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技术论文范文【通用10篇】

美好 分享 时间:

水产养殖技术通过优化水质管理、饲料配方和生态系统平衡,提高养殖效率与可持续性,如何推动行业发展与环保共存?以下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的水产养殖技术论文相关文章,便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水产养殖论文 篇1:

充足的实验用品是确保实验开出率的一个重要前提。因此我校首先加大了对微生物实验室硬件设备的投入,购进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如照相数字显微镜、立体式高压蒸汽灭菌锅、超净工作台、生化培养箱、空气恒温摇床等,为实验的开出提供保障。其次加强了对实验室日常工作的管理。主要有实验员在每学期结束后都要对本实验室中所有物品,包括仪器、药品、玻璃器皿及其它一些辅助用品进行认真清点,分类登记,并认真整理好《有毒有害药品使用情况记录单》、《易耗品使用情况记录表》、《仪器设备损坏及维修情况记录单》等,为下学期的工作打下基础。开学后实验员将结合任课教师所报的实验教学计划,班级、人数、分组等情况,整理出本学期要开的实验课所需的全部用品。再通过与上学期清点物品情况对比,就可准确地制定出本学期需购实验用品计划单,上报科室,由科室统一购买。另外,对那些不能提前购买的鲜活水产品,可按照实验计划随用随买。

2实验课前的准备工作

一堂实验课教学效果的好坏,课前准备是至关重要的。近年来,我们对实验教学运作模式进行了改进,也使课前的准备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

改进前的课前准备。

多年来我校的水产微生物学教学一直选用大学课本,其实验内容安排通常是先进行微生物的染色及形态观察,再做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微生物的分离、接种和培养;海水中微生物的检测等。由于实验课的学时有限,大量的实验用品都由实验员在课前准备好,在课堂上,学生只管用现成的菌种、试剂等来完成指定的操作即可。例如微生物的染色及形态观察这个实验,不论是细菌的单染色法还是革兰氏染色法,实验员需准备的物品主要有:

(1)菌种:制备菌种是个复杂的过程,首先要制备培养基(称量药品→融化→调PH值→过滤→分装试管→加塞→包扎→灭菌→摆斜面),然后再进行接种和培养,24小时后取出放入冰箱中保存备用。

(2)配置染色液:有吕氏美兰染色液、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碘液、沙黄染色液等。

(3)其它用品:二甲苯、香柏油、无菌水、擦镜纸、吸水纸、酒精灯、火柴、接种环、长镊子、玻璃铅笔、载玻片(清洗并消毒过的)等。

(4)显微镜:需反复检查并作好使用记录。课堂上学生所做的操作步骤就是涂片→染色→镜检→画图。这样学生虽然有课前预习,但由于对菌种的制备、试剂的配置等不够了解,无法掌握实验的全过程,结果导致学生不能独立完成实验,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改进后的课前准备。

针对上述这一缺点,我们对那些前后有内在联系的实验,在实验的顺序上作了适当的调整,使前一实验的结果作为后续实验的材料或用品,使 即由器皿的清洗、包扎、灭菌;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微生物的接种、分离和培养;微生物的形态观察;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微生物的计数;水产品中微生物的快速检测等实验来组成。现在我们还就微生物的染色及形态观察这个实验来说,把它安排在微生物的接种、分离和培养这个实验的后面,实验员在课前准备时就省掉了制备菌种这个复杂的步骤,学生可用自己制备好的菌种进行形态观察,也就是使前一实验的结果作为后续实验的材料来用。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基本掌握了实验的全过程,又可节约实验材料和时间,同时也相应地减轻了实验员的劳动强度。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3实验总结

认真做好实验记录

主要包括:上课时间、任课教师姓名、课程名称、实验内容、上课班级、人数、分组情况、主要仪器设备、易耗品情况等。

认真填写各种记录单

主要有:《仪器设备使用及运行情况记录单》、《仪器设备损坏及维修情况记录单》、《常用物品损坏及赔偿情况记录单》、《易耗品使用情况记录表》等。做好实验总结至关重要,它既是实验员工作的见证,又可提高实验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使之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

4结语

水产论文 篇2:

理论性与实践性紧密结合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是研究养殖鱼类、甲壳类等水产动物采食、消化、吸收,饲料中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等营养原理,以及水产动物生存、生长、繁殖、免疫等条件下的营养需要与饲料原料评定、配方设计、饲料加工原理与工艺的科学。该学科的发展建立在鱼类生理学、生物化学、营养化学、有机化学、组织学、微生物学、分析化学、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的基础之上,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直接服务于水产养殖业和饲料工业。对动物营养学理论和实践技能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技能。因此,在课程的教学设计上,既要加强基础理论学习,同时要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具备分析和解决水产动物养殖生产实践中饲养问题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

研究更具复杂性与困难性

作为生物而言,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对蛋白、能量、维生素、无机元素等养分的需要有共同之处,但由于水生动物的生理特点、生存环境与陆生动物具有相当大的差异,而且其生态分布、养殖种类、食性类型、养殖模式等具有高度的多样性,使得水生动物对养分的需要和代谢与陆生动物有很大的不同,受养殖环境的影响更大。如对维持能量需要相对较少;对一些矿物质元素,不仅可从饲料中摄取,也可从水体中摄取。与陆生动物相比,在水生动物的营养学研究中,条件的可控性更为复杂和困难,这也使得水产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相对滞后。

2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教学实践

笔者根据本门课程内容不同部分的特点及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探索了多种方法。

对比式教学

水产动物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能量需求和生理代谢是本门课程中极为重要的部分,也是知识点较多的部分。对于此部分内容,笔者在课堂讲授过程中,结合陆生动物的营养需求和生理代谢特点,运用比较营养学的观点和研究方法教授水产动物的营养生理生化特征,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便于记忆。针对全社会对人自身营养与健康关注度日益增加,在讲课过程中适当加入人类营养学方面的内容非常有助于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趣与积极性。

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介入教学活动的诸环节(教学计划、教学组织、教学实施过程包括实践操作、教学评价等),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接受教育的过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目前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如学生在课程论文撰写中引用文献不足,常有抄袭现象;在论文答辩过程中,部分学生的口头讲述能力需要提高;在实验过程中协作协调能力不够等。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探索了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多阶段参与《水产动物营养学》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学生毕业以后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具体做法是:

(1)课前参与:包括文献收集、讲稿撰写、课件制作。

(2)课中(课堂)参与:包括内容讲解、提问、答疑,及教学效果评价。

(3)课后参与:结合学生的兴趣及老师的科研任务,参与科研课题研究。由于目前班级人数多、教材教学内容多,教学时数少、教学资源少,为保证参与式教学效果的真正体现,同时要全面完成教学大纲制定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笔者采取了以小组为单位的参与模式,既解决了上述矛盾,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同时各展所长,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案例式教学

饲料配方设计的实践性非常强。一个优秀的饲料配方,不仅在营养水平上要满足动物的生长、繁殖、生产及免疫等各种需求,同时要有效地控制饲料成本。这就需要在设计饲料配方的时候,必须结合当地饲料原料市场的供应状况和养殖产品的销售行情。为增加饲料配方设计教学的实战性,引入了案例式教学。案例教学法由哈佛大学商学院首创,是20世纪初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和法学院教师的做法。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高校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得到非常普遍地应用和推广。在饲料配方设计教学中,把学生分成几组,要求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调查当地饲料原料价格及水产养殖产品的销售价格,设计出最优饲料配方,不仅计算饲料成本,还要结合目前的养殖水平,计算养殖效益,各组之间相互比较,并和当前市场上的商品饲料进行比较,进而对各组所设计配方作出评价。由于具有较强的实战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同时锻炼了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基本能力。

3结语

水产类专业论文 篇3:

