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药学论文【汇集4篇】
【导言】此例“应用药学论文【汇集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应用药学论文范文【第一篇】
论文关键词:论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的应用及对策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病害日趋严重,养殖中所使用的渔用药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多。抗生素、促生长剂、杀虫药等的大量使用,带来了药物在鱼体内大量富集残留和病原体的抗药性等问题,导致养殖水产品质量下降,既危害了人类健康,又污染了环境。开发和生产安全、高效的无公害鱼药已经成为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中草药具有天然、高效、毒副作用小、抗药性不显著、资源丰富以及多样化等优点,在防治鱼病中,除了兼有药性和营养性外,还具有提高水产动物生产性能和饲料利用率高的功效。为贯彻落实“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进行绿色无公害安全水产养殖生产,应用中草药防治鱼病具有重大意义。
一、中草药的作用
1、抗菌、抗病害
如大黄、黄柏、黄岑有抗菌功效,能够抑菌;苦楝皮、马鞭草、白头翁等能杀虫。
2、增加机体免疫力
水产动物具有相对完善的免疫力功能,中草药可以对其起调节作用。
3、可以完善饲料的营养配伍,提高饲料转化率
中草药本身含有一定的营养物质,如粗蛋白、粗脂肪、维生素等,某些中草药还有诱食、消食的作用。
二、中草药的特点
1、资源广、成本低
我国地域辽阔药学论文,中草药资源丰富,易种易收,且使用简便。
2、在动物体内无药物残留无公害
中草药是天然物质,保持了各种成分的自然性和生物活性,其成分易吸收利用,不能被吸收的也能顺利排出体外,在体外细菌分解,不会污染水环境。而一般的化学药物成分会积累在动物体内或残留于水体中。
3、毒副作用小,在动物体内不产生抗药性
通过中草药组方配伍,利用中药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其防病治病的功效,减弱或消减了毒副作用。有毒的中草药经过适当的炮制加工后,毒性会降低或消失,此外至今医学研究还未发现中草药有抗药性的问题。
三、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1、大黄 其有效成分为蒽醌衍生物,其中以大黄酸、大黄素及芦荟大黄素抗菌的作用最好,有收敛、增加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及抗瘤的作用。用以防治草鱼出血病、细菌性烂鳃病、白头嘴病等。
2、乌柏 又名柏树、木蜡树,其叶含生物碱、黄酮类、鞣质、有机酸、酚类等成分,主要抑菌成分不酚酸尖物质,在生石灰作用下生成沉淀,可以用来防治烂鳃病、白头白嘴病等。
3、五倍子 含鞣酸,有收敛作用,能使皮肤粘膜、溃疡等局部蛋白质凝固,能加速血液凝固而达到止血效果;能沉淀生物碱,对生物碱中毒,有解毒作用,抗菌范围广,用于水产动物细菌疾病的外用药。
4、辣蓼 鞣质,黄铜类,蒽醌衍生物及蓼酸,用于防治细菌肠炎病。
5、黄芩 多年生草木植物以根入药,有抑菌、抗病毒、镇静、利尿解毒功效,可防治烂鳃病、打印病、败血病、肠炎病。
6、黄连 双名鸡爪连,川连,味连,上黄连。多年生草本植物药学论文,以根状茎入药,有抑菌、消炎、解毒功能,主要用于防治细菌性肠炎。
7、穿心莲 一年生草本植物,含穿心莲内脂及黄酮化合物等,有解毒、消肿止痛、抑菌止泻及促进白细胞吞噬细菌的功能,药用全草,防治细菌性肠炎病。
8、黄柏 又名案木,聚皮,无柏,落叶乔木。以树皮入药,有抑菌、解毒、止痛等功能,可防治草鱼血病站。
9、大蒜 药用鳞茎,其有效成分大蒜辣素,有止痢、杀菌、驱虫及健胃作用,用于防治细菌性肠类病。
四、存在的问题
1、水产用中草药基础研究落后,目前水产养殖用中草药不论是单方或复方制剂,其作用大多借鉴中医药历史资料记载、临床用药经验的累积来确定。但传统中草药理论缺乏对中草药的有效成分、抗病毒作用机理等方面的研究,不像西医那样做药敏试验和解剖实验,对临床反应和临床实验数据等有关详细记录。要从药理方面逐一进行试验研究,尚缺乏相应技术和雄厚的资金。因此,在应用过程当中要注意配伍禁忌问题。
2、中草药研究与开发受到了重视,但产业基础薄弱,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近年来,我国在免疫增强剂尤其是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上的研究开发较多。但总体而言,我国中草药产业基础研究与开发薄弱,生产工艺落后,工程化水平低,中药企业存在“一小、二多、三低”的状况,即规模小、企业数量多、产品重复多、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低及自动化生产水平低。此外,中药剂型落后。而国家投入到中草药研究中和资金也少的可怜。目前养殖用中草药行业远不能适应实际需要。
