一步加工。团领导决定派专业创作员贾双和吴光锐一起完成这项光荣任务。
(来源:文章屋网 )
运动会进行曲【第四篇】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女子曲棍球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及预防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膝关节部位的运动损伤、腰部的运动损伤、踝关节的运动损伤、大小腿以及头面部的损伤等几种常见的曲棍球运动损伤类型,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女子曲棍球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出现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希望能够对我国女子曲棍球运动员的日常训练工作有所助益。
关键词 女子曲棍球 运动损伤 损伤类型 预防措施
近些年来,女子曲棍球运动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群众基础。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女子曲棍球运动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对女子曲棍球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中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及预防措施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希望能够对我国女子曲棍球运动员的日常训练工作有所助益。
一、 女子曲棍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常见类型
在女子曲棍球运动中,运动员的受伤部位主要出现在膝部、腰部、大小腿、踝部以及头面部。因此,在女子曲棍球运动中运动损伤的常见类型就涉及了这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一)膝关节部位的运动损伤
膝关节部位的运动损伤是女子曲棍球运动员最为常见的一种运动损伤类型,例如:髌骨软化、半月板损伤以及创伤性滑膜炎等等。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曲棍球运动的运动技术特征决定了很多技术动作是在运动员快速移动、急停以及变向的过程中,通过屈膝、降低重心等方式来完成的。而在这个过程中,就会让膝关节承受非常大的负荷,而且女子曲棍球运动员大部分都是右式选手,也就是将右侧作为正手位,右腿作为支撑腿的方式,从而在运动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左右膝关节受力不均匀的情况,进而引发膝关节的损伤。
(二)腰部的运动损伤
腰部也是女子曲棍球运动员在运动的过程中出现运动损伤的一个常见部位,例如: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以及腰肌劳损等等。之所以腰部也是女子曲棍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一个常见部位,主要是因为,在曲棍球运动中,运动员要完成传球、接球、运球等动作,必须要在弯腰、屈髋、低重心的状态下完成,以至于运动员的腰背部肌肉的筋膜和韧带多处于牵拉状态,而且在完成的高速旋转动作的时候,还要承受非常大的负荷,从而极易出现腰部损伤。
(三)踝关节的运动损伤
踝关节的运动损伤在所有的体育运动项目中均比较常见,而在曲棍球运动中也同样比较高发,例如:韧带损伤等。在曲棍球比赛和训练的过程中,比赛场地和训练场地多为人工草坪,场地的凹凸不平和打滑现象很容易让运动员在比赛争抢和高负荷的训练过程中,引发踝关节的运动损伤。
(四)大小腿和头面部的损伤
在女子曲棍球运动中运动员大小腿和头面部的运动损伤多为急性创伤,是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有着明显区别的一种运动损伤类型。而之所以会出现大小腿和头面部的运动损伤,多数是由球击伤或者是棍击伤造成的。这种运动损伤类型多出现在初学者或水平较低的运动员身上,随着运动员运动水平的逐步提高,出现大小腿和头面部损伤的情况则会逐渐降低。
二、 女子曲棍球运动员运动损伤出现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
曲棍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性的体育运动项目。在比赛的过程中,身体接触和对抗是难免的,而且随着现代曲棍球运动的发展,曲棍球运动的力量和速度特征将会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凸显。所以,相应的在比赛和训练的过程中,运动员之间的身体接触也会更加的频繁。因此,身体对抗和侵犯就成为了造成运动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之所以会在身体对抗的过程中受伤,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运动员自身力量的不足,这一点在女子曲棍球运动员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因此,要避免在身体接触和对抗的过程中,引发运动损伤,就要有针对性的加强女子曲棍球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训练,并通过技术和战术的合理安排和配合,来尽可能的降低身体对抗引发运动损伤的情况。
其次,场地和护具使用的不科学也是女子曲棍球运动中引发运动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上文中已经分析过,比赛或训练场地的凹凸不平或打滑现象在运动员激烈争夺或高负荷训练的情况下均极易引发运动员的踝关节损伤,因此,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就要合理安排训练,并注意提高场地的条件。而在比赛或训练的过程中,还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容易致伤的动作,球棍和球一旦控制不好就容易造成运动损伤,特别是在女子曲棍球运动中,由于女子曲棍球运动员运动水平和技术能力的参差不齐,部分运动员对球和球棍的控制能力较差,极易出现球棍或是球伤人的情况。要降低这种情况导致的运动损伤,教练员和运动员必须要重视护具的科学使用,合理使用牙套、护手、护脸以及专用鞋,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尽可能的降低运动损伤出现的几率。
最后,在女子曲棍球运动中,运动量过大、运动员带病坚持训练、伤后恢复不佳等情况也是引发运动损伤的一个关键原因。这一点主要是因为教练员训练负荷安排的不科学、医务工作的滞后和不足等原因造成的。要避免这种情况所引发的运动损伤事故的出现,教练员必须要科学、全面的了解每一个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情况和技战术状况,并对其进行持续的监控和科学的有效的评估,根据所了解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与此同时还要尽可能的提高医务监督和治疗工作的水平,尽可能的杜绝运动量过大、运动员带病训练和伤后恢复不佳等问题引发运动损伤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王电海,许以诚。我国女子曲棍球运动员比赛体能特征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
下一篇:忧郁的早晨【精彩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