水文,指自然界中水的变化、运动等的各种现象。现在一般指研究自然界水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的一门边缘学科。?是防洪抗旱、水资源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的社会公益事业,通过依照河流水系水文特征设站,长期不间断记录水文信息是水文的基础工作。因此水文站点具有明确的目标与任务要求,各省水文单位一般采用垂直管理,设立市、县水文机构和水文基层站点,具有典型的事业单位特征。

二、水文专业资产配置管理的主要问题

1、资产配置与具体水文条件结合程度欠缺,每一个水文站点都具有独特的水文特征与自然环境,比如经济较发达省份已经可以完全取消的对讲机、通信铁塔在偏远省份就必须采用,雨量场设置条件在各省设置条件也不同,因此专业设备配置应考虑实际需求,结合地理、气候、环境条件统筹考虑。

2、资产配置与单站任务匹配程度不紧密。目前各省水文站点资产配置主要依据《水文基础设施及技术装备管理规范》(sl415-2007)进行站点,而《水文基础设施及技术装备管理规范》是水文站网通用型标准,且适当考虑了水文任务需求的专业资产配置余量,因此机械照搬规范,容易形成配置浪费。

3、资产配置与管理模式不匹配。水文站一般地点分散、人员相对较少,随着大量的站点建设与设备配置投入,因单位编制岗位的限制,因管理人员不不够、职责不明确,容易造成管理不到位,形成不必要的损失浪费。

4、资产配置与财务管理结合不紧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特别是专业资产配置,需要专业部门提供需求,一般不属于财务管理职责范围,在没有可靠分析资产使用的经济性、可靠性的情况下,容易造成图方便工作,不管配置使用效率的现象。

5、资产资产编码规则不完整。水文专业资产部分因专业任务需要在国家标准的资产标准里与测绘、气象、网络、通信、环保部门部分重复,按国家标准资产分类不清晰、资产类别不完整。水文资产信息不能实时调整、更新,信息不太准确,给水文站网规划、管理、分析及防汛测报等带来了诸多不便。

6、资产处置报废更新处置程序亟待加强。报废处置与更新配置密切相关,水文行业资产管理通用资产一般各省财政主管部门会出台通用资产配置管理标准,依据《水文仪器报废技术规定》(sl415-2007)及有关国家技术标准文件,但因水文专业资产的专业性,单项资产金额较大,其报废处置更新一般由省水文主管部门负责从严控制,由于现阶段水文专业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更新不断加快,可操作的专业资产报废处置程序还有待强化,水文行业资产处置报废亟需规范。

三、解决思路

水文站点多、分散但管理架构完整, 水文任务职责分类相对清晰、专业技术规范要求基本完备,设备需求相对同质化、批量化,且因水文行业的垂直管理优势,具备统筹管理的基础。省级水文行业的专业资产配置管理应该以各省水文事业发展规划的目标和需求为依据。从各省地理条件、水文监测专业需要出发,考虑各省财政状况和资产管理要求,在分析各地区水文管理架构和模式、水文专业技术标准和条件、水文技术设备应用和推广基础上,通过在分析水文专业要求基础上,建立既满足工作需要,又响应财政主管部门管理要求的省水文行业资产配置管理模式,以促使水文行业资产管理规范化。

1 、构建管理架构与模式

省级水文系统生产职能分配方案为:测站——生产中心;县基地——应急、巡测中心;市分局——保障中心;省局——技术管理中心,建立“测站用校结合、基地巡急兼备、分局综合储备、省局统筹调配、行业分析评估”。职能分配结合各省水文任务、管理层次、水文技术装备特点。

依托水文测站,按水文技术标准要求,推行对主要水文观测要素监测“用校结合、测站管理”的基层配置管理方案。

县基地满足县水文巡测任务需要;满足应急监测分级任务需要;满足便携、移动式需要;满足所辖站点备用物资需要,满足物资管理的人员配置要求;依托县水文巡测基地,建立“急巡兼备、基地管理”应急、水文巡测配置管理方案。

市基地满足区域水文巡测站点需要;满足应急监测分级任务需要;满足便携、移动式需要;满足测洪备用方案需要;满足所辖站点备用物资需要,即“储备保障、区域管理”;依托各市分局基地,建立“综合保障、区域管理”技术储备及设备管理方案。

配置重点在省基地的装备, 管理重点在“调余剂缺、统筹管理”。行业管理重点在,统筹分析行业设备状况,分析评估工作方案、技术设备匹配状态,满足技术评价、考核、分析需要。依托省局基地及技术管理力量,实施全省水文生产任务、资产配置的“调余剂缺、统筹管理”管理调度方案;依靠水文系统实施新技术应用标准、设备使用评估“分析评估、应用管理”的五项管理体系。

2 、明确任务需求与技术选配方案

水文资产配置,应着力做好前期工作,细化单站单点任务技术要求、地理位置水系河床等特征,结合水文测验技术方案与经济发展,明确需采用的技术方案与设备选型,减少盲目配置,解决资产配置的任务匹配、技术匹配、管理匹配问题。中国论文服务网,经济励志打造论文范文格式最完整、管理职称论文范文最详尽的论文资源网站。为广大需要职称评定,经济论文快速写作的客户提供有效参考。

3 、制定统一编码, 提供准确信息

资产配置的基础应建立在统一的水文行业编码基础上,以便于计算管理、分析,适时掌握资产信息,做到科学分析、利用统筹调剂,资产编码的一般原则应做到以下几点。

编码要有针对性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细化水文行业专业资产小类时,细化的固定资产必须体现水文行业固定资产特点与工作特征,便于直观统计水文设施与设备。

编码要有科学性选择水文行业资产的本质属性和特征作为分类的依据,细化的固定资产小类在功能上应与其本身存在一种必然的联系,使分类体系结构具有稳定性。

编码规则应系统性将水文行业资产的属性或特征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予以系统化表述,便于从整体上把握固定资产之间的关系。

编码应可扩展性信息的类别和分类体系结构应适应信息量急剧增长和变化的需要,分类体系结构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扩展的余地,其中包括新的类别的增补和在原有类别的基础上进行分解细化。

编码应具备唯一性每一项水文行业资产在标准中只有一个分类,不再按照其用途进行多次分类。涉及整个系统的资产只列示一个名称,其所包含的固定资产利用现有资产清单的形式解决管理方面的问题。

水产论文 篇4:

养殖鱼类质量降低

对任何行业来说,质量保证是行业发展的前提。但是,我国的渔业的质量却没有随着市场的增长而增长,相反我国的鱼类品质越来越差。虽然20世纪50年代末期,我国成功突破了4大家鱼的人工培育方法,改变了我国4大家鱼一直依靠人工捕捞鱼苗的情况,推进了我国淡水养鱼业的发展。我国还对外引进了白鲫鱼、罗氏沼虾、淡水白鲳、罗非鱼等优质鱼类品种,还开发了牙鲆、银鲫、团头筋等野生鱼类,还对鲤鱼的品种进行了选育。但是,相比鱼类的巨大市场我国可人工培育的质量优异的淡水鱼类品种还不多。我国鱼类市场上出售的鱼类大多是没有经过人工改良的野生品种,而且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很多鱼类品种都在退化,成熟期变短、生长速度变慢、抵抗各种疾病能力变弱、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我国渔业的发展。

我国渔业的抗风险能力低下

随着我国经济和经营理念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渔业也经历着从粗放型养殖模式向集约型养殖模式转变。生产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得我国的水产养殖技术总是在创新-适应-报废-接着再创新的怪圈中循环,造成我国的水产生产水平不稳定的局面。科研成果的滞后性使我国的水产生产水平总是达不到最高标准。科研工作者对水产生产科学知识的普及力度也不够,使得渔民完全没有能力抵抗病害和人为灾害。由于鱼类市场化时间比较晚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抗病抗灾系统,我国的科研工作者并不能准确地诊断出鱼类的病原菌,不能实现鱼类疾病的对症治疗,这也制约了我国水产业的发展。