3、剂型混乱,消化吸收存在着障碍,严重影响了药效。目前在水产病害防治过程中应用的中草药,剂型呈现多样性,基本包括了粉剂和水剂。其中粉剂有普通粉碎剂和超微粉碎剂;水剂有水煎水剂、化学萃取水剂和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的水剂。而这其中大多数剂型是以普通粉剂形式存在。中草药大部分品种成分组成基本以粗纤维和几丁质为主药学论文,而水产动物特殊的消化结构又决定了它们对几丁质与粗纤维的消化吸收效果很差。所以普通散剂由于水产动物对它有着消化吸收障碍而显效果差显效慢,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四、解决的方法与对策
1、加强中草药的基础理论研究。目前,有关水产养殖用中草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临床应用和部分有效成分的研究上,许多中草药及其复方中草药制剂的有效成分及其含量、结构、提取、有效成分间的相互关系、毒理学等药理学方面均缺乏对水生动物的促生长、疾病防治、诱食、改善水产品品质等的作用,通过深入研究其特征、作用机理,以期筛出效果良好的水产品用中草药。
2、形成以市场规律为导向的中草药研究机制。食物源性的农药、兽药残留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化学药物和抗生素的毒副作用及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这使得人们不得不将疾病,尤其是动物疾病的防治转向中草药的研究为目标。重点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形成有利于整体经济增长、区域经济发展和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现代中药产业。
3、结合水生动物消化吸收的原理,在剂型上给矛改变,如超微粉碎或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其消化利用率,从提高了疗效。
4、统一质量标准,严格把握好原料的质量关、产地关,同时避免原料的污染,使组方更合理与科学。
5、中、西药结合,弥补中药某些药理显效慢的不足,使组方药更快、更好。
应用药学论文【第二篇】
关键词:临床药学;量化考核;管理模式
临床药师走向临床,参与临床合理用药工作,为临床药物治疗工作提供相应的药学技术服务是当前医疗工作与患者的需要。我国临床药师培训已启动多年,已有大批受过培训的临床药师在临床参与药物治疗工作,但目前临床药师的数量及工作水平还远不能满足临床医疗工作的需求,对临床药学工作如何要求,如何管理,如何进行工作考评,如何加强培训,如何提高教学水平与效率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1〕。少数学者对这些问题其中的几个方面做了部分探讨,刘琦瑛〔2〕报道了医嘱评价体系及绩效考核,郭代红〔3〕报道了量化考评用人的管理机制,有助于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李晓平〔4〕报道了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临床药学量化评估体系指标的权重,周鹏〔5〕报道了临床药师工作标准操作规程及量化考核体系,但评估指标在构建过程中受到很多主观和客观因素的限制,所以还只是一个初步的框架,尤其是关于指标的内涵和量化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细化和完善,为此,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初步探索并建立临床药师工作规范和量化管理模式为促进医院临床药学发展提供参考。
1构建临床药学信息平台,引进临床药学人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使临床药师能及时准确收集并掌握丰富的临床药学相关信息,我院基于医院信息系统,引进了大医通临床用药决策支持软件和药物咨询及用药安全监测系统,以及自主研发的处方点评软件系统〔6〕,同时在临床药师工作站安装了病案检索系统、化验检查查询系统及门诊处方查询系统,方便临床药师随时查询患者门诊及住院相关信息,为临床药师全方位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构建了有力的信息平台。我院更加重视临床药学人才,先后引进临床药学及相关药学专业硕士5名,为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临床药学专业人才队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药学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培养人才队伍
门诊药房调剂处方的人员素质、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上班绝大多数时间忙于门诊日常调剂工作,无闲暇时间学习了解药学前沿及资讯,所以对药学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7〕。根据临床药师的特点,在参与临床过程,通过长期与患者接触,了解到他们所需要的药学信息,做到立足临床,善于思考,积极发现、分析、总结和归类问题,达到能为住院患者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然后定期与门诊调剂人员进行药学信息交流学习,做到每月1次,通过相互交流提高门诊药学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高水平的药学服务,力求做到门诊患者满意。通过临床药师和门诊药学人员的相互交流学习,使所有到院就诊的患者都能得到满意的药学服务,同时在此过程中,也培养了一批具有临床药学素质的人才,为医院临床药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制定工作规范,明确工作内容