鱼类饲料产业化水平低下

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我国的水产养殖总量占据世界养殖总量的70%以上,所以,我国水产饲料的消费和生产也处于世界之最。但是,由于我国渔业市场化起步较晚,政府对渔业的重视程度也不够,相关领域的研究也较少,造成了我国的水产饲料生产工业和工艺较发达国家的饲料生产工业差距很大。我国已经开发出来的饲料大多针对半成鱼或者成鱼,能够用来饲养幼鱼的饲料很少。而且饲料直接关系着鱼类的成长期和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饲料工业的落后也造成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落后。我国的饲料生产量不能满足我国水产业对饲料的需要量,造成了我国不得不从国外进口昂贵饲料的局面,增加了养殖成本,制约了我国水产业的发展。

2我国渔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为了满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对鱼类食物的需要,也为了提高我国渔民的经济水平,应该加快现代化渔业生产管理体制的建设,将渔业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充分表现出来。

渔业要以人为核心

渔业的领军者要明确市场风向,使渔业结构和鱼类品种与时俱进,带动我国渔业朝着健康、高效的方向发展,努力增加渔业利润。建设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渔业结构保障渔民的经济来源,保持渔民养鱼捕鱼的积极性。渔业管理者还要努力为渔民建设减灾防灾体�

保证鱼类的质量

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是各个行业的生存法则。鱼类养殖业也要树立起牢固的质量安全意识,保证水产品的安全,全面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健全水产品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水产品生产质量安全管理,大力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为了使我国水产业具有长远的发展前景,我国的渔民应该使用合理的养鱼捕鱼模式,在谋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开展好对鱼类生长环境的保护工作,保护并恢复海洋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保护野生鱼类的生长空间、保护好濒危鱼类,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协调一致,全面推进资源保护和环境修复事业。

走自主创新之路

创新不仅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我国打造世界大国强国的主要路径。鱼� 做好对渔民的宣传教育工作,鼓励并且奖励能够创新的渔民,从而提高我国渔业的整体素质。渔业的调控者还要努力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技术转移机制和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加大渔业成果转化和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力度,促进渔业技术、经营、管理全面升级,实现渔业发展的新跨越。

水产论文 篇5:

残饵、排泄物、分泌物

人类在进行水产养殖中,尤其是一些池塘养殖,水产养殖生物的营养能量来源是人工投饵,但不可避免的是人类投饵的食物并不能完全被养殖生物所吸收,就会导致无法被养殖生物所食的饵料排泄物及分泌物溶解出来的营养盐和有机质污染环境,这些有机物在淡水中进行分解转化会消耗大量的溶解氧,直接引起鱼虾贝类生长受抑、饵料系数降低,严重的还会出现窒息死亡。有机物的氨化作用会产生氨,氨会转变成亚硝酸盐,这是导致水产动物发生疾病的重要因素,比如一定数量的分子氨会直接损失鱼鳃表皮细胞,降低鱼类的免疫力。

化学农药、抗生素、饲料添加剂

在淡水水产养殖中,人类为了加快促进生物的生长,维持水体的环境相对稳定性,防治病害的发生,会使用一些化学农药、抗生素和饲料添加剂,这些是现代水产养殖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但不可忽视的是,由于人为主观原因,导致了化学农药和抗生素的滥用,加上没有合理和使用搭配饲料添加剂,也会导致是残留和积累的水产品在水域中。

2治理措施

科学规划水产养殖面积

我国集约化水产养殖主要采取集约化形式是多余的饲料的一个主要原因,饲料大量过量的水远远超过他们的纯化,污染水环境,因此科学合理的养殖区规划。水产养殖部门可以根据水体不同的使用功能科学规划养殖水面。充分考虑水水产养殖和水承载能力的负载能力等重要因素,在保护海洋环境没有污染,水产养殖面积的科学规划,制定合理的饲养密度的前提。

提高水产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如净化厂工程,工程技术,鱼菜共生,贝类养殖处理污水工程技术、系统工程技术以及生物净化工程技术。治理水域环境的重大举措是修复水域生态环境,它的特点是投资少、没有二次污染,保证了水产养殖的良好水环境,市场发展前景较大,是获得良好水环境的重要保证,其市场与发展前景广阔,是治理养殖污染水体价值较高的生物工程技术。

加强水产养殖管理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水产养殖虽然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一定程度上污染了水域环境,养殖管理手段违背了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观,人类必须要树立只有在保护水域环境不受污染的前提下,实施水产养殖,水产养殖才能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水产品规范养殖需要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现阶段我国缺乏完善的水产养殖法律法规,对水产养殖监督不够,所以相关部门要加快制定相关水产养殖一系列法律法规的步伐,制定相关奖惩措施,严格管理机水产养殖业。

建立健全水产养殖法律法规

依据我国国情,参考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在水产养殖方面的管理经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法律法规,科学合理规划水产养殖面积及养殖品种,建立渔业用药限制和养殖废水排放标准,加强监管渔药使用和养殖废水排放,加大对渔药滥用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近几年来,我国陆续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提高水产养殖人员素质

现阶段我国从事水产养殖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主要表现在水产养殖技术方面及总体受教育程度上,这些人员缺乏保护环境和保护水域的意识,这样就认为的导致了水域环境污染较严重。要提高水产养殖人员的素质,政府可以通过地方水产技术推广站等单位举办培训班或讲座,将最新养殖技术和环境政策法规分步骤传授给渔民,提高渔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净化水体处理方法

物理处理法

物理处理法是一种比较初级的处理方法,物理处理法的原理是根据水体和相关污染物的理化性质,通过机械的方法净化水体,该方法普及度相对较高。现阶段人类比较常用的有沉淀法、过滤法、泡沫分离法、吸附法、逆渗透法、曝气法等对于悬浮颗粒物较多的水质,可采用沉淀法、过滤法、泡沫分离法进行处理;如果如水,氨,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可使用吸附法利用多孔固相物质除去吸附的有毒物质,常用的多孔性固相物质包括活性炭、硅胶、沸石、浮石粉等;水,如果有害气体,如氨和氯的存在,可使用水,曝气方法来改变曝气,去除有害气体。

化学处理法

化学处理法主要效果是去除水体中的有害离子,常用方法有凝聚法、氧化处理法、离子交换法、络和法以及中和法、消毒杀菌剂法等等,其中以氧化处理法的应用最为普遍,该方法利用各种氧化剂氧化水体中的化学物质,氧化剂有臭氧、漂***、高锰酸钾等,其中臭氧的应用范围最广、处理效果最好。氧化处理过程中所采用的氧化剂不仅可以消毒、杀菌,而且其本身所具备的氧化性还可以与有机物、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发生反应,去除有害离子。

3淡水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的水产养殖产量占水产品全国总产量的输出和世界水产养殖比例达到70%,成为水产品养殖第一大国,2013年,国内市场消费趋于理性,高端水产消费走弱,受资源环境的约束,水产养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越来越迫切。在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良好态势下,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解决强化水产品质量和减少污染排两个关建新问题。有数据表明,现在水产养殖户正在转变生产观念,强调产量与质量结合,不盲目追求产量,加上现阶段我国水产养殖以散户养殖较多,水产养殖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脚步在加快。

水产论文 篇6:

关键词:排水改革产业组织政策

一、排水改革与排水市场

2000年底本市实施了城市排水体制深化改革,将原来集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排水公司,重组为三种类型的排水企业:

受国有资产公司委托,拥有排水资产管理权,具有排水收费等职能的排水公司;

受排水公司委托,负责实施排水运营的三个区域性运营公司;