根据原卫生部下发的《临床药师培训试点工作方案》的法规文件,尤其是2011年《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中提出的“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本机构性质、任务、规模配备适当数量临床药师”,以相关文件对临床药师工作的要求为基础〔5,8〕,结合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与我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情况,通过制定临床药师工作规范,初步探索并建立适合我院临床药师工作管理的模式。根据我院临床特点划分临床药师常驻病区工作模式。临床药师工作内容分为查房、患者用药教育、重点患者药学监护、用药咨询服务、医嘱审核及用药合理性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疑难病例讨论、药历书写、合理用药讲座、科研设计、论文撰写及药讯编写。具体情况(见表1)。病区直接相关工作。参与临床查房初期,主要是跟随管床医师和科主任查房,主要了解和熟悉常驻病区患者的疾病及药物治疗情况,随着参与临床查房的深入,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管床医师的处理意见以及更换药物治疗的疗效等情况,做到掌握所参与专科常见疾病诊断及药物治疗方案。在查房过程中,发现问题及疑问,及时与医师进行沟通交流,不断提升自己对疾病的认识,同时重点关注重症及特殊患者,随时密切关注应用药物后有无不良反应的发生,建立药历,详细记录患者使用药物情况更换药物治疗方案后的疗效及安全性等药学问题。当熟悉专科疾病后,可适当完成药学查房,在药学查房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用药依从性差,用药品种偏多,特殊的用药方法及需要血药浓度监测的患者。对于当天出院的患者,及时做好出院的用药教育。积极参与临床患者疑难病例讨论,了解及熟悉不同科室疾病特点及药物治疗情况。药学科室相关工作。临床药学本科室相关工作大部分都是文字记录工作,涉及医嘱审核及用药合理性分析、用药咨询、药历书写、开展合理用药专题讲座、药品不良反应收集上报、专题病例讨论会、血药浓度监测的开展、科研设计、论文撰写及药讯编写等。我院重点关注合理用药情况,因此临床药学全方位考察分析临床用药情况,工作内容包括:清洁手术不合理用药情况,抗菌药物金额排名前10位总结分析,特殊级抗菌药物金额排名前10位总结分析,全院用药金额排名前10位辅助药物及能量补充剂的总结分析,肿瘤药物的总结分析,激素类药物的总结分析,血液制品的总结分析,临床路径用药情况分析,细菌耐药性报告分析,超说明书用药分析,血药浓度监测对异常值患者的用药监护,临床严重用药错误用药分析。从不同角度分析全院用药情况,及时反馈用药情况,力争做到合理用药的目的。临床药师同时做好来自医、护、药、患的合理用药咨询,及时记录用药咨询情况,让咨询者得到较好的药学服务。
4我院临床药学工作管理模式
基于临床药师工作的特殊性,临床药师工作的管理模式我们采用量化考核,责任到人的方式。对于临床药师参与的查房次数规定每周不少于3次,有时间尽量参与临床查房。对于具体科室相关工作内容按常驻病区性质及工作量做到责任到人,在规范工作和指标筛选中,为保证临床药师常规工作量化考核目标的可行性、标准公平性、方法可操作性,依据临床药师的个人意见,做到意见统一,公平合理。
5结语
随着卫生部不断推进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合理用药的措施,临床药学在全国各地医院不同程度地开展起来,这对转变传统医院药学工作模式,提高医疗质量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但是对临床药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再是几个临床药师的单打独斗,而是需要完善的教学和培训体系,需要规范的工作模式与绩效考核体系,需要恰当的能力评估与资质认证体系,我院正努力通过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打造一支会学习,会思考,善于沟通,能力强,素质高,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的专业技术队伍,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提供更加专业的药学技术服务,搭建医药沟通的桥梁,提高我院医疗质量。目前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要想得到患者及医护人员的认可,还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袁锁中,赵志刚。关于我国临床药学的思考〔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8,8(3):166-170.
〔2〕刘琦瑛,李艳艳。临床药师工作绩效化考核方法探讨〔J〕.中国药业,2013,22(7):44-45.
〔3〕郭代红,等。设置岗位责任药师,强化药学服务团队〔J〕.中国药师,2011,14(10):1495-1497.
〔4〕李晓平,等。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临床药学量化评估体系指标的权重〔J〕.中国药师,2008,11(8):958-960.
〔5〕周鹏,等。某院临床药师工作标准操作规程和量化考核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6):7-9.
〔6〕谭文明,等。某三甲医院处方点评软件系统的自主开发和使用〔J〕.医药前沿,2013,(30):390-392.
应用药学论文范文【第三篇】
摘要 在系统论指导下,利用多学科技术研究中西医学理论实质及其内在联系,更有利于促进中西医学找到共同语言。作者根据已发表的有关中药复方抗癫痫效应现代医学研究文献为基础,分析中药特征与抗癫痫效应的关系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收集、筛选1980年以来国内公开发表的2005年版《中国药典》所载中药复方抗癫痫研究的文献,根据检索结果统计不同传统功能分类、不同药性、药味、归经的中药数量和其中具有抗癫痫效应的中药味数;用多元判别分析建立回归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这50味中药中,平肝熄风药的抗癫痫效应研究比较活跃,具有抗癫痫效应的比例为%,归经分类分析,归胆经、心经、肾经的比例最多,与合计率比较,均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且P
关键词 中药;抗癫痫;规律性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脑部疾病,全世界约有4千万人受累,我国癫痫的患病率约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抗癫痫联盟的定义,癫痫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脑功能障碍综合征[1]。该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学习,且可能在发作时遭遇危险而危及生命,并伴有一系列复杂的社会心理问题,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很大负担。因此如何正确、有效地防治癫痫已成为医学界广泛关注的问题。目前,现代医学对癫痫的治疗主要采用抗癫痫药物,但长期服用此类药物会产生诸多不良反应及副作用,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中医药以其毒副作用低、疗效显著、作用独特等特点在癫痫治疗中被广泛运用,并为广大患者所接受。以往对中药抗癫痫作用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实验药理学研究,缺乏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系统性规律性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对1980~2009年数据库信息资源中具有抗癫痫效应的复方进行收录,将所有复方中使用频次居前50位的单味药按照其功效、药性、药味、归经等特性进行归纳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性并构建中药特征-抗癫痫效应的数学模型,为中药抗癫痫效应研究及其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和方法
中药数据的标引 中药数据的标引研究分析的中药为《中国药典》(2005年版)所收录中药,并以全国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为补充,其中同一种中药的提取成分、入药部位及炮制方法不同但功能相同者,计为一种中药,共为513味中药。每种中药按照《中药学》[2]规划教材对中药名、性味、归经进行功能疗效分类和分类类目的设定。
文献检索与资料收集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1980~)、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 1989~)。检索年限为1980-01~2009-09。有效文献确认标准为:①收录公开正式发表的有关中药复方抗癫痫效应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疗效研究的一次文献,而经验介绍、理论探讨、综述性文献不计;②单味中药治疗癫痫,或配合其他西药,或配合针灸推拿治疗癫痫,中药预防癫痫、中成药注射液治疗癫痫的文献均不收录;③临床研究样本量少于20例且结果表明无疗效的文献不收录;④将同一作者、同一方剂和同一治法的文献合并归一。