负责工程建设的专业建设公司。

由于工程建设公司将主要依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改革模式运作,因此,这次改革主要体现在日常运营模式的改变。即:排水公司是拥有资产的“业主”,它将设施的运营委托给三个区域运营公司承担;三个运营公司作为“物业管理”性质的企业,受业主委托,对业主负责,实施日常的运营管理。这样的一个体制改革,其意义在于引入“市场”的概念,初步确立了排水资产和运营的市场,主要表现在:

1建立了“业主”与“物业”两种不同类型的企业,使“市场行为”有了明确的承担者。

新组建的排水公司作为业主企业,它的主要精力将放在对排水价格的关注,对运营成本合理性的关注,对资产价值的关注等等,也就是它主要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是如何运作好资产,如何花更少的钱找一个更放心的物业单位来管好现有的资产,它的思维核心就是两个字:资产。作为物业性质的运营公司,它的主要精力将放在如何运营这些资产以满足业主的要求,采取哪些方法来降低成本,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通过怎样的措施提高服务水平,打响自己的物业品牌,从而去争取更高的市场份额,它的思维核心也是两个字:服务。可见,明确了业主与物业后,使得该由产权者和该由物业管理者履行的市场行为各有其主,在体制上使得这些行 

2市场行为的运作,使竞争机制得以凸显。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内在属性和固有规律,是推动经济进步的主要因素,是市场功能实现机制中的主体之一。以运营公司为例,它们之间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和自身的生存发展,必然存在着竞争。由于排水行业提供的是一种“公共服务”,因此,这种服务竞争首先表现在服务水准上,即:在厂商决策规律(MR=MC)的作用下,追求以低成本求得较高的服务质量,并获得收益,同时,也向各业主方表现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以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显然在新的体制下,竞争不

3新体制的建立,形成和培育了排水市场。

由于排水行业的特殊性,在排水运营这个市场上,“需方”即排水用户,其自主性是不大的,因此,对排水市场的理解,似乎更多地表现为对市场的另一方:“供方”的细分,即:掌握资产的业主单位与提供服务的物业单位之间。正因为城市排水是一项公用事业,因此,在某些程度上,业主也代表了受益公众的利益(这体现在它对物业单位所提出的服务要求)。就此来看,在某种意义上,排水市场也可简化为业主与物业之间的关系,反过来讲,新体制确立了业主与物业两种不同的身份后,使市场的二个基本元素:供方和需方得以明确,从而也使得从实行排水设施有偿服务、征收排水费起,就开始孕育的排水市场,终于得以诞生。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现在,在这个形成不久的市场上,有了掌握资产的业主方,它出于投融资等多方面的考虑,将会作出各种盘活存量的市场行为,使资产市场得以客观体现。同样,在一定的政策指导下,在价格、规模等因素进一步合理后,物业管理可以获得收益,从而也将引导市场产生新的运营公司,或者促使多个运营公司联合起来,更甚或是运营企业与业主企业在某些区域某个层面上的联合,以实现规模经济的效益。

尽管以上这些“前景”还有待时日,但2000年的改革,确是在体制上建立起了一个排水资产和运营的市场,并且,这样的一个市场也将越来越发挥出市场机制基础性的作用,越来越体现出体制的优越性。二、产业组织政策与缺陷弥补

市场机制是基础性的资源配置机制,它的利用和意义是不可忽视的,建立排水市场并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但众所周知,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着弱点和消极的方面,在向社会有效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方面存在着“市场缺陷”,与“城市排水产业”发展存在着固有的矛盾,与产业的系统性、总体性、长期性之间会发生冲突。

尽管在目前还仅仅是一种理论上存在的可能,但若对此缺陷不予弥补,那将阻碍城市排水良性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当在起步之时,建立并运用产业组织政策,对市场作出必要的“规则”。

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共同构成产业政策,前者主要规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发展方向,后者兼有前者的配套手段和健全市场机制、维护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功能。在当前,与刚形成的排水市场相配套的,应该是尽快建立起本市的城市排水产业政策。本市城市排水发展方向之大局基本已定,建立结构政策或许并不太难,而与之相对应,健全排水市场的市场机制,研究、建立排水产业组织政策似乎更加迫切。

所谓产业组织政策,是指为促进产业组织能形成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竞争态势,由政府规定的,协调竞争和经济规模矛盾,指导和干预产业市场结构、行为、调整企业间关系的公共政策的总称。

在产业组织政策中,针对前文所述公用事业行业中的市场缺陷,一般采用的是“直接规制政策”。“直接规制政策”是指在反垄断法适用除外的一些特殊产业,如:城市供排水、电力、通讯、铁路等自然垄断性质的产业,为防止资源的低效配置和确保消费者的公平利用,政府对这类产业的企业进入、退出、投资、以及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数量、质量直接加以控制的政策,其主要内容一般有:

1进入规制。通过特别许可、注册制度、申报制度等规制手段,允许特定的一家或极少数几家企业进入,限制其他企业进入,以防止过度竞争;同时作出规模规制,即对自然垄断的投资规模等有最低与最高限额的规定。

2质量规制。对自然垄断的产品或服务,建立质量标准和监督体系,以防止产业内缺乏必要的竞争而导致产品或服务质量的下降。

3设备规制。即统一有关重要设备的规格标准、技术标准,强制规定设备的折旧、更新与改造,保证设备的使用效益,规避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

4价格规制。这是规制政策的重点,即对产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体系与水平进行规制,以防止垄断价格、垄断利润的发生。

显然,市场机制在排水市场上的先天性的缺陷正可以由以上方面予以弥补。

三、对当前产业组织政策的初步考虑

排水体制改革至今尽管只有一年,资产运作的举措却已开始,在目前探索确定新业主的过程中,政府部门起着牵线和协调的重要作用的同时,应着手研究并制订进入规制的政策。改革以后,业主与物业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新的管理模式尚在探索过程中,提出并制订质量规制政策对规范运营行为,保证运营服务水平是必要的;价格是市场机制的核心,排水价格的不到位一直制约着产业的发展,理顺价格体系,完善价格机制,也是当前急待解决的。据此,对当前排水产业组织政策作三方面的初步设想:

1根据本市实际情况,结合发展的要求,制订本市城市排水产业经营和运营规制。

首先,根据2001年新修订颁布的《上海市排水管理条例》的规定:市属公共排水系统由排水公司负责经营。这在本质上就是一种进入规制,它从产业自然垄断性出发,特许一家企业负责排水经营。这应当成为制订规制的法律依据,由于排水收费只能由一家承担的特殊性,因此,所谓的排水公司“经营权”主要就体现在收费职能以及它向其它业主和被委托运营的企业进行经费结算的职能上。在此前提下,现在还需规定的是允许怎么样的企业可以进入这个行 其次,对参与排水运营的企业,应从注册资金、技术条件、以往业绩、管理水准等多个方面作出相应的规定。其中,由于运营企业与一般企业的明显差异,因此更突出的是对它的技术条件的规定,这些技术条件至少应包括:与所实施的运营养护任务相适应的工器具与设备,富有相应运营经验的管理与技术人员,有不同等级层次所组成的操作队伍等。考虑到本市的排水市场刚刚建立,因此,应当给予本市各新组建的运营企业一定的政策支持,就此而言,设置业绩证明和管理水准评价手段是必须的,这有助于引导各运营方稳定地从事运营管理,并注重提高管理水平,从而保证城市排水运行的良性运转。

简单的说,对经营企业的进入规制侧重于数量,对运营企业的进入规制,侧重于专业化条件。同时,如前所述,确立“业主”与“物业”二种不同的企业身份,是建立排水市场的途径,随着市场的运作,不可能强求市场只存在相分离这一模式,因此在制订进入规制时,即要从实际出发,又不能拘泥于眼前与一时。