文献评价具有抗癫痫效应的复方的确认标准:凡是动物实验结果及临床疗效总结有2篇以上支持文献,并出自2个不同研究单位的结论,均证明该复方具有抗癫痫作用则被收录。其中被收录的复方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总结文献,观察病例数必须在20例以上,并进行系统性疗效评价总有效率在70%以上。文献收录时由2名评价者独立根据预定的纳入标准筛选文献,如遇分歧,通过讨论或咨询第3位评价者解决。
复方中单味药频次分析统计收录文献所载复方中的所有单味药,共218味,按照单味药在所有复方中的使用频次,列出使用频次居前50位的单味药进行分析。其中使用频次最多的是石菖蒲,为91次,其次按顺序分别为全蝎、天麻、半夏、僵蚕、甘草、胆南星、蜈蚣、钩藤、郁金等。
统计学方法以中药抗癫痫效应信息数据库为统计源,统计不同功效类别、不同性味、归经中药的数量和其中具有抗癫痫效应的中药味数。将检索结果数据导入Excel表格进行处理,采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Z检验,并对全部结果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Backwald LR法)。
2结果
复方前50味不同功效药物的抗癫痫效应规律 抗癫痫复方使用频次居前50位的单味药中,其功效类别有比较大的差别。其中平肝熄风药抗癫痫效应研究比较活跃,具有抗癫痫效应的比例为%,与合计率比较,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
复方前50味不同归经药物的抗癫痫作用规律同一种中药可能有多个归经,计算出抗癫痫复方使用频次居前50位的单味药不同归经的药物占全部药物的比例和在同一归经的药物中具有抗癫痫效应的药物比例。其中归胆经的比例相对较高,为%;其次心经为%,再次肾经为%,与合计率比较,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
表1复方前50味不同功效药物的抗癫痫效应规律功能分类表2复方前50味不同归经药物的抗癫痫作用规律功能分类
复方前50味不同药性药物的抗癫痫作用规律在抗癫痫复方使用频次居前50位的不同药性的中药中具有抗癫痫效应的比例也不一样,就味数而言,性寒、性温的中药使用相对较多,分别为21味、15味,但不同药性具有抗癫痫效应的比例与合计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复方前50味不同药味药物的抗癫痫作用规律由于每种中药可能有多种药味,因此是按抗癫痫复方使用频次居前50位的不同药味的药物占全部药物的比例和其中具有抗癫痫效应的药物占该药味药物的比例进行计算。结果发现甘、苦、辛、咸味药使用相对较多,酸、涩、淡味药相对较少,且不同药味具有抗癫痫效应的比例与合计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4。
复方前50味具有抗癫痫效应中药的特征的多因素分析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药物的功能分类、性、味、归经对该药物是否具有抗癫痫效应都有影响,有必要对其进行多因素分析将其中起主要影响的因素寻找出来,因此采用逐步的Logistic回归筛选主要的影响因素。以是否有抗癫痫效应(有为1、无为0)为因变量,药物的生物学分类、药味、归经、药性、功能分类为自变量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方法为Backwald LR,变量筛选的门槛值为入选与剔除为。筛选结果为药味、归经、药性、功能分类进入方程。结果表明归心、脾、胆、心包经以及安神药、平肝息风药、解表药、化痰止咳药及补虚药均是具有抗癫痫效应的重要影响因素(回归系数>0,且P
3讨论
中药“四气”“五味”“归经”及功效等均是中药药性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药临床辨证论治的基础及中医基础理论体系重要内容之一。随着近年来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进展,部分学者对这种理论体系合理性存在着不同看法[3]。中医学是科学的,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药学的核心内容,以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带动中医药学的发展,是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在系统论指导下,综合运用生物信息学等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更有利于研究中医基础理论的合理性,从而促进将中医学“性智”的研究提高到与现代医学“量智”研究相同的高度[4]。本研究收集近30年来国内有关复方中药抗癫痫效应研究的文献,将抗癫痫复方使用频次居前50位的中药的特征,包括性、味、归经和传统功能分类,与以现代抗癫痫效应药理为基础进行中药研究的科学成果及临床疗效总结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中药特征与是否具有抗癫痫效应存在一定的规律。如在这50味中药中,平肝息风药的抗癫痫效应研究比较活跃,具有抗癫痫效应的比例为%,在归经分类分析,归胆经、心经、肾经的比例最多,与合计率比较,均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且P