2建立一系列的质量标准及相应的监督体系并强制推行。

城市排水产业的社会公益性非常明显,因此要规范各业主和运营企业的行为,保证各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不会牺牲公众利益,规避可能的道德风险,即:凡需规定的质量标准和需监督的层面,都应当是满足于“弥补缺陷”,我们应考虑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业主企业和运营企业会有怎样的市场行为,这些行为与行业特性、产业发展要求可能会产生的矛盾,再在技术、业务、管理等方面设定标准,并纳入监管体系。

在建立质量规制过程中,我们必须紧密结合城市排水实际状况。在本市,城市排水是一个大系统,管网相互连通,组成一个密不可分的网络。出于资产运作、培育市场等的目的,我们可以人为地划定多个运营区域,可以使排水设施有多个业主所属,但这一切都应当保证排水设施以一个统一完整的系统正常运转,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同样属于自然垄断性质的电力、铁路等产业的质量规制方法:尽管分布在不同的区域,也可以由不同的企业运营,但在业务管理上,都必须服从唯一的一个中央调度,接受其严格的控制。本市的城市排水要既满足市场行为的需要,又保证正常运转,就必须尽早确立权威的“中央调度”职责,使之涵盖必要的业务环节,各运营企业、业主企业应当服从它的调控,接受它的业务上的监管,由此来保证整系统的正常运转。制订质量规制的核心是确立标准和一个权威的监管体系。

3建立科学的价格体系,适应产业和市场的双重要求。

与其它价格规制目的不同,在现时城市排水产业中,现行排水价格还不能满足需要。在排水价格体系中,应包含二个方面,一是价格政策方面,应当是建立起价格形成机制和管理机制。价格是市场机制的核心,故应当与新的形势相适应,要考虑新的价格机制能否起到鼓励社会投资、吸引社会资金的作用,这是与完善排水市场相一致的。同时还需考虑,应当由公共财政承担的因素不应转入价格中,相对的,该由市场承担的,均应列入其中。另一方面,成本是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当对运营成本给予密切的关注。一般而言,成本的绝对值可能更能吸引注意力。应当说数据本身的确能说明问题,不过,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在的组成成本的因素有许多“非经济因素”,比如,为了还贷之需,折旧未计入其中,与成本的绝对值相比,可能对成本的组成和其结构,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在此同时,为了适应今后的市场化、专业化道路,在成本测算时,应充分注意已陆续出台的一些政策中所提出的“保本微利”等的观念,以促使成本和价格进一步合理化。

总之,面对新起的排水市场,当前产业组织政策在总体上可以按“政策扶持、市场引导”的原则,从当前工作重点和难点入手,有选择的研究、制订相应规则,以规范市场运作。

值得提出的是,产业组织政策应由政府制定并实施,但在目前起步阶段,许多具体的研究工作,特别是机制性内容的建立与运作,离不开位于第一线的各排水企业,在具体实践中,要充分发挥企业所具有的“公益”功能和优势,可以将一些平台直接搭建在企业身上进行运作,在这方面,代表业主的企业更具承受力,因为它与政府要求、政府行为之间更具亲合力和一致性。排水企业积极主动地参与,不仅有利于政策的研究和出台,更有利于今后市场、企业、政府三者之间的和谐,有利于市场的良性成长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

12000年的城市排水深化改革,在体制上创立了排水市场,使城市排水产业能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以市场的观念、方法、模式相运作,必将大力推动城市排水产业的发展,更好的体现社会、环境及经济效益。

2在倾力培育、发展新兴的排水市场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密切关注市场缺陷与城市排水产业之间固有的矛盾,建议运用产业组织政策来弥补缺陷、解决矛盾、规范市场,最终达到发展市场的目的。

3当前的产业组织政策应当立足于“政策扶持、市场引导”的原则,重点解决与当前工作相呼应的三个重点:市场进入、质量标准与监管,以及价格机制。

参考文献

[1]毛林根,《产业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2]魏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企业、市场与政府》,企业管理出版社,1995年

水产论文 篇7:

[关键词]水权;水资源;体制创新;产权运营;水权运营

一、水资源国有产权体制的构建

2002年修改的《水法》已明确规定我国的水资源属国家所有。“水资源国家所有是符合水资源的公益特性和实现可持续开发利用目标的最佳选择。”法律设置水资源国家所有权的理由主要有两个:第一,水资源是天然之物、自然所生,没有创造者,没有原始所有人。国家是人口、领土、三者的总合体。国家依以法律的形式将领土范围内的所有资源(包括水资源)确认为自己所有, 第二,由于水资源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只有将其原始所有权设置为代表全体公民利益的国家所有才能保障每个人的用水权益。“国家通过对水权出让市场的垄断和控制,从总体上决定和调节可以进行水权交易的水资源总量。”这是水资源资产国有公司存在的法律依据与基础。

(一)建立全国七大流域(水系)水资源国有资产公司,构建水资源产权统一体制

“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水资源更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之一,‘水危机’意味着发展危机,甚至是人类生存的危机。”江河水系状况对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起到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作用。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短缺与水资源使用产生的矛盾冲突急剧增加,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导致我国水资源紧张的原因,除了气候影响、人口激增等客观因素,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是重要原因。一方面,法律规定水资源属国家所有,事实上只能是归属国家的各级政府所有,形成所有者的事实上缺位及其利益与流域(水系)水资源自然规律的矛盾冲突;另一方面,《水法》确定了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由于流域管理委员会处理跨行政区域水资源纠纷的权限不清晰和领导层的限制,省边界水资源管理纠纷难以顺利提交流域管理委员会解决,事实上形成条块分割矛盾。“多龙治水”的根源在于水资源所有者产权不清和多头分散管理体制。

1.确立水资源资产价值理念及其法律地位,这是水资源国有资产公司创立的前提。“在传统经济理论中,认为没有劳动参与的东西就没有价值,市场经济中没有交易的东西就没有价值。自然资源不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没有人的劳动凝结其中,因而就没有价值,而价值是价格形成的基础,没有价值也就不存在价格,因此,资源和环境,特别是自然资源常常是无价或低价的。这种产品高价、原料低价和资源无价的经济价值体系给掠夺式开发自然资源、肆意破坏和污染环境,实行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大开了方便之门,这是典型的浪费型、粗放式的生产方式。工业文明以来的大部分经济增长是沿袭这样一种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而实现的,对地球资源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使得部分重要的自然资源已到了濒临枯竭的地步,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毫无疑问,水资源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是·种具有价值(重要价值)的不可替代的资源(可转化的商品)。从产权经济学角度研究水资源,就是确立水权(水权制度)即水资源产权理念。产权或者说所有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权利:第一,使用资源的权利(使用权);第二,获得资产收益的权利(收益权);第三,改变资产形态和实质的权利(处分权);第四,以双方一致同意的价格把所有或部分由第一、二、三规定的权利转让给他人的权利(自由转让权),因此,它是一组权利的组合。其中所有权是产权结构中最根本的权能,其他的权能都依附于它。但所有者并非一定要自己行使所有者的一切权能,它可以在保持所有权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方式把使用权等其他权能让渡出去。“物产权的缺失与稀缺性有关。Marx等古典经济学家指出,水具有巨大的使用价值,但当水是大量的时候,它很少有交换价值。没有水就没有生产,没有生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水是无限贵重的,但在那些水资源充足的国家,水的使用是免费的。”正因为如此,水资源国家所有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资产所有的担当者。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按《公司法》要求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及其运作经营管理的水资源国有资产公司应是最明智与科学的选择。