为利用上述发现指导中药抗癫痫效应药理的研究及指导临床用药,本研究利用与抗癫痫效应密切相关的中药学特征,采用多元判别分析建立了判别方程,建立了回归方程,并用方程对有抗癫痫效应药物组进行模拟预测计算,得到的总预测符合率为%,预测效果较好,可以为中药的筛选提供可信的参考。也为中医基础理论、中药药理研究奠定了基础以及提供新的研究思路。预测方程回代结果显示有抗癫痫作用的药物其回顾性检验正确率较低(符合率为%),主要与目前相关研究多集中于部分常用中药有关,相关实验、临床研究未能对药典所收录更多中药进行广泛性抗癫痫效应研究。因而,为了有利于人们更为客观地认识中药性味等特征对其抗癫痫效应的影响,建立起客观的、回顾性检验正确率更高的Logistic回归方程,建议进一步加强对药典所收录更多中药开展实验及临床抗癫痫效应的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1]何伋,路英智,屈传敏。癫痫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
[2]高学敏。中药学,第2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
应用药学论文【第四篇】
关键词:治疗药物监测;精准药学服务体系;临床决策;合理用药;药房管理
我院于2016年建立事前实时干预、事中互动审方、事后点评分析的一体化用药决策库,并获得美国医疗信息与管理系统学会(HIMSS)6级认证[1]。审方中心的建立与实践,对我院的闭环用药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相依的药物决策知识库也需要做针对个体化用药的相应更新。我院传统开设的血药浓度检测存在不足,如血液样本取样时间点未严格遵守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药理学规律,样本检测时间过长,检验结果准确度无多重方法验证,只有数值结果,即无相应追踪,也无相应药学干预,如个体化用药剂量调整,无系统科学的数据及样本库管理。2017年至2020年,在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简称卫健委)临床药学重点专科项目和上海市卫健委重要薄弱学科建设项目的支持下,我院药剂科在2018年12月正式上线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血药浓度检测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经验,于临床药学治疗药物监测研究室建立了个体化用药平台,并进行持续改进。平台包括血药浓度检测平台、基因检测平台及标准数据库管理平台。血药浓度检测仪器为6410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仪(安捷伦科技公司)及VIVA-E型治疗药物监测仪(西门子<中国>公司);基因检测仪器为TL998A型数字荧光分子杂交测序仪(天隆科技公司)。目前,我院LIS中已接收临床开具的检测要求,并完成血药浓度检测600余例次,调整异常血药浓度值并出具调整剂量建议的个体化给药报告300余例次。血药浓度检测和基因检测是个体化药学服务开展的基石[2-3],本研究中分析了监测平台的持续改进措施,全科室精准药学服务体系的构建方法与应用成效。现报道如下。
1改进措施
1.1规范取样时间点及样本检测时间
取样时间的规范和准确直接决定了样本检测对临床是否有意义。传统的血药浓度检测项目并未关注特殊使用品种,也未准确交代特殊采血要求,如万古霉素的峰/谷浓度采集时间点;丙戊酸钠需在药物使用至少3d后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时才可采集。统一并规范检测品种的取样时间点并制作成手册,开展交流会,了解心内科、呼吸科、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肿瘤科、妇产科等临床科室的需求,并向其规范取样时间。采用HPLC法检测血药浓度,在取样后8h内检测完毕,系统上结果(当天取样当天出结果),极大地缩短了临床和患者的等待时间,以及复杂疾病的用药决策调整周期。
1.2多重技术验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临床样本检测结果的准确度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我院运用HPLC法及酶扩大免疫测定技术(EMIT)验证检测结果,以比较2种分析结果的一致性。以甲氨蝶呤为例,复测71例样本,低浓度范围内,上述2种测定方法的测定结果无差异,提示EMIT的交叉验证准确度高。
1.3异常检测数值的药学追踪与个体化用药报告出具
传统的血药浓度检测项目通常聚焦在报告检测值上,并未对患者进行药学干预,治疗药物监测研究室也未根据检测结果进行追踪。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我院检测的400余例万古霉素(峰/谷浓度)样本中,对低于/高于正常值的65例患者进行追踪,并根据其生理学参数,结合万古霉素的实测血药浓度进行公式计算,作出用药调整建议。
1.4构建精准药学服务体系
以阿尔茨海默病(AD)为试点病种,参考前期的血药浓度和基因检测的临床研究结果,构建了AD专病种的精准药学服务体系,并以AD专病联合门诊为载体,将个体化用药服务推广至临床[4]。临床研究筛选出来的疗效生物标志物基因载脂蛋白E(Apoe)及CYP2D6(rs1065852)结果显示,未携带ApoeE3基因型,同时具有CYP2D6*10/*10型的患者对多奈哌齐(DNP)的疗效响应最高。故临床建议同时具有上述两类基因型的AD患者选择DNP治疗[5-6]。AD专病种精准药学服务体系,以AD专病联合门诊为载体,以尽早诊断、尽早治疗为目的,最终优化DNP的治疗用药规范。复制本体系的成功模式,并推广至其他专病的精准用药门诊,如肿瘤药学门诊、抗凝药学门诊[2]。
1.5开展样本库、数据库建设及个体化用药临床研究
科学、规范管理的样本库和数据库是本平台建设与实践的重要组成。本系统在完成血药浓度检测后,按治疗药物监测研究室的编号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科别、ID号、诊断、检测药物、与疾病相关的生化指标,以及患者血液样本的基本信息,如全血/血清/血浆及何种抗凝剂、体积,按样本号和检测药物的类别分类纳入样本电子数据库,血液样本按电子数据库的编号纳入样本库,储存于-80℃冰箱。
2应用成效
2.1药师对临床决策的干预率
推进了11个品种(14个项目)的血药浓度检测,辅助26种药物的相关药动学/药效动力学(简称药效学)(PD/PD)基因检测。本项目基于治疗药物监测和个体化用药平台,对辅助临床的用药决策及个体化用药已取得明显成效。药师基于个体化用药平台对每个异常值患者进行了药学追踪,追踪指标包括用药时间、频次、剂量、合并用药、抽血时间点。具体如下:1)对抽血不规范或不合理用药造成的异常值进行药学干预,告知临床,规范后再次检测;2)记录患者生理、遗传、病理或不明原因造成的血药浓度异常值,并辅助相关PK/PD基因检测,部分通过公式计算万古霉素、华法林血药浓度,给予临床个体化用药报告,辅助医师调整用药方案。基于本系统给予临床的个体化用药建议,药师对临床决策的干预率由2019年的60.15%升至98.78%,干预成功率由93.95%升至96.49%。
2.2新技术项目成果辐射六院医联体集团
我院药剂科依托本项目的建设形成了6个具有医院特色的临床药学服务重点发展方向,包括心内科、肿瘤内科、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骨科、呼吸内科,创立了新的精准药学服务模式,构建了基于精准药学的个体化药学服务平台。此外,本团队相关个体化给药科研转化成果丰硕,获得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临床类研究课题;科室或与临床合作发表临床类SCI论文7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4篇。血药浓度监测项目涵盖我院及医疗联合体(简称医联体)医院,医联体集团相关部门多次组织药学团队来我院调研、参观、交流,并选送进修。为医联体区域内合理用药、精准药学服务转型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血药浓度监测及个体化药学服务的品种包括华法林、丙戊酸钠、卡马西平、环孢素(峰/谷浓度)、他克莫司(峰/谷浓度)、甲氨蝶呤(0,12,24,48,60,72h)及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如万古霉素峰/谷浓度、美罗培南、替考拉宁、伏立康唑、利奈唑胺等。2019年,我院医联体集团送检样本32例,占总检测数的6.0%;2020年,送检样本15例,占总检测数的2.6%。2.3衍生精准药学体系———精准药学门诊AD专病联合门诊、肿瘤药学门诊、抗凝药学联合门诊吸引了上海市其他医院的药师的多次来院参观、学习。其中,肿瘤药学门诊为上海市第1个药学专病门诊。2.4开展多次临床合作专科共识会和行业交流我院治疗药物监测研究室开展院内专科合理用药共识会6次;并在2018年至2020年上海市医学会临床药学年会作关于个体化用药为主题的经验分享和交流,获得同行的一致好评。
3讨论
上一篇:化学分析论文(优推4篇)
下一篇:乡镇企业管理毕业论文实用5篇