2.建立七大流域(水系)水资源国有资产公司,构建水资源产权运营统一体制。“现在全球对水的争夺也日趋激烈,用水竞争不只存在于灌溉用水户之问,也存在于农业、工业、城市用水以及其他用水需求中。相互冲突的用水权利对当今社会的用水协调体制形成了严重的挑战。”“在水资源受到更大压力的情况下,需要有更好的制度在各种用途和用户之间对水资源进行分配和跨流域分配。”创立水资源资产国有公司就是一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与水资源自然规律的制度安排。七大流域(水系)水资源国有资产公司全面垄断全国水资源(市场),并代表国家拥有占有水资源资产,保证水资源国有性质得到体现和社会公益目标的实现。必须打破水资源行政区划属性和行政机构所有(占有)的体制,按水资源流域特性架构水资源产权运营体制,必然是一种全新的国有资产产权统一模式。

(二)创立各江河水资源国有资产公司,确立清晰水资源产权所有人

江河因其自然地历史形成,每一江河所流经地域不一定地处同一省界、市界或县界。我国《水法》明确规定水资源属国家所有。其实质上必然是每一江河水资源归属于其流经地的各级政府所有;事实上江河水资源首先应满足的就是流经地的各种用户的需求(综合平衡)。在现实社会及经济发展中,由于水资源供求日益紧张和江河水资源污染日益严重,各种因水产生的问题与矛盾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为:第一,上下游之间供水与用水之间矛盾。因各种原因导致江河供水量与需求量之间有差距,特别是在北方的枯水年份表现更加突出。各地从自身生存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出发,会争夺非常有限的江河水资源,特别是上游用户。第二,上下游之间水污染责任及其治理职责的矛盾。因江河水流动性的自然规律决定上下游水用户对待江河水资源的态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上游用户出于“经济人”本性考虑,用水过程不会花更多投入治理污染,甚至不经任何处理而向江河任意排污,因为饱受其害的并非自身而是其下游用户,“公地的悲剧”再一次上演。何况“环境问题常常在伤害发生之前包含一条相当长的因果链”。第三,上下游之间因环保(水土保持)及其投入的矛盾。一般来说,上游用户(包括政府)加强江河环境保护,特别是为加强水土保持大量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的农牧业经济活动的积极性是不高的。因为加强水土保持(环保)、减少农牧业经济活动等要花费大量投入,减少经济收益,而直接受益者并非自身而是下游用户。但下游用户又要求上游用户必须这样做,上下游之间必然存在巨大的预期反差。

缓解和解决这些矛盾的根本出路就是架构一种科学的制度,水资源产权体制的创新即江河水资源国有资产公司的创立。每一江河水资源有真正的产权所有人。公司通过征收水资源费(税),水资源开发利用水权交易等水权运营活动,必然要从每一江河整体利益和流域地全局考虑(包括法律与政策约束),保证江河流域地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和谐发展。“主要的制度选择经常表现是政府规制,还是所谓的市场调节,或者说是依靠政府税收基础上的供应,还是依靠市场谈判和合约来供给。”在中国目前条件下,没有政府规制的市场调节很难确立与运行。

(三)建立湖、水塘、水库水资源国有或集体资产公司

《水法》明确规定水资源属国家所有前提下,同时也允许农村的小水塘、水坝以及部分中小水库的水资源属集体经济组织使用。事实上,各种水工程中水资源的归属问题存在争议,并且很复杂,在此只能在现行法律与制度框架下,由国家所有的水资源建立水资源资产国有公司拥有水权,由集体使用(实质上是所有)的水资源建立水资源资产或股份有限公司拥有水权。由股份制或多方投资兴建的水工程的水资源权属,仅仅基于其水工程所有权并不当然有权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其水工程内的水,因为水工程的所有权或者用益权自身不包含、不产生水权,水工程用益权与水权各为独立的权利。若上述主体欲享有此类权利,必须再取得水权。按《水法》及《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的规定,这种水权的取得需要申办取水许可证。由此才能对水工程的水资源开展管理与运营(水资源资产或股份有限公司)。

二、水资源国有资产公司的职责与目标任务

水资源国有资产公司必须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水资源自然规律的要求,以实现水资源综合效益最大化为根本目标,以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与保护)的社会、经济与环境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实现水资源多重目标的综合平衡与统一。

(一)流域(水系)、河流水资源的规划与计划编制及实施,实现水资源效益最大化与可持续发展目标

进行全国水资源的勘探与调查,全面掌握水资源(水文环保与地质)资料,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水资源自然发展规律,公司编制流域(水系)或河流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管理与保护(节约)的各种规划与计划。同时包括各计划的平衡与落实及实施。这实际上分解承担了国家水管理部门职责(实质上是体制管理创新要求)。一方面是各种单项目计划的编制与实施;另一方面是各项目之间计划与总体计划的平衡与落实。国家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的水资源部分的计划编制与实施应由水资源国有公司承担。

(二)配置初始水权,引导水权交易,合理科学安排用水

公司必须根据国家法律和政府授权以及水文循环科学规律与市场经济规律,特别是各用途水的平衡关系,科学配置安排各种用途用水与不同主体的用水需要。“目前,我国的水资源管理正处在取水许可制度向水权制度过渡的阶段。取水许可以行政管理为主,并没有明确的水权界定。因此,初始水权的界定成为未来水权制度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必须在建立水权制度的初期加以解决。”初始水权(数量与质量)的界定是初始水权配置的前提。在我国必须尊重用水历史,既要尊重水权许可制度的成果,又要尊重历史上用水许可涵盖的习惯用水。在初始水权优先权的确定上应坚持尊重历史、维持现状和局部微调的原则,以先占优先权为主,兼顾河岸权,适当考量用水目的(如生态环境用水等)加以确定:“资源配置是对相对稀缺的资源在各种可能性生产用途之间进行选择、安排和搭配的过程。进行资源配置,首先要在不同经济主体间传递有关需求、可利用的资源信息,安排资源在不同经济主体间的分配。”

公司通过水资源分配的总量控制来平衡水量丰沛地区和缺水地区、上游与下游之间的水资源供应。根据国家福利用水政策和“法定许可”等法律规定,保证个人及社会公益机构、国防等部门最基本的用水需求,以此确保水资源配置效率与公平的平衡。公司必须彻底改变由水资源配置的失衡所出现的水资源利用上的惊人浪费与严重短缺并存状况。公司还必须引导各市场主体进行水权交易。水权交易发展到较高水平时,一般建立正式交易市场。“水权制度的改革是优化水资源配置的关键,水权交易制度是水权制度改革的关键”,“水权交易是既定约束条件下的优化选择”。

(三)进行水权登记,颁发取水许可证等。征取水资源收益。实现水资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

水资源具有价值,是重要的国有资源(资产),能够计算出一定价格。一方面,公司依水资源价值(价格)有计划配置初始水权,各用途用水、编制各用户用水计划(规划);另一方面通过市场机制,通过水资源(水权)市场的价格信息(信号),引导水资源的调节与分配。“依法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水价体系,对水的各种交易价格进行确定,尤为重要的是制定合理可行的水资源初始分配价格,因为这是水进入市场交易的基础价格。只有在此基价之上才可能产生水价的市场调节价,可以说,水资源初始分配价格的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市场的活力。”“水权市场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就是价格机制作用的最充分发挥。”

公司必须建立一套完善可行的水权登记制度,对在水资源经初始分配(水权初始分配)之后的初始水权及其以后经市场运作后的水权的各种情况的变更、转移等的交易情况进行登记,以便水权运营监管部门掌握并监督水资源的具体使用情况、使用效率、交易的公平性与合理性等一系列情况,并适时进行指导、干预与协调,以确保水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与利用。

公司以水资源费(税)、水权出让价(资产价)等形式获取水资源收益。国家(公司)垄断一级水权市场即国家自然资源水使用权、取水权的出让市场,也称之为水权的初始分配市场。在一级市场中,国家(公司)作为水权出让一方,大多采取行政许可、拍卖或者招标的形式来确定水权出让的数量、价格和受让方。在一级市场中,交易双方的地位是不完全平等的,国家(公司)作为水资源的绝对所有者,具有垄断性,处于水权出让的主导地位,受让方则处于从属地位。由于水资源的特殊性,国家(公司)一级市场的水权交易过去通常是由水行政部门或流域管理机构代表国家签发各种许可证的形式来进行。如取水许可证、船舶航运许可证、竹木流放许可证、水利工程建设许可证、排污许可证等。一级市场是带有较强国家干预色彩的相对市场,它是国家对水权行政外部配置的一种方式。今后这些任务应都由水资源资产国有公司承担。

三、水资源国有产权体制创新的意义与改革立法建议

水资源国有产权体制创新一方面是水资源特性和中国水资源国情使然;另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水权市场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提高水资源的综合效益与利用率,保证水资源有效供给与可持续发展要求,可起到一定积极作用。这客观上要求现行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有关法律法规的修订。

(一)水资源国有产权体制创新的意义

我国水资源国情一方面是水资源短缺,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另一方面是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在生产和生活领域存在严重的结构型、生产型和消费型浪费,用水效率不高,节水潜力巨大。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多龙治水”的水资源产权与管理体制,责、权、利不清,所有者、运营者与监管者主体缺失或模糊不清,关键是水资源国有产权体制的漏洞与僵化,完全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与水权(水资源)市场健康发展的需要。建立与完善水资源国有资产公司及其体制,主要可起到以下一些作用:第一,水资源合理科学利用,节约用水,保证水资源综合效益平衡与最大效率发挥;第二,有利于水资源污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保证经济、社会与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第三,有利于水资源利用的公平与效率均衡,保证社会公共利益与社会公正价值目标实现。

(二)水资源国有产权体制创新的改革建议

近几年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对一般国有资产(企业)产权体制进行调整与改革,实践证明起到了非常好的促进作用。但水资源产权体制存在产权不清,“多头管理、职责不明、条块分割”等方面的严重问题并未引起人们高度重视,必须进行调整与改革。第一,赋予水资源资产所有者(产权所有者)法律地位。全国主要的水资源资产有真正产权归属人即水资源国有资产公司。第二,将多头分散管理统辖为单一监管部门。现在水利、航运、水务等部门实际上对水资源都实施监管,但又没有真正全面承担职责的部门。第三,将水资源资产所有者、运营者与监管者真正分开,各负其责。

水产论文 篇8:

养殖鱼类质量降低

对任何行业来说,质量保证是行业发展的前提。但是,我国的渔业的质量却没有随着市场的增长而增长,相反我国的鱼类品质越来越差。虽然20世纪50年代末期,我国成功突破了4大家鱼的人工培育方法,改变了我国4大家鱼一直依靠人工捕捞鱼苗的情况,推进了我国淡水养鱼业的发展。我国还对外引进了白鲫鱼、罗氏沼虾、淡水白鲳、罗非鱼等优质鱼类品种,还开发了牙鲆、银鲫、团头筋等野生鱼类,还对鲤鱼的品种进行了选育。但是,相比鱼类的巨大市场我国可人工培育的质量优异的淡水鱼类品种还不多。我国鱼类市场上出售的鱼类大多是没有经过人工改良的野生品种,而且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很多鱼类品种都在退化,成熟期变短、生长速度变慢、抵抗各种疾病能力变弱、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我国渔业的发展。

我国渔业的抗风险能力低下

随着我国经济和经营理念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渔业也经历着从粗放型养殖模式向集约型养殖模式转变。生产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得我国的水产养殖技术总是在创新-适应-报废-接着再创新的怪圈中循环,造成我国的水产生产水平不稳定的局面。科研成果的滞后性使我国的水产生产水平总是达不到最高标准。科研工作者对水产生产科学知识的普及力度也不够,使得渔民完全没有能力抵抗病害和人为灾害。由于鱼类市场化时间比较晚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抗病抗灾系统,我国的科研工作者并不能准确地诊断出鱼类的病原菌,不能实现鱼类疾病的对症治疗,这也制约了我国水产业的发展。

鱼类饲料产业化水平低下

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我国的水产养殖总量占据世界养殖总量的70%以上,所以,我国水产饲料的消费和生产也处于世界之最。但是,由于我国渔业市场化起步较晚,政府对渔业的重视程度也不够,相关领域的研究也较少,造成了我国的水产饲料生产工业和工艺较发达国家的饲料生产工业差距很大。我国已经开发出来的饲料大多针对半成鱼或者成鱼,能够用来饲养幼鱼的饲料很少。而且饲料直接关系着鱼类的成长期和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饲料工业的落后也造成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落后。我国的饲料生产量不能满足我国水产业对饲料的需要量,造成了我国不得不从国外进口昂贵饲料的局面,增加了养殖成本,制约了我国水产业的发展。

2我国渔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为了满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对鱼类食物的需要,也为了提高我国渔民的经济水平,应该加快现代化渔业生产管理体制的建设,将渔业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充分表现出来。

渔业要以人为核心

渔业的领军者要明确市场风向,使渔业结构和鱼类品种与时俱进,带动我国渔业朝着健康、高效的方向发展,努力增加渔业利润。建设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渔业结构保障渔民的经济来源,保持渔民养鱼捕鱼的积极性。渔业管理者还要努力为渔民建设减灾防灾体�

保证鱼类的质量

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是各个行业的生存法则。鱼类养殖业也要树立起牢固的质量安全意识,保证水产品的安全,全面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健全水产品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水产品生产质量安全管理,大力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为了使我国水产业具有长远的发展前景,我国的渔民应该使用合理的养鱼捕鱼模式,在谋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开展好对鱼类生长环境的保护工作,保护并恢复海洋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保护野生鱼类的生长空间、保护好濒危鱼类,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协调一致,全面推进资源保护和环境修复事业。

走自主创新之路

水产论文 篇9:

理论性与实践性紧密结合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是研究养殖鱼类、甲壳类等水产动物采食、消化、吸收,饲料中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等营养原理,以及水产动物生存、生长、繁殖、免疫等条件下的营养需要与饲料原料评定、配方设计、饲料加工原理与工艺的科学。该学科的发展建立在鱼类生理学、生物化学、营养化学、有机化学、组织学、微生物学、分析化学、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的基础之上,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直接服务于水产养殖业和饲料工业。对动物营养学理论和实践技能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技能。因此,在课程的教学设计上,既要加强基础理论学习,同时要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具备分析和解决水产动物养殖生产实践中饲养问题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

研究更具复杂性与困难性

作为生物而言,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对蛋白、能量、维生素、无机元素等养分的需要有共同之处,但由于水生动物的生理特点、生存环境与陆生动物具有相当大的差异,而且其生态分布、养殖种类、食性类型、养殖模式等具有高度的多样性,使得水生动物对养分的需要和代谢与陆生动物有很大的不同,受养殖环境的影响更大。如对维持能量需要相对较少;对一些矿物质元素,不仅可从饲料中摄取,也可从水体中摄取。与陆生动物相比,在水生动物的营养学研究中,条件的可控性更为复杂和困难,这也使得水产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相对滞后。

2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教学实践

笔者根据本门课程内容不同部分的特点及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探索了多种方法。

对比式教学

水产动物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能量需求和生理代谢是本门课程中极为重要的部分,也是知识点较多的部分。对于此部分内容,笔者在课堂讲授过程中,结合陆生动物的营养需求和生理代谢特点,运用比较营养学的观点和研究方法教授水产动物的营养生理生化特征,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便于记忆。针对全社会对人自身营养与健康关注度日益增加,在讲课过程中适当加入人类营养学方面的内容非常有助于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趣与积极性。

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介入教学活动的诸环节(教学计划、教学组织、教学实施过程包括实践操作、教学评价等),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接受教育的过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目前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如学生在课程论文撰写中引用文献不足,常有抄袭现象;在论文答辩过程中,部分学生的口头讲述能力需要提高;在实验过程中协作协调能力不够等。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探索了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多阶段参与《水产动物营养学》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学生毕业以后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具体做法是:

(1)课前参与:包括文献收集、讲稿撰写、课件制作。

(2)课中(课堂)参与:包括内容讲解、提问、答疑,及教学效果评价。

(3)课后参与:结合学生的兴趣及老师的科研任务,参与科研课题研究。由于目前班级人数多、教材教学内容多,教学时数少、教学资源少,为保证参与式教学效果的真正体现,同时要全面完成教学大纲制定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笔者采取了以小组为单位的参与模式,既解决了上述矛盾,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同时各展所长,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案例式教学

饲料配方设计的实践性非常强。一个优秀的饲料配方,不仅在营养水平上要满足动物的生长、繁殖、生产及免疫等各种需求,同时要有效地控制饲料成本。这就需要在设计饲料配方的时候,必须结合当地饲料原料市场的供应状况和养殖产品的销售行情。为增加饲料配方设计教学的实战性,引入了案例式教学。案例教学法由哈佛大学商学院首创,是20世纪初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和法学院教师的做法。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高校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得到非常普遍地应用和推广。在饲料配方设计教学中,把学生分成几组,要求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调查当地饲料原料价格及水产养殖产品的销售价格,设计出最优饲料配方,不仅计算饲料成本,还要结合目前的养殖水平,计算养殖效益,各组之间相互比较,并和当前市场上的商品饲料进行比较,进而对各组所设计配方作出评价。由于具有较强的实战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同时锻炼了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基本能力。

3结语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是水产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根据该课程各部分内容的特点,针对性采用对比式、参与式、案例式等不同教学方法,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沟通协调及团队合作的能力,为社会输送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综合型、创新型专业人才。

水产论文 篇10:

关键词:指导思想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水电站

1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现代水电站安全生产状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水电行业的运行方式也在逐步转变。在水力发电领域,传统的运行方法,主要有:动态规划法、微增率法等。目前,我国的AGC应用主要是基于电网调度,针对水头变化小(即大库容)的水电站,根据网上的需要信息确定其负荷,然后用微增率法在机组间分配负荷,即从负荷到最小化流量。从以上所述的使用的情况来看,由于最初软件设计的出发点不是基于水轮发电机组运行工况,从而导致有些电站使用效果很不理想。

所以说,由于微增率法是完全根据数学理论推导而来的,其工程实用性面临很大的实现难题,在这方面,我们还需继续不断的创新,以推动提高本水电站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的意义何在

安全生产在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中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企业要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基本目标是通过管理现代化的设备,使生产过程安全顺利、高效率高产地进行,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发展生产。这个最基本目标,只有通过搞好安全生产管理才能实现。劳动者工作环境好,劳动者在生产中感到自身安全健康有保障,自然就会发挥出主人翁的精神,提高生产效率,使企业取得好的经济效益。所以说,作为每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必须重视安全生产管理,把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保障生产设备的完好,保证生产顺利高效进行,当作自己的神圣职责和义务,切实抓好,决不能掉以轻心。

由此可见,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而且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

2如何做好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

关键要从安全教育做起

树立牢固安全意识是保证水电站安全生产的基础和关键。近几年,我们一直把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放在首位,把安全教育工作落到使出,把每个职工从被动的“要我讲安全”转移到“我要讲安全”,具体有以下几点做法。

通过正面教育、反面教育、奖励教育和处罚教育。正面教育,就是树立先进个人典型,以先进个人 反面教育,就是以常见事故案例为教材,使职工牢记血的教训。奖励教育,就是对工作中认真负责、遵章守纪,大力宣传、表彰,并给予重奖、重用;处罚教育,就是对因工作失职,自由散漫,或由于“三违”造成事故者,严格按有关制度进行处罚,使职工感到罚得心痛,触及灵魂。

通过培训技术,让职工熟习生产过程,了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水电站工作涉及到的很多生产设备,对于一个新职工而言都是陌生的,而在生产过程中不注意某些细节,或者粗心大意,都会造成严重的事故。所以必须对新职工专门设立一段安全教育培训,一方面可以初步对水电站的生产流程作初步了解,另一方面加深他们的安全生产意识。

前提是员工技术要到位

对新职工进行岗前培训、跟班见习,让新职工尽快熟习工作环境,以及技术等方面。其培训的具体内容包括:学习设备的构造、运行原理、设备性能、技术状况、操作技术要点、安全生产过程、规范等。通过比较详细的培训,进入见习期,见习期间,要不定期考察培训期培训的内容。最后在见习期满后,经统一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定期开展全员技术培训,不断更新职工对新设备,新技能的掌握。由于新设备,以及新技术的不断研发诞生,对于全体员工对于新技术的掌握还不好。所以要充分利用运行班、零点班、四点班等可利用休息时间,组织全体职工进行集中学习培训新技术。由主管新技术的副处长授课,从基础理论学起,结合水电站的实际情况,有安排,合理地授课,使职工都能够从机组构造、性能和工作原理等方面加深对新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每年进行两次职工统一考试,考试成绩直接和年终考核挂钩,极大地促进了职工学习新技术掌握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重中之重是生产设备管理要到位

生产设备是水电站的主要生产工具,要保证安全生产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就需要现代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技术,维护好生产设备,以及保证生产设备安全、高效的运行。要做到以下三方面内容。

建立健全完善的设备账单。

其具体做法是,对每台机组建立全面的技术档案,记录机组安装时的技术参数,运行中发生过哪些异常、故障或事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当时是怎样处理的,需要更换过哪些零部件,机组的维修期限,以及每次维修后的试验记录,随时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查询和分析,做到心中有数。对设备维修备件准备充足,并及时补齐,做到检修时能快速方便地进行。

动员全体职工参与设备管理。

每件设备都有职工专门负责,要求职工对所管理设备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必须掌握,熟悉常见故障及处理,加强正常巡视、维护,动员全体职工参与到设备管理中来。必须把每个月,每个班次的设备运行缺陷上报到管理处,及时备案处理。

健全问题反馈制度。

水电站需每月定期召开一次设备运行分析会议,由各班长参加,共同研究分析问题的所在,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全体共同分析解决上个月上报的设备缺陷和问题,具体落实到检修班,进行检查维护维修,并做好实时记录。对设备问题的备案,实行销号制,有条件能及时解决的,就要及时销号,短时间内不能得不到解决的,及时记录在案,并积极创造条件,待缺陷解决后再销号。

要重视安全生产管理的监督工作

对于法律,有专门负责执法的部门,也有专门负责监管执法的部门。而对于一个水电站,对安全生产也同样需要有管理的部门和监督的部门。对水电站进行针对性巡视检查,其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

水电站需制定了内容详细的巡视检查项目,由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管理的部门执行。要求安全生产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每小时进行1次巡视检查,每4个小时进行1次全面检查,并做好相关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处理不了的要采取尽可能措施避免事态扩大,并及时上报。而监管部门则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中相关记录进行核实,并不定期进行抽查,检查其巡视检查的工作。

加强监督管理检查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一个水电站如果只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措施是不够的,必须进行严肃认真的监督检查工作,促进工作的落实。通过监督检查工作我们能及时发现生产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生产设备的缺陷,从而提高职工安全生产,保证安全生产的管理。

3结语

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重要的企业管理工作,同时也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不能松懈的工作,需要各级领导重视,全体职工参与。我认为只要做到了以上列出的各个方面,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控制人身伤亡及设备损坏事故的发生,实现电站安全生产管理,有效的提高水电站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德鲁克(Drucker,).体育教学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48 35259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